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教案_第1页
民法总则教案_第2页
民法总则教案_第3页
民法总则教案_第4页
民法总则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民法概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民法的概念,掌握民法的调整对象,了解民法的特征、体系、民法的渊源,理解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民法的基本原则。目的是能够初步判断哪些案件属于民事案件、处理民事案件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以及民事行为是否合法。教学课时安排:6教学方法:教师讲解理论部分,课堂采用以案说法、师生共同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第一节民法的概念和特征(是判断哪些案件属于民事案件的理论)一、民法的概念(一)关于形式民法和实质民法之分(是判断哪些法律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依据)1、概念(1)形式民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以“民法”这样的字词来命名的法律。如《法国民法典》等。(从法律文件的标题上来判断是否为民事法律)(2)实质民法则是泛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一切法律规范的总和。即包括以民法来命名的,也包括不以民法来命名的相关法律。(从内容上来判断)2、特点(1)在人类法律发展史上,是先有实质民法,后有形式民法。古代的法律是诸法合体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后才有了形式民法。(2)在现代国家,一个国家也可以没有形式民法,但是不能没有实质民法。(二)关于民法学民法学是以民法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法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以实质民法为研究对象。实际训练:列举几个不同的法律文件,提问学生来回答是否为民事法律以及理由二、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判断某一案件是否为民事案件的依据)《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可见,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被分为民事财产关系和民事人身关系。平等主体(首先,看案件当事人是谁和谁;再看,两者之间是否为平等关系)平等是指主体之间没有隶属关系、没有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没有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没有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二)内容是民事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看发生的事情是什么)民事财产关系1、财产关系的含义是以财产为客体,具有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财产”是指对人具有经济价值的事物。包括物质资料和非物质事物(如智力成果和经济权利)2、财产关系的特征以财产为客体以经济利益为内容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可以与特定的主体相分离。可以转让、继承、抛弃。3、财产关系的分类(1)静态财产关系,又称财产支配关系,发生于生产和消费领域。根据其客体不同,还可以进一步分为物质占有关系与智慧财产专有关系。(2)动态财产关系,又称财产流转关系。有商品交换关系、财产继承关系、抚养关系。民事人身关系1、人身关系的概念:又称人身非财产关系,是指人与人基于彼此的人格或身份而形成的,不以主体的经济利益为内容,而以主体的人身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2、人身关系的特征以主体的人身为其发生和存在的基础不体现主体的经济利益而体现主体的人身利益。具有非财产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精神条件。具有专属性,不能分离、不能转让或继承,也不能抛弃。3、人身关系的分类人格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基于彼此的人格而形成的以主体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人格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人人格是两者的结合,而法人人格只具有社会因素。所有主体的人格一律平等。身份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基于彼此的社会身份而形成的以主体的身份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民法只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身份关系。实例分析(训练学生应用分析能力):第二节民法的体系和渊源一、民法的体系(是关于《民法典》的问题,介绍即可)(一)概述1、民法体系的概念是指民法内部的组织结构。解决的是民法的基本元素——原则、概念、规则的有机性问题。2、民法体系化的简史罗马皇帝优士丁尼在公元6世纪组织编纂的《法学阶梯》、《学说汇纂》;还有1804年制定的《法国民法典》、1896年制定的《德国民法典》都是历史上的典型。3、民法体系化的意义(1)立法方面A、有利于实现民法的高覆盖率。B、有利于民法价值的储存和贯彻C、有利于避免民法规范的重复和矛盾D、有利于民法的推陈出新(2)司法方面A、方便法官找法B、既有利于督促法官依法办事,又不妨碍法官在体系范围内的创造性司法活动(3)法律研习方面(二)我国民法的体系(了解)1、民法通则的体系2、将来要制定的民法典的体系二、民法的渊源(是看解决民事纠纷的法律依据在哪里的)(一)民法渊源概述民法的渊源是指民法的表现形式。从近代以来,大陆法系国家呈现出由一元制走向二元制的发展趋势。即从只承认制定法为民法的渊源到还承认习惯和法理也是民法渊源的态势。在二元制中,制定法为直接渊源,在适用上具有直接性与优先性。习惯和法理为补充渊源、间接渊源。凡制定法有规定者,法官应直接适用制定法的规定;只有在制定法无规定时,法官才能适用习惯或法理。在民法渊源问题上,我国无明文规定,但实质上是二元制。(二)民法的直接渊源:制定法1、法律类宪法民事基本法:民法通则单行民事法律:如〈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担保法〉、〈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综合性单行法:〈合伙企业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等等。2、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审判解释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注意:不同位阶法律之间的关系,依据法理来适用相关的法律)案例:青海医疗纠纷案(三)民法的间接渊源:习惯与法理(无法律规定时,用间接渊源)1、习惯含义:是人类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行为规范。种类:地方习惯、民族习惯、行业习惯、国际惯例(2)适用条件:(客观上)须确有该习惯之存在。谁主张谁举证。(主观上)该习惯得到社会一般人之确信和遵守。(价值标准)须不违反民法的基本原则制定法须对该习惯无明文规定。(3)注意区分:全国习惯、地方习惯、行业习惯、民族习惯2、法理:有学者的学说和法官的判例。案例:上海新房装修死人案第三节民法的性质及其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一、民法的性质(理解即可)(一)民法为私法……民事活动贯穿“意思自治原则”1、民事权利的行使由权利人自主确定,他人不得干涉;2、与他人发生的民事关系,由双方协商确定;3、民事责任的承担,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即私了。(二)民法为权利法1、民法的规定多以任意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为主。2、民法保护的是民事主体的权利。(三)民法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1、平等主体是商品交换的前提2、商品交换关系是民法的主要内容二、民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从划分部门法的标准理解)(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划分不同案件的不同性质)(一)与民事诉讼法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关系(二)与行政法不同在于:调整的主体地位不同;社会关系性质不同;方法不同。(三)与商法不同在于:调整的主体不同、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方法也有一些差别。(四)与劳动法不同在于:调整对象的地位不同,方法上案例第四节民法的基本原则(可以大致判断一个民事关系是否合法)(考试形式:简答题)一、平等原则1、法律规定——〈民法通则〉第3条:“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2、基本含义A、任何主体在进入民事领域,其法律人格都是独立的,彼此互不隶属和依存。B、任何主体在民事活动中都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只能通过平等协商的方法设立、变更和终止他们之间的民事关系,而不得强制。C、任何民事主体依法取得的民事权益都受到同等的法律保护。案例:2002年3月,枣庄市山亭区房产物业管理处未与居民协商,就以水费亏本为由,擅自将执行几年的“抄表到户、计量向用户收费”改为只抄单元总表,并强制要求居民轮流收费,否则就停止供水。