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学期山东高二地理期末培优卷1_第1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山东高二地理期末培优卷1_第2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山东高二地理期末培优卷1_第3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山东高二地理期末培优卷1_第4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山东高二地理期末培优卷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上学期山东高二地理期末培优卷1一.选择题(共16小题)近年来,中、日、韩等国家产业链地位提升,部分低附加值产业向东南亚转移,促进了跨区域运输需求的产生和扩大。与东南亚国家内部相比,中、日、韩内部产业转移对运输需求影响较为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中、日、韩向东南亚转移的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A.普通制造业 B.批发零售业 C.石油化工业 D.交通运输业2.产业转移对东南亚带动作用较强的运输方式是()A.航空运输 B.高铁运输 C.管道运输 D.海洋运输3.中、日、韩内部产业转移对运输需求影响较为显著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水平梯度明显 B.空间距离较近 C.地区文化交流频繁 D.港口数量较多某市“因煤而兴、缘煤而建”,现已被国家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该市前期经济发展主要围绕煤炭产业进行,2000年后开始转型升级,发展方式随之发生改变。在发展过程中,该市城乡聚落经历了如图所示的演变。据此完成4﹣4题。4.该地城乡聚落演变的阶段二中()A.以煤炭产业为主导 B.主城区快速扩张 C.主城区辐射带动减弱 D.形成多组团格局某市“因煤而兴、缘煤而建”,现已被国家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该市前期经济发展主要围绕煤炭产业进行,2000年后开始转型升级,发展方式随之发生改变。在发展过程中,该市城乡聚落经历了如图所示的演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5.城郊矿业城镇是该市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镇,采空塌陷区多,亦是大型工业园区聚集地,其转型发展可采取的策略是()A.恢复生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加大投入,发展现代化农业 C.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煤化工产业 D.填埋复垦,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某地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岩层发生弯曲变形、断裂。图为该地的地质剖面图,图中T1、T2、T3是C地河流凸岸形成的河流阶地(抬升了的河漫滩)。据此完成6﹣6题。6.A地的地质构造类型为()A.背斜 B.向斜 C.地堑 D.地垒某地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岩层发生弯曲变形、断裂。图2为该地的地质剖面图,图中T1、T2、T3是C地河流凸岸形成的河流阶地(抬升了的河漫滩)。据此完成7﹣7题。7.B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最合理的是()A.断裂位移——风化侵蚀——水平挤压——固结成岩 B.水平挤压——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断裂位移 C.风化侵蚀——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位移 D.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位移——风化侵蚀某地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岩层发生弯曲变形、断裂。如图为该地的地质剖面图,图中T1、T2、T3是C地河流凸岸形成的河流阶地(抬升了的河漫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C地多级河流阶地从早到晚的形成顺序和形成时期的地壳运动分别为()A.T1、T2、T3,地壳持续性抬升 B.T3、T2、T1,地壳持续性抬升 C.T1、T2、T3,地壳间歇性抬升 D.T3、T2、T1,地壳间歇性抬升如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9﹣10题。9.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A.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 C.构造运动 D.风沙作用10.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 B.降水 C.土壤温度 D.土壤水分如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完成下面小题。11.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植被变化趋势为()A.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上升 B.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下降 C.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上升 D.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下降天下的桂林山水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图1为桂林景观图,图2为岩石图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构成左图中喀斯特地貌的岩石类型是()A.喷出岩 B.侵入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13.形成该类岩石的地质作用是右图的()A.① B.② C.③ D.④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完成14﹣14题。14.1月,图中A地盛行()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读图,完成15﹣16题。15.关于②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A.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B.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16.当③地盛行西北季风时()A.①地高温多雨 B.②地寒冷干燥 C.③地形成高压中心 D.正值1月份左右二.解答题(共3小题)17.