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专题七 人口与环境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专题七 人口与环境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专题七 人口与环境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专题七 人口与环境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专题七 人口与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目录01人口分布02

人口迁移03人口容量人口的分布Naturalpopulationgrowth壹区Legendandannotation图例注记1、人口分布概念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通常以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来衡量。2、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反映人口分布疏密程度常用的数量指标,人口密度数值越大,说明人口越稠密,反之稀疏。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区域面积(人/km2)人口密度5人/km分布不均分布均匀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的重要指标是人口密度区Legendandannotation图例注记3、世界人口分布的总体特征

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是世界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的总特征。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少。区Legendandannotation图例注记4、世界人口分布的总体特征(1)从全球来看①半球与纬度:近90%的人口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地区,在10°N—50°N范围内最为集中。区Legendandannotation图例注记4、世界人口分布的总体特征(1)从全球来看规律②从距海远近: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的沿海地区区Legendandannotation图例注记4、世界人口分布的总体特征(1)从全球来看③从海拔: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海拔越高、人口越少。区Legendandannotation图例注记4、世界人口分布的总体特征(1)从全球来看区Legendandannotation图例注记4、世界人口分布的总体特征(2)从区域来看东亚EastAsia南亚SouthAsia欧洲西部WesternEurope北美东部E-NorthAmerica①资本主义发展最早;②商业贸易活动频繁;③世界重要的工业地带①世界古老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②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工业、金融、贸易发达(经济因素)①按地区区Legendandannotation图例注记4、世界人口分布的总体特征(2)从区域来看①按地区撒哈拉地区青藏地区西伯利亚北美北部亚马孙河流域干旱沙漠地区高寒地区湿热地区区Legendandannotation图例注记4、世界人口分布的总体特征(2)从区域来看①按地区区Legendandannotation图例注记4、世界人口分布的总体特征(2)从区域来看②按大洲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亚洲ASIA非洲AFRICA欧洲EUROPE北美洲N-America南美洲S-America南极洲Antarctica大洋洲Oceania世界各大洲人口比例Proportionoftheworld'spopulationonallcontinents区Legendandannotation图例注记4、世界人口分布的总体特征(2)从区域来看③按国家世界各国人口比例Proportionofpopulationintheworld各国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截至2018年年底,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盂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区Legendandannotation图例注记5、我国人口的分布在中国人口分布图上,可以自黑河至腾冲绘出一条直线,这条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也被称为“胡焕庸线”依据这张地图,胡焕庸敏锐地发现一条东北一西南向的直线,即黑河一腾冲线东南半壁面积占比43.8%人口占比94.1%地形地貌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以农耕为经济基础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值。黑河西北半壁面积占比56.2%人口占比5.9%地形地貌以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为主是游牧民族的天下城镇化水平普遍低于全国平均值。腾冲胡焕庸线HuHuanyongline胡焕庸线新疆:气候干旱,水源丰富的绿洲地带人口稠密。西藏:高寒特征,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人口稠密。东北:开发历史短,冬季气候寒冷,人口较为稀少。鲁豫苏:开发历史较长,地处温带平原,人口密度很大。区Legendandannotation图例注记5、我国人口的分布描述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特征①分布很不平衡,大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②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③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分析我国人口空间差异的成因自然原因:东部多平原,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西部多高原山地,气候干旱。社会原因:东部工农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东部开发早,西部开发晚。区Legendandannotation图例注记5、我国人口的分布区域人口分布特征的描述和分析(1)人口分布特征描述:①人口分布是否平衡;②极值区域,什么地方人分布最多或分布集中,什么地方分布最少;③从什么地方向什么地方递增(递减),或找到明显的地理分界线(该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显著);④分布形状,分布呈点状、环状、线状还是面状等。一般来说,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呈面状;河流、海岸线、交通线附近人口分布呈线状;沙漠中城市多分布在绿洲区域,人口分布呈点状。描述一般先总体,后局部,再细节。(2)人口分布原因分析:自然条件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发展历史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区Legendandannotation图例注记6、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明显,其中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尤为重要。人文因素:主要受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因素、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区Legendandannotation图例注记6、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①气候: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带,由于严寒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人口稀少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由于降水量极少,生存环境恶劣,往往成为无人区或人口稀少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也不适宜人类居住世界人口稀疏区Sparselypopulatedareasoftheworld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安地斯山脉北段和中段山区的山间盆地、河谷和高原,土壤肥沃、气候涼爽,为主要人口集中地。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拉萨河谷,河谷地区热量条件好,有利于居住。低纬度

