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中学教师招聘必背知识核心考点试题库及答案(300道)_第1页
2024年河北中学教师招聘必背知识核心考点试题库及答案(300道)_第2页
2024年河北中学教师招聘必背知识核心考点试题库及答案(300道)_第3页
2024年河北中学教师招聘必背知识核心考点试题库及答案(300道)_第4页
2024年河北中学教师招聘必背知识核心考点试题库及答案(300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河北中学教师招聘必背知识核心考点试题库及答案

(300道)

简答题

1.为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工作应采取怎样的策略?

答案:(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要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

地促进人的发展;⑵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

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

法,同时应注意前后相邻阶段的衔接;(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

工作抓住人的发展的“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工作从

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扬长避短,从而获得身心协调、统一

的发展;(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

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每个学生

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2.说明性语言

答案:说明性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说明事物'解释道理、分析问题、论

证原理的语言。

3.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标准是什么?

答案:《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

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

4.代币奖励法

答案:代币奖励法,即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教师发给数量相当

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

5.情境教学

答案: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

学策略。

6.完形训练

答案:完形训练: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

习策略的某一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

所有成分或步骤。

7.简述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答案:(1)创造动机;(2)丰富的表象储备;(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4)原型启

发;(5)积极的思维活动;(6)灵感的作用。

8.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

答案: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

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

的要求是:(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理论。(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3)建立民

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

科学精神。(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5)养成不断适应改革

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9.学习迁移

答案:[参考答案]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10.简述学校文化的特征。

答案:(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客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

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11.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

部著作?

答案: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

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jin

12.简述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策略。

答案:(1)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2)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

荣誉感;(3)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知;(4)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毅力,巩固

新的行为习惯;(5)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13.班级

答案:班级:班级是学校按照一定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将年龄和知

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

14.简述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气质类型因材施教。

答案:(1)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是这些学生不宜轻

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和豪放、勇

于进取的个性品质。(2)对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

醒,对其缺点严厉批评。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

防止其见异思迁;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朝气蓬勃,足智多

谋的优点。(3)对黏液质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

反应的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

实顽强的优点。(4)对抑郁质的学生,则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

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下指责,不宜过于严厉的批评。教师应培养他们亲切、友

好、富于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培养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高自尊的优

点。

15.系统脱敏疗法

答案: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通过

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其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

再发生敏感反应,这种方法被称为系统脱敏疗法。

16.如何认识并进行课堂教学对话?

答案:教学对话是指教师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进

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在教学中采取对话的形式最早可以追溯至苏格拉

底,他主张“教育不是知者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找真理。这样,师生

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正如雅斯贝斯所说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

实现。”所以说‘对话是教学中交往的重要途径或形式。师生交往互动要求教师

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实现在课程生态环境下的与

学生的“对话”,从而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传话”的单向信息传

递模式,让课堂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中创生出新的智慧来。在进行对话教学

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它的对象不仅仅指对方,还指

对方的观点;二是要尊重彼此的传统习俗或经历;三是言论、信仰和行动的自由;

四是共同决定对话的形式和内容;五是关心具体的生活经验;六是通过具体行动

(实践)验证。在对话中,师生都为教学活动所吸引,共同创设交往的情境,他

们平等参与、真诚合作、积极创造共同成长的精神氛围。

17.教师劳动的主体性

答案: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18.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对我国教育目的规定性的意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

说的理论基础上,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对

于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其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1)人的全面发展

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

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

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

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

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

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马克思主

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一

学说,对制定教育目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一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

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只有

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并结合我国当前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科学的教育目的。

19.强化

答案: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

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20.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答案: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刺激物的新异性;(2)刺激物的强度大小;(3)刺激物之间显著的对比关系;(4)

刺激物的变化和运动。主观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符合主体的需要、兴趣

和期待的事物,最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2)情绪和生理心理状态的影响;(3)

过去知识经验的影响。

21.怎样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答案:[答案要点]对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从以下几方

面做起:(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

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评析]此题旨在考查

考生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要对理论知识点有所掌握,然

后才能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关于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的案例也是教师招聘考试

