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叶品鉴与茶文化作业指导书TOC\o"1-2"\h\u14861第1章茶叶概述 3234251.1茶叶的起源与发展 3299371.2茶叶的分类与制作工艺 31000第2章茶文化简史 418212.1茶文化的起源 4264682.2茶文化的演变与传承 4231162.3茶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 44614第3章茶叶品鉴基础 557453.1茶叶品鉴方法 5121843.1.1观形 5136633.1.2闻香 589643.1.3品味 5176883.1.4看叶底 597283.2茶叶品质评价标准 5218403.2.1外形 569083.2.2香气 6128193.2.3滋味 6193703.2.4汤色 6237453.2.5叶底 6247263.3茶叶品鉴技巧 6321833.3.1观察技巧 66783.3.2嗅闻技巧 672533.3.3品尝技巧 623934第4章绿茶品鉴 662264.1绿茶的制作与分类 6128254.1.1龙井茶 7303204.1.2碧螺春 7253664.1.3黄山毛峰 7256174.1.4太平猴魁 7288134.1.5六安瓜片 7123514.2绿茶品鉴要领 7182804.2.1外形 7118094.2.2色泽 7103794.2.3香气 7214974.2.4滋味 7200624.2.5汤色 7171734.3典型绿茶品鉴 8275004.3.1龙井茶 821484.3.2碧螺春 8131094.3.3黄山毛峰 888404.3.4太平猴魁 8262204.3.5六安瓜片 8410第5章红茶品鉴 8261595.1红茶的制作与分类 956355.1.1工艺红茶 9117765.1.2创新红茶 9284295.1.3产地红茶 9211285.2红茶品鉴要领 9120655.2.1外形 9213545.2.2香气 927615.2.3滋味 9165565.2.4汤色 9289125.2.5叶底 9308585.3典型红茶品鉴 9117695.3.1祁门红茶 9104075.3.2正山小种 10103955.3.3金骏眉 10220075.3.4滇红 103757第6章乌龙茶品鉴 1022696.1乌龙茶的制作与分类 10146626.1.1闽南乌龙 10264466.1.2闽北乌龙 1027786.1.3广东乌龙 1153716.1.4台湾乌龙 11243786.2乌龙茶品鉴要领 11127466.2.1外形 1193786.2.2香气 11207816.2.3汤色 11118426.2.4滋味 11228056.2.5叶底 1150786.3典型乌龙茶品鉴 11280506.3.1安溪铁观音 11203086.3.2武夷岩茶(大红袍) 12303026.3.3凤凰单枞 1242826.3.4冻顶乌龙 1230189第7章白茶品鉴 12167567.1白茶的制作与分类 12260287.2白茶品鉴要领 13153687.3典型白茶品鉴 1310653第8章黑茶品鉴 1386628.1黑茶的制作与分类 13321148.2黑茶品鉴要领 14184878.3典型黑茶品鉴 144047第9章黄茶品鉴 14161959.1黄茶的制作与分类 14256999.2黄茶品鉴要领 15184289.3典型黄茶品鉴 157154第10章茶艺与茶道 153193310.1茶艺概述 153111110.1.1茶艺的定义与起源 151793810.1.2茶艺的分类与特点 163031510.1.3茶艺在我国的历史发展 161827810.2茶道精神 1665510.2.1茶道的内涵与外延 16261510.2.2茶道与儒、道、佛家的关系 161575410.2.3茶道精神的现实意义 16911810.3茶艺表演与茶道实践 16522210.3.1茶艺表演的基本流程与技巧 161215110.3.2茶艺表演的审美价值 162118110.3.3茶道实践的方法与心得 16548410.3.4茶艺与茶道的传承与创新 16第1章茶叶概述1.1茶叶的起源与发展茶叶,自古以来便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原始森林。据考古学研究,茶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传说中的神农氏时期。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与发展,茶叶已经成为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从最初的药用植物,茶叶逐渐发展为饮品,并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在唐代,茶叶生产得到大规模发展,茶道、茶宴等茶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宋代时期,茶叶更是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茶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明代以来,茶叶的种植、加工和品饮技艺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发展,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茶叶种类和品饮方式。