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及复习资料_第1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及复习资料_第2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及复习资料_第3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及复习资料_第4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及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政治经济学的探讨对象是:

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D、社会生产方式

2、政治经济学的含义是:

A、政治学与经济学的结合B、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的结合

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得结合D、是关系国家或社会的经济学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探讨的动身点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生产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

A、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B、揭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

C、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的隐私D、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更的规律

5、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照定作用的是:

A、生产B、交换C、安排D、消费

6、生产力和生关系的统一构成

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方式D、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的二因素是:

A、运用价值与交换价值B、运用价值与价值

C、价值与交换价值D、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

2、两种不同运用价值可以按肯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

A、两种商品有不同的运用价值B、两种商品的用途各异

C、两种商品各为对方须要D、两种商品都有价值

3、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是:

A、质上有差别,量上无差别B、质上无差别,量上有差别

C、质和量上都有差别D、质和量上都无差别

4、价值的本质是:

A、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B、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产品

C、两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关系D、凝聚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运用价值的东西,不行能具有价值B、有运用价值的东西就肯定有价值

C、没有运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价值D、有价值的东西不肯定有运用价值

6、商品二因素确定于:

A、商品的内在属性B、详细劳动

C,抽象劳动D、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详细劳动创建商品的运用价值B、运用价值都是由详细劳动创建的

C,运用价值都是由来自自然物D、详细劳动创建商品的价值

8、价值的源泉是:

A、详细劳动B、抽象劳动C、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D、劳动和土地

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简洁劳动时间确定的B、困难劳动时间确定的

C、个别劳动时间确定的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的

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是以简洁劳动为尺度的R、是以困难劳动为尺度的

C、是简洁劳动和困难劳动折算为尺度的D、以上都不是

11、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确定于:

A,商品二因素B、简洁劳动和困难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冲突D、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

12、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

A,价值确定价格B、供求确定价格

C、竞争确定价格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3、货币的本质是:

A、媒介商品交换B、是资本的最初表现

C、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D、价值形式发展的必定

14、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需是:

A、想象的货币B、实实在在的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D、纸币

15、在80年头中后期,由于温州很多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了在全国市场上抵制“温州货”现象。这表明:

A、运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担当者B、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价值是运用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16、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假如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阍品数量和单位商品

的价萤量的变更表现为:

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削减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

17、某肉食加工厂与某弃猪大户签订合同,约定以现行市场价格加上肯定的价格预期涨幅购买该养猪大户饲养的优良种猪,

并于一年后结付全部款项。货币在这里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18、某公司在初秋以每公斤05元的价格收购鲜玉米,实行保鲜技术处理,于冬春季出库上市,每公斤6元还供不应求。

造成这种价格差异的缘由是:

A、生产玉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发生了变更B、玉米的价值和供求关系发生了变更

C、市场玉米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更D、经过处理后的玉米价值发生变更

19、解决商品内在运用价值和价值冲突的关键是

A、商品的生产B、商品的安排C、商品的消费D、商品交换的实现

20、商品经济的基本冲突是

A、运用价值与价值的冲突B、详细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冲突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冲突D、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冲突

21、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

A反比B正比C没关系D在肯定条件下按相同方向变更

22、商品生产者要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必需使自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

A、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小于最高的个别劳动时间

23、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通货膨胀

A,不会发生B、口」能发生C、取决于冏品数量D、是不行避开的

24、商品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这种劳动是:

A.抽象劳动B.脑力劳动C.详细劳动D.体力劳动

25、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顾客用10元可购买5斤苹果B、顾客购买5斤革果,一周后付款10元

C、顾客用10元购买了5斤苹果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定5斤苹果

二、多项选择题(至少有2道以上是正确答案)

1、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E、价值与交换价值互为基础

2、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是两个独立存在的劳动B、是两次不同的劳动

C、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D、抽象劳动寓于详细劳动之中

E、详细劳动是商品生产者借以相互联系的桥梁

3、裁缝的劳动和木匠的劳动都是在特定形式卜进行的劳动,他们的生产活动的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等