常见的考点。

22.直接教学

答案:直接教学是以学生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

堂教学策略。

23.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

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24.简述迁移与教学的辩证关系。

答案:(1)使学生产生最大程度的迁移是有效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2)真正有效

的教学必须依据迁移规律。

25.学习动机

答案: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

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26.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答案:[答案要点](1)深度加工材料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要学习的新材料增

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人们在获取信息时对它进行

深度加工,信息的保持效果就可得到提高,并有利于信息的提取。(2)有效运用

记忆术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

保持的策略。记忆术有:寻找记忆材料的规律,做一定的归类和整理,运用多种

感官进行记忆,将零散的材料用一定的方法串联起来,展开想象等。(3)进行组

块化编码所谓组块,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

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

单位的过程。组块可以是一个字母、一个数字、一个单词、一个词组甚至一个句

子,组块的方式主要依赖于人的过去的知识经验。(4)适当过度学习所谓过度学

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首先及时复习。

即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所学习的知识大面积遗忘之前进行复习;其次分散复

习优于集中复习。如把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小块材料;再次反复阅读与尝试背诵相

结合,如适当地考一考自己;最后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如读、听、说、写等

综合进行。

27.研究性学习

答案: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

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8.实践教育创新的师德规范有哪些?

答案:(1)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2)教师要具备独立获取、处理新信

息的能力;(3)教师要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29.教师期望通过几种途径影响课堂气氛?

答案:教师期望通过四种途径影响课堂气氛。第一是接受。教师通过接受学生意

见的程度,为不同学生创造不同的社会情绪气氛。第二是反馈。教师通过输入信

息的数量、交往频率、目光注视、赞扬和批评等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反

馈。第三是输入。教师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难度不同、数量不等的学习材料,

对问题做出程度不同的说明、解释、提醒或暗示。第四是输出。教师允许学生提

问和回答问题,听取学生回答问题的耐心程度等等,都会对课堂气氛产生不同的

影响。

30.简述辐合型认知方式与发散型认知方式的差别。

答案:⑴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

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

的唯一正确的解答。(2)发散型认知方式则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

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

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

创见的新颖观念。

31.简述态度的结构。

答案:(1)态度的认知成分,即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2)

态度的情感成分,即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

心成分;(3)态度的行为成分,即准备对某对象作出的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32.心理辅导

答案:心理辅导: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

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

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

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

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33.教育平等

答案: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指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

民族、信仰、性别、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事实上

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34.简述动机的含义及功能。

答案: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

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1)激活功能,即动机能激发

人产生某种活动。(2)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

⑶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

3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有哪些?

答案:(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做好教育工作;(2)加强教师职业道

德修养有利于教师道德品质的完善;(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弘扬社

会主义风尚。

36.简述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

答案:(I)建立组织;(2)现状分析;(3)制定目标;(4)课程编制;(5)课程实施;

(6)课程评价与修订。

37.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

答案:短时记忆的特点如下:(1)时间很短;(2)容量有限;(3)意识清晰;(4)

操作性强;(5)易受干扰。

38.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答案:[答案要点]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

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39.灵感

答案:在创造想象的过程中,新形象的产生往往带有突然性,这种突然出现新形

象的状态,称为灵感。

40.取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学历是什么?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一条规定,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

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

及其以上学历。

41.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

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

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

生受教育的权利。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非义务教育阶

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分。

4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哪些权利?

答案:(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3)招收学生或者其

他受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5)对受教育者

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7)管理、

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⑻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43.试述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答案:(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

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⑷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44.教育(狭义)

答案:教育(狭义):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即学校教育,

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

展变化的活动

45.简述运用陶冶教育法的基本要求。

答案:(I)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

创设。

46.偶发事件

答案:偶发事件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生的事先难以预料'出现频率较低,但必

须迅速作出反应、加以特殊处理的事件。

47.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及其教育意义。

答案:[答案要点](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

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

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

⑵教育意义: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

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

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

过度紧张和焦虑。

48.作为一个新老师,你将如何向老教师请教呢?

