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泉州一中、泉港一中、德化一中、厦外石狮分校四校联盟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联考高二年段生物学科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总分40分)1.检测血浆成分是医学诊断中的一项重要手段,用于评估某些疾病的风险或监测治疗效果。健康人血浆中通常不会被检测出的成分是()A.抗体 B.血红蛋白 C.胰岛素 D.胆固醇【答案】B【解析】【分析】1、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1)营养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2)调节物质,如激素、抗体等;(3)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4)其他物质,如血浆蛋白等。2、不存在于内环境的物质:(1)细胞内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胞内酶等;(2)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消化液、泪液、汗液、尿液等;(3)细胞膜上的成分,如载体、受体等;(4)人体不能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等。【详解】A、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属于内环境成分,不符合题意,A错误;B、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符合题意,B正确;C、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不符合题意,C错误;D、胆固醇为小分子脂质,属于内环境成分,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B。

2.鼻病毒是最常见的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鼻病毒引起感冒后,机体会发生的现象是()①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释放肾上腺素,提高代谢速率②通过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使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维持平衡③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等通过体液传输协调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④激活不同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从而产生多种类型的抗体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各种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详解】①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释放肾上皮质激素,调节盐平衡,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①错误;②鼻病毒引起感冒后,机体会出现发热等症状,通过调节使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维持平衡的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②正确;③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均需要通过体液传输协调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且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分别属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信息分子,③正确;④鼻病毒结构中有多种抗原,因而会激活不同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从而产生多种类型的抗体,④正确。故选D。3.在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下,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如下,其中字母A、B、C表示器官,字母a、b是有关的生理过程,①、②、③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是①、②B.A、B和C分别表示肺、小肠、肾等器官C.血糖高时胰岛素通过抑制a过程降血糖D.b过程受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等激素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A为肺,表示氧气进入内环境、二氧化碳排出体外,需要通过呼吸系统才能完成;B为消化道,表示食物的消化吸收,需要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C为肾脏,表示代谢废物排出体外,需要排泄系统来完成;①代表的是血浆,②代表的是淋巴,③代表的是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详解】A、①为血浆、②为淋巴液,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流到血浆,因此,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是①、②,A正确;B、图中,A为肺,表示氧气进入内环境、二氧化碳排出体外,需要通过呼吸系统才能完成;B为消化道,表示食物的消化吸收,需要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其中主要起作用的是小肠;C为肾脏,表示代谢废物排出体外,需要排泄系统来完成,B正确;C、血糖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胰岛素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实现降血糖,同时胰岛素还能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但胰岛素不能抑制a过程(食物消化吸收)降血糖,C错误;D、b过程为水和无机盐的重吸收过程,该过程受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等激素调节,进而维持机体内水、盐平衡,D正确。故选C。4.李雷观看校文艺演出前没有明显尿意,但为了避免中途去厕所,在进场前去排了一次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没有尿意时李雷大脑皮层对膀胱无调控作用B.