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闽侯一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一、课内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4分)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譬如(pì)埏埴(shān)呺然(xiāo)羞恶(wù) B.户牖(yǒu)瓠落(hù)鬻技(yù)内交(nà) C.要誉(yāo)八佾(yì)掊之(pǒu)孺子(nú) D.自省(xǐng)车毂(gǔ)强行(qiáng)拙于(zhuō)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怵惕弘毅洴僻絖文质彬彬 B.赘形内交自矜未成一匮 C.同泽侧隐矛戟慎终如始 D.偕行盗贼累土迩之事父3.(2分)下列关于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晚年修订六经。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孟子》共七篇,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 B.《礼记》一直从属于《大学》,为西汉时的官员、学者、礼学家戴圣所编。朱熹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把它们编在一起,做《四书章句集注》,经此,《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C.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曾担任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共有八十一章传世,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 D.墨子,名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的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的言论两部分组成。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4.(2分)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捷)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连词,表转折,却) B.君子喻于义(知晓,明白)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受) C.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其“恕”乎(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 D.天下归仁焉((归顺)恶得不禁恶而劝爱(鼓励)5.(2分)下列词语词类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在明明德②自伐者无功③小学而大遗④自是者不彰⑤其坚不能自举也⑥吴王使之将⑦虽父之不慈子⑧见贤思齐焉⑨故亏父而自利⑩慎终如始A.①③⑩/②⑥/⑦⑤⑧/④/⑨ B.①⑦⑩/②⑥/③⑤⑧/④/⑨ C.①⑦⑩/②⑥/③⑤⑧/④⑨ D.①⑦⑩/②⑤/③⑥⑧/④/⑨6.(2分)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见不贤而内自省也A.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B.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D.知人者智,自知者明7.(2分)下列有关课文内容与艺术技巧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可行“不忍人之政”,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文章善用举例、譬喻,思路简洁清晰。 B.《论语》十二章,焦点在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在仁、义、礼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而《大学之道》中“八条目”,前四条专注心性修养,属于“内圣之学”;后四条侧重外显行为,属于“外王之学”,两者结合就是儒家最高理想。 C.《老子》《庄子》中的思想常有突破俗见之处,见人之所不见,知人之所不知,言人之所不能言。《老子》提醒世人重视那通常被忽略的一面,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庄子》则擅长借助寓言形象婉曲说理。 D.“墨家”与“儒家”都提出了“爱人”的主张。不同的是,墨家“兼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基础上,是分亲疏,分等级的爱。而儒家代表了社会中下层人民的诉求,主张人人平等的仁爱,反对不正义的战争。墨子一方面努力追求语言的浅显、逻辑的严谨和结构的层次感,一方面又反复论说,务求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二、现代文阅读(29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3分)8.(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摘自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材料二: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了一种停滞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状态。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语言转化,而西方诗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积食病就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他文化”吸收力的强弱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弱成正比,唐代之所以能广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为它拥有一个秦汉以来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传统如一个消化力极强的胃,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当代新诗不但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而且也失去了对那个传统的记忆和感情,而中华文化又不同于其他以拉丁语为先祖的各种西方文化,可以自然地相互吸收,所以必然会发生这种食洋不化的病症,这病症是当代诗歌失去读者的重要原因。当代诗歌由于时代内容的发展,已无法退回到新诗运动初期的状态。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要是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这些必须是有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性的,单靠移植西方是绝对不行的。我们认为,21世纪中国新诗能否存活,就看我们能否意识到自身传统的复活并进入现代,同吸收外来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没有传统何谈创新?