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积累运用(5分)1.(5分)按要求填空。(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贾谊《过秦论》)(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毛泽东《•长沙》)(3)君子能够兼得先天之质朴本性与后天之修饰华美,正如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道:,。2.(2分)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我从何知道我存在呢?笛卡尔给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通过我思!,。,,,。笛卡尔想要克服这种逻辑,在他看来,我思不需要任何前提①后来的研究表明,这一证明有一些薄弱之处②“我思”才可以推导出“我存在”③这一答案超过了以前的所有答案④因为这一形式并非如笛卡尔所认为的那样⑤完全没有预设⑥逻辑学家认为,只有当人们接受了“思考者存在”这一大前提A.①⑤④⑥②③ B.⑥③⑤②①④ C.②③⑥④①⑤ D.③①⑥⑤④②3.(3分)下列用课文中的相关内容来阐释《乡土中国》的概念错误的一项是()A.《记念刘和珍君》段祺瑞执政府命令向请愿群众开枪,是横暴权力压制反抗的典型例子。 B.《为了忘却的记念》青年作家进行革命活动,是在实施体现社会合理分工的同意权力。 C.《小二黑结婚》二诸葛绝不允许小二黑婚姻自主,他依仗的是社会继替中的长老权力 D.《包身工》中受东洋厂剥削廉价的包身工,是掌握有横暴权力的支配者压榨的被支配者。二、阅读(16分)4.(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①在现实工作中,谈判专家很难被划归为一种职业,也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具备了这个身份。很多人的正式身份可能是企业家、首席执行官、人力资源总监、销售总监、采购经理、项目经理、管理咨询顾问、投诉处理专员、经纪人等,每天都在谈判,处理五花八门的冲突。②请注意,这里没有提到辩护律师和辩论赛冠军,因为这两类人的工作或行为习惯其实和我们所说的谈判并不完全一样。简单来说,那么,辩论和谈判有什么区别呢?谈判高手不都是一些能言善辩者吗?好吧,并且把它和辩论区分开来。③谈判的定义:谈判是冲突各方通过设定立场、提出建议、做出取舍、交换价值,并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④这个过程需要谈判各方参与,进而综合大家的决定以达成协议。辩论则通过双方阐述各自立场并给出论据,相互攻击对方的逻辑漏洞,谁也说服不了谁,所以需要一个第三方来做出裁决,在真正的商业博弈或者国际冲突中,比如两国的贸易谈判,在这位辩手的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精彩演说之后,对方突然说:“嗯,那就按你们说的办!”显然这种情况很难出现。⑤谈判更多关注的是如何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谈判者并不会纠结于谁对谁错。强调是非往往不仅不能帮助自己达成目标,反而会引发双方的情绪问题。如果由此导致了更大的冲突,我更倾向后者。⑥当然,这里不是去比较辩论和谈判孰优孰劣,而是在厘清这两种技能所适用的不同场景。实际上,辩论可以让我了解到不同的立场和思想,可以从自己未曾想过的角度看待问题。这里只是帮大家明确了谈判和辩论的区别。另外,这不是一本教人怎么说话的书。而是一本探讨如何在冲突中解决问题的书。⑦如果是教你如何打“嘴仗”的话,无论如何我也不敢来写这本书。从小我就觉得自己的嘴比较笨。我可能又要抛出一个冒犯大家固有想法的观点了:如果你感觉到自己不太会说话,经常脑子里想得好好的,那么恭喜你,你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谈判高手!因为我们发现那些伶牙俐齿的人往往不适合谈判。首先,你很难通过说服让对方放弃自己的利益,说多了白搭;其次,说得太多就很难听到对方在说什么,无视对方的诉求可能会导致你也拿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最后,容易给对方留下把柄,中国有句老话,也是同样的意思。⑧无独有偶,西方哲学也印证了这句老话。二律背反定律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哲学概念,两个公认为正确的命题都是依据普遍承认的原则建立起来的,由于人类理性认识的辩证性力图超越自己的经验界限去认识物自体,误把宇宙理念当作认识对象,这就必然产生二律背反。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对同一对象可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但都能自圆其说。如果在一个逻辑体系当中,你不断地对一个结论进行证明,有人让你帮他的一个朋友介绍对象:“这个小伙儿名校毕业,工作优秀,身材高大,在北京有车有房,既然条件这么好为什么还要找人介绍对象呢?有的时候说得太多反而适得其反,让对方产生疑惑甚至逆反心理?这种表达时的心理距离法则也是我们在谈判时需要注意的,往往越主动就会越被动,⑨谈判其实是一个动脑的过程,需要冲突双方或多方开放心态,少说话多思考,优秀的谈判者通常默默无闻,他们关注的不是赢得战斗或辩论(1)本文节选自《逆势谈判》一书,从以下目录看,最有可能出自的一项是A.谈判的要素B.谈判中的沟通C.谈判的本质D.谈判中的情绪管理(2)以下不符合第⑨段中“二律背反定律”的一组是A.人性本善人性本恶B.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C.宇宙是有限的宇宙是无限的D.一切都是静止的一切都是运动的(3)根据文意,作者可能不认同的一项是A.