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_第1页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_第2页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_第3页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_第4页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课标要求: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及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认识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材料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朝后期,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输入并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大量洼地……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等。产品卖出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①新农作物输入中国(玉米、甘薯)②江南多种经营兴盛,经济作物繁多③农产品的商品化;各地众业兼营的的情形……在沿太湖地区和毗邻浙江嘉兴和湖州府的吴江震泽的不少地方,以种桑养蚕、缫丝织绸为主。在属于吴县的太湖中的洞庭东西山,以蚕桑水果花木种植为主。在太湖、淀山湖、阳澄湖……和其他水网地区以渔业为主。在苏州城郊,以花木蔬果为主。——范金民《清前期苏州农业经济的特色》农业生产区域分工出现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发展(一)农业的发展

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地区需要依赖邻近地区提供商品粮。湖广、江西等地成为新的粮食生产中心,承担了向江南、福建、广东供给粮食的任务。江南本为唐宋以来最大的粮食产区,时谚云“苏湖熟,天下足”,而到明清,由于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谚语已变为“湖广熟,天下足”。——张帆《中国古代简史》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发展(一)农业的发展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

……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据材料,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影响:①提高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

②丰富食物种类,改变饮食习惯;

③推动经济作物种植和商品经济发展

④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自然环境。(消极)1、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2、明朝出现五彩瓷;清朝出现珐琅彩和粉彩(粉彩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乾隆)。清代乾隆珐琅彩双环瓶清代清粉彩八宝玉壶春瓶清代青花五彩瓷罐(二)手工业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发展3、私(民)营手工业兴盛(注: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模式: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明中叶以前官营手工业占主导,明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景德镇烧窑图“景德镇官窑的制瓷业,有58座,而民窑已超过了900座,民窑所烧造的薄胎纯白器、青花以及各种颜色釉等都能与官窑媲美,甚至还超过官窑的水平。”—《瓷都史话》景德镇:从民窑中挑选烧造质地精良、画工精细的瓷器作为贡品,一般是有命则贡、无命则止,并没有设置生产御器的专门机构和窑场。可以说,这种官窑实际上是寓于民窑之中。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发展(二)手工业

历史纵横

17世纪初苏州丝织业中的自由雇佣劳动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实录》卷361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有学者认为,这种生产方式近似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早期形态,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经营方式转变)(二)手工业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丝织、榨油、制瓷行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清朝继续有所发展。1、产生条件: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活跃(根因)②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③人身控制放松,可自由雇佣的劳动力出现2、时间地点:明朝中后期的江南3、出现:(1)行业:纺织业(2)标志: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3)性质: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4、特点:①地区性和不平衡性突出

②发展缓慢【知识拓展】资本主义萌芽5、影响:(1)积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代表社会发展趋势。(2)局限:但只出现在江南地区个别部门,力量薄弱,仍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未促成中国社会的转型。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小农经济阻碍具体原因:(1)生产资金不足: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的地租收入吸引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用于买房置地,严重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2)国内市场狭小: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使农民极度贫困,无力购买商品,造成了国内市场狭窄。(3)国际市场缺乏:海禁以及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4)自由劳动力不足:小农经济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5)国家政策不利:“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工商业的发展。(6)科学技术落后:受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自然科学和技术不能与生产直接挂钩。【知识拓展】资本主义萌芽6、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三)、商业的发展进入新的繁荣期清代当地地方志中的佛山镇、汉口镇“无徽不成镇”

(1)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商业资本集聚。(2)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出现,如徽商和晋商。(3)以经济功能为主工商业市镇兴起,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整个明清时期,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约6亿两,自16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20年代的280年间,全世界白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在向中国流动。——刘军:《明清时期白银流入量分析》四大名镇指的是河南朱仙镇(版画、年画)——古代为北方地区水陆交通和商贸重地、湖北汉口镇(商业中心)——水陆交通枢纽,明清商贾繁荣,有"楚中第一繁盛,九省通衢"之美誉、广东佛山镇(手工业)、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明清称为天下四大镇。此处的"镇"与现时的行政区划单位的"镇"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发展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海外贸易(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②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相对领先,贸易顺差,出超地位);③政府开放(放松)海禁等(明:隆庆开关)。推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推动赋税制度改革;明清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白银货币化);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中;促进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材料1:国家太平日久,人民户口百倍于前。地无不耕之土,水无不网之波,山无不采之木石,而终不足以供人之用。

