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业政务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方案TOC\o"1-2"\h\u13242第1章政务信息化建设背景与目标 382741.1政务信息化建设背景 3142541.2政务信息化建设目标 350911.3政务信息化建设意义 311099第2章政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4265862.1国内外政务信息化发展现状 4215272.1.1国外政务信息化发展现状 4273662.1.2我国政务信息化发展现状 445652.2我国政务信息化存在问题 484832.2.1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不足 4215892.2.2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程度低 438722.2.3政务服务便捷性有待提高 4149882.3政务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 5230612.3.1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5139532.3.2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需求 5201822.3.3政务服务优化需求 584462.3.4政务信息安全需求 511584第3章政务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 5173383.1总体设计原则 5174643.2总体架构设计 5219973.3技术路线选择 62673第4章政务信息资源规划与整合 616444.1政务信息资源规划 66604.1.1政务信息资源分类 7183684.1.2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7280354.1.3政务信息资源采集与更新 7301624.1.4政务信息资源存储与管理 791624.2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策略 7271754.2.1整合目标与原则 7305844.2.2整合方法与技术 7314184.2.3整合步骤与流程 7189444.2.4整合保障措施 72544.3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机制 876254.3.1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8126814.3.2信息资源交换机制 8270304.3.3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安全保障 847244.3.4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政策法规 825593第5章政务云平台建设 834545.1政务云平台概述 8285085.2政务云平台架构设计 8175165.3政务云平台关键技术 921360第6章电子政务外网建设 9166996.1电子政务外网概述 958916.2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目标与原则 10105316.2.1建设目标 1096076.2.2建设原则 1042256.3电子政务外网架构设计 1014906.3.1网络架构 10161476.3.2技术架构 10214726.3.3应用架构 10284756.3.4安全架构 10321546.3.5运维架构 1110264第7章政务大数据建设与应用 117607.1政务大数据概述 1145427.2政务大数据建设策略 11153407.2.1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11235067.2.2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 11314877.2.3技术研发与创新 11210717.2.4安全保障与隐私保护 11229217.3政务大数据应用场景与案例 11228587.3.1智慧城市建设 1189357.3.2公共服务优化 1240697.3.3政策制定与评估 12158987.3.4网络安全与应急管理 127128第8章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12127318.1政务信息安全概述 12271858.2政务信息安全保障策略 12317788.2.1法律法规保障 12223408.2.2管理体系保障 1326108.2.3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 13324768.3政务信息安全技术措施 13105448.3.1访问控制 13161718.3.2加密与解密 13298288.3.3安全审计 1330888.3.4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1316258.3.5数据备份与恢复 13239728.3.6安全运维 1310876第9章数据共享与开放 1472259.1数据共享概述 1433019.1.1数据共享概念 14156529.1.2数据共享意义 14270869.1.3数据共享分类 1479499.1.4数据共享发展趋势 14131299.2数据共享政策与法规 14270399.2.1数据共享政策 141729.2.2数据共享法规 1550669.3数据开放平台建设 15323429.3.1平台架构 1533129.3.2平台功能 1521969.3.3平台建设策略 1510430第10章政务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保障机制 151297510.1组织与管理保障 151087510.2技术与标准保障 161726010.3经费与人才保障 162970910.4监督与评估机制 16第1章政务信息化建设背景与目标1.1政务信息化建设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正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社会治理能力。政务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政务信息化建设在全国各级部门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积极推进。1.2政务信息化建设目标政务信息化建设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政务服务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简化政务流程,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2)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为政策制定、决策支持、公共服务等提供有力数据支撑。(3)强化社会治理能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提升对社会治理、风险防控、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能力。(4)优化政策制定与实施。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精准性,增强政策实施的效果评估与动态调整。1.3政务信息化建设意义政务信息化建设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促进职能转变。政务信息化有助于从传统的行政管理向公共服务转变,实现职能的优化和提升。(2)提高治理能力。政务信息化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社会发展趋势,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满足民生需求。政务信息化有助于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4)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政务信息化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与企业、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同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5)提升国家安全与竞争力。政务信息化有助于提高国家信息安全水平,增强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第2章政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2.1国内外政务信息化发展现状2.1.1国外政务信息化发展现状国外政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各国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电子政务发展。以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为例,其政务信息化建设已进入成熟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网络覆盖广泛;二是政务信息系统集成度高,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强;三是政务服务便捷高效,公众满意度较高;四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政务流程。2.1.2我国政务信息化发展现状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各级高度重视政务信息化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政务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取得一定进展。同时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线上办事渠道日益丰富。