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行业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方案TOC\o"1-2"\h\u31600第一章工业废水处理概述 381601.1工业废水处理的重要性 3105201.2工业废水处理的技术发展 44870第二章工业废水分类与特性 4186672.1工业废水分类 4324852.1.1有机废水 4322342.1.2无机废水 4261572.1.3混合废水 4258212.1.4特种废水 5194812.2工业废水特性 539532.2.1污染物浓度高 5126602.2.2成分复杂 5168252.2.3毒性大 5160522.2.4处理难度大 5195382.3工业废水处理难点 5112582.3.1污染物去除效果难以保证 5289122.3.2处理成本高 5158582.3.3污泥处理问题 5276912.3.4废水回用标准不统一 59970第三章预处理技术 6221993.1物理预处理方法 6219573.1.1格栅 6249533.1.2筛网 6184263.1.3沉淀 6192123.1.4气浮 6255423.2化学预处理方法 688893.2.1混凝 6157853.2.2絮凝 6194433.2.3氧化 742103.2.4还原 737893.3生物预处理方法 788073.3.1好氧生物预处理 794783.3.2厌氧生物预处理 7267713.3.3混合生物预处理 728834第四章物理处理技术 73864.1过滤技术 7123324.2沉淀技术 8110044.3离子交换技术 826128第五章化学处理技术 8129265.1氧化还原技术 850335.2中和沉淀技术 978015.3膜分离技术 911777第六章生物处理技术 9324286.1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985356.1.1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概述 1010306.1.2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原理 1086626.1.3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分类 10176626.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10151546.2.1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概述 10310396.2.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原理 10240706.2.3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分类 1041216.3生物膜法处理技术 11248586.3.1生物膜法处理技术概述 11243446.3.2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原理 11240726.3.3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分类 1121164第七章深度处理技术 11194137.1脱氮除磷技术 1163507.1.1生物脱氮技术 1139567.1.2化学脱氮技术 11158727.1.3生物除磷技术 11146767.1.4化学除磷技术 12141107.2消毒杀菌技术 1282937.2.1氯消毒技术 12263217.2.2臭氧消毒技术 12200237.2.3紫外线消毒技术 12255247.2.4低温等离子体消毒技术 1233617.3污泥处理技术 12113577.3.1污泥浓缩 12124357.3.2污泥脱水 1284227.3.3污泥稳定 13125407.3.4污泥资源化 135562第八章工业废水回用技术 13163708.1回用技术的分类与选择 13127068.1.1回用技术的分类 13241858.1.2回用技术的选择 1365088.2回用技术的应用案例 1337398.2.1物理方法应用案例 14157818.2.2化学方法应用案例 14170758.2.3生物方法应用案例 148238.2.4组合方法应用案例 14208.3回用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 1415188.3.1投资成本分析 1461398.3.2运行成本分析 14276988.3.3回用效益分析 1412518第九章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设计与运行 14157319.1设施设计原则 14275879.1.1符合法规要求 14310059.1.2科学合理 1529769.1.3节能减排 15230589.1.4模块化设计 15316759.1.5安全环保 15212369.2设施运行管理 15120629.2.1运行参数监测 15291309.2.2操作人员培训 15282179.2.3运行记录与报告 1535249.2.4故障处理与应急预案 1525719.2.5设施升级与改造 15307639.3设施维护保养 15271029.3.1定期检查 15291189.3.2设备清洁 15203899.3.3零部件更换 16286839.3.4检测与校准 16205999.3.5维护保养记录 1623178第十章环保行业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发展趋势 161068810.1技术创新趋势 162597910.2政策法规趋势 16848110.3市场发展前景 17第一章工业废水处理概述1.1工业废水处理的重要性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工业废水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将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影响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因此,工业废水处理在环保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工业废水处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水环境安全:工业废水处理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降低其对水环境的影响,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工业废水处理后,部分废水可以实现回用,减少新鲜水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保护人体健康:工业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经过处理后,可以降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4)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我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保证排放达标。1.2工业废水处理的技术发展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经历了从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到生物处理方法的发展过程。以下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工业废水处理技术:(1)物理处理方法:包括格栅、沉砂池、隔油池等,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油脂等。