没有传统作为立身之地,创新很可能变为全盘西化。所以,中国当代新诗一个首要的、关系到自身存亡的任务就是重新寻找自己的诗歌传统,激活它的心跳,挖掘出它久被尘封的泉眼。读古典文史哲及诗词、讨论,想现代问题,使一息尚存的古典诗论进入当代的空间,贡献出它的智慧,协同解决新诗面对的问题。据我的学习经验,历代中国文论中存在着大量对我们今日所思考的诗歌理论仍有意义的撰述,而我们却只习惯于引用西方理论,无暇回顾一下自身传统中这些理论,师洋师古应当成为回顾与前瞻的两扇窗户,同时拉开窗帏,扩大视野,恢复自己传统的活力才能吸收外来的营养。中国古典诗论在研究方法上与西方文论也有很大不同。西方文论强调逻辑剖析,优点是落在文本实处和清晰的抽象概括,但其弊病是容易刻板、枯燥、概念化、解剖刀往往伤及神经,概念也有失去生命的变幻色彩的毛病。而中国古典诗论体系虽不十分清晰,却能以富有内涵和想象力的诗样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审美的智慧和哲理,不至于有水涸石露的窘境,而其中人文的情致、暖意、活力,丝毫没有实验室处理后的褪色失鲜之感。读古典诗论后可以意识到西方的科学分析、逻辑推理、抽象名词杜撰等虽不失为一家之法,却并非唯一的方法。而中国古典诗论的风格与中国古典哲学的灵活、深邃、玄远相匹配。对于诗歌这样内涵深、变幻多的文学品种,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有其突出的优点。(摘编自郑敏《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这是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前提。B.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可以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学术理论,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中国经验。C.当代新诗之所以出现“食洋不化”的病症,一是因为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二是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D.中国古典诗论虽不以体系和逻辑见长,但蕴含诗性品格和人文情致,比西方文论更有生命力。(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B.借鉴西方诗歌并不能给本民族的诗歌带来现代性,对此中国诗人要有清醒认识。C.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内在结构和外在形态,依然可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营养。D.古人论诗用“意在笔先”“空灵”“飘逸”等语,未落实处却包含鲜活的审美智慧。(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韩愈《答刘正夫书》:“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B.晚清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C.鲁迅《文化偏至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D.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9.(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非攻鲁迅墨子从鲁国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是的,防云梯的。”“别的准备怎么样?”“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多……”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楚国的郢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墨子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那么,带我去见王就是。”墨子说。墨子和公输般一起见楚王,楚王说公输般已经为他造了云梯,可以攻下宋。“那可不一定能攻下宋,我可以和公输般拿木片来较量试试。”墨子说。公输般和墨子拿木片斗了九个回合,公输般输了。楚王觉得有些扫兴,说:“我就不去攻宋罢。”墨子说停了攻宋之后,原想即刻回往鲁国的,公输般留他吃饭。墨子说:“今天要走,明年再来,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老乡!”“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①,你的义也有钩拒么?”“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不相亲又油滑,马上就离散。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所以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可是还不及木匠的做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他削三寸的木头,就可以载重五十石。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吧,”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明年再见罢。”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注释】①钩拒:一种武器,可以钩住敌人后退的船只,也可以挡住敌人前进的船只。【文本链接】鲁迅的小说《非攻》选自《故事新编》,创作于1934年8月。1930到1940年属于中国近代史,当时正处在抗战时期。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民族矛盾激剧上升。但国民党政府所采取的则是“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避免冲突扩大。这样,他们一方面要“开门揖盗”,投降卖国,另一方面又不断压制人民,逞强凌弱。同时,又采取种种欺骗手段,搞什么“防御工程”,组织“募捐救国队”,空叫“民气”等等。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具体描绘了墨子脚上的草鞋:“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草鞋已经碎成了一片一片”,是为了突出墨子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B.“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公输般在墨子的劝说后,收起云梯和木鹊,说明他决定不攻宋。C.文中墨子的徒弟管黔敖以及曹公子,他们都勤恳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D.小说中鲁迅着意突出了墨子的“好义”行为和“非攻”主张,塑造了一个身体力行、百折不挠、勇于实践自己主张的圣人形象。(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用语平常而朴素,而意蕴深刻。如文中两处加点词语“饭碗”,前一句“饭碗”指公输班的官场晋升,以战争获得不义财富;后一句“饭碗”指宋国人民的安定、平稳的生活。B.作品写了墨子为却楚攻宋,仓皇而走,连胜而回,小说充分运用了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让读者进入人物的心灵世界,具体感受他内心的忧虑和欢快。C.