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Ⅰ专题一练案四传记文本信息的筛选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Ⅰ专题一练案四传记文本信息的筛选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Ⅰ专题一练案四传记文本信息的筛选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Ⅰ专题一练案四传记文本信息的筛选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Ⅰ专题一练案四传记文本信息的筛选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练案四传记文本信息的筛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19分)材料一黄旭华是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核潜艇之父”——中船重工第719探讨所名誉所长、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前不久,老人还荣获了202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给黄旭华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缄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头,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宝。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气。1988年,在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深潜试验和水下运载火箭放射试验后,黄旭华把这个使命般的接力棒传给了其次代核潜艇研制人员。此后的20多年里,黄旭华与核潜艇的不解之缘还在持续。这位9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每天8点半走到办公室,整理几十年工作中积累下的几堆1米多高的资料,希望把它们留给年轻一代。黄旭华少年时期曾在聿怀中学读书。2017年9月29日,聿怀中学举办建校14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黄旭华携夫人精神矍铄地回到母校出席活动,寄望同学们立自强之志,迈坚实步伐,成为新一代国家栋梁。(摘编自《汕头日报》)材料二1958年,中国的核动力潜艇完全白手起家。核潜艇技术困难,配套系统和设备成千上万。其中,核动力装置、艇体结构及艇型等7项难题号称“七朵金花”。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动力潜艇艇型是“水滴型”,美国为实现水滴型构造,谨慎走了三步。中国该怎么办?黄旭华大胆提出,“必需三步并作一步走”。既然国外已成功地将水滴型艇和核动力结合,就说明这条路切实可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国国力薄弱,核潜艇研制时间紧迫,只能少走弯路……”纸上得来终觉浅。要使想法变成现实,除了大胆,还要苦干。通过大量的计算和反复论证,黄旭华带领同事仅用3个月就提出5个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型方案。方案一出,黄旭华又一头扎进上海交大的试验室。黄旭华至今还珍藏着一把“前进”牌算盘。在没有计算机之前,研制核潜艇的很多关键数据,就是从这把算盘上跳出来的。黄旭华说,为了保证数据精确,经常是两拨人一起算,结果一样还好,不一样两边都要重新算。除此之外,黄旭华还用最“土”的方法解决了很多尖端技术问题。核潜艇体积狭窄,而装艇设备和管线数以万计,如何知道艇体和设备的精确重量、确保重心稳定?黄旭华要求全部设备都要过秤。在之后数年的建立过程中,大小设备件件如此、每天如此。“斤斤计较”使得排水量达4000多吨的核潜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和设计值完全吻合。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千米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困难,牵涉面广,难度可想而知。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送走了一个个不眠之夜……最终,中国的核潜艇搞出来了。(摘编自《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曾拿着算盘算数据》)材料三1926年3月,黄旭华诞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将来能够从医。然而在他颠沛流离求学之时,正值抗日斗争时期,黄旭华目睹了山河破裂、同胞受难的景象,“假如国家太弱,那我们只会任人欺凌、宰割!”黄旭华在心里静默发下了誓言,“我不学医了,我要读航空、读造船,将来我要制造飞机捍卫我们的蓝天,制造军舰从海上抵挡外国的侵略。”1945年7月,从小在海边长大、对海洋有着深厚感情的黄旭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果考取了上海交通高校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起先毅然追寻“造船造舰”抵挡外侮的报国幻想。越是有成就,就越须要把自己埋得深,黄旭华就像深海里的潜艇一样,无声,但有无穷的力气。为了积蓄这撼山震地般的力气,他的割舍超乎寻常。1957年,黄旭华出差到广东,经组织批准回了趟老家。