(2)化学处理方法:包括中和、氧化、还原、絮凝等,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3)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4)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主要用于废水深度处理和回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目前我国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高效生物处理技术、膜生物反应器(MBR)、活性污泥法等。但是工业废水处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难降解有机物处理、重金属去除、氮磷去除等。未来,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将继续向高效、节能、环保方向发展,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和可持续发展需求。第二章工业废水分类与特性2.1工业废水分类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来源广泛,种类繁多。根据废水中污染物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将工业废水分为以下几类:2.1.1有机废水有机废水主要来源于食品、制药、化工、纺织、造纸等行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具有较强的生物降解性。2.1.2无机废水无机废水主要来源于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行业。废水中含有重金属离子、酸碱、无机盐等物质,具有较高的毒性。2.1.3混合废水混合废水是指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废水,如石油化工、印染、电镀等行业产生的废水。2.1.4特种废水特种废水是指具有特殊性质的废水,如放射性废水、腐蚀性废水等。2.2工业废水特性工业废水具有以下几种特性:2.2.1污染物浓度高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通常较高,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2.2.2成分复杂工业废水成分复杂,含有多种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处理难度较大。2.2.3毒性大部分工业废水中含有重金属离子、有机溶剂等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和环境具有较大的毒性。2.2.4处理难度大由于工业废水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处理难度较大,需要采用多种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方式。2.3工业废水处理难点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存在以下难点:2.3.1污染物去除效果难以保证由于工业废水成分复杂,部分污染物难以去除,如重金属离子、有机溶剂等。2.3.2处理成本高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处理技术,如生物处理、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等,导致处理成本较高。2.3.3污泥处理问题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需要进行妥善处理,否则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2.3.4废水回用标准不统一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废水回用标准不统一,给废水处理与回用带来一定的困扰。第三章预处理技术预处理技术是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油脂、重金属等污染物,为后续深度处理创造良好的条件。以下分别介绍物理、化学和生物预处理方法。3.1物理预处理方法物理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格栅、筛网、沉淀、气浮等过程,主要通过物理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3.1.1格栅格栅是一种拦截装置,主要用于拦截废水中的较大颗粒物,如石块、塑料袋等。通过设置不同孔径的格栅,可以有效地拦截废水中的悬浮物,降低后续处理设施的负荷。3.1.2筛网筛网是利用筛孔将废水中的悬浮物进行筛选的设备。筛网孔径较小,能够拦截更细小的悬浮物,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3.1.3沉淀沉淀是通过降低废水流速,使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过程。沉淀池的设计和运行参数应根据废水性质和污染物浓度进行调整,以保证沉淀效果。3.1.4气浮气浮是利用微小气泡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带到水面,形成浮渣,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过程。气浮法适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油脂、浮游生物等污染物。3.2化学预处理方法化学预处理方法主要通过化学反应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包括混凝、絮凝、氧化、还原等过程。3.2.1混凝混凝是通过添加混凝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发生凝聚,形成絮体,便于后续处理。常用的混凝剂有硫酸铝、硫酸铁等。3.2.2絮凝絮凝是在混凝的基础上,通过添加絮凝剂使絮体进一步凝聚,形成较大颗粒,便于沉淀或气浮去除。常用的絮凝剂有聚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等。3.2.3氧化氧化是通过添加氧化剂,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降低废水的污染物浓度。常用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臭氧等。3.2.4还原还原是通过添加还原剂,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还原为无害物质,降低废水的污染物浓度。常用的还原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等。3.3生物预处理方法生物预处理方法主要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降低废水的污染物浓度。3.3.1好氧生物预处理好氧生物预处理是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的过程。常用的好氧生物预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3.3.2厌氧生物预处理厌氧生物预处理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的过程。