(2024秋•高青县校级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行山纵贯于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之间,距今7000万年前的“燕山运动”使太行山地区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断裂。习惯上,把河南省境内的太行山叫做南太行。如图示意南太行山地质地貌典型结构。(1)结合示意图,简要描述南太行山的形成过程。材料二:太行山脉东侧为断层构造,相对高差达1500﹣2000米,东冲积扇集中成片分布,但西麓冲积扇分布很少。图为太行山东麓冲积扇的分布示意图。(2)说明太行山东麓冲积扇多且集中成片分布的原因。(3)该区域城市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上,分析冲积平原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18.(2024秋•高青县校级期中)读亚洲中纬度局部地区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完成下列要求。(1)说出甲天气系统的名称及其控制下该季节的气候特点。(2)说出③④天气系统的名称及其过境时的天气变化。(3)比较甲、乙两地该日气温昼夜变化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19.(2024秋•高青县校级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图1是“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图2是“二分二至日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1表示的是日(节气名称)的光照情况。此节气在右图的位置是(填甲乙丙丁)。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地理坐标是。(2)A点在B点的方位。(3)该日期下,A、C、D三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图1中A、B、C、D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4)图1中A、C、D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B点的昼长是小时。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山东高二地理期末典型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近年来,中、日、韩等国家产业链地位提升,部分低附加值产业向东南亚转移,促进了跨区域运输需求的产生和扩大。与东南亚国家内部相比,中、日、韩内部产业转移对运输需求影响较为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中、日、韩向东南亚转移的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A.普通制造业 B.批发零售业 C.石油化工业 D.交通运输业【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解答】解:根据材料可知,中、日、韩向东南亚转移的产业活动主要是低附加值产业,普通制造业附加值低,A正确。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不属于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可能性较小,BD错误。石油化工业附加值较高,产业转移的可能性较小,C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和发展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2.产业转移对东南亚带动作用较强的运输方式是()A.航空运输 B.高铁运输 C.管道运输 D.海洋运输【分析】铁路运输具有安全高、速度快、运距长、运力大、成本低等优点;缺点是建设成本高,灵活性较差,适于运输量大、笨重、长途、不急需的货物。公路运输的优点是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缺点是运量小,运输成本高,适于运送短途、量小、急需的货物。水路运输的优点是成本低、大批量、远距离的运输;缺点是速度慢,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适于运送量大、笨重、不急需、长途的货物。航空运输优点是速度最快;缺点是运量最小,费用高,成本高,受天气影响大,适于运送长途、量小、贵重、急需的货物。管道运输是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其优点有运量大、占地少、安全可靠、连续性强、耗能少、成本低、效益好;缺点是灵活性差,主要适于运输流体或颗粒状物体。【解答】解:东南亚地区与中、日、韩距离较远,东南亚对外联系以海洋运输为主,且海洋运输具有运量大、运费低的特点,适合运输大宗货物,因此产业转移对东南亚带动作用较强的运输方式是海洋运输,D正确。管道运输只能运输流体、高铁运输主要以客运为主、航空运输运费较高,故产业转移对航空运输、高铁运输、管道运输的带动作用不明显,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3.中、日、韩内部产业转移对运输需求影响较为显著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水平梯度明显 B.空间距离较近 C.地区文化交流频繁 D.港口数量较多【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解答】解:中、日、韩内部产业转移对运输需求影响较为显著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梯度明显,即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A正确。地区文化交流频繁虽然有利于加强国家间的经济联系,但它并不直接决定运输需求的显著变化,文化交流并不等同于物资运输,故C错误。港口数量多虽然能提升运输能力,但它并不直接说明产业转移对运输需求有显著影响。港口数量与运输需求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故D错误。空间距离较近对运输需求的影响较小,B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和发展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某市“因煤而兴、缘煤而建”,现已被国家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该市前期经济发展主要围绕煤炭产业进行,2000年后开始转型升级,发展方式随之发生改变。在发展过程中,该市城乡聚落经历了如图所示的演变。据此完成4﹣4题。4.该地城乡聚落演变的阶段二中()A.以煤炭产业为主导 B.主城区快速扩张 C.主城区辐射带动减弱 D.形成多组团格局【分析】城市发展阶段需要结合当地的产业结构、经济总量、辐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解:阶段二周边矿业城镇衰落,矿区萎缩,煤炭产业不再是主导,A错误。