高海拔高海拔低河谷热凉爽

温暖寒6、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区Legendandannotation图例注记6、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②地形:世界人口海拔分布——世界人口分布趋向低平地区a、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利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约80%的世界人口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低山和丘陵b、高山、高原地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加上气候寒冷风大等不利因素,人口较稀疏。500米以下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区区Legendandannotation图例注记6、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③水源水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沿海、沿湖地区人口稠密。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例如,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片状分布。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与城镇分布分布于山麓地带,呈片状分布区Legendandannotation图例注记6、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③水源在干旱地区,地下水丰富、河流沿岸、高山山麓有冰雪融水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区Legendandannotation图例注记6、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不同的土壤,由于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因而影响到人口分布。如:我国东北地区,肥沃的黑土分布区,农业较发达,人口密度也较高。④土壤: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更多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区Legendandannotation图例注记6、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产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早期因交通运输不发达,煤炭开采区往往人口稠密,如德国鲁尔区。大型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使原本荒无人烟的沙漠和茫茫草原上崛起一座座新城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大庆等。⑤矿产资源:矿产的开采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集聚。区Legendandannotation图例注记6、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案例地形平原和低地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地区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三级阶梯上高山和高原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气候气温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热带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气候凉爽、降水较多的高原、山地地区降水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同。一般来讲,降水多,人口密集;降水少,人口稀疏水源干旱地区的人类往往逐水而居,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水源充足的绿洲地区土壤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土壤肥力、性状不同,人口分布状况不同我国东北肥沃黑土的分布地区,人口密度较高矿产资源产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油田等工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矿区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区Legendandannotation图例注记6、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人文因素①生产力水平:矿产的开采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集聚。农业社会以个体农业生产为主,人口主要分布在农业发达地区工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发展,工业占据导地位,工业企业集中在城镇,导致人口向城镇聚集。区Legendandannotation图例注记6、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人文因素②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人口分布的状况。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③历史因素:历史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表现为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东亚EastAsia南亚SouthAsia东南亚SoutheastAsiaC6、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人文因素区Legendandannotation图例注记6、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人文因素③历史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人口分布的状况。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1960年巴西为了加快内陆的开发,因此将当时首都由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利亚深圳特区40年城市土地变迁图6、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人文因素政

治中国民族分布图唐人街受文化、民族、宗教的影响,人口分布空间上呈现一定的聚集性6、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人文因素文化战争等军事活动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致使人口数量减少及人们向安全地区迁移,进而影响地区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受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南方省份,人口大幅减少。6、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人文因素军事6、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原因人文因素社会生产方式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以农业经济为主人口迅速向城镇聚集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生产力的发展,科技与管理技术的进步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较稠密就业机会多、收人入水平高,往往会吸引更多人居住交通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较多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政治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战争和政策影响人口的流动和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历史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经历长时期的持续增长,数量多,密度大文化受文化、民族、宗教的影响,人口分布空间上呈现一定的聚集性对人口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导致高出生率。人口迁移Naturalpopulationgrowth贰1、人口迁移的定义人口迁移Populationmigration有的人口移动具有永久性质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有的人口移动只是暂时性的我国春运期间的人口移动,不涉永久变动,所以不属于人口迁移人口流动Populationmobility1、人口迁移的定义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改变居住地跨越行政界线

永久性或长期性最小级别:镇最短时间:一年以上住所改变----户籍改变2、人口迁移的分类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包括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洲际迁移、跨国迁移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省际迁移、县际迁移等3、人口的机械增长与自然增长Mechanicalgrowthandnaturalgrowthofpopulation人口自然增长Naturalpopulationgrowth人口机械增长Mechanicalofpopulation03人口的自然增长Mechanicalofpopulation01人口的自然增长数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出生人口数量-死亡人口数量=出生率-死亡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年平均人口数(年内出生人数-死亡人数)×100%人口的自然增长Mechanicalofpopulation人口自然增长Populationmechanicalgrowth人口出生或者死亡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区域人口数量增加区域人口数量减少正值负值01人口的机械增长Mechanicalofpopulation01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人口机械增长率=