鲁迅尊重历史,《非攻》所描写的主要人物、事件和细节都有历史根据,塑造了一个反抗侵略的“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体现了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D.鲁迅的作品语言一向轻松诙谐。如文末的“募捐救国队”,饱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增强了作品调侃的意味,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3)文本最后一段写墨子回到宋国的遭遇,说说鲁迅写这一段有什么作用。(4)这篇小说带有比较明显的“干预生活”的创作意图,作者在着重发掘历史精神的用意中,执着于现实的战斗。请结合创作背景,分析小说中作者的这种创作意图体现在哪些方面?三、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10.(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B.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C.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D.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乘: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千乘之国,指拥有一千辆四匹马拉的兵车的国家。B.蒲:蒲邑,春秋晋邑,在今山西隰县西北。孔子与子路曾在此讲学。C.子羔:孔子弟子之一,本名高柴,字子羔。是孔子门徒当中从政当官时间最长、最公正廉明、最贤能、最孝顺、最长寿的弟子。D.缨:本意是指系在头上的帽带。《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中的“缨”就是此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性格粗野,刚直好胜。他曾经欺凌孔子,后来却被孔子的伟大人格感化,并拜孔子为师。B.子路自尊自信,不慕虚荣。孔子认为子路即使穿着破旧袍子和穿着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也不感到羞愧。C.子路精于政事,能力出众。孔子赞扬子路有仁德,可以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的军政。D.子路遵守礼仪,至死不渝。卫国政乱中,子路临死之前仍不忘整理帽缨,从容死去。(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②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5)孔子之前曾预言“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后闻听卫国政变,断言“嗟乎,由死矣!”子路果真死掉了。你认为孔子的判断有哪些依据?请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1.(9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答题。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三)名篇名句默写(9分)12.(9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你宽容一点,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这句话让我们联想起孔子在阐释“恕”这种儒家思想时所说的两句:“,。”(2)后世多将军队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这个词源自《诗经•秦风•无衣》中“”和“”两句。(3)《春江花月夜》中将人生与明月联系在一起表达哲思的诗句是“,”。(4)《<老子>四章》中老子以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小时容易散失的现象为例,说明解决问题要做到:“,。”(5)《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四、语言文字运用(9分)1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①。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方法。临床中还发现,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②,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而且,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③,甚至比以前更胖。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蛋白质供应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减少,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而会比减肥前更高。因此,减肥一定要讲究科学。(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五、写作(60分)14.(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明清之际一批思想家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认为学问必须有益于解决社会问题;庄子却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有现代学者认为:“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对于“有用”与“无用”的内涵与关系,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闽侯一中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课内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4分)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譬如(pì)埏埴(shān)呺然(xiāo)羞恶(wù) B.户牖(yǒu)瓠落(hù)鬻技(yù)内交(nà) C.要誉(yāo)八佾(yì)掊之(pǒu)孺子(nú) D.自省(xǐng)车毂(gǔ)强行(qiáng)拙于(zhuō)【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判断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词语进行判断,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作出正确的选择。【解答】A.正确。B.“瓠落”的“瓠”应读huò。C.“孺子”的“孺”应读rú。D.“强行”的“强”应读qiǎng。故选A。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怵惕弘毅洴僻絖文质彬彬 B.赘形内交自矜未成一匮 C.同泽侧隐矛戟慎终如始 D.偕行盗贼累土迩之事父【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能力。答题时要有比较丰富的词语积累,尤其要注意易错字的写法,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解答】A.“洴僻絖”的“僻”应为“澼”。B.“赘形”的“形”应为“行”;“未成一匮”的“匮”应为“篑”。C.“侧隐”的“侧”应为“恻”。D.正确。故选D。3.