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课时2分析思路结构
紧扣论点,层清意准
【复习任务】1.了解论述类文本常见的结构形式,在阅读中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梳理文本行文思
路、论证结构。2.掌握答论证思路结构题的要求和规范。
【考情微观】
年份卷别提问方式考查角度命题特点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①梳理、分析论证思路、结构是新
2021年新分析两则材料
和材料二的论证思高考卷的必考题,足见命题者对考
高考I卷的论述思路
路。(4分)生分析论证思路、结构能力的重视。
2021年新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分析全文的论②题干用语相对灵活。“行文脉
高考n卷论证结构。(4分)证结构络”重在思路的梳理;“论证思
路”多了论证中心与论证角度的要
求;“论证结构”多了结构特点的
2020年新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分析单则材料
说明。无论使用什么样的题干用语,
高考I卷的行文脉络。(6分)的论述思路
能够准确梳理行文脉络的本质要求
不会变化。
佚口识图要】
引论(提出问题)直接提出
.间接引出
总分式
并列式
立论文本论(分析问题)
递进式
平行列举分论,乙|并列式对照式
.驳立式
各段落、各层次之间[递进式
局部总体总结强化论点
前后顺序不可变动结论(解决问题)
发出号召或劝勉
正反观点或论据对照比较)对照式提出具体办法
【驳论文।树靶子一摆出要批驳的观点或供选的几方
!
先驳后立或先立后驳)驳义式表态度一表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选择
I
重反驳一剖本质,指谬误,析弊端
I
立己论一明确自己的观点,分析其好处
(说明:在“驳”与“立”环节中,可以先驳后立,
也可以边驳边立。)
前备知识——论述文结构
1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一、论述文的基本结构
论述文的基本结构一般遵循“提出问题(引论)一分析问题(本论)一解决问题(结论)”的
“三段论”模式。
引论就是开头,必须明确论题或提出论点;本论就是主体,应选用材料并分层次论证观
点;结论就是结尾部分,归纳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一般来说,大多数论述文的整体结构属于总一分一总结构,在分说部分,往往会采取或
并列、或层进、或对比、或总分的结构模式。
二、本论部分的结构模式
模
特点典例
式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主体部分(文章第
二部分)
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与分说的53—人类认识过程第一阶段一由存在到思想
总关系,论点在各层次的分论点当中
分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点
为引一人类认识过程第二阶段一由思想到存在
式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
后总,还可以先总后分再总。
耳阂一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上述两个阶段的多次
反复才能完成
《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二部分(首先……其次……其
文本展开的各层次,关系是平等
并次)
的。或是分论点之间关系是并列表
列了注重研究现状
述的;或是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
式三大缺点不注重研究历史
角度论证同一观点。[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用
后面的论证是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例一:《修辞立其诚》主体部分(第2〜10段)
上进行的,前后之间是逐层推进、r——名实一致,言行
1年「J一—致、表里一致
逐步深入的关系,不能随意变动。
f]认识世界、端正
层这种布局的好处是能反映出作者【为什么J—学风、社会现实
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例二:《反对党八股(节选)》主体部分
式层递式有三种方式:八大罪状一闺一团(即内容一形式一原因一危害)
①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
每条罪状
体到抽象。
②提出问题(是什么)f分析问题—摆现象.一论危害一挖根源_提方法
2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为什么)一解决问题(怎么办)。
③摆现象一说危害一析原因一给
对策。
正反对比: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
通过二者的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三部分
方面的正确性。往往一方面用墨较反:主观主义的态度
两种对立的态度―
多,作为论证的重点;而另一方面1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
对
着墨较少,只作陪衬。
照
破立式:“破”(驳)就是分析、评《拿来主义》
式
论或驳斥,指出其错误之处。破:闭关主义、送去主义
“立”就是确立自己的观点。3
破(驳)立结合形式:先破后立;先一、,破:三种态度
立:拿来主4义-1一
立后破;边立边破。U:拿来的方式
活动一体验真题,把握思路
(2021・新高考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材料一:
①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从前人
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②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们佯逃,留着
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典祭官拉奥孔当时
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
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雕塑《拉奥孔》
③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
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因为要解释
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3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④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
△△△••••△A△△••
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
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在表现
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⑤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因为
△△△△△,•△△△△•,
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
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⑥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
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
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
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⑦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
△△△△
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比如说一张桌子.画家只需用
△△
寥寥数笔,使人一眼看到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语言来描写,你须从某一点说起,说它有
多长多宽等等,说了一大篇,读者还不一定马上就明白它是桌子。
⑧诗只宜叙述动作,因为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而诗所用的语言声音也是如此。这
种动作不宜于画,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比如说.