擅长家庭矛盾调解的社工是谈判专家。B.一个专业的辩手能让对方哑口无言。C.谈判能力是开展许多业务必需能力。D.优秀谈判者少说多思力求问题解决。(4)作者是如何辨别“谈判”和“辩论”这两个概念的,请对此加以分析。(5)读完本文后,班级组织了一次阅读交流会。小明发言:“我认为‘那些伶牙俐齿的人往往不适合谈判’这一观点有误,诸葛亮就是反例。”请结合本文内容三、现代文阅读(15分)5.(15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猫城记(节选)①老舍①大蝎调了五百名兵来保护迷林,可是兵们全驻扎在二里以外,因为他们要是靠近了迷林,猫国的风俗以收获迷叶为最重大的事,必须调兵保护。兵们不替任何人保护任何东西是人人知道的,大妈是个漂亮人物,自然不愿被人指摘,可是安置在二里以外以免兵馋自乱。风稍微大一点,而且是往兵营那面刮,以免兵们随风而至,抢劫一空。兵们为何服从他的命令?还是因为有我在那里:没有我,吓倒猫国五百兵”是个诱语。②五百名兵之外,真正保护迷林的是大蝎的二十名家将。这二十位都是深明大义、忠诚可靠的人,但是有时候一高兴,而把迷林抢了。到底还是因为我在那里,他们因此不敢“高兴”。所以能保持着忠诚可靠。③这天大蝎为收获迷叶举办了盛大的敬神仪式。他请我这个外国人作大神的代表,在迷林中心的高架子上替他保护迷叶。大蝎告诉猫兵们,摘叶的时候若私藏或偷吃一片,兵们两人一组上树摘叶。不大的工夫,我在上面已能看到原来被密叶遮住的树干。④猫人并不是不能干事,我心中想,假如有个好的领袖,这群人也可以很有用的。假如我把大蝎赶跑,替他做地主、做将领……但这只是空想,我到底还不深知猫人。我正在这么想,我看见大蝎的木棍照着一个猫兵的头去了。我知道就是我跳下去不致受伤,但是我必须跳下去,在我眼中大蝎是比那群兵还可恶的,我也得给大蝎个厉害。我爬到离地两丈多高的地方,跳了下去。跑过去,大蝎正下令,把他埋在地下。一个人若不明白他人的心理,在猫兵们以为我是下来放张手雷,我跳在地上,大概跌伤的不在少数,因为四面全悲苦地叫着。我顾不得看他们,也以为我是看他责罚猫兵而来帮助他,因为我这一早晨处处顺从着他,他莫名其妙了,大概他一点也不觉得打死猫兵是不对的事。⑤我问大蝎:“为什么打死人?”⑥“因为那个兵偷吃了一个叶梗。”⑦“为吃一个叶梗就可以……”我没往下说,我又忘了我是在猫人中,和猫人辩理有什么用呢!我指着四围的兵说:“捆起他来。”大家你看着我,似乎不明白我的意思。“把大蝎捆起来!”我更清晰地说。还是没人上前。我心中冷了。设若我真领着这么一群兵,我大概永远不会使他们明白我。他们不敢上前,而是完全不了解我的心意——为那死兵报仇,在他们的心中是万难想到的。这使我为难了:我若放了大蝎;我若杀了他,以后我用他的地方正多着呢。无论他怎不好,他一定比这群兵更有用一些。我假装镇静问大蝎:“你是愿意叫我捆在树上,眼看着兵们把迷叶都抢走呢?还是愿意认罚?”⑧兵们听到我说叫他们抢,立刻全精神起来,立刻就有动手的,一脚踢翻了两个。大家又不动了。大蝎的眼已闭成一道线,我知道他心中怎样的恨我:他请来的大神的代表,极难堪的事,自然他绝不会想到因一节叶梗而杀人是他的过错。但是他决定不和我较量,兵们替他收迷叶,有什么报酬。他说,四围兵们的耳朵都在脑勺上立起来了,大概是猜想,给他们一顿饭吃,像我每天吃的晚饭。兵们的耳朵都落下土了,好像是吃东西噎住了似的,不满意我的办法。对于死去那个兵②。大蝎也答应了。但是我问了半天,谁知道他的家属在哪里?没有一个人出声。对于别人有益的事,哪怕是说一句话呢(节选自《猫城记》,有删改)【注】①《猫城记》创作于1932﹣1933年,老会从英国回国不久。此时的中国内有军阀割据、国共对峙,外有日本侵占东北,夏夏可危。情节概要:因飞机失事,中国人“我”坠落到了火星上的猫国,但他只是想利用我外国人的身份替他保护能使人上瘾又毒害精神的迷叶。我随着大蝎看到了猫国社会的种种情状,最终见证了猫国的灭亡。本文节选自第十三章。②国魂:猫国的货币。(1)本文语言很有特色,以第②段为例,分析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取得幽默讽刺效果的。(2)赏析“一名猫兵被打死”这一突发事件在文中的作用。(3)分析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的意图。(4)《猫城记》与《阿Q正传》主题接近,而各具艺术独创性,请结合文本内容辨析。四、诗词赏析(8分)6.(8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郊行即事【宋】程颢①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②莫忘归。【注】①程颢:宋代理学家、教育家,“理学”奠基人。②游衍:恣意游逛,纵情游玩。(1)校报编辑部同学拟定该诗所在栏目,不能编入的一项是A.宋诗赏读B.哲理诗选C.古体诗揽胜D.近体诗精华(2)对前两联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联写春天景象,“碧”描摹遥山绿色,自可纵情游玩。B.第二联写追逐落花,“坐”透露困境中的闲适、春游之趣。C.两联既有整体氛围,又有具体内容,多角度地描绘了春天。D.两联既有写景之词,又有记事之语,彼此独立(3)宋诗好说理,有人说“此诗无一毫道学气,五、六句情韵俱佳。”结合诗句内容五、文言文阅读(20分)7.(20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筠溪翁传【明】归有光①余居安亭。一日,有来告云:“北五六里溪上,草舍三四楹,日吟哦,数童子侍侧见翁,颀然皆白,延余坐,举架上书悉以相赠,殆数百卷。余谢而还。久之,遂不相闻。然余逢人辄问筠溪翁所在。有见之者,皆云翁无恙。每展所予书,张西卿从江上来,言翁居南潮浦,神气益清,编摩殆不去手。侍婢生子状翁貌,如余十年前所见加少,亦异矣哉!②噫!余见翁时,岁慕,天风憭栗①,野草枯黄。日将脯,余循去径还家。媪、儿子以余远至,具酒。见余挟书还,则皆喜。一二年,余妻儿皆亡。而翁与余别,每劳人问死生。余虽不见翁,而独念翁常在宇宙间,视吾家之溘然而尽者,翁殆如千岁人。③昔东坡先生为《方山子传》,其事多奇。余以为古之得道者常游行人间不必有异而人自不之见。