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选必1)统编版 历史 第四单元《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_第1页
高二(选必1)统编版 历史 第四单元《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_第2页
高二(选必1)统编版 历史 第四单元《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_第3页
高二(选必1)统编版 历史 第四单元《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_第4页
高二(选必1)统编版 历史 第四单元《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选必1)—统编版—历史—第四单元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标要求: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学习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与原则、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历程及成就、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就及其影响。学习难点:学习外交史,要结合国际形势观察和思考。分析外交事件,尤其要有时空观念,而且这里的时空是世界范围的时空。只有对外部世界有正确的了解,才能透彻理解新中国外交的方针和政策。

外交:国家为维护其自身利益,推行其对外政策所进行的国际间交往活动。主要有国家元首、外交代表等进行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颁发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活动等。——网络版汉语辞海何谓外交?古代:朝贡外交

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贸易,占有重要地位。——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5页

明朝政府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但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也屡禁不绝。——统编版《历史选必1》第65页古代中国外交有何突出特点?近代:屈辱外交——《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5页近代中国外交又呈现怎样的突出特点?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何能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1.开创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背景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何要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近代历史经验教训;新政权性质;民族复兴发展的需要1.开创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背景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如何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开创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背景三条外交方针内容外交政策

不承认

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有步骤地彻底摧毁

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中国坚定地站在

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另起炉灶”国民政府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三条外交方针内容外交政策

不承认

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有步骤地彻底摧毁

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中国坚定地站在

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国民政府帝国主义社会主义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为何选择了“一边倒”?“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发表)新中国为何选择了“一边倒”?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两大阵营对抗,美国坚持与中国人民为敌,在解放战争时期扶蒋反共,也由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发展前途,决定了新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必须实行“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方针。

“一边倒”旨在打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保卫人民政权。但不代表中国政府绝不同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往来,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一边倒”方针的提出,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三条外交方针内容外交政策

不承认

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有步骤地彻底摧毁

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中国坚定地站在

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国民政府帝国主义社会主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条外交方针,奠定了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基本原则和格局。3.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及阶段特征①1949年,毛泽东提出三条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都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与苏联等17国建交。③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④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⑤1956年,中国又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思考1.从上述成就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呈现怎样的特点?①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②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及特点①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国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出现建交高潮。②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3.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及阶段特征(2)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的外交成就及特点思考2.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国外交又呈现怎样的特点?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①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②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③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中国迎来建交高潮。④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111个。3.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及阶段特征思考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最主要的特征应如何概括?突破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2)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及特点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9页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以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为指导,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思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外交政策为何会发生重大调整?调整的方向是什么?国内背景: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访华团时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思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外交政策为何会发生重大调整?调整的方向是什么?国际背景: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外交方向: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①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②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③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④1996年至1998年,中国先后与俄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法国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与美国建立了“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同欧盟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同日本建立了“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⑤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正式建立“10+1”领导人会议机制。⑥2000年,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⑦2003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⑧2001年以来,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发展,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下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具体外交实践:任务一:从上述具体外交实践中,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主要外交成就。①积极与世界各大国建立友好伙伴关系。②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③积极参与各类国际组织活动,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④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主要外交成就: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①积极与世界各大国建立友好伙伴关系。②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③积极参与各类国际组织活动,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④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主要外交成就:任务二:根据改革开放后外交政策的调整方向及外交成就,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任务一:从上述具体外交实践中,概括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主要外交成就。实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全方位多边外交。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主要外交成就及特点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与此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需要各国携手解决。——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1.中共十八大以来形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背景三、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考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走出来的?国际背景: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三、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全党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思考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走出来的?1.中共十八大以来形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背景国内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2.十八大以来的外交理论创新——习近平外交思想三、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思考2.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共商共建共享走和平发展道路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打造全球伙伴关系深化外交布局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公平正义使命宗旨原则基础依托理念①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②2014年,中国设立丝路基金,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以资金支持。③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④2016年9月,中国正式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通过的《巴黎协定》。⑤2016年9月,中国在杭州成功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⑥2017年5月,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领导人圆桌峰会。⑦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相继在北京举行。3.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主要外交成就及其影响三、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考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同学们能概括出中共十八大以来有哪些外交成就?外交实践:①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③积极推进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④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主要外交成就: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深化以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为目标的全方位外交布局,确立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倡导并践行新型全球治理观,维护联合国在处理国际和平与安全事务中的核心地位和主渠道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离不开世界总体和平。同样,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将朝着日益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统编版《普通高中教师教学用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99页思考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概括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影响。思考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概括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影响。国内影响: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国际影响: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949195019541955196419701971197219791989199720002013提出三条方针和外交政策与苏联等17国建交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中国与法国建交与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建交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日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中苏关系正常化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成立中非合作论坛2001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开创新型外交开创外交新局面新时期全方位多边外交“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条线、一大片”结伴而不结盟对话而不对抗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0172019首届“一带一路”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举行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当代中国外交的认识:当代中国外交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的发展与国内外形势密切相关。当代中国外交在不断发展、调整、完善。当代中国外交体现中国特色。当代中国外交在为社会主义中国安全、发展和繁荣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同时,也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了解。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开创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背景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3.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及阶段特征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主要外交成就及特点三、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中共十八大以来形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背景2.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外交理论创新——习近平外交思想3.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主要外交成就及其影响课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观看!

高二(选必1)—统编版—历史—第四单元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答疑问题一阅读以下数据,认识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从图表中提取信息。解题关键思路引领结合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的增长情况,认识中国外交发展的成就。问题一阅读以下数据,认识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答案提示图表比较直观,从1950年的19个建交国到1976年的111个建交国,增长幅度大。到2019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增长至180个。问题一阅读以下数据,认识中国外交发展的巨大成就?问题二

怎样理解新中国制定的三条外交方针?了解三条外交方针的具体内容。解题关键思路引领把外交方针放到新中国成立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内进行考虑。答案提示(1)新中国的三条外交方针,是随着人民革命的节节胜利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2)“另起炉灶”的核心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问题二

怎样理解新中国制定的三条外交方针?(4)“一边倒”,就是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5)“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构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条外交方针,奠定了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基本原则和格局。答案提示问题二

怎样理解新中国制定的三条外交方针?问题三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我们应该作什么样的选择?理解什么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解题关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论调不时沉渣泛起。合作还是对抗?对话还是冲突?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以邻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