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诗歌鉴赏知识汇编(附录:高考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06例)_第1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诗歌鉴赏知识汇编(附录:高考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06例)_第2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诗歌鉴赏知识汇编(附录:高考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06例)_第3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诗歌鉴赏知识汇编(附录:高考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06例)_第4页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诗歌鉴赏知识汇编(附录:高考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06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诗歌赏析之整体感知1.看标题,抓题眼。可能暗示事件、情感主旨。2.看注释,抓暗示信息。介绍背景,暗示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介绍诗句,暗示用典或寓意;介绍作者,暗示写作风格或主旨;介绍生僻字句,降低阅读难度。3.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和所处时代背景,帮助理解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主旨。平时注意关注积累著名诗人的生平遭遇、所处朝代国势、朝政等。如作者被贬某地,多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作者常旅居外地,多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南宋诗人,多收复失地之心等。4.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准确抓住情感关键字,帮助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5.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一些特定意象代表特定含义,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6.看典故,取用原来意义。典故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典故有正用和反用两种。正用:取典故原来意义入诗文;反用:思考反用原典的意义。用典作用:使诗歌语言精练,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用典效果: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7.看尾句,卒章显志。诗歌结尾,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诗人大都喜欢在结尾用点心机,进而表面情志。。以景结句:借景抒情,手法含蓄,情感深沉,引起读者联想思考,回味无穷。以情结句:直抒胸臆。以理结句:阐明道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以问结尾:引起读者联想思考,回味无穷。二、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分析类,即考察考生对诗歌“怎么写”的分析。重点理解: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个层面内容。(一)古典诗歌常见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作用: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使内容完整,事情清晰。(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描绘和刻画。

作用: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较强的艺术感染力。(3)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作用:鲜明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有利于深化诗歌的主题。(4)议论:对人、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表达意见。

作用:表现作者的观点态度,以突出诗歌主旨,使诗歌主题鲜明、深刻。2.

描写角度从感官上: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通感【修辞】从视觉上:仰视、俯视、平视、远看、近观等。从空间上:高低、远近从时间上:古今、昼夜从景物角度:形状、声音、色彩等。用笔的角度:正面与侧面;繁笔与简笔;白描与工笔;动与静;点和面;虚实等。3.描写手法①白描与工笔:前者指用简练笔墨,不加烘托,不施色彩地赋形写意;后者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地描绘。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白描)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工笔)②渲染与烘托:前者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后者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鲜明突出主要对象。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渲染)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刘备频繁问计,侧面烘托孔明的才智。【在借景抒情诗作中,往往先用渲染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意境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来说,渲染的是气氛,烘托的是情感。】③衬托与对比:前者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用次要事物来陪衬以突出主要事物,分为正衬和反衬。后者把两个不同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来揭示了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既是描写,也是修辞。例:“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衬托)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鸿鸪飞。”(对比)④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虚写分为:联想和想象。联想:由现实的此联想及彼。想象:思维再创造。⑤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相互映衬,多角度开拓意境。分为:以动衬静;以声衬静;有动有静。⑥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前者是对描写对象正面的、直接的描写;后者则是对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进行描写,使描写对象更鲜明突出。⑦点面相结:点:详细描写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叙述或概括性描写人事景物,顾及全局,体现广度。⑧细节描写:对细微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包括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中。⑨意象叠加/列锦:根据表达需要,将一些意象有机组合在诗中,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⑩移步换景: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4.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先有情,缘情而选景,含而不露,意蕴深远,读者需咀嚼才能悟出情感。具体可分四种:以乐景衬哀情;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②触景生情:先见景,缘景而触情。③寓情于景:正面不着一字情,见“景”不见“情”,一切景语皆情语。④情景交融:情、景交融,物我合一,难分彼此。⑤因/借事抒情:情感寓于叙事。⑥托物言志:借物的象征意义表明心迹、人生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⑦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⑧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抒发情感,讽刺时事。(二)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①象征: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作用:形象表现情感,具有深沉含蓄之美;启发读者联想、思考,增强艺术感染力。②托物言志。作用:委婉含蓄,表意丰富。③用典。作用:借人写己,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委婉含蓄表达情感;佐证文意,增强说服力;增强诗歌的文学性、表现力、可读性,加深诗歌意境。点化:也叫化用,把前人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作用:增强诗歌的文学性、表现力、可读性,拓展诗歌意境。④衬托/烘托。作用:侧面突出事物特征,表达主旨。表意委婉,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启发读者想象、联想。⑤对比/对照。作用:鲜明突出事物特征,凸显主旨;表现作者的好恶褒贬;给读者深刻印象和启示。⑥渲染。作用:营造氛围,烘托情感,奠定情感基调;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增强合理、连贯性,增强诗歌的感染力、表现力。⑦铺排:即《诗经》中的“赋”,对事物特点不厌其烦的多角度铺排陈述。