常用的厌氧生物预处理方法有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EGSB(膨胀颗粒污泥床)等。3.3.3混合生物预处理混合生物预处理是将好氧生物预处理与厌氧生物预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常用的混合生物预处理方法有A2/O(厌氧/好氧)、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等。第四章物理处理技术4.1过滤技术过滤技术是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方案中的一种重要物理处理方法。该技术通过特定的过滤介质,如过滤布、过滤网或多孔材料,将废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等杂质拦截并去除。过滤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普通过滤:利用过滤介质拦截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如砂滤池、活性炭过滤等。(2)微滤:采用孔径较小的过滤介质,如中空纤维膜、陶瓷膜等,对废水中的微生物、细菌等微小颗粒进行拦截。(3)超滤:利用半透膜对废水中的大分子物质、胶体等进行拦截,如聚砜膜、聚偏氟乙烯膜等。4.2沉淀技术沉淀技术是利用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颗粒等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然沉淀或凝聚沉淀,实现废水净化的一种物理处理方法。沉淀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自然沉淀:废水在静止状态下,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如沉砂池、澄清池等。(2)混凝沉淀:向废水中加入混凝剂,使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凝聚成较大的絮体,然后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如硫酸铝、硫酸铁等混凝剂。(3)絮凝沉淀:利用高分子絮凝剂对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进行絮凝,使其凝聚成较大的絮体,然后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如聚丙烯酰胺等絮凝剂。4.3离子交换技术离子交换技术是一种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废水中的离子进行选择性吸附和置换的物理处理方法。该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放射性物质等有害成分。离子交换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阳离子交换: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对废水中的阳离子进行吸附,如钠离子、钙离子等。(2)阴离子交换: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对废水中的阴离子进行吸附,如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3)混合离子交换:将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对废水中的离子进行综合处理。离子交换技术的优点在于处理效果稳定、操作简便,但缺点是处理成本较高,对树脂的再生和处理要求较高。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废水成分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离子交换树脂和处理工艺。第五章化学处理技术5.1氧化还原技术氧化还原技术是利用氧化剂或还原剂对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化学转化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氧化还原技术主要包括化学氧化法、化学还原法以及电化学氧化还原法。化学氧化法是通过向废水中投加氧化剂,如臭氧、过氧化氢等,使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氧化分解,从而实现废水净化。化学还原法则通过投加还原剂,如硫酸亚铁、亚硫酸钠等,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还原为无毒或低毒物质。电化学氧化还原法则是利用电极反应实现废水中有害物质的氧化还原。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效果稳定等优点,但设备投资较高。5.2中和沉淀技术中和沉淀技术是通过调节废水中的pH值,使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碱土金属离子等与沉淀剂发生反应,难溶的沉淀物,从而实现废水净化。该方法主要包括酸碱中和法、硫酸盐沉淀法、碳酸盐沉淀法等。酸碱中和法是通过投加酸性或碱性物质,使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与沉淀剂发生中和反应,难溶的沉淀物。硫酸盐沉淀法则是利用硫酸盐与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反应,硫酸盐沉淀。碳酸盐沉淀法则通过投加碳酸盐,使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与之反应,碳酸盐沉淀。5.3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半透膜对废水中的组分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效果稳定、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与回用领域。膜分离技术主要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微滤主要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细菌等较大颗粒物质;超滤则可以去除废水中的病毒、蛋白质等微小颗粒物质;纳滤具有离子选择性,能够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反渗透则可以实现废水的高效净化,回收率较高。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与回用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但是膜污染和膜寿命问题仍是制约膜分离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废水,选择合适的膜材料、操作条件以及预处理工艺,对提高膜分离技术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第六章生物处理技术6.1好氧生物处理技术6.1.1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概述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在充足的溶解氧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一种处理方法。