△△
“我弯下腰,拾一块石头打狗,狗见着就跑了”,用语言来叙述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
把这简单的故事画出来,画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观者一目了然。
⑨但是谈到这里.我们不免有疑问:画绝对不能叙述动作,而诗绝对不能描写静物么?
△△
莱辛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图画也可以模仿动作,但是只能间接地用物体模仿动作。……
诗也能描绘物体,但是也只能间接地用动作描绘物体。”
⑩换句话说,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诗描写静物
△△△△
时,亦必化静为动,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间中的绵延。(摘编自朱光潜《诗论》)
材料二:
①《拉奥孔》所讲绘画或造型艺术和诗歌或文字艺术在功能上的区别,已成老生常谈了。
它的主要论点——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中国古
人也浮泛地讲过。晋代陆机分划“丹青”和“雅颂”的界限,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
善于画。”这里的“物”是“事”的同义字。邵雍有两首诗说得详细些:“史笔善记事,画
笔善状物。状物与记事,二者各得一”;“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丹青入巧思,万物无
遁形。诗笔善状物,长于运丹诚。丹诚人秀句,万物无遁情”。
②但是,莱辛的议论透彻深细得多,他不仅把“事”“情”和“物”“形”分开,还进
△△........
4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一步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所
画出、塑出的不可能超过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我联想
△△△
起唐代的传说:“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维曰:'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客未
然,引工按曲,乃信。”宋代理指《梦溪笔谈》由匕芈了这个不尊本谈:“此好奇者为之。凡
画奏乐,止能画一声。”“止能画一声”五字也帮助我们了解一首唐诗。徐凝《观钓台画图》:
“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宰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画家挖空心思,
终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止能画一声”。徐凝很可以写“欲作悲鸣出树难”,
那不过说图画只能绘形而不能“绘声”。他写'‘三声",寓意精微,就是莱辛所谓绘画只表
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所以画家画“一水”加“两崖”的排列易,画“一”
而“两”、“两”而“三”的连续“三声”难。(摘编自钱镇书《读〈拉奥孔〉》)
梳理全文思路、结构的方法步骤如下:
1.看标题,明观点或话题
非连续性文本的标题多出现在文末,不要忽略。
2.概括段意
在阅读过程中,善于勾画圈点出能够概括段意、揭示思路的关键词句。
(用横线画出观点句,用波浪线画出过渡句,用画出标志思路的词语,用标出表
明内容的关键词语)
材料一、二的段意:
材料一:
①莱辛的《拉奥孔》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②叙述《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
③莱辛将诗和雕像互较提出诗画异质说。
④对于拉奥孔在被捆时的放声号叫,诗和雕像的不同表现。
⑤对于长蛇绕腰和衣着,诗和雕像的不同表现。
⑥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
⑦莱辛认为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
⑧诗只宜于叙述动作,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
⑨诗画的这一区别也不是绝对的。
⑩图画叙述动作和诗描写静物的规律。
材料二:
①中国古人浮泛地讲过诗画表现的不同。
②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
3.合理分层
5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在厘清各段大意后,应立足于论题或论点,进行合理分层,相当于合并同类项。而对这些同
类型的大意加以整合,并串联起来,就形成了文本的脉络。在这一阶段要坚决杜绝不分层,
直接机械串联各段大意的做法。
材料一论述层次:
[①一③卜莱辛提出诗画异质说
[④一⑥卜莱辛观点的理由与结论
|⑦一⑧卜作者阐释诗画异质
「令依口作者进一步阐释:诗画
[⑨一⑩卜异质不是绝对的
材料二论述层次:
①中国古人在诗画功能不同上与莱辛观点相近
②莱辛的观点更加透彻详细,并举古代事例佐证之
@整体把握(约10分钟)
请在梳理材料思路后填写下列内容,完成整体把握。
中心话题:①
材料一中心:②
(阐释、分析)
材料二中心:③
(中西比较,
引申发挥)
(材料中心也可在文中画出)
答案①对莱辛《拉奥孔》“诗画异质”说的思考②阐释与分析莱辛《拉奥孔》“诗画异
质”说③关于诗画关系,莱辛的议论要比中国古人透彻深细
匚精做试题(约10分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莱辛是历史上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的第一人,他的《拉奥孔》在近代诗画理论中产生
了广泛影响。
B.雕塑《拉奥孔》既呈现了拉奥孔被缠绞的表情,又不让这表情表现为丑态,体现了希腊
艺术恬静与肃穆的一面。