等都是各不相同的,但在市场上,裁健生产的衣服却可以和木匠生产的家具相互交换。这是因为:

A,衣服和家具都能满意人类的特定须要B、衣服和家具都取材于自然界

C、衣服和家具都包含了人类劳动D、裁缝须要家具,木匠须要衣服

E、衣服和家具都是详细劳动的产物

4、劳动生产率降低,同一劳动时间:

A、生产的运用价值量削减,价值量也削减B、生产的运用价值量削减,价值量不变

C、生产的运用价值量不变,价值量增多D、生产的运用价值量削减,但单个商品的价值量提高

E、生产的运用价值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5、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有:

A,自发地调整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部门之间的安排B、促进小商品生产者向两极分化

C、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D、简洁导致经济危机发生

E、指引商品生产者致富

6、货币基本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存手段E、世界货币

7、假定1999年玉米产量为1亿公斤,投入的劳动力为1万人,劳动尢的平均劳动时间为200天。2000年玉米生产投入的

劳动力和平均劳动时间均未发生变更,但由于自然灾难,玉米产量下降为5000万公斤。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2000年生产的5000万公斤玉米所包含的价值量与1999年生产的1亿公斤的玉米所包含的价值量相等

B、相对1999年,2000年生产单位玉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了

C、相对1999年,2000年生产单位玉米所包含的价值量增加了

D、若1999年生产的玉米尚未耗尽,则这部分玉米的价值也增加了

E、2000年生产单位玉米所包含的价值量没变更

8、商品标价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表现着商品的内在价值。而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实际支出的货币则执行流通职

能。理论上,商品交换时所需的货币量应当与商品的内在价值相符,即交换价格应当等于商品标价。但是,我们在现实生

活中购买商品时却往往可以进行“讨价还价”。因此,“讨价还价”:

人表明白买卖双方的竞争B、体现了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C、使商品价格低于商品价值D、说明商品标价高于商品价值

E、消费者的心里现象

9、流通中的货币须要量取决于

A,货币的供应水平B、待售商品的总量。

C、商品价格水平D、货币的流通速度E、政府的货币政策

三、辨析题(先推断,后分析)

1、”商品是天生的同等派”,相同的商品只能卖相同的价钱。

2、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3、商品的运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自然物质和人的劳动,因此,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创建价

值。

4、金银自然不是货币,但货币自然是金银。

5、尽管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但是,无论劳动生产率发生怎样的变更,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创建

的价道总量是不变的。

6、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7、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四、计算题

1、去年,一斤大米的单位价值为1元,今年,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试计算:今年一斤大米的单位价值

应为多少?

2、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求货币须要量?若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求货

币的流通速度?

3、某一时期,流通中货币须要量为30300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须要量增加20乐但实际执行结臭却使流通中的纸币

量达到了50000亿元,求此时货币的贬值程度?

4、己知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是1500元,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200元,减去彼此抵消的支付600元,假定同一货币的流

通次数为5次。求流通货币的总额X的数值?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是什

么?

2、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冲突是商品一系列内在冲突的总根源?

3、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第二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o

A.它们的不同形态B.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不同的作用

C.不变资本是客观要素,可变资本是主观要素D.以上均不对

2.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

A,劳动的价格B.劳功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C.劳动的酬劳D.工人依据自己供应的劳动量参加安排的形式

3.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因为它()0

A.表现为劳动的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

C.是劳动力的价格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建的价值

4.个别资本家追逐的超额剩余价值是通过()。

A.延长工作日实现的B.提高本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

C.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D.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5.资本的本质是()o

A.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B.购买劳动力的货币

C.购买商品的货币D.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6.劳动力商品的运用价值的特别性在于()o

A.能够使自身价值发生转移B.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C.能够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D.能保存资本的价值

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价值和运用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D.以上均不对

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确定性条件是(晨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自由买卖

C.劳动力成为商品D.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大

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

A.由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的多少确定的B.由维持和持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确定的

