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考前强化练主题群文练1 家国情怀(信息类小说)_第1页
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考前强化练主题群文练1 家国情怀(信息类小说)_第2页
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考前强化练主题群文练1 家国情怀(信息类小说)_第3页
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考前强化练主题群文练1 家国情怀(信息类小说)_第4页
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考前强化练主题群文练1 家国情怀(信息类小说)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群文练1家国情怀(信息类+小说)(限时40分钟)学生用书P299诗人艾青有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赓续传承为一种文化传统。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家国情怀作为个人对家庭和国家共同体的认同与热爱,在中华文明数千年演进历程中有着深厚的滋生土壤和历史渊源。商周时代,中国已经形成比较稳固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这种以血亲关系为纽带确立嫡长子继承权和主事权的父系家长制,利用父系家族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把血缘纽带同政治权益结合起来,不仅构成了中国社会组织形态的基本特征,也是组成社会政治结构的重要支架。这与古希腊、古罗马同时期形成的社会结构颇为不同。古希腊、古罗马在掌握铁器等生产工具后,原始性的集体协作生产逐步被家庭个体生产所代替,通过清算氏族制、瓦解原始公社、发展家庭私有制的途径步入文明社会发展旅程。中国在使用铁器等生产工具后,则在相当程度上保存乃至增强原始公社的组织形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通过发展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踏上文明社会发展道路。由于中国进入文明社会时不是剪断而是保留了氏族制的“脐带”,氏族血缘宗法制的产生实乃自然而又必然之事。殷周以至春秋,所谓邦、国“八百诸侯”等,实际是由血缘宗法遗风为基础的氏族—部落—部族国家构成。以父子关系为心脏和骨骼的父系家长氏族,其首领首先要具备优良的才干和德行,在本家族、本部落及部族中得到认可,赢得地位和权威后,才能进一步联络和团结其他氏族、部落、部族,逐步拓展邦国的疆域以“一统天下”。这种“由家而国”的真实社会进程和历史事实,既造成人们对家庭、家族、宗族及其人伦关系的高度重视,也促使人们形成爱家、爱乡、爱国情感交织的民族心理,从源头上为中国社会发展植入了伦理与政治交叉重叠的紧密关系。由这种氏族血缘宗法制所决定,社会自然形成相应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或者说礼义道德,也就是以“周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这套思想观念或谓礼义道德,在《礼记》里被简要归纳为“五止十义”。“五止”即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十义”即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五止十义”以君臣、父子的关系为主干,又以臣、子的责任或义务为重点,敬是忠,也是孝的表现形式,忠是敬的重要内涵,也是孝的具体形态。就此而言,朝廷的为臣之道与家庭的为子之道,分为异途,实为一理。与此同时,中国社会演进到夏商周时期,“家国同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以血缘亲情为本位的家庭或家族管理形式,不仅父权与君权互为表里,而且两者的传承方式也如出一辙。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里,国与家虽有大小之别、上下之分,却仿佛一个有机体的微小局部与庞大整体的关系,既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又命运相连休戚与共。一方面,家是国的最小社会单位,是国的细胞和缩影,没有家就没有国;另一方面,国是家的放大和延伸,是家庭细胞赖以生存的肌体,国盛才能家兴,国破则难免家亡。这种“家国同构”的理念,使我们的先人将家与国的治理几乎看作同一回事。《左传》记载,桓公二年晋大夫师服说:“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虽然主要是描述春秋早期邦国社会的主从等级秩序,表明尊卑上下之异,但也显示出血缘亲情之和,传达了家与国紧密相连的信息。在这种“天子建国,诸侯立家”的等级分封、家国“胶结”的社会结构中,“家”里对父母之“孝”与“国”中对君主之“忠”自然结合在一起,“亲亲”与“尊尊”很大程度上相互重合、融为一体。孔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先秦思想家常常把家与国的联系看作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关系。一方面,家兴可以影响国运;另一方面,国乱则不免家丧。这种“小之定也必恃大,大之安也必恃小”的家国同构认识,长期延续、积淀下来,成为我们民族一种稳固的文化理念和心理结构。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及心理认知,正是家国情怀萌生滋长的“肥沃土壤”和“适宜气候”。