该方法在环保行业中应用广泛,具有高效、稳定、环保等优点。6.1.2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原理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将有机物转化为自身的生物体,从而实现有机物的去除。6.1.3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分类(1)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中最常见的方法,通过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吸附、氧化分解。(2)生物滤池法:生物滤池法利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分解。(3)曝气池法:曝气池法通过曝气设备向水中提供充足的溶解氧,促进微生物的代谢作用。6.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6.2.1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概述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一种处理方法。该方法具有能耗低、处理效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6.2.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原理厌氧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厌氧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不需要溶解氧,因此能耗较低。6.2.3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分类(1)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法:UASB法是一种高效、稳定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适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水处理。(2)厌氧滤池法:厌氧滤池法利用滤池中的生物膜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吸附、氧化分解。(3)两相厌氧消化法:两相厌氧消化法将废水分为酸化和甲烷发酵两个阶段,提高处理效率。6.3生物膜法处理技术6.3.1生物膜法处理技术概述生物膜法处理技术是利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分解的一种处理方法。该方法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适应性强等优点。6.3.2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原理生物膜法处理技术通过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吸附、氧化分解。生物膜是由微生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合体,具有较强的吸附和氧化能力。6.3.3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分类(1)生物转盘法:生物转盘法利用转盘上的生物膜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分解。(2)生物滤池法:生物滤池法利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分解。(3)流化床生物膜法:流化床生物膜法通过流化床中的生物膜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分解。第七章深度处理技术7.1脱氮除磷技术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脱氮除磷技术在环保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脱氮除磷技术旨在降低废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脱氮除磷技术:7.1.1生物脱氮技术生物脱氮技术主要包括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等。该技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气排放,实现脱氮效果。7.1.2化学脱氮技术化学脱氮技术主要包括臭氧氧化、过氧化氢氧化等。该技术通过化学氧化剂将废水中的氨氮氧化为氮气,达到脱氮目的。7.1.3生物除磷技术生物除磷技术主要包括聚磷菌除磷、磷酸酶抑制除磷等。该技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磷转化为生物污泥,实现除磷效果。7.1.4化学除磷技术化学除磷技术主要包括石灰软化、铝盐混凝等。该技术通过投加化学药剂,使废水中的磷与药剂反应沉淀,实现除磷目的。7.2消毒杀菌技术消毒杀菌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杀灭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障废水处理效果。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消毒杀菌技术:7.2.1氯消毒技术氯消毒技术是一种传统的消毒方法,通过投加氯制剂(如液氯、漂白粉等)对废水进行消毒。该方法操作简便,消毒效果显著,但可能产生氯化副产物。7.2.2臭氧消毒技术臭氧消毒技术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对废水进行消毒,具有消毒速度快、效果良好的特点。但臭氧制备成本较高,且对设备材质要求较高。7.2.3紫外线消毒技术紫外线消毒技术通过紫外线辐射对废水中的微生物进行灭活,具有无污染、操作简便等优点。但紫外线消毒效果受废水水质、紫外线强度等因素影响。7.2.4低温等离子体消毒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消毒技术利用等离子体产生的活性粒子对废水中的微生物进行灭活,具有高效、环保等优点。但该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工业化应用较少。7.3污泥处理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泥。污泥处理技术旨在降低污泥的含水率,减少污泥体积,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污泥处理技术:7.3.1污泥浓缩污泥浓缩是通过重力或离心力将污泥中的水分分离出来,降低污泥含水率。浓缩后的污泥可进一步进行脱水处理。7.3.2污泥脱水污泥脱水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将污泥中的水分去除,降低污泥体积。常用的脱水方法有带式压滤、离心脱水等。7.3.3污泥稳定污泥稳定是通过生物、化学等方法降低污泥的有机物含量,减少污泥的恶臭和腐蚀性。常用的稳定方法有堆肥、好氧消化等。7.3.4污泥资源化污泥资源化是将污泥转化为有用资源,如生物质燃料、建筑材料等。污泥资源化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第八章工业废水回用技术8.1回用技术的分类与选择8.1.1回用技术的分类工业废水回用技术主要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以及组合方法四大类。