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课件_第1页
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课件_第2页
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课件_第3页
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课件_第4页
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第十三章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组潜伏时间长,一旦发病不能自愈,且很难治愈的非传染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潜伏期长多因素致病一体多病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主要类型:

1、心脑血管2、肿瘤疾病3、代谢性疾病4、精神疾病5、口腔疾病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中国慢病现患情况高血压患者2002年1.6亿,目前约2亿;估计糖尿病患者4000多万;心梗患者200万,年新发50万;脑卒中患者700万,年新发200万;我国每年癌症发病200万,死亡150万。4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

2003年,我国居民因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五种慢性病就诊高达6.51亿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数的14.5%,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就诊分别达1.9亿人次与4703.9万人次。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

2003年因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五种慢性病两周就诊患者中,劳动力人口约占一半。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

据全国疾病监测资料统计显示,中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从1991年到2000年,脑血管病、冠心病、支气管肺癌、肝癌、乳腺癌、糖尿病以及交通伤害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200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近250万人,其中脑血管病139.5万、缺血性心脏病51.5万,高血压病23.7万。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

慢性病多为终身性疾病,预后差,并常伴有严重并发症及残疾,使存活者的生命质量大大降低。以糖尿病为例,患者肾功能衰竭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17倍。2001年对我国30个省市大医院住院的糖尿病病人调查发现:73%糖尿病患者患有一种以上的并发症,其中60%患者合并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变,1/3合并糖尿病肾病,1/3合并眼病。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疾病负担不堪重负经济负担生活质量恶化疾病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包括因病损失的工作时间、因病而降低工作能力引起的经济损失,因病而引起的过早死亡损失的工作时间;陪护人员、亲友损失的工作时间。直接经济负担包括提供服务的费用(医药费、住院费和预防经费)和接受服务的费用(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差旅费、伙食费、营养食品费等生命年的损失经济负担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

慢性病给居民家庭和个人,尤其是给农村居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慢性病与贫困的恶性循环,将使人们陷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境。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WHO及中国高血压联盟1999年的高血压定义:未服用药物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一、高血压10月8日-高血压日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根据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不同,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以前者为多见,又称高血压病(PH)(PrimaryHypertension)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

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

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

目前,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及控制率都处于低水平。在知晓有高血压的人中,有效控制率只有6.1%,约323万人。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流行特点发病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慢病危险因素水平持续上升,高血压成为重要的中间危险因素

结局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周围血管病变癌症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中间危险因素血压血脂血糖肥胖/超重行为危险因素不平衡膳食体力活动不足吸烟饮酒不可改变因素年龄性别遗传因素

社会经济文化环境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危险因素

遗传、职业、吸烟、年龄、食盐、体重、饮酒、体力活动缺乏、精神因素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食物供应不断丰富的20年中,人们偏离“平衡膳食”的食物消费行为亦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肉类和油脂消费的增加导致膳食脂肪供能比的快速上升,以及谷类食物消费的明显下降,食盐摄入居高不下。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居民身体活动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而人们自主锻炼身体的意识和行动并未随之增加。2000年全国体质调研和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一致表明:我国居民每周参加3次以上体育锻炼的比例不足三分之一,以30-49岁的中年人锻炼最少。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临床表现(一)一般表现

多起病缓慢,血压增高,头痛、头昏、失眠等,与血压水平不一定相关。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二)并发症脑

脑血管意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脑病肾

蛋白尿、肾功不全眼底改变

眼底动脉硬化、眼底出血、视乳头水肿心

高心病、冠心病其他主动脉夹层等

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诊断

1、诊断血压测量方法:偶测血压、动态血压监测2、分类3、危险分层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血压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测血压

选择合适的测压环境:患者应在安静、温度适当的环境里休息5~10分钟,衣袖与手臂间不应过分束缚,避免在应激状态下如膀肮充盈或吸烟、受寒、喝咖啡后测压。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测血压

使患者上肢裸露伸直并轻度外展,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约在肘窝以上约3cm处,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不能塞在气袖下);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待肱动脉搏动声消失,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双眼观察汞柱下降,平视汞柱表面根据听诊结果读出血压值。同样的方法测定两次,间歇1分钟左右,取其较低值。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第一次测血压应同时测双侧上肢,以后以血压偏高者为准。(双上肢血压可相差2-10mmHg,如相差20以上,则相应上肢血管可能存在问题。)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则为高血压;血压<90/60mmHg为低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正常约为30-40mmHg。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表1