C.雕塑《拉奥孔》与史诗记载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处:一是拉奥孔的表情,二是大蛇缠身
的部位,三是人物穿衣与否。
6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D.莱辛的《拉奥孔》认为,由于诗和画拥有不同的媒介和符号,所以形成了各擅胜场的题
材范围。
答案A
解析“莱辛是历史上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的第一人”偷换概念。原文说的是“莱辛的《拉
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
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诗歌是时间的艺术,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得生动和
明白。
B.绘画只能是对所画对象某一瞬间的定格,因此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所画对象动作的
过程的。
C.“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两山排阚送青来”等诗句,化静为动,以动
作来描绘景致。
D.沈括质疑了唐代传说,从这个例子可判断,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
法其实没有道理。
答案C
解析A项曲解文意,原文说“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并不能说高明的绘画不如
诗歌。B项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
过程”,因此后人可以根据画作推想出所画对象动作的过程。D项偷换概念,“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能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形容画的意境非常优美,而沈
括对唐代关于王维的传说的质疑意在表明图画在表达时间上的后继方面存在局限,并不能因
这个质疑就否定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莱辛“诗画异质”观点的一项是()
A.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屑也。
B.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
C.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
D.图画可以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而诗歌则能写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
答案D
解析题干要求准确理解莱辛的“诗画异质”观点,主要指诗和画拥有不同的媒介和符号,
分别有各擅胜场的题材范围,诗宜于叙述动作,画宜于描写静物。A项以“眼中金屑”作比,
生动地表明能够入画的诗并不是空灵的妙诗。故A项不符合莱辛的观点。B项的观点是“诗
画同质”,与莱辛的观点恰恰相反。C项是说诗与画的圆满结合形成了“艺术意境”,这也
不是莱辛的观点。D项对应材料一第⑧段,“图画可以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这是说
画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诗歌则能写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这是说诗歌
7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能表现这个“一条绵延的直线”的动作,符合莱辛的观点。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材料一围绕莱辛《拉奥孔》提出的“诗画异质”观,从缘由、推论到结论,纵向展
开,引述其观点,并结合作者个人的理解,以举例、引证的方法加以阐释;②材料二点出莱
辛“诗画异质”的核心观点后,以札记形式列举中国古人关于诗画关系的相关讨论,与莱辛
观点形成照应。
解析先概括段意,划分层次,理清论证结构,再用“首先……接着……最后……”形式组
织答案即可。本题没有比较的任务要求,只需分别理清作者的思路,形成语言简明、逻辑清
晰的答案。不一定要拘泥于上面的参考答案。
5.嵇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
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根据莱辛的观点,绘画宜于描写静物而诗歌宜于叙述动作,“手挥五弦”和“目送
归鸿”这两句诗都含有动作;②而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③与“手
挥五弦”相比,“目送归鸿”包含更长的时间先后承续的过程,所以更难以被转化为绘画。
解析“目送归鸿”“手挥五弦”都是动作,题干要求说明为什么说图画表现“手挥五弦”
容易,而“目送归鸿”难。解答此题应结合两则材料,筛选出有关诗画在表现时空方面差异
的观点。文本主要讨论图画宜于描写静物而诗歌宜于叙述动作。二者都是动作,如何比较呢?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筛选有效信息,材料一第⑧段说“诗只宜叙述动作,因为动作在时间上先
后相承续,而诗所用的语言声音也是如此。这种动作不宜于画,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
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材料二第②段说“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
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所画出、塑出的不可能超过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绘画更是这一
