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接触氧化池》课件_第1页
《生物接触氧化池》课件_第2页
《生物接触氧化池》课件_第3页
《生物接触氧化池》课件_第4页
《生物接触氧化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接触氧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是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结合了生物化学反应和物理过滤,可以有效去除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这种工艺在处理难降解的工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方面有广泛应用。课程目标深入理解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基本原理掌握生物膜的构造、生长动力学及功能特性。熟悉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工艺流程了解生物膜在废水处理中的关键作用及相关调控技术。掌握生物膜微生物的检测与分析认知生物膜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代谢机制。生物接触氧化池原理生物膜反应器生物接触氧化池采用生物膜反应器作为核心设备,利用微生物在固定化载体上形成的生物膜进行污水处理。生物膜形成微生物在填料表面附着生长,形成稳定的生物膜,生物膜具有大比表面积和高活性,是生物处理的关键。嫌氧-好氧代谢生物膜内外存在不同的氧化还原环境,微生物进行嫌氧-好氧耦合代谢,去除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质。生物接触氧化池构造生物接触氧化池的主要构造包括曝气池、生物膜载体、搅拌装置和沉淀池等。其中生物膜载体为高度吸附微生物的多孔材料,如生物陶粒、活性炭等,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曝气池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微生物快速生长繁衍,同时还可控制溶解氧浓度。搅拌装置确保生物膜与流体充分接触,提高水处理的效率。最后在沉淀池中可沉淀下来的膜附着物。生物接触氧化池流程预处理原水经过格栅、沉砂等预处理,去除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生物接触预处理后的原水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与附着有活性污泥的填料发生接触。曝气通过鼓风机向生物接触氧化池供氧,为好氧细菌提供氧源以代谢有机物。沉淀处理后的废水进入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沉淀污泥回流至生物接触池。出水消毒经过处理后的出水最后需要进行消毒处理,确保达标排放。生物膜特性1庞大表面积生物膜具有高度发达的基质结构,表面积通常可达到1,000-10,000m²/m³,为有效吸附和反应提供了广阔的平台。2多种微生物共生生物膜由细菌、真菌、藻类等多种微生物组成,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实现对pollutants的有效降解。3良好粘附性生物膜微生物通过分泌粘性物质,能牢牢附着在载体表面,抵抗冲洗和去除,实现长期稳定运行。4高容污能力生物膜内部微环境复杂,为各类微生物提供了广泛的生存空间,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生物膜培养工艺1生物膜接种利用针对性的菌种接种,为生物膜构建奠定基础。选择高效的微生物群落,为后续的生物膜培养和稳定运行提供保障。2生物膜附着通过合理的反应器设计以及优化的操作条件,促进微生物有效附着在填料表面,初步形成稳定的生物膜。3生物膜培养持续投加营养物质,维持适宜的培养环境,促进生物膜的持续生长和发育,提高膜层厚度和微生物密度。生物膜厌氧厌氧代谢厌氧代谢过程生物膜中的厌氧细菌通过厌氧呼吸利用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从而获得能量。这一过程产生甲烷、二氧化碳等终产物。产甲烷反应产甲烷细菌在缺氧条件下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此过程涉及多种厌氧代谢步骤。这一过程可以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反硝化过程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可将硝酸还原为氮气,从而达到脱氮效果。这个过程也是生物膜厌氧处理的重要机制之一。还原性代谢生物膜中的厌氧细菌可以利用硫酸盐、铁离子等作为电子受体进行还原反应,实现对重金属的去除。生物膜厌氧厌氧处理机理厌氧代谢过程生物膜在厌氧条件下会进行发酵代谢,通过分解有机物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电子传递链生物膜中的厌氧细菌利用电子传递链实现能量代谢,并消耗有机物中的电子。还原环境生物膜内部形成还原性环境,有利于一些特殊厌氧菌的生长和代谢。