该市在阶段一时以矿业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阶段二时主城区城镇空间面积明显扩大,急速扩张,主城区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形成乙主城区为主的格局,B正确,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城乡聚落演变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某市“因煤而兴、缘煤而建”,现已被国家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该市前期经济发展主要围绕煤炭产业进行,2000年后开始转型升级,发展方式随之发生改变。在发展过程中,该市城乡聚落经历了如图所示的演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5.城郊矿业城镇是该市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镇,采空塌陷区多,亦是大型工业园区聚集地,其转型发展可采取的策略是()A.恢复生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加大投入,发展现代化农业 C.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煤化工产业 D.填埋复垦,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注重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②发展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③发展多种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城市经济;④治理环境污染、绿化美化环境;⑤发展交通,完善交通运输网。【解答】解:对于资源枯竭型城镇,恢复生态是首要任务,以避免进一步的生态破坏;同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以带来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减少对传统资源的依赖,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向,A正确。虽然农业是重要的经济活动,但对于城郊矿业城镇来说,其土地多因采矿而受损,可能不适合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此外,农业并不能带来显著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效果,B错误。虽然煤化工产业可以部分利用当地的煤炭资源,但这一产业仍然依赖于传统资源,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大,这与资源枯竭型城镇的转型发展方向不符,C错误。填埋复垦可以部分恢复土地的使用价值,但考虑到城郊矿业城镇的土地状况,可能并不适合大规模的粮食种植,此外,这也不能带来显著的产业转型效果,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某地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岩层发生弯曲变形、断裂。图为该地的地质剖面图,图中T1、T2、T3是C地河流凸岸形成的河流阶地(抬升了的河漫滩)。据此完成6﹣6题。6.A地的地质构造类型为()A.背斜 B.向斜 C.地堑 D.地垒【分析】从形态上看,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解答】解:A处岩层明显向下弯曲,岩层向下弯曲的为向斜,B正确。背斜岩层向上拱起,A错误。地垒和地堑是断层地质构造,与向斜无关,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表形态塑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某地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岩层发生弯曲变形、断裂。图2为该地的地质剖面图,图中T1、T2、T3是C地河流凸岸形成的河流阶地(抬升了的河漫滩)。据此完成7﹣7题。7.B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最合理的是()A.断裂位移——风化侵蚀——水平挤压——固结成岩 B.水平挤压——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断裂位移 C.风化侵蚀——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位移 D.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位移——风化侵蚀【分析】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解答】解:图中的岩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沉积岩,在强大的水平挤压作用下,B处岩层发生断裂位移,位于断层线附近的岩层易破碎,被风化侵蚀之后形成B处地貌(沟谷或河流),综上所述,B处地貌的形成过程为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位移﹣风化侵蚀,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表形态塑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某地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岩层发生弯曲变形、断裂。如图为该地的地质剖面图,图中T1、T2、T3是C地河流凸岸形成的河流阶地(抬升了的河漫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C地多级河流阶地从早到晚的形成顺序和形成时期的地壳运动分别为()A.T1、T2、T3,地壳持续性抬升 B.T3、T2、T1,地壳持续性抬升 C.T1、T2、T3,地壳间歇性抬升 D.T3、T2、T1,地壳间歇性抬升【分析】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解答】解:河流阶地是由地壳间歇性抬升形成的,如果是持续性抬升不可能出现多级阶地,AB错误。海拔越高的阶地被抬升的次数越多,说明越早形成,图中三级阶地中海拔由高到低依次为T1、T2、T3,所以形成时间由早到晚是T1、T2、T3,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表形态塑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如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9﹣10题。9.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A.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 C.构造运动 D.风沙作用【分析】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解答】解:根据图上信息分析可知,砂砾岩层呈现出连续弯曲状态,是由于水平挤压形成的,所以该区域的基本地貌表现为地壳挤压形成的褶皱山脉,故C正确。图中并没有显示冰川作用的痕迹,A错误。