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3.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题号下的答案选项涂黑;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指定位置。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下作答。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计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Na+和Cl-是影响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因素B.外界因素不会导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改变C.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内环境是血液和组织液D.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意义是避免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乙醇【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A、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其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有90%以上都来自于Na+和Cl-,所以说Na+和Cl-是影响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因素,A正确;B、体外环境的变化(外界因素影响)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导致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变化,B错误;C、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血液中包括血细胞,不是内环境,C错误;D、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为细胞呼吸的进行提供O2,从而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以及内环境平衡,避免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人体无氧呼吸不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A。2.下面是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B.细胞内液成分包含无机盐、葡萄糖和呼吸酶等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蛋白质分子由血浆到组织液可经④或②③【答案】B【解析】【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3、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详解】A、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成分上基本相同,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A错误;B、细胞内液成分包含无机盐、葡萄糖和呼吸酶等,B正确;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在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中起调节作用,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间进行的物质交换,C错误;D、组织液单向回流到淋巴液,淋巴液不能回流到组织液,所以蛋白质分子由血浆到组织液不能通过②③,D错误。故选B3.肾小管上皮细胞在肾小管重吸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抗利尿激素基因和水通道蛋白基因能旺盛表达B.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活性,有利于减缓糖尿病患病程度C.醛固酮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Na+,有利于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稳定D.肾小管对HCO3-重吸收障碍,可使血浆pH上升,引起碱中毒【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在受到某种刺激时,通过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利用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重吸收水分,来调节人体内的水分平衡。【详解】A、由于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因此在垂体中抗利尿激素基因表达,A项错误;B、正常情况下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这样尿液中才不会含有糖分,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活性,降低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可降低血糖浓度,减缓糖尿病患病程度,B项正确;C、醛固酮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Na+,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C项错误;D、肾小管对HCO3-重吸收障碍,引起酸中毒,D项错误;故选B。4.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B.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细胞代谢活动,产热量增加C.寒冷刺激后c激素的分泌速度快于d激素D.通过肾上腺产生d激素,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其中a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c是由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d是由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e是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详解】A、寒冷刺激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都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A正确;B、c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可促进细胞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B正确;C、c为甲状腺激素,在寒冷刺激时,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此过程为神经-体液调节的过程;d为肾上腺素,寒冷刺激使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此过程为神经调节的过程,因此寒冷刺激后c激素的分泌速度慢于d激素,C错误;D、寒冷刺激使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D正确。故选C。5.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能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并使机体产生饱胀感,但其在血浆中极易被DPP-4酶水解。司美格鲁肽是一种GLP-1类似物,其作用效果与GLP-1相似但药效更持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GLP-1分泌不足可能导致机体出现高血糖症状B.