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测试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2023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测试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2023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测试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2023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测试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2023高中历史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测试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1.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才有第一块海外殖民地。当它走进“资本主义筵席的时候,席位已经被占光了”。这种现象导致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B.帝国主义掀起了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C.帝国主义列强将世界瓜分完毕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解析: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列强已将世界瓜分完毕,老牌帝国主义占有大部分殖民地,而新兴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德国却占有很少的殖民地。这种现象必然引起帝国主义掀起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2.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及皇后B.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及王后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夫妇解析: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遭到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的枪杀,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应选B项。答案:B3.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14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材料反映了 ()A.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格局B.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美国家带来政治经济危机C.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家职能发生变化D.战争引发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解析:题干“实在是不可思议……既悲伤又恼怒”等字眼意在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人们对战争的认识发生改变,即材料反映了战争引发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故D项符合题意;A项自身正确但材料未强调这一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政治经济危机的问题,材料也没涉及国家职能的变化,所以B、C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D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这两次会议的共同之处是()A.都是为制裁德国B.消除了欧美列强的矛盾C.由少数大国操纵D.都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都是在大国操纵下建立战后新秩序的会议,故C项正确。巴黎和会是战后协约国集团处置德国及其他战败国的国际会议,而华盛顿会议的目的是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没有涉及德国,排除A项;“消除了”表述错误,排除B项;两次会议都没有维护中国的利益,排除D项。答案:C5.国际联盟在实际上失去了制止侵略、制止战争的可能性,主要是由于()A.“集体安全”原则 B.“委任统治”原则C.“全体一致”原则 D.“维护和平”原则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国际联盟的存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是因为国联形成决议需遵循“全体一致”的原则,这样使国际联盟实际上失去了制止侵略、制止战争的可能性。答案:C课堂建构【基础巩固】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不是偶然的,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英德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B.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C.垄断资产阶级抢占世界市场D.世界反战力量不足以制止战争解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激化了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最终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D项没有依据,可以排除,A、C两项均由B项决定。答案:B2.下图为英国《笨拙》画报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局势的漫画。这反映了造成当地局势紧张的主要因素是()A.本地区的民族和领土纷争B.大国企图压制地区的矛盾冲突C.欧洲大国的插手干预D.此地优越的地理位置解析:通过漫画内容可知,欧洲列强在对巴尔干半岛的纷争指手画脚,使这里成了“火药桶”,说明欧洲列强对巴尔干半岛的干预是造成当地局势紧张的主要因素,故选C项;漫画内容虽然反映了巴尔干半岛的民族和领土纷争,但这不是漫画的主旨,排除A项;通过漫画内容可知,欧洲列强在干预巴尔干半岛的民族和领土纷争,而不是压制该地区的矛盾冲突,排除B项;漫画内容主要反映欧洲列强对巴尔干半岛的干预,而不是强调巴尔干半岛的地理位置优越,排除D项。答案:C3.(第一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五个:经济上的竞争、对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和不可逆转的军事时间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欧美列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制定军事时间表B.世界性经济危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C.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D.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矛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解析:根据“相冲突的联盟体系”“不可逆转的军事时间表”等信息可知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故选C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地点具有偶然性,并非提前设定,排除A项;世界性经济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排除B项;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矛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并非根本原因,排除D项。答案:C4.为了在新的战争中战胜法国及其盟国,德军制订了“施里芬计划”,实行“速战速决”战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标志着德军“速决战”破产的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解析: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战线的战役,是西方战线中德军最后一次发动大规模攻击的战役,使得德军“速战速决”计划开始破产,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5.