居民对这种擅自更改供水收费方式感到极为不满,曾多次要求物业管理处纠正其强制住户按楼道为其收取水费的做法,而物业管理处却对此置之不理。去年8月,收取水费的过程中,物业管理处以居民所居住的楼道没有交齐水费为由,锁死了供水闸门,停止供水。2002年8月份,当地居民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将物业管理处及其上级山亭区房建开发公司告上了法庭,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恢复供水,并在以后的管理中实行抄表到户,计量收费。问题:原告的主张能得到支持吗?本案适用民法的哪个基本原则?分析对于本案进行分析,首先必须明确涉案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否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纠纷。从现实情况来看,被告物业管理处及其上级山亭区房建开发公司作为物业管理的代管者和供用水合同的供水方,实际上担负了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责,其也是当地供水的唯一垄断者,具有公用事业管理者的身份,但是这种管理者职能的存在,并不影响其作为与居民地位平等的民事主体地位的存在,因此,双方的法律关系应该属于我国民法的调整范围。如果用民法中的平等原则来考察本案,发现本案事实中,有太多有违平等之处:首先,就物业管理处擅自将传统的抄总表计量收费改为由居民代收并平摊差额部分水费的方式,并未与居民平等协商,缺少了一个平等的磋商过程,而只是采用了一种所谓的命令式的方式。其次,被告要求居民相互抄表,承担总表和用户表的差额,实行居民集中交费的行为,属于将本应由供水企业自己履行的义务强加给对方履行,将自己单方面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违反了民法规定的平等原则,也不符合《合同法》、《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规定。最后,供水方凭借其行业垄断地位,在居民未按照其单方面命令操作时,违反法定条件和程序强行停水,与国家行政法规的规定和要求相违背,是一种违法的行为,也侵犯了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综上所述,本案根据民法的平等原则,被告应当恢复供水和在今后继续实行“抄表到户、计量收费”。二、自愿原则1、法律规定——〈民法通则〉第4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2、涵义自愿原则,即意思自治原则。是指个人得依自由的意思形成私法上之权利义务关系。包含两个基本方面:意志自由:包括人身自由、财产自由、合同自由自己责任:任何人都要履行自己自愿承诺的义务,都要对自己过失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承担赔偿责任。案例:1999年6月25日上午,被告曹新河的妻子抱着女儿到原告彭俊裔诊所看病。原告诊治后,患儿出现惊厥、抽搐和发热,随即将患儿送医院治疗,住院三天后患儿死亡。同年6月28日上午,原告妻子前往被告家看望,被告要求原告家赔偿损失,当时彭妻未答应,曹父提出让彭妻回家商量一下,中午给个答复。至下午,原告方没人来被告家回话。因此,被告于下午6时许来到原告诊所,随同前来的还有被告的几个朋友。他们将诊所内看病的人赶走,将门窗关上,不准他人出入,房内只有被告及同来的几个小伙子和原告家人。诊所外有多人围观,闻讯前来制止的领导也被拒之门外。其间,接到报警的农九师治安队有三名干警先后来到现场,干警在现场期间未见到有人殴打原告及家人,诊所内,被告要求原告赔偿损失,原告检查要经有关部门解决,被告不同意,仍要求原告写一张欠条。在此情况下,由被告先写下欠条底稿,彭妻照着抄了一份,内容为欠曹新河女儿死亡补偿费20000元,于1999年7月28日前一次性付清。原告彭俊裔在该欠条上签了字。被告等几人走后,彭妻出来哭喊着对围观的人说,写欠条是被逼的,不是自愿的。问题:本案中在非自愿的情况下所签的欠条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分析:本案中,原告彭俊裔确系在欠条上签字确认欠被告曹新河死亡补偿费,但是结合案件的具体事实,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被告不顾及原告及他人多次提出找有关部门解决的建议,也未提供赔偿数额的依据,在几个朋友的陪伴下,将原告及家人围在诊所内,要求原告出具赔偿20000元的欠条,被告要求原告出具欠条时,向对方当事人及亲属施加压力,使其产生恐惧心理,并且基于这种恐惧心理作出了违背他的真实意思的民事行为。也就是说,原告彭俊裔确实是在被告胁迫的情况下,并非出于自愿而签下的欠条。而且本案只能给,曹新河之女死亡,彭俊裔是否负有责任没有医疗鉴定结论,法院无法确认。曹新河要求彭俊裔出具欠曹新河女儿死亡补偿费20000元的欠条无事实依据。由于本欠条的签订三、私权神圣原则(一)含义1、私权是指民事主体的权利,涉及的是个人利益。是相对于公权而言的。2、神圣是指不可侵犯、至高无上。(二)表现1、立法表现——〈民法通则〉第5条:“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2、司法表现:侵权者都要承担民事责任当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并存时,不得以罚代民、不得以刑代民;民事责任具有优先实现性。四、诚实信用原则……“帝王条款”1、作为民法基本原则的原因2、要求:反不正当行为,如欺诈、胁迫、乘人之危、恶意串通、损人利己等一切非道德的行为。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主观心理状态。符合“善意”、“诚实”、“信用”的要求。[案情1林某与曾某系朋友,林某为喻寺镇一页岩砖厂老板。2003年1月21日,林某和曾某在经协商后以“2003年1月23日”的日期签订了—份砖厂转让协议书,协议书中约定:林某于同年1月23日将砖厂整体一次性转让给曾某,曾某在同月25日前给付价款10.6万元。同时约定,任何—方违约后,违约金为2万元,1月23日,双方就砖厂进行了移交。1月24日,曾某在支付9.5元元转让款后,以林某曾于1月22日下午和晚上偷运止厂内价值6000余元的成品砖和祁分维修设备为由,要求进行抵扣。林某以砖厂在2003年1月23日前归其所有和曾某接收砖厂未提异议为由,拒绝抵扣。2003年4只7日,林某提起诉讼,要求曾某结清余款并给付违约金2万元。而曾某则以林某拉走厂内财物构成违约为由,提起反诉。要求林某赔偿共6000元财物损失宾并支付违约金2万元。问题:对本案林某是否构成违约,是否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对本案的参考结论结合本案来看,尽管在当事人双方之间的约定中,并没有很明确约定将协议履行前擅自搬运财物的行为视为违约,但并不意味着双方就可以任意为之,侵犯合同相对方的合法权益。相对方的合法权益,从该案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砖厂转让协议书签订日期是“2003年1月23日”,但该协议实际的签署日期是2003年1月22日。林某和曾某经协商而后约定于“2003年1月23日”林某将砖厂整体—次性转转让给曾某.此约定所谓的”整体一次性”应该是指以合同签订当时的砖厂的全部资产为转让标的物。然而林某于合同签订当日(1月22日)下午和晚上就偷运走厂内价值6000余元的成品砖和部分维修设备,显然违背了合同中“整体一次性”转让这一义务,尽管林某以砖厂在2003年1月23日前应归其所有为由,表明其在正式转让之前可以任意处分其所有的标的物,但是其行使其所有权的行为不能以侵犯他人的权利为代价,其必须在正式转让之前对曾某履行一定的告知义务,说明转让时砖厂的实际资产与签订合同时的砖厂的实际资产有所出入.双方可以再次协商是按照原价格继续进们交易.还是通过折价抵扣的方式再行交易,这种告知义务尽管不是合同中明确约定的义务,但是属于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延伸出来的附随义务,而林某没有履行这一义务,显然是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应该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综上,林某拉走厂内财物,并未履行告知义务,构成违约,应该承担赔偿林某6000元财物损失,并支付约定的违约金2万元。这个案例就是说明因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而承担的民事责任。五、公平原则1、确立为基本原则的意义有利于民众直观地了解民法的公平原则有利于理解依此原则而制定的一些具体规定有利于从立法和司法上正确处理民事主体间的利益关系问题。有利于法官树立公平意识,提高办案质量。2、基本含义要求人们对利益或损害的分配在主观心理上应持公平的态度。反对暴利。要求民事案件的处理结果要符合公平、正义。案情1999年10月24日傍晚6时左右,李萍、龚念(系大妻关系)及其儿子龚硕8日岁)一家三口与朋友王章海及其儿子到珠海经济特区五月花饮食有限公司(简称“五月花公司”)开办的五月花餐厅就餐。该五人由礼仪小姐安排在餐厅二楼面对楼梯口的座位就坐,旁边是一个“福特”包房,包房的东、南两面墙足砖墙,西、北两面墙是木板隔墙,龚硕皓靠近该包房木隔墙外侧就坐,,当李萍、龚念点好菜时,时间约为6时30分左右,隔壁“福特”包房内发生巨大爆炸,李萍和龚硕皓当场随声倒下,不省人事。经珠海巾人民医院全力抢救,龚硕皓囚双肺爆炸伤、外伤性窒息,呼吸、循环衰竭,抢救无效死亡。而李萍左上肢神经血管损伤,腹部闭合性损伤,头血性休克,肺挫伤,进行了左上肢截肢术及脾切除术。中萍伤愈后被评定为二级残废,龚念右外耳轻度擦伤,右背部少许擦伤。五月花餐厅发生爆炸,是因为一名犯罪嫌疑人蓄意想伤害某医院的一名医生,故将自己制造的炸弹伪装成酒送给了该医生。1999年]0月24闩晚.该医生也到丘月花餐厅就餐。并把这瓶伪装成酒的炸弹带入了餐厅,当五月花餐厅的服务员开启酒瓶盖叫引起了爆炸,该服务员当场被炸身亡。现该制造炸弹的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抓获,正在法院审理之中。李萍、龚念向原审法院起诉认为:五月花公司面向社会经营餐饮.应提供美味可口的饭菜应提供美味可口的饭菜,还应提供愉悦放心的消费环境,保证顾客的人身安全,然而由于五月花公司管理不善,没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使餐厅发生了不该发生的爆炸,给正在消费的李、龚念造成了身伤亡,五月花公司应承担李萍、龚念伤残、小孩死亡的全部损害赔偿责任,请求五月花公司赔偿医疗费、护理费、假肢安装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损害赔偿金等共计人民币403万元。