——乾隆年间《吴县志》材料2: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chán,店铺)次之,典当铺又次之。——清·钱泳《履园丛话》

材料3: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

……

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

……

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

。──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经济上:人地矛盾突出;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2、政治上: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3、政策上: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4、思想上:农本商末的经济思想影响了国人资本转化的进程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局限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高产农作物引入中国;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农产品商品化;农业产业区域化江南纺织业出现开设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新经营手段;明中叶,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白银内流,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发展;商帮形成;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专业化市镇兴起。变在农业品种和经营方式。变在手工业经营方式。资本主义萌芽小农经济占主导封建专制制度束缚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变在货币、商人、市场。农本商末思想束缚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材料1:“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两者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材料2: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同时,江南一带的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市民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材料3:明之亡非亡于流寇,而亡于神宗之荒唐。及天启时阉宦之专横,大臣志在禄位金钱,百官专务钻营阿谀。——乾隆《明长陵神功圣德碑》材料4:明末,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引发明末农民起义,明朝统治被推翻;清军入关后,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激起强烈反抗。材料5:文化专制主义的伴行,又使思想领域一家独尊,空谈成风,官学完全沦为维护专制统治、阻碍社会进步的工具。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阶层:市民阶层崛起(工商业者),追求个性、平等、自由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统治黑暗,吏治腐败,矛盾尖锐。思想文化:理学僵化,八股取士、文字狱禁锢人们思想二、思想领域的变化(一)、背景:外部:“西学东渐”,开阔了人们的视野陆王心学材料一:随着封建制度走向没落,理学已沦变为“游谈无根”,“竭而无余华”,完全以抄袭“宋人语录”及“策论”为治学圭臬,严重脱离实际,变成了空疏无用之学,对明清以来的学风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使得一般士人沉湎于空谈心性,不切实际,不谙时务。

—王杰:《反省与启蒙:经世实学思潮与社会批判思潮——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群体为例》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背景:形成: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形成陆王心学。二、思想领域的变化(二)、表现

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南宋哲学家,陆王心学的开创者及代表人物。曾在江西象山讲学,世称象山先生。受佛教禅宗的暗示,特别强调“心”的作用。陆九渊与朱熹多次进行学术辩论,最著名的是1175年的鹅湖之会。陆九渊王守仁,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书王华的儿子。《传习录》和《大学问》是他的主要哲学著作。王阳明直接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学主张,又汲取了佛教禅宗学派的营养,形成了庞杂的哲学思想体系。王阳明主张: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慧能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南宋:陆九渊——“心学”的创始人

主张:宇宙观:“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核心思想);方法论:“发明本心”反省内心可得天理;明中期: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

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之中自开自落,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对你毫无意义);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对你有意义)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得,所谓良知也。”“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摘自《王文成公全书》卷三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理也;核心思想:“致良知”;知行合一;二、思想领域的变化陆王心学(二)、表现陆王心学“良知”是隐藏在每个人心目中的“天理”,就是本心,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实行,以达到圣贤境界。评价①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②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③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④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盗贼也有良知: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二、思想领域的变化(二)、表现对比:程朱理学vs陆王心学不同点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范畴“理”是世界的本原“心”是世界的本原格物致知(向外求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向内求理)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①都是对儒学的新发展;②都承认理的存在;③都是唯心主义思想;④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相同点:商场着火了--程朱理学代表陆王心学代表反复观察火情,寻找逃生方法

