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诫子书诸葛亮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早年避乱隐居,刘备三顾茅庐,始出,后助刘备联吴抗曹,成三分天下之势。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他被拜为丞相。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心辅佐后主刘禅,数次北伐,最后病死于军中,谥(shì)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陆游称赞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代表作:《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作者简介本文选自《诸葛亮集》。《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为了国家大事,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了这篇《诫子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对儿子的深切期望。后来这封家书成为了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创作背景何为“诫子书”?古代文章从右至左,竖行排列,没有停顿,你能读出句读吗?请你为文章加上合适的标点,有感情地朗读。自主思考何为“诫子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书信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也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文学,谈论政治。自主思考
诫:告诫、劝勉。
子: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古代文章从右至左,竖行排列,没有停顿,你能读出句读吗?自主思考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自主思考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fúyínsuìbó自主思考课文翻译要求: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2、标画自己不会或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翻译课文,谁不会谁问,谁会谁讲。4、翻译完毕后,画出重点词语,并背记其含义。小组合作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来修身养性,依靠节俭来培养品德。课文学习用于句首,表示发端,不译行为操守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课文学习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确志向宁静专一,指集中精力达到远大目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学习必须宁静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增长立志课文学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课文学习放纵懈怠振奋精神轻薄浮躁修养性情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课文学习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又怎么来得及1、文中的中心句是哪一句?2、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3、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对后代的殷殷期盼之情。立志;学习;惜时自主思考你知道什么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歇后语、诗句吗?拓展延伸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抄写课文及注释2-19;2.背诵课文。家庭作业诫子书诸葛亮
文言文翻译九字法⒈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⒉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⒊删(删去不译的词语)⒋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⒌调(调整倒装句句序)⒍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⒎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及通假字)⒏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⒐意(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文言常识1.古今异义
古义:
行
今义:古义:宁静今义:
古义:去
今义:文言常识操守、品德。如“夫君子之行”。行走、行为、行动。如“千里之行”。内心安静。如“非宁静无以致远”。指环境安静。离开、消失。如“意与日去”。往、到。1.古今异义
古义:
日
今义:古义:穷今义:
古义:慢
今义:文言常识日子,岁月。如“意与日去”。太阳寒酸,破旧。如“悲守穷庐”。生活贫困,缺少钱财。懈怠。如“淫慢则不能励精”。速度低。2.一词多义
静以修身古义
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志无以成学成遂成枯落
夫学须静也学
非志无以成学文言常识以:表目的的介词,用。以:表目的的连词,用来、拿来。成:成就。成:成为。学:动词,学习。学:名词,学业。3.词类活用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4.倒装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5.判断句夫学须静也。文言常识广:形容词动用,增长。志: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远:
形容词名用,远大的目标。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宾语前置,即“以静修身,以俭养德”。“……也”表示判断。速读课文思考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思考2:本文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是如何展开论述的?思考3: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思考这封家书中体现其主要观点的句子是哪一句?其主要观点是什么?对修身、治学、惜时三个方面的论述,重点在修身。因此,体现其主要观点的句子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俭以养德”在文中是顺带提及,因此,其主要观点是“静以修身”。问题解读本文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是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提升了论述的效果。问题解读怎样理解文中的“静”?“静”是《诫子书》中的一个关键词语。“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专一,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静”是学习的前提。“静”指的是一种屏除杂念和干扰而宁静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可以静静地沉思,可以安静地反思自己的作为。要做到“静”,自然要屏除名利的束缚和干扰,这就是“淡泊”。只有做到“淡泊”和“宁静”,才能使志向坚定、明确(明志),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致远)。问题解读诸葛亮既希望儿子“淡泊宁静”,又希望儿子能“明志”“致远”,这是否矛盾?为什么?如何理解《诫子书》中的“接世”观点?并不矛盾。“淡泊”不是弃世,“宁静”也不是无为。“淡泊”“宁静”是“明志”“接世”的前提,“淡泊”的目的在于修身养性、静心学习,进而达到“接世”的远大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传统思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成为了古代士大夫和文人们的人生价值的追求目标。“接世”就是“兼济天下”,也就是实现“服务于国家,造福于百姓”。诸葛亮担心儿子长大后在修身、成学方面有所不足而不能“接世”,所以写下这封家信,希望儿子修身养性、明志成学,实现“接世”的远大目标。问题解读文中表明为“学”之道的句子是哪一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句话是“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问题解读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成才要具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磨砺品德。问题解读提出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反面)证明论点治学:修身:(正面)(反面)告诫儿子: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志、俭、静(反面)诫子书静-学-才谆谆教诲、无限期望课文框架
1.文短意深本文仅仅86个字,却把修身治学的大道理讲得深刻透彻,道出了学与静、才与学、志与学的关系,强调了淡泊宁静的价值。2.结构严谨文章逻辑严密,前后相承。先立论,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接着从正反两方面阐明“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最后殷切叮咛,强调应该珍惜时光,坚定意志。课堂小结解释下列字的含义。夫学须静也()非志无以成学()
意与日去()醉翁之意不在酒()夫君子之行(
)三人行()非淡泊无以明志()处处志之()(1)学(2)意(3)行(4)志意志志向做标记情趣品行,品德行走学习学业课堂练习摘抄与诸葛亮有关的俗语、成语、诗句在摘抄本上。(至少5句)家庭作业诫子书诸葛亮“静”与“俭”静:淡泊、宁静,是一种屏除杂念和干扰而宁静专一的精神状态。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节俭、俭朴。“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作用。“俭以养德”不仅是在物质生活上俭约自守,而且在思想行为上约束自己,不因为过多的欲望而影响自身品德的养成。课文精读
一、探讨“静”与“学”的关系:1.文中除了“以”“不”“非”这些虚词之外哪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
学,体现诸葛亮对儿子教育的重视2.大家扣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再结合上下文,说说“学”“静”“才”“志”这四者之间的关系
想要有才华、才干需要学习,想要学习需要明确坚定的志向,想要明确坚定志向需要宁静专一。静—→志—→学—→才课文精读
二、探讨“静”与“修身”的关系:
1.同学们说说看,诸葛亮告诫劝勉儿子,想要学有所成,增长才干,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静2.小组内讨论对“静”内涵的理解
“静”就是课堂听讲时排除杂念,心无旁骛,专注的听老师的讲解;“静”就是作业时专心致志,不想着玩手机,不想着看电视,注意力集中于作业上;“静”就是读书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课文精读中国传统文人历来注重“修身”。儒家经典《大学》中就强调:“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儒家士人理想的人生规划,而其中“修身”是基础。课文精读(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修身”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基础。只有先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诸葛亮把修身放在首要位置,要修身养德成为君子。课文精读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以广才,志以成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改文(左)和原文(右)有哪些不同?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课文精读原文每句字数4、6、7字交替使用,骈散结合,音韵和谐悦耳;改文全为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高效离婚诉讼协议模板编制指南
- 两人合伙购车法律合同范本2024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农民工就业合同范本(劳动权益保障)
- 2025年度智能仓储车间租赁管理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车租赁市场推广与广告合作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初中学校纪律教育与安全防护协议书4篇
- 二零二五版楼层套房租赁合同书(含室内空气净化服务)4篇
- 2025年度能源企业常年法律顾问聘请合同3篇
- 2025年度体育馆场地标准租赁与赛事宣传推广合同
- 2025年环保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合同4篇
- 2024年高考八省联考地理适应性试卷附答案解析
- 足浴技师与店内禁止黄赌毒协议书范文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要点解读
- 2024-2030年中国光电干扰一体设备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预测分析研究报告
-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 农村自建房安全合同协议书
- 杜仲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4S店售后服务6S管理新规制度
- 高性能建筑钢材的研发与应用
- 无线广播行业现状分析
- 汉语言沟通发展量表(长表)-词汇及手势(8-16月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