临别时,母亲嘱咐:“以前斗争纷乱,交通不便,你回不了家,现在社会安定,交通复原了,希望你常回家来看看。”黄旭华含泪答应。但他没想到,这一别就是30年,30年间,他和父母只靠书信往来。再相见时,黄旭华已双鬓花白,母子对视却无语凝噎,而父亲和二哥都已去世。同丈夫一个单位,妻子李世英对黄旭华的事业多了一份理解和支持,她选择了“不打搅”的相守,独自扛起家庭重担,毫无怨言。(摘编自《光明日报》)材料四下潜的深度,确定了核潜艇能否躲过对手的监视而成功攻击目标。二十世纪70年头末,美国的“长尾鲨号”核潜艇就是在深潜试验中葬身大海,艇上100多人全部遇难。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也要做深潜试验。试验之前,艇员心理包袱很重,为了稳定军心,黄旭华在和潜艇的官兵们开会时,大胆提出了要一同下水的确定。时年62岁的黄旭华随着核潜艇下潜至水下300米,在这一深度,一张扑克牌大小的核潜艇艇壳要承受1.5吨的压力,黄旭华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并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摘编自臧江江、吴夏曦《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人间蒸发30年成就赫赫之功》)1.(文本信息筛选)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旭华93岁仍坚持整理几十年工作中积累下的几堆1米多高的资料,希望把它们留给年轻一代,还到校内参与活动,为了国家和地方的科技人才培育奔跑操劳,贡献余热。B.设备和技术的落后,让黄旭华曾经用最“土”的方法来解决尖端的技术问题,这体现出黄旭华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C.海边诞生的黄旭华,看到祖国受到欺凌和宰割,放弃了祖业,毅然走上“造船造舰”抵挡外侮的道路。D.黄旭华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说明黄旭华的成就和贡献远比做此探讨的其他科学家要大得多。2.(文本信息筛选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的颁奖词赞颂了“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深潜人生。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第一代核潜艇研制做出了主动的贡献,直至耄耋之年仍持续着与核潜艇的不解之缘。B.材料二中,中国早期核潜艇科研手段一片空白。黄旭华只能带领同事拿着算盘算数据,用此手段提出了5个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型方案,原有的尖端技术问题就都迎刃而解。C.材料三中,黄旭华30年间从未回过老家,甚至父亲和二哥去世也没有回去,但家人始终理解、支持他的工作。D.材料四写70年头末,美国的“长尾鲨号”在深潜试验时,下去后再没有上来,艇上人员葬身海底。一是证明科学探讨总是存在危急的,二是为写黄旭华做铺垫。3.下列对四则材料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用了比较生动的语言含蓄地使读者感受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浑金璞玉般的品质,也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情感力度。B.材料二提到美国三步实现艇型水滴型构造,意在为下文衬托黄旭华提出“必需三步并作一步走”的胆识做铺垫。C.材料二和材料四通过列举一系列数据,对黄旭华的事迹进行了报道,体现了新闻语言的精确性。D.这四则材料运用了引用、正侧结合、细微环节描写等手法,就黄旭华的事迹做了客观、真实的报道。4.(文本信息筛选)依据上述材料,概括黄旭华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缘由。(4分)5.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中国核潜艇人用算盘算出研制核潜艇的很多关键数据这件事的理解。(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12分)造桥大师茅以昇自近代以来,中国造桥史上从没出现过中国人的名字,横跨中国山河的钢铁大桥皆由西方人建立。直至造桥大师茅以昇踏入桥梁工地以后,才改写了这个历史。茅以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他早就立志为祖国的桥梁事业建功立业。获得卡耐基理工学院(现为卡内基梅隆高校)第一个工学博士后,他就毅然回来报效祖国。尽管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一片破败景象,但这都没有阻挡他回来的脚步。回国后,茅以昇便起先了他的教化生涯。他曾任五校教授,两校校长。他接着执教三十余年,开创了“学生考先生”式教学方法,提倡“先习后学,边习边学”式教化。他是我国工科教化的奠基人。1933年3月,茅以昇辞去北洋高校教席,接受了筹建钱塘江大桥的任务。当时,浙赣铁路正在兴建,要与沪杭铁路连接,需在钱塘江上架设一座大桥。钱塘江乃闻名险恶之江,民间有“钱塘江上架桥——办不到”的谚语,外国人预言此处不行能建桥。但茅以昇对祖国的钢铁大桥均为外国人所建颇为痛心,于是慨然受命,自任桥工到处长,并请同学罗英任总工程师。茅以昇是个充溢创新精神的人。设计大桥时,日本侵略凶焰从东北燃及华北,大桥关系重大,完工越早越好。他们想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施工方法:“上下并进,一挥而就”。大桥沉箱下沉时,基础工程与桥墩工程并进,江中进行桥墩工程时,岸上进行钢梁装配工程。