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油田考察报告_第1页
数字化油田考察报告_第2页
数字化油田考察报告_第3页
数字化油田考察报告_第4页
数字化油田考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油气田生产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情况调研报告信息管理部2010年6月油气田生产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情况调研报告“十一五”以来,随着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各油气田企业陆续加大了生产操作过程的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把面向生产前端的数字化管理作为转变生产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举措,实现信息系统和自动化设备的充分结合,在优化生产作业流程、精简组织机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减少员工劳动强度、降低操作成本、提高安全生产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集团公司统一部署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为进一步了解和推动油气田生产数字化建设,深化“十一五”统一建设信息系统的应用,做好“十二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按照集团公司领导的指示精神,信息管理部和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共同组织油田专家,于3月下旬至5月末深入到9个油气田(大庆、辽河、长庆、塔里木、新疆、西南、吉林、大港、华北)的井场、站库、作业区、采油厂等生产一线开展了专题调研(详见附件1),并通过调研问卷方式收集了其他油气田数字化建设情况。同时,邀请多家国外公司进行了交流研讨(详见附件2)。现将调研情况和主要收获汇报如下:一、油气田生产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情况油气田的信息化建设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一是面向生产操作过程的数字化;二是面向生产管理、科学研究的信息化;三是面向企业经营管理的智能化。“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按照信息技术总体规划,集团公司统一组织实施的勘探与生产技术数据管理系统、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erp系统等,在很大程度上是集中在后两个层面的信息化建设。近些年,随着技术的进步,围绕油气田生产的自动控制、通讯、视频监控、信息应用等技术日趋成熟;各油气田企业按照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的要求,结合生产管理需要,对一些生产地域分散、自然条件较差、人工作业较难的生产现场实施了第一个层面的数字化建设。面向生产操作过程的数字化建设主要由数据自动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网络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井站配套支持系统等部分组成。通过在井场、站库等现场安装数据自动采集、监控装置及自动化控制设备,实时采集各项生产数据和工业视频信号,并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将这些数据、信号传输到后方的生产指挥调度中心或中央控制室进行集中管控,借助生产管理系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综合处理与应用分析,提供生产指挥决策支持,初步实现了生产操作自动化、生产运行可视化,管理决策系统化。本次调研主要就是针对第一个层次,即面向生产操作过程的数字化建设。(一)各油气田企业都围绕井站开展了数字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大多数油气田都开展了以井、站库为核心的面向生产前端操作过程的数字化建设试点工作,实现了井口温度、压力、载荷、流量等生产数据的实时自动采集和站库生产流程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我们现场调研的九家油气田各具特色,均取得了试点成功,有些油田正在组织力量推广。大庆油田积极探索,取得初步成效,已经完成1296口井、628座站的数字化试点建设。采油二厂通过实施工业视频监控,实现全厂中转站、联合站的视频监测、安全报警,保证了一线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及女工人身安全。天然气分公司则通过实施的生产自动监控与指挥系统实现172条、总计1220公里长的油气输运管道的集中管控,大屏可视化展示。辽河油田充分发挥钻采院技术力量,将信息技术与自动控制设备相结合,已经完成2291口井、45座站的试点建设。在曙光采油厂实现了产液量的自动计量和汽窜报警停抽;在特油公司实现了井口、井下实时动态数据采集。长庆油田成功探索出适合“三低”油气藏有效益开发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将开发生产前端的数字化与劳动组织结构和生产工艺流程优化相结合,已经完成8834口井、294座站的数字化建设,正在全面推广。长庆苏里格气田预计产能达到200亿立方米时,用工控制在2000人以内,有力支撑油田快速发展。塔里木油田数字化建设起点高,单井产量高,已经完成212口井、50座站的数字化建设,目前正在研究全油田推广方案。英买力、克拉2、迪那气田自动化率达到100%。其中克拉2气田通过对生产全过程监控,有效保证井口、处理厂内各装置安全运行,为西气东输管线提供稳定气源。