但在政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2.2我国政务信息化存在问题2.2.1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不足目前我国政务信息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孤岛现象,部门间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这导致政务信息资源难以充分利用,影响了决策和公共服务的效率。2.2.2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程度低政务数据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数据开放程度不高。各部门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数据难以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和应用。2.2.3政务服务便捷性有待提高尽管我国政务服务已实现线上办理,但部分政务服务事项仍存在流程繁琐、办事效率低等问题。政务服务渠道不够便捷,公众办事体验有待改善。2.3政务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2.3.1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继续加大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带宽,为政务信息系统提供稳定、高效的基础支撑。2.3.2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需求推动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建立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促进政务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提高决策和公共服务能力。2.3.3政务服务优化需求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政务流程,简化办事手续,提高政务服务便捷性,提升公众满意度。2.3.4政务信息安全需求加强政务信息安全防护,建立安全监管体系,保证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国家和公民信息安全。第3章政务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3.1总体设计原则政务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需求导向:紧密围绕行业政务业务需求,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提高治理能力为目标,保证信息化建设满足实际工作需要。(2)统一规划:遵循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科学、合理的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保证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3)标准化建设:遵循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保证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规范、数据规范、管理规范等统一,提高系统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能力。(4)安全可靠:强化信息安全意识,遵循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保证政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数据安全、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5)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注重技术更新、业务拓展和人才培养,保证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持续性。3.2总体架构设计政务信息化建设总体架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1)基础设施层:构建统一的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包括政务内网、政务外网、云计算平台等,为政务信息化建设提供稳定、高效的基础支撑。(2)数据资源层:整合政务数据资源,建立政务数据资源库,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存储和共享,为政务应用提供数据支持。(3)应用支撑层:构建政务应用支撑平台,提供共性技术组件和服务,降低应用系统开发难度,提高开发效率。(4)应用系统层:根据政务业务需求,开发各类政务应用系统,包括政务服务系统、电子监察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5)用户展现层:提供多种用户接入渠道,如政务网站、移动APP、自助终端等,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便捷的政务服务。(6)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保证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安全可靠。3.3技术路线选择政务信息化建设技术路线选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云计算技术: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政务云平台,实现政务数据的集中存储、计算和服务,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维成本。(2)大数据技术:采用大数据技术,对政务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提升治理能力。(3)物联网技术: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政务设施、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提高政务服务效率。(4)移动互联网技术: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拓宽政务服务的渠道,方便公众随时随地获取政务服务。(5)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信息安全技术,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保证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安全可靠。(6)标准化技术:遵循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保证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提高系统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能力。第4章政务信息资源规划与整合4.1政务信息资源规划政务信息资源规划是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旨在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4.1.1政务信息资源分类根据政务信息资源的性质、用途和内容,将其分为基础信息资源、业务信息资源、决策支持信息资源三类。4.1.2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明确政务信息资源的分类、编码、命名规则,为政务信息资源的查询、检索和管理提供统一标准。4.1.3政务信息资源采集与更新制定政务信息资源采集和更新策略,保证政务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4.1.4政务信息资源存储与管理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构建政务信息资源库,实现对政务信息资源的集中存储、统一管理和高效利用。4.2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策略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是实现数据共享的关键环节。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策略:4.2.1整合目标与原则明确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目标,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协同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4.2.2整合方法与技术采用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融合等技术手段,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在不同部门、不同系统间的整合。4.2.3整合步骤与流程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分为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四个阶段,保证整合过程的顺利进行。4.2.4整合保障措施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技术保障、监督评估等整合保障措施,保证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的顺利推进。