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期末复习重点_第1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期末复习重点_第2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期末复习重点_第3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期末复习重点_第4页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期末复习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要点第一章:18~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建筑第二章:19~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第三章:战后初期——新建筑运动高潮第四章:二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第六章:20世纪60年代后期——后现代主义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复古思潮的三种形式: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古典复兴分为希腊复兴和罗马复兴两种。法国以罗马复兴为主,代表作为巴黎万神庙、凯旋门。英国以希腊复兴为主,代表作为不列颠博物馆。德国以希腊复兴为主,代表作为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申克尔】。美国国会大厦是罗马复兴建筑,美国林肯纪念堂是希腊复兴建筑。浪漫主义的代表作英国国会大厦。折衷主义的代表作巴黎歌剧院、巴黎圣心教堂、罗马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本章要点1893年美国在芝加哥举行的哥伦比亚博览会,是折衷主义的一次大检阅。

1893年出现的第一个完全以铁架和玻璃构成的巨大建筑物是巴黎植物园的温室。第一座依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起来的高层建筑是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大厦。1851年建造的伦敦“水晶宫”展览馆开辟了建筑形式与预制装配技术的新纪元,被誉为第一座现代建筑,设计者帕克斯顿。埃菲尔铁塔高328米,机械馆跨度115米,开创了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的两个世界之最。本章要点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在他的理论著作《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本章要点5

古典复兴建筑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流行的复古思潮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分为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两种倾向。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纪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但他们没有简单地抄袭古典建筑式样,古典复兴建筑体形单纯、独立、完整,细部处理朴实,形式合乎逻辑,纯装饰构件较少。采用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

本章要点——名词解释6

浪漫主义建筑(ROMANTICISMARCHITECTURE)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同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出现了中世纪城寨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19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又称为哥特复兴建筑。

本章要点——名词解释7

折衷主义建筑(ECLECTICACHITECTURE)

19世纪上半叶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建筑创作思潮。折衷主义为了弥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创作中的局限性,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故有“集仿主义”之称。折衷主义建筑师不讲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刻意求新,立足于创造丰富多彩的建筑。他们将罗马、希腊、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各种式样融会于自己的建筑作品里,以求摆脱一脉相承的谱系,创造本时代的建筑风格。本章要点——名词解释8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要点第一章:18~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建筑第二章:19~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第三章:战后初期——新建筑运动高潮第四章:二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第六章:20世纪60年代后期——后现代主义9本章要点英国的艺术与工艺运动的代表人物是罗斯金和莫里斯,代表作是韦布在肯特建造的“红屋”。始于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代表作有奥太

1893年设计的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新艺术运动在德国称之为青年风格派,代表作是奥尔布里希在达姆施塔特设计的路德维希展览馆。新艺术运动在英国的代表人物是麦金托什,代表作是格拉斯哥艺术学校图书馆。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的代表作: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圣家族大教堂、古埃尔公园。10本章要点在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下,奥地利形成了以瓦格纳为首的维也纳学派,代表作品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1897年维也纳学派中一部分成员成立了“分离派”,代表人物奥尔布里希,代表作分离派展览馆。洛斯反对装饰的名言“装饰就是罪恶”,代表作斯坦纳住宅。北欧同一时期对新建筑的探索,荷兰以伯尔拉赫设计的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为代表,芬兰以老沙里宁设计的赫尔辛基火车站为代表。11本章要点芝加哥学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代表人物沙利文,他提出的著名口号是“形式服从功能”。美国建筑师赖特以草原式住宅著名,代表作威立茨住宅、罗伯茨住宅、罗比住宅。德国1907年出现了由企业家、艺术家、技术人员等组成的“德意志制造联盟”,代表作品是贝伦斯设计的透平机车间和格罗皮乌斯和迈尔设计的法古斯工厂,其中透平机车间被西方称之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12*艺术与工艺运动(ArtsandCraftsMovement):

亦称工艺美术运动或手工艺运动。19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设计改革运动,提倡用手工艺生产表现自然材料,以改革传统形式,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产品。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的束缚。因建筑风格打破传统手法,根据功能需要自由设计平面与造型,又得名为“自由建筑运动”。代表人物是拉斯金和莫里斯。代表作品是韦布设计的“红屋”。本章要点——名词解释13

*新艺术运动(ArtNouveau):

19世纪80年代始创自比利时,它的特点在于运用自由曲线模仿自然形态。代表人物有凡•德•费尔德(HenryvandeVelde)、奥太(VictorHorta)等。在建筑风格上反对历史式样,采用流动的曲线和以熟铁装饰的表现方式,试图创造适合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形式。但由于仅限于在建筑形式上尤其是室内装饰的创新,而未能解决建筑形式、功能、技术之间的结合,因而很快就逐渐衰落。本章要点——名词解释14

维也纳学派(ViennaSchool):

19世纪90年代末受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形成的以瓦格纳为代表人物的建筑家集团。他们主张建筑形式应是对材料、结构与功能的合乎逻辑的表述,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的重演。代表作品是瓦格纳设计的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本章要点——名词解释15

分离派(Secession):

1897年维也纳学派中的部分成员成立的建筑派系。主张造型简洁和集中装饰,装饰的主题采用直线和大片光墙面以及简单的立方体。代表人物是奥尔布里希、霍夫曼(J.Hoffmann),代表作品是奥尔布里希设计的分离派展览馆。本章要点——名词解释16*阿道夫·路斯:装饰就是罪恶

1908年阿道夫·路斯出版了一篇文章《装饰与罪恶》,明确反对把建筑列入艺术范畴,主张建筑以实用为主,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对于路斯来说,建筑去除掉装饰,是其精神力量的象征。他把过度装饰视为犯罪。后一度成了现代主义建筑革命的口号,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建筑有深远的影响。本章要点——名词解释17

*芝加哥学派(ChicagoSchool)