若筠溪翁,固在吴淞烟水间,岂方山子之谓哉?或曰:筠溪翁非神仙家者流【注】①憭栗:哀怆凄凉。(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①西卿状翁貌②具酒(2)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①每劳人问死生A.每次B.每当C.常常D.每逢②视吾家之溘然而尽者A.早早B.突然C.意外D.令人伤心(3)把第①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见翁,颀然皙白,延余坐,举架上书悉以相赠,殆数百卷。(4)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古之得道者常游行人间不必有异而人自不之见(5)史传著作具有巧于构思、精于剪裁、长于表达等特点,请结合第①段内容,自选角度(6)作者始将筠溪翁视为“异”“仙”之人,终借他人之口,称其为“高士”。请结合文章内容六、文言文阅读(11分)8.(11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桃溪记【明】徐一變①自余遭乱,流寓无常处,恒郁郁不乐。思得幽夐①之地,营半亩之室以宁厥居。环视无有也。②客或进曰:“世岂无有哉?顾先生未之即□。太湖之南二十里许,有溪焉。水泉清远,左盘右纡,构桥溪上曰‘范蠡’以志。溪两岸宜桃,投核土中,不培而茂,群葩竞发,嫣红腻白,蒸为旦气。烂若赖霞。居人因字溪曰‘桃’。茅屋三四福、在桃树中,则吾家也。附屋有田二十亩,勤力耕作,皆务农业。官租有程,每相率先期而输,终岁无骨吏扣门,时虽争战,妻子皆不识兵。有自城府来者,言兵暴状,可以言幽复矣。顾先生未之即□。”③嘻!吾尝观陶靖节记“桃花源”事,疑其地实在世外,非人间有。如客所称,非桃花源比也,而不知有乱世,未尝无绝境,第吾驽薄,姿朴茂,间至城府,招余卜筑其处,因记之云。【注】①幽夐(xiòng):幽深,深邃。(1)针对作者的“郁郁不乐”,客人进行了一番说解;请结合文本具体情境,填入第②段方框处,并简述理由。a.世岂无有哉?顾先生未之即□。b.其地若此,可以言幽复矣。顾先生未之即□。A.也B.耳C.焉D.乎a选项理由:b选项理由:(2)赏析第②段画线句景物描写的作用。(3)结合作者对寻觅“幽夐之地”态度的变化,探究“桃花源”这一意象的现代价值。七、写作(70分)9.(70分)生活中面对事情的结果,人们往往以“我很努力了”来肯定自己;但这句话似乎还隐含着更多的意味。对此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24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运用(5分)1.(5分)按要求填空。(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贾谊《过秦论》)(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3)君子能够兼得先天之质朴本性与后天之修饰华美,正如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解答】故答案为:(1)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重点字:精)(2)浪遏飞舟沁园春(重点字:遏)(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重点字:彬)2.(2分)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我从何知道我存在呢?笛卡尔给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通过我思!,。,,,。笛卡尔想要克服这种逻辑,在他看来,我思不需要任何前提①后来的研究表明,这一证明有一些薄弱之处②“我思”才可以推导出“我存在”③这一答案超过了以前的所有答案④因为这一形式并非如笛卡尔所认为的那样⑤完全没有预设⑥逻辑学家认为,只有当人们接受了“思考者存在”这一大前提A.①⑤④⑥②③ B.⑥③⑤②①④ C.②③⑥④①⑤ D.③①⑥⑤④②【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表达连贯能力。做此题时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注意现代文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意合理。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和体会。【解答】⑥句中“逻辑学家认为”与前句“笛卡尔给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相衔接,③句中“这一答案”指的是前句中“通过我思”,①句中“这一证明”指的是前句中“我思”“我存在”。故选:B。3.(3分)下列用课文中的相关内容来阐释《乡土中国》的概念错误的一项是()A.《记念刘和珍君》段祺瑞执政府命令向请愿群众开枪,是横暴权力压制反抗的典型例子。 B.《为了忘却的记念》青年作家进行革命活动,是在实施体现社会合理分工的同意权力。 C.《小二黑结婚》二诸葛绝不允许小二黑婚姻自主,他依仗的是社会继替中的长老权力 D.《包身工》中受东洋厂剥削廉价的包身工,是掌握有横暴权力的支配者压榨的被支配者。【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乡土中国》和相关课文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熟悉名著及题干涉及的课文的内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正确选择。【解答】《乡土中国》中写同意权力具有契约性,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过长时间的磨合。