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复习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_第1页
第四单元复习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_第2页
第四单元复习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_第3页
第四单元复习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_第4页
第四单元复习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dānyuán)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共三十七页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战争(zhànzhēng)不止民族融合三国经济(jīngjì)的发展(魏蜀吴)江南地区的开发表现(农业、手工业)原因科技:艺术:经济文化政治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民族迁徙(少数民族内迁、北人南迁);孝文帝改革数学.农学.地理学书法.绘画.雕塑共三十七页国家分裂(fēnliè),政权交替频繁北魏统一:439东魏(北周)魏

蜀吴西晋短暂统一十六国(前秦)东晋建立:386西魏(北齐)宋齐梁陈西汉东汉三国(SānGuó)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朝南朝共三十七页朝代起止时间开国皇帝都城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南朝北朝220--266年曹丕洛阳(luòyánɡ)221年刘备成都222—280年孙权建业(jiànyè)266—316年司马炎洛阳317—420年司马睿建康宋、齐、梁、陈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重要朝代更替:共三十七页汉光武帝刘秀“光武中兴(zhōngxīng)”东汉末年,外戚宦官(huànguān)专权,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地方豪强势力拥兵自重,混战不断。共三十七页东汉(DōngHàn)末年,天下大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军阀割据势力。共三十七页

官渡之战

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dǎbài)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赤壁之战(chìbìzhīzhàn)

208年,曹操和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对峙。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共三十七页220年,曹丕自称帝,国号(guóhào)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guóhào)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共三十七页

观点一:三国鼎立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大分裂局面的出现,毫无积极意义,是一种历史的退步。

观点二: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mònián)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有积极意义,是历史发展的进步。探究(tànjiū)讨论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退步?共三十七页从统一和分裂的角度看,是历史的倒退:这时因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国家分裂会加剧地方矛盾(máodùn),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从大规模分裂和局部统一的角度看,是历史的进步:这是因为东汉末年,十几个豪强势力割据使东汉实际上是一个分裂的国家,三国中的魏国实际上实现(shíxiàn)了北方地区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的,吴国与蜀也如此,这样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会发和发展。共三十七页

看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首先,从大规模分裂和局部(júbù)统一的角度看,是历史的进步。理由:从原因来看,三国的形成,实际上是三方实力发展相对平衡的结果;从影响来看,三国形成后,人民生活相对稳定,符合人民渴望安定的要求;由于三国统治者都比较注意各统治地区内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比起东汉末年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象,比起东汉腐朽残暴的统治要好得多;事实上,在分裂的过程中,就孕育着统一的因素,随着三国之间政治、经济等发展的不平衡,国家统一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了,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其次,从统一和分裂的角度看,是历史的倒退:这时因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国家分裂会加剧地方矛盾,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三国鼎立,毕竟还是国家的分裂,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不符合人民渴望统一的愿望。对三国鼎立局面(júmiàn)的认识共三十七页三国鼎立局面和群雄割据相比(xiānɡbǐ)有没有进步?说明理由。一、战争大大减少。二、三国相互牵制势力(shìli)均衡,限制战争。各国发展生产。三、局部的统一为以后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共三十七页战役时间交战双方特点结果作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公元(gōngyuán)208年曹操失败(shībài)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曹操20万孙刘联军5万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公元200年袁绍10万曹操3万以少胜多曹操胜利公元383年前秦80万东晋8万东晋胜利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共三十七页民族融合(mínzúrónɡhé)东汉三国以来,北方政权分立,战乱频繁,为了躲避(duǒbì)战乱,北方人民(包括少数民族)纷纷向南迁移,江南地区悄悄的发生了变化人口迁移少数民族内迁北方人民南迁武力征服中原地区汉化技术、劳动力南方经济大发展共三十七页

民族融合是指历史上两个以上的民族,由于互相接近、互相影响,最终形成为一个民族的现象。它是民族间的自然融合,是民族隔阂和民族差异消除的过程,是民族间经济、文化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民族融合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fēnliè)走向统一的前提,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民族融合(mínzúrónɡhé)的含义共三十七页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方式主要有:(1)民族迁徙,杂居相处。(2)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3)联合斗争,即在反抗各族统治者的剥削压迫的斗争中,各族人民加强联系和友谊。(4)某些少数民族统治者进行的改革也起到了加速民族融合的作用。(5)民族之间的战争在客观上也有助于民族融合。

(6)和亲(héqīn)促进民族融合。共三十七页公元6世纪的《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是繁荣昌盛的地方,民户越来越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土地辽阔(liáokuò),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一个郡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公元前1世纪的《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的江南(Jiāngnán)地域辽阔,人烟稀少,老百姓以鱼米为食。那时的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百姓没有什么积蓄,但也少有挨饿受冻之人。江南地区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共三十七页

