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江姐》节选 知识清单_第1页
中职语文《江姐》节选 知识清单_第2页
中职语文《江姐》节选 知识清单_第3页
中职语文《江姐》节选 知识清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江姐》(节选)基础知识重点字词萧萧(xiāo)垮杆(kuǎgān)潜(qián)伏辜(gū)负燎(liáo)原(二)词语解释〔垮杆〕1.方言。倒塌。2.方言。犹失败。〔燎原〕火焰烧原野,比喻事态不可阻挡。〔渣滓洞〕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与美帝国主义特务机关合办的,专门囚禁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的监狱。位于中国重庆市歌乐山麓。原为人工采掘的煤窑,因渣滓多而得名。〔悲痛万分〕因为某事十分的悲伤,万分的痛心。作者简介阎肃(1930年5月9日一2016年2月12日),原名阎志扬,男,汉族,河北\t"/item/%E9%98%8E%E8%82%83/_blank"保定人,肄业于\t"/item/%E9%98%8E%E8%82%83/_blank"重庆大学,中国著名\t"/item/%E9%98%8E%E8%82%83/_blank"文学家、\t"/item/%E9%98%8E%E8%82%83/_blank"剧作家、\t"/item/%E9%98%8E%E8%82%83/_blank"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1950年9月参加工作,195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6月入伍。曾任\t"/item/%E9%98%8E%E8%82%83/_blank"中国剧协副主席,空政歌剧团编导组组长,中国剧协第三、四届理事。为\t"/item/%E9%98%8E%E8%82%83/_blank"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歌舞团编导室一级编剧,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享受大军区正职生活待遇和政府特殊津贴。歌剧《\t"/item/%E9%98%8E%E8%82%83/_blank"江姐》是阎肃的成名作,这部歌剧在1964年公演,立即引起轰动,阎肃也因此受到\t"/item/%E9%98%8E%E8%82%83/_blank"毛泽东的接见。他还多次参加\t"/item/%E9%98%8E%E8%82%83/_blank"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总政\t"/item/%E9%98%8E%E8%82%83/_blank"双拥晚会、\t"/item/%E9%98%8E%E8%82%83/_blank"文化部春节晚会、公安部春节晚会等大型晚会的总体设计、策划、撰稿。2016年2月12日,阎肃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2016年2月,当选中央电视台“\t"/item/%E9%98%8E%E8%82%83/_blank"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2019年9月25日,阎肃获“\t"/item/%E9%98%8E%E8%82%83/_blank"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歌剧《江姐》共七场。三、江姐介绍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现江姐村)人,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追认的女烈士。原名江竹君,曾用名江志炜,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革命女烈士,全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1945年与\t"/item/%E6%B1%9F%E7%AB%B9%E7%AD%A0/_blank"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t"/item/%E6%B1%9F%E7%AB%B9%E7%AD%A0/_blank"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t"/item/%E6%B1%9F%E7%AB%B9%E7%AD%A0/_blank"万县被捕,被关押于位于\t"/item/%E6%B1%9F%E7%AB%B9%E7%AD%A0/_blank"重庆的国民政府军统\t"/item/%E6%B1%9F%E7%AB%B9%E7%AD%A0/_blank"渣滓洞集中营,遭酷刑仍拒屈、拒不交出军统所要的中共地下党情报;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壮烈牺牲于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牺牲时年仅29岁。同志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另有同名歌剧、评剧、越剧以及电视连续剧等。2009年9月江竹筠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单。四、文学常识(一)歌剧定义歌剧是用声乐和器乐表现剧情的戏剧作品,是音乐与诗歌、戏剧表演、舞蹈、舞台美术、服装等结合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体裁。(以演唱为主,将音示、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歌剧16世纪起源于意大利,在17世纪传到法国,18至20世纪遍及世界各地,使现代歌剧的内容与形式逐步确立,并趋于日臻完美。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歌剧中主角的独唱,又分为\t"/item/%E6%AD%8C%E5%89%A7/_blank"咏叹调、\t"/item/%E6%AD%8C%E5%89%A7/_blank"宣叙调,还有小咏叹调、\t"/item/%E6%AD%8C%E5%89%A7/_blank"咏叙调、卡伐蒂娜、\t"/item/%E6%AD%8C%E5%89%A7/_blank"浪漫曲与\t"/item/%E6%AD%8C%E5%89%A7/_blank"小夜曲等。(二)中国歌剧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歌剧事业得到发展,涌现大量优秀剧目,如《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等。20世纪60年代前后我国歌剧创作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进一步大胆探索新歌剧创作,产生了《刘三姐》、《红珊湖》《江姐》《洪湖赤卫队》等一大批影响很大的新剧目。20世纪80年代我国歌剧舞台出现了多种题材、形式、风格。有按西洋歌剧模式创作的歌剧《伤逝《原野》等。也有沿用民族歌剧形式而在音乐创作上有了跟大发展的歌剧,如《火把节》《深宫欲海》:还有采用喜歌剧,轻歌剧的形式创作的歌剧,如《芳草心》等,我国歌剧呈现出繁花似锦的局面。(三)中国歌剧的风格、特点:内容: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音乐:重视民族性和地方性,大量吸取了民族民间音乐和戏曲的素材。创作手法: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四)歌剧《江姐》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罕政治部文工团将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的故事搬上歌别台,此剧由阎肃编剧,羊鸣、峻春阳、金砂作曲。全剧以四川民歌的音乐为主要素材,广泛吸取川剧、越剧、杭滩、洋琴、四川清音、京剧等音乐语言进行创作,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优美流畅的歌唱性段落,深刻刻画了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剧中的著名唱段《红梅赞》、《青松林内红旗扬》《五洲人民齐欢笑》、《春蚕到死丝不断》、《绣红旗》等,琅琅上口,过耳不忘,至今仍在群众中广为传唱;《江姐》1964年在北京首演后,立即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197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舞台演出本拍摄了同名舞台歌剧艺术电影。歌曲《红梅赞》是贯穿全例的主题歌,同时也是《江姐》的音乐主题,在剧中数次出线,每次出现都是根据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刻激的需要加以变化。《红梅赞》是一首歌谣体的唱段,句式和全曲的结构都比较方整,曲调朴实婉转,高低音区变化突出,朴实中又具有高亢坚定的特点。《红梅赞》不但刻画了以江姐为代表的共产党员为了崇高的理想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慷慨赴死、从容就义的光辉形象,还生动展现革命斗士先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