(1)物理方法:主要包括过滤、沉淀、离心、膜分离等技术,适用于去除废水中悬浮物、胶体和部分有机物。(2)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混凝、氧化、还原、吸附等技术,适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等污染物。(3)生物方法: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等技术,适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4)组合方法:将以上三种方法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8.1.2回用技术的选择在选择回用技术时,应根据废水的性质、污染物种类、处理要求、投资成本、运行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下为几种常见回用技术的选择原则:(1)对于悬浮物、胶体等物理性污染物,可选择物理方法进行预处理。(2)对于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等化学性污染物,可选择化学方法进行处理。(3)对于有机物、氮、磷等生物性污染物,可选择生物方法进行处理。(4)对于处理要求较高的废水,可选择组合方法进行处理。8.2回用技术的应用案例以下为几种典型回用技术的应用案例:8.2.1物理方法应用案例某工业园区采用膜分离技术处理工业废水,通过反渗透膜将废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污染物去除,实现废水回用。8.2.2化学方法应用案例某电镀企业采用化学氧化法处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通过加入氧化剂将重金属离子氧化为不溶于水的沉淀,实现废水回用。8.2.3生物方法应用案例某食品加工企业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生物降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实现废水回用。8.2.4组合方法应用案例某制药企业采用“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的组合方法处理废水,通过多种技术的联合作用,实现废水的高效回用。8.3回用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8.3.1投资成本分析回用技术的投资成本主要取决于处理规模、设备选型、工艺流程等因素。一般来说,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的投资成本相对较低,化学方法和组合方法的投资成本较高。8.3.2运行成本分析回用技术的运行成本主要包括水、电、药剂、人工等费用。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的运行成本相对较低,化学方法和组合方法的运行成本较高。8.3.3回用效益分析回用技术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减少新鲜水资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通过对回用技术的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和回用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可知回用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第九章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设计与运行9.1设施设计原则9.1.1符合法规要求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应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环保法规、标准和规范,保证处理效果满足排放要求。9.1.2科学合理根据废水成分、水质、水量等因素,科学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保证废水处理设施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9.1.3节能减排在设施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减排原则,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9.1.4模块化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设施升级、扩展和维护,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9.1.5安全环保保证设施设计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降低风险。9.2设施运行管理9.2.1运行参数监测对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水质、水量、设备运行状态等,保证设施正常运行。9.2.2操作人员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练掌握设施的操作和维护方法,保证设施稳定运行。9.2.3运行记录与报告建立完善的运行记录制度,定期汇总、分析运行数据,编写运行报告,为设施优化和改进提供依据。9.2.4故障处理与应急预案制定故障处理和应急预案,保证在突发情况下迅速采取措施,降低影响。9.2.5设施升级与改造根据运行情况,定期对设施进行升级和改造,提高处理效果和运行效率。9.3设施维护保养9.3.1定期检查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发觉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隐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厂房租赁补充协议
- 2025年分期付款信用协议
- 2025年卫浴产品设计合同
- 中国阿奇霉素肠溶片市场全面调研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2025版木材认证机构服务采购合同示范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公司股权激励项目财务规划与预算合同3篇
- 2025年度储煤场租赁与煤炭交易结算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新能源行业竞业限制解除通知
- 2025年度私人车位租赁与车位租赁期限续签合同
- 2025年度车库使用权转让及车位租赁权分配协议
- 2024多级AO工艺污水处理技术规程
- 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
- DZ∕T 0287-2015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正式版)
- 2024年合肥市庐阳区中考二模英语试题含答案
- 质检中心制度汇编讨论版样本
- 药娘激素方案
- 提高静脉留置使用率品管圈课件
- GB/T 10739-2023纸、纸板和纸浆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 《心态与思维模式》课件
- C语言程序设计(慕课版 第2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