(2分)下列关于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晚年修订六经。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孟子》共七篇,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 B.《礼记》一直从属于《大学》,为西汉时的官员、学者、礼学家戴圣所编。朱熹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把它们编在一起,做《四书章句集注》,经此,《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C.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曾担任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共有八十一章传世,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 D.墨子,名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的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的言论两部分组成。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掌握相应的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及相关文化常识,仔细辨别每个选项,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解答】B.“《礼记》一直从属于《大学》”错,《大学》一直从属于《礼记》,朱熹将《大学》从《礼记》中抽取出来的,将其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故选B。4.(2分)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捷)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连词,表转折,却) B.君子喻于义(知晓,明白)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受) C.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其“恕”乎(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 D.天下归仁焉((归顺)恶得不禁恶而劝爱(鼓励)【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解答】A.“敏于事而慎于言”中的“敏”,应译为“勤勉”,句意为: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B.“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忍”,应译为“狠心对待”,句意为: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C.正确。D.“天下归仁焉”中的“归”,应译为“称赞,称许”,句意为:天下的人就会称作为仁人。故选:C。5.(2分)下列词语词类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在明明德②自伐者无功③小学而大遗④自是者不彰⑤其坚不能自举也⑥吴王使之将⑦虽父之不慈子⑧见贤思齐焉⑨故亏父而自利⑩慎终如始A.①③⑩/②⑥/⑦⑤⑧/④/⑨ B.①⑦⑩/②⑥/③⑤⑧/④/⑨ C.①⑦⑩/②⑥/③⑤⑧/④⑨ D.①⑦⑩/②⑤/③⑥⑧/④/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词语所在的句子,结合语境分析其用法和含义。【解答】①明:形容词作动词,彰明。句意:在于彰显美好的品德。②功:名词作动词,建立功勋。句意:喜欢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劳。③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句意: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丢弃了。④是:意动用法,认为……对。句意: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⑤坚:形容词作名词,坚硬的程度。句意:它的坚硬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⑥将:名词作动词,率领军队。句意:吴王便命他率领军队。⑦慈:形容词作动词,慈爱。句意:纵使父亲不慈爱儿子。⑧贤: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句意:见到有德行的人就要向他学习,让自己的行为向他看齐。⑨亏:使用用法,使……受损失。句意:所以使父亲受损失而使自己获利。群:名词作动词,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句意:能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⑩慎:形容词作动词,慎重对待。句意:慎重对待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①⑦⑩形容词作动词,②⑥名词作动词,③⑤⑧形容词作名词,④意动用法,⑨使动用法。故选B。6.(2分)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见不贤而内自省也A.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B.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D.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别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文言特殊句式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解答】例句宾语前置句,“自省”正常语序为“省自”。句意:见到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一样的缺点。A.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谦辞礼让的心,是礼的发端。B.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宋人”。句意:宋国有一个善于制作防止皮肤冻裂的药的人。C.状语后置句,应为“古之欲于天下明明德者”。句意: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D.宾语前置句,“自知”正常语序为“知自”。句意: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故选:D。7.(2分)下列有关课文内容与艺术技巧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可行“不忍人之政”,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文章善用举例、譬喻,思路简洁清晰。 B.《论语》十二章,焦点在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在仁、义、礼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而《大学之道》中“八条目”,前四条专注心性修养,属于“内圣之学”;后四条侧重外显行为,属于“外王之学”,两者结合就是儒家最高理想。 C.《老子》《庄子》中的思想常有突破俗见之处,见人之所不见,知人之所不知,言人之所不能言。