C,由劳动者所创建的价值确定的D.由劳动力的市场供求状况所确定的

10.能够反映工人真实收入状况的是()

A.名义工资氏实际工资C.计时工资D.计件工资

11.某企业工作日为12小时,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而将必要劳动时间从6小时缩短到3

小时.那么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就会()

A.从100%增加到150%B.从100%增加到200%

C.从100%增加至IJ250%D.从100%增力口至IJ300%

12.资本总公式是()

A.G—W—GB.G—W—G'C.W—G—WD.W—G—W

13.资本总公式的冲突是()

A、运用价值与价值的冲突B、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冲突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冲突D、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冲突

14.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生产资料的价值是()

A、借助于详细劳动创建出来的B、借助了抽象劳动创建出来的

C、借助于详细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1)、借助于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15.肯定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靠削减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16.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干脆目的是()

A、获得肯定剩余价值B、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C、获得劳动力价值D、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17.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工人劳动的酬劳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劳动创建的价值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8.剩余价值的源泉是工人的()

A.必要劳动B.剩余劳动C.详细劳动D.物化劳动

19.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A.在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无关B.在流通领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C.在生产领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D.既在生产领域,又在流通领域

20.资本从本质上说是()

A.生产中的机器设备B.流通中的商品货币

C.银行中的货币存款D.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21.资本家剥削工人的隐私是()

A.采纳先进技术B.贱买贵卖

C.无偿占有工人创建的全部价值D.无偿占有工人创建的剩余价值

22.精询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A.剩余价值率的凹凸B.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C.工人工资的凹凸D.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23.资本的最初形态总是表现为肯定数量的()

A.厂房、设备B.惊材料

C.劳动力D.货币

24.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工人新创建的价值是()

A.c+cB.c+v+mC.v+vD.c+m

25.资本主义社会相对工资变更的趋势是()

A.上升B.下降

C.与名义工资宾东的趋势一样D.与实际工资变动的趋势一样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本是()o

A.用来扩大生产规模的货币B.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D.不断增值无休止地运动

E.一个历史范畴

2.剩余价值的产生()。

A.既不在流通中,乂不能不在流通中B.既不在流通中,也不在生产领域中

C,是在生产过程中,流通是不行缺少的条件D.是在资本家省吃俭用的消费过程中

E,是在流通中贱买贵卖的结果

3.资本主义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因为()o

A.工资被看作是全部劳动的酬劳B.工人只有在劳动了以后,资本家才支付给工资

C,工资依劳动时间长短而不同D.工资依劳动效率凹凸而不同

E,工资依劳动娴熟程度大小而不同

4.资本主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关系是(

A.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基础B.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

C,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D.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转化形式

E.计时工资、计件工资都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5.剩余价值()

A.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建的价值B.是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所带来的收益

C.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D.是产生于售卖阶段的价值

E.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6.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

A、详细劳动时间B、抽象劳动时间C、必要劳动时间

D、剩余劳动时间E、个人劳动时间

7.劳动力商品价值构成要素包括()

A.劳动者用于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B.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C.劳动者享受生活的费用D.劳动者接受教化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E.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8.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的区分在于()

A.前者以货币为媒介,后者以商品为媒介民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

C.前者为买而卖,后者为卖而买D.前者为卖而买,后者为买而卖

E.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得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得运用价值

三、计算题

1.某资本主义企业工人的工作日为12小时,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现在工作H长度不变,而将必要劳动时间从

6小时缩短到4小时。试计算:

(1)原来的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2)现在的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2.1936年天津某毛纺厂的工人平均工资每人每天为0.4元。一个工人每天工作12小时,可生产毛线12磅,每磅售价2

元。生产12磅毛线须要消耗劳动资料和原材料为21.6元。试计算:

(1)一个工人12小时创建新价值多少?

(2)创建的剩余价值多少?

(3)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4)在一个工作日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是多少?

