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 呵护宝贵的生命》(同步训练)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鲁人版-2024-2025学年_第1页
《第十五课 呵护宝贵的生命》(同步训练)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鲁人版-2024-2025学年_第2页
《第十五课 呵护宝贵的生命》(同步训练)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鲁人版-2024-2025学年_第3页
《第十五课 呵护宝贵的生命》(同步训练)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鲁人版-2024-2025学年_第4页
《第十五课 呵护宝贵的生命》(同步训练)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鲁人版-2024-2025学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课呵护宝贵的生命》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公民生命权的保护?A.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B.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C.公民享有受教育权D.公民享有财产权2、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以下哪个年龄段属于未成年人?A.6-12岁B.12-18岁C.6-18岁D.6-25岁3、下列哪种行为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A.随意践踏花草树木B.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C.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为地球增添绿色D.随意丢弃垃圾,污染环境4、以下哪项说法不符合珍惜生命的观念?A.学会急救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B.在遇到危险时,勇敢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C.为了方便,随意穿越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D.认识到生命的脆弱,珍惜每一天的时间5、以下哪种行为最能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A.随意践踏花草树木B.随意丢弃垃圾,污染环境C.拒绝参与学校的安全演练D.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生命教育课程6、在日常生活中,以下哪项做法有利于提高自我保护意识?A.随意透露个人信息B.遇到危险时盲目跟随他人C.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个人安全D.不参加任何户外活动7、以下哪项行为体现了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和保护?A.发现有人落水,立即大声呼救并拨打急救电话B.在公共场合吸烟,认为这样很酷C.在学校里欺凌同学,认为这样是玩笑D.看到有人受伤,视而不见,认为不是自己的责任8、关于生命,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可以任意挥霍B.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但不必过于紧张C.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应当尽情享受生活,不必考虑未来D.生命虽然宝贵,但我们可以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他人的生命9、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以下哪一种行为是错误的?A.地震发生时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下面B.洪水来袭时,选择在高处等待救援C.遇到雷雨天气时,在大树下避雨D.台风来临时,留在室内并远离窗户10、关于生命健康权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命健康权仅指身体健康不受侵害的权利B.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小,没有完整的生命健康权C.生命健康权包括身心健康两方面,是每个人的基本人权D.只有当身体受到明显伤害时,才认为是侵犯了生命健康权11、以下哪种行为是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表现?A.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B.饮食不规律,导致身体健康受损C.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预防疾病D.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自身安全12、在遇到自然灾害时,以下哪种做法最能体现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精神?A.自救的同时,不顾他人安全B.主动帮助他人逃生,确保大家安全C.留在原地等待救援,不采取任何行动D.争抢有限的救援资源,只顾自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第5小题12分,其他每题10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材料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命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以下是一段关于生命的描述:生命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它赋予了我们存在的意义。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的生命。生命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爱他人,关爱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1)请简要说明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为什么说生命来之不易?2、(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珍惜生命?(2)请举例说明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具体做法。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并说明我们如何做到这一点。第二题:阅读材料《生命的奇迹》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在我国的云南省,有一个叫做“生命谷”的地方,这里的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有“物种基因库”之称。科学家们在这里进行了大量的生命科学研究,发现了许多珍稀濒危物种。以下是一段关于“生命谷”的描述:生命谷位于我国西南边陲,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在这里,生命以惊人的速度繁衍生长,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和谐共生。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这里的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自我修复能力,即使遭受人为破坏,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生机。这种生命的奇迹,让我们对生命的宝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1、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生命的宝贵”的理解。2、根据材料,列举两个表明生命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例子。3、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呵护生命。第三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当今社会,生命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我国教育部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设置了《第十五课呵护宝贵的生命》这一章节。以下是一些关于生命安全的知识点:一、了解生命的脆弱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二、掌握基本的自救和互救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三、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出行安全;四、关注心理健康,学会调节情绪,避免因情绪波动导致安全事故。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阐述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2、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1)学习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2)参加安全知识培训,了解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应对措施;(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玩火、不触摸高压线等;(4)保持冷静,学会分析问题,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呵护宝贵的生命”这一主题的理解。(1)树立生命至上的观念,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并掌握基本的自救和互救技能;(3)关注生命安全,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出行安全;(4)关注心理健康,学会调节情绪,避免因情绪波动导致安全事故;(5)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第四题:阅读材料《第十五课呵护宝贵的生命》材料一:小华在学校参加了一场火灾逃生演练,当火灾发生时,他能够迅速找到安全出口,正确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头有序地逃离火灾现场。