污染物去除生物膜通过厌氧代谢过程有效去除有机物、氮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生物膜氧化还原条件4~8pH值生物膜快速生长需要稳定的pH值在4~8范围内0.5~2溶解氧(mg/L)好氧细菌生长需要溶解氧在0.5~2mg/L范围内20~35温度(℃)最佳生长温度范围为20~35摄氏度100~300浮余泥量(mg/L)适宜的浮余泥量应在100~300mg/L之间生物膜氨氮去除生物膜系统可以高效去除氨氮和总氮。通过好氧生物膜和厌氧生物膜的协同作用,氨氮首先被好氧细菌氧化为硝态氮,再由厌氧反硝化细菌还原为氮气逸出。该工艺可实现污水中氨氮浓度的大幅降低。生物膜磷去除生物膜磷去除机理利用微生物吸收、化学共沉淀等机理来去除水体中的磷。生物膜中富集的磷累积细菌能够存储大量有机磷,并在好氧-厌氧交替条件下实现磷的释放和吸收。生物膜磷去除效率相比其他生化处理工艺,生物膜工艺能够实现较高的磷去除效率,平均磷去除率可达90%以上。生物膜磷去除影响因素包括溶解氧浓度、pH值、C/N/P比例、温度等。通过调控这些参数可以优化生物膜的磷去除性能。生物膜重金属去除生物膜通过吸附、沉淀和离子交换等机制有效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优势菌种的富集和生物膜结构的优化可以提高重金属去除率。合理控制运行参数,如pH、溶解氧、温度等,可以促进重金属在生物膜中的富集和转化。生物膜处理效率对比指标生物膜处理效率传统活性污泥处理效率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一般70-85%氨氮去除率可达95%以上一般80-90%磷去除率可达90%以上一般60-80%重金属去除率可达95%以上一般70-85%生物膜工艺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可以更好地去除污染物,满足日趋严格的排放标准。生物膜操作控制实时监测通过在生物膜反应器中安装各类传感器,实时监测关键参数,确保操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和高效性。自动化控制利用PLC等自动化设备对生物膜运行参数进行智能调节,实现全过程的自动化控制。过程优化通过数据分析和经验总结,不断优化生物膜操作参数,提高处理效率和稳定性。维护保养定期检查生物膜表面状态,采取清洗、更换等措施,确保膜介的持续高效运行。生物膜堵塞原因生物膜沉积细菌和藻类在膜表面黏附形成生物膜,逐步积累导致膜孔阻塞。无机物沉淀硬水中的钙镁离子在膜表面沉淀形成水垢,降低膜通透性。有机物吸附溶解性有机物在膜表面吸附聚集,形成黏性污染层堵塞膜孔。生物膜堵塞防治定期清洗通过定期冲洗和清洁生物膜表面,可以去除附着的杂质和堆积物,防止膜面堵塞。优化流程参数合理调节流量、停留时间、溶氧等关键工艺参数,确保生物膜生长状态良好,减少堵塞发生。采用自清洁膜使用具有自我清洁功能的膜材料,可以有效减少生物膜附着和堵塞。增加反洗频率适当增加反向冲洗的频率,可以及时去除膜面累积的污染物。生物膜再生1清洗定期使用化学溶液对膜表面进行清洗2脱附采用高压水冲洗或者溶剂浸泡脱附污染物3活化通过好氧或厌氧处理恢复微生物活性生物膜在运行过程中会逐渐被污染物堵塞和覆盖,影响其处理效率。因此需要定期对生物膜进行再生处理,以恢复其良好的处理性能。再生过程包括化学清洗、物理脱附和生物活化,通过这些步骤可以有效去除积累的污染物,并促进微生物群落的恢复。生物膜脱附1化学洗涤使用化学试剂溶解生物膜2物理冲洗利用高压水冲洗分离生物膜3生物酶处理采用生物酶分解溶解生物膜生物膜脱附是指去除生物膜表面或内部附着的微生物菌体、胞外高分子物质等,以恢复膜的通透性能的过程。常用的方法包括化学洗涤、物理冲洗以及生物酶处理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将生物膜从膜表面去除,维持膜的长期稳定运行。生物膜生长动力学30%生物膜中的细菌在总生物量中占比约为30%50μm生物膜的厚度通常在50微米左右0.1-1.0d-1生物膜细菌的生长速率一般在0.1-1.0每天60-90%生物膜中的细胞外聚合物可占生物膜总重的60-90%生物膜的生长动力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细菌种类、营养条件、溶氧状况等。生物膜的厚度、细菌含量、生长速率和细胞外聚合物含量是生物膜生长动力学的关键参数。了解这些参数对于优化生物膜工艺至关重要。生物膜微生物多样性1丰富的细菌组成生物膜中可以发现各种细菌属种,包括好氧菌、厌氧菌以及兼性厌氧菌等。这些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2多样的代谢功能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可以进行碳、氮、磷、硫等元素的代谢转化,并能降解各种有机化合物。3微生物群落动态随着生物膜运行条件的变化,微生物群落会发生动态变化,体现了其高度的适应性。4生态功能互补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在生物膜中体现了代谢功能的互补,形成了高度复杂的生态网络。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生物膜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呈现高度的多样性。不同种类的细菌、古细菌和真菌共存,形成复杂的微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微生物在生物膜中的分布并非均匀,而是沿着生物膜厚度呈现明显的层次化结构。