新疆油田通过融合信息化、自动化系统,将现场生产管理由传统的经验管理、人工巡检,转变为智能管理、电子巡井;将前方分散、多级的管控方式,转变为后方生产指挥中心的集中管控,已经完成3914口井、609座站的数字化建设,正着力推进改造进度。陆梁油田实现了市区外240公里范围生产现场的远程监控,大大改善了沙漠油田一线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西南油气田积极试点高含硫天然气田的数字化建设,已经完成233口井、251座站的数字化建设。在利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提高安全生产、实施集中管控等方面正做着有力探索。吉林油田推进信息化和自动化集成应用试点,已经完成111口井、303座站的数字化试点建设,长岭气田初步实现了单井、集气站、指挥中心为生产控制单元的三级生产管理网络。大港油田依托地面简化优化工程的实施,经过近几年的大规模建设,成功实现了油水井自动计量和诊断;实现了老油田撤销计量站、停运掺水系统、缩短工艺流程,达到了优化工艺、节能降耗、高效管理的目的,已经完成2324口井、25座站的数字化建设,正总结经验,筹划推广。华北油田逐步形成了自我为主研发、建设、管理和维护的发展模式,已经完成1779口井、201座站的数字化建设。通过采油五厂数字化示范建设试点,推动以区块、油田为单元整体建设和劳动组织形式转变。2009年在沁水盆地建成国内第一个数字化的煤层气田。目前用工控制在400人,而传统管理却需要1300人。篇二:大庆油田第七采油厂考察学习报告大庆油田第七采油厂考察学习总结报告2013年5月24日在利雅得能源公司执行总经理、经营副总经理带领下,控股公司行政部、深航公司、戈壁能源公司总地质师等相关人员一同考察了大庆油田第七采油厂葡三联合站、计量间和葡南1号转油站。为我公司油田现场信息化系统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一、大庆油田第七采油厂数字油田系统概况大庆油田第七采油厂数字油田系统将计量间、中转站、联合站等站点生成的自动化数据和视频监控信息集中到一起,通过有线和无线通讯网络与采油厂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相连接,实现了生产设备的远程测控及生产现场的实时监控。达到了安全生产和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自动化管理的目的。确保了数据在源头保持一致,实时数据及时上传到采油厂数据库,具备简单、实用的数据查询、分析、汇总以及分发功能,满足生产数据科学管理的需求。整个系统由一个网络平台、生产自动化监测系统和生产现场视频监控管理系统构成。生产自动化监测系统利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及传感器技术于一体,通过高精度的数据采集器,获得计量间、中转站和联合站等场所生产运行设备的各种参苏数据,用多种通信接口将其传输到测试中心,在系统软件平台上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汇总。生产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在厂区、重要路口、计量间、中转站和联合站等场所安张不同规格的摄像设备和网络视频服务器,现场图像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通过监视远端传送的实时实时视频,就可直观、准确、及时的拿到厂区周边的环境及生产现状,对现场发生的意外紧急情况,迅速反应,从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庆油田第七采油厂无人值守注采间,自动化、信息化设备设施的综合布线是我们借鉴的关键。二、mi油田现场信息化管理系统项目建设的建议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和应用的深入。油田现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是一个长期的与时俱进的过程。油田现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不是某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多部门相互协作才能实现。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整体框架体系,采取统筹规划、分级负责、联合共建、逐步拓展的原则。我们重点要做好基础网络平台建设,生产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建设和生产现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具体的说,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有线网络资源搭建油区内无线网络;实现单井电流、电压、油压、套压、载荷、计量、功图、动液面等生产参数的采集和上传功能;实现井组温度、计量、压力等生产参数的采集和上传功能;实现联合站所有自动控制系统采集数据上传,在统一平台进行统一管理的功能;实现中转站等重要场所的视频监控功能;实现某些高产井、油区重要路口的视频监控功能,预防偷油事件的发生。利用实时数据采集预警、实时视频监控系统无人值守井组已经不是神话。放眼未来,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网络与固定网络的结合,一个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都能实现即时通信的网络时代,油田现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数据时时浏览查看已经不是梦想。篇三:长庆油田公司数字化建设系列报道之一数字化革命∶迎来大发展的春天——长庆油田公司数字化建设系列报道之一推行油气田数字化建设,实现油气田数字化管理,是长庆油田在“大油田管理、大规模建设”的发展阶段中,节省投资、降低成本、优化用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手段,是对传统采油、采气的一次深刻革命,更是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宏伟目标的重要支撑。