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阅读速读6将相和核心素养文化自信: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语言应用: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思维能力:提高默读速度,在默读中思考。通过课文的学习,体验、感受文章描绘的场景、形象、意境、故事,并在阅读、感受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审美创造:从三个小故事中感受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廉颇勇于改过的好品质,并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教学目标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强、划”等3个多音字,会写“召、臣”等13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6个词语。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4.能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教学重难点1.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3.能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单元情景任务同学们,我们的校园报要选聘一批优秀的阅读审稿员来进行阅读审稿,阅读审稿员需要能准确把握稿件内容,还要有较快的阅读速度。这个单元我们就来举办阅读大会,这个单元我们就来举办阅读大会,通过举办速读大会,我们会掌握一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帮大家实现读懂、读得快、读得多的愿望,成为一名合格的阅读审稿员!本课情境任务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举办第二场阅读大会,让我们在阅读历史故事,感受人物可贵品质的同时,学习用“连词成句地读”这个方法来提高阅读速度。任务二:“连词成句地读”阅读大会活动一:聚焦方法,提高速度本课情景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举办第二场阅读大会,让我们在阅读历史故事,感受人物可贵品质的同时,学习用“连词成句地读”这个方法来提高阅读速度。2.组织学生做“词句快读”游戏。(1)利用多媒体,闪现一些词语,要求学生“一眼看清”屏幕上出现的词语。词语闪现的时间不要超过1秒钟。游戏前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且看到词语后,不要念出声。(2)每闪现一组词语或句子后,让学生说说刚刚看到了什么内容,并且自己是如何读到屏幕中闪现的内容的。要让学生体会到人的眼睛可以一眼看清楚多个有意义的词语或句子,并且经过训练,一眼看到的内容可以越来越多。(3)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连词成句地读”,即由单个字、单个词的阅读逐渐扩大视域,变成一眼能看清楚几个词甚至整句话的阅读。3.提炼方法。(1)你是怎样做到一眼看到更多的内容的?(2)学生交流。预设:一眼扫过去就要尽可能多地看到词语或句子,连着看,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教师总结:连词成句,扩大视域。(同时课件播放动画演示:课件文字设计成遮挡滑块的形状,字连词成句地出现)(4)小结方法: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把词语连起来,一下子看一句话,这就是连词成句地读。一眼扫过去就要尽可能多地看到词语或句子,这个方法叫扩大视域,这是能帮我们提高阅读速度的好方法。活动二:速读实践,检测效果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我们今天要学习课文《将相和》,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西汉司马迁在他的著作《史记》中记载了这个历史故事。课文是根据《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关内容改写的。(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①指导读音:将相jiànɡxiànɡ丞相xiànɡ相信xiānɡ②质疑:“将”指谁?“相”又指什么人?“和”是什么意思?2.阅读实践,初读检测。(1)出示阅读要求:课件出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2)计时器启动。学生默读。(3)出示学习单。⑤赵王让大将军廉颇随行,一起到渑池会见秦王。()⑥渑池会上,蔺相如逼着秦王为赵王击缶,不然他就要和秦王拼命。()⑦蔺相如很怕廉颇,认为自己打不过廉颇,所以要避开他。()⑧廉颇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是他为之前和蔺相如争权而惭愧的表现。负荆请罪现在指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4)全班交流。①请阅读时长不同的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情况,汇报记录的阅读时长,分享自己速读的诀窍。②学生做检测题,反馈阅读情况。③学生讨论:阅读时,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提高阅读速度的?学生交流预设:a.遇到不懂的词语时,暂时忽略,不要回读。例如“渑池”“鼓瑟”“击缶”等词语,我不懂具体是什么意思,但能猜到它们是地名、演奏乐器的意思,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就不用管它们,继续往下读,就能提高阅读速度。b.连词成句地读,尽可能扩大视域。如,读“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一句时,能一眼看到一整句话就比看到“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要快得多。再如,读“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一句时,如果按照逗号的间隔拆开来读,就比较慢,如果眼睛直接扫过一整句话,就快多了。c.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思考,阅读与理解同步进行。如,读到“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壁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壁完好无缺地送回来”一句时,就知道蔺相如已经做好了应付秦王的两手准备。d.我读得比较慢,用了6分钟,因为我心急,想一眼看懂一句话,有时看快了,觉得没看清内容,又回读了。我现在知道,连词成句地读能稍微加快速度,但要看清内容,免得读得快,却没读懂,再回读,反而使阅读速度更慢。(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除了用到了之前到的“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的速读方法,还发现“连词成句地读”能扩大视域,提高阅读速度。接下来的学习,我们要运用这些速读的方法,更好更快地读懂课文。(6)学习生字、词语①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再次读课文,关注生字。