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相对来说,“手挥五弦”是“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而“目送
归鸿”在时间上是先后相承续的,因此,以图画表现就有了难易之别,“目送归鸿”更宜于
用诗歌来表现。
活动二掌握分析思路结构的要求及规范
文章思路是靠文章结构来体现的,只有正确地分析文章结构,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着眼于文章的各个构成部分之间的组合方式、结构特征,具有外显性和客
观性。“把握文章思路”常常是围绕中心话题,立足于整体,着眼于词、句、段、层,部分
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分析作者的动机,具有内隐性和主观性。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8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中华民族神话作为人类古老的综合性艺术,不仅孕育着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等众多
学科,而且在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中通过世代口耳相传而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审美、
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记忆并表达着民族文化自信。
神话出现在史前文明时代,是文字产生之前民间文化的结晶,承载着人类最早的生存智
慧与文化记忆。丰富多彩的古老神话对文化自信的表达是多视野、多层次的,在历史的长河
中历经时间的冲刷而流传至今,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不仅蕴含着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情
感意志,也表现探索担当、不屈不挠的中国力量,积淀着鼓舞后人自强不息的文化自信。
不怕事,也能担事,这种民族意志在古老的神话中有着充分体现。《淮南子》中描述,
女娟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女娟作为中
华民族尊崇的创世女神,在人类面临多重灾难时,没有退缩,知难而进。而担当的背后则是
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精神。同样,在洪水、干旱、瘟疫、虫灾、战争等种种有关灾难的神
话中,这类担当大义的形象更是人们心中扭转危难局面的典范,他们用勇气与生命续写出“为
有牺牲多壮志”的壮美诗篇。
能够展现创新精神的中国神话极其丰富,既有对混沌世界的颠覆,也有对旧秩序的破除
和在文明进程中的自我革新。中国各民族的创世神话可作为典型案例,如汉族、苗族神话中
开天辟地的盘古,阿昌族的遮帕麻与遮咪麻,侗族的萨天巴等。这些神话形象源于人的自我
观照,无论是他们的产生、特征,还是功泽后世的业绩,都表明他们是接地气的创世者,是
中国各民族按照自己的本土文化创造出来的具有创新品格的人民群众的代表。
中国神话中不乏勤于创造的典型。如被汉族和众多少数民族视为文化祖先的黄帝,不同
民族和不同地区神话中不仅有关于黄帝统一天下、勤政爱民以及探讨治国理政之法的叙事,
还有黄帝发明制陶、黄帝制衣裳、黄帝创新饮食等一系列事迹。他是一个时代一个群体发明
创造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民族文明进程中的光荣与骄傲。
在中国神话中,面对挑战、敢于胜利的形象非常多见,有衔微木填沧海的精卫,有死后
“猛志固常在”的刑天等。中国古代神话在展示人类恶劣生存境遇的同时,一般不渲染神与
神之间错综复杂的血腥斗争,而是把人的生命和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充分表达出中华民族自
立自强、不怕艰险、敢于攻坚克难的文化精神。
在当今文化实践中,挖掘并传承神话中蕴含的文化自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古为今用
的科学态度,辩证取舍、推陈出新,继承积极思想,摒弃消极因素。培育文化自信必须坚持
马克思主义,以历史事实和艺术真实为依据,以文化服务于人民、服务于人类进步为主导。
总之,中国各民族神话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
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具体体现,与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
因是一致的。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也在中华民族修齐治平、知常达变、建功立业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文化基因与自信,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
反抗外来侵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
9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系平衡,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必将发挥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力。
(摘编自王宪昭《在古老神话中解读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1.请简要梳理材料的论证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先提出观点,中国神话记忆并表达着民族文化自信,这种表达是多视野、多层次的;
