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老子》四章
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识记本文出现的重要实词的含义、重要虚词的用法,
1.语言建构与思维
积累文化常识和文言句式。
2.发展与提升运用
2学会分析老子灵活生动的说理特点
3.审美鉴赏与创造
3理解文中老子的思想和道家的观点。
4.文化传承与理解
4探究道家文化的现实意义。
知识点01概念突破
【即学即练1】有人认为老子把“无”作为“有”的主要对立面来考察是片面的。你觉得该怎么样理解呢?
答案:
①“有”和“无”无非是人们为了便于描述这个现实世界所给与的两个相对概念,或者是两个名词。在逻
辑上它们是相对的,如果我们把它们颠倒过来,就变成了“无”和“有”,那么今天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
“无”代表“有”,“有"代表“无"。就其相对性,所以只能是两个同等的概念,如果作为对立面考察
就等同于肯定一个概念,而否定另一个概念,从而破坏了这种相对性,因而是片面的。
②老子通过车子、陶器、房子这三个例子来说明问题,指出这几样事物都是有形的,也就是“有”,而体
现它们自身价值的却是无形的空间,也就是“无”。有和无的关系,就是“利”和“用”的关系。利是使
用价值的前提条件,用是使用价值的决定性因素。所谓“有无相生”,是就利和用关系而言,利和用的关
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有就有无,有“实”就有“虚”,在时间上没有先后,在主次上也没有本
末。老子把无作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来考察,就不会存在片面性,从《老子》其他几章关于“无”的论
述可知,如果没有车轮、瓷器、房子这些有形物体的存在,中空的无在哪存在呢?又如何发挥作用呢?所
以老子说老子片面强调“无”的作用的论调也是不合理的。
③我们看待问题的时候,必须以无为本,以有为未,崇本而举末。这是因为,我们是处在有的层面的,只
有守住其存在的另一面的无,才能利于有。倘若以有为本,以有治有,很多问题是不会得到解决的。
解析:建议从三个角度入手进行分析。从老子是不是把二者对立起来剖析,得出结论是否。他是把他们看
成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结合文本分析这两个方面。然后总结全面看待“有”和“无”的现实意义。
知识点02理解分析
【即学即练2】学者柳诒征说:“老子之书,专说对待之理。”文中说了哪些对待之理?老子列举企立、
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它们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一)
答案:
此处的“对待”是指相对的两种事物或事物的两个方面。
第十一章选文:有与无;
第十二章选文:企、跨、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与道(自然);
第三十三章选文:知人与自知,胜人与自胜,不足与知足,失其所与不失其所,死与寿;
第六十四章选文:安与持,兆与谋,脆与判,微与散,为与未有,治与未乱,合抱与毫末,九层与累土,
千里与足下,为与败,执与失,终与始,欲与不欲,学与不学,复与过,圣人与众人。
解析:
仔细地找出文本中相对的两种事物或者事物的两个方面。要求对文本内容有全面理解,不可简单浏览,而
是要逐字逐句地阅读分析。
(二)
答案:
企者一一用脚尖直立身体,违背人体自然属性。
跨者一一迈大步行走,不是行走的最自然状态。
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者一一是轻浮、急躁的表现,不够谦虚,违背自然本性。
解析:
对以上行为的分析不能简单列举,而是对几种行为从自然的角度分别从自然属性、自然状态、自然本性进
行分析。
知识点03思想主张
【即学即练3】结合文本分别举例分析“有”和“无”,“企者”、“跨者”,“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
“自矜者”,知人者、自知者,胜人者、自胜者,知足者、强行者,不失其所者、死而不亡者,为者、执
者的关系,并概括《老子》四章的思想主张带给我们哪些智慧?