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芝加哥学派突出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提出形式服从功能的观点,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强调建筑艺术应反应新技术的特点,主张简洁的立面以符合时代工业化的精神。芝加哥学派的鼎盛时期是1883年~1893年之间,它在建筑造型方面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芝加哥窗”,即整开间开大玻璃,以形成立面简洁的独特风格。在工程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工程师詹尼(WilliamLeBaronJenney1832~1907)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他1879年设计建造的第一拉埃特大厦。1885年他完成的“家庭保险公司”十层办公楼(Lnsvrancruilding),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真正开始,是第一座钢铁框架结构。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一个得力支柱,他提倡的“形式服从功能”为功能主义建筑开辟了道路。

本章要点——名词解释18

*草原式住宅(PrairieStyle)

美国著名建筑师莱特(FrankLloydWright,1869~1959)于1900年前后设计的一系列住宅,这类住宅大多座落在郊外,用地宽阔,环境优美。建筑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在布局、形体、以至取材上,特别注意同周围自然环境的配合,形成了一种具有浪漫主义闲情逸致及田园诗意般的典雅风格。草原式风格追求表里一致性,建筑外形尽量反映出内部空间关系,注意建筑自身比例与材料的运用,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造型效果犹如植物覆盖于地面一样。建筑往往利用垂直方向的烟囱将高高低低的水平墙垣、坡度平缓的屋面、层层叠叠的水平方向阳台与花台及舒展而又深深的挑檐统一起来。它既具有美国建筑的传统风格,又突破了传统建筑的封闭性,很适合于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尽量表现材料的自然本色,重点装饰部分的花纹大多图案化的植物图形或由直线组成的几何图形。伊利诺州的威立茨住宅(WillittsHouse1902)是草原式住宅的代表。本章要点——名词解释19

德意志制造联盟:在沐迪修斯的倡导下,1907年德国成立了由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艺术家参加的全国性的的组织“德意志制造联盟”。目的在于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以开辟国际市场。提出的指导思想是运用先进的工业技术,经过优良的设计,生产质地优良,美观实用的产品,范围包括从日用品到房屋建筑。联盟促进了德国建筑领域的创新活动向与工业结合的方向发展,联盟成员的建筑作品如贝伦斯的AEG透平机车间、格罗皮乌斯和迈尔的法古斯工厂都具有了现代建筑的特征。本章要点——名词解释20透平机车间法古斯工厂

本章要点——绘图21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要点第一章:18~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建筑第二章:19~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第三章:战后初期——新建筑运动高潮第四章:二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第六章:20世纪60年代后期——后现代主义221、表现主义派——德国

诞生:20世纪初,在德国、奥地利首先出现表现主义的绘画、音乐和戏剧。观点主张: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代表人物:门德尔松代表作品:爱因斯坦天文台,1919-1920作品特征: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形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历史意义(局限性):表现派建筑师主张革新,反对复古,但他们只是用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去替代旧的建筑样式,同建筑技术与功能的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它在战后初期时兴过一阵,不久就消退了。232、未来主义派——意大利

诞生: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观点: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大加赞赏,对未来充满希望。歌颂工厂、机器、火车的威力,对现代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节奏表示欣喜。“未来主义建筑宣言”——否定文化艺术的规律,彻底批判过去传统。代表人物:意大利未来主义者圣泰利亚,当时没有实际的建筑作品,只是提出了一系列以“新城市”为题的未来城市与未来建筑的构想图,大约有数百幅之多。历史意义:圣泰利亚“未来主义建筑观”的精华一直影响到20世纪。如香港汇丰银行大厦(1979-1985)巴黎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1972-1977)243、风格派——荷兰

诞生:1917年,荷兰的青年艺术家组成“风格派”造型艺术团体。观点: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蒙德里安认为用最简单的几何形和最纯粹的色彩组成的构图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绘画。

风格派雕刻家的作品,则往往是一些大小不等的立方体和板片的组合。代表人物:蒙德里安(PieMondrian)、范·陶斯柏、雕刻家范顿基罗等。代表作品:里特弗尔德——荷兰乌德勒支地方住宅。254、构成主义派--俄国

诞生:一战前后,俄国青年艺术家组成了“构成主义派”。主张:把抽象的几何形体组合成的空间当作绘画和雕刻的内容,特别是雕刻,很像是工程结构物。代表作:

【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碑(充分利用了钢材的抗拉性能)俄罗斯工人俱乐部作品特征:风格派和构成派在观念上没有区别,只是手法不同以至形式不同。在建筑造型上,都坚持用最基本要素——梁、柱、板、门、窗或各种结构构件来进行造型。但在手法上,风格派比较讲究各部分与整体在构图上的平衡,而构成主义派在构图上显得比较唐突、惊险或出其不意。风格派,又称国际构成主义;而构成主义派又称俄罗斯构成主义。

26四、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现代建筑派的诞生现代建筑运动的成就1、著名建筑师:格罗皮厄斯、密斯.范.德.罗、柯布西埃、赖特、阿尔托。2、名作:包豪斯校舍(格罗皮厄斯)、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密斯.范.德.罗)、萨伏伊别墅(柯布西埃)、流水别墅(赖特)、帕米欧疗养院(阿尔托)等。3、现代建筑派:欧洲现代建筑派、有机建筑派(赖特)。

4、组织:1928年,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成立。

5、纲领:1933年,提出“雅典宪章”(城市规划大纲)。

6、理论:《走向新建筑》(柯布西埃)

《论现代工业建筑的发展》(格罗皮厄斯)7、教育:包豪斯学校的建立——将课堂教学和工厂实践相结合。27现代建筑风格

A(造型)国际式:现代建筑风格的代名词,贯穿了现代建筑原则才会出现国际式。它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要跨越时间、地域、超越民族,推向全世界的。

B(平面)功能主义:体现了功能的重要性,是建筑设计的出发点。也可以称为“现代建筑”的代名词。沙利文的“形式随从功能”“功能决定形式”决定结构布局空间。

C(哲学)理性主义:经济理性主义,排斥个人观点、意愿和需要,是一种纯粹的、客观的、典范式的建筑。

D有机建筑论:

由赖特提出,强调建筑应该和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281、格罗皮厄斯(WalterGropius,1883-1969)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

“包豪斯”的创办人。

全面的建筑观:

A: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在法古斯工厂和科隆展览会办公楼中均有体现)。

B:强调美术、雕塑和绘画的有机融合。

C:重视建筑的功能,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强调造型与功能的协调性,包括井然有序的平面和良好的比例。(在包豪斯校舍、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均有体现)29

建筑教育家:

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

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教育教学特点:

(P68)

A: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B: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C:强调各艺术间的交流。

D:让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E: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包豪斯的风格特点:(P68)

即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多样灵活,便于机器生产和降低成本。30包豪斯(Bauhaus)与包豪斯学派

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包豪斯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以包豪斯为基地,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现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建筑,主张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包豪斯一词又指这个学派。31校舍的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设计有如下特点:(P70)A:把建筑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B: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没有特别突出的中轴线,形成纵横交错变化丰富的总体效果。

C: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砖墙承重结构。达到朴素、经济、实用的效果。是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代表作品:包豪斯校舍322、

勒·柯布西埃(LeCorbusier,1887-1966)现代建筑大师,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是现代建筑师中一位狂飙式人物。与佩雷、贝伦斯的渊源1920年《新精神》

“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它根植于一种新的精神:有明确目标的一种建设性和综合性的新精神。”1923年《走向新建筑》331926年提出了新建筑的5个特点:

A: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

B:屋顶花园;

C:自由平面;

D:横向长窗;

E:自由的立面。代表作:萨伏伊别墅(1928-1930)

巴黎瑞士学生公寓(1930-1932)

34柯布西埃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1928年他与格罗皮厄斯、密斯•范•德•罗组织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目的是反抗学院派的势力,讨论科学对建筑的影响、城市规划以及培训青年一代等问题,为现代建筑确定方向。

35关于现代城市和居住问题的设想

巴黎中心区改建方案“光明城市”36风格转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柯布西埃的建筑风格有了明显变化,其特征表现在对材料的表现和对自由的有机形式的探索。粗野主义代表作:马赛公寓、昌迪加尔法院、拉图莱特修道院等。追求个性与象征代表作:朗香教堂朗香教堂的外部形式和内部神秘性已超出了基督教的范围,回复到巨石时代的史前墓穴形式,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的精品。373、密斯·范.德.罗(MiesvanderRohe,1886-1969)关于新建筑的主张

“我们不考虑形式问题,只管建造问题。形式不是我们工作的目的,它只是结果。”《关于建筑对形式的箴言》(1923)

少就是多(LessisMore),19281.简化机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使产生偌大的、没有屏障或屏障极少的可作任何用途的建筑空间。2.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不附有任何多余东西的只是由直线、直角组成的规整、精确和纯净的钢和玻璃方盒子。383、密斯·范.德.罗(MiesvanderRohe,1886-1969)代表作品: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纪念碑,1926斯图加特魏森霍夫区住宅建筑展览会,1927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1929图根德哈特住宅,1930范思沃思住宅,1945芝加哥的湖滨公寓,1953纽约西格拉姆大厦,1958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克朗楼,1955西柏林新国家艺术博物馆,196839举世公认的20世纪的一位伟大的建筑师、艺术家和思想家,是当之无愧的美国现代建筑的先驱者。他一生从事了70多年的建筑活动,已建成的作品400余件,主持了上百个设计方案,另外还撰写了几十种著作和论文集。美国建筑百科全书曾对他有这样的评价:“赖特是他那个时代或许也是任何时代的最有创造力的建筑师之一。”。赖特对现代大城市持批判态度,很少设计摩天楼,对建筑工业化不感兴趣,而专注于设计别墅,在美国中西部设计了很多“草原式住宅”。。4、赖特(FrankLioydWright,1869-1959)40建筑设计思想:

他的建筑空间灵活多样,既有内外空间的交融流通,同时又具备有安静隐蔽的特色。他既运用新材料和新结构,又始终重视和发挥传统建筑材料的优点,并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同自然环境的紧密配合则是他的建筑作品的最大特色。赖特的建筑使人觉着亲切而有深度,与勒.柯布西埃的作品显现的严峻而乖张不同。4、赖特(FrankLioydWright,1869-1959)41A、草原式住宅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代表作品:罗比住宅、罗伯茨住宅、威利茨住宅同时期代表公共建筑作品:

拉金公司办公楼,1904东京帝国饭点,1915建筑设计风格的转变:42B、有机建筑论时期(20世纪20年代-30年代)

代表作品:流水别墅、西塔里埃森等作品特征:

对待环境:主张建筑应与大自然和谐,就像从大自然里生长出来似的;并力图把室内空间向外伸展,把大自然景色引进室内。相反,城市里的建筑,则采取对外屏蔽的手法,以阻隔喧嚣杂乱的外部环境,力图在内部创造生动愉快的环境。

对待材料:主张既要从工程角度,又要从艺术角度理解各种材料不同的天性,发挥每种材料的长处,避开它的短处。43C、讲求个性与象征的时期(创作晚期)

代表作品:约翰逊公司总部、

古根海姆美术馆、

普赖斯塔楼(P312)作品特征:运用几何形构图,“抓住”某一种几何形体作为构图的母题,然后整幢房屋环绕着它发展。44芬兰现代建筑师,人情化建筑理论的倡导者。他奉行新兴的功能主义建筑思想,抛弃传统风格的一切装饰,使现代主义建筑首次出现在芬兰,推动了芬兰现代建筑的发展。创作思路:探索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现代建筑道路。5、阿尔托(AlvarAalto,1898~1976)45

建筑材料:有时用砖、木等传统建筑材料,有时用新材料与新结构。在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与机械化施工时,总是尽量把他们处理得“柔和些”或“多样些”。

建筑造型:不局限于直线和直角,还喜欢用曲线和波浪形。空间布局:主张不要一目了然,而是有层次、有变化,要使人在进入的过程中逐步发现。

建筑体量:强调人体尺度,反对“不和人情的庞大体积”,对于不得不造得很大的房屋,主张在造型上化整为零。

建筑造价:由于阿尔托不赞成严格地从经济出发,他的作品虽然形似朴素,但是涉及的精致与施工上的颇费心机使他们的造价虽不太昂贵,但并不低廉。作品特点:46创作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白色时期:1923~1944年,作品外形简洁,多呈白色,有时在阳台栏板上涂有强烈色彩;建筑外部有时利用当地特产的木材饰面,内部采用自由形式。代表作:帕米欧结核病疗养院(1929~1933)