李雷通过大脑皮层调控脊髓实现有意识排尿C.李雷主动排尿的神经调节方式是非条件反射D.排尿时李雷支配膀胱的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答案】B【解析】【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在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中,高级中枢调节起着主导的作用,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详解】A、无尿意也能排尿说明机体活动受大脑皮层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A错误;B、排尿中枢位于脊髓,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能控制脊髓的低级中枢,所以人能有意识的控制排尿,B正确;C、李雷是在没有尿意的情况下主动排尿,该过程信号是由大脑皮层发出的,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D、排尿过程中,副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会使膀胱缩小,D错误。故选B。5.胰导管细胞是胰腺中的外分泌细胞,其分泌胰液的同时也分泌HCO3-和H+。研究发现,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导管细胞分泌胰液等的水平会提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胰导管细胞分泌H+有利于维持细胞内pH的稳定B.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腺分泌胰液的作用是准备消化过程C.完全剪断支配小肠的神经,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腺仍然会分泌胰液D.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腺分泌胰液是以促胰液素的作用为基础学习建立的【答案】D【解析】【分析】狗胰导管细胞的分泌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①神经调节:食物、饲养员的脚步声→迷走神经中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迷走神经中传出神经→胰导管细胞→分泌胰液;盐酸刺激小肠中的神经,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胰导管细胞分泌胰液;②体液调节:盐酸→小肠黏膜细胞→分泌促胰液素,经血液运输作用于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详解】A、胰导管细胞分泌H+有利于维持细胞内pH的稳定,避免细胞内pH过低,A正确;B、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胰腺分泌胰液过程为条件反射,其作用是为消化做准备,B正确;C、完全剪断支配小肠的神经,由于条件反射的存在,则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腺依然会分泌胰液,C正确;D、狗听到饲养员脚步声时胰腺分泌胰液是以食物刺激起作用为基础学习建立,D错误。故选D。6.过期食品通常伴有细菌性污染,并产生大量毒素。当毒素进入胃肠道,机体会通过“恶心—呕吐”脑肠传递神经通路引发厌恶情绪和呕吐反射,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利用胃酸杀死食物中部分细菌属于体液免疫B.厌恶中枢和呕吐中枢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相同部位C.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方式促进呕吐以排出毒素D.肠嗜铬细胞作为呕吐反射弧的感受器检测毒素刺激【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当食物中的毒素与肠嗜铬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打开,使钙离子内流,从而引起细胞释放5-羟色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可与5-羟色胺受体结合,实现了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详解】A、人体利用胃酸杀死食物中部分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第一道防线起作用的过程,A错误;B、结合图示可知,厌恶中枢和呕吐中枢位于中枢神经系统(脑干)的不同部位,B错误;C、由图可知,机体通过神经调节方式促进呕吐以排出毒素,C错误;D、图中肠嗜铬细胞作为呕吐反射弧感受器检测毒素刺激,进而将毒素排出,D正确。故选D。7.心房钠尿肽是一种肽类激素,主要作用是使血管平滑肌舒张和促进肾脏排钠、排水。当心房壁受到牵拉(如血量过多等)时均可刺激心房肌细胞释放钠尿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血量过多将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明显升高B.钠尿肽随血液到达肾脏,使肾脏的生理功能发生变化C.钠尿肽与醛固酮作用于靶细胞产生相同的生物学效应D.钠尿肽释放增多时,垂体分泌进入血液的抗利尿激素减少【答案】B【解析】【分析】1、题意显示,钠尿肽是心房壁细胞在一定刺激下合成并分泌的肽类激素,根据其作用可知该激素作用的部位是肾小管和集合管,作用效果是减弱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2、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细胞合成,通过垂体释放的激素,其作用效果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进而使尿量减少。【详解】A、血量过多可刺激心房肌细胞释放钠尿肽,钠尿肽通过促进肾脏排钠、排水,导致细胞外液量减少,渗透压无明显变化,A错误;B、钠尿肽是一种肽类激素,主要通过血液运输至全身,可作用于肾脏,促进肾脏排钠、排水,使肾脏的生理功能发生变化,B正确;C、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钠尿肽促进肾脏排钠,二者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不同,C错误;D、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D错误。故选B。8.