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年高一上政治学科素养检测一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代诗人罗隐这首诗中的蜜蜂正是当时社会千千万万普通农民的生动写照。诗中结尾用反问句式说明辛勤酿蜜的“蜜蜂”,成年累月地劳动却劳而不获。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农民毫无人身自由可言②地主与农民是封建社会两个对立的阶级③农民没有任何生产资料④地主占有农民的大部分劳动成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诗经《伐檀》中写道:“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貊兮?”此诗充满了奴隶对奴隶主不劳而获的讽刺和对社会现实不公的斥责。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是因为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③金属工具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④奴隶只能留下一小部分劳动成果归自己支配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金属工具、牛耕等新的生产工具或方法被发明,直接促进了相对剩余产品的出现,对于剩余产品的不公平分配就是私有制的最早形式。下列对私有制的出现认识正确的是①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源②个体劳动的出现是私有制产生的标志③私有制出现是剥削社会产生的前提④私有制的出现是阶级分化的决定因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伴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奴隶社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社会形态在战国时代步入了封建社会。下列关于封建社会表述正确的是①地主阶级完全占有土地和劳动者②农民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成果③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④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开始出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共产党宣言》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该论述①表明阶级社会的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②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③揭示了阶级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④表明科学社会主义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指出:“在文明时代,贫困是由过剩本身产生的”“这种文明制度使野蛮时代每一以简单方式犯下的罪恶,都采取了复杂的、暧昧的、两面的、虚伪的存在形式”。该论断A.强调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B.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C.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真实面目D.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7.列宁在《论两个政权》一文中指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俄国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的胜利①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重要思想理论滋养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飞跃④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不同语言的译本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下列对于其内容和意义的认识正确的是①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②它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④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近代中国,成为世界工业文明的失败者,在西方列强的侵袭之下,中华民族跌入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谷底。无数仁人志士,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经历无数次失败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是①闭关锁国政策断绝了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②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③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中国资产阶级还未能形成④中国的封建势力依然强大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到1956年,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参加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已占全体手工业人数的91.7%;全国私营工商业人数的99%、私营工商业人数的85%,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这意味着①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②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③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11.“党的第八次大会的这一切有历史意义的巨大成就,不但在全党,而且在全国人民中引起了欢腾。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一切爱国的人民都可以从这次大会的结果看到我们祖国的光明灿烂的未来,看到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远景。”人民日报社论《一次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这样写道。党的八大①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②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③确定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④指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从而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飞跃”的历程是①新民主主义革命②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A.①→④→③→② B.④→①→③→②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13.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①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②就参与主体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人民作为参与主体,此为最大不同③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④就革命前途来说,是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4.1953年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作为过渡时期各项工作的指南。下列对“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认识正确的是①这一时期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创造性开辟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③实现了“一化三改”的总路线和总任务④实现了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的目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在向社会主义过渡、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面对国民党留下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党领导人民筚路蓝缕,励精图治,以从头收拾旧山河的英雄气概,有条不紊进行国家治理,使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①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②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③教育医疗事业等得到了长足进步④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强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下列与之相符的有①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②农业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要求,基础设施建设获较快发展③中国制造给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在高铁、支付宝和网购推广应用方面领先④科技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中国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7.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①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②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回避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曲折③立足中国国情和社会矛盾变化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④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共党内存在右的和“左”的两种错误倾向,即陈独秀的“两次革命论”和王明的“一次革命论”,他们不是割裂两者的联系,就是混淆两者的区别。毛泽东就是在批判这两种错误倾向的过程中正确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辩证统一关系。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的正确表述有①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③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应“毕其功于一役”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19.