答案:(1)争取多听老教师的课,从中学到相关的教学方法;(2)多请老教师来听

自己讲课,从中发现问题,及时改正;(3)积极主动的向老教师请教学科上的知

识,注意态度端正。

49.试述知、情、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1)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相

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2)认知过程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基础,情绪情感

过程也反作用于认知过程;(3)认知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意志也可以影响人

的认知过程;(4)人的情绪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

绪情感。

50.教育社会化

答案:教育社会化,即教育对象的全民化,是指个体以社会需要、个人才能和兴

趣为依据,能随时随地地接受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教育。

5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案:(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

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52.个体主观能动性

答案: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

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53.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因此我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调整应以美国为准。

答案:错误。政府与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中配置资源和供给产品的两大基础性制

度安排,但在具体的实践中,究竟是应以政府为主供给产品,还是应以市场为主

供给产品,根据各国的国情有不同的实践模式。

54.小朋友在一起难免会吵架,是不是不吵架才是好孩子?吵架在孩子的成长过

程中有什么功能?

答案:在孩子的世界里,不管是手足还是要好的同伴,越容易发生争执,感情却

相对越好。我们可以经常发现,刚刚还生气着说:“我不要跟他玩了。”一会之

后俩人又有说有笑的玩在一起,令人不解。对于年幼的孩子,只要心中的不满得

以发泄,没有面子问题,注意力又很容易被转移,因此吵架并不是坏事,反而对

孩子的成长有利。在吵架中,孩子开始了解他人和自己是不同的个体,有各自独

立的主张和感受,吵架时可以利用冲突和争执的机会,表达各自的意见,学习调

整与他人之间立场上的差异,学会体谅他人,并渐渐懂得遵守社会规范。

55.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六条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的教育的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

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

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56.小学某班,有一伙小捣蛋,爱玩足球。为了玩球和看球赛,常影响学习,有

时还迟到、旷课,甚至为了抢球和争夺场地,与别班同学发生冲突。针对这一问

题,班主任组织这些小捣蛋成立了一个球队,选了队长,并制定了队规。此后,

每天组织练球,在活动中练出了纪律、团结、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请用德育原

则的相关知识分析这一案例。

答案:(I)材料中的班主任针对出现的问题,组织了一个球队,这一做法体现了

疏导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2)所谓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

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

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3)身为

教育者,在处理班级中出现的问题时,不能一味地管制,而是要像材料中的班主

任那样,循循善诱、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7.简述观察的品质。

答案:(1)观察的目的性;(2)观察的客观性;(3)观察的精细性;(4)观察的敏锐

性。

58.试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

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

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

的过程。

59.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如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答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需要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教师要

注意教学的新颖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

学生的学习热情。(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新颖性是吸

引人注意的条件之一。但是应注意既不能脱离教材内容一味追求所谓的趣味性,

也不能单纯追求新颖而忽视学生自觉性的培养。(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

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搞“一言堂”,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

生提问,指导学生大胆设想,活跃课堂气氛。

60.简述儿童社会性认知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案:①从表面到内部;②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地看问题;

③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④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⑤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思维

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的思维。

61.定势

答案: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62.人格

答案: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

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63.为了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的公开审理是如何要

求的?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对于已满十四

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

八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64.请简要评价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答案:(I)优点:重视教育与社会、课程与社会的联系,以社会需要来设计课程,

有利于为社会需要服务;重视各门学科的综合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

方法。⑵局限性:片面强调社会需要,忽视制约课程的其他因素,如学生本身的

需要;忽视各门学科的系统性,不利于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系统知识;夸大教育的

作用,许多社会问题是由社会造成的,单靠教育是不可能解决的。

65.课程

答案: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

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

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66.教师网络道德修养有哪些?

答案:(1)教师要正确享用网络的服务功能;①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资源;②

恰当地运用网络技术;(2)教师要正确地进行网络道德评价;(3)教师要及时

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责任。

67.教师高尚人格是教师职业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从个体角度谈谈怎样塑造

教师个人的高尚人格。

答案: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做到以下几点:(1)做到自爱、自尊、自

重;(2)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来履行自己的职责,用高尚的人格指导自己的言

行;(3)加强个体的道德修养,从点滴入手,逐步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

68.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案: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

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课程内

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69.认知风格

答案: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

70.只对某些科目有极度兴趣,却对其他科目漠不关心的学生,你将如何辅导?