年平均人口数年内迁人人口数-年内迁出人口数×100%人口的机械增长Mechanicalofpopulation人口机械增长Populationmechanicalgrowth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人口净迁入区Netmigrationarea人口净迁出区Netmigrationarea013、人口的机械增长与自然增长Mechanicalgrowthandnaturalgrowthofpopulation人口自然增长Naturalpopulationgrowth人口机械增长Mechanicalofpopulation地区人口变化R-populationchange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034、人口迁移的影响4、人口迁移的影响从辩证角度利弊从区域角度迁出地、迁入地从三大要素角度经济、社会、环境(1)三角度4、人口迁移的影响方面影响人口数量迁入地增多,迁出地减少性别比轻工业区下降,重工业区上升职业构成迁入地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交通运输迁入地交通压力增大年龄结构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移,会使迁出地人口老龄化加重,迁入地人口老龄化减轻经济、文化发展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2)六方面4、人口迁移的影响迁入人口年龄迁入地迁出地少年儿童对教育产生巨大压力,需更多的师资力量学校学生减少,浪费教育资源青壮年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人口减少,加快人口的老龄化;出现大量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老年人加重人口的老龄化,对一般城市而言,增加了养老负担和医疗负担,但对于专门养老的城市而言则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减轻了养老负担和医疗负担(3)从年龄结构看4、人口迁移的影响(4)人口迁移对城镇化的影响利:大量人口迁入城市,补充了劳动力、促进城市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缓解了人口老龄化、促进城镇的经济建设。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镇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功能区也随之发生调整,同时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镇化的发展。弊:容易导致城市社会秩序混乱、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加重、犯罪率和失业率增加等问题。(5)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增加对不同职业的需求。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迁出地Areaoforigin迁入地Immigrantareas迫使人们迁出一种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推力促使人们迁入一种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拉力迁移障碍拉力因素推力因素距离语言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推拉力因素就业困难自然灾害风险多医疗教育条件差公共设施差环境质量差生活质量与社会福利差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高的收入理想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教育条件稳定的社会环境多样的文化等推力因素拉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因素影响举例气候通过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水资源其分布及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的人口移动;逐水草而居土壤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发展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矿产资源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生人口迁移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迁入自然灾害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饥荒或生态恶化迫使人们“背井离乡”西非的环境难民;图瓦卢因海平面上升而准备举国搬迁(1)自然因素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经济因素因素影响举例经济因素(主导)迁入地能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更高的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我国人口向东南沿海地区迁移交通和通信相对密切了地区间的沟通,减轻了迁移的困难近几个世纪以来的人口迁移高潮文化教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方式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3)社会因素婚姻和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的迁移起着重要作用军人家属的随军国家政策决定人口迁移能否正常、合理地进行三峡移民战争造成人们无家可归,流落到邻近的国家饱受内战摧残的难民逃离家园政治变化政治独立;国家解体1947年印巴分治促使上千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但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时间差异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地域差异经济落后地区人口迁至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年龄差异青壮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性别差异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文化差异学历水平较高的人群迁移,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群迁移,迁入区一般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才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6、国际人口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点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增多方向由欧洲、非洲、亚洲等旧大陆迁往美洲和大洋洲等新大陆原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与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殖民主义者招工开发东南亚和美洲意义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但是给非洲人民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阶段一:二战前6、国际人口迁移阶段二:二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方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向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及西亚和北非石油产区原因各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意义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7、国内人口迁移阶段一:古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点大批迁移方向秦汉开始:黄河中下游→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安史之乱”:人口分布中心由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原因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移民支边;7、国内人口迁移阶段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点有计划、有组织(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方向东部→西北和东北;沿海→内陆净迁出省区:辽、鲁、沪、川;持平省区:西藏;其余为人口净迁入省区。原因①计划经济;②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③政策限制农民进城7、国内人口迁移阶段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点流量大增,流向大变方向①内陆向沿海②乡村向城镇③中西部向东部④欠发达向发达原因①经济发展不平衡,②国家改革开放政策,③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7、国内人口迁移时期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古代(建国前)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争频繁,自然灾害多大批迁移(以自发性为主)迁往自然条件好、社会较安定的地区当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人口的自愿性迁移比较少迁移的主流是从东部向中部以及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的迁移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政策上放松了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限制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主要是自发流动;流向发生变化从农村迁往城市,从内陆地区迁往沿海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容量Naturalpopulationgrowth叁1、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资源承载力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承载力等。环境承载力主要指自然生态环境承载力,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承载力等。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2、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1)自然资源状况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资源状况自然资源是影响人口容量的最重要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资源,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木桶效应”: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资源。例如,水资源是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依据。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耕地资源气候资源2、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发更多资源;同时可以扩大地域开发程度,获取其他地区的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月球土壤发现新型能源中国页岩气储量居世界前列月球土壤发现新型能源中国页岩气储量居世界前列2、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3)区域开放程度月球土壤发现新型能源中国页岩气储量居世界前列通过扩大地域开放程度,大量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提高本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2、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4)人口受教育水平月球土壤发现新型能源中国页岩气储量居世界前列受教育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2、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5)人均消费水平月球土壤发现新型能源中国页岩气储量居世界前列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下,人均消费水平越高,人均消耗的资源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低,两者呈负相关。奢饰品高消费2、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月球土壤发现新型能源中国页岩气储量居世界前列奢饰品高消费因素相关性影响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正相关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自然资源越丰富,承载的人口越多;自然资源越贫乏,承载的人口越少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技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科技水平越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反之越小人均消费水平负相关人均消费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人均消费水平越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受教育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在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几个因素中,资源是最主要的因素,科技发展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都通过影响资源供应能力来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2、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3、人口合理容量的定义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最多能够养活多少人,是一个极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是指能够养好多少人。项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概念图示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具体如下所示。4、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项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实质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数)——是一个警戒值强调的是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数)——是一个合理值区别角度自然资源的承载力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意义生存发展数量大小4、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相同点

