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1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1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1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1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1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课时分层作业(十四)(建议用时:35分钟)1.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社会主义祖国在紧急中!”对此,苏维埃政府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国家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A[依据材料时间“1918年”及相关信息“紧急”,推断出当时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A项。]2.列宁相识到:“在经济战线上……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峻的失败,这次失败比高尔察克、邓尼金或皮尔苏茨基使我们遭到的任何一次失败都要严峻得多,重大得多,危急得多。”导致了这次“严峻的失败”的主要缘由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农业集体化运动C.新经济政策D.大规模国内斗争A[依据材料“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峻的失败”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由于1918—1921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国内出现严峻的政治、经济危机,故选A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1929年农业集体化运动开展,与材料表述时间不相符,解除B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新经济政策在1921年推行,且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解除C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到1921年大规模的斗争结束,且材料强调的是经济战线的影响,解除D项。]3.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作出确定,废除粮食征收制,改行粮食税,事先规定农夫应交纳的税额,完税后剩余的粮食归农夫自己支配。苏俄此确定()A.引发了严峻的政治经济危机B.有利于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推动C.解决了农业长期落后的问题D.调动了农夫生产的主动性D[依据材料“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作出确定,废除粮食征收制,改行粮食税,事先规定农夫应交纳的税额,完税后剩余的粮食归农夫自己支配”可知,此确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剩余的粮食归农夫自己支配,从而调动了农夫的生产主动性,故选D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解除A项;农业集体化运动从1929年起先,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B项;“解决了农业长期落后的问题”说法肯定化,与史实不符,解除C项。]4.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在()A.由工农苏维埃政权驾驭国家经济命脉B.有限度地复原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C.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创建条件D.开展有安排的社会主义建设B[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取消商品贸易,而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驾驭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调整市场,发展商品经济,故B项正确。]5.1923年,苏联把对农夫征收的多种税收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就市场而言,其主动意义在于()A.调动了农夫的生产主动性B.促进国民经济的复原C.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D.有利于农业产品商品化D[依据题干中“把对农夫征收的多种税收改为统一的农业税”“把实物税改为货币税”可知,该政策是列宁所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据此可知,就市场而言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故选D项;A、B、C三项均不是从市场角度做出的评价,解除。]6.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志气走一段困难、危急的下山路,去找寻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途。”为“走一段困难、危急的下山路”所实行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D.扩大企业和地方自主权B[依据材料“走一段困难、危急的下山路”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列宁在1921年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故选B项。]7.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心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A.实行指导性的安排管理B.完全排斥市场调整C.优先发展重工业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B[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苏联实行指令性的安排管理,完全排斥市场调整,故B项正确;苏联实行的是“指令性”安排,而不是“指导性”安排,故A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8.苏联建国前的沙俄时代,俄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农业在俄国的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但在苏联建成后,仅仅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俄国就完成了工业化。其缘由是()A.俄国优越的工业基础和自然资源B.苏联的集权体制激发了国家潜力C.世界性经济危机中苏联损失较小D.苏联重工业路途高新技术更新快B[苏联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有利于快速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推动工业化的建立,故选B项;沙俄时代的俄国经济基础薄弱,且俄国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解除A项;经济大危机爆发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内部,由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进行经济封锁,故受到影响较小,是外因,解除C项;苏联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斯大林模式,解除D项。]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余粮征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没有,苏维埃纸币快速贬值。瞿秋白在赶往莫斯科的火车上,看到沿途乡下妇人拿100个鸡蛋来,想换些盐,却不情愿要卢布。材料二在俄国,小农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我们必需迁就农夫,必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这样农夫才会得到激励。材料三其次年(1922年),社会境况顿然改观。街市上人山人海,农家妇女、老人、工人、学生……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牛奶、糖果点心,那里一批小褂、绒裤、布匹……唔!多得很呢!政府与农夫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苦尔斯克(即库尔斯克)农夫对于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很满足。商业也活跃了起来,商店、面包房、咖啡馆也都开张了。(1)依据材料一,概括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所学学问,说明造成严峻形势的缘由。(2)依据材料二,说明列宁打算实行什么措施克服困难?实行这项措施的动身点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3)材料三的现象说明白什么?答案:(1)严峻形势:工农群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剧烈不满,所需的各种生活物资严峻匮乏,货币贬值,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缘由:长期斗争对经济的严峻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峻损害了群众的利益。(2)措施:新经济政策。动身点:调动农夫的生产主动性。根本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巩固苏维埃政权。(3)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明显成效,苏俄(联)经济快速复原,物资(商品)起先丰富,受到工农群众的欢迎,工农联盟得到巩固。10.黄仁宇评价苏俄(联)的某段历史认为:它没有预定的安排,只不过是仓皇应付特别态的各种措施。它假如有任何中心思想的话,也不过是起于动员时的群众心理。这种看法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仓促性B.新经济政策执行的必要性C.斯大林模式实施的片面性D.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A[材料“它没有预定的安排,只不过是仓皇应付特别态的各种措施”说明该政策是苏俄在特别状况下实行的特别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符,故A项正确。]11.右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俄某一特定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下列有关对该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A.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B.复原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C.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D.找到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途径A[从材料“某一特定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和图片“列宁参与义务劳动”等可以推断出当时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故选A项。]12.列宁指出:“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需经过一系列特别的过渡方法,这些方法在工业和农业中的雇佣工人占绝大多数的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里,是完全不须要的。”这表明列宁()A.放弃了干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B.认为资本主义国家不再须要发展工农业C.迫切想变更苏俄落后农业国的面貌D.认为沙俄尚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A[依据材料“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需经过一系列特别的过渡方法”可知,这一时期的列宁主动放弃了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干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发展工农业的相关提及,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列宁对变更苏俄落后现实的剧烈愿望,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列宁这段话表述于十月革命之后,这一时期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成功,故D项错误。]13.下图为苏联工业产量在全球的占比变动状况,据此可知()A.社会主义制度全面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B.斯大林模式适应了苏联生产力发展水平C.苏联已经实现了经济的协调和快速发展D.苏联注意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B[材料体现20世纪30—50年头苏联经济快速增长,反映了斯大林模式适应苏联生产力发展水平,故选B项;题干没有反映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分,解除A项;经济增长并不能反映经济协调和快速发展,解除C项;斯大林模式排斥市场经济,解除D项。]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从全球影响的观点来看,国家安排委员会很可能将证明比共产国际具有更大的意义。五年安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五年安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好像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安排的成就,但苏联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好像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对上述材料中有关斯大林模式的观点绽开评论。答案:观点一:斯大林模式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