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第8课 琵琶行并序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45:第8课 琵琶行并序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45:第8课 琵琶行并序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45:第8课 琵琶行并序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45:第8课 琵琶行并序课件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内容索引预习梳理与积累研习讨论与鉴赏预习梳理与积累预习助读

【认识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山西太原,唐代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的《新乐府》《秦中吟》广泛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了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了解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拥兵自重的李师道派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位置。他因“越职言事”及其他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被贬九江的第二年,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到江边送客,被水面飘来的琵琶声吸引,由此引出琵琶女的故事,更因之产生了一首脍炙古今的诗篇——《琵琶行》。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琴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诗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相关链接】

新乐府:与汉代乐府相对而言的,自命新题以写时事的乐府诗。中唐时,由白居易、元稹提倡和创立。以白居易为代表的诗人所作的新乐府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三、七言错杂运用,语言通俗易懂。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辨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1)词类活用①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②遂命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

)(2)古今异义词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②使快弹数曲古义:畅快。今义:速度高;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短。③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整理。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④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容貌。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⑤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纪大了。今义:排行第一的人。⑥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以前。今义:面朝前方。4.记诵有关名句(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3)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4)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5)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6)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7)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8)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4.记诵有关名句(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3)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4)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5)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6)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7)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8)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研习讨论与鉴赏研习讨论与鉴赏问题研讨

【任务一】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1.诗歌的开头,诗人描绘了怎样的离别情景?

参考答案:暮色暗淡,人在惆怅中惜别;霜叶衰草,秋风萧瑟,显出荒凉寥落;没有音乐助兴,只能对饮闷酒,借酒浇愁,更反映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借用秋江月影,烘托了主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情状,形象地说明诗人此时的哀愁就像那茫茫江水一样无边无际,此时的心绪就像江中破碎动荡的月影一样零乱。2.《琵琶行》的“诗眼”是哪两句?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是本诗的“诗眼”。诗人写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正是为了表现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唤起人们对琵琶女的同情;而诗人写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是为了倾吐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发郁积心中的左迁之愁、贬谪之恨,这也正是诗人的写作动机。这两句直抒“天涯沦落”之感,是全诗的主旨。诗人通过沦落天涯的歌女的不幸遭遇,来抒发自己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对被贬谪的满腔怨愤、对冷酷黑暗的封建社会的揭露完全交织在了一起,而这正是封建社会士大夫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3.请谈谈你对“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理解。

参考答案:诗歌最后以琵琶女第二次演奏,诗人泪湿青衫作结。“座中泣下”,突出了音乐效果之动人,也回应了第2段中对琵琶女演奏技艺的细致描写。“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诗人说“青衫”意在表明自己的“沦落人”身份。以诗人泣下最多上承“同是天涯沦落人”,既为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而泣,也为自己的壮志难酬而哭。3.请谈谈你对“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理解。

参考答案:诗歌最后以琵琶女第二次演奏,诗人泪湿青衫作结。“座中泣下”,突出了音乐效果之动人,也回应了第2段中对琵琶女演奏技艺的细致描写。“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诗人说“青衫”意在表明自己的“沦落人”身份。以诗人泣下最多上承“同是天涯沦落人”,既为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而泣,也为自己的壮志难酬而哭。

【任务二】

赏析《琵琶行》中音乐描写的妙处1.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收到了怎样的效果?

参考答案: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一系列复杂而又连贯、贴切而又优美的比喻,使抽象的音乐一下子变成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盘”不仅使人感受到其声之清脆,而且还让人体验到乐声如珠玉般圆润的感觉。“如急雨”“如私语”“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涩”“银瓶乍破”“刀枪鸣”“如裂帛”等,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此外,还用“嘈嘈”“切切”等拟声词和“间关”“幽咽”等双声叠韵词来描摹琵琶声,更增加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感。

【任务二】

赏析《琵琶行》中音乐描写的妙处1.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收到了怎样的效果?