3,吉林省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万人坑”里,发觉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教1842年11月牛世

清挖爆30天,月工资32.34元。据资料记载,当时工人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包

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

试计算:

(1)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多少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4.某企业原来属于中等生产条件,按社会劳动生产率,月生产棉纱1万斤,投资在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价值为6万元,

平均台用年限为5年,价值渐渐转移到新商品中去:每月消耗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1.6万元:雇佣工人50人,每人平

均月工资8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乐本月由于改进技术,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除原材

料等劳动对象价值消耗按比例增加外,其他资本价值消耗没有增加。试计算:

(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多少?

(2)资本家本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多少?

(3)本月的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四、辨析题

1.资本是以商品、货币等形式存在的,所以,一切商品、货币都是资本。

2.剩余价值是有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创建出来的。

3.假如雇佣工人的人数和劳动日长度不变,资本家就不行能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4.剩余价值必需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5.工资是劳动的价格。

6.个别费本家只要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便可以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7.超额剩余价值本质上也是相对剩余价值。

五、论述题

1.试论剩余价值的产生

2.试论自动化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3.试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实现过程

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一、单项选择题

1、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单个资本生产规模属于()

A.资本积聚B.资本积累C.资本集中D.资本垄断

2、某资本主义工厂工作口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4小时,月工资总额为5万元,则该厂资本家

每月获剩余价值()

A.5万元B.10万元C30万元D.60万元

3、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B.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之间的比例

C.固定资本和流淌资本之间的比例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4、通过对资本主义简洁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

A.是由工人创建的B.是由资本家创建的

C.并不仅仅是由工人创建的D.是由资本家和工人共同创建的

5、由于出现新技术和新独创引起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被称为()

A.有形损耗B.实物补偿C.精神损耗D.价值补偿

6、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依据是()

A、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7、资本积累是()的源泉。

A.简洁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

C.既是简洁再生产又是扩大再生产0.资本集中

8、()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

A.资本B.剩余劳动C.货币D.剩余价值

9、资本积累就是()。

A.资本的原始积累B.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C.社会财宝的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积累D.资本的枳聚和集中

10、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因是()o

A.为了扩大再生产B.竞争

C.价值规律的作用D.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

11、资本主义简洁再生产是()o

A.简洁协作的再生产B.产值和产量增加缓慢的再生产

C.生产过程在原有规模上不断重复的再生产D.断断续续的再生产

12、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B.可变资本和不变费本的比例

C.由技术构成确定而乂反映技术构成变更的资本价值构成

D.由价值构成确定而又反映价值构成变更的资本技术构成

13、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o

A.劳动者和科学技术的结合程度

B.各企业手工操作与自动化之间的量的比例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D.生产中所运用的生产资料和运用这些生产资料所必需的劳动力之比

1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比是(

A.资本的技术构成B.资本的价值构成

C.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D.资本的有机构成

15、潜在形式的过剩人口主要是指()。

A.大城市中的失业人口B.过剩的农村人口

C.城市中的在业人口D.城市中时而就业时而失业的人口

16、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一般意味着()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增加。

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淌资本

17、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一般意味着(

A.每个劳动者推动的生产资料更多B.每个劳动者推动的生产资料更少

C.每个劳动者推动的生产资料不变D.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

18、在考察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中,厂房是(

A.固定资本B.流淌资本C.不变资本D.可变资本

19、资本积累的实质是()o

A.剩余价值的资本化B.资本额渐渐增大

C.扩大再生产D.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再去•剥削工人创建的更多的剩余价值

20、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

A.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B.资本家的财宝积累

C.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

D.剥夺者被剥夺,资本主义制度必定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

21、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是由于()。

A.劳动力人口太多B.劳动者人口相对于资本的需求太多了

C.人口的增长超过了生产资料的增长D.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太先进和自动化程度太高

22、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

A.资本家必定要进行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

B.资本积累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必定性

C.资本家财宝的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必定性

D.剥夺者被剥夺,资本主义必定灭亡

23、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是()。

A.社会资本普遍增大B,个别资本增大

C.剩余价值率提高D.剩余价值率降低

24、资本主义的基本冲突()。

A.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冲突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冲突

