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位历史人物在1956年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陈云2、以下哪项不属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内涵?A.鼓励不同学派、不同风格的学术研究B.鼓励艺术家自由创作C.鼓励批评和自我批评D.鼓励政治批判3、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以下哪项考虑?A.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调整文艺政策,繁荣文学艺术创作C.促进学术思想交流,推动科学文化进步D.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4、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导下,我国文学艺术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A.繁荣了文学艺术创作,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B.推动了学术研究,提高了学术水平C.促进了思想解放,增强了人民的思想觉悟D.加强了对外文化交流,提升了国际地位5、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B.促进学术繁荣,发展科技C.打破旧的思想束缚,解放思想D.增加就业机会,稳定社会6、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导下,以下哪项活动不属于学术界的“百家争鸣”?A.1957年,钱学森发表《论物理学的几个基本问题》B.1956年,郭沫若发表《关于文学艺术工作的意见》C.1957年,鲁迅逝世,各地举行纪念活动D.1957年,周海婴发表《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7、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目的是:A.推动社会主义建设B.反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思想C.促进文艺和科学的发展D.扩大党内民主8、下列关于“双百”方针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B.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C.使我国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D.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9、《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百家争鸣”的结束?A.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秦始皇焚书坑儒C.汉武帝设立太学D.儒家思想成为唯一官方学说10、《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下列哪一学派主张“道法自然”?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1、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的方针,其目的是什么?A.打破文艺界的旧传统,推动文艺创作多样化B.鼓励学术界的自由讨论,促进科学文化的发展C.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提高国际地位D.缓解政治紧张,巩固新中国的社会稳定12、在“百家争鸣”的背景下,下列哪项活动最能体现学术界的自由讨论?A.1956年,钱学森发表《关于科学方法问题的探讨》B.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195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5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自然科学史研究室”1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报告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A.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突破苏联模式,走自己的路D.对外开放,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14、以下哪项不是“双百”方针的内涵:A.百花齐放B.百家争鸣C.民族区域自治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5、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背景下,以下哪项不属于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A.鲁迅的《阿Q正传》B.茅盾的《子夜》C.艾青的《我爱这土地》D.鲁迅的《狂人日记》16、以下哪项不是“百家争鸣”时期哲学思想的代表?A.孔子的儒家思想B.道家的老庄思想C.法家的韩非子思想D.墨家的墨子思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分析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1956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是完全错误的。”材料二: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根据材料一,简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提出背景。根据材料二,概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第二题:分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运动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意义,并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其影响。第三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第四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运动在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中的意义,并举例说明。《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位历史人物在1956年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陈云答案:A解析: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旨在推动文化艺术和学术领域的繁荣发展。因此,选项A正确。2、以下哪项不属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内涵?A.鼓励不同学派、不同风格的学术研究B.鼓励艺术家自由创作C.鼓励批评和自我批评D.鼓励政治批判答案:D解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内涵主要包括鼓励不同学派、不同风格的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以及鼓励批评和自我批评,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而政治批判不属于这一方针的内涵。因此,选项D正确。3、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以下哪项考虑?A.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调整文艺政策,繁荣文学艺术创作C.促进学术思想交流,推动科学文化进步D.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答案:C解析: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是为了促进学术思想交流,推动科学文化进步。这一方针鼓励各种学术观点、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创新,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C选项正确。4、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导下,我国文学艺术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A.繁荣了文学艺术创作,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B.推动了学术研究,提高了学术水平C.促进了思想解放,增强了人民的思想觉悟D.加强了对外文化交流,提升了国际地位答案:A解析: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导下,我国文学艺术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戏剧、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因此,A选项正确。B、C、D选项虽然在这一时期也有所成就,但不是这一方针的主要成就。5、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B.促进学术繁荣,发展科技C.打破旧的思想束缚,解放思想D.增加就业机会,稳定社会答案:A解析: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是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一方针鼓励不同思想、不同学术流派在文艺和学术领域自由竞争,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其他选项虽然也有一定关联,但不是这一方针的主要目的。6、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导下,以下哪项活动不属于学术界的“百家争鸣”?A.1957年,钱学森发表《论物理学的几个基本问题》B.1956年,郭沫若发表《关于文学艺术工作的意见》C.1957年,鲁迅逝世,各地举行纪念活动D.1957年,周海婴发表《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答案:C解析: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导下,学术界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交流。选项A、B、D分别涉及到物理学、文学艺术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都属于“百家争鸣”的范畴。而选项C提到的鲁迅逝世纪念活动,虽然与文学艺术有关,但更多的是纪念性质的活动,不属于学术界的“百家争鸣”。7、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目的是:A.推动社会主义建设B.反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思想C.促进文艺和科学的发展D.扩大党内民主答案:C解析: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是为了促进文艺和科学的发展,鼓励各种学术思想、艺术风格的自由竞争和交流,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这一方针的实施,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A项虽然也是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B、D两项与该方针的主要目的无关。因此,正确答案为C。8、下列关于“双百”方针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B.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C.使我国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D.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答案:C解析:“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其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A项),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B项),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D项)。