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复习(易错60题原卷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复习(易错60题原卷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复习(易错60题原卷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复习(易错60题原卷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复习(易错60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复习(易错精选60题35大考点)

训练范围:鲁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1~3章。

常见的长度及估测(共2小题)

1.(2023春•鹤山市期中)小华同学对于身边的物理量进行了估测,下列估测中接近实际的

是()

A.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300mm

B.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0.5cm

C.一块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6s

D.成年人正常步行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360m

2.(2023秋•泽州县期中)国庆假期,小明一家到杭州参观第十九届亚运会。如图所示,这

是小明与可爱的亚运会吉祥物的合影。根据图片估测吉祥物的高度约为()

A.10cmB.50cmC.2mD.5m

二.测量物体的长度(共2小题)

3.(2023秋•泸县校级期中)某同学对一木板的长度测量四次,记录数据分别为14.51dm、

14.52dm、14.53dm、14.14dm,14.53dm,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和此木板长度的真实

值最接近的是()

A.1dm,14.52dmB.1cm,14.5225dm

C.1mm,14.52dmD.1cm,14.52dm

4.(2023秋•襄都区校级期中)小明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了5次测量,记录的数据如下:

26.58cm、26.68cm、26.57cm>26.56cm>26.57cm»根据记录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

是;其中一次测量值明显是错误的,它是cm,小明应当将这支

铅笔的长度记为cm。

三.测量直径的长度(共1小题)

5.(2023秋•岳阳楼区校级期中)如图,所测圆的直径为cm;如图秒表的读数为s。

四.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共1小题)

6.(2023秋•宜宾期中)夏明在爸爸上班的工地上捡到一废旧铜块。在测量它的长度时,正

确的视线方向是(选填"A”或者“B"),读数为cm。

.r"।…...........।

01234cm)

五.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累积法(共2小题)

7.(2023秋•荔城区校级期中)为测量单个1角硬币的厚度,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相同的1角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量10个相同的1角硬币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

8.(2023秋•蜀山区校级期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需要测量长度、时间等物理量,请解

(2)如图乙所示,停表所测的时间为mins;

(3)一条纸带薄厚均匀,若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如图丙所示,纸带环绕

了n圈,则纸带的厚度是(用Di、D2和n的表达式表示)。如在实验时纸带

没有紧密地环绕在铅笔上,会使测量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六.参照物的选择(共2小题)

9.(2023秋•榕江县校级期中)炎热的夏季,五榕山寺庙旁的河里小明在划船玩耍,跟小明

一起坐在船上的小东说:“小小船儿河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巍巍青山两

岸走”所选的参照物是()

A.山B.船C.河岸D.岸边的树

10.(2023秋•莱州市期中)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

时向相反方向匀速行走,Imin后两人相距120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是静止的

B.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lm/s

C.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的速度是2m/s

D.以小红为参照物,小明的速度是2m/s

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共2小题)

11.(2023秋•永年区期中)中国正在修建世界上最高速的风洞,以模拟秒速达12公里的高

超音速飞行条件。风洞实验的基本原理是:飞机在空气中飞行所受到的空气动力,与飞

机静止不动、空气以同样的速度反方向吹来,两者的作用是一样的。风洞在实验过程中,

以空气为参照物,飞机是的,且此时风洞中空气的运动属于(选填“分

子热运动”或“机械运动”)。

12.(2023秋•湖里区校级期中)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如图所示,为每隔相等时间曝光

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则小车做(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

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八.物体相对运动的判断(共2小题)

13.(2023秋•武侯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的房顶旗帜的飘扬情况,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

甲、乙两只船的运动情况()

甲乙

A.乙船一定静止,甲船一定向右运动B.乙船有可能向右运动,甲船可能向左运动

C.乙船可能向左运动,甲船可能静止D.乙船可能向右运动,甲船一定向右运动

14.(2023秋•中山区期中)(多选)小明同学乘坐在甲火车中,他以甲火车为参照物,看到

乙、丙两辆火车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那么以地面为参照物时,关于三辆火车的运动情