——题记进入21世纪,长庆油田开始了跨越式大发展,年产油气当量以数百万吨的势头快速增长。2008年,年油气增长量相当于给国家贡献了一个中型油田。2009年,油气年产当量将递增500万吨,跨越3000万吨,中国石油第二大油气田的地位进一步牢固。2015年,长庆年产油气当量超越5000万吨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37万平方公里的鄂尔多斯盆地,7万口油、气、水井,油气当量5000万吨的高远目标,给长庆的决策者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有效进行超大规模的建设和生产管理,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2009年,随着“大油田管理、大规模建设”的不断实践和推进,一个被赋予新内涵的名词——“数字化”响彻长庆,为充满期待的长庆人指明了方向。解放思想:数字飓风席卷油田长庆油田38年的发展史,是一部厚重的思想解放史。从油气田建设模式的创立、主力开发层系转移、突破原油产量困局到苏里格气田的成功开发,无时无处不闪耀着“解放思想”的理论光辉,而每一次思想的解放,都会带来丰厚的回报。如果说“三个重新认识”的重要思想方法,使长庆人迎来了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继而掌握了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使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取得了突破,那么,以苏里格大气田开发为先导而提出的“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数字化管理、市场化服务”“四化”管理方略,便使长庆人迎来了第二次思想大解放,解决了苏里格开发技术难题,创造了著名的“苏里格模式”,迎来了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如今的长庆,正悄悄地经历着以现代化大油田为标志的一场数字化革命。当前,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石油石化市场需求萎缩,对上游企业造成的直接冲击使产、储、销矛盾突出,直接影响企业的收入和效益。主要表现在原油库存上升,天然气销售不畅,生产组织难度加大。但与此同时,长庆油田仍然具备大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基础: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加快油田大规模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国务院重视长庆油田的建设和发展;集团公司党组支持长庆油田实现5000万吨,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力保长庆上产,已明确今年长庆投资不减、工作量不减;长庆油田具有西接资源、东临市场的区位优势,处于西气东输和中亚天然气管线的重要位置,占据国家油气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担负着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重任,客观上必须加快发展,已掌握“三低”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核心技术,形成了一套适合长庆地质特点的低成本开发技术和管理模式,能够做到较长时间稳产、规模有效开发。2008年7月17日,蒋洁敏总经理在长庆油田调研时提出: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把鄂尔多斯盆地建设成我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到2015年实现5000万吨时,用工效率依然保持良好。据测算,当长庆油田的油气当量达到5000万吨时,将有7万口油、气、水井在生产,还有数量可观的各种场站。长庆人意识到,只有靠管理创新、技术进步、市场化运作来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在管理上,需要建设适合长庆的集生产指挥、综合分析决策、措施方案自动生成的生产管理系统。将员工从井场集中到增压点,完善站场生活、生产、文化设施,方便员工的生活和工作。长庆油田管理的7万口油、气、水井广布在37万平方公里的鄂尔多斯盆地,涉及4省(区)、数十个市县,以西安为中心管理半径近千公里,管理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昔日油气生产一线,受制于长庆油田沟壑纵横、地域辽阔,员工靠双脚走到现场采样、发现泄漏及时处置,付出的是无比的艰辛,哪怕是开车巡井,也要把大多精力和时间用在跑路上,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在付出繁重体力劳动的同时,还必须忍受与荒凉为伴的寂寞,面对不法分子偷油打孔的危险。为维护油气生产的正常秩序,石油人不得不采取“地毯式轰炸”的做法,大海捞针般防范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人力、物力投入巨大,增加开发成本的同时却效果有限。数字化建设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建立起了一套精确制导系统,“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使得长庆油田应对7万口油、气、水井的突然变化,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让“外科手术”式的打击成为可能。