维堡市立图书馆(1927~1935)

玛丽亚别墅(1937~1938)

5、阿尔托(AlvarAalto,1898~1976)47创作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红色时期:1945~1953年,创作已臻于成熟。这时期他喜用自然材料与精致的人工构件相对比;建筑外部常用红砖砌筑,造型富于变化;他还善于利用地形和原有的植物;室内设计强调光影效果,讲求抽象视感。代表作:芬兰珊纳特赛罗市政中心(1950~1952)5、阿尔托(AlvarAalto,1898~1976)48创作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二白色时期:1953~1976年,这时期建筑再次回到白色的纯洁境界。

作品空间变化丰富,

发展了连续空间的概念,

外形构图重视物质功能因素,也重视艺术效果。代表作:卡雷住宅(1956~1959)

沃尔夫斯堡文化中心(1959~1962)5、阿尔托(AlvarAalto,1898~1976)49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亦称表现派)产生于20世纪的德国和奥地利,于1910年前后趋于成熟。表现主义画家重个性、重感情、重主观需要,设想通过外在表现、扭曲形象或强调某些色彩,把梦想世界显示出来,以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动。表现主义建筑师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最能代表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是由门德尔松1920年设计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本章要点——名词解释50未来主义(Futurism):(亦称未来派)1908年由意大利青年诗人托马索•马利内蒂(TommasoMarinetti)在米兰发起,次年在巴黎发表未来主义宣言。1914年意大利建筑家安东尼奥•圣•埃利亚在米兰加入未来主义行列,并发表“未来主义建筑宣言”。他在城市建设工程中提出“动”与“变”,用构图方案表达高层建筑物的电梯以及地铁和多层车道的高速关系及新时代精神,形成了建筑领域中的未来主义倾向。未来主义者反对古典的、庄重的、祭祀的、戏剧性的、装饰的、纪念性的、轻巧的及一切取悦于人的建筑,反对保护、修复和重建古典建筑。他们反对垂直线和水平线,反对立方体、方锥体和圆,提倡斜线和椭圆的创造的富有动态的建筑机体。本章要点——名词解释51风格派(StijlDe):风格派的目标是把建筑、雕刻和绘画有机地组成一个明白易懂的、基本的、不动感情的结构。主张把艺术从个人情感中解放出来,寻求一种客观的、普通的、建立在对时代的一般感受上的形式。风格派建筑师努力寻求尺寸、比例、空间、时间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否定建筑中封闭构件的作用,消除其内部和外部的两重性,打破室内的封闭感与静止感而强调向外扩散,使建筑成为不分内外的空间和时间结合体。建筑造型基本以纯净的几何式:长方、正方、无色、无饰、直角、光滑的板料作墙身,立面不分隔区别作用,认为最好的“艺术”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风格派的主要成员有画家蒙德里安、万•陶斯伯、雕刻家万顿吉罗(G•Vantongerloo)、建筑师万特霍夫(Matn’Hoff)、奥德(J.J.P.oud)、里特维德(G.T.Rietveld)等。风格派代表作是1924年由里特维德设计的乌德勒支(Utrecht)的施罗德住宅。本章要点——名词解释52构成主义(Construction):(亦称构成派)前苏联“十月革命”以后,雕刻艺术家K•马里维奇(KasimirMalevich1878~1933)和N贾波(NaumGabo1890~1977)、A•佩夫斯纳(AntoinePecsner)两兄弟把未来主义与立体主义的机械艺术相结合,发展成为构成主义,其纲领为:谋求造型艺术成为纯时空的构成体,使雕刻、绘画均失其特性,用实体代替幻觉,构成既是雕刻、又是建筑的造型,建筑的形成必须反映出构筑手段。代表作品是1920年塔特林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1924年维斯宁兄弟设计的“列宁格勒真理报分社”方案、1925年梅尔尼柯夫(KonstantinMenikov)设计的巴黎国际现代装饰工业艺术博览会苏联馆。本章要点——名词解释53国际式InternationalSryle:(亦称“国际风格”)20世纪20年代以后,各国的建筑相互影响,在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彼此接近的形式风格。1925年,格罗皮乌斯编印过一本建筑图集,其中收集了德国建筑师贝伦斯、法国建筑师贝瑞、勒•柯布西耶等人,以及他自己的作品,这本图集题名为《国际建筑》。这个书名在20年代末期转变为一种特定建筑风格的名称——“国际式”。1932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过75幅欧美新建筑图片,约翰逊和希契科克(R.H.Hirchcock)为此编写了一本书,名为《国际式:1922年以来的建筑》(InternationalStyle,ArchitectureSince1922)。从此,“国际式”这个名称在许多地方被当作现代建筑的同义语了。国际式不是一种创作思潮,而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种极为普遍的建筑形象。国际式建筑的特点是手法洗练,以矩形体为主,平顶、多窗、少装饰,房间布局自由,把秩序作为设计的要素之一。本章要点——名词解释54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在现代建筑中设计中,将实用作为美学主要内容、将功能作为建筑追求目标的一种创作思潮。芝加哥建筑师沙里文是功能主义的奠基者。提出“形式服从功能”的口号。早期功能主义的重点是解决人的生理需要,其设计方法为“由内向外”逐步完成。在功能主义发展的晚期。人的心理需要被引进建筑设计之中,建筑形式成为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本章要点——名词解释55理性主义(Rationalism):

20世纪初期,欧美建筑界扬弃古典理性主义思想,科学地探索现代建筑发展方向的创作思潮。理性主义的基本原则是:1、注重建筑目的的逻辑性,将房屋与使用者联系在一起,把经济放在首要的地位。试图以建筑参与或解决部分社会问题。2、注重建造过程的逻辑性。系统地引进工业技术、标准化和在环境设计的各个层次进行预制化。反对装饰,提倡建筑形式与结构体系及建造过程协调一致,建筑外形能如实地反映建筑结构及构造特点。3、注重建筑使用的逻辑性。提倡简洁、清晰、明朗的建筑风格,视空间为建筑的实质,强调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建筑应尽可能地满足功能要求。理性主义不是一种流派,而是一种创作思潮。本章要点——名词解释56