闭目静坐,想象着火会自生自灭,千万不能乱了方寸。(二)、表现明末清初思想活跃(1)明朝末年:离经叛道的李贽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他26岁中举,由于不拘于官场和礼教的束缚,所以为官20余年辗转各地任中下级官员,经历坎坷。1580年辞官,后专心从事讲学和著书,61岁削发为僧。因其批判社会现实,最终以“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入狱,不堪迫害自杀身亡,时年76岁。(1)明朝末年:离经叛道的李贽二、思想领域的变化(1)提倡个性自由。“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男女平等)(2)蔑视权威和教条。反对盲从孔子,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不能以“圣人”(孔子)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3)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对理学提出大胆挑战。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提倡个性自由,提倡男女平等李贽

材料1: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盖皆本也。黄宗羲

材料2: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材料3: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既无不是理也。天下惟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私欲之中,天理所寓。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尸,而抑非一姓之私也。王夫之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为学务实,经世致用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提出“循天下之公”,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理在气中;情感欲望、私欲合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经世致用指的是一种治学思潮,要求将经书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1、明末清初三大家思想的相同点?③思想上:强调经世致用。②经济上:重视工商业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明清进步思想的认识。材料4: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一再介绍黄宗羲等人进步的政治学说,大量印发《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以有助于宣传反对君主专制,动员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材料5: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黯然失色。

—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探究:如何评价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二、思想领域的变化明清儒家思想的评价(明清思想之不变:仍是儒学范畴)(1)积极:①“工商皆本”,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②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③反传统、反教条,提倡“经世致用”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推动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源头,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2)局限:①内容:早期的民主思想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有着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②地位: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无法撼动儒家思想主流地位;③影响:未能使中国社会实现社会的转型,影响有限。

3、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未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小农经济主导)、政治(专制强化腐朽)、思想文化(专制,三纲五常)等因素决定了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跳不出传统儒学的范畴,决定了它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能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二、思想领域的变化1.创立:2.继承:3.重创:4.正统:5.冲击:6.融合:7.发展:8.批判

式继承:春秋时期,孔子,仁;礼;为政以德;克己复礼战国时期,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隆礼重法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流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唐宋时期,三教合归儒宋明时期,吸收佛、道思想,哲学化、思辨化;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类名称作者

特点小说《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西游记》(明)吴承恩神话小说《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讽刺小说《红楼梦》(清)曹雪芹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戏曲

传奇(明)汤显祖(清)孔尚任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昆曲江苏昆山一带在戏曲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京剧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三、小说与戏曲三、小说与戏曲(二)背景:①城市商品经济繁荣②社会娱乐活动丰富③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材料一: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

材料二: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於我,便罢了。——【明】吴承恩《西游记》材料三

杀去东京,夺了鸟位。

——【明】施耐庵《水浒传》

(三)特点①反映批判社会现实;②思想性和艺术性高;通俗化和平民化。反对专制文学世俗化、平民化反封建君主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①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需要更大众的通俗文学。②唐代传奇、宋元话本、元代戏曲等都为小说的成熟提供了文学素材和文学形式。③明清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总结和衰弱期,对传统社会文化的反思使这一时期的小说蕴含了一种新的价值观(反封建观念)。④文人渐趋世俗化。⑤印刷术的成熟和出版业的发展。⑥明清时期激烈的民族冲突和社会矛盾为小说的兴起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和社会心理。⑦众多小说家的努力。时期人物代表成果历史地位/意义特征明朝李时珍

徐光启

宋应星

徐弘祖

利玛窦(传教士)永乐朝清朝康熙朝乾隆朝《本草纲目》古代医药学的总结性著作《农政全书》古代农学的总结性著作《天工开物》古代工艺学的总结性著作《徐霞客游记》地理学和地质学名著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几何原本》,绘《坤舆万国全图》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西学东渐)《永乐大典》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传教士帮助清廷绘制全国地图《四库全书》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①经验总结性著作多②以实用科技为主③西方近代科技传入四、科技局限:总结前人成就,无科技创新,仍是传统科技,未转化为近代科技(一)传统科技(二)早期/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近代西方学术思想(科技及思想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1.背景(1)国际:①新航路开辟,西方殖民扩张;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③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④传教士的推动。(2)国内:①皇帝的支持;②有识之士的推广。2.代表人物:意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