然后从勇于担当、善于创新、勤于创造、争取胜利四个不同的角度审视神话中所表达的自信,
进行论证;接着分析如何挖掘传统神话的新时代价值;最后点出中国神话中蕴含的文化自信
的价值及积极深远的影响。
解析材料全文是总分总式结构,引论(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本论(2〜7段)分为两层:
第一层(2〜6段),从四个角度阐释“文化自信的内涵”;第二层(第7段),论述当今文化实
践如何挖掘文化自信。结论(第8段):总结其价值和意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印尼爪哇开展了一项有关水稻生产的农业研究。研究者发现,农业生
产常通过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来获得总量的增长,但这种生产模式一旦固化并达到一定
上限后,再多的生产投入也不能提高产量,反而降低产量。更重要的是,这种精耕细作的小
农经济模式无法进化成更为高级的生产模式。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称之为“内卷”。这种现
象同样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中,而当代中国的教育发展正面临“内卷化”日益严
重的问题。
……(摘编自胡唯元《只盯着校园,走不出教育“内卷化”困境》)
材料二:
提起当前的教育“内卷化”与教育焦虑,不少人认为原因在于优质教育资源过少,而要
缓解教育焦虑,必须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这种观点似是而非。在我看来,根本原因不是
优质教育资源匮乏,而是在发展教育过程中,教育资源被人为地分为三六九等。政府教育部
门没有适时根据教育发展新形势,调整发展教育的思维与战略,反而推出将教育资源等级化
的政策措施,这导致我国教育发展陷入困境:不管怎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老百姓一直认为
只有排在前2%甚至前1%的资源才是优质教育资源。如果不全面清理这种等级化思维,我国
社会的教育“内卷化”和教育焦虑,在未来会更加严重。
……(摘编自熊丙奇《教育普及化过程中的教育“内卷化”是怎么产生的?》)
2.请简要分析材料一、材料二节选文字的写作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材料一由现象引出话题(或由此及彼):由农业生产中的“内卷”现象引申到社会生
活的其他领域,并聚焦到教育领域“内卷化”这T话题。②材料二先破后立:先提出一些人
对教育“内卷化”原因的看法,并对此加以批驳,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10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解析分析写作思路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如材料一“这种现象同样广泛存在于……”,暗
示先说农业领域,再推及其他领域,据此可知该段思路是由此及彼(或由现象到话题)。如材
料二“这种观点似是而非”“在我看来,根本原因……”“如果不全面……”,抓住这三句
话可知该段思路为“树耙子一析原因一亮观点”的先破后立式。值得注意的是,“亮观点”
采用的是假设方式。
分析论述思路结构要做到“层清”“意准”。
I.层次清晰
(1)从文章各段内容入手,弄清每一段的意思。同样,分析一个段落的层次也是如此,可以通
过分析这一段落中每句话的意思,分析出段落的结构和思路。各段段意知道了,全文内容也
就能把握了,文章思路也就理清了。
(2)从弄清材料与材料之间、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入手。针对本论部分各段,根据所用材料
的性质、角度,我们可以搞清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顺序。常见的逻辑顺序有:由一般到
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概念到应用,由总到分,由破到立(或由
立到破)。
(3)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借助标志思路、层次的词语和句子。
2.层意准确
(1)紧扣材料的论述对象和重点概括。
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某些考生概括段意往往只会就“段”论“段”,抓住某个关键词进行
放大,以致脱离或疏忽了整个材料的论述对象与重点,这样下来,概括肯定不准确。
(2)尽量摘取中间段落中的关键句以及关键句中的关键词语整合层意,少用术语和空洞词语。
分析论述思路结构题的答案应规范:
1.体现过程
答题时需要把握文本的大致结构,呈现文本的结构框架。因此,作答时应尽量使用诸如“首
先”“其次”“再次”“接着”“紧接着”“接下来”“一方面”“另一方面”等词语。
2.表明关系
答题时需要表明各论证环节之间的关系。比如,”交代了……立论背景”“确立了……立论
前提”“引出后文的议论对象……”“为后文对……的论述做铺垫”“增强了论证……的现
实针对性”,,使读者对……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等等。
3.交代特点
答题时要交代、点明论证内容的特点。
(1)结构特点:是总分式,还是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
(2)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论证角度,即文本论证中心论点的切入点、论证角度多以名词性短语形式呈现。例如2021
11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年新高考n卷第4题答案中“从网络行为的‘底线意识'和‘基准意识’两个角度展开论
证”,“底线意识”和“基准意识”就是论证角度。
最后,大致形成这样的答题模式:
材料围绕XX论点,采用了XX结构,首先……,接着运用XX论证方法论述了……,然后
指出了……,最后运用XX论证方法强调了……