C.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冲突

D.个别企业内生产的有组织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冲突

25、资本枳累的数量最终取决于()。

A.资本家省吃俭用B.资本家的意志

C.积累基金和资本家消费基金分割的比例D.剩余价值的数量

二、多项选择题

1.从资本主义简洁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

A预付的资本是由资本家节欲向来的B不变资本和口J变资本都是由雇佣工人创建的

C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建的D资本积累的实质

E劳动力的再生产从属于资本

2.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

A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C所用资本与所贽资本的差额D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E资本家个人消费的节欲程度

3.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将导致()0

A个别资本的不断增大B不变资本比重增大,可变资本相对减小

C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削减D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E机器排挤工人造成工人失业

4.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有()。

A流淌的过剩人口B潜在的过剩人口C固定的过剩人口

D现实的过剩人口E停滞的过剩人口

5.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的相互关系是(

A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干脆结果B资本枳累是资本枳聚的重要条件

C资本积聚的增长有利于资本的集中D资本快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的积聚

E资本积聚和集中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6.资本集中()。

A是分散资本的合并B能增大个别资本C能增大社会资本

D能促进资本积聚E使资本全部权发生变更

7、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化()o

A.是指无产阶级所得的收入在社会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下降

B.是指无产阶级所得的收入相对于实际能买到的生活必需品而言

C.使指生活状况日益恶化

D.与无产阶级生活状况的改善无关

E.是指与财宝的增大程度相比较无产阶级比过去更穷了

三、辨析题

1、资本积累必定带来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2、企业兼并实现了资本的积聚,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3、资本积聚就是资本集中

4、资本积聚就是资本积累

5、假如没有生产费料形式存在的不变资本,雇佣工人就不行能生产出剩余价值,所以剩余价值是由资本家的全部资本生

产出来的。

6、工人用工资购买生活资料进行个人消费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无关。

7、资本积累是资本家节俭的结果。

四、计算题

某企业原预付资本总额为10万美元,有机构成(c:v)为9:1,工人平均周工资为50美元。这周按19:1追加资本4

万美元;原来资本进行更新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为19:1。

试计算:该企业这周是增加J'就业人口还是削减了就业人口?造成工人失业的数量是多少?

五、论述题

1、马克思是怎样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简洁再生产来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

2、分析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区分和我系。

3、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定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四章资本循环与周转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实现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B.销售阶段C.萧条阶段D.生产阶段

2、划分固定资本与流淌资本的目的在于揭示()

A.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B.资本主义剥削的隐私

C.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D.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3、产业资本循环顺次实行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B.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

C.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D.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

4、资本集中()

A、是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B、是通过合并中小资本实现的

C、会导致社会资本总额的增加D、会受到社会财宝增长速度的限制

5、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淌资本,其依据是()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B、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6、货币资本的职能是()。

A.生产各种运用价值B.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做打算

C.生产剩余价值D.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7、固定资本和流淌资本是对()的构成的划分。

A.货币资本B.商品资本C.产业资本D.生产资本

8、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淌资本是以()为依据。

A.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B.资本的不同部分的物质要素不同

C.资本的不同部分价值的周转方式不同D.详细劳动转移生产资料旧价值的方式不同

9、商品资本的职能本质上是()o

A.完成“惊险的跳动”,把商品卖出去B.进行物质补偿

C.收回商品中包含的价值D.实现剩余价值

10、资本循环的确定性阶段是()o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售卖阶段D.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

11、商品资本循环的起点和终点是()o

A.WB.GC.邛'D.G'

12、能带来剩余价值的资本运动是指•)的运动。

A.商业资本B.产业资本C借贷资本D.固定资本

13、货币资本循环形式产生的假象是­)o

A.资木主义生产是为了生产而生产B.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

C.生产是为了剩余价值D.生产是为了满意社会须要

14、购买阶段是资本循环的特定阶段,因为(

A.购买了商品氏使劳动过程得以起先

C.购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要素D.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按肯定的比例购买