《老子》提醒世人重视那通常被忽略的一面,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庄子》则擅长借助寓言形象婉曲说理。 D.“墨家”与“儒家”都提出了“爱人”的主张。不同的是,墨家“兼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基础上,是分亲疏,分等级的爱。而儒家代表了社会中下层人民的诉求,主张人人平等的仁爱,反对不正义的战争。墨子一方面努力追求语言的浅显、逻辑的严谨和结构的层次感,一方面又反复论说,务求把意思说得清楚明白。【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有关课文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熟悉题干涉及的文本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解答】D.“墨家‘兼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基础上,是分亲疏,分等级的爱”错,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主张“兼爱”。故选D。二、现代文阅读(29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3分)8.(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摘自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材料二: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了一种停滞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状态。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语言转化,而西方诗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积食病就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他文化”吸收力的强弱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弱成正比,唐代之所以能广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为它拥有一个秦汉以来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传统如一个消化力极强的胃,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当代新诗不但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而且也失去了对那个传统的记忆和感情,而中华文化又不同于其他以拉丁语为先祖的各种西方文化,可以自然地相互吸收,所以必然会发生这种食洋不化的病症,这病症是当代诗歌失去读者的重要原因。当代诗歌由于时代内容的发展,已无法退回到新诗运动初期的状态。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要是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这些必须是有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性的,单靠移植西方是绝对不行的。我们认为,21世纪中国新诗能否存活,就看我们能否意识到自身传统的复活并进入现代,同吸收外来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没有传统何谈创新?没有传统作为立身之地,创新很可能变为全盘西化。所以,中国当代新诗一个首要的、关系到自身存亡的任务就是重新寻找自己的诗歌传统,激活它的心跳,挖掘出它久被尘封的泉眼。读古典文史哲及诗词、讨论,想现代问题,使一息尚存的古典诗论进入当代的空间,贡献出它的智慧,协同解决新诗面对的问题。据我的学习经验,历代中国文论中存在着大量对我们今日所思考的诗歌理论仍有意义的撰述,而我们却只习惯于引用西方理论,无暇回顾一下自身传统中这些理论,师洋师古应当成为回顾与前瞻的两扇窗户,同时拉开窗帏,扩大视野,恢复自己传统的活力才能吸收外来的营养。中国古典诗论在研究方法上与西方文论也有很大不同。西方文论强调逻辑剖析,优点是落在文本实处和清晰的抽象概括,但其弊病是容易刻板、枯燥、概念化、解剖刀往往伤及神经,概念也有失去生命的变幻色彩的毛病。而中国古典诗论体系虽不十分清晰,却能以富有内涵和想象力的诗样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审美的智慧和哲理,不至于有水涸石露的窘境,而其中人文的情致、暖意、活力,丝毫没有实验室处理后的褪色失鲜之感。读古典诗论后可以意识到西方的科学分析、逻辑推理、抽象名词杜撰等虽不失为一家之法,却并非唯一的方法。而中国古典诗论的风格与中国古典哲学的灵活、深邃、玄远相匹配。对于诗歌这样内涵深、变幻多的文学品种,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有其突出的优点。(摘编自郑敏《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这是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前提。B.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可以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学术理论,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中国经验。C.当代新诗之所以出现“食洋不化”的病症,一是因为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二是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D.中国古典诗论虽不以体系和逻辑见长,但蕴含诗性品格和人文情致,比西方文论更有生命力。(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B.借鉴西方诗歌并不能给本民族的诗歌带来现代性,对此中国诗人要有清醒认识。C.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内在结构和外在形态,依然可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营养。D.古人论诗用“意在笔先”“空灵”“飘逸”等语,未落实处却包含鲜活的审美智慧。(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CA.韩愈《答刘正夫书》:“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B.晚清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C.鲁迅《文化偏至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D.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材料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解答】(1)D.“比西方文论更有生命力”错误,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国古典诗论在研究方法上与西方文论也有很大不同。西方文论强调……优点是……但其弊病是……而中国古典诗论体系虽不十分清晰,却能以富有内涵和想象力的诗样的语言传递给读者审美的智慧和哲理……”只是比较二者的优缺点,并没有说哪一个更有生命力。故选D。(2)B.