五月花公司认为:在这次爆炸事件中,五月花公司的一名服务员身亡,餐厅的装修、设备均遭到破坏,各种直接、间接损失近一百万元左右、因此五月花公司也是受害者,在这次爆炸事件中五月花公司没有实施侵权行为,主观上并无过错本案的加害人应是这次事件的犯罪嫌疑人,并非五月花公司。五月花公司作为为餐饮的经营者,对前来就餐的顾客已尽到了作为善良管理者应尽的安全义务。顾客带着伪造的“炸弹”在就餐时发生爆炸,顾客本人及餐厅都不可能预见到.纯属意外因此五月花公司对李萍、龚念的人身损害不应承担赔偿责任。[问题]本案原告的主张能得到支持吗?分析: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当爆炸这个意外事件发生后,顾客的损失应由谁来承担。由此必然涉及到一个在审判实践中适用较少的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之——公平原则。在本案中,对损害后果的发生,李萍、龚念在五月化公司就餐的行为并无过错;而五月花公司对其就餐的顾客巳尽到了应有的且符合本行业性质、特点的管理职责及注意义务,因此,五月花公司亦无过错;发生爆炸由此造成的人身伤亡的损害事实是双方当事人均无法预见到的—场因第三人引起的意外事件。但是,损害后果毕竟客观发生了,且损失惨重,该损失应如何承担?作为民法基本原则之一的公平原则在侵权法上的一个具体制度体现就是公平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又称衡平原则,是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以外的一种责任原则,属于英美法系通行的一项归责原则之一,其含义是在当事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均无过错且又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要求致害人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下,法法律以公平作为价值判断标准,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判定当事人分担损失的归责原则。该原则是独立于二者之外的一种平衡责任、一种对弱者倾斜的救济性责任。公平责任原则的理念系使意外不幸事件造成的双方当事人利益失去的平衡得以恢复或弥补,旨在分配不幸和损失,而不在于惩罚过错。它是对过错责任原则及无过错责仟原则的补充和发展。我国《民法通则》第132条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这—规定是以一般条款的形式,确认了公平原则是我国侵权行为归责体系中的一个独立原则。《民法通则》第123条第2款规定的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也属于公平责任的—种。公平责任原则与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条件有明显的差异。具体来说,正确适用公平责任原则须满足以下肯定条件和排除条件。肯定条件有二:一是有损害事实。在对因果关系的认定上,一般仅需要行为人的行为或物件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事实上的因果联系,即可成立公平责任。本案中,损害事实为李萍、龚念—家一死一伤。二是损害后果严重。若由受害人自己承受损失,社会公众观念上会认为是不合理、不公平,如果损害后果轻微,即便由于受害人自己承受也不会造成其经济负担。社会公众也不认为是不合理、不公平,也就没有必要由当事人双方分担。不应适用公平责任。本案中尽管五月花公司在爆炸事件中也遭受损失,同遭不幸。但我们认为李萍、龚念—家一伤,受到的是肉体、精神的严重创伤以及经济上的重大损失,这比五月花公司受到的损害结果更为严重,之所以这样认定是基于下面的价值理念:在自然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与法人的相应权利保护发生冲突时,法律或司法的重心应向前者倾斜,而倾斜保护弱势群体权利的原则,不仅是对这些自然人及其所代表的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更是民主、法制国家推进社会进步的应有体现。况且,在市场经济状态下当自然人的人身权利与法人的相应权利发生冲突时,要求法人民事主体在有关情形中承受一定的忍耐义务,已是现代损害赔偿理论及侵权行为法在处理权利冲突时所坚持的主流观点和趋势性做法:排除条件二:第一,当事人双方对损害的发生均没有过错(包括推定过错)。如果加害人、受害人单方或双方有过错,则应严格按过错原则承担。只有在双方当事人均没有过错的状态下,按过错原则将无人承担,才能适用公平责任,本案中,如前所述,对损害后果的发生,李萍、龚念及五月花公司均无过错;第二,此种情形法律没有明文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或者没有明文规定行为人没过错可以不承担民事责任。因为若属上述情形,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都应对损害后果承担民事责任。况且若属上述情形,受害人的—般过错往往不能成为免除加害人责任的法定事由,而受害人没有过错时又怎能让双方当事人分担同一责任呢?简言之,在法律有特别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的情形时,应优先适用之.以体现该原则的理念和宗旨,而不能适用公平责任或过错责任。本案的情形,我国法律没有同高危作业致人损害等—样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因此,本案满足了上述肯定条什和排除条件,可以适用公平责任,五月花公司分担一定民事责任。六、禁止权利滥用原则1、含义:权利的行使不得违反法律和政策、不得违背社会公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秩序。2、意义权利行使受制于时间、地点、方式、目的、对象等因素权利行使不得违反国家、社会、他人的合法利益。小结一、理论内容小结:本章是围绕“民法”的概念这个核心而讲的,具体来说,就是根据该定义,重点讲解了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渊源、民法的体系、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民法的基本原则。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民法的概念是重点。二、实践应用的小结通过学习理论,从而(1)根据民法的概念、调整对象以及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能够初步判断哪些案件属于民事案件,(2)根据民法的渊源,能够知道解决一个民事案件的直接的法律依据和间接依据有哪些以及从哪些文件中找,(3)根据民法的基本原则,能够初步判断一个民事行为是否合法。三、需要重点记忆的知识:1、民法的定义(记住实质定义)2、民法的基本原则三、考试注意内容及考试形式1、名词解释:民法2、简答题或论述题:民法的基本原则3、选择题(1)民法的调整对象:可以直接考,也可以案例形式要求判断哪些问题属于民事案件。(2)民法的渊源:判断某一具体的法律是否属民事法律,能否作为处理民事案件的依据。(3)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分析某一纠纷是否属于民事案件。(4)民法的基本原则:可以直接考记忆,也可以案例形式,要求判断某行为违法了哪个(些)基本原则。4、案例分析:判断某一案件是否属于民事案件,并讲明理由。民事法律关系(本章内容是分析具体案件的着眼点)分析案件的步骤:1、先看争议的问题是什么,依次判断发生的是何种法律关系纠纷(如财产类法律纠纷或人身性法律纠纷)2、看案件的当事人是谁,主体资格是否合法3、看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法定、约定或事实)4、看当事人所争议的标的是否合法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和相关的课堂练习,熟记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作为分析案例的着眼点的意义,能够区分哪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能够区分当事人争议的标的是什么。明确民事权利的主要分类、掌握物的分类中的“动产与不动产”、“原物与孳息”的概念、区别意义。教学课时:6教学设计:1、先介绍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再通过案例来分析判断哪些属于民事法律关系。2、介绍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事件法律事实-引起人与人之间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的原因行为主体-当事人、概念、种类、数量民事权利:概念、分类、行使和保护民事法律关系内容民事义务:概念、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客体-标的,概念、种类、物的概念及其分类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概述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一)概念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是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结果。意义在于:法院在受理民事纠纷时首先要确定案由,明确属于何种法律关系(人身关系里的哪一类,财产关系里的哪一类),然后才能对照相应法律加以审理。(二)特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现的社会关系是受民法支配的法律关系案例甲和乙是好朋友,某日,甲邀请乙夫妇于周日中午到家吃饭,乙欣然同意。甲遂精心准备一桌饭菜,耗资600元,并备有好酒一瓶,价值400元。但周日中午乙一时心情不好,没有前往。该饭菜只能由甲夫妇自己吃,酒没有喝。甲提出乙应该承担违约责任。问题:甲能否就其损失要求乙承担民事责任?分析本案中,甲邀请乙夫妇到家吃饭的行为,性质上属于社交行为或情谊行为。