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厂食品质量控制手册_第1页
食品加工厂食品质量控制手册_第2页
食品加工厂食品质量控制手册_第3页
食品加工厂食品质量控制手册_第4页
食品加工厂食品质量控制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加工厂食品质量控制手册TOC\o"1-2"\h\u27478第一章食品质量控制总则 43191.1质量控制原则 4281661.1.1本厂遵循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消费者需求。 452141.1.2坚持预防为主、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原则,保证食品安全、卫生、营养和感官品质。 4129861.1.3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提高员工质量素养,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238551.1.4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产品质量的全程监控,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4246141.2质量管理体系 4223771.2.1本厂采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满足顾客需求和法律法规要求。 470641.2.2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严格监控,预防食品安全风险。 545641.2.3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化,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质量职责,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5257871.2.4加强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544501.3质量控制目标 522461.3.1保障食品安全,保证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消费者需求。 587641.3.2提高产品感官品质,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口感、色泽、香气等方面的期望。 5122641.3.3加强原辅料、生产过程、成品的质量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5117601.3.4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5243511.3.5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企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 510348第二章原料质量控制 5230212.1原料采购标准 5290272.1.1采购原则 5272652.1.2采购标准 5139072.2原料检验程序 531472.2.1检验计划 53282.2.2检验方法 651442.2.3检验流程 6171532.3原料储存管理 626012.3.1储存条件 6233542.3.2储存期限 6199352.3.3储存管理 6307412.4原料质量追溯 661342.4.1追溯体系 6117712.4.2追溯记录 6223712.4.3追溯处理 729556第三章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716163.1生产工艺控制 7186273.1.1工艺流程制定 7163313.1.2工艺参数控制 7208013.1.3工艺改进与优化 7256363.2生产设备管理 753353.2.1设备选型与采购 7187093.2.2设备维护与保养 746173.2.3设备清洁与消毒 771913.3生产环境监控 8198063.3.1环境卫生管理 842583.3.2环境参数监测 8126053.3.3防虫防鼠措施 82933.4生产过程检验 8269923.4.1原料检验 884373.4.2在线检验 8327423.4.3成品检验 837203.4.4检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827761第四章产品质量控制 8206644.1产品标准制定 860364.2产品检验方法 9242844.3产品质量评价 942534.4产品质量改进 94863第五章食品安全控制 10311275.1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1078085.1.1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概述 10327395.1.2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执行 1073775.2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10118905.2.1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概述 10320635.2.2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 1038315.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109975.3.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10311175.3.2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10253925.4食品安全应急处理 11119395.4.1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概述 11150175.4.2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实施 1129994第六章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质量控制 11278666.1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 1118866.1.1遵循原则 1134646.1.2使用标准 11109066.1.3使用范围 12293406.1.4使用量 12294716.1.5标签标注 1213896.2食品添加剂储存管理 12314096.2.1储存条件 1280136.2.2储存环境 12188036.2.3储存期限 12213796.2.4储存管理 12272556.3包装材料采购标准 12230716.3.1采购原则 12127506.3.2供应商选择 12108166.3.3质量标准 12102726.3.4检验报告 1319936.4包装材料检验程序 13287026.4.1检验项目 13101456.4.2检验方法 13236156.4.3检验频次 13263416.4.4检验记录 1324486第七章质量检验设备管理 13134957.1检验设备配置 1369667.1.1为了保证食品加工厂产品质量的稳定与可靠,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本厂应配置以下检验设备: 1329667.1.2设备配置应根据实际生产需求、检验项目及检验能力进行,保证设备功能稳定、功能完善。 1341067.2检验设备维护保养 13323547.2.1建立检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润滑、紧固等。 1328017.2.2设备维护保养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14159837.2.3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应详细记录保养时间、保养内容、保养人员等信息,以备查阅。 14145027.3检验设备校准 14274857.3.1检验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以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1443087.3.2设备校准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4170407.3.3校准记录应详细记录校准时间、校准人员、校准结果等信息,以备查阅。 14302447.4检验设备使用规范 14131787.4.1检验设备使用前,操作人员应进行培训,熟悉设备功能及操作规程。 1471537.4.2设备使用过程中,应遵循以下规范: 14181947.4.3操作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141614第八章人员培训与管理 14317918.1培训计划制定 14244478.1.1目的 1419588.1.2制定原则 15302408.1.3培训计划内容 1577628.2培训内容与方法 1544878.2.1培训内容 15246968.2.2培训方法 15302428.3培训效果评估 15310098.3.1评估方式 154818.3.2评估标准 15228748.4员工绩效考核 16186778.4.1绩效考核目的 16303418.4.2绩效考核原则 1675198.4.3绩效考核内容 1627678第九章质量记录与信息管理 16439.1质量记录规范 1693689.1.1记录目的 16126169.1.2记录内容 1626279.1.3记录要求 17315809.2质量信息收集与分析 1721489.2.1信息收集 177769.2.2信息分析 1796859.3质量记录保管与归档 17239259.3.1保管要求 1735669.3.2归档要求 1741339.4质量信息反馈与沟通 17167829.4.1反馈对象 18277329.4.2反馈内容 18147079.4.3沟通方式 182677第十章质量改进与创新 181952110.1质量改进计划 18373010.2质量改进措施 183224110.3质量改进效果评价 192574310.4质量创新策略 19第一章食品质量控制总则1.1质量控制原则1.1.1本厂遵循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消费者需求。