类别收缩压舒张压正常血压<120<80正常高值130-13985-89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90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

高血压是全身性疾病,其主要后果是心血管疾病,故对其评价除血压的测量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其产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进而确定干预血压的方法。高血压病人的心血管危险绝对水平分层是根据由其他危险因素的存在情况、并存的临床情况和器官的损害情况等来确定。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年龄>60岁男性绝经后女性家族史(女<65岁,男<55岁)肥胖(腰围女>80cm,男>85cm)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

血压 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 1级 2级 3级 无其他危险因素低危中危极高危1-2个危险因素中危中危极高危>3个危险因素高危高危极高危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极高危极高危极高危或并存临床情况

危险分层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十年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概率低危患者<15%中危患者15%-20%高危患者20%-30%很高危患者>30%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治疗目的

控制血压,使血压长期保持在一适当水平,以延缓心脑肾损害原则

监测病人的血压和各种危险因素,改变生活方式为基础,坚持长期药物治疗。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治疗(一)非药物性治疗1、合理膳食2、减重3、运动4、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5、气功及其他生物行为方法运动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1、用药指征(二)降压药物治疗治疗2、常用药物3、用药选择4、降压目标及应用方法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治疗1)利尿剂2)

—受体阻滞剂3)钙拮抗剂(CCB)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6)-受体拮抗剂7)其他2、常用药物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治疗3、用药选择凡能有效控制血压并适宜长期治疗的药物就是合理的选择1)合并心力衰竭者,宜选择ACEI、利尿剂2)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者,宜用利尿剂、长效二氢吡啶类CCB3)合并DM、蛋白尿或轻、中度肾功不全者(非肾血管性),可选ACEI4)AMI后者,可选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的

—受体阻滞剂或ACEI5)对脂代谢异常者不宜用

—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可选

-受体拮抗剂6)伴妊娠者,不宜用ACEI,可选甲基多巴7)其他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4、降压目标及应用方法1)降压目标

一般降至140/90mmHg以下,对于中青年患者(60岁以下)、高血压并DM或肾脏病变者,其治疗目标为130/85mmHg以下。2)应用方法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治疗1)采用最小有效剂量,从小剂量始,通常终生治疗,非药物治疗为基础。3)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可联合用药。4)对老年性及重度高血压不宜降压过速或过低2)选用一天一次可保持24小时降压作用的药物。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干预的科学基础

处于低危险状态健康疾病进入疾病危险状态发生早期改变出现临床症状不同的预后疾病临床干预预防干预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2024/12/124747慢性病防控策略

冠心病脑卒中数种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和肺气肿疾病高危现象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血糖体重过重及肥胖吸烟膳食不合理

酗酒缺乏运动精神压力与紧张行为危险因素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患者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早期诊断个体化指导和干预规范化管理康复三个人群三个环节六种手段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防治策略与防治措施:1)预防为主一级预防-一般人群二级预防-高危人群三级预防-病人2)以健康促进为手段,社区综合防治为原则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高血压管理内容高血压的早期发现及途径高危人群的识别与干预患者的随访管理患者全面健康检查流程高血压筛查流程随访管理流程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高血压管理内容高血压的早期发现及途径机会性筛查就医中通过血压测量发现或确诊高的血压患者;社区血压测量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重点人群筛查各级医疗机构首诊测压(35岁及以上)发现的高血压患者。高危人群筛查登记、确诊的高血压患者。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高血压的早期发现及途径健康体检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职工健康检查时检出高血压患者。居民健康建档

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中发现的高血压患者。收集社区内已确诊患者信息

利用家庭访视等机会收集不在社区确诊的患者信息。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高危人群的识别与干预高危人群的识别标准