况,下列说法中可能的是()

A.甲、乙、丙火车都同向行驶B.甲、乙火车反向行驶,丙火车静止

C.甲、乙火车同向行驶,丙火车静止D.甲、乙火车同向行驶,丙火车反向行驶

九.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共1小题)

15.(2023秋•洛阳期中)在马拉松运动训练中,配速是常使用的一个概念,它指跑完每千

米所需要的时间。某运动员在400m标准跑道上跑一圈需要3min,他的配速为

,当该运动员在某段平直路面跑步时,小明在同一张底片上每隔1s拍摄下他的

位置(如图),可判断出在该段时间内运动员越跑,这是采用的

方法来判断运动员运动快慢变化的。

-----►运动方向

JUXX

一十.速度的定义(共2小题)

16.(2023秋•蜀山区校级期中)合肥园博园国庆期间隆重开放,小明同学和家人一起游玩

园区,他配带的某款运动软件显示了他的运动配速为15min/km(图甲所示),这个数据

表达的物理意义是;图乙是题该软件某段时

间记录的“配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贝U:在ti、t2和t3三个时刻中,运动得最快的时

刻是o

醯据I配速I步频I心]

15':00〃

、配速(分钟/公里),

17.(2023秋•徐闻县期中)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图

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让其自由下滑。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在实验过程中,斜面应该保持(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这是

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___。

(3)在实验中除了要用刻度尺测出Si、S2、S3外,还需要测量器材是=

(4)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做(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

直线运动”)

(5)在实验中,假设小车通过的全程的速度VI,上段路程的速度V2,下半段路程的速

度V3,贝!IVI,V2,V3的大小关系是O

一十一.速度推导公式求解路程和时间(共2小题)

18.(2023秋•岱岳区期中)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①整个过程中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③甲物体比乙物体提前到达距原点30m处

④在20s末甲、乙两物体相距20m

A.只有①③正确B.②③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D.只有②④正确

19.(2023秋•李沧区期中)(多选)在如图所示的十字路口处,有一辆长10m、宽2.2m的

客车,客车正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马路中间,当它与斑马线的中点B相距60m时,

小明正好从斑马线中间A点出发,沿AB穿过马路,A、B间的距离为8m,假设小明做

匀速直线运动,则小明能够避免与客车相撞的运动速度是()

一十二.平均速度(共6小题)

20.(2023秋•铁岭县期中)某百米短跑运动员在比赛时前50m内的平均速度为8m/s,后50m

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8.88m/sB.8.89m/sC.9m/sD.9.1Im/s

21.(2023秋•洛宁县期中)(多选)如图是小明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拍摄到

的同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小明对照片进行了分析:他从A点起

始,用刻度尺依次测量小球运动到各点时到A点的距离s,并记录在如图下方的表格中。

ABCDEF

q.......................................a..................................a..................您一....t.fi.

位置A点B点c点D点E点F点

s/cm04.47.810.211.612.0

小明得出的以下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A.小球从A点到F点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从B点运动到E点,通过的路程是7.2cm

C.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10cm/s

D.小球在E、F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小

22.(2023秋•齐齐哈尔期中)小枫在国庆期间环三岔湖骑行观光,他前半程骑行的平均速

度是6m/s,后半程骑行的平均速度是4m/s。小枫骑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

如果小枫全程的前一半时间骑行的平均速度是6m/s,全程的后一半时间骑行的平均速度

是4m/s。则小枫全程骑行的平均速度是m/So

23.(2023秋•苍梧县期中)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

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

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填“大”或“小”);

(3)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AC=m/so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

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m/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

度VBC=m/so

24.(2023秋•新泰市期中)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从A地经过0.5h前进了30km到

达B地,后又以8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45min到达C地,求:

(1)汽车从A地到B地的平均速度;

(2)汽车从A地到C地全程的平均速度。

25.(2023秋•揭东区期中)“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公路实行。所谓的“区间测