当事人并无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并未建立民事法律关系,即使乙夫妇爽约,也不应该承担民事责任。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一)根据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可以分为——财产权民事法律关系与人身权民事法律关系1、概念财产权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法所调整的与人身相分离的,具有直接物质内容的财产关系。典型的如物权和债权关系。人身权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法所调整的具有人格、身份利益内容的人身关系。2、兼有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双重属性的法律关系:继承权、知识产权。3、分类意义:(1)确定某类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是否可以转让权利财产权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可以转让自己的权利;而人身权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通常不能转让自己的权利;兼具财产权和人身权双重属性的权利,只能转让具有财产权内容的权利,不得转让人身权内容的权利。(2)确定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违反义务时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形式违反财产权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时,应承担返还财产、恢复原状、排除妨害、赔偿损失和支付违约金等财产性质的民事责任。违反人身权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时,主要承担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非财产性质的民事责任。(二)根据权利主体行使和实现权利的不同特点,可分为绝对权民事法律关系与相对权民事法律关系1、概念绝对民事法律关系:是指不需要义务人的协助,权利人即可行使和实现其权利的民事法律关系。典型的就是人格权、物权、知识产权为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相对权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权利主体必须通过义务主体的协助行为才能实现其权利的民事法律关系。典型的就是以身份权、债权、继承权为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2、分类意义确定每个不同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范围。绝对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是权利人以外的任何人。相对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都是特定的。确定不同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履行义务的行为方式。绝对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的义务是不作为的消极义务,只要不妨碍权利人就是很好的履行了自己的义务。相对法律关系的义务人履行的是积极的作为行为。(三)根据法律关系形成和实现的不同特点来分,有建立权利性民事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民事法律关系1、概念:建立权利性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事主体的合法行为形成的,权利主体能够正常实现和履行的民事法律关系。生活中大多数属于此。保护性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因不合法的行为产生的民事法律关系。如侵权行为产生的侵权民事法律关系。2、分类意义:(四)根据民事法律关系的复杂程度可以分为,单一民事法律关系和复合民事法律关系1、概念单一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只有一组对应的权利义务的民事法律关系。如物权、人格权、知识产权为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还有借用、赠与等单务合同关系。符合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两组以上对应的权利义务构成的民事法律关系。如身份权、继承权为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还有双务合同关系。2、分类意义:单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人只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而义务人只承担义务不享有权利。复合民事法律关系的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互为权利人和义务人。●三、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主体”是法学概念、在司法实践中叫“当事人”)1、概念:是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其中享有权利的一方是权利主体,承担义务的一方是义务主体。在双务合同关系中当事人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2、主体的种类自然人:包括中国公民、无国籍人和外国公民,以及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个人合伙法人:中国法人和外国法人国家其他组织,如村委会等3、主体的数量……至少有两方(如甲方、乙方)(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1、概念: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主体所承担的义务。即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即当事人在具体法律关系中的行为)(判断一个具体案件中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内容,可以从法律规定来看,也可以从当事人的协议约定来看,还可以从实际发生的行为迹象来看。)2、地位是认定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类别的重要依据。明确其,又能使一些名不副实的民事法律关系得到纠正。(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客体”是法学概念,在司法实践中也叫“标的”)1、概念: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也即当事人行使权利义务的行为所追求的目标或目的)2、种类:物(所谓“鸟为食亡、人为财死”)……是财产权的客体行为……是合同关系或身份关系的客体智力成果……是知识产权的客体精神利益(所谓“树活皮、人活脸”,或“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是人身权的客体第二节民事权利一、民事权利的概念和特征1、概念: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根据自己的意愿自己实施一定的行为或者要求义务人作出一定行为,以实现自己的一定利益的可能性。2、特征是一种自由权体现权利主体实现一定利益的可能性具有法律保障性二、民事权利的分类●(一)根据民事权利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人格权、身份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和继承权●(二)根据民事权利是否具有财产内容可以分为:人身权和财产权(三)根据民事权利效力范围不同可以分为:绝对权与相对权(四)根据民事权利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五)根据权利是否完全具有实现的现实可能性可以分为:既得权与期待权(六)根据并存的两个权利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分为:主权利与从权利(七)根据权利形成的特点和权利目的不同可以分为:原权利与救济权三、民事权利的行使与保护(一)民事权利的行使1、民事权利的行使方式:自主行使权利,但是不得滥用权利。可以自由处分自己的权利,甚至放弃。依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由他人代为行使,但人身性权利除外2、行使限制,如前民法的基本原则“禁止滥用权利原则”(二)民事权利的保护公力救济:民事诉讼或请求行政救济私力救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行使留置权等第三节民事义务一、民事义务(一)民事义务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为满足权利主体法律上的利益而必须为一定的行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的法律约束。2、特征:(1)具有强制性(2)具有限定性(二)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的关系两者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在特殊情况下,也有无义务的权利和无权利的义务。(三)民事义务的分类与民事权利的分类相对应,也有那些种,此外还有以义务人的行为方式为标准,可以划分为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以义务人义务的产生方式为标准,可以分为约定义务和法定义务;以义务人表达义务的方式为标准,可以划分为明示义务与默示义务;以义务人履行义务的内容为标准,可划分为一般义务与附随义务。