具有下列一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视为高危人群:收缩压介于120~139mmHg之间和/或舒张压介于80~89mmHg之间;超重或肥胖(BMI≥24kg/m2和/或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1且每周饮酒≥4次);长期膳食高盐(食盐量≥10克/日)。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高危人群的识别与干预高危人群的识别渠道机会型筛查:日常门诊检查、社区内巡回医疗、患者家庭访视等巡回以识别高危人群;健康体检:辖区职工体检和就业体检;重点人群筛查:35岁及以上首诊测量血压、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等机会识别高危人群。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高危人群的识别与干预高危人群的干预登记造册,建立信息库,进行定期随访和管理;针对危险因素,进行个体化生活方式指导;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患者随访管理随访管理内容测量血压。询问症状和生活方式(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心理状态等。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身体测量:测量身高、体重、心率、腰围。计算体重指数(BMI)。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患者随访管理随访管理内容了解患者服药情况。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临床表现,进行评估和分类干预。血压控制满意、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药物不良反应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时随访。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者,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患者随访管理随访管理形式:门诊随访管理:适用于定期去医院就诊的患者。门诊医生利用患者就诊时开展患者管理,并按照要求填写高血压患者管理随访卡。社区随访管理:有条件的社区,对于行动不便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定期去医院就诊的患者,社区医生可通过在社区设点或上门服务开展患者管理,并按要求填写高血压患者管理随访卡。条件不成熟的社区,对行动不便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定期去医院就诊的患者,可通过固定时间把患者集中等形式开展患者群体管理,并按要求填写高血压管理随访卡。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高血压患者全面健康检查健康检查频次: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可与随访相结合。健康检查内容:体内容参照《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高血压的预防和管理措施1、限盐2、清淡饮食、钾镁的补充3、限酒4、减重5、适度增加体力活动6、戒烟、心理因素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二、肿瘤癌症是以细胞异常增殖及转移为特点的一大类疾病。其发病与环境、不良生活方式、遗传等有关。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中国常见癌瘤分布乳腺癌——散发分布鼻咽——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食管癌——河南、河北、山西胃癌——西北及沿海各省(甘肃、青海、宁夏、江苏、浙江等)肝癌——东南沿海(上海、广西、福建、江苏、广东)肺癌——京、沪、津、辽宁、吉林、河北等宫颈癌——山西、内蒙、陕西、湖北、江西等大肠癌——浙江和长江下游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流行病学——人群分布年龄性别:男>女,但乳腺癌、胆囊癌、甲癌却相反职业:扫烟囱工人→阴囊癌(Pott,1775年〉

苯胺染料工人→膀胱癌(Rehn,1895年)种族:鼻咽癌——

广东人皮肤癌——

白种人口腔癌——

印度人胃癌——

日本人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危险因素:1、吸烟2、不健康饮食及活动少3、生物感染因素4、遗传因素5、职业、环境因素6、精神因素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肿瘤发生的内在因素

1.遗传因素:多数不是肿瘤直接遗传,而是有遗传易感性。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视网膜母细胞瘤家族多发性结肠息肉病。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Fanconi贫血→易发生白血病.

(3)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起协同作用,环境因素更为重要。如鼻咽癌、食道癌、肝癌、胃癌、大肠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等。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

2.免疫因素:主要是细胞免疫,如T细胞活化、B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NK细胞可杀伤肿瘤细胞。

4.性别因素:如女性生殖器官、甲状腺癌女性多发,而食管癌、肺癌、肝癌男性多发。

5.年龄因素:癌主要发生于40岁以上的成人。肉瘤多发于青少年。

6.激素因素:如乳腺癌、宫颈癌等与雌激素分泌过多有关。3.种族因素:如广东人鼻烟癌多见。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

直接作用

易感人群诱发的主要肿瘤

烷化剂白血病

氯乙烯塑料工人肝血管肉瘤

苯白血病

镍炼镍工人鼻癌、肺癌

镉接触者化疗病人橡胶工人染料工人矿工

农药工人皮肤癌、肺

癌和肝癌接触者鼻癌、肺癌前列腺癌、肾癌主要的化学致癌物及易感人群和诱发的肿瘤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

间接作用

易感人群诱发的主要肿瘤芳香胺膀胱癌

石棉纤维矿工

多环芳烃肺癌

胃癌

亚硝胺肝细胞性肝癌

染料工人

橡胶工人胸膜间皮瘤吸烟

熏烤鱼肉亚硝酸盐

污染食物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肝细胞性肝癌主要的化学致癌物及易感人群和诱发的肿瘤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1)RNA致瘤病毒:

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HTLV-1)→淋巴瘤人乳头状病毒(HPV)生殖器区域鳞癌