答案: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

对待有“偏科”倾向的学生,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其他科目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

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

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71.教师热爱学生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案:(1)深入了解学生;(2)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3)始终信任

学生;(4)始终严格要求学生,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

严而有情;(5)平等对待学生。

72.结合实例分析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答案:[答案要点]第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

掌握和记忆大量的知识,知识记忆得越牢固、越准确,提取得也就越快、越准确,

成功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应用

同质不同形的各种问题的变式来突出本质特征,加强对不同类型的问题的区分与

辨别,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水平。(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

构。教师要有意识地沟通课内外、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纵横交叉联系,

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只是一个孤立的点,而是能够融会贯通、有机配合的网络

化'〜体化的知识结构。第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

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有效的思维方法或心智技能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解决问

题,教师既可以结合具体的学科内容,教授相应的心智技能,如审题技能、构思

技能等,也可以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2)外化思路,

进行显性教学。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由内而外的方式,即把教师头脑

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出来,明确地、有意识地外化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

求学生模仿、概括和总结,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学

生通过这种学习,可以逐步掌握各种思维方法,将教师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

充实或完善自己的内部认知结构,这是一个由外而内的内化过程。第三,提供多

种练习的机会。应考虑练习的质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段

来精选、设计例题与习题,充分考虑练什么、什么时候练、练到什么程度、以什

么方式练、如何检验练的效果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变通性、灵活性与广泛性。第四,培养思考问题

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对平常事物多观察,主动发现问

题,不要被动地等待教师指定作业后,才去套用公式或定理去解决问题。(2)鼓

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

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假设,而不要对这些想法进行过多的评判,以免过早地局限

于某一解决问题的方案中。(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要求学生自己反复推敲、

分析各种假设、各种方法的优劣,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

73.理性概括

答案:理性概括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

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和联系的过程。

74.当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

的数量观念和质量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教育

过程在本质上成为一种选择过程,信息技术改变着传统的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传

统的知识学习形式也将让位给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网络学习。(3)信息技术的

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可以

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变为现实;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

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信息技术将促进

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75.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案:(I)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2)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3)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

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

需要的课程。

76.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⑵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

77.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案: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

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它们彼此相关,但不能相互取代。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

目标可以测量,而目的是不能测量的。

78.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答案:[参考答案]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有:(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

本质要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

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2)正确

运用变式。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而完成,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

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

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3)科学地进行比较。

概括过程即思维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

行抽象概括。因而,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以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

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为了促进知识的

获得,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

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

79.试述贯彻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案: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

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其贯彻要求有:(1)

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客观的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

导学生;(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

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80.去人性化

答案:去人性化是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

冷漠和忽视的态度。

81.教学方法

答案: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

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82.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答案:(I)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3)教

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5)教师职业道德行

为的典范性和示范性;(6)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83.简述思维的基本形式。

答案:思维有三种基本形式即概念、判断和推理。(1)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

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的思维形式;(2)判断是认识概念之间的联系,有肯定判断

和否定判断之分;(3)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巳知判断推出合乎逻辑的

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84.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点。

答案:(1)客观性。在大多数情境下,标准化测验是一种比教师发展出的测验更

加客观的测量工具。(2)计划性。专家在编制标准化测验时,已经考虑到所需的

时间和经费,因此标准化测验比大部分的课堂测验更有计划性。(3)可比性。标

准化测验由于具有统一的参照标准,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具有可比性。

85.教学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I)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4)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86.《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哪些人禁止进入网吧?禁止在

中小学周围多大范围内开设网吧?对网吧营业时间有何规定?

答案: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网吧。禁止在学校周围200米范围内开设网吧。网吧营

业时间是8点到24点。

87.简述教学中可选择的教学策略。

答案:(1)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策略,主要有直接教学和接受学习;(2)学生中心

取向的教学策略,主要有发现学习、情境教学和合作学习;(3)个别化教学,主

要有程序教学、掌握学习和计算机辅助教学。

88.怎样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答案:(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2)教师利用示范和讲解,并有效进行分阶

段练习;(3)知识影响技能的形成,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并为学生提供相关知

识;(4)注重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注意形成学生概括

性联想,培养学生的概括力和灵活的思维品质。

89.学习策略

答案: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

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

90.心理发展

答案: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

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91.结合教学实践活动。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参考答案](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

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生、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