*包豪斯学派(BauhausSchool):

20世纪20年代德国以包豪斯为基地形成与发展的建筑学派。格罗皮乌斯是包豪斯的核心人物,他与包豪斯其他成员共同创造了一套新的、以功能、技术和经济为主的建筑观、创作方法和教学观。他们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和建造方式联系起来;提倡以新的技术来经济地解决好新的功能问题。包豪斯的教学特点是:反对模仿因袭,将产品设计同机器生产、社会发展及各门艺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包豪斯学派的代表作是包豪斯校舍。本章要点——名词解释57纯粹主义(Purism):

以新帕拉图哲学为基础,涉及到所有塑性表现的造型设计倾向。由建筑师兼画家勒•柯布西埃和画家奥占芳发展起来的。1920年以后,在柯布西埃的力主下,建筑领域出现了纯粹主义创作思潮。它以“数学”即秩序为基础建立新的美学观,提倡由经济法则和数字计算形成不自觉的美。建筑师应该注意的是构成建筑自身的平面、墙面和形体,并应在调整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创造纯净与美的形式。“法线”是在创造纯净与美的形式的过程中,用来作为构图参考的。在建筑造型上,纯粹主义摒弃个人情感,反对装饰,认为比例是处理建筑体量与形式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提倡表现立方体,圆锥体以及它们在阳光下的光影变化为主的构图手法。萨伏伊别墅是纯粹主义的经典作品。本章要点——名词解释58机器美学:其含义有三方面:其一,建筑应象机器一样符合实际的功用,强调功能和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反对附加装饰;其二,建筑象机器那样可以放置在任何地方,强调建筑风格的普遍适应性;其三,建筑应象机器那样高效,强调建筑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柯布西埃的“房屋是居住的机器”就是基于这种思想而提出的。本章要点——名词解释59

*新建筑五点:(用图说明)

A: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

B:屋顶花园;

C:自由平面;

D:横向长窗;

E:自由的立面。代表作:萨伏伊别墅(1928-1930)巴黎瑞士学生公寓(1930-1932)本章要点——名词解释60模度(Modulor):又称模数理论。柯布西埃从人体尺度出发,选定下垂手臂、脐、头顶、上伸手臂四个部位为控制点,与地面距离分别为86、113、183、226cm。这些数值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一是黄金比率关系;另一个是上伸手臂高恰为脐高的两倍,即226和113cm。利用这两个数值为基准,插入其他相应数值,形成两套级数,前者称“红尺”,后者称“蓝尺”。将红、蓝尺重合,作为横纵向坐标,其相交形成的许多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称为模度。但有人认为柯布西埃的模度不能为工业化所利用,因为其数值系列不能用有理数来表达。本章要点——名词解释61

*居住单位:柯布西埃把他所设计象马赛公寓那样带有服务设施的居住大楼当作组成现代城市的一种基本单位而称做“居住单位”。本章要点——名词解释62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theInternationalCongressofModernArchitecture):简称:“国际建协”,亦译“国际新建筑会议”。1928年,由24位代表各国的建筑师(法国6人、瑞士6人、德国3人、荷兰3人、意大利2人、西班牙2人、奥地利1人、比利时1人)在瑞士一古堡聚会,成立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其目的是反抗学院派的势力,讨论科学对建筑的影响、城市规划以及培训青年一代等问题,为现代建筑确定方向。CIAM的基本观点是:建筑是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联的基本活动;建筑师的使命是用新建筑反映现代精神、物质生活;建筑形式随社会、经济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要谋求调和各种不同的因素,把建筑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地位摆正。它的宗旨是坚持研究与创作的权力,树立独特见解。本章要点——名词解释63

*少就是多(LessisMore):

密斯把他先结构、后形式,先空间、后功能和讲究条理的设计方法归结为把他在1928年说过的这句话“少就是多”,其具体内容寓意于两个方面:一是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使产生没有屏障或屏障很少的可作任何用途的建筑空间;二是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不附有任何多余东西的只是由直线、直角组成的规整和纯净的钢和玻璃方盒子。本章要点——名词解释64

*流动空间:去掉封闭的隔墙,换建筑空间以流动性。现代建筑以空间为主题,这个理论的提出是对现代建筑的重要贡献,它打破封闭空间,在空间的流动中体验功能平面。代表作: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本章要点——名词解释65密斯风格(MiesianArchitecture):又称“简素主义”、“纯净主义”,由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LudwigMiesVanDerRohe1868~1970)提倡的,40年代末到6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一种建筑设计倾向,以“少就是多”为理论根据,以“全面空间”、“纯净形式”和“模数构图”为特征的设计方法与手法,其设计原则是“功能服从空间”。它具有表现主义倾向、提倡忠实于结构和材料,特别强调简洁严谨的细部处理手法。本章要点——名词解释66

*有机建筑(OrganicArchitecture):

