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复活》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复活》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复活》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复活》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87年,托尔斯泰从检察官朋友那里听闻一桩真实案件,深受震撼。两年后,61岁的他毅然提笔,以此案为蓝本,写就了人生中最后一部长篇巨著《复活》。

罗曼·罗兰评价说:“《复活》是托尔斯泰艺术上的一种遗嘱,这是最后的一峰,最高的一峰。”灵魂的蜕变,自我的救赎列夫托尔斯泰《复活》1、了解作者及原著,梳理课文情节,把握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2、品味语言,赏小说通过语言、神态及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初识“心灵辩证法”。3、探究小说题目“复活”的含义,理解作者在作品中寄寓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思想,了解“托尔斯泰主义”。核心目标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5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复活》故事梗概

小说主人公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养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后遭到遗弃。由此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沦为妓女达7年之久。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

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的良心受到了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

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途中,传来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结合。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前情提要1.始乱终弃

聂赫留朵夫去服兵役,因顺路经过姑母家,在姑母家住了四天。在一个复活节的晚上,他诱奸了玛丝洛娃。临别,他塞给玛丝洛娃一百卢布,便到部队去了。此后,聂赫留朵夫连封信也没捎给过她。2.车站绝望

玛丝洛娃怀孕后,被聂赫留朵夫抛弃,但仍非常想见他,一次听说他会在晚上经过某火车站,就赶到那,在车窗外找到他所在那节车厢这时火车开动了,玛丝洛娃边敲着窗子,边跟着火车跑,头巾吹掉了,她还是跑,火车无情地远去了,她倒在了地上,抱头痛哭。她当时想到了死,但想到孩子,于是慢慢地站了起来……从这天起,她不再相信认为一切都是欺骗。3.人命案件

一个西伯利亚商人到妓院寻欢作乐。茶房和使女见商人有钱便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他们把一包药粉交给玛丝洛娃,要她放到商人茶杯里,骗她说是安眠药。当时,玛丝洛娃正被商人纠缠得厉害,想摆脱他,便照样做了。结果商人被药死了。案发生后,茶房和使女贿赂律师,把罪责全栽在玛丝洛娃身上。4.法庭群丑

法庭要审判玛丝洛娃。法庭的庭长早就到法院了,他要在六点前去会他的情妇,急切希望案子快点审完。书记官故意提出要先审玛丝洛娃一案,因为他知道副检察官喝了一整晚的酒,案子的卷宗还没有看。这里岂是庄严神圣的法庭?这是由骗子、酒鬼、淫棍来主持的审判腐败,虚伪的统治。5.终审判决

最后陪审员们对玛丝洛娃写定罪意见,他们认为玛丝洛娃没有抢劫、偷钱的意思,可是忘了加上“没有谋害性命的意思”。这样玛丝洛娃必须判罪了。本来,庭长不同意这意见,但他怕耽误和红头发姑娘的约会,便匆忙结案。宣判玛丝洛娃押赴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根据节选文章内容,完成情节结构示意图。过去

前天

现在

将来卡秋莎与少爷身为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认出了身为犯人的玛丝洛娃。地点:巴诺伏

法庭

监狱

监狱 聂赫留朵作为真正的“罪人”向,蒙冤的玛丝洛娃赎罪。玛丝洛娃请求聂赫留朵夫帮忙上诉,聂赫留朵夫答应尽力去办。理清结构,梳理情节开端(隔栏相见1-21)发展(长凳问旧22-43)高潮(卢布插曲44-58)结局(结束会面59-78)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探问旧事,请求玛丝洛娃的原谅,遭到拒绝。玛丝洛娃讨要卢布,决定利用聂赫留朵夫弄到些好处聂赫留朵夫决定在精神上唤醒玛丝洛娃,使她恢复本性。关注叙事特点

跟《大卫·科波菲尔》的限知视角不同,本文采用的是全知视角。这种视角有何特点和好处?