有两个相邻桥墩完工时,岸上整个装配好的钢梁,即刻用船承载浮运,利用潮水涨落,安装上桥墩,形成一个高效的“生产线”。大桥开工于1934年。为使桥基稳固,木桩需立于石层之上。沙层又厚又硬,茅以昇从浇花壶水把土冲出小洞中受到启发,采纳抽江水在厚硬泥沙上冲出深洞再打桩的“射水法”,解决了打桩难题。江水水流湍急,难以施工,茅以昇独创了“沉箱法”,将钢筋混凝土做成的箱子口朝下沉入水中罩在江底,再用高压气挤走箱里的水,工人在箱里挖沙作业,使沉箱与木桩逐步结为一体。架设钢梁时,茅以昇采纳了奇妙利用自然力的“浮运法”,潮涨时用船将钢梁运至两墩之间,潮落时钢梁便落在两墩之上。作为教化家的茅以昇还把工地变成了一所临时高校,指导很多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学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为以后中国的桥梁事业培育了一批桥梁建设的中坚力气。他们在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重大桥梁建设中,担当设计师或总工程师。钱塘江大桥注定“生不逢时”。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9月26日,钱塘江大桥的下层铁路领先通车。通车当日,大批军火物资通过,整个工地覆盖着斗争的气氛,没有人再把造桥当作是一项工程。以后两月,各种物资通过大桥源源不断地送往上海。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后,上海腹背受敌,茅以昇疾呼:早一天造好桥,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正是茅以昇的这种炙酷爱国情怀使他成为20世纪桥梁界的一面旗帜。淞沪会战以上海沦陷结束。杭州不保,大桥等于为日本人造。安放炸药的那一天是茅以昇一生中最长的一天,11月17日,钱塘江大桥全面竣工,这是茅以昇渴望却又没敢希望的一天。12月23日,日军攻打杭州,茅以昇接到吩咐——炸桥。这座承载着国人科学精神的大桥仅存了89天,当天晚上,茅以昇写下了八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抗战成功以后,茅以昇受命修复大桥,1948年3月,大桥修复通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以昇担当了铁道科学探讨院院长,主持建设了武汉长江大桥,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参与了人民大会堂的设计。党对他的信任远非旧社会可以比拟。他以科技文化使者的身份访问英、法等国家,向全世界介绍新中国的建设成就,以自己的亲身经验对居留国外的学问分子提出“报国有门”的呼唤,为大洋彼岸的中国人架起了建国之桥。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茅以昇当选为副主席。他认为科普工作可以实现科技大众化的起步。为此,他撰写了大量影响广泛的科普作品,《人民日报》上连载的《桥话》,就是科技与文学相结合的典范。他以《桥话》为媒介把桥的学问介绍给人民,《桥话》是以生动的文学语言来写的,发表后受到广阔读者的欢迎。他还大办科技报,通过科技报把科学学问送给劳动大众。茅以昇的一生都在“架桥”,直到1989年11月12日在北京逝世。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但那光辉的形象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共存。(有删改)6.(文本信息筛选)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钱塘江大桥是茅以昇设计、建立的,也是他确定炸掉、抗战成功后重修的,大桥承载着茅以昇太多的悲欢。B.茅以昇从美国学成回来,起先并没有机会参与桥梁工程建设,而是投身教化事业,为我国工科教化做出了重要贡献。C.茅以昇是个充溢创新精神的人,设计了“上下并进,一挥而就”的施工方法,形成一个高效的“生产线”。D.作为教化家的茅以昇还把工地变成了一所临时高校,利用桥梁建设工地,为国家培育了一批工程人才。7.(文本信息筛选)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茅以昇是出现在中国造桥史上的第一位造桥大师,在他之前,横跨中国山河的钢铁大桥都是由西方人建立的。B.茅以昇为了抗战大局,支援抗战,运输抗战物资,起先设计建立钱塘江大桥,并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了很多技术难题。C.他执教三十余年,开创了“学生考先生”式教学方法,提倡“先习后学,边习边学”式教化。他是我国工科教化的奠基人。D.茅以昇为了回报党对他的信任,他不仅主动参与各种重大工程的设计与建设,还竭心尽智作科普宣扬,办科技报。8.为什么说茅以昇的一生都在“架桥”?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练案四传记文本信息的筛选1.D“说明黄旭华的成就和贡献远比做此探讨的其他科学家要大得多”错,黄旭华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说明黄旭华具有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原文并未将其与做同样探讨的其他科学家进行比较。2.BB项,以偏概全,黄旭华除了带领同事拿着算盘算数据,还将全部设备都过秤,才解决了很多尖端技术问题。3.AA项,材料二用的是平实的语言,朴实的事迹,使读者感受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浑金璞玉般的品质。4.①为中国核潜艇试验静默奉献一生,是中国核潜艇试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