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

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

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反之,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必然学习积极性低。而

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到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不仅可以影响到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如果学

习效果好,主体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与所取得收获成正比例,主体的学习动机

就会得到强化,从而巩固了新的学>-7动机,使学习更有成效。这样,学习动机

与学习效果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反之,不良学习效果,使学

习的努力得不到相应的收获,从而削弱学习动机,降低学习积极性,导致更差的

学习效果,最终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

培养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动机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一

是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动机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

的学习动机;一是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动机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

工具转化而来。利用直接发生的途径,主要应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

满足。由于认知内驱力是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因此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

有利于培养新的学习动机。为此教师应有效耐心地解答学生的提问,精心组织信

息量大有吸引办的课堂教学,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应用知

识,深入探索。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

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就各种课外活动小组而言,很多参加的学生,最初可

能并不是由于对某一门学科的爱好,而是追求活动的娱乐和与同伴交流的快乐。

随着原来的对娱乐、交往等要求的逐渐满足,产生了对活动本身的兴趣,就转化

成了新的学习动机。

92.简述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答案:(1)布鲁纳和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产生影响,

就是迁移,所以认知结构是知识迁移的重要原因。(2)认知结构是学生头脑中的

知识结构。个人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式上的特征,称为认知结构变量,包括

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3)原有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以上三个变量对新

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如果学生在某一领域的认知结构具有可利用性、可辨别性

和稳定性,那么就容易产生迁移。

93.记忆

答案: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94.负强化

答案: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95.有意义学习应具备哪些主客观条件?

答案:(1)有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是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非人为的和实质

性的标准,即具有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有:①学习者必须具有

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

行联系;③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

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96.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价值有哪些?

答案:(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利于维护和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教师

职业道德评价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有利于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97.某中学高一年级2名学生因盗窃一辆摩托车而被刑事拘留,学校因此立即作

出取消这2名学生学籍的处分决定。学校的处分决定正确吗?

答案:不正确。对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判决生效以前,

不得取消其学籍。

98.动机水平

答案:动机水平:指对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它决定于被主体解决问题的需要诱

发的情绪状态。

99.《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案:《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

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

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的处理,适用本办

法。

100.德育

答案: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

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

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

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101.李老师和张老师教初二四个班的语文。50多岁的李老师任教近30年,工作

兢兢业业,对每篇精读课文做深入细致的分析,课堂、课后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

习,学生的基本知识扎实,考试成绩在四个班中名列前茅。但是在教学研讨活动

中,他明显感到他的教学方法落伍了。年轻的张老师初涉教坛,思想活跃,大量

采用活动式教学,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导课本剧。但是很多学生不当回

事,学生嘻嘻哈哈,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实际收获并不大。课后经常组织大量的

文体活动。但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学校与家长也有一些不满。李老师和张老师

都很困惑。请运用课程理论与新课程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答案:(I)李老师的做法能在短时间内把把各门学科的基本原理教给学生,使学

生系统地掌握和继承人类经过实践活动,科学探索所获取的经验和科学知识;但

却不能完全照顾到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负

责教,学生只管学,教学是向学生单向的‘培养'过程”,他更多关注的是学科

而不是人,这与新课程理念是相违背的。张老师的做法能够照顾到学生的需要和

兴趣,丰富学生个性的发展;但学生难以掌握完整系统的学科知识的体系。并不

是所有的活动都能带来教育价值,如果只为活动而活动,会极大影响教学效率和

质量。在师生互动层面,李老师完全没有体现这一点。而张老师则重点突出了这

一点,二者的做法均有欠缺。并且,他们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

理念等是完全相反的,二者应相互结合,互取所长。(2)新课程认为,教师应该

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材料中

两位老师的做法均未体现新课程倡导的这些理念,要进行课程改革首先就要改变

教师的教育理念。

102.意志的果断性

答案:意志的果断性是一种善于辨明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

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

103.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的运用。

答案:(1)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要揭示动机的本质,必须关注人的需

要,把需要区分为一些基本的层次,对这些需要层次进行研究,从整体上把握动

机的实质。(2)马斯洛先后提出了七种需要,认为人的各层次需要都与学习有一

定的关系。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虽然并不直接推动学习,却是保证学生进行有效

学习的前提条件。这两种需求得不到满足,不仅学习活动无法进行,而且会导致

学生出现身心疾病。归属与爱的需要是学生交往的动力,在学校环境中,师生交

往'同伴交往既是学习的条件,也是学习的内容。尊重的需要是推动学生学习的

重要动力,学生努力学习以求获得他人的尊重,并从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获得自信心。这一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自卑感,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上