材料二:小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一位老人跌倒在地,他立刻上前询问情况,并拨打急救电话,同时等待救护车的到来。材料三:小张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与同学友好相处,尊重老师,遵守纪律。1、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学会保护自己,避免意外伤害。1)增强安全意识,时刻注意自身安全。2)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如火灾逃生、急救等。3)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逆行。4)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5)避免接触危险物品,如锐器、电器等。2、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如何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1)保持冷静,迅速判断情况,采取正确的行动。2)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援。3)关心他人的生命安全,尽力帮助他人。4)传播正能量,鼓励他人勇敢面对困难。3、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在校园生活中,如何做到尊重他人,维护良好的校园秩序。1)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尊重老师和同学。2)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不侵犯他人的权益。3)礼貌待人,不恶意中伤他人。4)积极参与校园活动,营造和谐校园氛围。第五题: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小明在一次户外活动中,不慎从山坡上滚落,幸好被路过的行人及时救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材料二:小华的奶奶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小华经常陪奶奶去检查身体,并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材料三: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命安全教育,通过各种渠道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全民的生命安全意识。1、请结合材料一,谈谈生命安全的重要性。2、请结合材料二,分析小华的行为体现了哪些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3、请结合材料三,谈谈政府在保障生命安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第十五课呵护宝贵的生命》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公民生命权的保护?A.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B.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C.公民享有受教育权D.公民享有财产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宪法对公民生命权的保护。选项A、B、D都涉及到公民的基本权利,而选项C中的受教育权虽然也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但不属于生命权的范畴。因此,正确答案为C。2、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以下哪个年龄段属于未成年人?A.6-12岁B.12-18岁C.6-18岁D.6-25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定义的掌握。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因此,正确答案为B。其他选项的年龄范围都不符合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定义。3、下列哪种行为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A.随意践踏花草树木B.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C.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为地球增添绿色D.随意丢弃垃圾,污染环境答案:C解析:选项C中的行为通过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不仅保护了环境,也为地球增添了绿色,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选项A、B、D都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或对环境的不负责任行为。因此,正确答案是C。4、以下哪项说法不符合珍惜生命的观念?A.学会急救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B.在遇到危险时,勇敢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C.为了方便,随意穿越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D.认识到生命的脆弱,珍惜每一天的时间答案:C解析:选项C中的说法不符合珍惜生命的观念。随意穿越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危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而选项A、B、D都是符合珍惜生命观念的行为,如学会急救知识、勇敢保护生命、认识到生命脆弱并珍惜时间。因此,正确答案是C。5、以下哪种行为最能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A.随意践踏花草树木B.随意丢弃垃圾,污染环境C.拒绝参与学校的安全演练D.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生命教育课程答案:D解析:选项A和B都涉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选项C的行为与生命安全教育无关。选项D中,参加生命教育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因此D为正确选项。6、在日常生活中,以下哪项做法有利于提高自我保护意识?A.随意透露个人信息B.遇到危险时盲目跟随他人C.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个人安全D.不参加任何户外活动答案:C解析:选项A和B都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和安全事故,选项D的做法过于极端,不利于个人成长。选项C中,遵守交通规则和注意个人安全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有效方式,因此C为正确选项。7、以下哪项行为体现了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和保护?A.发现有人落水,立即大声呼救并拨打急救电话B.在公共场合吸烟,认为这样很酷C.在学校里欺凌同学,认为这样是玩笑D.看到有人受伤,视而不见,认为不是自己的责任答案:A解析:选项A中的行为体现了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和保护,因为及时呼救和拨打急救电话可以帮助受伤者得到及时救治。选项B、C和D中的行为都是不尊重和保护他人生命的表现。因此,正确答案是A。8、关于生命,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可以任意挥霍B.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但不必过于紧张C.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应当尽情享受生活,不必考虑未来D.生命虽然宝贵,但我们可以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他人的生命答案:B解析:选项B的说法是正确的,它表达了一种对生命的正确态度,即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但同时也应该保持适当的放松和享受生活。选项A、C和D都存在对生命的不尊重或误解,因此,正确答案是B。9、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以下哪一种行为是错误的?A.地震发生时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下面B.洪水来袭时,选择在高处等待救援C.遇到雷雨天气时,在大树下避雨D.台风来临时,留在室内并远离窗户答案:C解析:遇到雷雨天气时,不应该在大树下避雨,因为大树容易遭到雷击,存在安全隐患。正确的做法是在建筑物内躲避,并且避免接触电器和水源,以防雷电通过电线或水管传导造成伤害。选项A、B、D都是应对相应自然灾害的安全措施。10、关于生命健康权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命健康权仅指身体健康不受侵害的权利B.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小,没有完整的生命健康权C.生命健康权包括身心健康两方面,是每个人的基本人权D.只有当身体受到明显伤害时,才认为是侵犯了生命健康权答案:C解析:生命健康权是指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它不仅涵盖了身体的健康状态,还包括心理的健康状态,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忽略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选项B误解了未成年人同样享有完整的生命健康权的事实;选项D则限缩了对生命健康权的理解,实际上即使是轻微的身体不适或者精神压力也可能是生命健康权被侵犯的表现。11、以下哪种行为是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表现?A.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B.