党的八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就是①规定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规定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③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工业国变为先进的农业国④确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说明,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以下选项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过渡时期,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②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③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从一定意义上讲,石器决定原始社会形态,青铜器决定奴隶社会形态,铁器决定封建社会形态,蒸汽机和电力决定工业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这一观点指出,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①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②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③生产关系总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同步变化发展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2.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A.③→④→①→②B.③→①→④→②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23.恩格斯晚年在总结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说,马克思的贡献有两个,一个是发现唯物史观,一个是发现剩余价值。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②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④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4.在距今七八千年前后,中华远古先民在生产生活中成功“驯化”了粟、黍、大豆、稻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逐渐变为生产者。远古先民成功“驯化”农作物,意味着①人类以打制石器作为农作工具
②人类面对自然走出了被动的局面③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④农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活进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5.“复兴之路”展厅展示了中国近代的23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旧址复原模拟景观等展品,如果你参观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段历史,你会产生的感受有①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②西方列强的入侵是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原因③中国资产阶级未对国家进步作出重大贡献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6.公元19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突飞猛进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在工人运动中的传播,使得空想社会主义日渐失去了市场,走完了自己的生命历程。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消亡了,但其依然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思想来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想社会主义未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支持阶级斗争,反对阶级调和B.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C.空想社会主义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D.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震动了世界。成立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破解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中的各种难题,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事业顺利发展。回答27-30小题。27.关于国家的产生,下列选项传导正确的是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B.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C.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D.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28.1824年,欧文在英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制度,然而,这些“公社”不久都瓦解了。其根本原因是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 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29.各个社会形态的变化,不论是从奴隶社会发展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其根本的原因是A.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必然结果 B.阶级矛盾不能被调和的必然结果C.生产关系必须符合生产力的发展 D.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30.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带领人民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据此,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认识正确的有①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④是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31-34题,共4小题,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是1825年发生在英国的经济危机。1825年7月,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普遍产能过剩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从货币危机开始的。当时,股票行情猛烈下跌,到1826年初,股票跌价造成的损失约达一千四百万英镑,信用关系破坏,银行纷纷倒闭。1826年经济危机达到高潮,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极度的恐慌和混乱之中。当时,一方面,市场上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工人大量失业,在职的工人工资也大幅度降低,工人无钱购买商品。(1)结合材料,表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2分)(2)请你阐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有哪些?(6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一次思想政治课讨论会上,甲同学认为:“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是理想的‘黄金时代’。”乙同学认为:“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残酷地剥削、压迫、杀害奴隶,奴隶社会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倒退。”丙同学指出:“你们都没有用全面的、历史的观点看问题。”丙同学的说法正确吗?请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关知识,简要评价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10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第4版关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的专栏文章指出,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是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2019年10月1日,习近平在天安门讲话中指出,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的影响及世界意义。(12分)34.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的纲领,是关于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一百多年来《共产党宣言》通过200多种文字传遍全球,改变世界。请运用所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简要谈谈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解。(10分)2024-2025年高一上政治学科素养检测一参考答案1.D2.A3.B4.C5.A6.C7.C8.B9.D10.D11.D12.A13.C14.C15.A16.A17.A18.C19.A20.A21.A22.B23.A24.C25.A26.B27.D28.C29.C30.A3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这种过剩是一种相对的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2分)(2)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绿色生态农业项目采购及施工安装合同汇编3篇
- 2025年度餐厨废弃物处置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电力设施建设与运营合同2篇
- 2024年绿化工程专用树木购买及养护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餐饮业废料环保处理协议版
- 2024年高性能节能砌体劳务分包合同3篇
- 2024年违章建筑拆除补偿协议3篇
- 2024年高速铁路桥梁钢筋订购合同
- 2024年校园招聘及实习生培养服务合同3篇
- 2024智能安防系统集成服务合同
-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课下注释
- 全套消防管理记录本
- 相关方人员入场安全告知书
-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 环境监理大纲的编制 环境监理大纲的编制
- 完整版供应商质量审核检查评分表(供应商审核表)
- 项目工程安全管理责任区域划分表
- 公卫执业医师述职报告
- 02jrc901b电子海图操作jan中文说明书
- 教育培训学校(机构)课堂教学反馈表
-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第1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课件
-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