从而有效节约了成本,降低了用工总量,同时也减轻了一线员工劳动强度,实现了人员相对集中管理,也为集中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提供了可能。2008年8月,油田公司成立了数字化建设项目组,在苏里格气田和超低渗油藏开发应用数字化建设牛刀小试的基础上,要通过广为分布的监控设备、自动控制设备,实现人员闯入井场预警、抽油机远程启停、注水井远程配注、自动投球、工况分析、功图计量、电子巡井、增压点变频连续输油、输油泵自动启停,及时建立起一套现代化的自动报表生成、智能预警的现代化管理决策辅助系统,从而大幅度提高以现场管理为起点的管理效率,实现长庆油田基础管理的革命。数字化建设的实质,是搭建信息平台、畅通信息渠道、加强信息采集、优化信息处理,最终形成科学快速的决策,利用有限的时空创造最大的价值。数字化是一个平台、一个方向,不仅是降低人工成本,实现扁平化管理,其意义是颠覆了传统采油的观念,使石油企业踏上了信息化、高智能的现代科技文明之路。“精确制导”:为低成本探路在长庆油田公司2009年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四个不动摇”,即坚持发展目标不动摇、坚持低成本战略不动摇、坚持市场化方向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这是应对形势变化、迎接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公司规范管理、提升效益、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化解金融危机影响、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有效措施。在实现3000万吨、迈向5000万吨的关键之年,强调和重视低成本战略,充分显示了低成本对于长庆的特殊意义。在长庆油气田的开发历史中,降低开发成本、优化地面建设是不变的主题。特别是中油股份公司重组上市后,开发建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变革,为建设成本和操作成本设置了不能突破的上限。长庆油田站在积极的角度想问题,确立了“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成本,地面建设一定要以效益为中心,合理控制投资,确保投资回报最大化”的思想,在油气田地面建设优化上不断创新,在会战初期形成的“马岭模式”及后来形成的“安塞模式”、“靖安模式”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全新的“西峰模式”、“苏里格模式”等多种先进适用的模式,为特低渗透油气藏开发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然而,低成本并不是因陋就简,低成本与现代化并不矛盾,它的实施主要是要依靠管理上的创新、技术上的创新和机制体制的创新,通过深化改革,在低成本战略大的背景下,建设现代化的大油气田。苏里格气田的有效开发,正是低成本战略结出的硕果。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战争中,低成本战略更显得尤为关键,而数字化管理的提出成为低成本战略实施的有效手段之一。长庆油田目前劳动密集型生产架构多少年来没有发生根本的实质性改变,这种组织模式仍然是过去七八十年代的模式,因此生产组织方式上要由过去的“地毯式轰炸”、“人海战术”等方式转变为现在的“精确制导”、“精确打击”方式。如今社会发展了,技术水平具备了高科技的因素,是由过去的“大海捞针、守株待兔”的巡井方式,转变为现在的“电子巡井、精确制导的主动式”时代。在追求效益为目的,严格控制用工总量的情况下,长庆油田把数字化管理提到了与油气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一方面按计划对老油田、旧管道及已建成的基地全面进行数字化改造,另一方面,对新建的所有工程项目全部应用了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油气井生产及管道运行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紧急情况自动关闭阀门,异常情况自动报警,现场工况实时监控及所有配套生活基地治安保卫的视频监控,发挥各种职能的“电子员工”遍布油区各个角落。大发展的长庆油田由此步入了“增产不增人”的良性发展轨道。目前,长庆油田的数字化管理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单井电子巡井、井场数据实时采集、自动化控制和视频监控等功能。站场的数字化管理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增压站、接转站、联合站等的压力、温度、流量等控制实现了数字化,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推行了数字化管理的西峰油田,也正是因为数字化的神奇魅力,年产百万吨,人员控制到了最低限。苏里格气田的数字管理,使气田近两千口气井的生产数据管理,都能在生产指挥中心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上轻松地实现,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推动气田快速上产的强大动力。过去,要掌握气井的生产状况,只有到井口采集数据。现在不同了,通过数据无线传输系统,气井的套压、油压、流量、温度等数据都传到了总控制室。苏里格气田成功地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后,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从管理效率来看,实施数字化管理前人工巡井是3天巡井一次,实施数字化管理后控制平台可每5分钟电子巡井一次,巡井频率是以前人工巡井的800多倍;以前关井需要人工到井场上手工关井,时间少则几十分钟,多则几个小时,管理数字化后员工可直接在操作室实现自动开关井,时间不超过几十秒。