1.1.2坚持预防为主、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原则,保证食品安全、卫生、营养和感官品质。1.1.3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提高员工质量素养,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1.1.4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产品质量的全程监控,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1.2质量管理体系1.2.1本厂采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满足顾客需求和法律法规要求。1.2.2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严格监控,预防食品安全风险。1.2.3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化,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质量职责,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1.2.4加强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水平。1.3质量控制目标1.3.1保障食品安全,保证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消费者需求。1.3.2提高产品感官品质,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口感、色泽、香气等方面的期望。1.3.3加强原辅料、生产过程、成品的质量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1.3.4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1.3.5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企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第二章原料质量控制2.1原料采购标准2.1.1采购原则为保证原料质量,遵循以下采购原则:优先采购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原料;选择具备良好信誉和稳定供应能力的供应商;采购原料应具备相应的质量检验报告、合格证明等文件;实施供应商评估与审核制度,保证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2.1.2采购标准原料质量标准:依据国家、行业和企业内部标准,明确原料的各项质量指标;原料包装标准:要求原料包装完整、清洁、无破损,且符合卫生要求;原料运输标准:保证原料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变质,且运输工具符合卫生要求。2.2原料检验程序2.2.1检验计划根据原料批次、品种、数量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检验计划,保证原料质量。2.2.2检验方法感官检验:通过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手段,对原料的外观、色泽、气味、口感等进行检验;物理检验:对原料的重量、体积、密度等物理指标进行检验;化学检验:对原料的成分、含量等化学指标进行检验;微生物检验:对原料中的微生物含量、种类等进行检验。2.2.3检验流程原料进货检验:对采购的原料进行初步检验,保证原料符合采购标准;原料过程检验: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进行定期检验,保证原料质量稳定;原料成品检验:对成品中的原料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2.3原料储存管理2.3.1储存条件保证原料储存环境清洁、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原料储存温度、湿度应符合相关要求,防止原料变质;原料储存区域应设置防火、防盗、防潮等措施。2.3.2储存期限根据原料品种、性质等因素,合理制定原料储存期限,保证原料在使用前保持新鲜、合格。2.3.3储存管理建立原料储存台账,详细记录原料的进货、使用、储存等信息;定期对原料储存情况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对过期、变质、不合格的原料进行隔离处理,避免对生产造成影响。2.4原料质量追溯2.4.1追溯体系建立原料质量追溯体系,保证原料从采购、检验、储存到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可追溯。2.4.2追溯记录原料进货记录:记录原料的供应商、批次、数量、进货时间等信息;原料检验记录:记录原料的检验结果、检验人员、检验时间等信息;原料储存记录:记录原料的储存条件、储存期限、储存位置等信息;原料使用记录:记录原料的使用批次、使用数量、使用时间等信息。2.4.3追溯处理发觉原料质量问题,及时启动追溯程序,查找问题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产品质量。第三章生产过程质量控制3.1生产工艺控制3.1.1工艺流程制定为保证产品质量,生产部门应依据产品特性和相关标准,制定详细的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应包括原料处理、加工、包装、储存等各个环节,保证生产过程符合产品质量要求。3.1.2工艺参数控制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执行,保证各项工艺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时间等)符合规定要求。对于关键工艺参数,应设立监测点,实时监控并记录数据。3.1.3工艺改进与优化生产部门应定期对生产工艺进行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在改进过程中,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3.2生产设备管理3.2.1设备选型与采购生产设备应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良好功能的设备。设备采购前,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比较,保证设备质量。3.2.2设备维护与保养生产部门应制定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保证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对于关键设备,应设立专门的责任人负责维护保养。3.2.3设备清洁与消毒生产设备在使用前后,应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避免设备污染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清洁和消毒工作应按照规定的方法和频次进行。3.3生产环境监控3.3.1环境卫生管理生产车间应保持整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车间内不得存放与生产无关的物品,保证生产环境符合产品质量要求。3.3.2环境参数监测生产车间内应设立环境监测点,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参数,保证生产环境稳定。对于关键环境参数,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3.3.3防虫防鼠措施生产车间应采取有效的防虫防鼠措施,防止害虫和老鼠进入车间,污染产品。定期进行害虫和老鼠的监测和防治。3.4生产过程检验3.4.1原料检验生产前,应对原料进行检验,保证原料质量符合规定要求。检验项目包括原料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3.4.2在线检验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定期对产品进行在线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工艺要求。在线检验项目包括产品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3.4.3成品检验生产结束后,应对成品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成品检验项目包括产品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3.4.4检验数据分析与处理生产部门应对检验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以便及时发觉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同时对检验数据进行记录和保存,以备后续追溯和查询。