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

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

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所示,监测点A、B相距30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

A的速度为lOO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llO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

(1)李明坐在这辆行驶的轿车中,他看到远处的监控装置正在向他靠近,说明以

为参照物,监控装置是运动的;但是以为参照物,监控装置是静

止的,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2)原来检测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

通过监测点A、B时(选填“会”或“不会”)判为超速。采用“区间测速”,

这辆轿车从监测点A运动到B的平均速度是km/h,轿车(选填“会”

或“不会”)判为超速。

监测点A监测点3

探头葛金探头圈;匚令^

|77

时间|10:31时间[10:43

一十三.速度公式的应用(共4小题)

26.(2023秋•新安县期中)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3倍,甲、乙两车的行驶时间之比是2:3,

则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A.1:2B.2:1C.2:9D.9:2

27.(2023秋•诸城市期中)清洁车甲和乙分别从A、B两地在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运动,

其运动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甲、乙两车的运动速度大小;

(2)当ti=40s时,甲、乙两车相距的距离;

(3)两车经过多长时间相距1050m。

▲sm

28.(2023秋•威远县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是我市某十字路口,红灯拦停了排成笔直的较

多汽车的图片。其中,最前面的一辆汽车的前端刚好与路口停车线相齐,相邻两汽车的

前端之间的距离均为9m,所有汽车从启动到速度达到8m/s时,所用时间均为4s,平均

速度为5m/s,然后,所有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路口。该路口亮绿灯的时间为30s,

另外交通法规定:原在绿灯时通行的汽车,黄灯亮起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

通过,否则就不能通过,贝h若绿灯亮起时,在理想情况下所有司机同时启动汽车,那

么,此次通过该路口的汽车有多少辆?

29.(2023秋•锦江区校级期中)如图是小明过斑马线的示意图,马路宽D=14m,他匀速过

完马路需10s。当小明匀速过马路时,在小明的右侧有甲、乙两辆规格相同的车驶来,车

宽d=2.1m,车长L=5m。甲、乙两车车头相距75m,车速均为20m/s。甲车全程贴着马

路中线前行。甲车在距离斑马线右端50m处发现了小明刚开始过斑马线,经过0.5s后甲

车司机开始减速,让小明先行,减速过程中通过的路程为30m,减速时间为4s,减速后

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刚好没撞到小明。乙车司机在看见甲车刹车灯亮后,经过0.5s后

也开始减速,减速过程通过的路程为35m,减速时间为3s,减速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在

小明过完马路1s后乙车车头到达斑马线处。求:

小明

(1)甲车头到达斑马线的时间;

(2)乙车减速后的速度;

(3)甲车头到达斑马线时,乙车头到斑马线的距离。

一十四.声音的传播条件(共2小题)

30.(2023秋•雄县期中)体育课上,在队伍行进过程中,同学们动作整齐划一,同步前行,

小明同学相对身后的小聪同学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的。体育老师的

口号声是通过传递到同学们的耳中。

31.(2023秋•孝昌县期中)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甲乙丙

(1)如图甲所示,小明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这说明。此探究实验中悬挂着的

乒乓球的作用是O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

大的声音,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

是O

(3)如图丙所示,小明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乒乓球

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

一十五.不同介质的声音速度(共1小题)

32.(2023秋•南皮县期中)(多选)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i,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

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次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时间间隔t应小于0.1s

B.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用的时间为"1'

v2-vl

V1Vnt

C.钢轨的长度为12

v2-vl

D.钢轨的长度为(V2-V,t

一十六.人耳的听觉范围(共1小题)

33.(2023秋•宝山区校级期中)当遇到恶犬时,用超声驱狗器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

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可是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B.因为它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C.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D.因为它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一十七.回声测距(共2小题)

34.(2023秋•阜平县期中)如图所示,一辆汽车沿着平直公路匀速向山行驶。汽车经过某

处时司机鸣笛,再行驶40m,用时2s,并在此时听到山反射回来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

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求:

(1)汽车行驶的速度。

(2)鸣笛处到山的距离。

(3)司机听到回声后马上第二次鸣笛,则司机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再次听到回声?(结果

保留一位小数)

35.(2023秋•锦江区校级期中)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

电子设备。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

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

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

确定目标的距离。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

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

要性尤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一艘潜艇静止在海面下某一深度处,向下发出超

声波,经过4s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声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在空气

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求:

(1)潜艇在该深度处时距离海底的深度为多少m?