“借鉴西方诗歌并不能给本民族的诗歌带来现代性”错误,过于绝对,材料二第二段说的是“这些必须是有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性的,单靠移植西方是绝对不行的”,可见借鉴西方有价值,但不能“单靠移植西方”。故选B。(3)材料一说的是要继承创新传统文化,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A.说的是“师古圣贤人”,意思是“应当学习古代圣贤”,没有体现与时俱进博采众长。B.主张以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纲常为根本,注重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政体不变,只学习西方技术,且不是“文化”方面。C.说的是既要吸取世界的优秀文化,又要保持自己的文化,与材料一观点一致。D.说到是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盛衰兴替这一现象,与材料一观点不一致。故选C。(4)首先要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内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这两句话体现了换位思考的古代哲学大智慧。然后结合材料一分析“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的意义。这两句话之所以能成为国际社会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装进准则,是因为这两句话中蕴含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也就是说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我们除了要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结合材料一第一段“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可知,《论语》中的这些内容体现了中国人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且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所以在今天依然有它的价值。结合材料一第二段“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可知,《论语》中的法则推行到国际社会,这是用中国的实践经验来解决国际的问题,体现了特殊到普遍的发展规律。答案:(1)D(2)B(3)C(4)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在关注自身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人,体现了理性思辨换位思考的古代哲学大智慧。②“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体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③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民族性更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体现了特殊到普遍的发展规律。(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9.(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非攻鲁迅墨子从鲁国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是的,防云梯的。”“别的准备怎么样?”“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多……”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楚国的郢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墨子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那么,带我去见王就是。”墨子说。墨子和公输般一起见楚王,楚王说公输般已经为他造了云梯,可以攻下宋。“那可不一定能攻下宋,我可以和公输般拿木片来较量试试。”墨子说。公输般和墨子拿木片斗了九个回合,公输般输了。楚王觉得有些扫兴,说:“我就不去攻宋罢。”墨子说停了攻宋之后,原想即刻回往鲁国的,公输般留他吃饭。墨子说:“今天要走,明年再来,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老乡!”“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①,你的义也有钩拒么?”“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不相亲又油滑,马上就离散。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所以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可是还不及木匠的做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他削三寸的木头,就可以载重五十石。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吧,”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明年再见罢。”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注释】①钩拒:一种武器,可以钩住敌人后退的船只,也可以挡住敌人前进的船只。【文本链接】鲁迅的小说《非攻》选自《故事新编》,创作于1934年8月。1930到1940年属于中国近代史,当时正处在抗战时期。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民族矛盾激剧上升。但国民党政府所采取的则是“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避免冲突扩大。这样,他们一方面要“开门揖盗”,投降卖国,另一方面又不断压制人民,逞强凌弱。同时,又采取种种欺骗手段,搞什么“防御工程”,组织“募捐救国队”,空叫“民气”等等。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小说具体描绘了墨子脚上的草鞋:“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草鞋已经碎成了一片一片”,是为了突出墨子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B.“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公输般在墨子的劝说后,收起云梯和木鹊,说明他决定不攻宋。C.文中墨子的徒弟管黔敖以及曹公子,他们都勤恳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D.小说中鲁迅着意突出了墨子的“好义”行为和“非攻”主张,塑造了一个身体力行、百折不挠、勇于实践自己主张的圣人形象。(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A.文章用语平常而朴素,而意蕴深刻。如文中两处加点词语“饭碗”,前一句“饭碗”指公输班的官场晋升,以战争获得不义财富;后一句“饭碗”指宋国人民的安定、平稳的生活。B.作品写了墨子为却楚攻宋,仓皇而走,连胜而回,小说充分运用了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让读者进入人物的心灵世界,具体感受他内心的忧虑和欢快。C.