第四章产品质量控制4.1产品标准制定产品标准制定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原料标准:根据产品特性,明确原料种类、产地、质量要求等,保证原料符合生产要求。(2)生产工艺标准:制定详细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处理、加工、包装等环节的操作规程,保证生产过程稳定可控。(3)产品标准: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明确产品的质量指标,如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4)检验标准:制定检验方法、检验周期、检验仪器等,保证产品检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4.2产品检验方法产品检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感官检验:通过观察、品尝、闻味等方式,对产品的色泽、口感、气味等外观品质进行评价。(2)理化检验:采用化学、物理等方法,对产品的营养成分、卫生指标等进行分析。(3)微生物检验:检测产品中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等微生物指标,保证产品安全卫生。(4)仪器检验:利用专业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对产品的质量指标进行精确检测。4.3产品质量评价产品质量评价是对产品品质的全面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程评价: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评价生产过程的稳定性。(2)产品评价:对成品进行检验,评价产品的质量指标是否符合标准。(3)市场评价:收集消费者反馈意见,了解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4)企业内部评价:通过内部质量审核、质量奖惩等方式,评价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4.4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质量改进是持续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原因:针对产品质量问题,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2)技术创新: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3)设备更新:淘汰落后设备,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4)人员培训: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5)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持续稳定。第五章食品安全控制5.1食品安全法律法规5.1.1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概述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为食品生产、流通、销售、消费等环节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5.1.2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执行食品加工厂应严格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保证生产过程中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企业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法律法规意识。5.2食品安全风险监测5.2.1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概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指对食品生产、流通、销售、消费等环节进行系统、连续的监测,以发觉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主要包括食品污染物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食品添加剂监测等。5.2.2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食品加工厂应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制定监测计划,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监测。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及时了解食品安全风险信息,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风险。5.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5.3.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概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食品加工厂对食品安全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的系统。它包括食品安全政策、食品安全目标、食品安全组织机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5.3.2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食品加工厂应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1)食品安全政策:明确企业食品安全方针和目标,保证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2)食品安全组织机构:设立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3)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原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售后服务等环节。(4)食品安全培训与宣传:加强员工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食品安全意识。5.4食品安全应急处理5.4.1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概述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是指食品加工厂在发生食品安全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损失,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5.4.2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实施食品加工厂应制定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程序和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应急组织:设立应急指挥部,明确应急处理职责。(2)应急响应:根据食品安全等级,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3)信息报告: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食品安全信息。(4)调查:对食品安全进行调查,查明原因,采取整改措施。(5)善后处理:对受害者进行救治和赔偿,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第六章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质量控制6.1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6.1.1遵循原则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遵循安全、有效、合法的原则,保证其对人体健康无不良影响,且不得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6.1.2使用标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严格按照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执行。6.1.3使用范围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应限于食品生产、加工、制备、处理、包装、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且不得超出规定的使用范围。