B.《为了忘却的记念》中,青年作家进行革命活动,彻底推翻旧有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经济和文化秩序的一种行动。故选B。二、阅读(16分)4.(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①在现实工作中,谈判专家很难被划归为一种职业,也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具备了这个身份。很多人的正式身份可能是企业家、首席执行官、人力资源总监、销售总监、采购经理、项目经理、管理咨询顾问、投诉处理专员、经纪人等,每天都在谈判,处理五花八门的冲突。②请注意,这里没有提到辩护律师和辩论赛冠军,因为这两类人的工作或行为习惯其实和我们所说的谈判并不完全一样。简单来说,那么,辩论和谈判有什么区别呢?谈判高手不都是一些能言善辩者吗?好吧,并且把它和辩论区分开来。③谈判的定义:谈判是冲突各方通过设定立场、提出建议、做出取舍、交换价值,并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④这个过程需要谈判各方参与,进而综合大家的决定以达成协议。辩论则通过双方阐述各自立场并给出论据,相互攻击对方的逻辑漏洞,谁也说服不了谁,所以需要一个第三方来做出裁决,在真正的商业博弈或者国际冲突中,比如两国的贸易谈判,在这位辩手的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精彩演说之后,对方突然说:“嗯,那就按你们说的办!”显然这种情况很难出现。⑤谈判更多关注的是如何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谈判者并不会纠结于谁对谁错。强调是非往往不仅不能帮助自己达成目标,反而会引发双方的情绪问题。如果由此导致了更大的冲突,我更倾向后者。⑥当然,这里不是去比较辩论和谈判孰优孰劣,而是在厘清这两种技能所适用的不同场景。实际上,辩论可以让我了解到不同的立场和思想,可以从自己未曾想过的角度看待问题。这里只是帮大家明确了谈判和辩论的区别。另外,这不是一本教人怎么说话的书。而是一本探讨如何在冲突中解决问题的书。⑦如果是教你如何打“嘴仗”的话,无论如何我也不敢来写这本书。从小我就觉得自己的嘴比较笨。我可能又要抛出一个冒犯大家固有想法的观点了:如果你感觉到自己不太会说话,经常脑子里想得好好的,那么恭喜你,你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谈判高手!因为我们发现那些伶牙俐齿的人往往不适合谈判。首先,你很难通过说服让对方放弃自己的利益,说多了白搭;其次,说得太多就很难听到对方在说什么,无视对方的诉求可能会导致你也拿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最后,容易给对方留下把柄,中国有句老话,也是同样的意思。⑧无独有偶,西方哲学也印证了这句老话。二律背反定律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哲学概念,两个公认为正确的命题都是依据普遍承认的原则建立起来的,由于人类理性认识的辩证性力图超越自己的经验界限去认识物自体,误把宇宙理念当作认识对象,这就必然产生二律背反。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对同一对象可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但都能自圆其说。如果在一个逻辑体系当中,你不断地对一个结论进行证明,有人让你帮他的一个朋友介绍对象:“这个小伙儿名校毕业,工作优秀,身材高大,在北京有车有房,既然条件这么好为什么还要找人介绍对象呢?有的时候说得太多反而适得其反,让对方产生疑惑甚至逆反心理?这种表达时的心理距离法则也是我们在谈判时需要注意的,往往越主动就会越被动,⑨谈判其实是一个动脑的过程,需要冲突双方或多方开放心态,少说话多思考,优秀的谈判者通常默默无闻,他们关注的不是赢得战斗或辩论(1)本文节选自《逆势谈判》一书,从以下目录看,最有可能出自的一项是CA.谈判的要素B.谈判中的沟通C.谈判的本质D.谈判中的情绪管理(2)以下不符合第⑨段中“二律背反定律”的一组是BA.人性本善人性本恶B.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C.宇宙是有限的宇宙是无限的D.一切都是静止的一切都是运动的(3)根据文意,作者可能不认同的一项是BA.擅长家庭矛盾调解的社工是谈判专家。B.一个专业的辩手能让对方哑口无言。C.谈判能力是开展许多业务必需能力。D.优秀谈判者少说多思力求问题解决。(4)作者是如何辨别“谈判”和“辩论”这两个概念的,请对此加以分析。(5)读完本文后,班级组织了一次阅读交流会。小明发言:“我认为‘那些伶牙俐齿的人往往不适合谈判’这一观点有误,诸葛亮就是反例。”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3)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重要概念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结合句子和文段意思,仔细辨别分析,认真推敲。(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解答】(1)C.结合“好吧,并且把它和辩论区分开来”可知。故选C。(2)B.结合“二律背反定律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哲学概念,而两个命题之间却存在矛盾冲突”可知。故选B。(3)B.结合“辩论则通过双方阐述各自立场并给出论据,以期达到取胜的目的,谁也说服不了谁,比如评委、法官,作者可能不认同本项。故选B。(4)结合“谈判的定义:谈判是冲突各方通过设定立场、提出建议、交换价值,作者先对这两个概念做了明确的定义,进而综合大家的决定以达成协议,相互攻击对方的逻辑漏洞。