换言之,在家国同构的社会现实母体上,自然且必然地要“涌流”出家国情怀的“乳汁”,正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家国意识和家国情怀,不仅成为后世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也是历代胸怀抱负者实现人生理想的实践途径。如此,不仅将个人、家庭、国家纳入联动递进的演进链条和轨道,而且为千千万万明德有为之士指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步阶梯和人生目标。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有必要了解家国情怀的由来,让家国情怀萌发。家国情怀高扬了对家庭和国家共同体的认同关心、维护热爱、奉献担当精神,数千年来如春雨润物,浸润和滋养中华儿女的情感与心灵,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创造可歌可泣的丰功伟业,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摘编自钱念孙《家国情怀溯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商周时期,中国已经形成比较稳固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主要是通过家族关系的远近来决定财产、土地的继承与分配。B.在掌握铁器等生产工具后,中国与古希腊在社会发展上逐渐拉开差距,与古希腊相反,中国依然保存乃至增强原始公社的组织形式。C.中国古人认为国与家是同构的,它们虽然有大与小、上与下的区别,但在管理形式与传承方式上是完全相同的。D.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既是后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也是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创造丰功伟业的动力。答案:D解析:A项,“主要是通过家族关系的远近来决定”错误,原文为“利用父系家族关系的亲疏来决定”;B项,“中国依然保存乃至增强原始公社的组织形式”以偏概全,原文为“则在相当程度上保存乃至增强原始公社的组织形式”,原文有“在相当程度上”的修饰语;C项,“完全相同”错误,原文“将家与国的治理几乎看作同一回事”,选项说法绝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氏族血缘宗法制是社会结构的重要支架,也决定了社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形成了以“周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B.按照家国同构的观念,以侍亲之孝移之于君,就一定可以成为国君所需要的臣子,以理家经验治国,就一定可以治理好国家。C.在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下,对“孝”的提倡一方面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一方面有利于国家的统治。D.家国情怀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后,在逐渐形成稳固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答案:B解析:“就一定可以成为国君所需要的臣子”“就一定可以治理好国家”说法绝对,原文第五段中说的是“这种‘家国同构’的理念,使我们的先人将家与国的治理几乎看作同一回事”,只是强调了古人认为治家与治国是同一回事,但并未说“就一定可以成为国君所需要的臣子”“就一定可以治理好国家”。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家国同构”观念的一项是()(3分)A.夫忠兴于身,著于家,成于国,其行一焉。B.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C.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D.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答案:B解析:“家国同构”观念一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是相同的,即家是国的细胞和缩影,国是家的放大和延伸,治家与治国是一回事;二是指家与国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二者既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又命运相连休戚与共。B项强调的是“兼爱”思想,与“家国同构”无关。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4分)参考答案:①首先提出家国情怀在中华文明中有着深厚的滋生土壤和历史渊源的观点。(1分)②然后指出,商周时期氏族血缘宗法制度把血缘纽带同政治权益结合起来,从源头上将伦理与政治交叉重叠的紧密关系植入中国社会,家国同构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理念和心理结构。(2分)③最后总结家国情怀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1分)5.为什么说“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有必要了解家国情怀的由来,让家国情怀萌发”?请结合本文内容,概述其理由。