司美格鲁肽药效持久,可能是因为不易被DPP-4酶水解C.司美格鲁肽不能用来治疗因胰岛B细胞破坏引起的I型糖尿病D.饱胀感产生于大脑皮层,属于条件反射【答案】D【解析】【分析】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产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能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并使机体产生饱胀感,若其分泌不足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详解】A、根据题意,GLP-1分泌不足,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不足,可能导致机体出现高血糖症状,A正确;B、GLP-1容易被血浆中DPP-4酶水解,药效短暂,而司美格鲁肽药效持久,可能与改造后不易被DPP-4酶水解有关,B正确;C、I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B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而司美格鲁肽作为GLP-1的类似物,其作用的靶细胞是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因此司美格鲁肽不适合治疗I型糖尿病,C正确;D、饱胀感产生于大脑皮层,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D错误。故选D。6.人体免疫系统在抵御病原体的侵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都分布在免疫器官和淋巴液中B.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后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抗体都相同C.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相同D.抗原呈递细胞既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参与B细胞的活化【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1)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2、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3)免疫分子: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详解】A、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分布在免疫器官和血液、淋巴液中,A错误;B、由于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激活B细胞的抗原决定簇可能不同,B细胞分泌的抗体可能不相同,B错误;C、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过程不同,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也就不相同,C错误;D、抗原呈递细胞既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参与B细胞的活化,D正确。故选D7.下图是人体初次接触某病原体后发生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表示细胞,甲和乙表示物质。下列有关该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①是抗原呈递细胞,能够非特异性识别病原体B.细胞②和细胞③生成、成熟的场所完全相同C.细胞④是浆细胞,由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D.物质甲和乙均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病原体【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该图表示是体液免疫的过程,①为抗原呈递细胞,②为辅助性T细胞,③为B细胞,④为浆细胞,甲为细胞因子,乙为抗体。【详解】A、细胞①抗原呈递细胞,能够非特异性识别、处理病原体,A正确;B、细胞②和细胞③分别为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两者发育的场所相同都是骨髓,但成熟的场所不同,B错误;C、细胞④是浆细胞,在初次免疫过程中只能由③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在二次免疫过程中也可由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C错误;D、甲是细胞因子,能增强B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不能识别并结合病原体;而乙是抗体,能识别并结合病原体,D错误。故选A。8.HPV16是导致宫颈癌的高危型病毒,其表面有多种抗原决定簇。HPV16侵入人体后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抗原呈递细胞可以是树突状细胞或B细胞B.HPV16在受体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和细胞③相同C.在该免疫反应中只产生一种细胞③,并分泌特定物质BD.细胞②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并清除其中的抗原【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可知,细胞①是辅助性T细胞,细胞②是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③是浆细胞,物质A是细胞因子,物质B是抗体。【详解】A、抗原呈递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A正确;B、细胞③为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会发生DNA的复制过程,与HPV16在受体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不同,B错误;C、细胞③为浆细胞,HPV16表面有多种抗原决定簇,经免疫反应后会产生多种细胞③,C错误;D、细胞②是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但不能清除其中的抗原,D错误。故选A。9.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下图所示)中,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为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以及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它会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从而促进该部位的生长,运输方式有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
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详解】A、虽然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但由于云母片插入胚芽鞘尖端的阻挡作用,生长素均不能发生横向运输,无法使其在琼脂块中分布不均匀,A错误;
B、项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先发生横向运输,然后纵向运输到尖端以下的不同的琼脂块中,再通过测定不同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的大小,即可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B正确;
C、云母片插入胚芽鞘基部,所以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能进行横向运输;但琼脂块没有分隔,因而生长素在琼脂块中均匀分布,C错误;
D、虽然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但由于云母片插入胚芽鞘尖端的阻挡作用,生长素均不能发生横向运输,无法使其在琼脂块中分布不均匀,D错误。