辩论双方往往无法达成共识,所以需要一个第三方来做出裁决、观众、陪审团”可知,“辩论”的目的是取胜,所以过程是互相指出对方的错漏,谈判者并不会纠结于谁对谁错,反而会引发双方的情绪问题,那就更加得不偿失了”可知,且没有第三方裁决,反而不利于解决冲突。结合“可以想象一下,比如两国的贸易谈判……”可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需要冲突双方或多方开放心态,用智慧去解决问题,优秀的谈判者通常默默无闻,而是专注于解决问题和冲突”可知,两者只是适应场景不同,使论述更严谨。(5)本题是开放性题,没有唯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一:诸葛亮舌战群儒确实是一个有力的反例,我很欣赏小明同学阅读时的独立思考,但“这一观点”并不绝对,并不代表所有情况。结合作者之后阐述的理由“首先,你很难通过说服让对方放弃自己的利益,浪费口舌和时间,说得太多就很难听到对方在说什么,无视对方的诉求可能会导致你也拿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说得太多就难以做到滴水不漏,中国有句老话,也是同样的意思”来看,相较于说话。我推测作者所谓“伶牙俐齿的人”是只耍嘴皮子不思考的人。答案示例二:我赞同小明的观点。诸葛亮能舌战群儒,他确实有伶牙俐齿的口才。结合“首先,你很难通过说服让对方放弃自己的利益,浪费口舌和时间,说得太多就很难听到对方在说什么,无视对方的诉求可能会导致你也拿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说得太多就难以做到滴水不漏,中国有句老话,也是同样的意思”来看,他把“伶牙俐齿”等同于“无视对方诉求”和“说话不严谨”,推论不成立,他是拥有丰富谈判经验和卓越谈判才能的外交家。答案:(1)C(2)B(3)B(4)作者先对这两个概念做了明确的定义。再辨析两者在过程和目标上的区别,且由第三方裁决;而“谈判”的目的是双方达成协议,如果过分强调对方错误、达成协议,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两者只是适应场景不同,使论述更严谨。(5)答案示例一:诸葛亮舌战群儒确实是一个有力的反例,我很欣赏小明同学阅读时的独立思考,“往往”指情况发生概率较高,因此能举出反例并不能证明它是错误的,提出这一观点的目的是强调在谈判中,思考更重要,不包括诸葛亮。答案示例二:我赞同小明的观点。诸葛亮能舌战群儒,他确实有伶牙俐齿的口才。从作者阐述的理由来看,但其实没有必然联系。类似的反例还有周恩来总理,他的口才和气度都让对手折服。三、现代文阅读(15分)5.(15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猫城记(节选)①老舍①大蝎调了五百名兵来保护迷林,可是兵们全驻扎在二里以外,因为他们要是靠近了迷林,猫国的风俗以收获迷叶为最重大的事,必须调兵保护。兵们不替任何人保护任何东西是人人知道的,大妈是个漂亮人物,自然不愿被人指摘,可是安置在二里以外以免兵馋自乱。风稍微大一点,而且是往兵营那面刮,以免兵们随风而至,抢劫一空。兵们为何服从他的命令?还是因为有我在那里:没有我,吓倒猫国五百兵”是个诱语。②五百名兵之外,真正保护迷林的是大蝎的二十名家将。这二十位都是深明大义、忠诚可靠的人,但是有时候一高兴,而把迷林抢了。到底还是因为我在那里,他们因此不敢“高兴”。所以能保持着忠诚可靠。③这天大蝎为收获迷叶举办了盛大的敬神仪式。他请我这个外国人作大神的代表,在迷林中心的高架子上替他保护迷叶。大蝎告诉猫兵们,摘叶的时候若私藏或偷吃一片,兵们两人一组上树摘叶。不大的工夫,我在上面已能看到原来被密叶遮住的树干。④猫人并不是不能干事,我心中想,假如有个好的领袖,这群人也可以很有用的。假如我把大蝎赶跑,替他做地主、做将领……但这只是空想,我到底还不深知猫人。我正在这么想,我看见大蝎的木棍照着一个猫兵的头去了。我知道就是我跳下去不致受伤,但是我必须跳下去,在我眼中大蝎是比那群兵还可恶的,我也得给大蝎个厉害。我爬到离地两丈多高的地方,跳了下去。跑过去,大蝎正下令,把他埋在地下。一个人若不明白他人的心理,在猫兵们以为我是下来放张手雷,我跳在地上,大概跌伤的不在少数,因为四面全悲苦地叫着。我顾不得看他们,也以为我是看他责罚猫兵而来帮助他,因为我这一早晨处处顺从着他,他莫名其妙了,大概他一点也不觉得打死猫兵是不对的事。⑤我问大蝎:“为什么打死人?”⑥“因为那个兵偷吃了一个叶梗。”⑦“为吃一个叶梗就可以……”我没往下说,我又忘了我是在猫人中,和猫人辩理有什么用呢!我指着四围的兵说:“捆起他来。”大家你看着我,似乎不明白我的意思。“把大蝎捆起来!”我更清晰地说。还是没人上前。我心中冷了。设若我真领着这么一群兵,我大概永远不会使他们明白我。他们不敢上前,而是完全不了解我的心意——为那死兵报仇,在他们的心中是万难想到的。这使我为难了:我若放了大蝎;我若杀了他,以后我用他的地方正多着呢。无论他怎不好,他一定比这群兵更有用一些。我假装镇静问大蝎:“你是愿意叫我捆在树上,眼看着兵们把迷叶都抢走呢?还是愿意认罚?”⑧兵们听到我说叫他们抢,立刻全精神起来,立刻就有动手的,一脚踢翻了两个。大家又不动了。大蝎的眼已闭成一道线,我知道他心中怎样的恨我:他请来的大神的代表,极难堪的事,自然他绝不会想到因一节叶梗而杀人是他的过错。但是他决定不和我较量,兵们替他收迷叶,有什么报酬。他说,四围兵们的耳朵都在脑勺上立起来了,大概是猜想,给他们一顿饭吃,像我每天吃的晚饭。兵们的耳朵都落下土了,好像是吃东西噎住了似的,不满意我的办法。对于死去那个兵②。大蝎也答应了。但是我问了半天,谁知道他的家属在哪里?没有一个人出声。对于别人有益的事,哪怕是说一句话呢(节选自《猫城记》,有删改)【注】①《猫城记》创作于1932﹣1933年,老会从英国回国不久。此时的中国内有军阀割据、国共对峙,外有日本侵占东北,夏夏可危。情节概要:因飞机失事,中国人“我”坠落到了火星上的猫国,但他只是想利用我外国人的身份替他保护能使人上瘾又毒害精神的迷叶。我随着大蝎看到了猫国社会的种种情状,最终见证了猫国的灭亡。本文节选自第十三章。②国魂:猫国的货币。