根据材料“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可知,流水作用形成山谷中的沉积物,但不是地貌的主要方面,B错误。图中植被较为茂密,固沙能力较强,风沙作用比较微弱,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貌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0.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 B.降水 C.土壤温度 D.土壤水分【分析】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主要从降水、气温、地形、土壤、河流等方面分析。【解答】解:根据图上信息可知,山坡地势较高,而山谷地势较低,造成地下水水位不一,谷地因为地势较低,地下水接近地表,造成土壤中水分较多,形成沼泽化土壤,植被能够较容易获得生长的水分,形成草甸植被,故D正确。山坡和山谷气温、土壤温度差异不是造成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水分条件的不同才是导致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AC错误。该地区大气环流差异较小,所以山坡和山谷地区降水量差异较小,B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植被分布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如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完成下面小题。11.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植被变化趋势为()A.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上升 B.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下降 C.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上升 D.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下降【分析】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包括气候(热量、水分、光照)、地形、土壤等。【解答】解:由材料“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可知,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地区沉积物不断增厚,地势抬升,由上题分析可知,地下水水位将会不断下降,土壤水分减少,谷地植被与当地地带性植被差异将会不断缩小,非地带性植被草甸比例下降,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植被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天下的桂林山水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图1为桂林景观图,图2为岩石图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12.构成左图中喀斯特地貌的岩石类型是()A.喷出岩 B.侵入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分析】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解答】解:联系已学可知,喀斯特地貌也叫石灰岩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岩石为可溶性的沉积岩,主要是以石灰岩为主,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3.形成该类岩石的地质作用是右图的()A.① B.② C.③ D.④【分析】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解答】解:读右图可知,沉积物指向甲,说明甲为沉积岩,①由沉积物指向甲,表示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的固结成岩作用,A正确。丙一进三出,说明丙为岩浆岩,③由丁指向丙,表示上升冷凝,C错误。丁三进一出,说明丁为岩浆,②由甲指向丁,表示重熔再生,B错误。乙为变质岩,④由乙指向沉积物,表示外力中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完成14﹣14题。14.1月,图中A地盛行()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分析】东亚地区,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亚欧大陆形成低压,太平洋上形成高压,所以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冬季亚欧大陆形成高压,太平洋上形成低压,所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解答】解:读图,A位于东亚,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1月,图中A地盛行西北季风。故选:D。【点评】本题以世界部分地区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季风的形成分布及特点.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读图,完成15﹣16题。15.关于②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A.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B.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分析】南亚季风其形成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解答】解:②地位于南亚地区,夏季风是从海洋吹响陆地,所以夏季风是湿润的,B错误。南亚季风的成因,夏季是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冬季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故A错误。夏季风来得早,降水时间长易形成洪涝现象夏季风来得迟降水时间短易形成干旱现象,C错误。由于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远加上北部有高山的阻挡,所以冬季风势力较弱,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世界部分地区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季风的形成分布及特点。16.当③地盛行西北季风时()A.①地高温多雨 B.②地寒冷干燥 C.③地形成高压中心 D.正值1月份左右【分析】澳大利亚的西北地区的季风形成原因,既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还有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解答】解:③地盛行西北季风时,说明此时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应为1月份左右,此时北半球为冬季,①地低温少雨,但②地位于热带,不会寒冷,故AB错。