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第四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一节走向生态文明一、选择题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①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A.崇拜B.依赖C.征服 D.友好2.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A.①②③ B.②①③C.①③② D.②③①【答案】1.C2.B【解析】第1题,①时期特别强调人类的主观能动性,过度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并过度排放废弃物,忽视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盲目追求征服自然;②时期过多强调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力,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过分依赖自然;③时期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适度开发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环境互惠共生,和谐共存。第2题,根据第(1)题的分析可以判断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过程应该为②①③。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3~4题。3.最适宜该模式的是()A.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D.闽浙丘陵4.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有()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快城镇发展③提供清洁能源④促进民居集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3.D4.B【解析】第3题,该地区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和甘蔗,处于亚热带地区。据此判断该农业模式最适宜的地区是闽浙丘陵。第4题,该农业模式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对于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清洁能源具有重要作用。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读图,回答5~6题。5.2000~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A.1300米以下地带B.1300~1900米地带C.2500米以上地带D.1900~2500米地带6.2000~2008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答案】5.A6.B【解析】第5题,从题干分析,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土地面积%/人口%,观察2000年和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发现,在海拔1300米以下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下降,人口百分比上升或土地面积百分比下降,人地关系趋于紧张;1300~1900米之间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不大;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上升,人地关系趋于缓和,故A项正确。第6题,依据上题分析,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上升,人地关系趋于缓和,排除C、D项;根据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土地面积%/人口%可知,受该地地形影响,不适合大量开垦耕地,最大可能是人口迁出,所以B项正确。下图为我国东部某省针对地势低洼积水区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回答7~8题。7.该农业生产模式,将()A.因地制宜,减轻盐碱化B.降低区域整体海拔C.减轻农民劳作负担D.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8.最适宜推广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地区是()A.三江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珠江三角洲【答案】7.A8.B【解析】第7题,读图分析,该农业生产模式是鱼塘—台田模式,既解决了农业生产的土地问题,又解决了土地盐碱化问题,减少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因地制宜发展农业,A对;塘泥筑台田,对该地的整体海拔没有影响,B错;该生产模式没有节省人力的机械设施,不能减轻农民负担,C错;生产过程中没有农药的使用,不会加重农药污染,D错。第8题,根据图中的农作物类型分析,小麦、玉米是北方作物,C、D错;三江平原不适宜棉花生长,A错;华北地区有土地盐碱化问题,需要淋盐改造土壤,B对。读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完成9-10题。9.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10.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答案】9.A10.D【解析】第10题,图①生产活动以狩猎采集为主,说明是原始社会时期;图②生产活动表现为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并成为主导,说明是工业社会时期;图③知识劳动逐步成为主导,说明为现代文明时期;图④狩猎采集下降,种植畜牧上升并成为主导,说明是农业社会时期。第11题,②阶段为工业社会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认识表现为人类中心论。资源环境是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大规模地快速推进工业化以及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资源环境急剧恶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成为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瓶颈”。因此,采用科学标准的体系全面测量中国绿色GDP,能较好地全面考核中国的资源环境效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据此完成11-13题。11.当前,我国倡导“绿色GDP”,其内涵是 ()A.保护环境,放弃经济增长B.大力发展绿色食品C.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D.强调发展无污染的产业12.有关绿色GDP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②绿色GDP概念的提出,最关键的是促使决策部门和公众观念的变化③绿色GDP的含义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追求环境质量④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3.下列经济增长方式可以反映“绿色GDP”理念的是 ()①大力发展传统工业,提高经济收入水平②砍伐出售林木,获得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得到大片耕地③发展“循环经济”,获得经济收益④实现清洁生产,获得经济收益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11.C12.A13.D【解析】第11题,我国倡导“绿色GDP”,其内涵是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经济发展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第12题,绿色GDP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服务费用后得到的计算结果,它强调的是在社会与环境质量不断提高情况下的经济增长,它的提出最关键的是促使决策部门和公众观念的变化。第13题,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二、非选择题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甲青海省图乙青海省循环经济中的两大主导产业体系示意图材料一青海省B地区牧场牧草变化表(数字越大,牧草质量越差)1~3级4级5级6级总面积(平方千米)1985年09.2652.1338.61111721997年0048.351.710793材料二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入到东部地区进行加工。并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1)图甲中B地区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草场退化,据表说明该问题的具体表现,并简述该地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2)在各循环经济工业园中,通过清洁生产,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说明该模式的主要效益。【答案】(1)表现:草场总面积减少;优质牧草减少。措施:发展科技,培育优良品种;加大草原建设投入,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加强草场资源管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2)环境效益: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经济效益: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中数据,B地草场退化的表现有草场总面积减少和优质牧草减少。主要治理措施是发展科技,培育优良品种;加大草原建设投入,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加强草场资源管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第(2)题,清洁生产模式的环境效益是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经济效益是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15.材料一安吉县地处浙江西北部,北靠天目山,面向沪宁杭,植被覆盖率为75%,以毛竹、白茶和生态旅游为支柱产业。近些年,随着区域产业的发展,更高更陡的一些山区天然植被被人工竹林、茶园所代替,水土流失呈现恶化趋势。下图示意安吉县的相对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材料二浙江安吉县余村三面环山,溪水长流,竹林茶园广布,耕地稀少。安吉县余村在20年前采过石灰岩,建过石灰窑,办过水泥厂,溪流浑浊,烟尘漫天,集体经济一路红火,曾是浙江著名的富裕村。在文明村镇创建过程中,余村结合自身优势,从“卖石头”中脱出来,逐步走上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绿水青山,不仅是今日余村的“金名片”,而且成为余村可持续发展的“摇钱树”。(1)据图说明安吉县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可能带来的危害。(2)简述余村因地制宜走绿色发展之路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答案】(1)原因:植被破坏,植被覆盖率大幅度降低;区域地形崎岖,降水丰富集中。危害: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太湖蓄洪调洪能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2)关闭矿山和污染企业,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利用低山丘陵,积极发展立体农业;发展茶叶、竹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充分利用绿水青山,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利用气候和生物资源,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解析】第(1)题,结合水土流失的成因,从降水、地形、植被等角度分析,安吉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更高更陡的山区天然植被被人工竹林、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修桥合同范本
- 2025年安徽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考试内容是什么
- 包工料水电装修合同范本
- 公司退休返聘合同范例
- 医院人事劳务合同范本
- 全套合同范本目录
- 佣金合同范本道客
- 全职抖音主播合同范本
- 农村改水电合同范本
- 出租生态大棚合同范本
- 2024年洛阳市九年级语文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安徽省医疗保障基金使用违法违规问题检查指引2023版
- 脾淋巴瘤护理查房
- (幻灯片)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课件
- 食堂油锅起火演练方案及流程
- 2024年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医疗器械销售渠道管理
- 幼儿园中班跳绳实施方案及措施
- 2024年中考政治总复习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重点标记版)
- 小学学校培优辅差计划
- 【真题】2023年常州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