(1)本文语言很有特色,以第②段为例,分析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取得幽默讽刺效果的。(2)赏析“一名猫兵被打死”这一突发事件在文中的作用。(3)分析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的意图。(4)《猫城记》与《阿Q正传》主题接近,而各具艺术独创性,请结合文本内容辨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小说,整体理解把握文本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理解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主要写作手法,领悟小说主旨,明确探究方向。(2)本题考查分析故事情节的作用的基本能力。故事情节,是小说中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间关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小说往往以情节取胜。情节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史,其主要作用就是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从而表现主题思想。(3)本题考查分析叙述角度的能力。注意把握叙述角度的种类和特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概括。(4)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艺术独创性的能力。注意结合文本内容辨析。【解答】(1)结合“五百名兵之外,真正保护迷林的是大蝎的二十名家将、忠诚可靠的人,也许把大蝎捆起来。到底还是因为我在那里。所以能保持着忠诚可靠”可知、正面言说的情况下,增强语言的讽刺性,颠覆了读者对“深明大义;选用“高兴”一词美化叛变,产生反差;两次重复使用“忠诚可靠”。(2)小说中的突发事件往往促成了情节的发展或转折。结合“猫人并不是不能干事,假如有个好的领袖,这群人也可以很有用的,替他做地主,我不敢决定什么,“我”原本看到猫兵的能干、猫国还有救,结合“我这一跳,我跳在地上,大概跌伤的不在少数,“我”有意跳下高架子为那个猫兵报仇;结合“我心中冷了,我大概永远不会使他们明白我,并不是出于爱护大蝎,在他们的心中是万难想到的”可知,必能得到其响应。这不能不说是“我”的悲哀。正是这一情节,使小说揭露病症。(3)结合“风稍微大一点,而且是往兵营那面刮,以免兵们随风而至。兵们为何服从他的命令,兵早就哗变了”可知,天然地与猫人保持着心理和文化的距离;结合“我心中冷了,我大概永远不会使他们明白我,并不是出于爱护大蝎,在他们的心中是万难想到的”可知,我又不是一个彻底的旁观者,产生了拯救猫人的想法、怒其不争的情感态度。(4)《猫城记》与《阿Q正传》主题接近,都揭示国民劣根性和民族衰败根源。结合《阿Q正传》可知,用近乎漫画的夸张手法,特别是他的“精神胜利法”,揭示了民族衰败的根源,体现了鲁迅深刻的启蒙思想,我心中想,禁止了吃迷叶。假如我把大蝎赶跑、做将领……但这只是空想,我到底还不深知猫人”“但是我问了半天?没有一个人出声,哪怕是说一句话呢。这是我在猫国又住了几个月才晓得的,《猫城记》则借助科幻外壳,用荒诞手法,创造了“猫国”这一典型社会,将面临的灭国后果,但猫国上上下下可谓人人都是阿Q。答案:(1)作者在无法直接、正面言说的情况下,增强语言的讽刺性,颠覆了读者对“深明大义;选用“高兴”一词美化叛变,产生反差;两次重复使用“忠诚可靠”。(2)小说中的突发事件往往促成了情节的发展或转折。“我”原本看到猫兵的能干、猫国还有救,“我”有意跳下高架子为那个猫兵报仇;“我”以为自己是替他们出头,谁知又得到心灰意冷的结果,更是猫人和猫国的悲哀,更彰显了小说对现实批评的意旨、疗救社会的主题更加深刻。(3)“我”作为猫国的外来者,天然地与猫人保持着心理和文化的距离;同时,我逐渐深入猫国社会后,作者借“我”之口抒发自身对当时国人哀其不幸;第一人称增强小说艺术真实感和批判的力度。(4)《猫城记》与《阿Q正传》主题接近,都揭示国民劣根性和民族衰败根源。《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人物,暴露了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也揭示了普遍的人性弱点。《猫城记》则借助科幻外壳,用荒诞手法,创造了“猫国”这一典型社会,将面临的灭国后果,但猫国上上下下可谓人人都是阿Q。四、诗词赏析(8分)6.(8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郊行即事【宋】程颢①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②莫忘归。【注】①程颢:宋代理学家、教育家,“理学”奠基人。②游衍:恣意游逛,纵情游玩。(1)校报编辑部同学拟定该诗所在栏目,不能编入的一项是CA.宋诗赏读B.哲理诗选C.古体诗揽胜D.近体诗精华(2)对前两联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第一联写春天景象,“碧”描摹遥山绿色,自可纵情游玩。B.第二联写追逐落花,“坐”透露困境中的闲适、春游之趣。C.两联既有整体氛围,又有具体内容,多角度地描绘了春天。D.两联既有写景之词,又有记事之语,彼此独立(3)宋诗好说理,有人说“此诗无一毫道学气,五、六句情韵俱佳。”结合诗句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体裁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要明确诗歌体裁的特点,再判断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这首诗是宋代“理学派”的作品,且全诗共8句,故本诗又属于近体诗。