6.1.4使用量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应根据生产需要和产品标准合理确定,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使用量。6.1.5标签标注食品添加剂的产品标签应标注产品名称、成分、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商名称和地址等信息。6.2食品添加剂储存管理6.2.1储存条件食品添加剂的储存条件应符合产品标准要求,保证其安全、有效、稳定。6.2.2储存环境食品添加剂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避免与有毒、有害物质混放。6.2.3储存期限食品添加剂的储存期限不得超过产品保质期,定期检查库存,及时处理过期产品。6.2.4储存管理食品添加剂的储存管理应建立完善的入库、出库、盘点制度,保证产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询。6.3包装材料采购标准6.3.1采购原则包装材料的采购应遵循质量可靠、价格合理、供应稳定的原则,保证产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6.3.2供应商选择选择具有良好信誉、资质齐全的供应商,进行长期合作,保证包装材料质量。6.3.3质量标准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如GB/T19142《包装材料通用技术条件》等。6.3.4检验报告供应商应提供包装材料的检验报告,证明其符合质量标准要求。6.4包装材料检验程序6.4.1检验项目包装材料的检验项目包括外观、尺寸、物理功能、化学功能、微生物指标等。6.4.2检验方法检验方法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如GB/T19142《包装材料通用技术条件》等。6.4.3检验频次包装材料的检验频次应根据生产批次和供应商质量情况进行调整,保证产品质量。6.4.4检验记录检验人员应详细记录检验过程和结果,包括检验日期、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以备追溯和查询。第七章质量检验设备管理7.1检验设备配置7.1.1为了保证食品加工厂产品质量的稳定与可靠,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本厂应配置以下检验设备:(1)物理检验设备:包括电子天平、量筒、温度计、湿度计等;(2)化学检验设备:包括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等;(3)微生物检验设备:包括培养箱、显微镜、生物安全柜等;(4)其他检验设备:如食品安全检测仪、农药残留检测仪等。7.1.2设备配置应根据实际生产需求、检验项目及检验能力进行,保证设备功能稳定、功能完善。7.2检验设备维护保养7.2.1建立检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润滑、紧固等。7.2.2设备维护保养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1)设备使用前后,应进行清洁,避免交叉污染;(2)设备使用过程中,发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检查,排除故障;(3)定期对设备进行润滑,保证设备运行顺畅;(4)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觉问题及时修复,保证设备正常运行。7.2.3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应详细记录保养时间、保养内容、保养人员等信息,以备查阅。7.3检验设备校准7.3.1检验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以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7.3.2设备校准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选择合适的校准标准物质和仪器;(2)制定校准计划,明确校准项目和校准周期;(3)按照校准规程进行操作,保证校准过程准确无误;(4)对校准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调整设备参数。7.3.3校准记录应详细记录校准时间、校准人员、校准结果等信息,以备查阅。7.4检验设备使用规范7.4.1检验设备使用前,操作人员应进行培训,熟悉设备功能及操作规程。7.4.2设备使用过程中,应遵循以下规范:(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检验过程准确无误;(2)使用设备时,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发生意外;(3)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保证数据真实、可靠;(4)设备使用完毕后,及时清洁、归位,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7.4.3操作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第八章人员培训与管理8.1培训计划制定8.1.1目的为保证食品加工厂产品质量,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特制定本培训计划。8.1.2制定原则(1)根据岗位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2)充分考虑员工个人发展和企业长远发展需求;(3)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合理分配培训时间和资源;(4)注重培训效果的可持续性和可评估性。8.1.3培训计划内容(1)新员工入职培训:包括企业简介、企业文化、岗位技能、安全知识等;(2)在岗员工培训:包括岗位技能提升、食品安全法规、质量管理等;(3)管理层培训:包括领导力提升、团队建设、管理技能等;(4)特殊岗位培训:如食品安全管理员、检验员等。8.2培训内容与方法8.2.1培训内容(1)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2)食品加工工艺及操作规程;(3)质量管理与控制;(4)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5)职业道德与团队协作。8.2.2培训方法(1)理论培训:采用课堂授课、案例分析、视频教学等形式;(2)实操培训:结合实际生产设备,进行现场操作演示和练习;(3)互动培训:通过讨论、问答、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员工参与度;(4)在线培训: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远程教学和自主学习。8.3培训效果评估8.3.1评估方式(1)理论考试:对培训内容进行书面测试;(2)实操考核:对操作技能进行现场评估;(3)问卷调查:收集员工对培训效果的反馈意见;(4)跟踪调查:对培训效果进行长期跟踪,了解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8.3.2评估标准根据培训目标和岗位要求,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8.4员工绩效考核8.4.1绩效考核目的通过绩效考核,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8.4.2绩效考核原则(1)公平公正:保证考核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性;(2)科学合理:根据岗位特点,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3)动态调整:根据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发展,适时调整考核标准;(4)激励与约束相结合:通过奖励和处罚,激发员工潜能。8.4.3绩效考核内容(1)工作质量:包括产品合格率、过程控制等;(2)工作效率:包括完成任务的时间、产量等;(3)团队合作:包括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4)学习能力:包括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程度。第九章质量记录与信息管理9.1质量记录规范9.1.1记录目的质量记录是食品加工厂对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旨在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企业标准要求,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水平。9.1.2记录内容质量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1)原料检验记录;(2)生产过程检验记录;(3)成品检验记录;(4)质量异常处理记录;(5)产品追溯记录;(6)客户投诉及处理记录;(7)内部质量审核记录;(8)其他与质量相关的记录。9.1.3记录要求(1)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规范;(2)记录应使用统一的表格和格式;(3)记录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填写;(4)记录应及时、准确地反映生产实际情况。9.2质量信息收集与分析9.2.1信息收集质量信息收集应包括以下方面:(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