以新鲜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为材料,检测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Na+、K+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结果如图所示(外向电流是指阳离子由细胞膜内向膜外流动,内向电流则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点和c点时坐骨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差相同B.发生内向和外向电流时离子跨膜转运需要ATP提供能量C.兴奋从刺激位点传导到坐骨神经末梢的时间大概为3msD.使用K+通道阻断剂处理坐骨神经纤维会降低d点时跨膜电流【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可知,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为钠离子内流;外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内向膜外流动,为钾离子外流。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详解】A、a点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为钠离子内流,因此c点是动作电位的峰值,为外负内正的膜电位,故a点和c点时坐骨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差不相同,A错误;B、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为钠离子内流;外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内向膜外流动,为钾离子外流,两种情况下的离子流动均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C、图示是检测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Na+、K+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图示能显示动作电位的形成需要1ms,但不能体现刺激点与腓肠肌之间的距离,所以不能计算兴奋从刺激位点传导到坐骨神经末梢的时间,C错误;D、ce段是由钾离子外流产生的外向电流,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若使用K+通道阻断剂处理坐骨神经纤维会使钾离子外流减少,因此会降低d点时跨膜电流,D正确。故选D。9.针灸起源于中国,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人员揭示了针灸治疗疾病的重要机理:低强度电刺激小鼠后肢的“足三里”穴位,可激活ProKr2感觉神经元,从而通过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释放抗炎物质。下表为研究人员验证针灸“足三里”穴位时ProKr2神经元作用的实验设计。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实验目的简要操作过程选择实验材料并分组选取若干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分为A、B两组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A组小鼠①,B组小鼠不作处理②给两组小鼠注射细菌脂多糖③④,检测两组小鼠的炎症因子水平A.①破坏ProKr2神经元B.②诱导小鼠炎症C.③检测小鼠的抗炎症反应D.④分别用低强度和高强度电刺激两组小鼠足三里【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针灸“足三里”穴位时ProKr2神经元在抗炎过程中的作用,自变量为是否破坏ProKr2神经元,因变量是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其他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详解】A、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针灸“足三里”穴位时ProKr2神经元的作用,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破坏ProKr2神经元,因此实验中B组为对照组,A组为实验组,因此①为破坏ProKr2神经元,A正确;B、②诱导小鼠炎症,而后通过针灸后检测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B正确;C、③检测小鼠的抗炎症反应,具体操作为低强度电刺激小鼠后肢的“足三里”穴位,检测两组小鼠的炎症因子水平,C正确;D、④具体操作为用低强度电刺激两组小鼠足三里,而后检测两组小鼠的炎症因子水平,得出相应的结论,D错误。故选D。10.抗利尿激素(ADH)能够促进肾小管管壁细胞重吸收水,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体现了激素调节准确、局限特点B.①过程中ATP的主要作用是供能C.②过程提高了细胞对水的通透性D.A侧渗透压降低会增强①②③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水平衡的调节:1、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2、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详解】A、调节准确、局限是神经调节的特点,A错误;B、图中显示,ADH与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环化形成信号分子cAMP过程消耗ATP,该过程中ATP作为反应物,同时还提供能量,B错误;C、从图中可以看出,ADH与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ATP水解为cAMP,促进囊泡转运,囊泡上具有水通道蛋白,会增加质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进而提高了细胞对水的通透性,C正确;D、A侧为肾小管管腔,B侧为组织液,若B侧渗透压升高会增强①②③过程,D错误。故选C。11.如图为人体内雌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A为某器官,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过程①进行雌激素含量的调节,而在排卵期则启动过程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注。GnRH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表示促进,(-)表示抑制。A.GnRH神经元位于下丘脑中,A为垂体B.据图分析,雌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C.排卵期体内雌激素含量较高,有利于排卵D.过程①会导致Na+大量内流进入Kp神经元1【答案】D【解析】【分析】1、分析题干:GnRH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是由GnRH神经元分泌的,然后作用于A,由此可知GnRH为下丘脑,A为垂体。