(6分)参考答案:①家国情怀的核心就是爱家、爱乡、爱国,在中华文明中有着深厚的滋生土壤和历史渊源;②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及心理认知,是家国情怀萌生滋长的基础;③家国情怀是历代胸怀抱负者实现人生理想的实践途径,也是激励青年为国、为家拼搏奋斗的情感基础和精神力量。(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6分)大抬杆蔡楠孙全没能见我最后一面。他于2019年国庆节前弃我而去,享年99岁。得到这一消息时,我悲伤不已,但没有流泪。我本来是在白洋淀打野鸭野雁的,但后来我打了人,而且打死了好多人。其实我是不愿意打人的,但没办法,那种人你不打他们,他们就要打你,蹂躏你。他们跑到你的国家来,跑到你的家门口来,他们烧杀抢掠,把美丽的白洋淀变成杀人的战场。孙全的父母就死在了这些人的刺刀下。你能不打他们吗?打——,16岁的孙全将火药和铁砂子填满我的胸膛,呐喊了一声,然后就点燃了火药捻子。我的胸膛鼓鼓的,我拼着力气把铁砂子喷了出去。我前面的芦苇就生动地躺倒了一大片,水鸟们就发出了一阵紧似一阵的哀鸣。他又装满了火药和铁砂子,然后带上沉重的、火热的我,划着一条渔船箭一样地射向大淀深处。孙全就这样带着我找到了雁翎队[注]。可郑勇队长只收下了我,却拒绝了船和孙全。孙全用船桨敲打着船帮,流了眼泪。我听到了眼泪替他说的话,为什么?为什么?郑队长摸着他的脑袋说,你还小,你家里就剩下你这根独苗了,你还是回到岸上吧!倔强的孙全没有回到岸上。他穿过港汊和茂密的芦苇荡,把他的船泊在一个宽阔的水域。他在水里布下了一圈粘钩网。雁翎队不要他,他只好在这里钩鱼了。那是一个中午,阳光很强烈,孙全吃了口野菜团子,就顺手掐下一个荷叶,盖了脸,在船上迷糊睡着了。孙全是被汽船的突突声和淀水的哗哗声惊醒的。荷叶滑落他的脸,他眨巴眨巴眼,就看到了汽船上的三个人。他们穿着黄呢子衣服,蹬着高筒黑皮靴,手里拿着军帽,呼哧呼哧地喘着气,舌头都吐出来了。热死你们!孙全把荷叶重新盖在脸上,就想再躺下。可那三个黄呢子不让他躺下。他们呜里哇啦地叫嚷着,比画着,要孙全过来。他不动。他们就把王八盒子掏出来,冲他瞄准。孙全就划着船过来了。他是冲着王八盒子过来的。那王八盒子没有发出子弹,但发出了光。那光在太阳下很刺眼,也很吸引人。孙全就被光引来了。孙全哈着腰说,太君你的热?下水洗澡的干活?黄呢子把王八盒子放在船上,用手指着淀水,又指着孙全。孙全按照黄呢子的意思,一个空翻就跃进了水里。他就变成了一只泥鳅。泥鳅在水里来了个倒立,就不见了,五分钟之后又在远处冒了出来。同时冒出来的还有两条红鲤鱼。红鲤鱼在孙全的手里撒着欢儿,也冲黄呢子打着招呼。①黄呢子们就扒下了黄呢子,变成了三只白白肥肥的胖头鱼。胖头鱼扑通扑通掉进水里,掉进了惬意里。胖头鱼吆西吆西着,一起向孙全和红鲤鱼游去。胖头鱼喜欢吃红鲤鱼。可游着游着,胖头鱼们就游不动了。他们的腿被孙全的粘钩咬住了。他们越挣扎,那粘钩就越热情,咬得就越深。深倒不要紧,关键是疼。胖头鱼就被疼痛粘住了。②先是腿,后是腰,再就是肩膀和头部,最后,疼痛没了,胖头鱼也沉下去了。水面就起了老大一阵旋涡。后来平静了,几汪殷红升了上来。孙全把三支王八盒子交到了郑队长手里。郑队长握着王八盒子,又摸着孙全的脑袋说,好小子,你不小了,你怎么突然就长大了呢?队长留下了孙全,还把一支王八盒子留给他。孙全把头一摇,我不要这个,不要。我要我的大抬杆!就这样,我又回到了孙全的船上。孙全整日地摩挲我,擦洗我,告诉我他的故事,用铁砂子和火药把我的胸膛填得鼓鼓的,把我的渴望也填得鼓鼓的。终于,我的机会来了。雁翎队接到情报,日军的两艘保运船要从天津走水路经白洋淀到保定。船是运送物资弹药的。伏击地点选定在横埝苇塘。雁翎队员们隐蔽在芦苇丛中,他们就变成了芦苇。我和其他的大抬杆被孙全们固定在渔船上。那时,我两米多长的身体热血奔涌,③前半截的铁砂在枪管里舞蹈旋转,后半截的火药呐喊升腾。孙全呢,早就点燃了檀香,手都出了汗。要不是郑队长一劲儿瞪他,他早就把火药捻子点着了。太阳偏西的时候,保运船嘟嘟地开来了。他们进入了伏击圈。螺旋桨被水草和铁丝缠住了,汽船不得不放慢了速度。郑队长那个乐啊,他乐着就发出了第一枪,打——打——,孙全点着了火药捻子。我感觉火药尽了力气,把铁砂子飞快地推出了我的胸膛。绿豆般大小的铁砂阵就旋网一样罩向了保运船,一船的黄呢子们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铁砂阵给报销了多半,剩下的也都被雁翎队用孙全缴获的王八盒子“点了名”。孙全没有王八盒子,他看见一个受伤的黄呢子掉进了水里。④他就泥鳅一样潜进了水里,然后突然冒了出来,摁住了受伤的黄呢子,用嘴咬住了他拿枪的右手,夺下了他的王八盒子。后来,孙全告诉我,他活捉的是一个日军中队长呢!那支王八盒子就奖励给了孙全。并且一直跟随他,直到抗日战争结束,直到解放战争结束。仗打完了,全国解放了,孙全复员,回到白洋淀,继续当他的渔民。我呢?和孙全那条船一起被送进了军事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时候,孙全被邀请去天安门城楼观看阅兵式。得到这一消息后,我已经生锈的身体重又恢复了记忆和活力。我期待着与我的主人再一次相逢。然而,阅兵式结束了,孙全也没来。他的儿子来看我了,还带来了孙全溘然长逝的消息。我变成了一支伤心的大抬杆。(有删改)注雁翎队:中国共产党在白洋淀地区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箭一样地射向大淀深处”,写出孙全划船技术高超,也表现出孙全就是一支即将诱杀敌人的复仇之箭。B.“用船桨敲打着船帮,流了眼泪”,写出了孙全投军被拒的失落以及对郑队长留枪而不留船与人的委屈。C.郑队长先以“你还小”为由拒收孙全,后又说孙全“不小了”,这一转变是因为孙全给他带来了三支枪。D.“我”期待与孙全再次相逢,既显示“我”与孙全的感情之深,也反映出“我”在博物馆里受到了冷落。答案:B解析:A项,“就是一支即将诱杀敌人的复仇之箭”错误。由下文看,此处是表现孙全急切找雁翎队的心情,没有诱杀敌人之意,选项曲解文意。C项,“因为孙全给他带来了三支枪”错误。三支枪的背后是孙全机智勇敢地杀死三个敌人,转变是因为孙全年龄虽小,但有对敌战斗的能力。D项,“在博物馆里受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