①视角转变自然灵活,使叙事灵活而富有变化、不板滞。如:课文开头主要人物出场,先写了聂赫留朵夫视角下的玛丝洛娃,他熟悉的“温顺表情”就是曾经的回忆在她身上的投射;继而写玛丝洛娃眼中的聂赫留朵夫,“有钱人”既体现了玛丝洛娃的关注点,又借玛丝洛娃的观察不露痕迹地交代了聂赫留朵夫的衣着特点。自由切换的叙述视角使叙事真实而富有变化。

②视角广阔,深入心灵。小说节选部分多次以叙述的方式展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如第44段,插叙了玛丝洛娃初见聂赫留朵夫时的感受以及后来的生活际遇;第67段则叙述了聂赫留朵夫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以居高临下的广阔视角准确而真实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复活》主要人物学习任务二:分析人物聂赫留朵夫忏悔的罪人始乱终弃的贵族老爷被抛弃的情人堕落的风尘女人玛丝洛娃玛丝洛娃

任务1:玛丝洛娃是怎样一个形象?小说对玛丝洛娃用笔最多的描写是什么,请找出来。塑造玛丝洛娃这一人物用意何在?1.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第2段)2.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第3段)3.她忽然瞟了她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第43段)4.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第44段)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第53段)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第65段)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第76段)玛丝洛娃的“笑”此时,玛丝洛娃还是以妓女的身份审视周围的人,看到眼前是个有钱人就露出习惯性的讨好的笑容。“嫌恶”应该是玛丝洛娃的真情流露,正是眼前这个男人,对她始乱终弃,给自己带来了深重的痛苦和灾难。“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则是她故意而为之,装出的一副妖媚可怜相,其目的是利用他弄到些好处。突出了玛丝洛娃的真实状态,她根本不在意对方的想法,只是要尽可能地获得一些好处。面对聂赫留朵夫的赎罪,玛丝洛娃鄙夷不屑、毫不信任,觉得聂赫留朵夫所说的话是骗人的。这四次笑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对聂赫留朵夫的讨好献媚,一种是对他的鄙夷。

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玛丝洛娃已经完全丧失了少女时代的纯真,她身上浓重地刻下了以往生活的印记,在行为上已经堕落成一个真正的妓女,但同时她又没有完全泯灭良知和混淆是非观念,爱恨情仇在她心里分得非常清楚,对聂赫留朵夫骨子里的鄙薄,这是她觉醒的前提条件。

这些生动的神态描写,正体现了玛丝洛娃内心的丰富性。玛丝洛娃的“笑”从玛丝洛娃的“笑”和眼神表情中可以看出,遭受了被抛弃、被侮辱、被损害的经历之后,心灵的痛苦,生活的磨难,已经使她丧失了原本的善良和天真。玛丝洛娃已沦落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风尘女子。从精神上来说,原来那个纯洁的卡秋莎已经“死亡”了。这“笑”有一种自甘堕落的沉沦。眯细眼睛,眉头皱得更紧了。(第10段)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第16段)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第20段)皱着眉头看了他一眼,她那双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在浮肿的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第27段)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第32段)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第37段)玛丝洛娃说,没有抬起眼睛来。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第43段)玛丝洛娃的“眼神”玛丝洛娃的表情表现了她认出对方后的心理,那段不愿意触及的痛苦记忆又出现在她的脑海中。面对聂赫留朵夫的赎罪,玛丝洛娃蔑视、愤怒、无声抵抗。面对聂赫留朵夫的赎罪,玛丝洛娃转移话题、冷漠置之,表现出她的内心是痛苦的,是愤恨的,努力想要忘记过去,不想再触及那段痛苦的回忆。面对聂赫留朵夫的赎罪,玛丝洛娃鄙夷不屑、不信任。动作描写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动作描写。两个“瞧瞧”活画出玛丝洛娃像敏锐的赌徒般在捕捉一击制胜的战机,而为的就是那区区十个卢布;而“伸”“抓”“塞”一连串的动作细节是那样的熟练、迅捷,像极了一个久经沙场的老手,类似的情状在她身上肯定发生了很多次。一个唯利是图、工于心计、世俗贪婪的妇女形象跃然纸上。外貌描写