2、分析题图:过程①抑制KP神经元l活动,故Kp释放量减少,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排卵而过程②能促进KP神经元2活动,下丘脑释放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释放促性腺激素,促进卵巢合成释放较多的雌激素,从而促进排卵。综合上述分析,此过程有神经-体液共同调节。【详解】A、据图:GnRH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是由GnRH神经元分泌的,然后作用于A,由此可知GnRH为下丘脑,A为垂体,A正确;B、根据题意和题图可知,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促性腺激素,使卵巢合成释放较多的雌激素;另外,雌激素增多,会抑制KP神经元l活动,故Kp释放量减少,所以雌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B正确;C、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进行调节,使Kp释放量增加,通过下丘脑、垂体的分级调节,可维持体内雌激素含量较高水平的稳定,有利于排卵,C正确;D、过程①抑制KP神经元l活动,内流进入Kp神经元1的Na+的量减少,D错误。故选D。12.兴奋往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注:图中乙酰胆碱和甘氨酸(Gly)为神经递质)A.离子通道甲和乙分别协助阳离子和阴离子跨膜转运B.Gly通过①转运到原细胞中的主要意义是使突触2可持续释放GlyC.突触1和突触2均能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换D.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突触1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是兴奋型递质,可使兴奋向下传导;而突触2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甘氨酸)是抑制型递质,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Gly受体结合,导致通道乙开启,使阴离子内流,使突触1处的兴奋不能传突触2处。【详解】A、分析题图,突触1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是兴奋型递质,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通道甲开启,使阳离子内流,可使兴奋向下传导;而突触2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甘氨酸)是抑制型递质,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Gly受体结合,导致通道乙开启,使阴离子内流,使突触1处的兴奋不能传突触2处,A正确;B、Gly通过①转运到原细胞中的主要意义是防止突触后膜受体不断接受抑制性递质而引起持续抑制,B错误;C、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连接形成的结构,突触处信号转换过程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故突触1和突触2均能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换,C正确;D、上述过程中有神经递质的释放、离子进入细胞,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等过程,体现了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故选B。13.被狗重度咬伤的受伤者要进行联合免疫,即多次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与人用狂犬病疫苗,以预防狂犬病的发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注射抗狂犬病血清的目的是为人体提供长期保护B.注射狂犬病疫苗的作用是刺激浆细胞以产生抗体C.抗狂犬病血清与狂犬病疫苗应在相同时间相同部位注射D.没有接触狂犬病毒,人体内也存在可与之特异性结合的淋巴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免疫的方法有2种:方法①注射抗体,抗体可以直接清除抗原,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一般使用于紧急治疗,此法缺点是抗体存活时间比较短,没有长期预防的作用,属于被动免疫。方法②注射抗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属于主动免疫,因为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此法可用于免疫预防,不适合用于紧急治疗。【详解】A、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属于直接注射抗体,抗体可以直接清除抗原,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一般使用于紧急治疗,此法缺点是抗体存活时间比较短,没有长期预防的作用,A错误;B、注射狂犬病疫苗属于注射抗原,抗原不能刺激浆细胞以产生抗体,B错误;C、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属于直接注射抗体,注射狂犬病疫苗,狂犬疫苗属于抗原,抗狂犬病血清与狂犬病疫苗在相同时间相同部位注射,会发生抗原、抗体的结合,减弱治疗的效果,C错误;D、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说明即使没有接触狂犬病毒,人体内也存在可与之特异性结合的淋巴细胞,D正确。故选D。14.IA是一种“智能”胰岛素,既能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又能与葡萄糖竞争葡萄糖转运蛋白(GT),其调控血糖的部分机制如图。已知IA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会使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T)增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分别表示减少、减少、增多B.IA通过与葡萄糖竞争结合GT从而起到降血糖作用C.血糖降低时,IA与GT及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均会减少D.