进心。求知的需要就是学习动机,审美的需要在很大成分上也是学习动机,它们

推动人去求真、求善、求美。自我实现的需要推动人发挥自己的潜能,是学校教

育应该加以培养的。⑶在学校学习中,对不同的人来讲,各种需要的重要性不同。

一些人需要不断地证实自己是受人喜爱和赞赏的,有些人则对生理上的舒适和安

全有更强烈的需求。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情境中需要也不相同。

104.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哪些行为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

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

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三)违反本法规

定开除学生的;(四)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105.小丽在一所初级中学上初三,临近中考,学校搞了一次摸底考试,并划定了

一个分数线,规定凡低于这个分数线的学生都将被班主任“劝退”,不能报名参

加当年的中考。考试结果出来,小丽的名字赫然在被“劝退”之列。小丽的母亲

曾找过班主任和学校领导,要求学校准许孩子报名,但被学校拒绝。试分析该案

例。

答案:学校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学校不

得开除学生。案例中初三学生小丽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校应当依法保护

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包括“劝退”的方式,侵犯适

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另外,因为学生学习差就将学生“劝退”,也

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

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等法律规定。

106.有人说“启发式就是问答式”,也有人认为“启发性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主动

性的发挥”,而更多的人则是感到困惑:“在教学中为什么总是启而不发?”那

么,你认为启发性的关键或核心是什么?在教学中又应该如何贯彻启发性的原则?

答案:(1)启发性的关键或核心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激发学生

思维的积极性。(2)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

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许多因素影响,如

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求知欲,获得优良成绩得到表扬、奖励的愿望,为

实现某个远大理想等。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学生许多一时的欲望和兴趣,汇

集和发展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力。首先,教师要注意提问、激疑,启发他们的思维,只要提问切中要害发人深

思,学生脑子一开窍,思想一下便活跃起来,课堂上将出现令人兴奋、紧张有趣

的生动局面。然后,教师要因势利导,使学生认识逐步深入,以获取新知。教师

在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要有耐心,给学生以思考时间,要有重点,问题不能

多,不能蜻蜓点水,启而不发;要深入下去,提出补充问题引导学生去获取新知

识,不仅要启发学生理解知识,而且要启发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

的方法。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不仅要引导学生动脑,

而且要引导他们动手。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懂了不一定会做,

会做还不一定有创造性。所以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

布置作业要由易到难,或提供素材、情境、条件和提出要求,让他们去独立探索、

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别出心裁地完成作业,培养学生创造才能。④发扬教学民

主。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

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107.简述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答案:高中阶段是中学期间学习负担最重的时期,也是青年体质增强的时期,学

校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依然有重要的责任。为此,学校要注意提

高学生自我调节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的能力。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

会的关系,这是使学生对今后人生道路做出正确选择的重要条件。为此,要解决

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这是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从认识方

面看,高中生可能出现两类极端问题:一类是过分欣赏自我和苛求社会;另一类

是心理失衡,在认识上把社会理想化,对自己缺乏信心。从价值观方面看,青年

也存在两种极端表现:一种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只想索取,

不思奉献;另一种是看不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只求生存适应,不求发展创造。青

年时期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学校教育应使青年认清时代的要求、个人命运

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确立远大而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找到实现个人抱负的现

实道路。

108.如何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

答案: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

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是人格的核心。性格是有差异的,

主要表现在特征差异和类型差异两方面。(1)性格的特征差异。性格的特征差异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②性格的理智特征;③性格

的情绪特征;④性格的意志特征。(2)性格的类型差异。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

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性格有不同类型。常见

的分类学说有向性说和独立顺从说。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

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

独立型和顺从型。

109.程序教学

答案:程序教学由斯金纳首创,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形式,把将要学习的大问题

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并将其按一定的程序编排和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学习并