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苏里格各开发单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分析、数据整合和数据共享,结合各种数字模型、经验数据、专家系统,对生产管理过程进行智能化指导,大大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随着“大规模建设”的提速,以网络传输、自动控制等高科技手段为核心的数字化,正在把长庆千里油气区的数万口油、气井,上千座站、库,数千公里长输管道的诸多生产、管理要素,集中在鼠标的控制下,使油气田的开发管理由过去的“守株待兔”变成“精确制导”。数字油田:我们的未来不是梦2009年,长庆油田迎来了数字化的春天。随着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平台的运行,在融合传统管理特长的基础上,长庆油气生产管理将实现3个飞跃:从人工搜集信息到计算机辅助处理;从提供选择结果到自动生成分析报告、应急处置方案;从打造信息组合到提供连续的信息流。这3个飞跃必将引发减少用工总量、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员工素质、减低生产成本等综合效应。这个春天的收获,是油田公司近年来持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不断摸索数字化管理创建之路的必然。西峰油田的实践,已经初步显现了数字化管理给油田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有效节约了成本,降低了用工总量,同时也减轻了一线员工的劳动强度,实现了人员相对集中管理,为集中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提供了可能;已连续稳产高产12年的靖安油田,依靠数字化管理和技术集成,走出了一条老油田稳产高产的效益之路,目前正在向稳产13年的目标冲刺;在建设初期就以高标准、低成本引人注目的苏里格大气田,在有效实现效益开发的同时,也成为数字化管理的示范区,吸引了油田内外的人前来参观学习;而作为数字化管理先导示范区的白豹155井区,则集中了目前最为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让我们看到了油田数字化管理的目标和方向。2009年,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将坚持“两高、一低、三优化、两提升”的建设思路,重点面向生产一线,现场井及井丛、管线、站(库)等基本生产单元的过程管理是数字化管理的重心和基础。高水平——建成井站实时数据采集、电子巡井、危害预警、智能诊断油井机泵工况、生产指挥的智能专家系统。将油田管理模式由传统人工巡检、“守株待兔”的被动方式,转变为通过数字化管理智能系统,实现准确分析、判断问题“精确制导”的主动方式。高效率——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人力资源的优化效率)、生产运行的管理效率、油气田开发的综合效率。低成本——从项目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角度综合考虑费用投入,坚持低成本发展思路。通过标准化设计市场化运作,在综合成本不上升的情况下实现数字化管理。优化工艺流程——在确保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对工艺流程、生产设施简化优化,降低建设投资、减少管理流程。优化地面设施——不追求单台设备的高水平,以系统的最佳匹配为标准,对站场关键设备进行优化。优化管理模式——精干作业区,取消井区,实行扁平化管理。按厂、区、站(增压点)三级管理模式:增压点、联合站等各类站场以监视、控制、操作为主;作业区以监视、调度、生产管理为主;采油厂以生产管理、优化分析、智能决策为主。实现增压点、联合站等各类站场对单井的日常管理,作业区对井组、油藏的重点管理,厂对油藏、油田的综合管理。提升工艺过程的监控水平——借鉴苏里格气田数字化管理系统的经验,借助数据采集系统和电子巡井系统对工艺过程进行24小时实时监视,对照历史数据和经验数据进行预警、报警。提升生产管理过程智能化水平——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整合、数据共享技术,结合各种数学模型、经验数据、专家系统,对生产管理过程进行智能化指导。2009年是油田公司推进数字化管理的关键年。数字化管理将利用采油工艺整体优化技术、油藏管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整合技术、数据共享与交换技术,结合长庆油田特点,集成、整合现有的综合资源,创新技术和管理理念,建立全油田统一的生产管理、综合研究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同一平台、信息共享、多级监视、分散控制”,达到强化安全、过程监控、节约人力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标。冉新权总经理也在2009年工作报告中为我们描述了数字化工作的远景:完善推广,建设以基本生产单元过程控制为核心功能的生产管理系统;建设以公司层面生产指挥、调度、安全环保监控为核心功能的生产运行系统;建设以油气藏经营管理为核心功能的决策指挥系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大油田管理、大规模建设”的新形势,“3000万吨、5000万吨”的新目标,召唤长庆、激励长庆。大发展的春天,正在以强劲有力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一个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大油田在经历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飞跃后,必将崛起于中国西部!