故选B。10.干旱胁迫下,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显著增加,赤霉素含量下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干旱胁迫下脱落酸含量上升,促进气孔开放B.干旱胁迫下植物含水量上升,增强抗旱能力C.干旱胁迫下,脱落酸受体缺失突变体较耐干旱D.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赤霉素不利于植物抗旱【答案】D【解析】【分析】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姜蔫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者、脱落。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详解】A、干旱胁迫下,植物体内的脱落酸含量显著增加,促使气孔关闭,避免蒸腾失水,A错误;B、干旱胁迫下,植物含水量下降,避免失水过多,增强抗旱能力,B错误;C、干旱胁迫下,脱落酸受体缺失突变体因脱落酸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气孔不能正常关闭,一般不耐旱,C错误;D、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赤霉素促进植株生长,不利于植物抗旱,D正确。故选D。11.关于“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选用没有芽的枝条进行扦插,以消除枝条中原有生长素对生根的影响B.扦插枝条应保留多个大叶片,以利用蒸腾作用促进生长调节剂的吸收C.对照组的扦插基质用珍珠岩,实验组的扦插基质用等体积的泥炭土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处理扦插枝条,也能获得相同的生根数【答案】D【解析】【分析】预实验是在正式实验之前,用标准物质或只用少量样品进行实验,以便摸出最佳的实验条件,为正式实验打下基础;预实验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详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选用扦插的枝条长势和带有幼芽数量应大致相同,即保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通常不用没有芽的枝条,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A错误;B、扦插枝条应不带有叶片,这样可以降低蒸腾作用使枝条中水分过快减少,不利于生根,B错误;C、对照组的扦插基质用珍珠岩,实验组的扦插基质也应该用等体积的珍珠岩,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C错误;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处理扦插枝条,也能获得相同的生根数,因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D正确。故选D。12.从19世纪末达尔文注意到植物的向光性,并且设计实验来探讨其中的原因,随后多位科学家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继续探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温特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并确定为吲哚乙酸B.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造成D.达尔文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接受单侧光刺激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生长素的研究从1880年英国达尔文→1910年丹麦的鲍森•詹森→1914年匈牙利拜尔→1928年荷兰温特→1931年从人尿中分离出吲哚乙酸→直到1946年科学家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该物质。【详解】A、温特将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直到1946年科学家才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该物质,并确认为吲哚乙酸,A错误;B、詹森在胚芽鞘的切面上放一个琼脂片,再将切下的尖端放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射,植物弯向光源生长,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正确;C、拜尔切去胚芽鞘尖端并将尖端放回切面的一侧,在黑暗中生长一段时间(以排除单侧光的影响),发现胚芽鞘弯向放尖端的对侧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C正确;D、达尔文观察到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会向光弯曲生长,遮光部位在尖端时,胚芽鞘直立生长,遮光部位在尖端以下时,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结论为胚芽鞘尖端接受单侧光刺激,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D正确。故选A。13.挪威为了保护雷鸟,曾大力捕杀雷鸟的天敌鹰、狐,结果引起了球虫病和其他疾病的蔓延致使雷鸟大量死去,雷鸟数量减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球虫和雷鸟之间是寄生关系,两者之间不能体现协同进化B.鹰、狐捕食的大多是老弱病残雷鸟,从而增强了雷鸟的种内竞争C.雷鸟和鹰、狐之间存在循环因果关系,可维持数量上的动态平衡D.雷鸟数量的减少是球虫、鹰、狐等对雷鸟定向选择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不同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是通过两者之间的生存斗争以及种间互助实现的,球虫和雷鸟之间是寄生关系,两者之间能体现协同进化,A错误;B、鹰、狐捕食的大多是老弱病残雷鸟,从而减弱了雷鸟的种内竞争,B错误;C、雷鸟和天敌鹰、狐之间存在双向选择的依赖关系,存在循环因果关系,可维持数量上的动态平衡,C正确;D、雷鸟数量的减少是鹰、狐等捕食雷鸟,以及球虫寄生的结果,D错误。故选C。14.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并统计了这些灰松鼠的存活情况,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所观察的这些灰松鼠构成一个种群B.据图可推测出该地的灰松鼠种群为增长型C.对灰松鼠进行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幼体D.准确统计该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数量需用标记重捕法【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是指同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标记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一种估算法。【详解】A、种群是指同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根据题意“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并统计了这些灰松鼠的存活情况”可知,观察的并非是该地的全部灰松鼠,A错误;B、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而图示为“某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的逐年存活情况”,并不能反映出灰松鼠种群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B错误;C、据图可知幼体存活率下降较高,0-1年死亡个体较多,成年后死亡较少,对灰松鼠进行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幼体,C正确;D、标记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一种估算法,若要准确统计该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数量可采用逐个计数法,D错误。