1.2茶叶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和品质特点,可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和黑茶。(1)绿茶:绿茶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流程,保留了茶叶的天然色泽和营养成分。其代表品种有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2)红茶:红茶的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红茶的色泽、香气和滋味独特,代表品种有祁门红茶、滇红、正山小种等。(3)乌龙茶: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其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摇青、杀青、揉捻和干燥。乌龙茶的代表品种有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等。(4)黄茶:黄茶的制作工艺与绿茶相似,但需经过“闷黄”工序,使茶叶发酵。代表品种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5)白茶:白茶的制作工艺较为简单,主要经过萎凋和干燥。其代表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等。(6)黑茶:黑茶的制作工艺包括堆积发酵、压制和干燥。黑茶的代表品种有普洱茶、六堡茶等。各类茶叶在制作工艺上的差异,使得茶叶的色泽、香气、滋味和功效各具特色,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品鉴茶叶时,了解其分类和制作工艺,有助于更好地欣赏茶叶的魅力。第2章茶文化简史2.1茶文化的起源茶,作为我国国饮,源于远古时期。据考古学家研究,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传说中的神农氏时期。当时,人们开始尝试采摘并咀嚼茶树的嫩叶,用以解除疲劳和提神。历经长时间的实践,人们逐渐掌握了茶的药用价值和饮用方法,茶文化随之孕育而生。2.2茶文化的演变与传承自茶文化起源以来,历经数千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从最初的药用,到后来的茶艺、茶道,茶文化不断发展,融入了各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唐代,茶文化得到了空前的繁荣,陆羽所著《茶经》成为茶文化的里程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茶道达到了巅峰,茶艺表演、茶具制作、茶诗茶画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明清时期,茶文化进一步传承与发展,形成了六大茶类,茶叶贸易也逐渐兴盛。2.3茶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进入现代社会,茶文化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家庭聚会、商务洽谈,还是友人相聚,都离不开一杯香茗。茶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茶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健康、养生、和谐与宁静。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品茗成为人们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涵盖了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多个领域。品茶不仅是一种生活享受,更是一种精神寄托,使人们在品味茶香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茶文化在国内外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我国国饮,茶已成为传播中华文化、增进国际友谊的桥梁。茶文化的普及与推广,有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交流与互鉴。