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现代建筑理论及创作思潮。1900年,沙里文(LouisHenrySullivan,1856~1924)明确地提出了有机建筑的观点,他强调整体与细部、形式与功能的有机结合。真正把有机建筑发扬光大,并推动其成为现代建筑创作思潮的是美国著名建筑师赖特。有机建筑特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1、建筑的整体性与统一性。特别突出视觉和艺术的统一,常以母题构图贯穿全局;2、空间的自由性、连贯性和一体性。主张“开放布局”(Openplanning);3、材料的视觉特色和形式美;4、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主张从事物事物的本质出发,提倡由内而外的设计手法。流水别墅(亦称考夫曼别墅1936~1939)是有机建筑的代表作。有机建筑的代表人物还有哈里宁(Hugohlaring)、阿尔托•夏隆(HansScharoun)、奥托(F.Otto)等。本章要点——名词解释67荷兰乌德勒支地方住宅包豪斯校舍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本章要点——绘图68萨伏伊别墅(平面、透视)马赛公寓朗香教堂(平面、透视)本章要点——绘图69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法恩斯沃斯住宅芝加哥的湖滨公寓西格拉姆大厦伊利诺工学院克朗楼西柏林的新国家美术馆本章要点——绘图70罗伯茨住宅,平面、立面(或透视)流水别墅(透视)古根海姆博物馆(透视)本章要点——绘图71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要点第一章:18~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建筑第二章:19~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第三章:战后初期——新建筑运动高潮第四章:二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第六章:20世纪60年代后期——后现代主义72本章要点(纽约)联合国秘书处大厦哈里森(纽约)利华大厦SOM(芝加哥)马利纳城大厦戈德贝瑞(亚特兰大)桃树中心广场旅馆波特曼73本章要点73(芝加哥)汉考克大厦SOM(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厦雅马萨奇(芝加哥)西尔斯大厦SOM(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厅大厦74本章要点7474(米兰)皮雷利大厦(费城)自由之塔H.杨(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塔大厦西萨.佩利(香港)新汇丰银行大厦福斯特75本章要点7575(伦敦)劳埃德大厦罗杰斯(大阪)新梅田空中大厦原广司东京都厅舍丹下健三本章要点(法兰克福)交易会主楼昂格尔斯(马来西亚)MBF大厦哈姆扎和杨(法兰克福)DG银行总部大楼KPF77本章要点(美国路易斯维尔)休曼纳大厦格雷夫斯(美国休斯敦)共和银行中心大楼约翰逊78本章要点意大利罗马奥运会小体育馆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巴黎国家工业与技术中心陈列大厅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79本章要点巴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会议大厅折板结构美国罗利市牲畜展览馆悬索结构80本章要点西柏林会堂悬索结构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厅悬索结构81本章要点东京代代木体育馆悬索结构蒙特利尔世博会西德馆张力结构82本章要点明尼苏达州联邦储蓄银行大厦悬挂结构美国休斯顿体育馆网架结构和钢管结构83本章要点美国匹茨堡公共会堂活动屋面结构1967蒙特利尔世博会美国馆网架结构和钢管结构84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要点第一章:18~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建筑第二章:19~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第三章:战后初期——新建筑运动高潮第四章:二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第六章:20世纪60年代后期——后现代主义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粗野主义的倾向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典雅主义的倾向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

第三世界国家的地域性与现代性结合

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第五章: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战后40~70年代)格罗皮乌斯柯布西埃密斯阿尔托赖特、柯布西埃86一、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代表作品: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TAC协和建筑师事务所,1949~1950●西柏林汉莎区国际住宅展览会,1957●皮博迪公寓,塞尔特(西),1963~1965●哈佛大学本科生科学中心,塞尔特(西),1970~1973●何塞·昆西社区学校,

TAC协和建筑师事务所,1977●普西图书馆,斯塔宾斯(美),1976●阿姆斯特丹的儿童之家,凡·艾克(荷),1958~1960●中央贝赫保险公司总部大楼,赫茨贝格(荷),1970~197287二、粗野主义的倾向时间:20世纪50年代下半叶~60年代中期,60年代下半期结束地点:主要流行于欧洲,日本代表人物:

法国——勒·柯布西埃英国——斯特林(J.Stirling)和戈文(Gowan)意大利——维加诺(V.Vigano)美国——鲁道夫(P.Rudolph)日本——前川国南,丹下健三等特点:经常采用混凝土,把最毛糙的方面暴露出来,极其夸大那些承重的构件,并把他们冷酷的碰撞到一起88代表作品:

●马赛公寓大楼,勒·柯布西埃(法),1947~1952●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勒·柯布西埃(法),1951~1957●亨斯特顿学校,史密森夫妇(英),1949~1954●谢菲尔德大学设计方案,史密森夫妇(英),1954●公园山公寓,

1961●兰根姆住宅,斯特林和戈文(英),1958●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大楼,鲁道夫(美),1959~1963●仓敷市厅舍,丹下健三(日),1970~1972●莱斯特大学的工程馆,斯特林和戈文(英),1959~1963●剑桥大学历史系图书馆,斯特林,1964~1968二、粗野主义的倾向89三、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时间:20世纪40年代末~60年代地点:最先流行于美国代表人物:密斯特点:建筑全部用钢和玻璃来建造,构造与施工均非常精确,内部没有或很少柱子,外形纯净与透明,清澈地反映着建筑的材料、结构与它的内部空间。90三、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代表作品:

●法恩斯沃斯住宅,密斯,1945~1951●芝加哥的湖滨公寓,密斯,1951~1953●西格拉姆大厦,密斯,1954~1958●伊利诺工学院克朗楼,密斯,1955●西柏林的新国家美术馆新馆,密斯,1962~1968●通用汽车技术中心,小沙里宁,1951~195691四、典雅主义的倾向时间: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地点:主要流行于美国(经济条件宽裕)代表人物:美国——约翰逊(P.Johnson)斯东(E.D.Stone)雅马萨奇(M.Yamasaki)特点:他们的作品使人联想到古典主义或古代的建筑形式。因此,“典雅主义”又被成为新古典主义、新帕拉第奥主义或新复古主义。92四、典雅主义的倾向代表作品:

●谢尔登艺术纪念馆,约翰逊,1958~1966●美国在新德里的大使馆,斯通,1955●1958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中的美国馆,斯通●纽约的林肯文化中心,约翰逊、哈里森等,1957~1966●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雅马萨奇,1959●1964年西雅图世界博览会中的科学馆,雅马萨奇●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雅马萨奇,1966~197393五、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一种是努力使高度工业技术接近于人们所习惯的生活方式与美学观,尽管在初看时不一定习惯,但它还是尽量想在适用于美观上取悦于人。高层、超高层建筑大跨建筑工业化建筑(预制装配式建筑)玻璃幕墙美国科罗拉多州空军士官学院内的教堂等94五、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另一种是比较激进的站在未来主义的立场上,认为技术越来越向高科技发展是当今社会的必然性,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美学观都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应该有远见的去领会它、接受它和适应它。“巨型结构”1970年大阪世纪博览会中黑川纪章设计的实验性住宅丹下健三设计的山梨文化会馆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等95六、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第三世界国家的地域性与现代性结合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追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有机的”或“多元论”建筑其设计意识是战后现代建筑中比较“偏情”的。最先活跃于北欧50年代:日本6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六、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第三世界国家的地域性与现代性结合代表作品:

北欧:●珊纳特塞罗镇中心的主楼,阿尔托,1950~1955●卡雷住宅,阿尔托,1956~1959●沃尔夫斯堡文化中心,阿尔托,1959~1962●苏赫姆的一组联立住宅,雅各森(丹麦),1950~1955●拉普兰的体育旅馆,厄斯金(瑞典),1948~1950日本:●香川县厅舍,丹下健三,1958六、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第三世界国家的地域性与现代性结合代表作品:

第三世界国家:●法赛(埃及)——新巴里斯城,1964●柯里亚(印度)——印度国家工艺美术馆,1975~1990——甘地纪念馆,1958~1963——孟买的干城章嘉公寓,1970~1983●杨经文(马来西亚)——生态建筑98八、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时间:

开始活跃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很盛行特点: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是要使房屋与场所都要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与特征,其标准是要使人一见之后难以忘怀。创作手法:

1.运用几何形构图的2.运用抽象的象征3.运用具体的象征的99八、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代表作品:1.运用几何形构图的●古根海姆美术馆,赖特,1941~1959●普赖斯塔楼,赖特,1953~1955●华盛顿的国家美术馆东馆,贝聿铭,1978

100八、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代表作品:2.运用抽象的象征●朗香教堂,柯布西挨,1950~1953●柏林爱乐音乐厅,沙龙,1956~1963●费城的理查德医学研究楼,卡恩,1958~1960●加泰罗尼亚的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塞尔特,1976

101八、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代表作品:3.运用具体的象征的●纽约肯尼迪机场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小沙里宁,1956~1962●耶鲁大学的冰球馆,小沙里宁,1958●圣路易斯大券门,小沙里宁,1959●悉尼歌剧院,乌特松,1973102*粗野主义(Brutalism):亦译“野性主义”或“朴野主义”。以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比较粗犷的建筑风格为代表的一种设计倾向。1、粗野主义同纯粹主义一样,以表现建筑自身为主,讲究建筑的形式美,认为美是通过调整构成建筑自身的平面、墙面、空间、车道、走廊、形体、色彩、质感和比例关系而获得;2、把表现与混凝土的性能及质感有关的沉重、毛糙、粗鲁作为建筑美的标准。粗野主义在建筑材料上保持了自然本色;3、以大刀阔斧的手法使建筑外形造成粗野的面貌。突出地表现了混凝土“塑性造型”的特征。马赛公寓是粗野主义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粗野主义对现代建筑思潮演变起了较大的作用,但它正式得名是在1954年史密森夫妇(A.&P.Smithon)提出“新粗野主义”概念之后。史密森夫妇追随柯布西耶粗犷的建筑风格,热衷于对建筑材料特性的表现,并将之理论化、系统化,形成一种有理论、有方法的设计倾向。他们自称是“新粗野主义”,即柯布西耶以前的探索则为“粗野主义”。两者一脉相承,并无本质上的差异。本章要点——名词解释103典雅主义(Fornalism):亦译“形式美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新帕拉蒂奥主义”、“新复古主义”。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官方建筑的主要思潮。它吸取古典建筑传统构图手法,比例工整严谨,造型简练轻快,偶有花饰,但不拘于程式;以传神代替形似,是战后新古典区别于30年代古典手法的标志;建筑风格庄重精美,通过运用传统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典雅的安定感。典雅主义发展的后期出现两种倾向:一是趋于历史主义,另一是着重表现纯形式与技术特征。典雅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P.Johnson1906~)、斯东(Edwand.D.Stone,1902~1978)、雅马萨基(M..amasaki,1912~)。斯东设计的美国在新德里的大使馆(U.S.EmbassyNewDelhi1955~1958)于1961年获美国AIA奖,是典雅主义代表作。本章要点——名词解释104十次小组(TeamX):以史密森夫妇为首的一个青年建筑师组织。他们因在CIAM十次大会上公开倡导自己的主张,并对过去的方向提出创造性的批评而得名。十次小组形成于1954年1月在杜恩召开的CIAM十次大会的准备会议。十次小组提倡以人为核心的城市设计思想:建筑与城市设计必须以人的行为方式为基础,其形态来自于生活本身的结构发展。本章要点——名词解释105*高技派(High-Tech):亦称“重技派”。20世纪50年代后期兴起的建筑造型、风格上注意表现“高度工业技术”的设计倾向。高技派理论上极力宣扬机器美学和新技术的美感,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提倡采用最新的材料——高强钢、硬铝、塑料和各种化学制品来制造体量轻、用料少、能够快速与灵活装配的建筑;强调系统设计(SystematicPlanning)和参数设计(ParametricPlanning);主张采用与表现预制装配化标准构件。2、认为功能可变,结构不变。表现技术的合理性和空间的灵活性既能适应多功能需要又能达到机器美学效果。这类建筑的代表作首推巴黎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3、强调新时代的审美观应该考虑技术的决定因素,力求使高度工业技术接近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美学观,使人们容易接受并产生愉悦。本章要点——名词解释106象征主义(Symbolisn):

20世纪60年代较为流行的一种建筑设计倾向。象征主义追求建筑个性的强烈表现,设计的思想及意图常寓意于建筑的造型之中,能激起人们的联想。象征主义建筑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把艺术造型和环境设计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它可分为具体的象征和抽象的象征二种形式。E•沙里宁(EeroSaarinen1910~1961)设计的纽约环球航空公司航空站(TWATerminal,KeunedyAirport,1956~1960)是象征主义代表作。本章要点——名词解释107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要点第一章:18~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建筑第二章:19~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第三章:战后初期——新建筑运动高潮第四章:二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第六章:20世纪60年代后期——后现代主义108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20世纪60年代之后)20世纪60年代几部重要理论著作《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J.雅各布斯,1961《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R.文图里,1966《城市建筑》,A.罗西,1966《为了穷苦者的建筑》,H.法赛,1969《拼贴城市》,柯林·罗,1975《向拉斯维加斯学习》,R.文图里,1972后现代主义