故选C。(2)D.“彼此独立”错,诗歌前两联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叙事。故前两联景中有事,二者相辅相成。故选D。(3)颈联“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意思是:休要推辞这杯酒,只是怕风吹花落。面对渐飘渐远的落花,想到了聚少离多的世事,这是想象。他认为美好时光会像风吹花落一样逝去,人生中会有的事物感情,好高骛远不如抓住目前。运用比喻手法。答案:(1)C(2)D(3)诗的颈联联想(虚写)到和朋友相聚的美好时光,劝朋友莫要推辞;又使用比喻的修辞,表达了作者希望世人珍惜友情和美好时光的思想感情。译文: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游赏,远山春意正浓。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穿过柳丝飘摇小巷的落花,就坐在溪水边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休要推辞这杯酒,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一片片飞散了。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但不可乐而忘返。赏析:这首诗是宋代“理学派”的作品。作者描写了清明节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在平添几许稚趣的同时、珍惜时光。古人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句子,而且根据生活的经验,程颢所写的清明节是一个晴朗的清明,所以诗里感叹“只恐风花一片飞”吧,落花流水虽说不是春天里独有的现象,因此诗人将追逐落花这样的游戏也写进了诗里,或许诗里人是想随漂浮的落花找到流水的源头,于是坐在岸边石头上休憩,就想起朋友相聚的美好时光,“莫辞盏酒十分劝”的句子许是如此而来。这首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四个短句为一部分。前面写郊外踏春。清明的原野那样美丽,飘着落花的流水明洌。面对渐飘渐远的落花,诗里人想到了时间的珍贵,更想到了朋友,也终究有一天会烟消云散,珍惜今天所有的美好就是珍惜了自己的一生。诗里用到的一些词汇起到了美化主题的作用,像“恣行”“碧四围”“兴逐”“苔矶”“十分劝”“况是”“游衍”“暮忘归”,但这更增加了诗句的浪漫色彩,但文字功底差的人是写不出如此跌宕的诗来的。理学派的文章离不开思索,细读一读这首作品里也是将一种思考嵌在字里行间,但只要作者有意处处留下思绪。五、文言文阅读(20分)7.(20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筠溪翁传【明】归有光①余居安亭。一日,有来告云:“北五六里溪上,草舍三四楹,日吟哦,数童子侍侧见翁,颀然皆白,延余坐,举架上书悉以相赠,殆数百卷。余谢而还。久之,遂不相闻。然余逢人辄问筠溪翁所在。有见之者,皆云翁无恙。每展所予书,张西卿从江上来,言翁居南潮浦,神气益清,编摩殆不去手。侍婢生子状翁貌,如余十年前所见加少,亦异矣哉!②噫!余见翁时,岁慕,天风憭栗①,野草枯黄。日将脯,余循去径还家。媪、儿子以余远至,具酒。见余挟书还,则皆喜。一二年,余妻儿皆亡。而翁与余别,每劳人问死生。余虽不见翁,而独念翁常在宇宙间,视吾家之溘然而尽者,翁殆如千岁人。③昔东坡先生为《方山子传》,其事多奇。余以为古之得道者常游行人间不必有异而人自不之见。若筠溪翁,固在吴淞烟水间,岂方山子之谓哉?或曰:筠溪翁非神仙家者流【注】①憭栗:哀怆凄凉。(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①西卿状翁貌描绘、描述②具酒准备(2)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①每劳人问死生CA.每次B.每当C.常常D.每逢②视吾家之溘然而尽者BA.早早B.突然C.意外D.令人伤心(3)把第①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见翁,颀然皙白,延余坐,举架上书悉以相赠,殆数百卷。(4)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古之得道者常游行人间不必有异而人自不之见(5)史传著作具有巧于构思、精于剪裁、长于表达等特点,请结合第①段内容,自选角度(6)作者始将筠溪翁视为“异”“仙”之人,终借他人之口,称其为“高士”。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掌握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是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2)本题考查掌握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5)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文学短评的能力。注意从构思、剪裁、表达等角度赏析本文特点。(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评价人物形象的能力。注意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辨析两类人的差异。【解答】(1)①译文:张西卿形容筠溪翁的状貌。状:描绘。②译文:准备好了酒菜。具:准备。(2)①译文:时常劳烦别人打探我的生死。每:常常。故选:C。②译文:比起我家里忽然去世的亲人。溘然:突然。故选:B。(3)颀然:身材修长的样子;延:邀请;悉:全。译文:(我)见到了筠溪翁、皮肤白皙,煮茶来让我喝,大概有几百卷。(4)“常游行人间”的主语是“古之得道者”,属于较长的主语;“常游行人间”之后也要断句,表意完整。