EBV:淋巴瘤、鼻咽癌

HBV:肝细胞性肝癌(2)DNA致瘤病毒

病毒和细菌致癌(4)寄生虫:日本血吸虫病致结肠癌

埃及血吸虫病致膀胱癌

华支睾吸虫病胆管癌

(3)幽门螺杆菌:胃恶性淋巴瘤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是否存在肿瘤应综合判断:基本查体X线B超肿瘤标志物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肿瘤类型首选标志物补充标志物肺癌肝癌乳腺癌胃癌前列腺癌结肠直肠癌胰腺癌卵巢癌睾丸肿瘤宫颈癌膀胱癌骨髓瘤CEA、NSE、CFRA21-1AFPCA15-3、CEACA724PSACEACA199CA125AFP、HCGSCC-本-周蛋白、β2-MGTPA、SCC、ACTH、CT、唾液酸AFU、γGT、CEA、ALPHCG、CT、铁蛋白CEA、CA199、CA242PAPCA199、CA50CA50、CEA、CA125CEA、HCG、CA199CA125、CEA、TPATPA、CEA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胚胎抗原

癌胚抗原

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结直肠癌:60%;腺癌中敏感性高于上皮癌胃癌、肺癌等。吸烟引起升高(~20%)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原发性肝癌:敏感性70%-80%,特异性>80%。另见于睾丸癌、畸胎瘤、肝硬化及肝炎等。

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糖类抗原的一般临床应用指征CA19-9胰腺癌;胃肠道和肝胆道肿瘤CA15-3乳腺癌;肺腺癌、卵巢、肝等CA125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肝癌、肺癌CA50胰腺癌、乳腺癌、肺癌、胃肠道和肝胆肿瘤CA242

结直肠癌、胰腺癌、卵巢癌等CA72-4

胃癌;卵巢、胰腺、乳腺…

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PSA血清检查的现实情况PSA的正常值为4ng/ml

在2~10ng/ml有交叉情况假阳性会在4-10ng/ml出现.65%良性错判假阴性会在2-4ng/ml出现.20%癌症漏检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分子量为80KD的蛋白酶,主要来源于神经细胞核神经内分泌细胞,以及这些细胞引发的肿瘤细胞中NSE是检测小细胞肺癌的首选的肿瘤标志物NSE是神经内分泌肿瘤和精原细胞瘤的肿瘤标志物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1、一级预防以预防癌症发生为目标,避免接触已知的致癌因素和危险因素通过某些措施,增强保健意识,达到防癌目的WHO癌症专家称1/3癌症是可以预防的流行病资料显示,致癌物大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它的侵入和人们不良生活行为有关预防控制措施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饮食因素(腌制品,化学甜味剂﹑缺少纤维素等)不良嗜好(烟酒发霉食物﹑用药不当)个人卫生不良(早婚﹑多产﹑性生活等)职业(生产环境、接触物)生态环境(空气、土壤、水、紫外线)肿瘤的发病80%以上与不良生活行为有关,故为“生活方式癌”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健康教育加强防癌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加强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合理用药讲究卫生(口腔、性、饮食)消除职业致癌因素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具体措施:1、注意饮食营养平衡、不偏食2、不反复吃完全相同的饮食,不长期服用同一种药物3、饮食适度、不过饱4、不吸烟5、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纤维素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6、避免过多饮酒7、少吃过咸过热的食物8、少吃烧焦油炸的食物9、不吃发霉的食物10、避免过度日晒11、避免过度营养12、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避免过度紧张、压力避免过度疲劳、体力透支性情乐观、开朗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2、二级预防是指致癌因子虽已侵入人体,但肿瘤尚未形成或尚未临床发作时阻断肿瘤发生、发展进程的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肿瘤二级预防的策略核心,合理治疗以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通过二级预防约1/3癌症可以得到控制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有价值的筛查宫颈脱落细胞涂片法宫颈癌体检法、钼靶X线、B超乳房癌甲胎蛋白检验、B超肝癌直肠指检直肠癌纤维结肠镜大肠癌食管拉网食管癌粪隐血+胃镜胃癌EB病毒鼻咽癌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筛查对象:高危人群及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40岁以上有乙肝﹑丙肝史胃息肉、经久不愈的胃溃疡、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胃部分切除术后等家族性大肠息肉﹑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慢性乳腺病﹑有乳腺癌家族史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社区登记、定期随访或督促可疑病例安排进一步检查,直至排除或确诊,一旦确诊即导入有效专科治疗乳腺癌高危妇女要教会她们自己检查乳房的方法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肿瘤防治机构提出十大症状以提高对常见肿瘤的警惕身体任何部位的肿块身体任何部位没有外伤而发生的溃疡,特别是经久不愈的不正常的出血或分泌物进食时胸骨后灼痛、胀闷、异物感或进行性加重的吞咽不顺久治不愈的干咳、声音嘶哑或痰中带血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长期消化不良、进行性食欲减退、又未找出原因大便习惯改变或有便血鼻堵、鼻出血、单侧头痛或伴有复视赘生物或黑痣突然增大或破溃、出血或毛发脱落无痛性血尿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3、三级预防提高病人的治愈率、生存率,提高生命质量,临终关怀。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1)肿瘤康复期病人生活指导饮食消化吸收富含蛋白质、纤维素某些嗜好戒烟酒体育锻炼不宜过度工作取决于年龄、工作的轻重及肿瘤的程度、部位性生活问题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2)肿瘤康复患者的心理支持初诊时焦虑——确诊紧张——术后或放﹑化疗后放松每次复查或有不适时紧张状态又出现。多做解释,说明实际情况得到病人配合对晚期病人悲观抑郁,应实事求是分析病情,了解病人心理情况,给予至诚的关心和爱护,多给予心理上的支持 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3)关心肿瘤患者的定期随访注意术后器官功能的影响,放、化疗的副反应,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下降及早发现肿瘤的转移、复发,再次原位癌的发生,及时治疗定期随访、督促执行,与专科医生联系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4)努力促成肿瘤康复患者回归社会治疗肿瘤目的是完全康复和回归社会大力宣传肿瘤是可治之症,不是传染病肿瘤病人需要关爱和尊重动员社会资源,对肿瘤病人回归社会给予支持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5)晚期肿瘤患者的医学照顾