参考答案: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一系列复杂而又连贯、贴切而又优美的比喻,使抽象的音乐一下子变成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盘”不仅使人感受到其声之清脆,而且还让人体验到乐声如珠玉般圆润的感觉。“如急雨”“如私语”“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涩”“银瓶乍破”“刀枪鸣”“如裂帛”等,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此外,还用“嘈嘈”“切切”等拟声词和“间关”“幽咽”等双声叠韵词来描摹琵琶声,更增加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感。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的表演,为什么在演奏完毕又写了与演奏无关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

参考答案:首先,为了突出音乐效果。“悄无言”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好,这就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如痴如醉,这是一种最好的艺术反应,在大段的直接描写之后,续以这两句精练而意味深长的间接描写,更突出了音乐的魅力。其次,为了深化诗歌的意境。诗人将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乐声已经消逝,但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江水茫茫,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这两句诗,把悲怆的乐曲和凄清的画面融为一体,是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课堂活动1.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认为《琵琶行》的人物和故事全都是虚构的,白居易不过是借此来抒发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罢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这是一个关于诗歌的艺术性与写实性问题的讨论题,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可结合诗歌创作的背景和要抒发的情感分析。观点一同意。诗中的人物是虚构的,诗人虚构人物的目的是借琵琶女飘零天涯的悲惨命运来抒发自己的压抑和苦闷。从白居易当时的境遇分析,宰相武元衡被刺杀,他上书请捕贼,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此次被贬是他一生中遭受的最大的政治打击,他写这样一个故事,不过是借此来抒发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罢了。观点二不同意。诗歌以写实为基础,更多地表现出生活的真实,读起来具有真实感。在这首诗中,诗人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天涯沦落人”的形象,一个是历经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江州、孤独苦闷的闲司马。两人同是从长安沦落天涯,一曲一诗,合演了一首千古绝唱。琵琶女和诗人在封建社会中可以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因此,把诗中的人物、情节看成虚构的,未免过于牵强。2.《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三首唐诗中都有景物描写,它们营造的意境和写景使用的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加以对比分析。

提示:结合诗歌的意象分析意境,根据不同诗人的风格分析写景的手法。参考答案:作品营造的意境写景的手法《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歌共描绘了四幅画面。第一幅是清幽宁静的月夜渡湖图,第二幅是山中日出图,第三幅是阴森恐怖的山中夜景图,第四幅是富丽神奇的傍晚仙聚图。这是一个瑰丽多姿、险怪神奇而又变化莫测、灿烂辉煌的自由极乐的神仙世界。李诗写景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手法。如“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十句诗描绘了梦中所说的洞天仙境的景象,把幻想推向高峰,用瑰丽的色彩描绘神仙世界,显示了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之妙。作品营造的意境写景的手法《登高》首联两句出现六个意象,勾勒出了一幅严秋肃临天下的图景,萧索惨淡的画面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哀猿的啼声暗示着诗人的悲苦。颔联勾画出一幅更广阔的长江秋景。这两联营造出雄浑苍凉、深邃悠远的意境。杜诗写景动静结合,水中陆地的静与鸟儿盘旋的动,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杜诗还通过视角方位的变换来写景,“风急天高猿啸哀”既为远观之景,亦是仰视之物,而“渚清沙白鸟飞回”,则为近看之物,俯视之景;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为远眺之景。作品营造的意境写景的手法《琵琶行》白诗有五处景物描写。“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通过红的枫叶、白的荻花点染环境,描绘出一幅萧瑟的清秋景象。“别时茫茫江浸月”,描写了别时江面浩渺、月色冷寂的画面。“唯见江心秋月白”描写了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绕船月明江水寒”写出了琵琶女独守空船时冷落凄凉的画面。“黄芦苦竹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描写了诗人艰苦恶劣的谪居环境。白诗写景纯用白描,并以景物烘托感情氛围。如秋江夜别“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这种萧瑟的秋景对离情别绪是有力的烘托。“黄芦苦竹绕宅生”描写了环境的恶劣,有力地烘托了“天涯沦落”之情。整合建构【思路整合】

【审美鉴赏】

《琵琶行》的描声艺术

《琵琶行》运用了高超的描声技法,将虚缈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写得真切感人,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能触动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切实进入“物我为一”的境界。在这种变虚缈为真切的艺术中,作者采取了下面两大技法来描摹优美的乐声。1.根据音乐或高或低、忽缓忽急的特点,把整个演唱过程分为若干阶段,分而有合。