篇四:数字化油田概论油气田数字化工程监理一、数字化与数字化管理二、施工质量控制一、数字化与数字化管理1什么是数字化所谓数字化,就是将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为这些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他们转变为一系列的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数字化包括了集成性、系统性、智能性和定量性的特点。2什么是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计划、组织、协调、服务、创新等职能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方法的总称。通俗的讲就是“听数字指挥,让数字说话”。3什么是油田数字化管理油田数字化管理是在信息化整体架构上生产的最前端,它以井、站、管线等生产基本单元的生产过程监控为主,完成数据的采集、过程监控、动态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维持正常生产;与a1a2建立统一的数据接口,实现数据的共享;是以生产过程管理为主的信息系统,是公司信息系统的延伸和扩充。(a1a2的解释一:中国石油地球科学与钻井系统简称a1、上游信息系统简称a2;解释二:勘探与生产技术数据管理系统简称a1、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简称a2)油田数字化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油藏管理技术、油气开采工艺技术、地面工艺技术、数据整合技术、数据共享与交换技术、视频和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实现电子巡井,准确判断、精确位置,强化生产过程控制与管理。油田数字化管理通过创新技术和管理理念,提升工艺过程的监控水平、提升生产过程管理智能化水平,建立全油田统一的生产管理、综合研究的数字化管理平台,达到强化安全、过程监控、节约(人力)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标。油田数字化建设与管理是油田企业生产、科研、管理和决策的综合基础信息平台。它将对油田信息化建设起着统领和导向的作用。油田数字化建设与管理已经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数字油田建设与管理可以优化生产流程,大幅提升油田生产运行质量:数字油田建设与管理可以促进油田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提高油田经营管理水平。2、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1集团公司对长庆发展的要求2008年7月17日,蒋洁敏总经理在长庆油田调研时提出:“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把鄂尔多斯盆地建设成我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一次井网、注水开发,油田采收率达到30%,气田采收率达到50%.到2015年实现5000万吨时,用工总量控制在7万人。2长庆油田自身特点的要求长庆长长庆难长庆快1、长庆长,长在战线,鄂尔多斯盆地横跨了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北至阴山、南至秦岭、东临吕梁山、西至贺兰山和六盘山)面积37万平方公里,工作区域高度分散。2、长庆难,难在油气层致密,被称为“磨刀石”。渗透率低、压力低、产量低,是世界典型的三低油气田,目前生产油井万余口,平均产量不到3吨。而且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与毛乌素沙漠边缘,自然条件恶劣,区域经济欠发达,社会依托条件差。3、长庆快,发展快,2001年以来,油气储量和产量增长量在中国石油13个油气田中名列第一(2010年油气当量3500万吨)。实现数字化以前,管理方式是员工驻站值班和定期巡井。主要变现在:1资料手工收集2数据人工分析3情况逐级上报4决策逐级下放这些管理方式将难以适应大油田管理和油田大发展的需要。3长庆油田大发展的需要按照集团公司要求,长庆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7万人用工总量不超,如何管理好6~7万口油气水井?只有靠管理创新、技术进步、市场化运作来保障。在管理上需要建设适合长庆的集生产指挥、综合分析决策、措施方案自动生成的管理系统。3、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的条件1油田公司具备推广数字化管理的软硬件基础经过多年的建设,油田公司已建设成一定规模的光缆通信系统,基本覆盖到各厂前线指挥部、大站、大库;而采油厂、采气厂在自动化、信息化方面进行了摸索和应用。2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发展为数字化管理创造了条件。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的建设思路与建设原则1).“两高、一低、三优化、两提升”的建设思路数字化管理重点面向生产一线,现场单井、管线、站(库)等基本生产单元的过程管理是数字化管理的重心和基础。高水平—建成井站实时数据采集、电子巡井、危害预警、智能诊断油井机泵工况、生产指挥的智能专家系统。将油田管理模式由传统人工巡检、“守株待兔”式的防范方式,转变成通过数字化管理智能系统,准确分析判断问题的“精确制导”防御方式。高效率—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提高操作人员的效率(人力资源的优化效率)、生产运行的管理效率、油气田开发的综合效率。低成本—项目建设和投资运行成本角度综合考虑费用投入,坚持低成本发展思路,通过标准化设计、市场化运作,在综合成本不上升的情况下实现数字化管理。优化工艺流程—在确保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对工艺流程、生产设施简化优化,降低建设投资、减少管理流程。优化地面设施—不追求单台设备的高水平,以系统的最佳匹配为标准,对站场关键设备进行优化。设备尽可能露天设置,尽可能集中摆放。