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

解构主义

新现代

高技派的新发展

简约的设计倾向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20世纪60年代之后)110代表人物及作品:

美国:

●R.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1966《向拉斯维加斯学习》,1972

宾州栗子山文图里母亲住宅

,1962

●C.摩尔

新奥尔良市圣·约瑟夫喷泉小广场,1975-1978一、后现代主义111代表人物及作品:美国:

●P.约翰逊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1978

●C.詹克斯《后现代建筑语言》,1977,最早对后现代主义建筑做出定义●M.格雷夫斯

波特兰市政厅,1980-1982

海豚旅馆和天鹅旅馆,1987-1991一、后现代主义112代表人物及作品:意大利:

●P.波托盖西

巴尔第住宅,1959,p342

●威尼斯双年展,1980(波托盖西主持)

奥地利:●H.霍莱茵

奥地利维也纳旅行社,1976-1980,p343一、后现代主义113代表人物及作品:德国:

●J.斯特林斯图加特的州立美术馆扩建工程,1982

●国际建筑展(IBA),1987

日本:●矶崎新筑波城市政大厦,1979-1982一、后现代主义一、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共同特征:

1.回归历史,喜用古典建筑元素;2.追求隐喻的设计手法,以各种符号的广泛使用和装饰手段来强调建筑形式的含义及象征作用;3.走向大众与通俗文化,戏谑地使用古典元素,如商业环境中的现成品、卡通形象化以及儿童喜爱的鲜亮色彩可以一并出现在建筑中;4.后现代主义的开放性使其并不排斥似乎也将成为历史的现代建筑。一、后现代主义斯特恩曾将后现代建筑的特征总结为“文脉主义”(Contextualism)、“引喻主义”(Allusionalism)、“装饰主义”(Ornamentalism)。詹克斯把后现代归纳为激进的折衷主义(RadicalEclecticism)。116二、新理性主义(坦丹札学派)目的:寻找一种基于文化与历史的发展逻辑来建立的、合乎理性的建筑生成原则。时间: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源地点:意大利背景:1)意大利理性运动;

2)社会政治领域无序状态代表人物:R·罗西G.格拉希代表著作:罗西《城市建筑》、格拉希《建筑的结构逻辑》思想:回归秩序117二、新理性主义代表作品:

意大利--R.罗西

圣·卡塔多公墓,1971-1976

米兰格拉拉公寓,19701-9731980威尼斯双年展的水上剧场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的博尼芳丹博物馆,1990-1994118二、新理性主义代表作品:

瑞士—M.博塔(提契诺学派)

圣·维塔莱河旁的住宅,1972-1973瑞士卢加诺的戈塔尔多银行,1982-1988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1995

德国—O.M.昂格尔斯

马尔堡市利特街的住宅群,1976

法兰克福旧宅改建的建筑博物馆,1981-1984

卢森堡—R.克里尔和L.克里尔兄弟119三、新地域主义新地域主义(NewRegionalism)不是那些一系列标志性建筑活动与代表人物的建筑运动或建筑思潮,而是一种遍布广泛,形式多样的建筑实践倾向。这些实践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努力目标,那就是,建筑总是联系着一个地区的文化与地域特征,应该创造适应和表征地方精神的当代建筑,以抵抗国际式现代建筑的无限蔓延。代表人物和作品:(西班牙)J.R.莫奈奥

马德里银行大楼,1973-1976,p358西班牙国家罗马艺术博物馆,1980-1986(葡萄牙)A.西扎西班牙加利西亚当代艺术中心,1993(荷兰)A.阿尔伯兹和M.凡·胡特

阿姆斯特丹的NMB银行总部,1984,p360三、新地域主义代表人物和作品:(美国)A.普雷多克

“土坯建筑师”

奈尔森美术中心,1989

威南迪住宅,1991,p362(以色列)A.卡尔米与其兄弟耶路撒冷以色列最高法院,1992三、新地域主义代表人物和作品(发展中国家的建筑师)(墨西哥)L.巴拉干(斯里兰卡)G.巴瓦(埃及)H.法赛(马来西亚)杨经文(印度)C.柯里亚(印度)B.V.多西(新加坡)林少伟三、新地域主义代表人物和作品(世界建筑师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美国)C.佩里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双塔大厦,1998(意大利)R.皮亚诺努美阿半岛上,芝柏文化中心,1995-1998三、新地域主义四、解构主义背景(两个事件):1988年6月至8月,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解构主义建筑”的7人作品展

参与者:美国的F.盖里和P.艾森曼,法国的B.屈米,英国的Z.哈迪德,德国的D.里伯斯金,荷兰的R.库哈斯,奥地利的蓝天组。1988年7月,在伦敦泰特美术馆,“建筑与艺术中的解构主义”国际研讨会。AD杂志出版专集:《建筑中的解构主义》四、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和作品(法国)B.屈米拉维莱特公园,1982-1989(美国)P.艾森曼福斯特住宅(11a号住宅),1978

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那视觉艺术中心,1985-1989

哥伦布会议中心,1989-1992

辛辛那提大学设计、建筑、艺术与规划学院大楼

(阿洛诺夫设计与艺术中心),1988-1996四、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和作品(荷兰)R.库哈斯

1978,《癫狂的纽约:关于曼哈顿的回顾性宣言》1995,《广谱城市》(德国)D.里伯斯金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1989-1999四、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和作品(英国)Z.哈迪德

香港山顶俱乐部设计,1983

维特拉消防站,1993

东京札幌餐厅,1989(奥地利)蓝天组四、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和作品(美国)F.盖里

60-70年代,

圣·莫尼卡的自宅改建

80年代,

航空宇宙博物馆,1982-1984

东京的鱼餐厅,1987

加州西海岸总部大楼

维特拉家具设计博物馆,1987-1988四、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和作品(美国)F.盖里

90年代,

巴黎美国中心,1993

布拉格的尼德兰大厦,1994-1996

魏斯曼艺术博物馆,1994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1993-1997五、新现代背景:1969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一个建筑展

“纽约五”(“白色派”)P.艾森曼

M.格雷夫斯

R.迈耶(“新现代”的中心人物)

C.格瓦斯梅

J.海杜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