与普通外源胰岛素相比,IA能有效避免低血糖的风险【答案】D【解析】【分析】1、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2、血糖的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肌糖原只能合成不能水解为葡萄糖)、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3、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详解】A、正常情况下,当血糖升高,葡萄糖与GT结合增多,导致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率升高导致①IA与GT结合减少,②同时IA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增多,导致③膜上的GT增多,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葡萄糖与GT结合增多,导致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率升高,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此时IA与GT结合减少,即IA通过与葡萄糖竞争结合GT不能起到降血糖作用,B错误;CD、血糖降低时,葡萄糖与IA竞争性结合GT减少,IA与GT结合增多,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减少,与外源胰岛素相比,IA可避免低血糖的产生,C错误,D正确。故选D。15.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调定点为37℃左右,如果体温偏离这个数值,机体会在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下,相应地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某些病原体产生的致热原会使调定点上移。人体受到病毒感染发热时会经历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三个阶段,如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阶段I调定点上移,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实现体温的升高B.阶段Ⅱ机体产热量、散热量都增加,且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阶段Ⅲ机体主要通过毛细血管舒张、出汗增多来增加散热D.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参与三个阶段的体温调节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体温调节:体温偏低时,冷觉感受器受刺激,将兴奋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调节,使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促进产热);同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细胞代谢,促进机体产热。【详解】A、阶段Ⅰ调定点上移是通过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实现的,如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产热,A正确;B、阶段Ⅱ调定点曲线保持恒定,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都增加,且产热量=散热量,使体温围绕在一个比正常体温高的温度范围内波动,B错误;C、阶段Ⅲ体温下降,机体主要通过毛细血管舒张、出汗增多来增加散热,使得散热量大于产热量,从而使体温下降,C正确;D、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所在器官,可以参与三个阶段的体温调节过程,D正确。故选B。16.下图表示某概念模型,下列相关叙述与该模型相符的是()生理活动甲乙丙丁A血糖调节血糖升高垂体胰岛A细胞肾上腺B体温调节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汗腺唾液腺C水盐平衡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大脑皮层D体液免疫病原体入侵淋巴细胞浆细胞记忆T细胞A.A B.B C.C D.D【答案】C【解析】【分析】血糖平衡调节、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均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血糖调节中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是胰岛素,升高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主要作战部队是B淋巴细胞,细胞免疫的主要作战部队是T淋巴细胞。【详解】A、血糖升高,会通过传入神经到下丘脑,作用到胰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都是升高血糖的,A错误;B、体温调节中,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传入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等来减少散热,B错误;C、水盐平衡调节中,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C正确;D、病原体入侵,经抗原呈递细胞给B淋巴细胞,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D错误。故选C。17.癌细胞会表达MHC和PD-L1表面抗原。当癌细胞MHC抗原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时,会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启动抗肿瘤免疫反应;但癌细胞PD-L1抗原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受体结合,则会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使癌细胞逃离免疫系统的攻击,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细胞表达PD-L1有利于避免引发自身免疫病B.细胞毒性T细胞受癌细胞表面抗原MHC激活,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C.癌症患者的细胞毒性T细胞表达PD-1的原因是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D.推测注射抗PD-1或PD-L1抗体均可以防止癌细胞逃离免疫系统攻击【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癌细胞的MHC与受体识别结合后能促进T细胞的增殖分化,同时,癌细胞表面的PD-L1也能与T细胞PD-1识别结合而抑制T细胞的增殖分化。