在现代生活中,茶文化将继续传承与发展,为人们带来美好的生活体验。第3章茶叶品鉴基础3.1茶叶品鉴方法茶叶品鉴方法主要包括观形、闻香、品味和看叶底四个方面。以下分别对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3.1.1观形观形是指观察茶叶的外形、色泽和匀整度。通过观察茶叶的形状、大小、长短、厚度等特征,以及茶叶的色泽和匀整度,可以对茶叶的品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3.1.2闻香闻香是指嗅闻茶叶的香气。通过闻香可以判断茶叶的香气类型、香气浓度和香气持久性。茶叶的香气类型包括花香、果香、蜜香等,不同的茶叶品种具有不同的香气特点。3.1.3品味品味是指品尝茶叶的滋味。品味过程中要注意茶汤的鲜爽度、甘甜度、苦涩度、回甘和生津等方面。通过品味可以判断茶叶的口感品质。3.1.4看叶底看叶底是指观察泡过的茶叶。通过观察叶底的色泽、嫩度、匀整度和弹性等,可以了解茶叶的原料质量和加工工艺。3.2茶叶品质评价标准茶叶品质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3.2.1外形外形评价主要包括茶叶的形状、大小、色泽和匀整度。外形美观、匀整、色泽鲜亮的茶叶品质较高。3.2.2香气香气评价主要包括香气的类型、浓度和持久性。香气浓郁、持久且具有独特风格的茶叶品质较好。3.2.3滋味滋味评价主要包括茶汤的鲜爽度、甘甜度、苦涩度和回甘生津。滋味醇厚、鲜爽、甘甜、苦涩适中的茶叶品质较高。3.2.4汤色汤色评价主要包括茶汤的颜色、亮度和清澈度。汤色清澈、亮度好、颜色符合茶叶品种特点的茶叶品质较好。3.2.5叶底叶底评价主要包括叶底的色泽、嫩度、匀整度和弹性。叶底嫩绿、匀整、有弹性且无杂质的茶叶品质较高。3.3茶叶品鉴技巧茶叶品鉴技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3.3.1观察技巧观察茶叶的外形和汤色时,要注意光线、角度和距离,以保证准确判断。3.3.2嗅闻技巧嗅闻茶叶香气时,要用鼻子轻轻吸气,使香气充分进入鼻腔。可多次嗅闻,以判断香气的浓度和持久性。3.3.3品尝技巧品尝茶汤时,要小口品尝,使茶汤充分接触舌尖、舌中和舌根。品尝过程中要注意感受茶汤的滋味和口感,以便准确判断茶叶品质。通过以上茶叶品鉴基础的学习,可以为茶叶品鉴与茶文化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第4章绿茶品鉴4.1绿茶的制作与分类绿茶的制作工艺保留了茶叶的天然色泽和营养成分,其关键步骤包括杀青、揉捻和干燥。根据制作工艺和外形特征,绿茶可分为以下几类:龙井茶、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4.1.1龙井茶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以“四绝”(色翠、香郁、味鲜、形美)著称。其制作工艺独特,采用“杀青、揉捻、干燥”的方法。4.1.2碧螺春碧螺春产于江苏太湖地区,以“形如螺旋、色如碧玉”而得名。制作工艺包括“杀青、揉捻、搓揉、炒制、干燥”。4.1.3黄山毛峰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地区,以“毛、峰、色、香、味”五绝著称。制作工艺包括“杀青、揉捻、炒制、干燥”。4.1.4太平猴魁太平猴魁产于安徽黄山太平县,以“两叶夹一芽,形似猴爪”而得名。制作工艺包括“杀青、揉捻、搓揉、炒制、干燥”。4.1.5六安瓜片六安瓜片产于安徽六安地区,以“片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而著称。制作工艺包括“杀青、揉捻、炒制、干燥”。4.2绿茶品鉴要领绿茶品鉴主要从外形、色泽、香气、滋味、汤色五个方面进行。4.2.1外形观察茶叶的条形、色泽、匀整度和嫩度。优质的绿茶条形紧直、色泽翠绿、匀整度高、嫩度好。4.2.2色泽观察茶叶的色泽,优质绿茶色泽鲜绿、油润。4.2.3香气闻茶叶的香气,优质绿茶香气鲜爽、持久。4.2.4滋味品尝茶叶的滋味,优质绿茶滋味鲜爽、回甘。4.2.5汤色观察茶汤的颜色,优质绿茶汤色清澈、明亮、呈绿色。4.3典型绿茶品鉴以下为几种典型绿茶的品鉴特点:4.3.1龙井茶外形:条形紧直、匀整,色泽翠绿。香气:香气鲜爽,具有“豆香”。滋味:滋味鲜爽,回味甘甜。汤色:清澈明亮,呈绿色。4.3.2碧螺春外形:形如螺旋,色泽碧绿。香气:香气浓郁,具有“果香”。滋味:滋味鲜爽,回味悠长。汤色:清澈明亮,呈绿色。4.3.3黄山毛峰外形:毛茸茸,峰苗挺直,色泽翠绿。香气:香气清雅,具有“花香”。滋味:滋味鲜爽,回甘明显。汤色:清澈明亮,呈绿色。4.3.4太平猴魁外形:两叶夹一芽,形似猴爪,色泽翠绿。香气:香气浓郁,具有“栗香”。滋味:滋味鲜爽,口感醇厚。汤色:清澈明亮,呈绿色。4.3.5六安瓜片外形:片状,色泽翠绿。香气:香气鲜爽,具有“清香”。滋味:滋味鲜爽,回味甘甜。汤色:清澈明亮,呈绿色。