(注意:法定义务具有不可放弃、不能转让、不得逃避的性质。约定义务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第四节民事法律关系的主要客体——物一、物的概念与法律特征1、概念:民法上的物是指能够为人力控制并具有价值的物质对象。2、法律特征必须是权利客体。人不是客体,人的身体及人体的任何组成部分均不是物。但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人身体的某些部分一旦与人体相分离则可以成为物。能够满足人们的生产或者生活的某种需要。能为人力所支配和控制[案情]2003年9月18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公开审理了国内首例有关虚拟财产争议的案件。该案的原告是游戏玩家李宏晨,被告是网络游戏运营商北极冰科技有限公司。从2001年开始,牛宏晨花费了几千个小时的精力和上万元的现金,在一个名叫“红月”的游戏里积累和购买了各种虚拟的“生化武器”几十种,这些装备使他一度在虚拟世界里所向所向披靡。但2003年2月的—天.当他再次进入游戏时,却发现自己库里的所有武器装备都不翼而飞了,其中包括自己最心爱的3个头盔、1个战甲和2个毒药等物品。后经查证,在2月17日12时55分左右,,这些装备莫名其妙地被一个叫SHUILIU0011的玩家盗走了,李宏晨找游戏运营商北京北极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交涉,但该公司却拒绝将盗号者SHUILIU0011的真实资料交给李宏晨,于是李宏晨以游戏运营商侵犯了他的私人财产为由,把北极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被告赔礼道歉、赔偿他丢失的各种装备,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万元。问题网络虚拟财产是否属于物的范畴?本案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侵害财产权?分析网络中的武器装备决不简单的就是一堆数字,它确实包含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包含着价值和使用价值,那么它就是具有物的属性。因此,侵害虚拟财产就是侵害财产的侵权行为。受理本案的法院判决认为本案的被告的行为构成侵权,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是完全正确的。●二、物的分类▲(一)动产与不动产1、概念2、区分意义(1)所有权取得或转移的方式、时间及其风险责任不同:动产,依交付即发生转移所有权的效力,而不动产则要到法定的国家机关办理登记手续才发生法律效力。标的物意外灭失毁损的风险责任随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即所有权属于谁谁承担风险(3)诉讼管辖地不同。不动产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动产则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案例:卖牛案和买房案(二)种类物和特定物1、概念2、区分意义不同的民事法律关系对客体的要求是不同的在学理上,所有权转移时间不同;在学理上,交付前灭失,义务人的责任不同。但是,我国现行法律没有确认。交付前,标的物意外灭失的合同责任不同种类物交付前灭失,义务人需以同种类物替代而继续履行;特定物灭失的,则免除了义务人的交付义务)案例:水泥案和名家字画案(三)流通物与限制流通物1、概念2、区分意义在于,法律对不同的物的流转有不同的限制。(四)可分物与不可分物1、概念2、区分意义共有财产的分割方式不同。可分物可以进行实物分割,不可分物只能作价分割或者变价分割。享有债权和承担债务的方式不同。在多数人之债中,标的物是可分物,产生按份之债;标的物是不可分物,产生连带之债。案例:离婚分割财产案(五)主物与从物1、概念2、作为从物的条件不是主物的组成部分须对主物发挥辅助效用必须与主物同属于一个人区分意义:在于确定主物转让时从物的归属,原则上,从物随主物权利变动而变动。案例:卖房案▲(六)原物与孳息1、概念举例说明哪些是原物与孳息2、区分意义在于确定孳息的归属。天然孳息自脱离原物时起由享有取得权利的人取得。法定孳息,由享有取得权利的人按照法定方式、约定方式或者交易习惯取得。原物的所有权属于谁,则孳息的所有权也属于谁,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或法律另有规定。案例:牛黄案和彩票中奖案(七)可消耗物与不可消耗物1、概念2、区分意义在于区分有关合同的性质和内容(八)单一物、合成物与集合物1、概念2、区分意义,对于单一物或结合物原则上权利及于物的全部,其中一部分不得成为权利客体。而对于集合物,权利分别存在于物的各部分。第五节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民事法律事实一、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概念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变更包括主体变更、客体变更和内容变更三种形式。二、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民事法律事实(一)概念:是指符合民法规范,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客观现象。(二)分类1、自然事实状态事件2、人的行为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行政行为、司法行为违法行为(三)民事法律事实构成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几个民事法律事实的总和。案例:非法同居关系解除后,子女和财产的处理案小结一、理论内容:本章是以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展开讲述了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以及引起法律关系变化的原因。其中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部分,意在强调其法律规定性、内容的权利义务性、法律保障性。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注意并不仅仅是法律关系的参与人,还应当是权利义务人,需要记忆的是主体的种类。法律关系的内容部分,重点是民事权利,其中的分类是重点和难点。民事义务部分搞清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的关系就可以。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首先要理解概念,突破点就在于明白客体就是人们实施权利义务行为的目的和目标(标的),就是人们做事的追求。其次,要记忆客体的种类。最后,重点掌握标的物的分类及其意义。法律事实,是引起法律关系变化的原因。首先,要明确原因的法定性。其次要明确原因有哪些。对行为,要明确包括了合法行为、违法行为的。二、实践应用由于本章内容是分析案件的着手点,所以,我们在开始就要求学生记住分析案例的几个步骤。为此,在讲授法律关系概念的时候,要求学会分析和判断具体案件中哪些人与人的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其要旨是看主体之间是否具有平等性,是否形成民事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在讲授主体的时候,要求确定在不同关系中的当事人各是哪些,其要旨就是要看谁和谁之间有权利义务关系(法定的或约定的)。讲授内容之权利时,要求学生会判断不同类的权利在法律上的意义是什么,而在义务部分,则要明确约定义务不得与法定义务相抵触,不得逃避法定义务。在讲授客体时,通过具体案件,要让学生会辨析其中的客体,明确只有合法的客体才受法律保护。三、考试内容及其形式(一)名词解释:1、绝对权与相对权2、既得权与期待权3、主权利与从权利4、动产与不动产5、原物与孳息(二)简答题1、列举民法关于民事权利的最基本分类。2、简答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种类有哪些?3、动产与不动产区分的法律意义有哪些?4、原物与孳息区分的法律意义是什么?(三)选择题1、判断哪些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2、指出选项中,哪些可以作为民事主体3、指出具体案例中的客体是什么4、判断哪些选项属于动产或不动产、原物与孳息等5、判断哪些事实属于事件、哪些事实属于行为6、依据物的分类意义,判断不同案件中标的物的所有权归属(四)案例分析分析教材后第二个案例所提的三个问题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1)——自然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民事法律对自然人法律人格的确定因素、掌握民事能力的划分类型及其行为的效力、监护人的范围及其职责、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条件及其后果、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户的地位的取得及其财产责任、合伙的财产责任。目的是了解民事行为的效力。实践性教学环节:1、自然人姓名变更程序2、个体工商户的设立登记程序3、合伙协议条款的谈判签订教学重点和难点:1、民事能力的划分及其意义2、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的财产责任3、合伙教学课时:10课时教学方法:教师讲解理论并介绍具体办事程序、学生分析案例并实际模拟演习办事步骤第一节自然人一、自然人法律人格的确定依据(一)自然人的姓名1、姓名是确定不同人的符号2、姓名由“姓”和“名”组成(1)“姓”按照《婚姻法》的规定,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但是没有禁止姓他人的姓。(2)“名”A、“名”的取得刚出生的婴儿,由父母决定,并在申报户籍时由户籍管理部门(派出所)予以登记。B、“名”的变更(改名)(A)未成年人的,由父母或其他法定代理人决定或同意,并由其办理变更姓名的手续。(B)成年人的,由其自主决定。(C)变更程序:a\持户口本或身份证,并备两张一寸身份证照片,B\到户籍所在地的县级公安机关办证大厅领取一式两份的免费申请表填写,经该机关审核后C\持审核后的申请表和户口本,到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户籍室办理变更手续。注意:变更理由需正当合法,不违反公序良俗。(二)自然人的户籍和居民身份证1、户籍(户口本)……是自然人家庭关系的证明。注意:新生儿入户登记程序……须由父母持户籍薄、出生证明、生育证,到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2、身份证……是自然人个人身份的证明注意:2004年1月1日实施《居民身份证法》,第二条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可以依照本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十六周岁以上公民的居民身份证的有效期为十年、二十年、长期。十六周岁至二十五周岁的,发给有效期十年的居民身份证;二十六周岁至四十五周岁的,发给有效期二十年的居民身份证;四十六周岁以上的,发给长期有效的居民身份证。