营养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止痛并发症的防治(感染、出血、癌热等)整合家庭与社会的资源予以帮助临终关怀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病因不十分清楚,但认为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

慢性支气管炎(CB)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密切相关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

阻塞性肺气肿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的肺纤维化。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概念如果患者只有慢性支气管炎或(和)肺气肿,而无气流受限,则不能诊断为COPD,而视为COPD的高危期。支气管哮喘气流受限具有可逆性,不属于COPD。一些已知病因具有特征病理表现的气流受限疾病,如肺囊性纤维化、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均不属于COPD。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是当前全球第4位死亡原因2000年WHO估计全世界有274万人死于COPD每年COPD可能影响多达6亿人据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1990年COPD在疾病造成的负担中位居第12位,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疾病负担第五位,并成为第三大死亡原因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我国COPD流行病学概况中国呼吸病死亡城市第4位(13.89%),农村第一位(20.04%)全国每年因COPD死亡100万人,COPD致残500万-1000万人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危险因素1、吸烟(smoking)

2、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烟雾、过敏原、工业废气等;

3、大气污染(airpollution4、感染(infection),病毒、细菌和支原体等;

5、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6、其他因素,机体内在因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营养等突变;

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临床表现(Clinicalsituation)慢性咳嗽终身不愈晨间咳嗽明显夜间可有咳嗽慢性咳痰任何形式气短、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标志性症状)进行性持续性、活动后加重、呼吸道感染后加重危险因子暴露史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来源于烹调和燃料的烟雾症状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辅助检查——肺功能检查是COPD诊断、严重程度、预后、疗效评价的主要指标。FEV1/FVC是评价气流受限的敏感指标。FEV1预计值是评估COPD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及FEV1<80%预计值,可确定有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TLC、FRC、RV、RV/TLC增高,提示肺过度充气。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辅助检查——肺功能检查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RVFEV1正常RVFEV1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诊断(Diagnosis)COPD有暴露于危险因子的历史;慢性咳嗽、咳痰和气促;肺功能检查提示有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有暴露于危险因子的历史的咳嗽、咳痰的患者即使无呼吸困难症状也应该作肺功能检查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诊断的必备条件。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及FEV1<80%预计值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13.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COPD严重程度分级分级特症0:危险期有患COPD的危险因素,正常肺功能,慢性咳嗽、咳痰Ⅰ:轻度FEV1/FVC<70%、FEV1≥80%预计值,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Ⅱ:中度FEV1/FVC<70%,50%≤FEV1<80%预计值,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气促Ⅲ:重度FEV1/FVC<70%,30%≤FEV1<50%预计值,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气促Ⅳ:极重度FEV1/FVC<70%,FEV1<30%预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