故选C。15.黄鳝从胚胎期到产卵期都是雌性,产卵过后变为雄性。研究人员对洞庭湖周边某水域捕获的1178尾野生黄鳝进行年龄及性别的鉴定,结果如下表。生长期体长(cm)尾数雌性雄性尾数比例(%)尾数比例(%)Ⅰ龄≤30.065663396.581.2Ⅱ龄30.1~50.051232763.911622.7Ⅲ龄50.1~55.06233.3466.7Ⅳ龄≥55.1400.0410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黄鳝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种群中雄黄鳝的平均年龄大于雌性C.随年龄增长雄黄鳝数量逐渐增加D.该黄鳝种群的雌雄比例约为1∶1【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量的比例。【详解】A、由表中信息可知:该黄鳝种群幼年(Ⅰ龄期)的个体多,老年(Ⅳ龄期)的个体少,说明该黄鳝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错误;B、由题意“黄鳝从胚胎期到产卵期都是雌性,产卵过后变为雄性”可推知:种群中雄黄鳝的平均年龄大于雌性,B正确;C、分析表中信息可知:Ⅱ龄期雄黄鳝数量最多,Ⅰ龄期、Ⅲ龄期和Ⅳ龄期雄黄鳝数量非常少,C错误;D、表中信息显示:各年龄期雌性个体的总数明显大于雄性性个体的总数,说明该黄鳝种群的雌雄比例不是1∶1,D错误。故选B。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不只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6.尿崩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多饮、多尿、脱水等症状,尿崩症根据致病机理可分为中枢性尿崩症(抗利尿激素缺乏)和肾源性尿崩症(肾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缺乏);抗利尿激素的作用的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A.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定向运输至肾小管和集合管处发挥作用B.对于尿崩症患者,通过补充外源抗利尿激素即可达到治疗的目的C.P蛋白和靶蛋白相当于受体蛋白,G蛋白相当于细胞内的信号分子D.抗利尿激素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它们对水分子的重吸收【答案】C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抗利尿激素与P蛋白结合后,空间结构改变,激活G蛋白,激活后的G蛋白作用于靶蛋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详解】A、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可运输到全身各处,A错误;B、由题干可知尿崩症包括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源性尿崩症,前者可通过补充外源的抗利尿激素达到治疗的目的,而后者的致病原因并不是缺乏抗利尿激素,而是缺乏相应的受体,因此,对于肾源性尿崩症患者则无法通过补充抗利尿激素达到治疗的目的,B错误;C、由题图可知,抗利尿激素和G蛋白相当于传递信息的分子,即信号分子,而P蛋白和靶蛋白分别是抗利尿激素和G蛋白的受体,C正确;D、抗利尿激素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它们对水分子的重吸收,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D正确。故选CD。17.如图为人体血糖、体温和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途径①属于血糖调节,胰岛B细胞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B.途径②属于体温调节,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途径③属于水盐平衡调节,激素D是垂体合成和释放的D.激素A、C、D都能定向运输到靶细胞和靶器官起作用【答案】C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表示人体中下丘脑参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途径①属于血糖调节,激素A由胰岛B细胞分泌,表示胰岛素;途径②属于体温调节,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C为垂体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途径③属于水盐平衡调节,激素D为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详解】A、途径①是血糖升高时,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合成分泌胰岛素,参与血糖的调节过程,神经元②的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膜上的受体,因此胰岛B细胞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A正确;B、途径②属于体温调节,下丘脑分泌的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进一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正确;C、途径③属于水盐平衡调节,在水盐平衡调节中,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C错误;D、激素的特点是可作为信使传递信息、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激素A、C、D都能作为信使传递信息,且会随着体液传送到达全身各个部位,定向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D错误。故选CD。18.种群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死亡率。不同物种的甲、乙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随时间推移种群密度逐渐增加,a为种群延续所需的最小种群数量所对应的种群密度;甲、乙中有一个种群个体间存在共同抵御天敌等种内互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种群存在种内互助B.由a至c,乙种群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逐渐增多C.由a至c,乙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呈“S”形D.a至b阶段,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答案】A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横坐标是种群密度,纵坐标是种群增长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甲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乙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逐渐下降。【详解】A、a为种群延续所需的最小种群数量所对应的种群密度,而由a至c,乙种群的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其存在种内互助,避免种群灭绝,A正确;B、由a至c,乙种群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呈S形增长,增加的个体数目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C、由a至c,乙种群的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逐渐下降为0,增长率变为0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故乙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形,C正确;D、a至b阶段,甲种群增长率大于0,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错误。