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3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满分:100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试卷和答题卡。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机读卡上及答卷的密封区内。2.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将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机读卡卡面清洁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为我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这可用于说明()A.中华早期文明的多元特征B.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C.我国较早进入了阶级社会D.各区域经济文化的均衡发展2、下面西周制度示意图中,①②③应填写的分别是()A.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B.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C.分封制、礼乐制、宗法制D.礼乐制、宗法制、分封制3、《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戮(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奴隶)。”这反映出商鞅变法意在()A.重农抑商B.打击贵族的势力C.抑制兼并D.提高军队战斗力4、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郡县制下,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尉和监各一。郡下辖县,郡(守)与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由此可见,郡县制()A.提升了贵族政治地位B.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C.导致了地方权力膨胀,D.弱化了监察制度作用5、《史记》记载: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馕(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针对汉初的这种情况,国家()A.重用儒学思想治国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实行郡国并行制度D.尊奉黄老无为思想6、下列各项能够佐证汉武帝雄才大略的是()①实行“推恩令”②采取“与民休息”政策③派遣张骞通西域④设立五经博士,尊崇儒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琅琊王氏当权,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此后,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士族相继掌权。这表明,当时()A.政局稳定B.社会转型C.皇权弱化D.北民南迁8、有学者认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通过长江、赣江与唐代兴建的大庾岭古道连接,形成了中原通往岭南的国道,江西由此成为南北贯通的中轴。该学者旨在说明开凿大运河()A.便利了南北交流B.保障了国家主权C.改善了自然环境D.加强了君主专制9、“太宗贞观间,诸蕃君长诣阙,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上曰:‘我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群臣及诸蕃皆称万岁。是后以玺书赐西北君长,皆称天可汗。”此事体现了唐朝()A.民族政策的兼容并蓄B.藩镇割据的严重局面C.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D.对外交往的频繁活跃10、唐朝为边疆防御设节度使,每个节度使领属数万军队,兵将形成长期而密切的关系。节度使的设置缓解了边疆外族势力对朝廷的压力,然而天宝年间发生了安史之乱。这说明节度使()A.制度具有重大的缺陷B.由蕃将充任是严重失误C.没有边地军队调兵权D.打破了外重内轻的局面11、1793年,乾隆皇帝在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并最终拒绝了英国使团的通商要求。这表明当时统治者A.有强烈的主权维护意识B.放弃闭关锁国政策C.天朝上国意识根深蒂固D.政务繁忙无暇应酬12、下表是关于隋唐以来某一制度的叙述。该制度()叙述出处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佚名《明经进士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赵嘏《残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汪洙《神童诗》A.确保了官员的清廉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C.扩大了统治的基础D.开创了以德选官先例13、在均田制下,成年男子需负担一定的徭役,唐初规定: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以庸代役()A.反映了封建盛世出现B.利于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C.遏制了土地兼并之风D.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14、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大量的唐诗反映时人并吞四海、投笔从戎、立功塞外的志向。如初唐时期“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中唐时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以及各种边塞诗,如“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据此可知,唐诗()A.侧重反映当时社会现实B.反映了唐代经济的繁荣C.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D.以蔑视权贵为主要内容