饮食不规律,导致身体健康受损C.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预防疾病D.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自身安全答案:B解析:选项A、C、D都是对生命负责任的行为,符合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而选项B中的饮食不规律会导致身体健康受损,这是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表现。因此,正确答案是B。12、在遇到自然灾害时,以下哪种做法最能体现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精神?A.自救的同时,不顾他人安全B.主动帮助他人逃生,确保大家安全C.留在原地等待救援,不采取任何行动D.争抢有限的救援资源,只顾自己答案:B解析:选项A和D都是自私的行为,与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精神相悖。选项C虽然考虑到了等待救援,但没有主动采取行动,可能延误逃生时机。而选项B中的主动帮助他人逃生,确保大家安全,体现了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精神。因此,正确答案是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第5小题12分,其他每题10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材料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命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以下是一段关于生命的描述:生命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它赋予了我们存在的意义。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的生命。生命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爱他人,关爱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1)请简要说明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为什么说生命来之不易?2、(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珍惜生命?(2)请举例说明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具体做法。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并说明我们如何做到这一点。答案:1、(1)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的个性、才能和生命历程。(2)生命来之不易,因为它需要无数的偶然和必然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形成,而且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2、(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珍惜生命,体现在: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避免危险行为。(2)关爱他人:帮助有困难的人,关心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权利。关爱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3、与自然和谐共生意味着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共生共荣。具体做法包括:植树造林,节约用水,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保护野生动植物等。第二题:阅读材料《生命的奇迹》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在我国的云南省,有一个叫做“生命谷”的地方,这里的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有“物种基因库”之称。科学家们在这里进行了大量的生命科学研究,发现了许多珍稀濒危物种。以下是一段关于“生命谷”的描述:生命谷位于我国西南边陲,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在这里,生命以惊人的速度繁衍生长,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和谐共生。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这里的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自我修复能力,即使遭受人为破坏,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生机。这种生命的奇迹,让我们对生命的宝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1、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生命的宝贵”的理解。2、根据材料,列举两个表明生命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例子。3、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呵护生命。答案:1、生命的宝贵体现在生命的独特性、生命的不可替代性以及生命的脆弱性。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生命一旦消失,就无法复生;生命在自然界中非常脆弱,需要我们精心呵护。2、例子一:即使遭受人为破坏,生命谷的生态系统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生机;例子二: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一些生物能够顽强生存下来。3、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态环境,不破坏生物多样性;同时,我们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珍惜生命,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三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当今社会,生命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我国教育部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设置了《第十五课呵护宝贵的生命》这一章节。以下是一些关于生命安全的知识点:一、了解生命的脆弱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二、掌握基本的自救和互救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三、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出行安全;四、关注心理健康,学会调节情绪,避免因情绪波动导致安全事故。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阐述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答案: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只有一次。为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生命的脆弱性,珍惜每一天。其次,要学习并掌握基本的自救和互救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此外,还要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出行安全,关注心理健康,学会调节情绪,避免因情绪波动导致安全事故。2、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答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1)学习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2)参加安全知识培训,了解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应对措施;(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玩火、不触摸高压线等;(4)保持冷静,学会分析问题,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呵护宝贵的生命”这一主题的理解。答案:呵护宝贵的生命意味着我们要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同时也要学会保护生命。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生命至上的观念,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并掌握基本的自救和互救技能;(3)关注生命安全,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出行安全;(4)关注心理健康,学会调节情绪,避免因情绪波动导致安全事故;(5)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第四题:阅读材料《第十五课呵护宝贵的生命》材料一:小华在学校参加了一场火灾逃生演练,当火灾发生时,他能够迅速找到安全出口,正确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头有序地逃离火灾现场。材料二:小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一位老人跌倒在地,他立刻上前询问情况,并拨打急救电话,同时等待救护车的到来。材料三:小张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与同学友好相处,尊重老师,遵守纪律。1、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学会保护自己,避免意外伤害。答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学会保护自己,避免意外伤害:1)增强安全意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