故选AC。19.下图为血球计数板正面和侧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A.“XB-K-25”表示规格,其中的“25”表示每个中方格内的小方格数B.血球计数板的厚度小于普通载玻片,便于显微镜观察C.先滴样液后盖盖玻片计数可能会导致计数结果偏大D.将台盼蓝与菌液1:2混合计数以区分细胞死活,相当于稀释了3倍【答案】ABD【解析】【分析】本实验统计的是活菌数量,未经染色时,死亡的酵母菌与存活的酵母菌一块儿计数,因此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高,为保证准确性,可用台盼蓝染色后再对呈无色的菌体进行计数,以保证对活菌进行计数;抽样检测时,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在血球计数板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前,应先盖盖玻片。【详解】A、在血球计数板上,刻有一些符号和数字,XB-K-25为计数板的型号和规格,表示此计数板分25个中格,每个中方格含有16个小方格,A错误;B、血球计数板是由一块比普通载玻片厚的特制玻片制成的,玻片中有四条下凹的槽,构成三个平台,B错误;C、应该先盖玻璃片再加计数悬液,因为盖玻片和计数板之间的凹槽形成的狭缝空间的体积是固定的,加液体时靠虹吸作用将液体吸入,如果反之,则盖玻片可能由于已加入的液滴的表面张力作用使其未能严密的盖到计数板表面上,使计数室内的体积增大,从而使计数结果偏高,C正确;D、活细胞不会被台盼蓝染成蓝色,而死细胞会被染成淡蓝色,将台盼蓝与菌液1:2混合计数可以区分细胞死活,相当于稀释了2/3倍,D错误。故选ABD。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58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20.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图甲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Ⅰ、Ⅱ是有关的生理过程。图乙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②④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回答问题:(1)图甲中的D表示_______,葡萄糖从体外进入肝脏细胞至少需要通过_______层磷脂分子。(2)图甲中的a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填序号),与③相比,①含有更多的_______(化学物质)。①中该物质减少会引起组织水肿,原因是_______。(3)下表为人体内几种不同体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则该表ABCD中与图乙中⑤和①相对应的字母分别是_______。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AB1425.02.51.5103.36.016.0C1474.01.251.0114.07.51.0D101402.510.3525-47(4)正常人的血浆pH值是_______,血浆pH值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其中含有很多缓存对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5)临床上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激素的水平,原因是_______。【答案】(1)①.肺②.14(2)①.①②.蛋白质③.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3)DB(4)①.7.35-7.45②.HCO3-和H2CO3(5)激素产生后弥散至体液,随血液流经全身【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甲A代表小肠,B代表肾,C代表皮肤,D代表肺。a代表血浆,b代表组织液,c代表淋巴。图乙①~⑤分别代表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细胞内液。【小问1详解】由图甲分析可知图中D表示肺。葡萄糖从体外进入肝脏细胞至少需要通过7层膜,进出小肠上皮需要通过2层细胞膜+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需要通过2层细胞膜+再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需要通过2层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需要通过1层细胞膜,即14层磷脂分子。【小问2详解】图甲中a为血浆,对应图乙中①。与③组织液相比①血浆含有更多的蛋白质。若①血浆中蛋白质减少,则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受阻,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小问3详解】细胞内的蛋白质含量远高于细胞外,因此表中D是细胞内液,对应于图乙中的⑤;A是细胞外液,由于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因此B是血浆,对应于图乙中的①。【小问4详解】正常人的血浆pH值是7.35-7.45,血浆pH值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其中含有很多缓冲对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HCO3-和H2CO3,其次还有,HPO42−和H2PO4等。【小问5详解】内分泌疾病会导致体内激素紊乱。激素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后弥散至体液,随血液流经全身,故能通过抽取血样分析体内激素含量的变化来检测内分泌疾病。21.棉花在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棉花种植过程中要适时摘去主茎顶端(摘心),该操作是为了解除_______,这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_______。棉花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称为_______。(2)研究发现,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此类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调节。(3)进一步研究三种激素对茎切段生长的影响和各激素之间的作用,某研究小组开展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对茎切段伸长的影响及生长素(IAA)对茎切段中乙烯(ACC)产量影响的研究。切取棉花茎顶端2.5cm长的切段若干,置于培养液中培养一周后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见下图。分析回答①将棉花茎尖切段置于培养液中培养一周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根据该实验结果可推得_______。a.当生长素的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才会促进乙烯的产生b.在一定浓度范围内,IAA和GA3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c.GA3促进茎切断伸长的最适浓度在50~250μmol/L之间d.IAA与GA3联合处理对茎切段伸长的促进效果更好e.相同浓度GA3促进效应比IAA大③若想进一步研究IAA和GA3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则应该用_______处理茎切段作为实验组。④若有两组实验用不同浓度的GA3处理后,茎切段伸长量均为0.5cm,但试剂标签丢失,欲通过实验来判断两组GA3浓度的大小,可以将一组GA3溶液进行略微稀释,并用它来处理茎切段,观察记录茎切段伸长量。若伸长量________(从“大于”“小于”中选填)0.5cm,则该组浓度较_______(从“高”或“低”中选填)。【答案】(1)①.