对点练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科学发现有赖于创造性思维,而创新思维又需要人文底蕴的涵养。科学与人文传统、人
文关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前不久,在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天眼”成果中,一段来自宇宙深处的“声波”触发
了人们的想象与思考,科学与人文产生了奇妙的碰撞。事实上,从发现引力波到“看到”黑
洞,从古生物探秘到现代基因突破,剖开层层专业术语就会发现,科学研究在增进人们知识
的同时,还是人们认识世界、理解自身的桥梁,科学的琴键也演绎着人文的旋律。
科学有大美。科学以客观自然世界为研究对象,其人文意蕴的一个方面,在于它拓展了
人们的审美空间。如果说以文学、音乐为代表的艺术创作,打开的是感性审美世界,科学活
动则将美延伸到理性世界,给人以智慧启迪。数学是科学描绘世界的主要语言,数学家兼哲
学家罗素认为:“数学,如果我们正确地看它,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
大到宇宙星云,小到基本粒子,长如百亿年,短到一瞬间,都能用方程式呈现。这些方程就
像美妙的诗篇,用最浓缩的“语言”,表达了无边无际的时空存在。正如有人赞叹的,黎曼
几何与钢琴协奏曲一样优美。
科学追求卓越,这一丰富心灵、感受审美的过程,与人文相通。科学研究的魅力在于揭
开表面的纷繁杂乱,发现现象背后的一致性规律。它带给人的幸福感,源于探索自然、验证
未知的兴奋,以及发现真理时的满足。这份体验是非世俗、超功利的,由于契合了人对真善
美的情感需求,因而是迷人的、永恒的。从这点来看,科学研究带来的心灵享受和震撼,足
以和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相媲美。
艺术人文并不妨碍科学研究,往往还是创新的源泉。历史上,许多科学家也是优秀的作
家或艺术家。如今,现代学科高度分工,在科学、艺术两方面均取得高成就难度很大,可很
多科学大师依然热爱艺术。爱因斯坦曾这样阐述艺术和科学的关系:音乐创造和物理研究的
起源不同,可是被共同的目标联系着,这就是对未知的探求。钱学森曾把在科学研究上做出
成绩的原因,归功于夫人——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蒋英。因为她给了自己诗情画意,从而让自
己更深刻地了解了人生,在科研道路上避免了形而上学和机械论。法国文豪福楼拜说:科学
12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与艺术在山脚分手,在山顶重逢。可见,科学与人文展现的都是人们追求崇高、卓越的精神,
是对超越生命有限性的向往,它们的内核一致,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之中。
进而言之,在求索未知的阶梯上不断攀登,艺术与科学可以相互激发。原创性的科学发
现、颠覆性的科学创新、“从0到1”的科学突破,离不开激发想象力、创造力,获得电光
石火般的思想灵感。这就需要让科学与人文携手同行。当前,我们正走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的征程上。无论是探索未知奥秘,还是攻克“卡脖子”难题;无论是加强基础研究,还是提
供科技解决方案,都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而科学精神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促进科学与
人文融合,不仅能树立科技为民、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更能为科技创新带来丰富的源头活
水。(摘编自《科学琴键演绎人文旋律》,《人民日报》2022年1月260)
材料二:
记者:这些年出现“文创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普及,大大丰富
了文创的形态,提升了用户体验。在文创产业的具体实践中,科技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赵声良:科技是实现文化创意、放大文化效用的重要手段。以文博机构为例,新技术不
仅帮助文物从“抢救性保护”迈向“预防性保护”,还提供文创手段和思路。比如数字技术,
相较于过去的胶片拍摄,敦煌数字壁画不会褪色,而且清晰度大幅提高。这些逐渐积累起来
的数字素材,成为敦煌发展文创的资源库,不仅可以用来设计实物文创产品,还可以制作视
频,让壁画中的人物动起来,更具观赏性。再比如利用数字化解析技术,在异地展览中再现
代表性洞窟,人们徜徉其中,仿佛在真实的莫高窟中游览。
祁述裕:数字技术是引领当代文创产业发展的火车头。扩展现实(XR)、人工智能、5G、
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大大提升了文创产品的艺术表现力。北京中轴线相关主题展览中,
在专业机构提供的珍贵图纸、照片、影片基础上,利用球幕、声场、虚拟现实(VR)等技术呈
现不同时空里的中轴线,观众戴着特制眼镜就能远眺南北中轴线,虚实结合,了解北京市的
历史文化。
胡秋:不仅在文创领域,当前新技术已全面介入文化内容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
个环节,加速文化生产方式变革,推动文化新业态的出现,成为文化发展的强大引擎。以“硬
核技术”支撑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科技赋能文创产品,就是这
一趋势的生动写照。
(摘编自《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人民日报》2022年1月250)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文底蕴的涵养可以激发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又是科学发现的前提,所以科学与
人文传统、人文关怀有着密切的联系。
B.黎曼几何与钢琴协奏曲一样优美,都将美从感性审美世界延伸到理性审美世界,拓展了
人们的审美空间,给人以智慧启迪。
C.爱因斯坦阐述艺术和科学的关系,认为音乐创造和物理研究虽然起源不同,但是目标是