鲁迅尊重历史,《非攻》所描写的主要人物、事件和细节都有历史根据,塑造了一个反抗侵略的“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体现了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D.鲁迅的作品语言一向轻松诙谐。如文末的“募捐救国队”,饱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增强了作品调侃的意味,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3)文本最后一段写墨子回到宋国的遭遇,说说鲁迅写这一段有什么作用。(4)这篇小说带有比较明显的“干预生活”的创作意图,作者在着重发掘历史精神的用意中,执着于现实的战斗。请结合创作背景,分析小说中作者的这种创作意图体现在哪些方面?【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文本内容,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时,要明确文本的艺术特色,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情节作用题,可以从对人物形象的作用,主旨的作用,及艺术效果的作用上入手。(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时,要关注写作背景,了解作品内容。【解答】(1)C.“他们都勤恳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错误,由原文“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可知,他们的行动和语言受到了墨子的批评。故选C。(2)A.正确。B.“小说充分运用了心理描写”错误。没有用心理描写,而主要靠行动和对话来体现。C.“细节都有历史根据”错误。“细节”不会拘泥于史实,通常是虚构的。D.“淡化小说严肃性”错误,小说幽默讽刺的语言使小说更具有现实性,而非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故选A。(3)①对人物形象上的作用:由原文“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都是从人物的细节描写的角度撰写的情节,所以更好的塑造了人物的形象。②揭示文章主题,句段通过人物的艰苦和一系列的劳苦,与前文照应,由原文“墨子从鲁国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从而揭示文章主旨突出了真正的英雄默默无闻甚至被人误解的沧桑感,深刻揭示了真正的英雄是孤独的。③从艺术效果上,由原文“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戏剧化的一系列事情的发生,”让我们在诙谐幽默中引人深思,余味悠长。(4)首先,从创作的背景来看,结合“鲁迅的小说《非攻》选自《故事新编》,创作于1934年8月。1930到1940年属于中国近代史,当时正处在抗战时期。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民族矛盾激剧上升”来看,小说写于三十年代中期,当时日本入侵,东北三省失守,榆关失陷,华北告急,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而小说《非攻》中“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宋国面临楚国入侵时的极其恶劣的社会环境;小说创作背景干涉小说的创作。其次,从小说的细节和人物来看,“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墨子回到宋国后,宋国国弊民弱的社会现状,影射了国民党采用种种欺骗手段,搞什么“防御工程”,组织“募捐救国队”,空叫“民气”等社会现状,这些是对现实的影射;曹公子的演说讽刺了国民党政府表面上故意发一些慷慨激昂的空论,以欺骗人民。最后从写作的目的来看,作者的目的在于以今衬古、以古讽今。作者所处的年代正是一个呼唤革命者的乱世,小说鉴古以观今,墨子的仗义性格和反对一切侵略战争,主张加强实力奋起自卫的思想,反映了面临外族入侵,鲁迅坚持抵抗、御侮图强的坚定信心。小说以历史启迪现实,有着深刻的象征性、隐喻性,具有深刻的思想性。答案:(1)C(2)A(3)①从人物塑造上,使墨子不计名利,为民请命的形象特征更加鲜明。②从主题表现上,深化了小说主旨,突出了真正的英雄默默无闻甚至被人误解的沧桑感,深刻揭示了真正的英雄是孤独的。③从艺术效果上,在诙谐幽默中引人深思,余味悠长。(4)①小说创作背景对于小说的影响。小说写于三十年代中期,当时日本入侵,东北三省失守,榆关失陷,华北告急,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鲁迅创作的《非攻》也写了宋国面临楚国入侵时的极其恶劣的社会环境。②小说的某些细节、某些人物对现实的影射。比如,写墨子回到宋国后宋国国弊民弱的社会现状,影射了国民党采用种种欺骗手段,搞什么“防御工程”,组织“募捐救国队”,空叫“民气”等社会现状;曹公子的演说讽刺了国民党政府表面上故意发一些慷慨激昂的空论,以欺骗人民。③小说以历史启迪现实。小说突出了墨子的仗义性格和反对一切侵略战争,主张加强实力奋起自卫的思想,反映了面临外族入侵,鲁迅坚持抵抗、御侮图强的坚定信心。三、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10.(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B.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C.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D.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乘: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千乘之国,指拥有一千辆四匹马拉的兵车的国家。B.蒲:蒲邑,春秋晋邑,在今山西隰县西北。孔子与子路曾在此讲学。C.子羔:孔子弟子之一,本名高柴,字子羔。是孔子门徒当中从政当官时间最长、最公正廉明、最贤能、最孝顺、最长寿的弟子。D.缨:本意是指系在头上的帽带。《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中的“缨”就是此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子路性格粗野,刚直好胜。他曾经欺凌孔子,后来却被孔子的伟大人格感化,并拜孔子为师。B.子路自尊自信,不慕虚荣。孔子认为子路即使穿着破旧袍子和穿着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也不感到羞愧。C.子路精于政事,能力出众。孔子赞扬子路有仁德,可以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的军政。D.子路遵守礼仪,至死不渝。卫国政乱中,子路临死之前仍不忘整理帽缨,从容死去。(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②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5)孔子之前曾预言“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后闻听卫国政变,断言“嗟乎,由死矣!”子路果真死掉了。你认为孔子的判断有哪些依据?请简要说明。【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句意:灵公的太子蒉聩得罪了南子,害怕被杀就逃到国外。等到灵公去世,夫人想让公子郢继承王位。公子郢不肯,说:“逃跑的太子的儿子辄还在。”于是卫国立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得过”是“得罪过”的意思,后面要跟宾语,句子结构才完整,所以应在“得过南子”之后断开,排除AB。