顶端优势
②.两重性(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③.极性运输(2)正反馈
(3)①.刚切取的切断中原有激素②.abe
③.IAA和GA3同时④.大于(小于)⑤.高
(低)【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与对照组相比,用IAA处理和用GA3处理后的茎切断伸长量都增加了,说明IAA和GA3均能促进茎的伸长生长;在一定浓度范围内,IAA和GA3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相同浓度时GA3促进效应比IAA大,当生长素的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才会促进乙烯的产生。【小问1详解】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抑制侧芽生长,因此棉花种植过程中适时要摘去主茎顶端(摘心),目的是为了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的生长。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称为极性运输。【小问2详解】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其方向与控制信息一致,可以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由题中信息可知,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这属于正反馈调节。【小问3详解】①茎尖能产生激素,将棉花茎尖切段置于培养液中培养一周的目的是排除刚切取的切断中原有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a.据图可知,当生长素的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才会促进乙烯的产生,a正确;b.在实验的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IAA和GA3浓度升高,茎切断伸长量逐渐增加,说明IAA和GA3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b正确;c.据图可知,GA3促进茎切断伸长的最适浓度在10~250µmol/L之间,c错误;d.该实验没有IAA与GA3联合处理对茎切段伸长影响的实验数据,不能说明IAA与GA3联合处理对茎切段伸长的促进效果更好,d错误;e.据图可知,相同浓度的GA3处理后的茎切断伸长量大于IAA处理组,说明GA3促进效应比IAA大,e正确;f.与对照组相比,图中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均为促进作用,不能体现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的作用特点,f错误。故选abe。③若想进一步研究IAA和GA3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则应该用IAA和GA3同时处理茎切段作为实验组。④由图可知GA3处理的茎切段最大伸长量为0.8cm,若茎切段伸长量为0.5cm,则说明处理浓度低于或高于最适浓度,若低于最适浓度,则随着浓度的降低,切段伸长量减小,若高于最适浓度,则一定范围内随着浓度的降低,切段伸长量增大。因此实验思路是:可以将一组GA3溶液进行略微稀释,并用它来处理茎切段,观察记录茎切断伸长量,若伸长量大于0.5cm,则该组浓度大,若伸长量小于0.5cm,则该组浓度较低。22.在种群调查过程中,数学模型提供了定量分析的工具,为保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图甲是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草原上的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_______(从“b”“c”“d”中选填)时刻前进行防治。若图甲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__,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的α的角度将会_______(从“变大”或“变小”中选填)。阴影部分代表_______,鼠在0~d时间段内增长速率变化为_______(从“增大”“减小”“先增大后减小”中选填)。(2)绘制曲线图乙可采取___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点用血球计数板(400个小方格体小格积为1mm×1mm×0.1m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若以该中方格的酵母菌数(压线菌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则该1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值约为_______个。(3)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中,通常要将试管振荡几次,其目的是:_______。D点之后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答案】(1)①.b
②.ef③.变大④.环境阻力(被环境淘汰的个体数)⑤.先增大后减小(2)①.抽样检测②.1.2×1010(3)①.使酵母菌分布均匀②.培养液中营养物质消耗、代谢产物积累、pH降低等
【解析】【分析】1、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2、血细胞计数板:血细胞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生物的一种设备,在显微镜下直接测定。计数时,常采用抽样检测。【小问1详解】草原上的鼠在b时刻种群数量为K/2,此时增长速率最快,故最好在b时刻前进行防治。在草原中投放一定数量的蛇后,草原鼠的数量增加一段时间后维持稳定后又下降,因此蛇发挥明显效应的时间段是草原鼠数量下降这段时间,为ef段。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草原鼠数量降低速度减慢,因此α的角度将会变大。J形曲线是在没有环境胁迫下的增长曲线,而S形曲线是在自然条件下,即存在竞争时的曲线,因此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在初期时,由于资源、空间丰富,鼠会出现较快增长,但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加剧,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因此鼠在0~d时间段内增长速率变化为先增大后减小。【小问2详解】调查酵母菌数量的方法为抽样检测法。由图丙及血细胞计数板规格可知,该血细胞计数板共25个中方格,血细胞计数板上酵母菌数量为24×25=600个,又因为血细胞计数板体积为1mm×1mm×0.lnm,故1L酵母菌培养液含有的酵母菌数量为600÷(0.1×10-3)×103=6×109,此时刻测得酵母菌数量是K/2,故K值为6×109×2=1.2×1010个。【小问3详解】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中,通常要将试管振荡几次,其目的是使酵母菌分布均匀,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若曲线Ⅲ表示统计结果说明λ点之后环境发生变化酵母菌种群因无法适应而逐渐遭到淘汰,环境发生的变化可能是营养物质消耗、代谢产物积累、pH降低等。23.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主要激素之一,其分泌调节的部分机制如下图,其中GLUT2为葡萄糖转运蛋白,cAMP为环磷酸腺苷。请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B细胞中参与胰岛素合成与分泌的具膜细胞器有_______。胰岛素通过促进_______,抑制_______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发挥降血糖作用。