然而,C项提到的“使我国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并非“双百”方针的主要历史意义。因此,正确答案为C。9、《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百家争鸣”的结束?A.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秦始皇焚书坑儒C.汉武帝设立太学D.儒家思想成为唯一官方学说答案:A解析:A选项中,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标志着“百家争鸣”的结束,因为自此之后,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学说,其他学派逐渐失去了影响力和地位。B选项中,秦始皇焚书坑儒虽然对文化和思想有一定程度的打击,但并没有结束“百家争鸣”。C选项中,汉武帝设立太学是儒家思想得以传承和发扬的重要措施,但并非结束“百家争鸣”。D选项表述不准确,儒家思想并非成为唯一官方学说,还有其他学派存在。因此,A选项为正确答案。10、《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下列哪一学派主张“道法自然”?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答案:B解析:B选项中,道家学派主张“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A选项中,儒家学派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强调仁爱、礼治等观念。C选项中,法家学派主张法治,强调法律的权威和作用。D选项中,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观念,反对战争和奢侈。因此,B选项为正确答案。11、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的方针,其目的是什么?A.打破文艺界的旧传统,推动文艺创作多样化B.鼓励学术界的自由讨论,促进科学文化的发展C.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提高国际地位D.缓解政治紧张,巩固新中国的社会稳定答案:B解析: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的方针,主要是为了鼓励学术界的自由讨论,促进科学文化的发展。这一方针的实施,为中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环境,有助于激发创造力和学术活力。其他选项虽然也是“百花齐放”可能带来的结果,但并非其主要目的。12、在“百家争鸣”的背景下,下列哪项活动最能体现学术界的自由讨论?A.1956年,钱学森发表《关于科学方法问题的探讨》B.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195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5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答案:A解析:在“百家争鸣”的背景下,钱学森发表的《关于科学方法问题的探讨》最能体现学术界的自由讨论。这篇文章是钱学森对科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反映了他对科学发展的独到见解,体现了科学界在“百家争鸣”中的自由探索精神。其他选项虽然与“百家争鸣”有关,但更多的是政治或立法活动,而非直接的学术讨论。1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报告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A.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突破苏联模式,走自己的路D.对外开放,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答案:A解析:报告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选项B、C、D分别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改革开放新时期相关,但不是该报告发表阶段的主要特点。14、以下哪项不是“双百”方针的内涵:A.百花齐放B.百家争鸣C.民族区域自治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案:D解析:双百方针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两个方针的并称。其中,百花齐放是指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百家争鸣是指在哲学上允许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争论。选项A、B正是双百方针的内涵。选项C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与双百方针无直接关联。选项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虽然与社会主义建设密切相关,但不是双百方针的内涵。15、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背景下,以下哪项不属于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A.鲁迅的《阿Q正传》B.茅盾的《子夜》C.艾青的《我爱这土地》D.鲁迅的《狂人日记》答案:A解析:鲁迅的《阿Q正传》属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期的历史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但题目要求选出不属于文学艺术领域成就的选项。B、C、D三项均为该时期的文学成就,而A项《阿Q正传》的发表时间为1921年,早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期,因此不属于该时期的成就。16、以下哪项不是“百家争鸣”时期哲学思想的代表?A.孔子的儒家思想B.道家的老庄思想C.法家的韩非子思想D.墨家的墨子思想答案:A解析: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其儒家思想早于“百家争鸣”时期,因此不属于“百家争鸣”时期哲学思想的代表。B、C、D三项分别是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思想,均属于“百家争鸣”时期的哲学思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分析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1956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是完全错误的。”材料二: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根据材料一,简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提出背景。根据材料二,概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答案:背景: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内容: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意义:(1)促进了艺术和科学的发展,繁荣了社会主义文化;(2)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3)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第二题:分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运动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意义,并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其影响。答案:意义:推动了文艺创作的繁荣,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具体事例及影响:文艺创作方面:如《红灯记》、《白毛女》等优秀作品的诞生,展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弘扬了民族精神。科学技术方面:如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背景下,取得了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提升了我国的科技实力。思想文化方面: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指导,推动了文艺创作的健康发展。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分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运动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意义,并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其影响。在回答时,考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理论阐述:考生需要理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运动的背景、意义和影响,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民族自信等方面进行概括。具体事例:考生应结合实际,列举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运动中涌现出的优秀作品、杰出人物等,以具体事例说明运动的影响。总结归纳:考生需要总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运动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其对我国文化事业、科技事业等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第三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答案:活跃了文化艺术界空气,推动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培养了大批文艺工作者,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奠定了基础。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解答本题时,考生应首先明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运动的基本内涵,即鼓励各种文化思想、艺术流派相互竞争、相互交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活跃了文化艺术界空气,推动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运动期间,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得以充分展示,为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大批文艺工作者,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二月地理标志产品授权使用附带转让协议
- 超格音乐课程介绍
- 浙江开放大学2025年《行政复议法》形考作业1-4答案
- 药学行业毕业设计
- 教育危化品-典型事故案例
- 2025年秦皇岛货运上岗证模拟考试
- 语文知识竞赛主题形式
- 购房合作协议书
- 2025课程产品授权代理合作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度土地租赁及林木资源转让协议合同
- 《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实训教学大纲
- JJG 633-2024气体容积式流量计
- 管网设计方案
- 管理沟通-原理、策略及应用(第二版)教学课件7
- 中西医结合诊疗
-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清华大学
- 中国东盟物流行业分析
- 正方体、长方体展开图(沪教版)
- 2023文化传媒公司股东协议书
-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有余数-竖式运算3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