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应当出示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一)常住户口登记项目变更;(二)兵役登记;(三)婚姻登记、收养登记;(四)申请办理出境手续;(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用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的其他情形。(三)自然人的住所1、住所的确定依据: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2、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住院治疗的除外。3、住所的法律意义在涉外案件中,住所可以作为确定准据法的依据之一是确定诉讼管辖的依据之一是确定自然人失踪的依据之一是确定婚姻登记机关的依据是确定债务履行地的依据之一,是财产继承活动的地点、是法律文书送达的地点。案例:宁夏绿谷制药公司于1998年8月设立,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其股东分别为宁夏药物研究所、上海绿谷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绿谷”),出资额分别为700万元,300万元。2000年8月1日,宁夏绿谷制药公司股东会通过决议,将公司注册资本由人民币1000万元增加至3800万元,其中上海绿谷公司增资1600万元、宁夏药物研究所增资1200万兀,新增加的出资额应于2000年9月30日前分批缴足。2000年9月26日,宁夏绿谷公司股东会决议,同意宁夏药物研究所将其对宁夏绿谷公司出资的1900万元部分转让给宁夏君信(200万元)和临河兴科(100万元);同意上海绿谷公司将其对宁夏绿谷出资的l900万元部分转让给北京大地(300万元)、北京君益润泰(100万元)、上海北融(200万元)。原股东一致同意放弃对本次转让的优先认购权。2000午10月,上述七名股东订立了“发起人协议”,一致同意设立宁夏博尔泰力公司,该协议对发起人未按规定的期限、数额缴纳出资约定了违约责任,即“每违约—天,违约方应缴付其违约部分出资额的千分之五作为违约金给履约方”。2000年lO月26日,宁夏博尔泰力公司设立,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3800万元,其前身为宁夏绿谷公司,公司股东为宁夏药物研究所、上海绿谷、宁夏君信等七家单位。Z003年10月21日,原告宁夏君信公司向宁夏高院起诉上海绿谷公司。诉称:被告上海绿谷公司在认购的1900万元股份中虚假出资1307万元,对原告等已足额出资的股东已构成违约,依据《发起人协议》约定,被告应当承担不足出资的违约责任,违约金为309.3277万元。在本案一审期间,被告上海绿谷公司提出管辖权异议,认为被告公司注册所在地为上海,在宁夏没有任何经营地,因此宁夏高院对于本案没有管辖权,请求将本案移送至上海有关法院管辖审理。[问题]本案被告的住所地应当如何确定?分析:本案的当事人对法院的管辖权存在着争议,为此,需要确定究竟哪一个或哪些法院对案件享有管辖权。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2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这是我国现行立法关于我国法院管辖的一般原则的规定。根据这一原则,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对案件享有管辖权是无可质疑的。不过,本案的关键并不是一般性地判断被告所在地即上海的法院是否享有管辖权,而是需要确定原告所在地的法院对案件是否具有管辖权。为此,需要判断本案所涉纠纷的法律性质。本案中,原告宁夏君信公司起诉被告上海绿谷公司的依据有二,一个是2000年8月1日宁夏绿谷公司的股东会决议,即将上海绿谷公司的出资由300万元增资到1900万元;另一个是2000年10月,七家发起人就发起设立宁夏博尔泰力公司而签订的“发起人协议”。其中特别需要判断的是七家发起人签订“发起人协议”行为的性质,因为原告正是因为被告尚未履行该协议的内容并依据该协议的约定而要求被告承担民事责任的。那么,签订“发起人协议”的行为在民法上究竟属于何种行为呢,我们认为,这一行为乃是订立合同的行为,因为各方当事人不仅是平等的民事主体,而且该协议是根据各方当事人共同的意思表示而成止的,也就是说,该协议乃是一个以发起人的合意为基础的多方民事法律行为。因此,本案属于合同纠纷。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4条的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也就是说,对本案除了被告住所地的法院可以管辖外,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亦可管辖。在本案中,何谓合同履行地呢?可能有人会认为由于被告上海绿谷公司可以在任何地方完成增资的行为,如采取在异地转账、邮寄等方式履行出资义务,所以上海绿谷公司的履行地点足不确定的,进而无法确定合同履行地,因此,只能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此案。但实际上本案增资义务的履行地只能是宁夏绿谷公司的住所地即宁夏银川,因为增资义务的履行不仅仅是资金的支付,只有履行了出资并进行了验资后才能界定上海绿谷公司增加出资的行为是否完成,照此看来,出资义务的履行地就是宁夏绿谷公司所在地。不仅如此.我国《合同法》第62条规定,“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方所在地履行”,因此,增资义分的履行地就是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即宁夏博尔泰力公司的所在地银川。所以宁夏高级人民法院对本案享有管辖权。二、自然人的民事能力(一)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1、概念:是法律赋予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是自然人参加民事法律关系的前提。2、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平等性3、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的关系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实际取得民事权利的前提,而民事权利是自然人权利能力实现的结果。民事权利能力包括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两方面的资格,而民事权利是民事义务的对立面不包括义务内容。民事权利能力由法律赋予,每个自然人从出生到死亡均享有,不得分离、放弃和转让,而民事权利一般可以依其本人意志放弃或转让。民事权利能力由法律赋予,其内容和范围由宪法和民法加以规定,而民事权利的内容和范围直接取决于当事人的意志。4、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和终止(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A、出生的标准:独立呼吸说B、出生的时间:以户籍证明为准,没有户籍证明的,以医院出具的出生证明为准。没有户籍证明和医院证明的,参照其他有关证明认定。C、关于未出生的胎儿的法律地位:是母体的一部分。受法律保护的只有关于继承中的“胎儿特留份”。案例:致死青工,其妻要求侵权人支付未出生胎儿将来抚养费案(2)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终止于死亡A、死亡的法律分类: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B、死亡的标准:心脑均告停止为自然人生理死亡的标准C、死亡的时间:(a)在医院死亡的,以死亡证上记载的时间为准;没有的,以户籍册上登记的死亡时间为准。(b)若自然人死于他杀或意外事件,以有关记过出具的死亡证明书上的时间为准(c)互有继承权的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的,不能确定死亡先后时间的,推定没有继承人的人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继承人的,推定长辈先死;几个死亡人辈分相同的,推定同时死亡。D、死亡人的利益的法律保护问题尸体的保护,对尸体的利用不得违背死者生前意愿,不得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德。死者的名誉、姓名、肖像,受法律保护对上述有关死人的侵害,由其近亲属近亲属是指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近亲属是指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案例:亡父的遗照被药品广告利用,要求停止侵害并赔偿精神损害费的诉讼案(二)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1、概念:是指自然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2、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的关系:权利能力是行为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行为能力是权利能力得以实现的手段或者保障权利能力是自然人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行为能力是自然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权利、承担权利的资格每个自然人都平等地享有权利能力,而行为能力则须达到一定年龄且精神正常才能享有,3、自然人行为能力的划分:根据自然人有无认识能力为依据来划分,即能否辨别是非、能否认识自己行为并对自己行为的后果有预期力,能够理智地处理自己的事务。