比兴。比:比喻,比拟。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作用:反复渲染、铺垫。生动形象,化实为虚,寓情于景。⑧想象、联想。作用:丰富内容,充满奇幻,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⑨以小见大: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作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象;避免空泛,内容细腻充实,给读者浮想联翩,余味无穷。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只小小的“燕子”成为历史见证者,也成为诗人感慨人事沧桑兴亡盛衰的情感媒介,令人浮想联翩,余味无穷。⑩曲笔:“对写法”的曲笔是古典诗歌惯用手法。所谓“对写法”,即主人公苦思对方,诗人却不直接描述,而是从对方着笔。作用:更为婉转含蓄,曲折有致,耐人回味。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如《扬州慢》“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作用:丰富诗歌意象,物我交融,增强艺术感染力。⑪虚实结合。作用:留下空白,使读者从虚中想象实,从实中体会需,增强吸引力;丰富内容,增强表现力;拓宽诗歌时空的意境。(三)修辞。①比喻:明喻、暗喻、借喻。作用:生动形象,突出特征;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引发读者联想,激发读者共鸣。②比拟:

包括拟人、拟物。作用:突出事物特征;语言生动活泼;便于抒情,激发想象,增强感染力。③借代:借部分代整体;借具体代抽象;借特征代人/物。作用:突出特征,强调重点,增强形象;委婉含蓄,幽默俏皮。④夸张: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作用:突出特征,激发联想;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表达褒贬好恶,引起共鸣。⑤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句式整齐,音节匀称,抑扬顿挫,音乐感强;表意凝炼,概括力强,具警策之美;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便于吟诵、记忆。⑥排比。作用:增强说理气势,强调内容,增强说服力、表现力;强化抒情,增强感染力;逐层深入地阐说事理,有深化内容之效。⑦反问。作用:加强语气,显得义正辞;引起读者注意,增强表达效果;句式富于变化,打破平板单调,掀起波澜。⑧设问。作用:自问自答,强调内容或情感;引人注意,令人深思,发人深省;反复出现,辅助反映思维过程,廓清思路,提纲挈领。⑨反复。作用: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⑩互文: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完整的意思。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指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作用:简洁的文字、凝练的句子表达丰富的内容,言简意丰,含蓄隽永。⑪顶真: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为后一句的起头。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作用: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状物叙事,条理清晰;议事说理,准确严谨;抒情写意,格调清新。⑫叠词:把同一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作用:强调作用,更加生动形象刻画事物特征;增强语言的韵律感、音乐美,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⑬双关:分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作用:言在此而意在彼,表意委婉;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增强抒情效果;生动活泼,幽默风趣。⑭通感。作用:化抽象为具象,突出特征,增强表达效果;调动读者多种感觉,激发联想,耐人寻味。⑮意象叠加,也叫列锦:作用:最大限度增强诗歌意象的密度、力度;意象鲜明突出,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四)结构上的构思巧思。①铺垫。作用: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读者的注意力随情节的发展而延伸。②伏笔。作用:内容完整,真实可信合理;构思精巧,行文缜密,耐人寻味;结构圆合严密。③首尾呼应/题文照应/过渡衔接。作用:前后照应,内容连贯,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衔接自然,深化主题。④卒章显志。作用:深化诗歌内容,升华主题思想;总结全诗,使结构完整;有水到渠成之感,有突出强调之效。⑤倒装。作用:加强语势,错综句法,强调情感。⑥以景结情。作用:“此时无情胜有情”,意犹未尽,使读者在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⑦抑扬结合。作用:巧作抑扬,造成“落差”,鲜明突出人、物特征,形象丰满;鲜明表情达意,增强诗歌波澜曲折之美,增强可读性和吸引力。⑧重章叠句。作用: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抒发情怀,深化诗歌主题;回旋往复,便于记忆咏唱,增添韵律感和节奏美。小结:诗歌鉴赏技巧解题格式:手法(结合题目所给前提条件,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结构巧思等方面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三、炼字分析诗歌鉴赏中的炼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人手:1.炼动词。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拍、卷”写出了奇险、雄伟、气势磅礴恢弘、意境开阔。2.炼形容词。例:“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纷纷”写出了蜜蜂、蝴蝶之多,忙乱之态;交代特定时间,春天景色的特色。3.把握词性的改变。例:“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形容词作动词,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4.特殊词。①叠词。作用: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表达更加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②拟声词。作用:不仅给读者以听觉的感受,还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③表颜色的词。作用: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歌炼字解题格式:句中含义(手法)+描述景象+表达效果(意境+情感)四、人物形象诗歌中人物形象包括两类:①抒情主人公形象,往往有诗人自己的影子。②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考虑作者对其情感态度。答题是需分清考查对象,并考虑两者关系。1.鉴赏人物形象思考角度(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3)抓描写,分析形象。人物描写包括正面描写、侧面描写,都要考虑。(4)析典故,分析形象。分析典故和人物的关系。(5)知人论世,分析形象。了解诗人的相关背景资料或所属朝代背景。2.鉴赏人物形象步骤①概括形象特点。采用“内容/性格+身份/类别”格式,概括多种性格和形象身份。