功能分工微生物群落内部存在分工合作,将有机物降解、营养转化、电子传递等功能划分到不同的种群之中。动态变化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生物膜微生物群落也会发生动态的调整和重构。生物膜微生物群落动态1生物膜形成微生物附着于表面形成生物膜2群落变迁随环境变化,群落结构不断调整3代谢平衡维持稳定的生态平衡和功能生物膜微生物群落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动态调整,呈现不同的演替过程。从初始的微生物附着开始,到建立稳定的群落结构,再适应环境变化而重新平衡,这一动态过程十分复杂,需要系统地监测和研究。生物膜微生物功能1生物转化生物膜上的微生物能够将有机物质转化为二氧化碳、甲烷等最终产物,实现生物降解和转化。2生物吸附微生物细胞以及生物膜基质能够吸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物质,从而起到去除污染物的作用。3生物氧化还原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调节生物膜的氧化还原条件,从而影响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和溶解度。4生物固定生物膜上的微生物能够固定氮、磷等营养物质,促进对应营养物质的去除。生物膜微生物代谢过程有氧代谢生物膜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通过氧化反应分解有机物获取能量。厌氧发酵在缺氧情况下,生物膜微生物通过厌氧发酵代谢有机物获取能量。营养循环生物膜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的同时,参与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循环。生物膜微生物检测技术基因测序利用DNA序列分析技术准确识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种类及丰度。代谢组学通过高通量测定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变化来分析其生理状态和代谢活性。荧光显微镜使用苂光探针标记细菌进行定量分析,了解生物膜微生物的空间分布。流式细胞术快速测定大量细菌细胞的生理状态,如活性、增殖等。生物膜微生物生理生态微生物多样性生物膜中存在着丰富多样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古细菌、真菌等。它们在不同的生态位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共同维持着生物膜的生理平衡。代谢过程生物膜微生物参与了多种生物化学过程,包括碳、氮、磷、硫等元素的循环利用,以及有机物的分解和合成。这些过程为生物膜提供能量和营养。生态关系生物膜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如共生、竞争、捕食等。这些互作关系维持着群落的平衡和稳定性,确保了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转。环境适应生物膜微生物对环境因子如pH值、溶氧、温度等有着精细的适应机制,能够在复杂的生态环境中生存和繁衍。生物膜微生物驯化微生物驯化通过长期培养和选择,可逐步驯化微生物群落,增强其对生物膜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处理效率。这需要科学设计培养条件和选择策略。微生物繁衍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群落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更替和演化。通过控制营养条件和操作参数,可促进目标微生物的生长繁衍。群落结构调控通过改变物理化学条件,如pH值、溶解氧等,可以选择性地促进特定功能微生物的增殖,优化生物膜的群落结构。生物膜微生物建模1动力学模型建立生物膜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模型,描述细胞增殖和代谢过程。2结构模型构建生物膜的空间结构模型,模拟微生物在膜中的分布和形态。3流体模型结合流体力学原理,描述生物膜内部的溶质传质和物质交换过程。4耦合模型将动力学、结构和流体模型耦合,综合模拟生物膜系统的整体行为。生物膜微生物耦合机理微生物协同代谢不同类型微生物在生物膜中协同代谢,通过产生和利用彼此的代谢产物维持共生关系。电子传递耦合厌氧和好氧微生物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电子传递过程实现代谢耦合,提高整体生物膜的氧化还原能力。营养物质传递生物膜中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梯度传递为不同代谢类型微生物提供所需的生存条件。基因调控互作微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网络建立在生物膜的空间结构之上,实现群体间的动态平衡。生物膜工艺创新生物膜反应器通过优化生物膜在反应器内的附着、生长和脱落机制,实现更高效的污水处理。膜生物反应器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