(2)探测海底深度后该潜艇浮出水面,在水面上以72km/h的速度向靠近山崖的方向做

匀速直线运动。若它距前方山崖1080m时,向正前方的空气中水平发出一列超声波信号,

则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山崖反射回来的信号需要多少S的时间?

(3)潜艇避开山崖后,继续以72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向正前方的空气中水平

发出超声波信号,检测到航行的正前方海面上有一正在运动的不明物体。为了检测不明

物体运动的速度,潜艇继续发出两列超声波信号,经过1.7s潜艇接收到第一列反射回来

的超声波信号,再过9.6s接收到第二列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若两列超声波发出的时

间间隔为10.45s,且整个过程中潜艇和不明物体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不明物体运动的速度为多少m/s?

一十八.音调(共1小题)

36.(2023秋•昌平区期中)中国科技馆“华夏之光”展厅中有展品“曾侯乙编钟”,如图所

示。用钟锤敲击编钟时编钟就会发出声音。若用同样的力度敲击一只编钟的不同位置,

编钟所发出的音调有所不同,请根据此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一!

一十九.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共1小题)

37.(2023秋•高要区期中)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实验中,小华将钢尺一端压在桌面上,

另一端伸出桌面。

(1)拨动钢尺,看到了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钢尺另一端拍打桌面发出

的声音,小华的实验操作存在的问题是;

(2)如图所示,小华纠正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再次拨动钢尺,看到钢尺的振动,同时

听到了钢尺发出的声音,接着减小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小华看到钢尺的振

动变(“快”或“慢”),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填“变高”、“不变”或

“变低”),说明音调与(“振幅”或“频率”)有关。

(3)小华减小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过程中,还发现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明显

变大,这是因为o

A.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响度越大B.振动频率越低,声音的响度越大

C.振动幅度越小,声音的响度越大D.两次实验没有控制钢尺的振动幅度相等。

二十.超声波与次声波(共1小题)

38.(2023秋•石林县校级期中)“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闻其声知其人”是指声音的(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研究发现,

声波的频率范围是很宽的,火山喷发、雷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发生前会先发出次

声波,次声波的频率是低于Hz的声音,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其物理意义是o

二十一.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共1小题)

39.(2023秋•广饶县校级期中)如图是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它由一个球形音箱和一个磁

悬浮底座组成。音箱悬浮在空中,一边旋转一边播放张杰的《少年中国说》。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3

A.根据音调可以判断出是哪位歌手的歌声

B.调节音量开关,调大音量,声音的响度就变大

C.最新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D.张杰的歌声不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二十二.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共1小题)

40.(2023秋•上海期中)示波器上显示的发声体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图中响度最大的

是,音调最高的是。(均选填“a”或"b”)

二十三.声与信息(共1小题)

41.(2023秋•邓州市期中)关于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他通过“音调”判断出是笛子发声

B.“散入春风满洛城",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按压玉笛不同的孔,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

二十四.声与能量(共1小题)

42.(2023秋•临淄区期中)(多选)如图所示,让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静止的乒

乓球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乒乓球由静止被弹开,说明音叉发出的声音可传递信息

C.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表示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音叉的木质共鸣箱可以增大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

二十五.噪声(共1小题)

43.(2023秋•翁源县期中)学习科学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

息。

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

频率/Hz

452||1800

115狗

(1)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从

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和介质有关,一般在中传播最

慢(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2)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