13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共同的,即对未知的探求。
D.利用数字技术拍摄敦煌壁画,不仅不会褪色,而且还能大幅提高清晰度,基于数字素材
制作的文创产品更具观赏性。
答案B
解析“钢琴协奏曲……都将美从感性审美世界延伸到理性审美世界”错,钢琴协奏曲只是
感性审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都对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关系进行了评论,材料一侧重理性客观的说理,材
料二侧重感性主观的阐释。
B.材料一认为只要激发了想象力、创造力,就会有原创性的科学发现、颠覆性的科学创新、
“从0至U1”的科学突破。
C.科学与艺术都追求大美与卓越,契合人对真善美的情感需求,给人带来非世俗、超功利
的体验和心灵享受与震撼。
D.材料二以访谈的形式阐述了科技在文创领域发挥着引领发展、加速变革、推动创新、实
现创意、扩大效用的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A项”材料一侧重理性客观的说理,材料二侧重感性主观的阐释”错,两则材料都既
有理性客观的说理,又有主观感性的阐释。B项”只要激发了想象力、创造力,就会有原创
性的科学发现……”错,从材料一“原创性的科学发现……离不开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可
知,选项误将必要条件理解为充分条件。D项”阐述了科技在文创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错,从材料二“不仅在文创领域,当前新技术已全面介入文化内容创作、生产、传播、消费
等各个环节……成为文化发展的强大引擎”可知,不仅在文创领域,而是在包括文化内容的
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环节在内的全部文创产业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二中出现“文创热”的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普及带来的文
创产品的一项是()
A.通过对宜宾丰富的楠竹材料进行反复比对和试制,结合宜宾地区的地理气候及楠竹特性,
研发出完全使用宜宾竹材料资源的多款智能声控竹材料艺术台灯。
B.北京冬奥会引导牌是流线型中国结与雪花形状的完美融合,上面装有极具隐藏性的调光
器和开关,与引导员手上缠绕的手腕电池连接,实现引导员自控。
C.通过云游览小程序、互动短视频、文化节目等形式,把通过数字技术修复的高清壁画呈
现出来,让观者身临其境,让敦煌文化“触手可及”。
D.清华大学“二校门”立体录取通知书成为别具“心意”的文创产品,将中国古典建筑美
学与校园代表性元素融合,以手工纸艺形式呈现。
答案D
14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解析“将中国古典建筑美学与校园代表性元素融合,以手工纸艺形式呈现”,没有利用新
技术新应用。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材料一先从创造性思维引出科学与人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的论点,并以“中
国天眼”成果加以印证;②然后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比论证科学在“有大美”“追求卓越”
两个点上与人文是相通的;③接着从艺术人文的角度举例阐明艺术人文是科学“创新的源
泉”;④再从“求索未知”上,进一步论证“艺术与科学可以相互激发”;⑤最后针对现实,
强调“促进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现实意义。
5.“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的著名写作主张,其中“时”为时代,
“事”为世事。上面两则材料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主张。请结合材料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
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论题因由“时”“事”而引出。材料一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的探讨是由“中国天眼”
接收到一段来自宇宙深处的“声波”引出的,材料二对科技对文创产业发展的作用的探讨是
由这些年出现的“文创热”引出的。②议论围绕“时”“事”而展开。材料一紧扣当前人们
对由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天眼”成果引发的关于科技与人文关系问题展开议论,材料二
紧扣当前由“文创热”引发的关于科技发展与文创产业发展的关系的探讨展开议论。③观点
或主张针对“时”“事”而提出。材料一“促进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主张是针对“当前,我
们正走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上”的现实提出的,材料二中三位专家的观点都是基于当
前科技发展和文创产业发展关系的实际提出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随着中国的国家力量与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如何在谋求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
时,将自身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惠及普通国民与全世界其他地区的人民,已成为一项亟待取得
突破的事业,而“讲好中国故事”就是推动这一事业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如何通过“讲好中