例:前两句描写了幽静凄清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依、望月思归的游子形象。②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诗句,抓关键词,要点化分析形象特点。③概括形象意义。点明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感情或蕴含的哲理。例:词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刻画了一位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青春流逝的少妇形象。【形象总体特征概括。】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眼前百花自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人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具体分析】表达了主人公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情景交融,委婉含蓄。【形象意义】3.常见问题:(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遭遇、性格+身份、类别。(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人物:结合表达技巧+展开性格分析。(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分析蕴含诗人的情感+形象的典型性。常见人物形象词汇归纳总结:1.不慕富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爱国者形象。如杜甫。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迟暮英雄形象。如陆游。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将士形象。如辛弃疾。6.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将士形象。如王昌龄。7.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游子形象。如李白。8.思乡怀人、孤独惆怅的羁旅者形象。如马致远。9.旷达自适、乐观豁达的形象。如苏轼。10.爱恨情长、缠绵婉约的形象。如柳永、李清照。【知识积累·常用术语】描述人物形象常见词语:(特点)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难舍难分、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孤独惆怅;建功立业、保家卫国;悯农怜农、关心民生疾苦;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常见人物形象:(类别)征人;将士;英雄;隐士;爱国者;羁旅者;游子;思妇;少女;渔人;樵夫;诗人;儒生。思想感情归纳:(1)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②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③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②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③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④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3)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②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③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④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4)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②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③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④抒发人生短暂或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白《将进酒》。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⑥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5)长亭送别①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②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③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五、意象与意境(一)意象:“意”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象”指具体事物,又叫“物象”。“意象”意中之象,指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二)意境: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意象+意象=意境。常见的意象、意境及其内涵意象情感/思想例句及出处

酒,饮酒

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李清照)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范仲淹)

羌笛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遇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柳,折柳柳与留谐音,伤离别,“折柳”,相留之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月,残月,明月,新月,玉盘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李商隐)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短歌行》曹操)斜阳,夕阳,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范仲淹)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望江南》温庭筠)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李白)风,霜,烟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武陵春》李清照)落花,落红,残红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晏殊)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松坚贞高洁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刘桢)梅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陆游)菊坚贞高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陶渊明)萍多传达惆怅和哀愁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文天祥)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李煜)草木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杜甫)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短歌行》曹操)杜鹃,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鸿雁,青鸟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李商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王湾)舟表达离情别绪、思乡愁苦之情。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李清照)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李白)意象分类比较忧伤的意象:蟋蟀(促织)、捣衣、梧桐、鹧鸪、乌鸦、芭蕉、猿猴、子规寓意高洁的意象:冰雪、香草、菊花、梅花、竹、蝉、松柏离情别意的意象:长亭、南浦、古道、杨柳(留)思家思乡的意象:月亮、莼羹鲈脍、双鲤、捣衣、促织、捣衣、鸿雁爱情相思的意象:梅、丝、红豆、莲、秋水、战争军旅的意象:请缨、羌笛、楼兰、投笔、长城、柳营隐居闲适的意象:菊花、东篱、五柳、三径、渔樵、渔父、乌巾、终南山、采薇、东山常见意境术语举例:雄浑雄奇,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深远绵邈,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六、语言风格1.常见概述语言特色风格的词语清新明丽、自然流畅、新鲜活泼;朴素平实、通俗质朴、明白如话;幽默诙谐、奇特新颖、庄重典雅;简约精练、生动凝练;委婉含蓄、委婉蕴藉、婉约凄切;豪放雄奇、气势磅礴、飘逸洒脱;苍凉悲壮、苍凉雄健、沉郁顿挫等。2.不同题材诗歌的语言风格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宫廷诗:缠绵宛转等。3.唐宋主要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王勃:劲健婉畅;陈子昂:古朴雄浑;高适:苍凉高壮;王昌龄:自然雄浑;岑参:雄奇瑰丽;王之涣:清朗雄健;王维:恬淡优美;孟浩然:闲静淡远;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元稹:精警浅切;柳宗元:明净幽峭;刘禹锡:清新豪丽;韩愈:古朴奇险;李贺:奇诡璀灿:杜牧:俊爽明丽;李商隐:幽婉典丽;温庭筠:精巧艳丽;李煜:凄婉柔丽;梅尧臣:朴素平淡;欧阳修:清新疏畅;王安石:遒劲峭拔;晏殊:闲雅婉丽;苏轼:豪放旷达;黄庭坚:瘦硬新奇;秦观:清丽典雅;柳永:伤感缠绵;陆游:雄放流畅;辛弃疾:沉郁豪放。李清照:凄婉清丽;姜夔:峭拔雅丽;七、观点品评古诗鉴赏之观点品评: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答题步骤】1.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2.读诗和某人的评价;3.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4.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附录:高考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06例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辞第: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5、击楫中流: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6、射天狼:天狼,星名。后以“射天狼”比喻打击入侵的异族。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7、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8、虞美人: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诗曰:“君王意气江东,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该诗角度新颖,情切动人。9、折腰:《宋书·