③地此时是夏季,陆地上气温高,气压低,没有形成高压中心,C错。③地西北吹西北风,是当地的1月份,故D对。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澳大利亚季风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二.解答题(共3小题)17.(2024秋•高青县校级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行山纵贯于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之间,距今7000万年前的“燕山运动”使太行山地区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断裂。习惯上,把河南省境内的太行山叫做南太行。如图示意南太行山地质地貌典型结构。(1)结合示意图,简要描述南太行山的形成过程。材料二:太行山脉东侧为断层构造,相对高差达1500﹣2000米,东冲积扇集中成片分布,但西麓冲积扇分布很少。图为太行山东麓冲积扇的分布示意图。(2)说明太行山东麓冲积扇多且集中成片分布的原因。(3)该区域城市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上,分析冲积平原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分析】(1)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2)太行山东麓冲积扇比西麓多且集中成片分布的原因主要从降水、地形、泥沙堆积等方面分析。(3)冲积平原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主要有水源、土壤、农业、城市建设等方面解答。【解答】解:(1)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由于地壳运动导致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由于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继续挤压过程中岩层发生断裂,西北岩块抬升,相对上升,再加上不断遭受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南太行山。(2)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太行山区,地势陡峭,太行山东坡位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集中,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强,冲刷地表,产沙量大,同时形成众多沟谷。河流流速快,流水搬运作用强,将大量来自山区的砾石和泥沙,向河流下游输送。河流流出出山口,地势变平缓,河流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携带的疏松物在此大量沉积,形成冲积扇,由于该地区沟谷多且距离近故冲积扇集中连片分布。(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便于农业耕作,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河流流经,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提供充足水资源;冲积平原形成地区地势平坦,便于城市建设,节省建设投资。故答案为:(1)地壳运动导致岩层弯曲变形,形成褶皱;继续受遭受挤压,岩层断裂,西北岩块抬升;后经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南太行山。(2)太行山东侧相对高差大,且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降水量大,冲刷侵蚀能力强,形成众多沟谷;同时沟谷洪流携带大量泥沙在太行山东麓出山口地带堆积形成冲积扇;沟谷多且距离近故冲积扇集中连片分布。(3)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冲积平原土壤深厚肥沃,利于耕作(或农业发达),可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利于城市建设。【点评】本题以太行山冲积扇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外力作用,城市区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18.(2024秋•高青县校级期中)读亚洲中纬度局部地区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完成下列要求。(1)说出甲天气系统的名称及其控制下该季节的气候特点。(2)说出③④天气系统的名称及其过境时的天气变化。(3)比较甲、乙两地该日气温昼夜变化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分析】(1)反气旋(高压中心),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2)锋面气旋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由五个组成部分:低气压中心、冷气团、冷锋、暖气团、暖锋。以北半球的锋面气旋为例,它的组成、移动方向、降水分布。①组成部分:中间为低气压中心,北侧为冷气团,南侧为暖气团,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②移动方向:北半球逆时针旋转,并且向低压中心“辐合”。③降水分布:主要分布在冷锋的锋后、暖锋的锋前。另外在冷锋的锋前也会有少量降水。(3)甲、乙两地该日气温昼夜变化的差异及原因可以从下垫面、温差、天气状况等角度分析。。【解答】解:(1)读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可知,甲中心气压高,是高压或反气旋。甲是位于亚洲中纬度的高压,应为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实力最强盛的季节是冬季,在其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该季节的气候特征是寒冷干燥。(2)由图中锋面的符号可以判断,③是暖锋,暖锋过境时暖气团缓慢沿冷气团爬升,温度有所升高,形成雨区较宽的连续性降水。由图中锋面的符号可以判断,④是冷锋,冷锋过境时暖空气被迫抬升,移动较快,天气变化大,常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3)读图可知,甲地是高压中心,中心气流辐散下沉,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散失热量多,气温较低,故温差大。乙地为低压中心,中心气流上升,常出现阴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气温不会太低,故昼夜温差小,因此甲、乙两地中,甲地昼夜温差大于乙地。故答案为:(1)高压/反气旋。寒冷干燥。(2)③为暖锋;④为冷锋。冷锋过境阴天、大风、降温、下雨,暖锋过境升温、连续性降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