【详解】A、正常细胞表达PD-L1能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有利于避免引发自身免疫病,A正确;B、癌细胞表面抗原MHC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使癌细胞裂解死亡,这体现了免疫监视的功能,B正确;C、细胞毒性T细胞表达PD-1基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不是基因突变导致的,C错误;D、抗PD-1抗体和抗PD-L1抗体均能使PD-L1和PD-1不能识别结合,从而使T细胞正常增殖,可以防止癌细胞逃离免疫系统攻击,D正确。故选C。18.高剂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抗原,被B细胞表面受体识别并结合后,会杀死该B细胞。科学家给小鼠注射大量高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结果小鼠不产生相应的抗体,且再注射未标记的抗原X也不发生免疫反应。此时若再给该实验动物注射未标记的抗原Y,动物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上述实验结果能支持的观点是A.每个B细胞表面仅带有一种抗原受体B.机体受抗原X刺激产生的抗体不识别抗原YC.只有标记的抗原才能诱导B细胞合成抗体D.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是由相应抗原诱导产生【答案】A【解析】【详解】分析题干可知在科学家给小鼠注射大量高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后会被B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杀死了该B细胞,所以再次注射未被标记的抗原X后也不会发生免疫反应。但此时又注射了未标记的抗原Y,发现动物能产生相应的抗体,这说明了每个B细胞表面仅带有一种抗原受体,所以杀死了识别X的B细胞,但识别Y的B细胞并没有被杀死,A正确。机体受抗原X刺激产生的抗体不识别抗原Y,但该实验结果无法支持该观点,B错误。不被标记的抗原也能诱导B细胞合成抗体,C错误。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是基因表达的产物,而不是相应抗原诱导产生的,D错误。19.NF-KB被过度激活后,可导致过度炎症反应、类风湿关节炎、心脏炎症变化等疾病。如图为巨噬细胞避免过度炎症反应的机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表示促进,“⊥”表示抑制,VEGFR-3表示受体,VEGF-C表示信号分子)()A.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等功能B.类风湿关节炎和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都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自身免疫缺陷病C.VEGFR-3的加工运输过程以及TLR4的内吞都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D.抑制TLR4-NF-KB介导的炎症反应存在VEGFR-3和VEGF-C的反馈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及免疫监视。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详解】A、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A正确;B、类风湿关节炎是自身免疫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是免疫缺陷病,B错误;C、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利用膜的流动性,内吞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D、由图可知,抑制TLR4-NF-KB介导的炎症反应存在负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B。20.为探究细菌X侵入小鼠体内后,小鼠免疫应答的方式,某小组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一:将不带特殊病原体的若干健康小鼠分成甲、乙两组,分别注射细菌X和生理盐水,10天后分离出甲组小鼠的T细胞、甲组小鼠的血清、乙组小鼠的T细胞、乙组小鼠的血清,将这些T细胞或血清分别注入提前一天注射过细菌X的I、Ⅱ、Ⅲ,Ⅳ组小鼠体内,然后逐日检查各组小鼠脾脏内活菌量,结果如图1。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Ⅱ组与Ⅳ组曲线增长趋势相同,说明血清中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细菌繁殖B.比较I组与Ⅲ组曲线变化的差异,说明活化的T细胞能抑制细菌数量增长C.综合两组实验结果,说明细菌X生活在细胞外,且T细胞不能直接杀伤细菌XD.可初步推测活化的T细胞可能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进而杀伤细菌X【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作特异性免疫。【详解】A、Ⅱ组小鼠注射了甲组小鼠的血清(含抗体),Ⅳ组小鼠注射了乙组小鼠的血清(不含抗体),Ⅱ组与Ⅳ组曲线增长趋势相同,可以说明血清中的抗体不能有效抑制细菌繁殖,A正确;B、I组小鼠注射了甲组小鼠的T细胞(被活化),Ⅲ组小鼠注射了乙组小鼠的T细胞(未被活化),I组曲线增长趋势小于Ⅲ组,说明活化的T细胞能抑制细菌数量增长,B正确;C、由图2可知,巨噬细胞可以抑制细菌数量增长,而活化T细胞不能抑制细菌数量增长,由曲线II可知抗体对细菌X不起作用,则可说明细菌生活在细胞内,活化的T细胞不能直接杀伤细菌X,C错误;D、由实验结果可知,活化的T细胞不能直接杀伤细菌X,而巨噬细胞能抑制细菌X数量增长,活化的T细胞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的作用,可初步推测活化的T细胞可能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进而杀伤细菌X,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总分60分)21.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完善下面的神经调节概念图。上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分别表示:①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___;⑧_________。【答案】①.呼吸、心脏功能②.生物节律的中枢③.周围神经系统④.副交感神经⑤.交感神经⑥.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⑦.条件反射⑧.