优化管理模式—精干作业区,实行扁平化管理,按厂、区、站(增压点)三级管理模式:增压点、联合站等各类站场以监视、控制、操作为主;作业区以监视、调度、生产管理为主;采气厂以生产管理、优化分析、智能决策为主。实现增压点、联合站等各类站场对单井的日常管理,作业区对井组、油藏的重点管理,厂对油藏、油气田的综合管理。提升工艺过程的监控水平—借助数据采集系统和电子巡井系统对工艺过程进行24小时实时监视,对照历史数据和经验数据进行预警、报警。提升生产管理过程智能化水平—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整合、数据共享技术,结合各种数学模型、经验数据、专家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化制导,主要包括:智能诊断机泵工况;智能生成生产参数优化建议;智能生产油气田开发措施建议等。2)“531”的建设原则,即“五统一、三结合、一转变”。“五统一”就是技术统一、标准统一、设备统一、管理统一、平台统一。“三结合”就是与岗位相结合、与生产相结合、与安全相结合。“一转变”由传统的思维转变为现代化技术加数字化管理。5、数字化管理目标数字化建设必须结合长庆油田特点,集成、整合现有的综合资源,创新技术和管理理念,建立全油田统一的生产管理、综合研究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同一平台、信息共享、多级监视、分散控制”,达到强化安全、过程监控、节约人力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标。最新更新目标(已经过审核批准):数字化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减低劳动强度、提升安全保障水平、降低安全风险为建设目标,并通过劳动组织架构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实现油气田管理现代化。6、数字化管理的重点、关键、实质与核心1)数字化管理的重点:将后端的决策支持系统向生产前端的过程控制延伸。2)数字化管理的关键:在简化优化工艺流程基础上进行数字化配套建设:3)数字化管理的实质:按生产流程设置劳动组织架构,实现扁平化管理。4)数字化管理的核心:实现生产组织方式和劳动组织架构的深刻变革,最大限度减轻岗位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缆线敷设工程)1、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电缆线路走向须合理、排列整齐、美观,横平竖直。明敷设的电缆线路与具有强电磁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宜大于50m;当采用屏蔽电缆或穿金属保护管以及在带盖的金属电缆槽内敷设时,宜大于0.80m。篇五:数字化油田数字化油田浅析一、数字化油田与实时信息技术近几年来,随着数字化与it技术在油田生产中的快速应用与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生产管理观念的不断深入,油田数字化生产在油田生产开发过程的各种自动化、人工智能控制环节形成安全系统而加以实现。从最初的点对点采集到现在的全面覆盖,从最初简单的数据采集到油田生产综合诊断分析处理,从最初plc硬件的应用到现在dcs系统应用,可以大大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油田生产工艺处理集输等整个过程的数据监测的准确度和工艺数据信息传输的实时性,保证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的高效运行。数字油田展示了油气田开发将进入智能化、自动化、可视化、实时化的闭环新阶段。数字油田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方向就是将涉及油气经营的各种资产(油气藏等实物资产、数据资产、各种模型和计划与决策等),通过各种行动(数据采集、数据解释与模拟、提出并评价各种选项、执行等),有机的统一在一个价值链中,形成虚拟现实表征的数字油田系统。人们可以实时观察到油田的自然和人文信息,并与之互动。数字油田的基础与核心建立数字油田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建立数据银行和信息平台是建立数字油田的基础。数字油田的核心是将油气发现与开发工作从历史性分类资料的顺序处理改变成实时资料的并行处理,利用实时数据流结合创新型软件的应用和高速计算机系统,建立快速反馈的动态油藏模型,并将这些模型配合遥测传感器、智能井和自动控制功能,让经营者更直接地观察到地下生产动态和更准确地预测未来动态变化,以便提高产量和进行有效的油田管理,实现各种层次的闭环优化管理,最终实现令油田范围的实时闭环资产经营管理。实际上,数字油田并不是遥不可及,也是一步步发展与完善的。目前国外数字油田也仅发展到第三级(单环控制与优化),逐步向第四级(多环集成与优化)、第五级(全系统控制与优化)发展。数字油田的关键技术促进数字油田发展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①遥测技术,主要包括四维地震监测、重力测量、电磁监测、永久型地面检波器网络和永久型光纤井下检波器等;②可视化技术,包括综合勘探与生产数据的三维可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③智能钻井与完井技术;④自动化技术;⑤数据集成、管理与挖掘技术;⑥集成管理体系等。数字油田的发展前景2003年世界著名的剑桥能源研究所}(cera)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指出,由多项新型数字化技术构成的数字油田,将在未来5一10年内使令球原油储量增加1250x108bbl,这将超过伊拉克现有原油储量或拉丁美洲的原油总储量,同时能够提高油气采收率2%一7%,降低举升成本10%一25%,提高产量2%一4%。数字油田技术将大大扩展石油工业的发展空间,为石油行业展示出了一个更广阔、更美好的发展前景。