率较高,有较好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

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的往返时间就可以确定目标的

距离。声呐发出的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

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近;如

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正在远离声呐。

①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kHz到20000Hz;狗(选

填“能”或“不能”)听到次声波。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视潜艇B,突然接收到经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

高的,说明潜艇B正在(选填“远离”或“靠近”)潜艇A。

③运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可以探测海洋深度,超声波声呐(选填“能”

或“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

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

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

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选填字母)。

ABCOE_=

P§海平面p尸否平面ABCDE各平而

11111A9tIHJIlli1,与1回一!;;;;*।圜IIII-------r冲十回

Illi1Illi1

Illi1Illi1।।।।।

AIlli1Riiiii州海底

c.:!:!:D

IlliI•0,IIIIju/Q7海底.

火海底S!/海底

(3)雪花落入水中也会发出声波,声波频在50000Hz到2X1()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

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

鱼异常烦躁。站在鲸鱼的角度看雪花落水发出的声响(选填“是”或“不是”)

噪声。

二十六.减弱噪声的途径(共1小题)

44.(2023秋•天河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高速公路两旁装有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D.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二十七.影子形成的原理(共1小题)

45.(2023秋•闵行区期中)如图所示,两个并排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未装水,另一个

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一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长的标杆,此时,阳光斜射到水池。

下列关于两水池中标杆的影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B.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D.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二十八.光线的传播范围(共1小题)

46.(2023秋•玉泉区校级期中)“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在图中画出青蛙所能看到范围的光

路图,并用阴影表示范围。(黑点表示青蛙的眼睛)

二十九.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共1小题)

47.(2023秋•牡丹区期中)如图所示,平面镜OM与ON的夹角为0,一条平行于平面镜

ON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多次反射后,能够沿着原来的光路返回。则平面镜之间的夹

角不可能是()

三十.光的折射现象(共1小题)

48.(2023秋•宁江区校级期中)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是()

A.水中倒影B.小孔成像

C.手影成的像D.海市蜃楼

三十一.物体的颜色(共1小题)

49.(2023秋•仓山区校级期中)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

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三十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共7小题)

50.(2023秋•新罗区期中)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缩小的像。接下来他将凸透镜甲改用焦距为15cm

A.光屏上仍然呈清晰的像

B.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C.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

D.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51.(2023春•金昌期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

了凸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

A.图乙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图乙中的透镜向左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C.若图乙中的透镜上有一个小飞蛾,则光屏上会得到一个飞蛾倒立、缩小的像

D.在图乙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不能得到清晰的

52.(2023秋•肇源县期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

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B.当物距u=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当物距u=8cm时,所成的像能用光屏承接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向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53.(2023秋•宜州区期中)(多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先将点燃的

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镜后26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

的像;贝I()

A.凸透镜的焦距是26cm

B.凸透镜的焦距是13cm

C.当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时,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D.当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cm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54.(2023春•凌海市期中)(多选)图甲是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的装置,

图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物距一一像距图像。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

置A、B、C分别与图像中三点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像距/cm

。2040物距/cm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B.当蜡烛在A位置时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C.当蜡烛在C位置时的成像特点与放大镜相同

D.将蜡烛从B移动到C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变小

55.(2023秋•丰城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

验装置(实验装置足够长)。实验时应先凸透镜、烛焰、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当

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像,随着蜡

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移动;移动蜡烛,使

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清晰的烛焰的像。

56.(2023秋•靖江市校级期中)小明学习了凸透镜后,进行了课外的探究。他将一可变色

的点光源、横截面积为S的凸透镜和光屏(面积足够大)放在光具座(一种能显示长度

刻度的光学器件)上,如图甲所示,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光源、凸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

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llll

llll

llll

llll

llll

llll

llll

llll

llll

Illl

90

080

07

506

光屏

F

0

F

...

...

...

...

..

...

...

...

力..

...

...

...

...

...

...

...

...

...

...

...

...

...

...

..

...

...

...

...

...

S

V

图乙

移动,

慢向外

位置缓

透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