非条件反射【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详解】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③周围神经细胞,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下丘脑,其中脑干中有调节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①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其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中枢、血糖平衡中枢等,另外还②控制生物的节律;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两类神经中均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其中支配内脏运动的神经为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包括④副交感神经和⑤交感神经,二者的作用对于同一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两部分。作为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的作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5部分,分别为感受态、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根据成因分为⑦条件反射和⑧非条件反射,前者是后天形成的,无限的,后者是先天的、有限的。22.为研究夜间白光暴露(光暴露)对小鼠血糖调节的机制,科研人员开展了以下研究。(1)正常情况下小鼠血糖升高、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___________,使血糖浓度降低。(2)研究者把小鼠置于黑暗和光暴露环境中进行血糖代谢测定,方法如下:将小鼠原始血糖值和实验测定的血糖值做差值,再通过计算每个时间点的相对血糖值绘制曲线,计算曲线与横纵坐标包围的而积数值(AUC),量化小鼠的血糖代谢能力,如下图。图AUC量化图和不同条件下AUC相对值①综上分析,AUC数值越大,小鼠血糖代谢能力____________。②依据上图的柱状图分析,说明_____________。(3)①小鼠视网膜上存在三种感光细胞,分别为Cones,Rods和ipRGCS,为探究是哪种感光细胞介导上述过程,研究者获得了不同细胞功能异常的小鼠进行AUC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推测小鼠视网膜上感受光暴露刺激的是______________。功能异常小鼠AUC检测组别处理黑暗AUC光暴露AUCipRGCS功能异常小鼠3532Cones,Rods功能异常小鼠3357Cones,Rods,ipRGCS功能异常小鼠7069②已知小体内棕色脂肪细胞可利用血糖进行产热。根据上述结果,补充该研究中光暴露对血糖的调节通路:光暴露→_________→传入神经→激活下丘脑SON区→传出神经→_________。【答案】(1)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2)①.越差②.光暴露抑制小鼠的血糖代谢能力(3)①.ipRGCS细胞②.ipRGCS细胞兴奋③.棕色脂肪细胞利用葡萄糖减少【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光调节葡萄糖代谢的机制:光可通过神经调节的方式影响糖代谢,其信号传导途径是:光→视网膜ipRGC细胞→传入神经→下丘脑SON区→传出神经→棕色脂肪细胞利用葡萄糖减少。【小问1详解】胰岛素作用包括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细胞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因此对于组织细胞来说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小问2详解】①题意表明,将小鼠原始血糖值和实验测定的血糖值做差值,再通过计算每个时间点的相对血糖值绘制曲线,计算曲线与横纵坐标包围的而积数值(AUC),量化小鼠的血糖代谢能力,因此AUC数值越大代表小鼠血糖恢复越慢,因此AUC数值越大,小鼠血糖代谢能力越差。②依据柱状图分析可知,光暴露组AUC数值更大,因此可推测光暴露抑制小鼠的血糖代谢能力。【小问3详解】①Cones,Rods功能异常小鼠黑暗AUC和光暴露AUC差值较大,说明光暴露正常发挥抑制小鼠血糖代谢能力,而ipRGCS功能异常小鼠和Cones,Rods,ipRGCS功能异常小鼠黑暗AUC和光暴露AUC差值较小,表明光暴露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小鼠视网膜上感受光暴露刺激的是ipRGCS细胞。②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光暴露对血糖的调节通路为:光→视网膜ipRGC细胞→传入神经→下丘脑SON区→传出神经→棕色脂肪细胞利用葡萄糖减少。23.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是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疾病,两种疾病的致病机理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答2点),其分泌过程受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分层调控,该方式有利于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精细调控,原因是____________。(2)由图可知,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都是机体免疫失调引起的。①根据Graves病的致病机理分析:在相应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发挥与_________激素类似的功能,因而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②根据桥本甲状腺炎的致病机理分析:患者浆细胞分泌针对__________的抗体。当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形成复合体覆盖在甲状腺细胞表面,______________与之结合而受到激活,造成甲状腺细胞的凋亡或坏死,因而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等。(3)根据上述桥本甲状腺炎发病机制,最合理的治疗方案是。A.补充碘 B.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C.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D.采取地中海饮食等抗炎饮食【答案】(1)①.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机体产热、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升高血糖②.