第5章红茶品鉴5.1红茶的制作与分类红茶,作为中国茶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我国南方诸省,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红茶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四个阶段。其分类主要根据制作工艺、原料和地域等因素,分为以下几类:5.1.1工艺红茶工艺红茶是指以传统工艺制作的红茶,如正山小种、祁门红茶等。5.1.2创新红茶创新红茶是在传统工艺基础上进行改良或创新的红茶,如金骏眉、滇红等。5.1.3产地红茶产地红茶是根据红茶产地进行分类的,如福建红茶、安徽红茶、云南红茶等。5.2红茶品鉴要领红茶品鉴主要从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五个方面进行。5.2.1外形观察茶叶的外形,要求条索紧直、色泽油润、匀长挺直、含芽率高。5.2.2香气闻茶叶的香气,要求香气鲜爽、高长、纯正,无异味。5.2.3滋味品尝茶叶的滋味,要求口感醇厚、甘甜、鲜爽,回味悠长。5.2.4汤色观察茶汤的颜色,要求汤色红艳、清澈、明亮。5.2.5叶底观察泡过的茶叶,要求叶底红匀、柔嫩、明亮。5.3典型红茶品鉴以下为几种典型红茶的品鉴特点:5.3.1祁门红茶外形:条索紧细,色泽乌润。香气:鲜爽高长,具有果香、蜜香。滋味:醇厚甘甜,回味悠长。汤色:红艳明亮。叶底:红匀柔嫩。5.3.2正山小种外形:条索短小,色泽黑润。香气:独特烟熏香,伴有果香、花香。滋味:醇厚回甘,口感独特。汤色:红艳透亮。叶底:红匀明亮。5.3.3金骏眉外形:条索细小,色泽金黄。香气:清雅高长,具有花果香。滋味:甘甜醇厚,口感清爽。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明亮。5.3.4滇红外形:条索粗壮,色泽乌润。香气:鲜爽浓郁,具有花果香。滋味:醇厚甘甜,回味悠长。汤色:红艳清澈。叶底:红匀柔嫩。第6章乌龙茶品鉴6.1乌龙茶的制作与分类乌龙茶,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茶类,源于福建,后传播至台湾、广东等地。其制作工艺独特,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既保留了茶叶的部分发酵,又经过杀青、揉捻、烘焙等工序。乌龙茶的分类繁多,根据产地、品种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可分为闽南乌龙、闽北乌龙、广东乌龙和台湾乌龙等。6.1.1闽南乌龙闽南乌龙以安溪铁观音为代表,其特点是叶色翠绿,香气高长,滋味鲜爽回甘。其他如本山、毛蟹等品种也属于闽南乌龙。6.1.2闽北乌龙闽北乌龙以武夷岩茶为代表,有大红袍、水仙、白鸡冠等品种。其特点是叶色偏黄,香气浓郁,滋味醇厚。6.1.3广东乌龙广东乌龙以单枞为特色,如凤凰单枞、岭头单枞等。其特点是香气独特,口感甘醇。6.1.4台湾乌龙台湾乌龙以高山乌龙为代表,如冻顶乌龙、山乌龙等。其特点是茶叶色泽翠绿,香气清雅,滋味甘甜。6.2乌龙茶品鉴要领乌龙茶的品鉴主要从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五个方面进行。6.2.1外形观察乌龙茶叶的条形、色泽和匀整度。优质乌龙茶叶条形紧结,色泽油润,匀整度好。6.2.2香气闻取乌龙茶的香气,可分为清香、浓香、陈香等。优质乌龙茶香气浓郁且持久。6.2.3汤色观察乌龙茶的汤色,可分为金黄、橙黄、橙红等。优质乌龙茶汤色清澈,亮度好。6.2.4滋味品尝乌龙茶的滋味,优质乌龙茶滋味醇厚,回甘持久。6.2.5叶底观察冲泡后乌龙茶的叶底,优质乌龙茶叶底匀整,色泽鲜艳。6.3典型乌龙茶品鉴6.3.1安溪铁观音外形:条形紧结,色泽砂绿。香气:清香持久,具有独特的兰花香。汤色:金黄明亮。滋味:醇厚甘爽,回味悠长。叶底:匀整,色泽鲜绿。6.3.2武夷岩茶(大红袍)外形:条形肥厚,色泽偏黄。香气:浓香持久,具有独特的岩韵。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回甘,口感浓厚。叶底:匀整,色泽黄绿。6.3.3凤凰单枞外形:条形紧结,色泽油润。香气:香气独特,具有花果香。汤色:金黄清澈。滋味:甘醇爽口,回味悠长。叶底:匀整,色泽鲜绿。6.3.4冻顶乌龙外形:条形卷曲,色泽翠绿。香气:清雅,具有独特的山韵。汤色:金黄明亮。滋味:甘甜醇厚,口感细腻。叶底:匀整,色泽鲜绿。第7章白茶品鉴7.1白茶的制作与分类白茶,作为一种最接近自然的茶叶种类,其制作工艺保留了茶叶原本的风味与色泽。白茶的制作主要包括采摘、萎凋、干燥三个过程。其中,萎凋是决定白茶品质的关键步骤,通过自然或人工方式使茶叶中的水分挥发,促使茶叶内含物质发生变化。白茶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白毫银针:以茶树的嫩芽为原料,外形匀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2)白牡丹:采摘茶树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外形似牡丹花,色泽翠绿,白毫显露。