“卒”是“死”的意思,根据句意可知,其对应的主语是“灵公”,所以“灵公”和“卒”之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C。(2)D.“本意是指系在头上的帽带”错误,“缨”的本意是指系在脖子上的帽带。故选D。(3)C.“孔子赞扬子路有仁德”错,根据原文“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可知,孔子不知道子路有没有仁德。故选C。(4)①“片言”,一面之词;“折狱”,断案;“其”,语气词,大概、恐怕。译文:只听单方面言辞就可以决断案子的人,恐怕只有仲由吧!②“家”,封地;“乱”,侵夺;“治”,安定。译文:封地与封地之间不相互侵夺,偷盗抢劫没有了,君臣父子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就安定了。(5)由“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可知,孔子十分了解自己的学生,深知子路的性格刚强易折,所以才会有之前的预言。由“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可知,子路之死本可避免,毕竟此时他没有任何道义上的责任,但子路还是义无反顾地进城反叛,最后以卵击石,玉碎当场。由此可见,子路尽忠职守,临危不惧。这也印证了孔子对子路的预言:有勇而无谋、无礼,不会得到善终。答案:(1)C(2)D(3)C(4)①只听单方面言辞就可以决断案子的人,恐怕只有仲由吧!②封地与封地之间不相互侵夺,偷盗抢劫没有了,君臣父子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就安定了。(5)①子路性格直率,逞勇好胜。②子路尽忠职守,临危不避。参考译文:仲由字子路,是卞地人。比孔子小九岁。子路性情鄙野,喜欢逞勇斗力,志气刚强,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欺侮孔子。孔子用礼慢慢地诱导子路,子路后来穿着儒服,带着礼物,通过门人请求做孔子的弟子。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义是最可贵的。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为盗。”子路听到了教诲,还没有去做,只怕又听到新的。孔子说:“根据一面之词就可以断案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崇尚勇敢超过我,别的不行。”“像仲由(这种性情),不会得到善终。”“穿着以乱麻为絮的袍子与穿着狐裘皮的人站在一起却不羞愧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学问已经登上了正厅,可是还没有进入内室呢。”季康子问:“仲由有仁德吗?”孔子回答说:“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管理军政,不知道他有没有仁德。”子路担任季氏的总管,季孙问道:“子路可以说是大臣了吗?”孔子回答说:“可以说是一般的臣子。”子路担任蒲邑大夫,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蒲邑有很多勇武之士,又难管理。但是我告诉你:恭敬谨慎,可以制服勇猛之人;宽大公正,可以亲近民众;为官恭正,地方安静,可以用来报答主上。”当初,卫灵公有位宠姬叫南子。灵公的太子蒉聩得罪了南子,害怕被杀就逃到国外。等到灵公去世,夫人想让公子郢继承王位。公子郢不肯,说:“逃跑的太子的儿子辄还在。”于是卫国立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出公即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留在国外,不能够回来。这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蒉聩就和孔悝作乱,用计谋进入孔悝家,就率人攻击卫出公。卫出公逃往鲁国,蒉聩入国立为国君,这就是卫庄公。当孔悝作乱时,子路在外,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赶回来。正好遇到子羔从卫国城门出来,对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城门已经关闭,您可以回去了,不要枉受其祸。”子路说:“吃着人家的粮食就不能回避人家的灾难。”子羔于是离去了。有使者要进城,城门开了,子路就跟了进去。来到蒉聩处,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子路说:“大王为什么要任用孔悝呢?请让我捉住他杀了。”蒉聩不听。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于是叫石乞、壶黡到台下去攻打子路,砍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说:“君子可以死,帽子不能掉下来。”说完系好帽带,死了。孔子听说了卫国之乱,说:“唉,仲由死了!”不久,子路真的死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1.(9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答题。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分析】(1)本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的是鉴赏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鉴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要求,依照题干所说的比较内容,回顾旧知,在感悟积累的基础上通读全诗,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体会诗歌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合同协议“用人之道”讲课稿
- 2025年汉中道路客货运输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下载
- 2025年合肥货运从业资格考试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广东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0题b2答案
- 2025固定价格合同结算审计常见问题及处理
- 中国汽车涡流制动部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机器学习理论和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游乐场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采购防汛物资报告范文
- 职场课题报告范文模板
- 2023年江西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条例训练题库115题及答案
- 跨境人民币结算人行RCMIS商业银行业务信息报送工作指引XXXX
- 石油企业QHSE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400字
- 培智六年级生活数学寒假作业
- 压型钢板底模砼楼承板施工交底培训课件
-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程
- GB/T 9065.2-2010液压软管接头第2部分:24°锥密封端软管接头
- 运用PDCA提高患者身份识别正确率课件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标点符号考点汇总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药物化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