(2)正常人体餐后血糖浓度升高,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氧化生成ATP,导致ATP/ADP比值_______,使ATP敏感钾通道关闭,胞内的K+浓度增加,细胞膜内侧膜电位的变化为_______,引起L型钙通道打开,Ca2+内流,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3)正常人体饥饿无进食时,血糖下降,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含量变化分别为_______、_______(从“增加”“减少”“基本不变”中选填),从机体组织细胞能量供应的角度分析,胰岛素含量变化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4)为探究不同浓度胰高血糖素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科研人员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母液配制的胰高血糖素溶液干预处理体外培养的胰岛B细胞,经测定、计算胰岛素浓度,结果如下表:组别胰岛素浓度/pg·mL-1对照组低胰高血糖素组中胰高血糖素组高胰高血糖素组低糖(2.8mmol·L-1)789.4998.61121.41289.7高糖(16.8mmol·L-1)898.91110.91489.61968.9①对照组中应用_______干预处理胰岛B细胞。与体内实验相比,体外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②结果表明,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对胰岛B细胞的促进作用_______(从“增强”“减弱”中选填)。与低糖组相比,高糖组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更显著,据上图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促进钙库释放更多的Ca2+,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多。【答案】(1)①.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②.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③.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2)①.升高②.负电位变为正电位(3)①.增加②.增加③.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组织细胞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4)①.等量二甲基亚砜(DMSO)②.避免体内内源性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③.增强④.高糖组胰岛B细胞氧化分解生成的ATP较多,转化形成的cAMP多,促进钙库释放更多的Ca2+,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多【解析】【分析】1、血糖来源: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类物质转化;血糖去向: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可共同调控血糖平衡。2、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这样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小问1详解】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加工的场所,线粒体可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核糖体无膜结构,因此胰岛B细胞中参与胰岛素合成与分泌的具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胰岛素通过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发挥降血糖作用。【小问2详解】细胞内存在ATP与ADP相互转化,分析题图可知,正常人体餐后血糖浓度升高,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氧化生成ATP,导致ATP/ADP比值升高,使ATP敏感,钾通道关闭,胞内的K+浓度增加,细胞膜内侧膜电位的变化为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引起L型钙通道打开,Ca2+内流,从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小问3详解】机体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激素来调节血糖的代谢速率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升高)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调节血糖降低),正常人体饥饿无进食时,血糖下降,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含量变化分别为增加、增加,从机体组织细胞能量供应的角度分析,胰岛素含量变化的生理意义是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组织细胞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为细胞提供能量。【小问4详解】①分析题干及题表可知,实验自变量为胰高血糖素浓度及血糖浓度,因变量用胰岛素分泌量表示。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对照组中应用等量二甲基亚砜(DMSO)干预处理胰岛B细胞。与体内实验相比,体外实验的优点是避免体内内源性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由题表数据可知,②结果表明,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对胰岛B细胞的促进作用增强。与低糖组相比,高糖组胰高血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与激励机制责任合同书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腻子材料销售代理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定制化纯电动汽车租赁定制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空调销售与技术支持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项目教育地产投资合同3篇
- 2025版水电安装与维护专业兼职合同3篇
- 思考引领青春无畏
- 化脓性中耳炎的护理查房
- 动静脉内瘘病人护理课件
- 二零二五年医疗护理机构护工服务合同范例3篇
- 2024年06月上海广发银行上海分行社会招考(622)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六上科学期末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 数字图像处理-第2章-数字图像处理基础课件
- 矿山档案(台帐) 表格参照模板参考范本
- 《机械设备维护与保养》课程标准
- 圆管钢立柱柱吊装施工方案
- 河南省对口升学文秘类专业课试题卷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全套)
- 磷酸铁锂电池工商业储能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报告(样本)
- 泌尿外科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