酝酿准备阶段:“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仅是调弦校音,就显示了琵琶女的演奏才能和丰富的感情。起始阶段:乐声渐起,“低眉信手续续弹”,音乐渐入佳境。起伏跌宕阶段:由“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写到“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再到“此时无声”,最后又“银瓶乍破”“铁骑突出”。中间“声暂歇”,但在“暂歇”之后又写出一个高潮。收尾阶段:戛然而止,干净利落。2.运用比喻,赋形于声,对每一阶段的音乐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

第一,选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易体会的声音作比,来描绘那些不容易体会的、难以描述的乐声。如文章以“间关莺语花底滑”写音乐的舒缓流畅;以“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写音乐的逐渐低沉、停顿等。第二,借助听众的感受,描绘音乐的无尽妙处。诗歌中写听众的反应,以“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等简练的笔墨,突出了琵琶声感人的艺术效果。以所见——“泣”“湿”,衬不见——感人的琵琶声。

总之,诗人以先分阶段,然后总合为一个整体的手法使读者对音乐形成整体感受,再辅以比喻手法,以感受相沟通、相映照,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素材挖掘】

●关注百姓同情弱者,铁肩担道义,巨笔写良知

白居易是一个“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诗人,更是一个铁肩担道义、巨笔写良知的勇士。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卖炭翁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琵琶女,白居易对这些生活中的弱者,都给予了无限的同情,为命运对他们的不公发出了强有力的抗议之声。他的诗歌见证了一种苦难的命运,折射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正直诗人的心灵光芒。●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琵琶行》以情动人,叙述事件、描写人物全都充满抒情色彩。琵琶女的演奏,情思幽恨贯串始终。自叙身世,更是充满了人物因昔盛今衰而产生的种种哀伤。诗人自叹经历,充分描写了漂泊流落的悲切之情。凄凄的弦声与哭泣声交织在一起,更是写尽了诗人的悲痛之情。●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古今中外有不少人们因音乐而相识、相知的佳话。高山流水觅知音,琴师俞伯牙与樵夫钟子期,正是因为音乐的相通,成为知音。音乐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语言,不论古今,不论中外,不论年龄大

小,只要心境相似,都能产生共鸣。没有经历过生活的困苦,我们也能感受《二泉映月》的辛酸;没有经历过爱情的痛苦,我们也能感受《梁祝》的悲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汪伦临别时的踏歌,让李白感受到友谊的温暖、深厚。琵琶女所弹出的音乐似在倾诉“平生不得志”,也好像在诉说“心中无限事”。“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白居易的肺腑之言,也是不幸者的共同心声。2.运用比喻,赋形于声,对每一阶段的音乐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

第一,选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易体会的声音作比,来描绘那些不容易体会的、难以描述的乐声。如文章以“间关莺语花底滑”写音乐的舒缓流畅;以“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写音乐的逐渐低沉、停顿等。第二,借助听众的感受,描绘音乐的无尽妙处。诗歌中写听众的反应,以“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等简练的笔墨,突出了琵琶声感人的艺术效果。以所见——“泣”“湿”,衬不见——感人的琵琶声。

总之,诗人以先分阶段,然后总合为一个整体的手法使读者对音乐形成整体感受,再辅以比喻手法,以感受相沟通、相映照,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审美鉴赏】

《琵琶行》的描声艺术

《琵琶行》运用了高超的描声技法,将虚缈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写得真切感人,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能触动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切实进入“物我为一”的境界。在这种变虚缈为真切的艺术中,作者采取了下面两大技法来描摹优美的乐声。③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整理。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④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容貌。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⑤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纪大了。今义:排行第一的人。⑥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以前。今义:面朝前方。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了解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拥兵自重的李师道派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位置。他因“越职言事”及其他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被贬九江的第二年,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到江边送客,被水面飘来的琵琶声吸引,由此引出琵琶女的故事,更因之产生了一首脍炙古今的诗篇——《琵琶行》。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琴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诗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4.记诵有关名句(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3)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4)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5)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6)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7)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8)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审美鉴赏】

《琵琶行》的描声艺术

《琵琶行》运用了高超的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