国故事”来实现有效的共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将对国家形象的构建以及对外宣传工作的开
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近些年来,无论是传统主流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东方卫视出
品的节目《这就是中国》,紧扣时代脉搏,积极传达民族自信的精神。《上新了•故宫》以勃发
创新的时代力量,让文物活起来。CGTN(中国环球电视网)已经建成多语种电视频道,在世界
上的主要国家实现了节目制作与播出。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弱化了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
的界限,打破了媒介的壁垒。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社交平台,以抖音、快手为代表
的短视频平台,也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舞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也纷纷开通了
15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部编新高考版)含答案解析
视频号,利用网络的便捷,提高及时性。然而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讲好中国故事”
也面临着被“污名化”“政治化”的挑战。同时,传播技术不断进步,媒体融合全面推进,
也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多维叙事提供了可能性与挑战性。因此,提升媒体讲故事的能力,
便被赋予了重要的价值甚至是历史意义。
尚克和艾贝尔森认为,故事解释着世界,人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的故事允许他们看
到的世界。当下的中国不乏好的故事,关键在于如何讲。不同的媒体类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
叙事资质,不同媒体对不同故事类型或者叙事性模式有着特别的适用关系。有的媒体强调“情
境再现”,有的凸显“煽情陈述”,有的注重“理性分析”,有的体现“深度解剖”。讲好
中国故事,就需要利用媒体的这些特质,在叙事话语、叙事符号、叙事关系和叙事主体等方
面进行重新建构。无论是传统主流媒体还是新媒体,无论是稳固娴熟的政治、学术话语,还
是鲜活灵动的网络、生活语言,都可以在多元话语的融通中为讲述中国故事贡献力量;传统
的言语交流媒介已不再独享支配地位,图像、声音、音像、超文本等传播媒介的重要性与日
俱增,各类媒体应深挖故事内容的表达方式,以糅合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的多模态叙事模式,
呈现多姿多彩的画面,打造独特的感官盛宴;注重共情、共动、共享,让受众不再仅仅是被
动的接收者,还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体验者,这种参与、体验可以有效地增强他们对于中
国故事的感性认识;在叙述的主体上,多元主体共同讲述已然成为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无
论是大陆还是港澳台地区,都可以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主体,甚至也可以搭建与不同国别媒
体的合作,借由外国人的声音来讲述中国的故事。
(摘编自史卫文《讲好中国故事的媒介创新思考》)
材料二:
陈贝儿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由她主持的“扶贫攻坚”纪录片《无穷之
路》在香港和内地广受好评,这部纪录片成本很低,摄制团队仅有5人,它取得成功的原因
是什么呢?
制作者在地域选择上很成功。他们从精准扶贫政策入手,挑选了最有特色、港人最少接
触的主题,比如“易地搬迁”“产业带动”“教育扶贫”“企业帮扶”等,然后根据主题选
择有代表性的脱贫地区,且尽量展现各地不同的地貌风光。观众看到的,不仅是国家的脱贫
奇迹,更有各地令人惊叹的壮美山河。
“大国崛起”与“小民尊严”密不可分。《无穷之路》的制作者说,脱贫最大的受益人
是普通老百姓,因此他们尽量选择一线村民作为受访者,这些村民朴实的讲述是扶贫工作最
有力的见证和回应。为了承诺坚守近40年的“溜索医生”邓前堆,《山海情》中“马得福”
的原型谢兴昌,带领乡亲致富、为妇女争取权益的低族咖啡农叶萍他们的善良和奉献、
勤劳和拼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构成这个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东莞货运考试题库
- 二零二五年度医疗险业务合作合同3篇
- 2024电子商务运营风险评估与管理合同3篇
- 2025年度物流公司物流园区绿化及环境卫生管理合同3篇
- 2024泰康保险公司保险产品与健康大数据分析合同3篇
- 2024智慧城市大数据分析技术服务合同
- 2025年新科版高二数学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粤教新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西师新版七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二型糖尿病足
- 汽车文化教案(汽车发展史)
- 实习生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土木工程认识实习报告
- 服务区安全生产培训
- 儿童颅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 家长的陪伴孩子的寒假守护
- IATA区域的划分(TC1区)
- 蒸汽梯级利用能评报告
- 医院对账平台技术方案
- 山茶油知识普及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