(第27段)乌黑的鬈发也像前天那样一圈圈飘在额上;苍白而微肿的脸有点儿病态,但很可爱,而且十分镇定;她那双乌黑发亮的斜睨眼晴在浮肿的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肖像描写。她的眼睛“特别有神”“乌黑发亮”,写出了玛丝洛娃内在的生命力,这是一个可爱的姑娘,处境让她落魄沦落,却让人无法讨厌她,作者这样写激起了人们对她的遭遇的同情。语言描写

表明聂赫留朵夫过去给她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她不想再触及那段痛苦的回忆。面对聂赫留朵夫的赎罪,玛丝洛娃鄙夷不屑、不信任,表现了玛丝洛娃悲惨但倔强清醒的形象特点。

“不是有过一个孩子吗?”聂赫留朵夫问,感到脸红了。(36段)“谢天谢地,他当时就死了。”她气愤地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第37段)“……说这些干什么呀!我什么都不记得,全都忘了。那事早完了。”(第41段)“没有什么罪可赎的。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第43段)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65段)“何必提那些旧事。”她冷冷地说。(第69段)玛丝洛娃人物形象从玛丝洛娃的“笑”和眼神表情中可以看出,遭受了被抛弃、被侮辱、被伤害的经历之后,心灵的痛苦,生活的磨难,已经使她丧失了原本的善良纯朴、天真无邪。文中所展现的是她堕落的时期,这时的她唯利是图,善于讨好,献媚,工于心计,自私自利,且倔强无情。玛丝洛娃作为俄国下层群众的典型代表,她已经丧失了生命,失去了灵魂,对决心赎罪、帮助她觉醒的聂赫留朵夫充满了怀疑与不信任,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充满的是厌恶。

任务2:聂赫留朵夫的忏悔和赎罪是真心的吗?聂赫留朵夫的忏悔赎罪经过了怎样的变化?聂赫留朵夫

称呼语言能够直观地体现一个人的心理,小说选文中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称呼经历了什么样的心理变化过程?隔栏初见——从“您”到“你”[4、5段]“我想见见……”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是‘你’,但随即决定‘您’”。他说话的声音并不比平时高。“我想见见您……我……”两人之间没有往日的亲切、熟悉感。他带着严肃、庄重的心情来见玛丝洛娃,请求她的饶恕。但是当面承认自己的罪恶需要很大的勇气,他感到羞耻,在犹豫,在退缩。[17段]“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聂赫留朵夫大声说,但音调平得像背书一样。[18-19段]他大声说出这句话,感到害臊,往四下里张望了一下。但他立刻想到,要是他觉得羞耻,那倒是好事,因为他是可耻的。于是他高声说下去:“请你饶恕我,我在你面前是有罪的......”他又叫道。理性战胜了感性,道德感战胜了羞耻感,对玛丝洛娃的称呼又换回了“你”,足见聂赫留朵夫当时内心的诚恳、急切和激动,下意识地使用了对往日爱人习惯性使用的“你”。长凳交谈——从“你”到“您”。“我知道要您饶恕我很困难。”(第31段)“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他说,“您没有认出我来吧?”(第34段)望着她那张变丑的脸,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产生了嫌恶,他产生了动摇,觉得眼前不再年轻貌美的玛丝洛娃不值得拯救。[33段](内心独白)“天哪!你帮助我,教教我该怎么办!”聂赫留朵夫望着她那张变丑的脸,暗自说。讨要卢布——从“您”到“你”,到直呼“卡秋莎”。“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63“卡秋莎,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你要明白,我是了解你的,我记得当时你在巴诺伏的样子……”68聂赫留朵夫经过内心的挣扎,心中的天平倾斜了,对玛丝洛娃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不再嫌恶她,他要在精神上唤醒她,“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结束见面——“您”“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聂赫留朵夫说着伸出一只手,“我还要来的。”“话好像都已说了……”她伸出一只手,但是没有同他握。“不,我要设法找个可以说话的地方再同您见面,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聂赫留朵夫说。“好的,那您就来吧。”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72-76)当他把想赎罪的话说完了,玛丝洛娃表现出极度的冷漠和“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而且准备回牢房时,他又改称“您”一因为玛丝洛娃的冷漠让他意识到她对自己的距离感,他决定还是用这种庄重的敬称;;他想要用这种态度表达请求饶恕和救赎玛丝洛娃的决心。-3-2-10123隔栏初见试图唤醒长凳交谈结束会面情节请求饶恕讨要卢布拒人千里心理总结聂赫留朵夫的内心世界犹豫退缩忏悔羞耻负罪感不安羞愧自责纠结动摇自我怀疑自我斗争怜悯诚恳坚定决心害怕退缩忏悔心存希望挣扎的心理过程心灵辩证法