司马迁描述(miáoshù)的汉代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但贫富分化的程度也低;而《宋书》所描述的南朝时期的江南,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丰收年头,一年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变化(biànhuà)共三十七页原因(yuányīn)1、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已逐渐得到开发。

2、从自然条件来说,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

3、从人口方面说,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4、从技术条件来说,北方人口的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

5、从社会状况来说,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这些(zhèxiē)因素共同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变化。共三十七页

据史籍记载,从东汉三国开始,我国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shǎoshùmínzú)如匈奴、羯、氐、羌等,纷纷向中原地区迁徙。鲜卑(Xiānbēi)前秦时间:4世纪后期民族:氐族人物:苻坚共三十七页民族融合(mínzúrónɡhé)北魏孝文帝(467—499),鲜卑族人。地主阶级的代表,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之一。471年孝文帝登基以来(yǐlái),北魏吏治混乱,财政困难,北部受到逐渐强大的柔然人的武力威胁。农民流离失所,无田可耕,鲜卑族落后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于是他决定改革……共三十七页

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nèiróng):作用(zuòyòng):促进了民族融合迁都洛阳;说汉话,用汉字,穿汉服,与汉人通婚,采用汉族制度,学习汉族礼法背景:1、北魏建立,并于439统一了黄河流域2、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目的:共三十七页图中汉服、胡服有什么区别?在生活中哪一种比较方便?既然胡服比较方便,孝文帝为什么改穿汉服?汉族人民为什么又要接受(jiēshòu)少数民族的生活用品?鲜卑族姓氏和服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汉服宽袍大袖,样式美观大方,但行动不便;胡服窄衣小袖(xiǎoxiù),更加方便。当时的统治者向往汉族的生活方式。使用方便,有益于身体健康北方少数民族在生活习俗上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共三十七页少数民族汉化带来什么(shénme)结果?少数民族学习了汉族先进的文化,在生产、生活、风俗等各方面和汉族趋向一致。这种以汉族先进文化为核心为纽带(niǔdài)的民族融合,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发展。而这种过程同时也是双向的互补的,“汉人胡食,胡人汉服,汉人胡床”。共三十七页分裂中孕育着统一(tǒngyī)的因素——1、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大融合,产生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北民南迁后,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为实现全国统一奠定(diàndìng)了物质基础。3、国家长期的分裂混战状态使人民渴望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共三十七页

感悟(gǎnwù)

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的豪强割据、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局面。北方人民的南迁和少数民族的内迁,都具有重大的历史(lìshǐ)意义.两者都有利于民族的融合,这些都为隋唐时期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共三十七页三国(SānGuó)经济的发展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yízhōu),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共三十七页江南地区的开发(kāifā)

原因(yuányīn):表现农业:兴修水利、开垦荒田、推广牛耕和粪肥、小麦推广。手工业:制瓷、灌钢法。启示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东晋南朝时期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影响:时间: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②南迁人口,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原因)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④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共三十七页承上启下(chéngshàngqǐxià)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类别朝代代表人物著作贡献数学农学地理书法绘画石窟艺术南朝(NánCháo)祖冲之《缀术》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一千年。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是“书圣”。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北朝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共三十七页单元(dānyuán)感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认识、感悟(gǎnwù),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交流园1.国家统一是主流,分裂是支流。

2.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劳动者的素质)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3.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4.民族融合促进国家统一,国家统一加速民族融合。共三十七页单元(dānyuán)大练兵1.与杜甫诗中所说“功盖三分(sānfēn)国,名成八阵图”的政治家无关的历史事件是:()A.官渡之战B.三顾茅庐C.草船借箭D.火烧赤壁A共三十七页2.“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演义》中这句话里的最后一个“合”指的是()A.秦始皇统一六国B.汉武帝的大一统C.西晋灭吴实现短暂的统一D.北魏统一黄河流域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kāif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好C.南方战乱少D.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CD共三十七页4.促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qūshì)

B.江南地区经济的大开发

C.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封建制度的落后5.下列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的是()①中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②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③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④社会上佛教盛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AD共三十七页6.读图说史云冈石窟(yúnɡānɡshíkū)露天大佛龙门石窟(lónɡménshíkū)

(1)这两个石窟开凿于哪个朝代?这一时期为什么凿窟造像之风盛行?(2)云冈、龙门石窟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遗产,当时开凿石窟为什么选择在大同和洛阳两地?(3)云冈、龙门石窟对今天而言,有什么价值?北魏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支持;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大同、洛阳先后是北魏的都城。

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为了解该时期的历史与佛教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旅游价值和教育意义。共三十七页7.阅读下列材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