综上应断句为:古之得道者/常游行人间/不必有异/而人自不之见,时常行走于人间,常人没有发现他们罢了。(5)从剪裁来看,作者剪裁精巧,草舍三四楹,日吟哦,足未尝出户外。写自己听闻他人介绍。然后写见到他时他的相貌与动作,颀然皆白,渝茗以进,殆数百卷”,肌肤很白,还送我书籍,自己常常打听他的近况,说他虽然七十岁了,还坚持读书,好像还比以前年轻了。作者剪裁得当,以“相见——想念——打探”为线索组织材料,逐层深入地表达了对筠溪翁的钦佩。也可从长于表达的角度进行赏析。先听闻别人说筠溪翁的情况。而后写自己去拜访他,展现他的相貌与品性,“然余逢人辄问筠溪翁所在,皆云翁无恙,未尝不思翁也”,更以“亦异矣哉”表达赞叹之意,用感叹句与反问句式准确地表达出对筠溪翁的赞美之情。(6)作者初见其人是这样描述的,“颀然皆白,渝茗以进,他身材修长,还赠送了许多书给我,“年已七十,编摩殆不去手,方呱呱,如余十年前所见加少。年届七十,编书不倦,将其视为异人,余妻儿皆亡”“视吾家之溘然而尽者,联想到自己妻儿早死。第三段作者联想到苏轼的《方山子传》,抑岩处之高士也欤”,所以借他人之口;“异人”“仙人”行为举止有异于常人处,但境界高尚。答案:(1)①描绘、描述(2)①C;②B(3)(我)见到了筠溪翁,他身材修长,他邀请我坐下,拿来架子上的书都送给我。(4)古之得道者/常游行人间/不必有异/而人自不之见。(5)示例一:作者巧于剪裁,先写自己听闻他人介绍;见面后、动作;接着写分别之后,在听闻张西卿介绍后;作者以“相见——想念——打探”为线索组织材料、思念和赞美之情。示例二:作者长于表达,先写自己听闻他人介绍;见面拜别之后四处询问其近况;在听闻张西卿介绍后;语气和句式的不同,可见其表达之精。(6)示例:作者初见筠溪翁,其颀然晳白,后闻其年届七十,编书不倦,将其视为异人,更将其视为寿已千年的仙人,觉得筠溪翁应该是像方山子一样的普通而有极高境界的人,称其为“高士”,“高士”则无异于常人,令人倾慕。参考译文:我住在安亭时候,有人来告诉我道:“北面五六里河上,有个筠溪翁住在其中,有几个书童,他不曾出过大门一步。见他身长面白,并且煮茶给我喝,一齐送给我,我谢了他。隔了好多时。然而我逢人总是问筠溪翁的住址,都说他身体很健康,总是挂念他,张西卿从江上来,年纪已经七十岁了,益发清健,还不肯停手,此刻正在呱呱啼哭,像我十年前看见他的神气,那真是奇怪了。噫,记得我从前见翁的时候,天气很冷,太阳将要落下,妻子和儿子,备了酒菜,他们都很快乐,我的妻子和儿子都已去世,时常劳烦别人打探我的生死,但我一个人想他常在天地间,他真像一千岁的人。以前苏东坡作《方山子传》。我以为古代得道的人,未必有什么奇异。像筠溪翁原来是在吴淞江烟水之间?又有人说,或者是位隐居岩穴的的高人吧?六、文言文阅读(11分)8.(11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桃溪记【明】徐一變①自余遭乱,流寓无常处,恒郁郁不乐。思得幽夐①之地,营半亩之室以宁厥居。环视无有也。②客或进曰:“世岂无有哉?顾先生未之即□。太湖之南二十里许,有溪焉。水泉清远,左盘右纡,构桥溪上曰‘范蠡’以志。溪两岸宜桃,投核土中,不培而茂,群葩竞发,嫣红腻白,蒸为旦气。烂若赖霞。居人因字溪曰‘桃’。茅屋三四福、在桃树中,则吾家也。附屋有田二十亩,勤力耕作,皆务农业。官租有程,每相率先期而输,终岁无骨吏扣门,时虽争战,妻子皆不识兵。有自城府来者,言兵暴状,可以言幽复矣。顾先生未之即□。”③嘻!吾尝观陶靖节记“桃花源”事,疑其地实在世外,非人间有。如客所称,非桃花源比也,而不知有乱世,未尝无绝境,第吾驽薄,姿朴茂,间至城府,招余卜筑其处,因记之云。【注】①幽夐(xiòng):幽深,深邃。(1)针对作者的“郁郁不乐”,客人进行了一番说解;请结合文本具体情境,填入第②段方框处,并简述理由。a.世岂无有哉?顾先生未之即□。b.其地若此,可以言幽复矣。顾先生未之即□。A.也B.耳C.焉D.乎a选项B理由:用“耳”字,对作者所认为的世无“幽夐”之地表达不以为然的态度,以便在一开始就消除作者的郁闷心情,有助于说理的展开。b选项A理由:用“也”字,意味着对上文内容作小结,并有鼓励作者去寻找的意味。(2)赏析第②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课件
- 新生儿气道管理课件
- 焊接工艺课件-焊条电弧焊V形坡口板对接横焊
- 《慢阻肺gold指南》课件
- 《草帽图解析话术》课件
- 《心理学章》课件
- 【课件】发现你的优势
- 【大学课件】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定额计价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汇编【人力资源管理】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大全职工管理篇
- 无锡市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一(有答案)
- GB/T 45014-2024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层压板紧固件拉脱阻抗试验方法
- 传播学(东北林业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2024年安全员之A证考试题库及完整答案(网校专用)
- 血液净化中心院内感染控制课件
- 统编版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情景测试卷 (无答案)
- 年产1.5万吨长链二元酸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 绩效考核办法1
- 【MOOC】外科护理学-中山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年度学校办公室工作总结
- 2025版国家开放大学法律事务专科《民法学(2)》期末纸质考试总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