将人物放在特定的矛盾处境中,用内心独白、对话,以及全知视角的直接分析等手法,体现人物心灵的辩证发展过程,使人物的感情变化能够顺应自身性格的逻辑,自然而真实。“托尔斯泰伯爵才华的特点就是不限于描写心理过程的结果;他所关心的是过程本身——那种难以捉摸的内心生活现象,彼此异常迅速而又无穷多样地变换着的,托尔斯泰伯爵却能巧妙地描写出来。”——车尔尼雪夫斯基聂赫留朵夫人物形象他是一个“忏悔贵族”形象,是一个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他能幡然悔悟,能认识到自己的罪恶,并毅然打算赎罪,并且产生了不带有任何私心的想法——唤醒玛丝洛娃的精神!达到了人性的复活、道德的复活、精神的复活,完成了从“兽性的人”到“精神的人”的本质飞跃。聂赫留朵夫形象总结聂赫留朵夫既是贵族地主阶级的罪恶的体现者,同时又是本阶级罪恶的批判者。聂赫留朵夫大学时是一个纯洁、热忱、朝气勃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进入军队和上流社会后,过起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作风随便,诱惑玛丝洛娃使其怀上孩子,又将其抛弃。多年后,再次遇到了玛丝洛娃,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魁祸首,心中的良知引发了他对玛丝洛娃的同情和忏悔。他开始决心赎罪,甚至有和她结婚的念头,表明了他悔改的诚意。从此,他的思想开始升华,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灵魂开始走向复活。分析人物学习任务三:探究“复活”的精神主题讨论:

小说以《复活》为题,是指谁的复活?有人认为这里的“复活”是指聂赫留朵夫,有人认为是指玛丝洛娃,有人认为是指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谈谈你的理解。

“每个人心中都有两个自我,一个在黑暗中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纪伯伦

在漫漫人生路上,我们常在这光明与黑暗中摇摆不定,是选择在光怪陆离的物欲生活中麻痹自我,还是选择在远离俗世的独处中寻得灵魂的片刻安宁,是每个成年人都必须面临的抉择。

聂赫留朵夫毅然选择了后者,寻回了当初的侠胆柔情,迎来了崭新的自我。所有人身上同时存在着两个人。一个是精神的人,他所追求的是那种对人对己统一的幸福;一个是兽性的人,他一味追求个人幸福,并且为了个人幸福不惜牺牲全人类的幸福。——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为什么要创作聂赫留朵夫这个人物?

聂赫留朵夫曾是沉迷声色的花花公子,直到他再次看到玛丝洛娃,他开始审视自己,开始直面过去的错误。那一刻,他内心中善良的一面,终于开始苏醒。这是他人性的复活。

聂赫留朵夫放下自己的贵族身段,鼓起勇气,向玛丝洛娃她忏悔自己曾经犯下的罪恶,祈求获得宽恕。这一刻,他曾经沦丧的道德感再次回归,这是他道德的复活。

聂赫留朵夫走上了自己的赎罪之路,同时也是在进行自我救赎,他的精神走向了复活。

聂赫留朵夫的“复活”,代表着精神的人战胜了兽性的人,道德的人战胜了非道德的人。失落的人性逐渐复归,道德不断自我完善。观点一:复活主要是写聂赫留朵夫的“道德复活”讨论:小说以《复活》为题,是指谁的复活?有人认为这里的“复活”是指聂赫留朵夫,有人认为是指玛丝洛娃,有人认为是指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