15、商品资本循环从“旷”作为起点和终点而不以“邛”作为起点和终点,是因为()。

A.中的运用价值是新创建的

B.“旷”包含了剩余价值,体现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

C.商品资本循环是服务于剩余价值生产的一种形态

D.商品资本循环是资本循环的一种形态

16、产业资本是指()。

A.商业部门的资本B.银行部门的资本

C.一切生产物质资料的部门的货币D.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的一切生产部门的资本

17、在考察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中,火力发电厂里的煤炭是()。

A.固定资本B.流淌资本C.不变资本D.可变资木

18、资本生产的各个部分,按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划分为()o

A.小变资本和口J变资本B.固定资本和流淌资本

C.职能资本和生息资本D.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

19、年剩余价值率()。

A.表示了工人阶级受剥削的程度B.表示了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C.表示了劳动生产率的凹凸D.表示了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20、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

A.会使机器设备的损耗加快,因而增加了资本家的损失

B.加快固定资本的周转,使资本周转额增加,因此要增加投资额,但同时也使资本家得到更多的好处

C.使折旧率提高,从而增加了产品成本

D.可以尽快把固定发本的价值收向来,同事也使流淌资本的周转速度加快

21、年剩余价值率是()。

A.剩余价值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B.一年生产的全部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C.一年生产的全部剩余价值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量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22、当预付总资本量肯定时,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快慢取决于()。

A.固定资本和流淌资本的比例以及各自的周转速度B.固定资本和流淌资本平均周转速度

C.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D.流淌资本的周转速度

23、年剩余价值率的凹凸取决于()。

A.一次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率的凹凸B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C.流淌资本的总周转速度D.剩余价值率和流淌资本的周转速度

24、资本循环是指()0

A.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状态,使价值增殖,最终又回到原来的运动

B.资本不间断的运动

C.从货币资本动身,经过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又回到货币资本

D.资本作为周期性的运动过程

25、资本的生产时间中,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是()。

A.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B.劳动时间

C.劳动对象受自然力独立作用的时间D.劳动时间和劳动对象受自然力独立作用的时间

二、多项选择题

1、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是指()

A.货币资本的循环B.借贷资本的循环C.商品资本的循环

D.商业资本的循环E.生产资本的循环

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A、生产时间的长短B、流通时间的长短

C、生产资本的构成D、流淌资本的周转速度

E、固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周转速度

3、从资本的不同分类来看,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

D、流淌资本E、生产资本

4、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给资本全部者带来的好处有()

A、提高剩余价值率B、增加年剩余价值量C、节约预付资本

D、削减固定资本有形损耗E、削减固定资本无形损耗

5、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起着重要作用,体现在缩短()

A,资本有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B、资本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时间

C、原材料储备时间D、劳动者加工劳动对象的时间

E、生产过程中自然力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6、年剩余价值率()

A、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B、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殖程度

C、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D、与预付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

E.一般来说大于剩余价值率

7、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

A、劳动时间B、自然力独立发挥作用的时间C、停工修理时间

D、生产资料储备时间E、生产资料供应时间

三、辨析题

1、流淌资本就是处在流通领域中的资本。

2、生产时间就是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劳动制造产品的时间。

3、固定资本就是不变资本,流淌资本就是可变资本。

4、资本周期越快,表明资本家预付的可变资本越多,因此获得的年剩余价值量越多,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

5、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但这并不表明流通过程可以产生剩余价值。

6、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淌资本的目的是完全一样的。

7、固定资本的损耗就是有形损耗

四、计算题

1、某企业预付总资本为1500万元,其中厂房800万元,平均运用40年,机器设备350万元,折旧率为10乐其他生产工

具50万元,平均运用10年,预付工人工资100万元,流淌资本每年周转5次,年剩余价值率800斩试计算:

(1)该企业固定资本和流淌资本各是多少?(2)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3)该企业年产品价值总额是多少?(4)企业

资本有机构成是多少?