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0、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11、还珠: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12、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启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13、神器:指帝位、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14、问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15、逐鹿:《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后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的情景,也代表着对权力和成功的渴望。‌16、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左传·哀公十七年》:“诸候盟,谁执牛耳?”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太仓,人名)17、宫阙: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朝重用的象征。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18、钓鳌: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19、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20、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21、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离别的伤感惆怅或是对故乡的思念或是历史盛衰沧桑巨变。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22、碧血:《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23、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24、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25、黍离:《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24、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26、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27、南冠:指囚犯。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28、抱璞: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29、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30、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与此相反的是“白眼”。31、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32、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33、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34、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35、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36、谢家: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辛弃疾《泌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37、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38、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39、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40、双鲤: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41、班马: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的自兹去,萧萧班马鸣。”42、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43、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44、南浦:屈原《楚辞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45、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渭城”、“阳关”。46、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47、莼羹鲈脍(chúngēnglúkuài):指家乡风味。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菰菜羹:菰菜、莼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48、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49、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50、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51、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李贺《南园十三首》:“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当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注:雕虫:诗中的意思是说吟诗作赋是没有什么大用的技艺。辽海:指辽东地区,因濒临渤海,故称,唐时这里常发生战争。52、斧正:典出《庄子·徐无鬼》,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53、等身: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54、涂鸦: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55、三尺: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56、汗青:古时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宋文天样《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57、捉刀: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58、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59、红叶:代称传情之物。朱叔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60、月老: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媒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61、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62、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山海经》中,传说中比翼鸟是一种雌雄同飞的鸟,需要两只鸟合起来才能飞翔。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中的故事,战国时期,宋康王抢了大夫韩凭的妻子何氏。韩凭心怀怨恨被宋王囚禁,何氏托人送信给韩凭,表达生死相随的决心。韩凭自杀后,何氏也投台而亡,并留下遗书希望与韩凭合葬。宋王虽然愤怒,但被二人的深情所感动,允许他们的坟墓合葬。不久,两座坟墓各长出一棵梓树,枝干交错在一起,人们称之为“相思树”或“连理枝”‌。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63、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64、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65、画眉: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相爱。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66、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67、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tuó,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68、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67、泰斗:“泰山北斗”的简称。典出《新唐书·韩愈传》,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69、传人: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学问能传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师长精神或技艺的人。70、玉成:典出《西铬》(西晋张载),比喻为人成全好事。71、璧还:敬词,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72、方家: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73、西席: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74、烂柯: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75、娥眉(蛾眉):美女或高尚的德行。76、婵娟: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77、豆蔻: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78、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出自《昭明文选》卷四十五《战国策·宋玉对楚王问》。楚襄王问宋玉:“先生也许有不检点的行为吧?为什么世人百姓都这么不称誉你呢?”宋玉回答说:“有个客人在都城里唱歌,起初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千人;后来唱《阳阿》、《薤露》,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百人;等到唱《阳春》、《白雪》的时候,都城里跟着他唱的不过几十人;最后引用商声,刻画羽声,夹杂运用流动的徵声时,都城里跟着他应和的不过几人罢了。这样看来,歌曲越是高雅,能应和的人也就越少。”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

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78、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