15、中国的书法艺术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有人曾对某种书法艺术有这样的评价:“起伏连卷,收揽吐纳,内转藏锋也。既如舞袖挥拂而紫纡,又若垂藤樛盘而缭绕。”如图中符合这一书法艺术风格的是()16、下面两张图分别呈现了汉代北方地区与唐朝江南地区的犁耕工具,后者相较于前者()A.推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B.改变了家庭式劳作方式C.得益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推动小农经济根本变革17、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人物服饰上有象征吉祥的宝相花纹,这种花纹在隋唐时期常用于装饰瓷器、织物、金银器等。它是综合本土牡丹和菊花、印度佛教的莲花、地中海的卷草和忍冬、中亚的葡萄和石榴等图案,经艺术加工融合而成,造型饱满,具有雍容华贵的美感。材料说明唐朝()A.远超前代的工艺水平B.开放奢侈的社会风气C.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D.范围广泛的物种交换18、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这表明北宋政治特征是()A.分工明确制度先进B.中央集权强干弱枝C.吏治腐败内乱不已D.言路畅通文人政治19、宋太祖认为:“可以利百代者,惟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一遇凶岁……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禁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贼”。宋太祖的这一主张()A.说明“崇文抑武”政治被废弃B.旨在缓和北宋社会阶级矛盾C.体现了强干弱枝的治国思想D.促使国家财政负担不断加重20、朱熹对王安石变法评论道:“(王)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由此可知,朱熹认为王安石变法()A.用人不当激化社会矛盾B.并未达到富国强兵目的C.没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D.触动了地主官僚的利益21、《辽史·百官志一》记载:“辽朝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廷、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这表明辽朝国家治理的特点是()A.因俗而治B.郡县体制C.兵农合一D.崇文抑武22、元朝,欧洲旅行者马可·波罗、鄂多立克和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都曾搭乘海船,经过东南亚和印度洋,来往于东西方之间。景德镇的青花瓷也远销到了马来西亚、爪哇岛、西亚、印度阿萨姆、东非沿海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反映出当时()A.丝绸之路发展促进中外交流B.元朝推行重商主义政策C.陆上丝绸之路日益出现衰弱D.商帮市场意识十分浓厚23、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24、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25、中国古代有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分别发生在西晋永嘉之乱后、唐代安史之乱后和宋代靖康之变后,这三次人口迁徙都()A.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加剧了统一王朝的衰落C.导致了政治中心的转移D.缘于少数民族入侵中原26、宋代的商人不仅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还可以同贵族阶层通婚。例如在宋真宗时期,商人马季良娶真宗皇后兄弟的女儿为妻。当时有人将这种现象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这说明宋代()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市民阶层成为社会主体D.门第观念淡化27、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此项发明是()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28.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29、郑和下西洋虽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未能持续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社会缺乏远洋航海需求B.“示中国富强”导致财政难以为继C.为了防范“倭寇”明政府实行海禁D.明朝航海技术不能满足远洋需要30、明朝嘉靖年间,一批与沿海形势相关的海防图大量涌现,如《筹海图编》《万里海防图论》《两浙海防图略》《温处海防图略》等。这一现象主要源于()A.明朝海防体制变化B.东南海防形势严峻C.政府海禁政策强化D.西方殖民势力扩张31、说到某项举措实施的原委,史载:“盖以国家事务殷繁,人情弊端种种,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陈朕前……欲以众人之耳目,为朕之耳目,使民隐得闻,万事就理”。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A.建立通政司B.设立军机处C.设立枢密院D.建立奏折制32、1273年,元朝置云南行省,在西南地区推行土司制度。1726年,鄂尔泰开始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这些举措()A.开创了中国的行省制度B.加强了国家对西南地区的管理C.是云南纳入中国的标志D.实现了边疆地区与内地一体化33、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说,人的本心“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因此他主张()A.个性自由B.存天理,灭人欲C.格物致知D.致良知,发明本心34、清嘉庆、道光之际,士人群体批判文风、士风和官场,进行学术层面的全面反思﹐盛极一时的考据之学也遭到猛烈抨击,甚至被讥“文理不通”,被嘲不能“经邦济世”。这()A.有利于新思想的萌发B.是对“文字狱”的反抗C.反映了西学东渐进程D.激发了国人忧患意识35、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了一次起义打入北京皇宫,嘉庆帝事后痛心地说:“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实中外之所同。朕虽再三告诫,舌敝唇焦,奈诸臣未能领会,悠乎为政,以致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导致这种政治乱象的主要原因是()A.闭关锁国之下的天朝上国观念B.理学思想束缚下官员道德素质下降C.专制集权体制下各种矛盾激化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导致保守心态第II卷(非选择题共3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计30分)3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材料二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而采取的主要举措。(6分)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6分)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北方军事集团割据混战,导致人口大量死亡流徙,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都蒙受战乱之害,出现了“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的残破局面。三国孙吴境内有“国税再熟之稻,乡贡八蚕之锦”。西晋时的“八王之乱”使黄河流域的经济遭到毁灭性破坏,人们纷纷流徙江南。据史书记载,当时沿长江的建康、姑苏一带已是“阡陌如绣”。隋的暴政对北方社会生产的破坏无可置疑,而大运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