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110.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答案:(I)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2)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3)对社会文明

的示范功能;(4)对教师自身修养的引导功能。

11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

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答案:(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2)有合格的教师;(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

所及设施、设备等;(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112.学习课文《小珊迪》后,教师提问:“你最喜欢这篇课文的哪一段?”几个

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喜爱。随后,老师叫了一个没有举手的小个子

男生,要他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小男生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说了句:“我都不

喜欢。”老师批评了他,小男生一声不吭地坐下了,看得出他心里很不服气。学

生可以不喜欢课文吗?老师的说法是:“我认为不可以。不喜欢不就等于可以不

学了吗?再说,教材选的都是好文章。”试结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进行分析。

答案:建构主义认为,“教材是例子”,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学习是知识

建构的过程,无论专家选出的文章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学生总要以自己的经验

和方式去理解。建构主义的观点引发了新一轮的教育观念变革,新观念要求我们

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造就健康有序、宽松和谐、激励上进的新型教

育。鼓励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建构自己独立的意义。如果我们总是以一个固定的模

子去框住学生的思维,势必使学生丧失个性、丧失自我、丧失创造力。

113.简述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答案:(1)学科专业素养: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②了解与该学

科相关的知识;③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论。(2)道德素养:①热爱教育工作;②热爱学生;③自身的道德修养。(3)教育

专业素养: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研究

能力;④掌握科学、有效、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114.试论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答案:首先,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表现为:(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

规模和速度。兴办教育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任何社会教育发展的

规模和速度都受两方面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一方面,物质资料的生产能为教育的

发展提供怎样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

程度如何,包括劳动力总体需求数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2)生产力水平制约

着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结构是指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

人教育在内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社

会经济结构,对教育结构具有制约作用。生产力的发展会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

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这就要求教育结构也必须随之做出新的调整。

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

进步,促使人们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水平也必须不断提高,因此要求学校的课程结

构与内容也要不断地发展更新,适应这种变化和需要。同样,学校的教学设备和

实验仪器等都是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都能反映出当时生产发

展的水平。(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尽管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

用,但从历史发展来看,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表现为以下两

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

产力,表现在教育上则是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也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

另一种情况是,虽然生产力处于较低水平,但是由于文化交流,社会转型或者是

先进思想的影响,教育的思想内容和方法也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其次,

教育对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表现为:(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

质量是影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教育担当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教育

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劳动者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教育也可以改变劳动

力的形态,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通过积累和

传递科学知识来实现其再生产科学知识的功能,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地扩大科

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规定人

所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

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15.简述完形一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答案:(1)学习的实质是形成新的完形。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并不是形成刺

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格式塔(完形)。(2)学习的过程就是顿悟过

程。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所谓顿悟,就是领会到自

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

116.简述教师劳动的系统性特点。

答案:(1)教师劳动的系统性由教育的系统性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决定的。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系统工程,是由多位教师、多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

进学生的发展的工程;同时,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任何一个人或

一方面的因素都不能独立地完成培养人的工程。(2)教师劳动的系统性表现在学

生的发展是由各种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从纵向看,这个过程是由不同阶段

的教师、家庭和社会等因素连续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横向看,学生的发展是由不

同分工的教师互相合作、集体协作的结晶,也是教师、家庭和社会相互支持'共

同影响的结果。(3)教师劳动的系统性要求教师具有合作意识,发挥主导作用。

117.关于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答案:在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心理因素对问题的

解决都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自信心、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认知方式、情

绪状态、动机水平、原型启发、迁移作用、定势作用、功能固着等等都是影响解

决问题的心理因素。因此要使问题得到解决维持一种紧张而又有秩序的有条不紊

的心理状态,(一)是提高动机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问题解决的效果。(二)

在解决问题时,充分地运用原型启发的作用就可以有效地解决某种具有的与自己

面临的问题,例如我们在上电化教育基础课为学生讲摄影机。照相机工作原理我

们就运用了原型启发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三)迁移作用也是影响问题解决的

重要心理因素如:我们在讲投影片制作时,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按着小学教材

进行投影片制作要求他们自己构思,自己设计、绘画制作通过学生新自动手操作,

即学到了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又在动手制作能力上得到了发展取得很好的课堂效

果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