二、快速发展的实时信息技术数字油田技术实现了对工作流的提升:信息存储和展现形式由纸质向数字转变;信息处理加工形式由手工向自动转变;地质构造描述由两维向三维和四维转变;数据计算处理由串行向并行转变;管理协作由功能单元向一体化团队(转变;知识管理和决策过程由本地分析向调用全球专家转变;数据规模由兆字节数据向千兆字节转变;关注焦点由宏观向微观转变。图表数字化油田的实时性三、三维可视化在石油钻井中的应用三维立体显影在石油以外的行业,如电影、电子游戏等已经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乐。在石油行业,地质师、地球物理学家利用三维视图技术,将极其复杂的、枯燥的地层数据用简单的图形表达出来,使得不同领域的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和便捷。在钻井领域,利用可视化技术,可以避免使用一些仅能被有限的专家才能明白的、经常引起混乱的专业词汇。在钻井过程中,所有的参与者对油井的状况及油井在油藏中所处的位置一目了然。当一个油田的三维模型建立之后,油井的分布状况也会一并建立,这样钻井工作者即可利用建立的模型指导钻井生产,提高钻井的质量和效率。可视化在钻井过程中应用的较突出的例子是定向井钻井,定向井钻井工作者更多地被看作是艺术家,而不被认为是工程技术人员。因为,他们对油井在地下所处的位置及走向了如指掌。但是,目前油藏开发对油井井眼质量和油井轨迹的要求越来越高,精确度也越来越高。如在定向井钻井过程中,利用三维显示技术,实时地显示油井的弯曲状况,随时监测井筒是否符合其它设计要求,在油藏中所处的位置,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并在适当的时候采取必要的措施。在海上油气田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在同一位置钻多口不同方位的定向井,三维立体的油藏模型不仅给设计人员提供了方便,更可以保障井与井之间不会相交。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利用立体显示的油藏模型来预警,如井漏、井涌。因为地质师和地球物理学家的工作是寻找目标层,这些目标层可能是裂缝带或是盐层,为了钻井生产的安全起见,将这些层位明显地标出,提醒钻井工程师在钻遇这些区域时提高警惕,或者采取必要的措施。在钻井过程中,以往的做法是,钻井工程技术人员在现场按设计的方案施工,随时将钻井进度汇报给设在油公司总部“控制室”,并根据“控制室”的新的指令进行新的施工,在这样的流程中,由于没有可视的参照物,仅有数字或文字,而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又有不同工作术语,不免会出现误解或脱节的现象。利用可视化技术,建立一个让所有参与者都很容易看懂的模型,在井场与“控制室”之间可实现同步准确的交流。由于有了现代通讯技术,“控制室”不仅可以与一个井场之间,还可实现同时和多个井场之间,以及井场与井场之间的同步交流,这样做的益处是在人力资源上的充分利用。不难看出,可视化在钻井领域缩短了所有参与者之间的距离。目前,bp、道达尔、斯伦贝谢、哈里伯顿等大的油公司和服务公司还创建了世界上最快、最大、最先进的钻井三维可视化计算系统。他们把这称其为虚拟现实,在打井之前或在打井的过程中,应用三维可视化仿真技术可以看到井下发生的真实情况:钻头到达什么位置了,是否在储层,离气、水界面的距离等。这样,现场工作人员就能同中心的专家及时沟通,快速做出决策,使钻头自如地追踪并钻达有效的油藏目标,以提高油田开发效率,降低勘探和开发成本。四、井下信息实时测量与评价技术的新进展斯伦贝谢公司于9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近钻头传感器,并将其应用在导向钻井作业中,形成了一种新的导向钻井技术即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并将这项钻井技术向全世界推广。另外,为发展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斯伦贝谢公司还研制成功测传马达(instrumentedsteerablemotor),为地质导向钻井又增加了新的工具。地质导向钻井的特点是,由于传感器离钻头较近,因此能实时地把钻头附近的测量数据传送到地面,钻井工程师可根据实时测量数据及时地调整井眼方位和井斜角以确保井眼沿设计轨道钻进。五、井下数据传输系统的新突破随着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测井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超声波测井作为测井的一种重要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测井仪器,特别是井下仪器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对其研究和开发也具有特殊的要求。油井下的直径很小,因此对井下仪器的尺寸要求十分严格,一般来说印刷电路板的宽度不能超过5cm。体积达不到要求再好的仪器也无法在实际中应用。超声波测井的井下数据传输系统采用双cpu和双端口ram,尤其是采用先进的pld器件及1553总线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井下高速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的可靠性、低功耗和小尺寸等问题。1、系统结构简介系统采用两片at89c52单片机分别作为主、从cpu;采用ad公司的高速a/d芯片ad7821进行井下温度、压力和幅值等参数的实时数据采集;选用两片美国lattice公司的cpld芯片ispls1016实现数字信号采集处理接口电路和数据传输中的串并行转换接口电路;然后通过双口ram(idt7232)来传输数据。主cpu及其相关模块主要完成超声波发生器的控制、工作模式切换和数据采集等功能;从cpu主要完成主cpu所采集信号的上传和地面命令字的下传及命令解释,还包括一些监控功能。cpu对超声波发射装置进行控制,采集回波信号。由于回波信号的尖峰时刻非常窄,一般不超过1.0μs,所以对a/d的采样时间要求在ns级。本系统采用ad公司高速a/d芯片ad7821进行采集。数字信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