以年龄和精神健康状况不同,划分为:(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含义:就是指能够通过自己的独立行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哪些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能够经常性以自己的劳动职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能够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C、法律意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独立实施合法民事活动,不受他人的干涉,独立承担行为后果。(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A、含义:是指自然人享有的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受到一定的限制。B、哪些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意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活动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未经同意或代理的行为,法定代理人有追认权,相对人有催告权,善意相对人有撤销权。但群众公允的行为和接受奖励、赠与、报酬的行为,他人不得主张无效。其侵权行为引起的法律责任由其监护人承担。(3)无民事行为能力:A、含义:是指自然人不具有以自己的行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B、哪些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C、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意义:其民事活动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但群众公允的行为和接受奖励、赠与、报酬的行为,他人不得主张无效。其行为引起的民事法律责任由监护人承担。种类区别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哪些人1、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2、16-18周岁能够以自己的劳动获得主要生活来源的1、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1、10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2、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辨认可以从事的行为合法的民事行为均可自主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精神状况相适应的行为社会公允的行为,单纯接受奖励、赠与等纯获利行为不可以从事的行为违法行为不能理解其行为后果、性质、标的数额较大的行为上述行为以外的所有行为侵权行为后果的承担独立承担所有行为的法律后果侵权行为的后果由其监护人承担侵权行为的后果一般由其监护人承担4、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宣告按年龄自然过渡,一般无须特殊认定程序。但对精神病人则采取宣告制度,由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案例]刘甲的儿子刘乙很有绘画天才,年仅六岁就先后在学校、区、市乃至全国组织的少年儿童书画比赛中获奖。为此,当地的晚报曾派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该市—家美术出版社看到晚报的有关报道后,就给刘乙去信,信中说该出版社准备出版—本完全由少年儿童创作的美术作品集,希望刘乙能寄来几张,出版社将择优采用、刘乙征得刘甲同意后给该社寄去两幅作品,不过,此后他们一直未得到出版社的任何答复。半年后,刘甲在书店见到该出版杜出版的《少年儿童获奖美术作品选》一书,其中有刘乙寄去的两幅作品。刘甲找到出版社,质问其为何不通知他们作品已被选用、不支付报酬,并且在作品上未署刘乙的姓名。出版社解释说,刘乙只有六岁,根据宪法,连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都没有,哪会享有著作权?这本书是—本教材性读物,以培养儿童在绘画方面的才能为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出版社是不给报酬的。问题:刘乙是否享有著作权?分析:著作权是我国民事立法所确立的—项基本民事权利,它是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对作品享有的一系列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的总称。本案的核心问题其实就是儿童能否享有民事权利的问题。前面的阐述已经表明,任何人要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首先必须具备民事权利能力,民事权利能力也就是“民事主体资格”,只有具备了此资格,才能成为民法上的主体,从而得以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虽然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人类个体不必然就取得民事权利能力的现象,但自近代以来,民事权利能力彻底实现了平等性,任何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出生伊始即当然取得民事权利能力,成为民事主体,得以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在立法上,我国《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行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第10条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这说明,人类个体从出生时开始取得民事权利能力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因此,在本案中,刘乙对其智力创作成果享有著作权。刘乙作为著作权人,依其所享有的著作权,可以行使署名权、报酬请求权等各项具体的权能,对此,任何个人或组织都不得侵犯。山版社在其出版的《少年儿童获奖美术作品选》一书中,未通知刘乙即擅自收录刘乙的作品,并不署著作权人的姓名、拒绝向刘乙支付报酬,已构成刘刘乙著作权的侵犯。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一)概念含义:是指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设立保护人的制度。意义:从被监护人利益考虑从社会利益考虑(二)设定方式1、法定监护:就是由法律直接规定而设置的监护。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首先是其父母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作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的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没有以上监护人的,由前述单位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没有以上监护人的,由前述单位或者民政部门担任。2、指定监护(1)含义:是指没有法定监护人或者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监护人由有关单位或者人民法院指定而设置的监护。(2)有权指定监护的主体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精神病人的本人所在单位或者两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的,可在接到指定通知后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未经指定而起诉的,法院不予受理。(3)指定监护的原则:对被监护人有利和监护人是否有监护能力。3、委托监护: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因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由监护人承担,但另有约定的除外;被委托人确有过错的,负连带责任。(三)监护人的职责照顾被监护人的身心健康: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除为被监护人利益,不得使用和处分其财产。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承担被监护人行为的侵权责任(四)监护关系的终止设立监护人的原因消灭因监护人方面的原因导致变更监护人,远监护关系终止因其他原因引起监护关系终止案例王某居A市,丈夫早逝,独子张甲在外地工作。一人独居的王某十分孤单,就从其原作为知青曾下放过的B县收养了一名女童,取名张乙,母女关系十分融洽,王某悉心培养张乙,在张乙念完初中以后,送其到自己退休前的工作单位,即本市的戏曲学校学习艺术,张甲为此十分眼红,在探亲期间,总是对张乙横眉冷肘、恶语相加。王某多次劝诫张甲也不见起效。在张乙念书期间,王某病故,未留下任何遗嘱,不过遗留下一张20万元的存单。