4.3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机制为促进政务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机制:4.3.1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明确共享范围、共享方式、共享权限等,保证政务信息资源在部门间的有序共享。4.3.2信息资源交换机制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交换格式和接口,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在各部门间的实时、高效交换。4.3.3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安全保障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过程中的安全防护,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可靠传输。4.3.4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政策法规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的政策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权益和责任,保障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工作的顺利实施。第5章政务云平台建设5.1政务云平台概述政务云平台作为行业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政务服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政务云平台通过云计算技术,将分散的政务信息系统进行集中部署、统一管理,为部门提供弹性、高效、安全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5.2政务云平台架构设计政务云平台架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安全性、可靠性、扩展性、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具体架构如下:(1)基础设施层: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硬件资源,采用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的池化,提高资源利用率。(2)平台服务层:提供中间件、数据库、大数据处理等服务,为政务应用系统提供开发、运行和管理的环境。(3)应用服务层:部署各类政务应用系统,实现政务业务流程的电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4)数据资源层:整合政务数据资源,构建统一的数据交换、共享和开放平台,为政务应用提供数据支持。(5)安全体系: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多个层面,保证政务云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6)运维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制度和流程,保证政务云平台的正常运行。5.3政务云平台关键技术政务云平台的关键技术包括:(1)虚拟化技术: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的池化,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硬件投资成本。(2)云计算技术:构建弹性、可扩展的政务云平台,为部门提供按需分配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3)大数据技术:采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对政务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4)分布式存储技术:通过分布式存储技术,实现政务数据的集中存储、备份和恢复,保障数据安全。(5)网络安全技术: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网络安全技术,保证政务云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6)运维管理技术:利用自动化运维工具,实现政务云平台的自动化监控、运维和优化,提高运维效率。通过以上关键技术的应用,政务云平台将为行业政务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推动政务数据共享,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第6章电子政务外网建设6.1电子政务外网概述电子政务外网作为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重要渠道。电子政务外网的建设旨在实现部门之间、与企业之间、与公众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促进社会治理创新。6.2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目标与原则6.2.1建设目标(1)实现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2)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满足社会公众需求;(3)保障信息安全,保证国家利益和公民隐私;(4)推动政务信息化建设,提升治理能力。6.2.2建设原则(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2)需求导向,服务公众;(3)资源共享,业务协同;(4)安全可靠,保障有力;(5)技术先进,适度前瞻。6.3电子政务外网架构设计6.3.1网络架构电子政务外网采用层次化、模块化的网络架构,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核心层负责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路由选择;汇聚层负责接入层业务的汇聚和分发;接入层负责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接入。6.3.2技术架构(1)采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政务资源的统一调度和弹性扩展;(2)采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政务数据的挖掘与分析;(3)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政务信息的智能感知和采集;(4)采用安全技术,保证电子政务外网的安全可靠。6.3.3应用架构电子政务外网应用架构包括政务服务系统、内部办公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公众参与系统等。各系统之间通过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6.3.4安全架构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架构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数据安全和应用安全等方面。通过实施安全策略、加强安全管理和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保证电子政务外网的安全稳定运行。6.3.5运维架构电子政务外网运维架构包括运维管理体系、运维技术体系和运维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运维技术,保证电子政务外网的正常运行和持续优化。第7章政务大数据建设与应用7.1政务大数据概述政务大数据是指在政务活动中产生、收集、处理、分析和利用的大量数据资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行业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政务大数据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政务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类型多样、价值密度高等特点,对于提升治理能力、优化公共服务具有重要意义。7.2政务大数据建设策略7.2.1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1)加强政务大数据政策法规制定,明确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共享等环节的管理要求。(2)建立政务大数据标准体系,统一数据格式、接口、安全等技术规范。7.2.2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1)推进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实现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2)加强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与交换,消除信息孤岛,提高数据利用效率。(3)构建政务大数据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整合与共享。7.2.3技术研发与创新(1)加大政务大数据关键技术攻关,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2)推动政务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创新,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7.2.4安全保障与隐私保护(1)建立健全政务大数据安全防护体系,保证数据安全。(2)加强政务大数据隐私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7.3政务大数据应用场景与案例7.3.1智慧城市建设政务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为城市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案例:某城市利用政务大数据开展空气质量监测,实现污染源精准治理,提升市民生活环境。