(2022·深圳高一期末)20世纪30年代,针对德国和意大利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西班牙在国际联盟提出议案,要求外国战斗人员一律撤出。因投票时未达成全体一致,该议案被否决。这说明国际联盟()A.决策机制存在严重缺陷B.加剧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冲突C.体现成员国的平等地位D.旨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解析:根据材料“因投票时未达成全体一致,该议案被否决”可知,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有弊端,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国联在解决国际事务上的无能,不能说明其加剧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冲突,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国联被英、法等国控制,成员国地位并不平等,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联是维护大国利益的机构,其目的不是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排除D项。答案:A【拓展提高】6.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这番话反映的实质是()A.要向全世界扩张势力B.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C.与英国进行商业竞争D.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的实力大大增强,超过了英国、法国,开始同英法争夺殖民地,表现出极大的扩张欲望和侵略野心。这番话反映的实质是德国要向全世界扩张势力,争夺世界霸权,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7.下列表中关于该时期欧洲局势的说法,正确的有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欧洲大事记时间事件1882年德、奥匈、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1904年英、法结成同盟1907年英、法、俄形成了三国协约1912—1913年爆发了两次巴尔干战争①英国放弃大陆均势外交政策②欧洲主要国家矛盾交织复杂③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④巴尔干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英国与法、俄结盟抑制德国,是大陆均势政策的一种体现,故①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与奥匈矛盾相互交织,逐渐形成两大军事集团,故②正确;根据材料可知,1882年同盟国、1907年协约国集团正式形成,故③正确;根据材料“1912—1913年爆发了两次巴尔干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列强在巴尔干地区争夺激烈,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故④正确,选择D项。答案:D8.为了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德国海军与英国海军在日德兰半岛海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海战,结果()A.德国打败英国舰队并取得制海权B.英国舰队虽然损失较大但仍掌握着制海权C.德国舰队以巨大代价取得了制海权D.英国舰队损失较小并稳固地掌握着制海权解析:日德兰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以德国的失败、英国的胜利结束,英国损失较大但仍牢牢控制着制海权。故选B项。答案:B9.(2022·珠海高一期末)国际联盟实行集体安全原则,国联大会或行政院之决议需出席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具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之主要责任,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国、法国、苏联、英国、美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具有否决权。这一变化()A.有效避免了战争与冲突B.放弃了集体安全原则C.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D.突出了大国协调作用解析:根据材料“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具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之主要责任,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国、法国、苏联、英国、美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具有否决权”可知,由国联的“全体一致”到联合国的“大国一致”原则,体现了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作用,故D项正确。联合国并未有效避免战争和冲突,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排除A项;集体安全原则还存在,只不过是联合国安理会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排除B项;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时间不符,排除C项。答案:D1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英法美在赔款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焦点是赔款总额及其分配。法国为了使德国至少在半个世纪内不能恢复元气,并弥补自己在战争中所受的巨额损失,提出了高达240亿英镑的赔款总额。但据统计,1917年法国全部国民财产总共也不过24亿英镑。劳合·乔治认为,赔款额不应超出战败国的赔偿能力。美国人不想强大自己的竞争对手英国和法国,并失去一支在欧洲牵制苏俄的力量,主张适当减轻德国的赔款。由于意见分歧,最后决定,暂不确定赔款总额,交由赔款委员会研究解决。在赔款的分配问题上,战胜国之间也发生了激烈争吵,结果没有达成协议。——摘编自陶诗永、宋洪章《火山口上的分赃——脆弱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材料二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道:“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将它的军队裁减到只能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将它的海军降到五等国家的水平。这一切终归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条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战胜国之间的分歧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条约不公平”的根本原因,并说明德国以后对战胜国是怎样报复的。解析:(1)第一小问分歧,据材料“法国……提出了高达240亿英镑的赔款总额”“劳合·乔治认为,赔款额不应超出战败国的赔偿能力”“美国……主张适当减轻德国的赔款”得出结论。第二小问原因,分别概述,据材料“法国为了使德国至少在半个世纪内不能恢复元气,并弥补自己在战争中所受的巨额损失”得出法国要弥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巨大损失,企图削弱德国;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想维持欧洲均势,保证自己的地位,即保存德国的力量牵制法国;据材料“美国人不想加强自己的竞争对手英国和法国,并失去一支在欧洲牵制苏俄的力量”得出美国不想英国、法国强大,希望德国牵制苏俄。(2)第一小问根本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不公平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制定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帝国主义掠夺的本性加剧了这种不公平。第二小问报复行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最大问题是,它不但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