②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7)学习写字①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把字写好的方法。②指导学生关注易错字的书写。活动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脉课文围绕着“将相和”讲了三个小故事。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每个故事中小结性的句子,圈出关键词概括小标题。2.学生默读课文,计时器启动。提示:完成阅读任务后,及时记下自己的默读时间。3.指名阅读速度不同的学生交流阅读体会。(1)交流反馈。课件出示每个故事中小结性的句子。课件出示:·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列小标题,这三个故事分别概括为: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教师板书这三个词语)(2)阅读体会:带着问题阅读,边读边想,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也能提高阅读的速度。4.讨论:《将相和》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组成的,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三个小故事的顺序能否调换?小结:三个故事的顺序不能调换。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完璧归赵、渑池会面是事情的起因与发展,负荆请罪是故事的结局。6.说一说:将相之间为什么不和?又为什么和好了?预设:因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会面中立了功,被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所以将相不和;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利益,处处避让廉颇,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所以将相和好。7.指名学生根据小标题的提示,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8.小组合作,讲述故事。(1)组内成员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练习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2)听的同学要关注别人在讲述时有没有抓住主要情节,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可以提问,根据同学的发言,可以在书上作批注。活动四:挑起冲突,探究言行1.赵国人说蔺相如勇敢机智,廉颇却说蔺相如就靠一张嘴。你同意哪一种观点?默读全文,画出能说服他人的句子,并批注。2.聚焦蔺相如言行,品味人物形象。小组交流: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你眼中的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提示学生注意:(1)快速默读课文,继续运用学过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连词成句地读,一边读一边圈画关键语句,迅速把握句子的主要意思。(2)不要泛泛而谈,要结合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说。(3)可以借助朗读、表演等形式,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理,了解人物的性格。3.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归纳,学生说完感受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相关段落,体会蔺相如的精神气概。预设: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完璧归赵”故事中:临行前与赵王交流时,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明他机智,行事谨慎可见其沉着、冷静。面对秦王的贪婪,他先是不动声色,捧璧在手,之后“怒发冲冠”,不惜以头撞柱,最后送璧回国后,他“大大方方”地应对秦王,可见其机智勇敢、足智多谋。看到秦王侮辱赵王,相如生气极了,可见他是一个有血性、重义气的忠臣;欲与秦王“同归于尽”的行为,可见其不畏强暴、智勇双谋。“负荆请罪”故事中:为避免与廉颇发生直接冲突,他“请病假不上朝”“把车往回赶”,还与手下人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可见其有顾全大局的开阔胸襟。4.我们是怎么读出蔺相如这个人物的特点的?预设:抓住主要事例中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特点。5.教师总结:在对敌斗争的前两个故事中,蔺相如或是不畏强暴、拼死斗争,或是不卑不亢、据理力争,可见这是一位有勇有谋、誓死保卫自已国家利益的勇士。而面对老将军廉颇,蔺相如却退避三舍,不与廉颇直接对抗,这一切,都源于他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情怀。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评价蔺相如的——(出示课件)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太史公曰:……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活动五:拓展阅读,丰富形象1.速读课文,体会廉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学生默读课文。(2)学生交流。预设:从“廉颇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读出廉颇战功赫赫,秦王也会畏惧三分。从“负荆请罪”读出廉颇知错就改,把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个人利益。2.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成语“负荆请罪”的意思?读读写廉颇负荆请罪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交流)3.写话:此时的廉颇会对蔺相如说些什么?蔺相如热情相迎,又会对廉颇说什么呢?拿起笔,想象他们见面的情景,把他们可能说的话写下来。写的时候,尽量用上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式。4.演一演。5.扩充廉颇形象。再回顾三个小故事,读标题,思考交流:三个故事中,蔺相如着墨多,而写到廉颇的文字却只寥寥几笔。廉颇是否不重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介绍廉颇的几句话:“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从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位大将?(骁勇善战、勇气可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