7.3.2公共服务优化政务大数据应用于公共服务领域,有助于提高服务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案例:某地区政务大数据平台实现医疗、教育、社保等数据共享,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7.3.3政策制定与评估政务大数据为政策制定和评估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提高政策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案例:某部门利用政务大数据分析经济发展态势,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7.3.4网络安全与应急管理政务大数据在网络安全和应急管理领域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案例:某市利用政务大数据构建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体系,有效防范网络攻击和信息安全风险。第8章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8.1政务信息安全概述政务信息安全是保障行业政务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顺利实施的基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行业政务信息系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安全挑战。为保证政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防止信息泄露、篡改和破坏,本章节将从政务信息安全概述入手,阐述政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及其在政务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8.2政务信息安全保障策略8.2.1法律法规保障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政务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行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加大对违反政务信息安全法规的行为的惩处力度,保证政务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8.2.2管理体系保障建立完善的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政务信息安全政策、明确政务信息安全责任、实施政务信息安全审查等。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保证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8.2.3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开展政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定期对政务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发觉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改。同时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8.3政务信息安全技术措施8.3.1访问控制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对政务信息系统进行权限管理,保证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相关数据。同时采用身份认证、权限审计等技术手段,提高访问控制的有效性。8.3.2加密与解密对政务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建立健全加密与解密管理体系,保证加密算法的安全可靠。8.3.3安全审计建立政务信息安全审计系统,对政务信息系统的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以便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进行追溯和分析。8.3.4防火墙与入侵检测部署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对政务信息系统进行实时防护,防止恶意攻击和非法入侵。8.3.5数据备份与恢复建立健全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定期对政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备份,保证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迅速恢复。8.3.6安全运维加强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运维工作,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保证系统的安全功能。同时提高运维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风险。第9章数据共享与开放9.1数据共享概述数据共享作为行业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行政决策、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本章主要从数据共享的概念、意义、分类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概述。9.1.1数据共享概念数据共享是指各部门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政务数据,按照规定流程、方式和范围,在内部或与社会各界进行交换、提供和使用的过程。9.1.2数据共享意义(1)提高政务服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2)促进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3)推动数据开放,激发社会创新活力。(4)提高决策科学性,增强政策实施效果。9.1.3数据共享分类(1)按共享范围可分为:内部共享、与社会共享。(2)按共享方式可分为:主动共享、依申请共享。(3)按共享内容可分为: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分析数据等。9.1.4数据共享发展趋势(1)数据共享范围不断扩大。(2)数据共享方式不断创新。(3)数据共享政策法规不断完善。(4)数据共享安全与隐私保护日益重视。9.2数据共享政策与法规为保障数据共享的顺利进行,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明确了数据共享的基本原则、责任主体、共享流程和安全保障等。9.2.1数据共享政策(1)国家层面:如《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等。(2)地方层面:各地方根据国家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出台相应的数据共享政策。9.2.2数据共享法规(1)国家层面: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2)地方层面:各地方根据国家法规,制定适用于本地的数据共享法规。9.3数据开放平台建设数据开放平台是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基础设施,为数据共享与开放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9.3.1平台架构数据开放平台主要包括数据资源层、数据管理层、数据服务层和应用层。(1)数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精密过滤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群体跳绳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伤口贴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竹杉复合地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高一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 物理教师年度教学计划范文
- 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课件
- 2024年专业保密协议协议范文版
- 2024年国内砂石及品牌水泥买卖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子女抚养权协议样本版A版
- 2023年档案三合一制度 规范
- 《格林童话》读书分享ppt
- 护士单人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课题体检中心介绍课件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
- 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心商业计划书
- 混凝土配合比检测报告
- 企业财务会计(第五版)课件 5.2固定资产的取得
- 超星尔雅《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期末考试答案题库完整版
- 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标准
- SYT 5329-94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教学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