(3)贡眉:采用较成熟的茶叶,色泽暗绿,滋味醇厚。(4)寿眉:采摘最成熟的茶叶,外形粗大,滋味浓郁。7.2白茶品鉴要领白茶品鉴主要从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五个方面进行。(1)外形:观察茶叶的条索、色泽、白毫等特征,以匀整、色泽鲜亮、白毫明显为佳。(2)香气:闻茶叶的香气,白茶香气清雅淡泊,有毫香、花香、果香等,以香气纯正、持久为佳。(3)汤色:观察茶汤的颜色、透明度等,白茶汤色清澈明亮,呈淡黄色或黄绿色。(4)滋味:品尝茶汤的味道,白茶滋味鲜爽、甘甜,口感滑润,回味悠长。(5)叶底:观察冲泡后的茶叶,白茶叶底匀整,色泽鲜亮,叶片饱满。7.3典型白茶品鉴以下为几种典型白茶的品鉴特点:(1)白毫银针:香气清雅,汤色淡黄,滋味鲜爽,回甘悠长。(2)白牡丹:香气浓郁,汤色黄绿,滋味甘甜,口感滑润。(3)贡眉:香气纯正,汤色暗绿,滋味醇厚,回味持久。(4)寿眉:香气浓郁,汤色金黄,滋味醇厚,口感浓郁。通过以上品鉴方法,可以更好地欣赏白茶的韵味,体验我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第8章黑茶品鉴8.1黑茶的制作与分类黑茶,作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制作过程独具特色,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采摘、摊晾、揉捻、堆积发酵、烘焙。黑茶的品质与所选茶叶原料、地理环境、制作工艺等因素密切相关。黑茶的分类繁多,根据产地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1)普洱茶:产于云南、四川等地,以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处理。(2)安化黑茶:产于湖南安化,以中小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处理。(3)沱茶:产于四川,以晒青毛茶为原料,外形呈圆球状。(4)砖茶:产于四川、湖南等地,以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压制而成。8.2黑茶品鉴要领黑茶品鉴主要包括观外形、闻香气、品滋味、看汤色和叶底五个方面。(1)观外形:观察茶叶的条索、色泽、净度和压制程度。优质黑茶条索紧实,色泽油润,净度高,压制程度适中。(2)闻香气:黑茶的香气独特,有陈香、醇香、堆味等。优质黑茶香气纯正,无异味。(3)品滋味:品尝黑茶的味道,以醇厚、甘滑、回味悠长为佳。注意品味茶汤中的陈味、醇味、鲜味等。(4)看汤色:优质黑茶汤色红浓,清澈透明。汤色过淡或浑浊均不宜。(5)看叶底:观察泡过的茶叶,以匀整、色泽油润、有活力的叶底为佳。8.3典型黑茶品鉴以下是几种典型黑茶的品鉴特点:(1)普洱茶:优质普洱茶具有独特的陈香,滋味醇厚,回味悠长。生普洱茶口感较为涩,陈年普洱茶口感更加醇和。(2)安化黑茶:香气浓郁,汤色红亮,滋味醇厚,具有独特的松烟香。(3)沱茶:外形圆球状,香气独特,汤色红浓,滋味醇厚,口感滑爽。(4)砖茶:砖茶形状规整,香气纯正,汤色红亮,滋味醇和,叶底匀整。通过以上品鉴要领,可以更好地欣赏黑茶的独特韵味,感受茶文化的魅力。第9章黄茶品鉴9.1黄茶的制作与分类黄茶是中国茶叶的六大茶类之一,其制作工艺独特,历史悠久。黄茶的制作主要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几个步骤。在这一过程中,渥堆是形成黄茶特殊风味的关键环节。黄茶根据原料、产地及制作工艺的不同,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房屋施工承包标准合同版B版
- 2024年新能源汽车研发与生产许可合同
- 城市道路绿化草坪施工合同
- 咖啡厅炊事员劳动合同
- 通信工程师聘用合同续签书
- 陶瓷厂消防设施升级合同
- 高端会所装修施工分包协议
- 农田排水沟清淤服务合同
- 河流清淤疏浚工程合同
- 2024年个体工商户借款合同:含信用贷款与保证贷款3篇
- 护工培训教学课件
- 医院个人岗位廉政风险排查登记表(空表)
- (精选)大学无机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 糖尿病中医治疗及护理课件整理
- 初中数学北师大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复习PPT
-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通知
- 《农产品质量安全》系列讲座课件
- 地产公司适老化产品设计指引操作手册
-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23)》
- 20XX年高校维稳工作案例(四)
- 医院超市经营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