由于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特点,此方式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2)①.辅助性T细胞其细胞膜上的特定分子会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使B细胞活化;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②.促甲状腺③.甲状腺细胞表面抗原④.细胞毒性T细胞(3)B【解析】【分析】下丘脑调节垂体分泌,垂体调节甲状腺分泌,此调节方式是分级调节,由于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特点,此方式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小问1详解】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机体产热、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升高血糖等作用。由于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特点,此方式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小问2详解】接受抗原刺激的辅助性T细胞其细胞膜上的特定分子会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进而激活B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还能分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的过程,由此可知,在相应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是辅助性T细胞其细胞膜上的特定分子会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分泌细胞因子。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类似的生理作用,从而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桥本甲状腺炎是自身免疫病,由图分析:患者浆细胞会分泌针对甲状腺细胞表面抗原的特异性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复合体覆盖在甲状腺细胞表面,细胞毒性T细胞与之结合而受到激活,造成甲状腺细胞的裂解破坏(凋亡或坏死),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小问3详解】桥本甲状腺炎是NK细胞杀伤甲状腺细胞引起的,减少甲状腺细胞数量可减弱炎症,甲状腺细胞数量减少导致甲状腺激素减少,故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是最合理的治疗方案,B正确。故选B。24.造血干细胞(HSC)在骨髓中产生,可分化、发育为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当受到某些细胞因子刺激后,骨髓中的HSC会释放到外周血中,此过程称为HSC动员,其机制如下图1所示。收集外周血中的HSC,可用于干细胞移植及血液疾病治疗。请回答:(注:G-CSF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GRP为神经肽)(1)HSC动员的机制是,G-CSF刺激骨髓中的伤害性感受神经元,促进神经纤维末梢中的_______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CGRP,CGRP作为一种_____________,可作用于_________,促进HSC迁移至血管中。(2)R蛋白是HSC上受体的组分之一。研究人员以野生型小鼠及敲除编码R蛋白基因的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HSC动员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实验处理及检测结果如下图2、图3。①图2结果表明R蛋白是受体响应CGRP信号所必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图3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③综合图2、图3实验数据可知,G-CSF刺激后,野生型小鼠体内HSC总量明显高于敲除组。推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野生型小鼠体内HSC总量增加。(3)辣椒中富含辣椒素,辣椒素也可作用于伤害性感受神经元。为探究辣椒素能否增强由G-CSF刺激引起的HSC动员,研究人员给野生型小鼠分别喂食含辣椒素的辛辣食物及普通食物,检测并比较两组小鼠体内CGRP含量。请从以下两方面补充完善上述实验方案。①实验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②检测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突触小泡②.神经递质(信号分子)③.HSC细胞膜上的受体(2)①.注射G-CSF后,对照组(野生型)可以引起外周血中HSC的相对量升高,与之相比,敲除了R基因的敲除组外周血中HSC的相对量较少,可确定R基因表达的R蛋白是受体响应CGRP信号所必须的②.HSC动员对骨髓中HSC的存储量无影响③.受G-CSF刺激后,HSC迁移至外周血导致骨髓中HSC增殖,维持骨髓中HSC的储存量(3)①.要对喂食辛辣食物与普通食物的野生型小鼠分子别注射G-CSF

②.需要检测两组小鼠外周血中HSC的数量

【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HSC动员被细胞因子刺激后,骨髓中的HSC释放到外周血中,因此实验中可以用外周血中HSC的数量来表示,分析图1可以看出细胞因子为G-CSF,可以作用于伤害性感受神经元,其作为突触前膜可以分泌神经递质CGRP,作用于HSC细胞膜上的受体,引起HSC迁移至血管中。该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为G-CSF刺激,CGRP的分泌。【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G-CSF刺激突触前膜后,引起了神经纤维末梢中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CGRP,因此可判定CGRP为一种神经递质(信号分子),可作用于HSC细胞膜上的受体,促进HSC迁移至血管中。【小问2详解】①图2中注射G-CSF后,对照组(野生型)可以引起外周血中HSC的相对量升高,与之相比,敲除了R基因的敲除组外周血中HSC的相对量较少,可确定R基因表达的R蛋白是受体响应CGRP信号所必须的。②图3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否注射G-CSF,是否有R基因的表达产物,单位体积骨髓中HSC存储数量基本不变,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