(一)
答案:
(1)“有”与“无”对立而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作为实体,“无”
作为利用,犹如有了车毂中间的空间,才有车轮平稳的转动;有了器皿中间的空间,才能盛水,盛食物;有了
门窗四壁的空间,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我们学到的智慧是:要学会关注事物的另一面。
(2)“企者”、“跨者”,“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阐述的都是事物会向自己期望的
方向发展,一个事物的两面彼此是反作用的关系。你的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
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己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
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反之亦然。
我们学到的智慧:做事内心要平和,不要急躁,尊重自然规律;为人应谦恭谨慎,做事应温和柔顺。
(3)知人者、自知者;胜人者、自胜者;知足者、强行者;不失其所者、死而不亡者,为者、执者阐述的
是:
①老子认为对外的“知人”“胜人”固然可贵,对内的“自知”“自胜”更为重要,更符合大道。是让我
们不但要向外探求,了解他人,更要多和自己对话,了解自己。一个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一个能够战胜
自己、超越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②财富没有边界,懂得“知足”,才是一种真正的富足。唯有一个人的志向越远大,越强烈,就越能够坚
持下去。反之,志向越弱,行动越不能持久。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
算真正的长寿。
③为者、执者说的是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
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
我们学到的智慧: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世界三者的关系,关注内心,尊重大道,才能不战而胜。
(4)告诫我们无论干什么都要注意事物发展变化,注意萌芽状态才能取得胜利。
我们学到的智慧是:要有长远眼光,要居安思危,要关注细微,要慎终如始。
解析:
本文擅长从事物的两面入手阐释了个人、他人和世界的关系,弄清楚他们的关系有助于理解老子的思想,
获得为人处世的智慧。建议从老子选择论述的这些对立统一的事物概念入手,
知识点04写作特色
【即学即练4】概括分析《老子》四章的说理特点
答案:
1.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
以具体事物为喻,概括出抽象的道理。如第十一章以生活中的“毂”“器”“室”说明世间万物都存
在“有”和“无”的对立统一,“有"“无”相依相生。
以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举例说理,老子举车轮、器皿、房屋例子,并以此作比,证明“有”和“无”
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使用排比手法:“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运用排比。既能增强说理的语言气势,又能使道理论述
得透彻有力。
2.善用逆向思维。
善于从常人思维的反面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正面说理的效果。如“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圣人欲
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等,都体现了老子的逆向思维。
3.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
《老子》中,多用方言、谚语、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形象而深刻地浓缩了历史和现实生活的
经验教训,闪耀着思想之光。
解析:
分析说理特点一定不能简单套用,有些特点比较常见,比如:比喻、排比、举例说理,这些可以归为
一类;有些特点比较特殊,比如,逆向思维、方言、谚语、格言警句的大量使用,那就要反复阅读文本,
甚至还要与其他相关文本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B能力拓展
考法01掌握文本的基本知识的能力
老子(生卒年不详),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
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
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生于春秋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式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
让老子目睹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老子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王朝
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o
理解性默写填空: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
《老子》中说“,"。
2.《老子》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3.《老子》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屋室等日常事
物,老子发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的结论。
4.《老子》中,以树木为喻,表达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事物发展起来的道理的句子是“,
5.《老子》中,以高台为喻,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句子是“,
6.《老子》中,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的警告,指出自我夸耀的害处
的句子是“,"。
7.《老子》中指出,人们做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即“”,如果能做到“”,
就不会失败。
8.《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真正强大的人不仅要能战胜别人,还要能战胜自己的两句是“—,
9.《老子》中,认为应在问题没有发生时就提前应对,防患于未然的句子是“,
10.《老子》中,告诉我们不失去为人之根本的人能长久,死而不朽的人能长寿的句子是“,
11.《老子》中,劝诫人不要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两句是“,”。
12.《老子》在以车子、器皿、屋室等物品为例来阐释“有”与“无”的关系后,做总结的句子是“,”。
13.老子以“,"为喻,引出“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
“自矜者”的后果都是不好的。
14.老子认为,在最后关头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让事情失败的句子是:
“,,
,O
15.老子以车轮为例,形象说明“有”与“无”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答案: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陛步,无以至千里”,《老
子》四章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老子》四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老子》四章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屋室等日常
事物,老子发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结论。
4.《老子》四章中,以树木为喻,表达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事物发展起来的道理的句子是“合抱之木,生于
毫末”O
5.《老子》四章中,以高台为喻,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句子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o
6.《老子》四章中,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的警告,指出自我夸耀的害
处的句子是“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7.《老子》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即“常于几成而败之”,如果能做到“慎终
如始”,就不会失败。
8.《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真正强大的人不仅要能战胜别人,还要能战胜自己的两句是“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
9.《老子》四章中,认为应在问题没有发生时就提前应对,防患于未然的句子是“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0.《老子》四章中,告诉我们不失去为人之根本的人能长久,死而不朽的人能长寿的句子是“不失其所者
久,死而不亡者寿”。
11.《老子》四章中,劝诫人不要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两句是“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o
12.《老子》在以车子、器皿、屋室等物品为例来阐释“有”与“无”的关系后,做总结的句子是“故有之
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老子以“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为喻,引出“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的后果都是不
好的。
14.老子认为,在最后关头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让事情失败的句子是:“慎终如始,则无
败事。”
15.老子以车轮为例,形象说明“有”与“无”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
有车之用。”
考法02结合实际探究问题的能力
【典例1]老子对“有”和“无”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老子“有无相生”观点,从历史角度看有
什么意义和影响?该怎样正确理解?把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辩证观点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请你说说围绕学
习、读书、交友等具体事件,该怎样正确对待“有”和“无”呢?