2、某企业有流淌资本400万元(其中工资100万元),每3个月周转一次,该企业资本有机构成9:1,固定资本平均每10

年周转一次,企业全年产品总值2860万元。请计算该企业的资本周转速度、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

3、某企业预付资本1000万元,企业资本有机构成为8:2,预付不变资本中用于购买劳动资料部分为600万元,固定资本

平均10年周转一次,流淌资本每年周转4次,剩余价值率为1505试计算该企业的资本总周转速度、年产品总值、年

剩余价值率.

五、论述题

1、试述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现实意义。

2、试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3、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和固定资本与流淌资本划分有什么不同?

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分析社会资本运动的理论前提之一是:

A.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B.把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淌资本

C.把整个社会生产分成两大部类

D.把资本分为社会资本与个别资本

2.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的组成部分包括

A、c+v+mB、固定资本+不变资本

C、v+mD、流淌资本+可变资本

3.社会总产品扣除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那部分产品价值是()

A.工农业总产值B.社会总产值

C.国民生产总值D.国民收入

4.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主要依据是其()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价值形态D.最终用途

5.下列那个部门属于1大部类

A.采矿部门B.服装超门C.食品部门D.日用工业部门

6.包括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的是

A.个别资本B.固定资本C.社会资本D.可变资本

7.社会总资本考察的是

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D.流通资本

8.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在

A.生产领域B.流通领域C.生产阶段D.售卖阶段

9.消费问题对于单个资本

A.属于外部条件B.属于内部条件C.必须要加以考察D.意义同社会资本一样

10.第II部类中的IIc在本部类产品的实物形态上体现的是()

A.生活资料B.生产资料C.剩余产品D.国民收人

1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两大部类比例关系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C.生产资料优先增长D.剩余价值的实现

12.社会资本简洁再生产的实现公式I(v+m)=IIc,反映了()

A.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B.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关系

C.其次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D.以上三种交换关系

13.公式I(v十Z\v十m/x)=II(c+Ac)是()

A.社会资本简洁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C.社会资本简洁再生产的前提条伶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1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是()

A.I(c+v+m)=Ic+IIcB.II(c+v+m)=I(v+m)+II(v+m)

C.I(v+m)>IIcD.I(v+Av+m/x)>II(c+Ac)

15.社会资本再生产公式中m/x表示的是()

A.在简洁再生产条件下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

B.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

C.在简洁再生产条件下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

[).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

16.假定第I部类的可变资本(v)是2000,剩余价值(m)也是2000,第H部类的不变资本(c)是3000,这时社会资本:

A.只能进行简洁再生产:B.只能进行萎缩的再生产:

C.有可能进行扩大再生产;D.简洁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都不能进行。

17.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要求供应追加劳动力所需的消费资料,反映这一要求的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的公式是

A.II(c+v-m/x)>I(v+m/x)B.I(c+v+m)=Ic+IIc

C.II(c+v+m)>I(v+m)+II(v+m)D.I(v+m)=IIc

18.所谓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在社会总产品中表现为:

A.增长最快的是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B.其次是生产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

C.最慢的是消费资料:D.生产资料任何时候都比消费资料增长快。

19.生产资料生产之所以优先增长是因为()

A.扩大再生产土要依靠生产资料B.技术进步引起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C.生产资料生产比生活资料生产重要D.生产资料生产周期比生活资料生产周期长

20.资本主义基本冲突是()

A.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大生产之间的冲突

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群众有支付实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冲突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

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冲突

21.曲定资本更新()

A.是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B.是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C.是防止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手段D.不能使资本主义生产短暂走出危机

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冲突B.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冲突

C.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冲突D.运用价值和价值的冲突

2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

A.生产不足的危机B.消费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肯定过剩的危机

24.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起确定性作用的阶段是

A.危机阶段B.萧条阶段C.复苏阶段D.高涨阶段

25.资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