由于张乙只有13岁,必须给她找一个监护人。张甲见其母亲留下了大额存款,表示愿意担任监护人,而张乙在B县也有一个哥哥李某愿意担任监护人。张甲对此表示反对,认为B县离A市有近千公里。李某不方便照顾张乙,而自己可以让妹妹转学到其所在城市来照顾她。张乙就读的戏曲学校是王某生前的工作单位,单位工会的负责人金某与王某素来要好,十分喜爱张乙,也提出表示愿意担任监护人,她认为,张乙长期住校,并且张乙还不到2年时间就可以毕业了,有困难学校可以解决。三方当事人就究竟由谁来当张乙的监护人争执不下,遂诉至法院。问题:监护人应该如何确定?分析:在我国,监护制度系为保护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合法权益而设的制度。在本案中,张乙年仅13岁,为限制行为能力人,处于被监护人的地位。在王某去世以前,作为其养母的千某当然是其监护人;但在王某去世以后,究竟由何人来担任监护人就颇费思量。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6条的规定,在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的情况下,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入:(1)祖父母,外祖父母;(2)成年兄、姐;(3)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7条规定,前一顺序有监护资格的人对被监护人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对被监护人有利的原则,从后一顺序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择优确定。在本案小,张乙被收养后,她与其生父母、兄弟姐妹等的关系即告终结,而与王某建立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并与王某的亲属建立起亲属关系,因此,张乙不再与李某具有亲属关系,从而李某并不属于上述得以担任监护人的适格主体之列。无论是由张甲还是金某担任监护人都是合法的。不过,鉴于张甲与张乙素来交恶,而张甲之所以积极主张担任监护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侵占遗产,因此,让金某担任监护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第二节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一、宣告失踪(一)概念和条件1、概念:是指人民法院经利害关系人申请,依法定程序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自然人为失踪人的法律制度。2、条件:须下落不明满2年须经利害关系人是指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包括民事人身关系和民事财产关系。是指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包括民事人身关系和民事财产关系。法院依法定程序宣告(二)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1、为失踪人设立财产代管人2、支付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3、追索失踪人的债权(三)失踪宣告的撤销:被宣告失踪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的下落,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失踪宣告。二、宣告死亡1、宣告死亡的概念和条件概念:是指人民法院经利害关系人申请,依法定程序推定并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自然人死亡的民事法律制度。条件A、须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自然人离开居住地而失踪,自音讯消失之次日起满4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的,从意外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从战争结束之日起满4年B、须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申请人的顺序是:(a)配偶;(b)父母、子女;(c)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d)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可见,未成年人和法人及其他组织不得作为申请人。C、须经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宣告作出死亡宣告前,须发出寻找失踪人的公告,公告期为1年;意外事故的为3个月。2、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判决宣告之日为其死亡的日期权利能力终止、主体资格丧失。但是,如果主体生存,则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自然终止个人财产转化为遗产,继承开始3、死亡宣告的撤销自然人被宣告死亡后,如果重新出现或确知其没有死亡,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撤销对其的死亡宣告。撤销死亡宣告的后果有:(1)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依继承法取得财产的公民或组织,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原物已被第三人合法取得的,第三人可不予返还利害关系人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被宣告死亡而取得财产的,除应返还原物及孳息外,还应对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2)婚姻关系自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但一方已再婚的,不得自行恢复。子女被他人依法收养的,仅以未经本人同意为由主张收养关系无效的,一般不应准许,但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同意的除外。种类区别宣告失踪宣告死亡下落不明申请宣告的时间条件均为2年1、一般为4年2、意外事故为2年3、战争中下落不明的,从战争结束之日起4年申请人有无顺序要求不同无有宣告后的法律后果不同1、确定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2、由代管人代理失踪人行使债权、履行债务,保管失踪人财产1、失踪人自宣告之日起死亡,主体资格消灭2、婚姻关系消灭3、遗产继承开始4、但如果失踪人生存的,则其行为具有法律效力撤销宣告的法律后果不同1、财产代管权消灭,代理终止2、移交债权及其他代管财产1、依继承法取得遗产的人返还财产2、配偶未再婚的,婚姻关系自行恢复3、子女被他人收养的,经各方同意,可解除法院的公告期不同宣告失踪的公告期间为三个月,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一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的,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三个月。案例:张某的丈夫李甲自1989年1月起外出打工后就下落不明。1995午,张某向当地的法院申请宣告牛甲死亡,法院经过审理,依法判决宣告李甲死亡。此后不久,张某患重病,无钱治疗,女儿牛乙的生活与上学也成了问题。同村王某—直都很喜欢李乙,提出收养李乙的要求,张某见自己难以抚养女儿遂同意由王某收养李乙,双方办理了合法手续。1996年,张某与同村刘某登记结婚。1998年,刘某遇车祸死亡。1999年,失踪多年的李甲突然返回,法院随即撤销了对其的死亡宣告。李甲要求与张某自动恢复婚姻关系,并告知王某,当初送养李乙时未征得其同意,完全由张某一人作主,是无效的。王某与张某均不同意李甲的主张,李甲遂诉至法院。[问题]牛甲的主张能否得到支持?对本案分析的参考结论宣告死亡制度具有重要的制度价值。法律确立宣告死亡制度,其目的在于结束自然人长期下落不明所造成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极不稳定的状态,及时了结下落不明人与他人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从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在本案中.李甲被宣告死亡后,即发生类似于自然死亡的法律后果,如李甲与其配偶张某的婚姻关系消灭.张某可以再婚;李甲的配偶、女儿等亲属可以继承财产等。不过,死亡宣告只是一种推定制度,并不代表客观事实,被宣告死亡的自然人生还的情况还叫能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法律规定了死亡宣告撤销制度。在死亡宣告被依法撤销以后,也将会发生—系列的法律效果,如被宣告死亡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如果被宣告死亡人的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关系从死亡宣告撤销之日起恢复等。不过,如果配偶再婚,即使再婚后又离婚或再婚后新配偶死亡,也不得因为撤销死亡宣告而自动恢复婚姻关系。被撤销死亡宣告人有子女的,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应当恢复,但如果子女巳被他人依法收养的,该收养关系则不得单方解除。本案中,由于张某已经再婚,虽然其配偶刘某已经死亡,但李甲与张某的婚姻关系也不能自动恢复。在李甲被宣告死亡后,张某将李乙送养给王某的行为是有效的,李甲不得以该送养行为未征得其同意为由而主张无效。案情王老三,男,57岁,汉族,系新安县某村农民。其长子名叫王阳,1997年7月9日王阳因下岗无业,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从此下落不明,后经其家人多方寻找仍未有下落。王老三心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