(一)答案:
一般人:只看到“实”和“有”及其作用,忽略另一面“空”和“无”的作用;只会利用“有”,不知“有”
的功用是“无”造就而成。看到的大多是“有相”,而不是“无相”,进而也就无法看到事物本质。
老子:把“无”的作用突显出来,论述“有”“无”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没有“无”就无
所谓“有”。有无相生、对立统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也是本质地揭示了世界存在的方式。
解析:
理解老子的“有”“无”观,最重要的是不要混淆存在和消失这两个事物的状态。一个事物的存在可能是
另一个事物的消失,一般是就一个事物在向另一个事物转化的过程中呈现的状态而言,而非虚妄、胡乱的、
毫无标准地谈论“有”和“无”的关系。
(二)答案:
历史角度:在矛盾冲突尖锐、人心汲汲于功利的社会中,老子独具慧眼,见人所不见,为当时人们指出另
一种看待事物的视角与方法,具有启发意义。
解析:要结合老子所处时代所具有的特征分析。特征①春秋末年,诸侯纷争,大家都为了“利”而来,只
看到征伐的作用,却无法领悟到顺应天命才是人类的长久之道。②老子越过当时人的眼光,“无为”思想
也是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当大家都汲汲于夺取,争霸,能参透“顺应万事”“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
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有为“才是”无为"的最佳途径。
(三)答案:
参考示例:一个人如果不给自己和别人留出空间,那会有什么后果呢?比如学习与休息,我们能把一天二十
四小时都用来学习吗?如果这样做人很快就会崩溃。所以,我们白天学习,晚上休息。睡觉休息恰恰是积
蓄力量,是为了第二天更好地学习。读书也是如此。如果囱冏吞枣不假思索地读书,把头脑塞得满满的,
不给自己留下思考空间和消化吸收的余地,读书的效果如何能好。
解析:
把哲学思想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对于学习来说是使人成长最快,少走弯路最有效的方式。哲学思想一般是
阐释世界和人生的本质,能帮助我们年轻人理性思考生活问题,不会凭感性盲目生活和学习。所以可以举
你自己生活的实际感悟比较好,毕竟年轻人没有更多阅历,所以围绕学习、读书、交友等具体事件是很有
价值的。
羔分分
题组A基础过关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蜒单以为器:黏土②自住者无功:讨伐
B.①蹲者不行:跃、越过②自冷者不长:夸耀
C.①曰余食赘牛同“形”,形体②自胜者强:强壮
D.①凿尸.以为室:门窗②自期者明:知识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担任秦朝管理藏书的史
官。
B.《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共有八十一章传世,尽管其作者是否为老子尚有争议,但基本能反映老
子的思想。
C.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老子》等对其都有阐释。古人认为上寿是百岁,中
寿八十岁,下寿六十岁。
D.牖,指室与堂之间的窗子。秦代以前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秦时多用
牖,而窗少见。
题组B能力提升练
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藏室之史:“藏室”是藏书之所。“守藏室史”亦称“征藏史”。“征”是典掌之意,与“守”相同,就是管理
周王朝图书的史官。
B.赠,是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来也泛指短箭。
C.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代指车轮或车。辐:车轮中连接轮辆和车毂的直条。
D.《老子》又名《南华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权
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双修。
2.下列对《老子》四章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第十一章里论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讲的“有”与“无”是就
现象界而言的。
B.在《老子》第二十四章里,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自见”“自我”“自矜”的后果都是不
好的,这些做法是不足取的。
C.《老子》第六十四章以“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进行对比,
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道理。
D.老子指出“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许多人不能持之以恒,总是在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主
要原因在于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
题组C培优拔尖练
三十辐,共一翼,当其无,有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修订版宴会预订合同2篇
- 迪拜市场投资机会与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 2024年度货物仓储服务合同
- 2024年度废铁处理与环保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度特许经营合同范本与特许经营协议3篇
- 2024年事业单位短期聘用合同实例3篇
- 村文化广场管理制度(3篇)
- 公司财务管理补充规定范文(2篇)
- 中职生自我鉴定(2篇)
- 2024年市年度发展情况与全年工作计划样本(3篇)
- 2024年度工程咨询三人合伙协议书3篇
- 屋面板的拆除与更换施工方案
- 中药水飞蓟简介
- 生命不是游戏拒绝死亡挑战主题班会
- 8《我们受特殊保护》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智能配电房技术导则
- 大数据开发工程师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世界500强集团)2025年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 第六章 几何图形初步 6.1.2 点、线、面、体
- 2024年军队文职统一考试《专业科目》管理学试卷(网友回忆版)含解析
- 山东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C类)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3年劳动合同法全文 劳动合同法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