历史时期不同,影响因素会发生变化,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一定历史时期,影响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算,即具有相对确定性。4、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5、人口过快增长导致的问题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社会问题世界各国地区01036.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人口问题Naturalpopulationgrowth肆1.人口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人口增长=自然增长+机械增长2.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增长受社会、经济、自然因素的影响,生产力水平是决定人口增长快慢的重要因素。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其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和速度的指标人口出生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出生的存活婴儿数在该国或地区总人口所占的比例,可以用百分率表示。人口死亡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死亡人数在该国或地区总人口所占的比例,可以用百分率表示。

年内出生人口

年平均人口数年内死亡人口

年平均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的情况:①自然增长率>0,出生率>死亡率

,正增长(①--③),人口数量不断增加②自然增长率=0,

出生率=死亡率,零增长(①、③、⑤

)人口数量不变③自然增长率<0,

出生率<死亡率,

负增长(③---⑤

),人口数量不断减少正增长向负增长转变的零增长是某时段人口最多的时期。负增长向正增长转变的零增长是某时段人口最少的时期。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数量的增长与人口基数大小、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有关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的区别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表示人口增长的速度慢,并不一定人口增长数量少注意:5.常见概念(1)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包括实际在住(

在当地居住半年以上,有户口)和流出的人口(有户口,但不在当地居住)(2)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包括有户籍且实际在住人口和无户籍但实际在住人口(外来人口)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关系: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往往能够反映出当地人口迁移的变化。当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说明人口以迁入为主,当常住人口小于户籍人口,说明当地以人口迁出为主。4.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历史时期农业革命前农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20世纪以来人口数量数量少数量较多持续增加数量多人口增长增长缓慢增长加速明显加快空前增长人口变化原因人们获取食物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害水平差,人口死亡率高生产力水平提高,食物供应稳定可靠,死亡率下降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获得充足的食物,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很低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4.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增长概况:人口不断增长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增长时间差异:A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人口增长比较缓慢,世界人口长期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B.工业革命之后:由于生产力水平的进步,世界人口总数急剧增长,出现人口大爆炸。

5.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大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南美洲自然增长率水平保持较低水平水平较高人口增长特点缓慢很快原因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因素影响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今后变化趋势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还会逐渐减少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世界人口增长存在地区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各大洲之间。►大洲之间的差异亚洲人口数量最多,非洲人口增长最快。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增长比较缓慢。6.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把人口增长分成原始型(高高低模式)、传统型(过渡模式)和现代型(三低模式)三种类型。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6.人口增长模式每一种人口增长模式都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类生命健康保障水平变化,人口政策、生育意愿的变化,引起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导致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6.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高—高—低”型)传统型(“高—低—高”型)现代型(“低—低—低”型)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状况速度慢,波动较大快,表现为前期加速而后期降速慢,呈现出新的平衡状态数量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急剧增加达到人口高峰后,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影响利:出生率高,能满足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弊:死亡率高,有时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利:劳动力充足,促进经济发展;弊:加剧经济、就业压力、贫困加剧,引发资源环境社会问题利:利于社会积累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弊:劳动力和兵源短缺,养老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孤单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卫生条件差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受经济、文化等的影响,人们的社会观念和家庭生育观念发生变化7.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1)根据生产力水平判断(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多属于现代型。8.人口的机械增长概念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影响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入区;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出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人口统计图的判读Naturalpopulationgrowth伍人口统计图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高考中常见的人口统计图按照表述形式不同,大体可分为曲线图、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人口金字塔等类型。人口统计图判读步骤:第一步:判断图形类型。人口坐标图主要有二维坐标图、三角坐标图、复合坐标图等。第二步:明确坐标含义。坐标或者图例反映出统计数据的性质、种类和数值的大小(单位)。通常横坐标表示时间序列或空间地域,纵坐标表示地理事物的量。读图名与坐标(或图例)是判读统计图的基础。第三步: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分析数据。一要读全(数值和单位),二要注意数据的变化趋势,这样才能够准确地从数据中把握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特征。1.曲线(折线)图的判读1.曲线(折线)图的判读看趋势曲线上升,表示数量增加,水平提高;曲线下降,表示数量减少,水平降低。如图中人口出生率变化曲线,从1800年到2008年,人口出生率波动下降看数值数值大,水平高;数值小,水平低。如图中人口死亡率在图示时间范围内大部分时段低于出生率,反映人口死亡率低;2008年死亡率与出生率接近,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0看速度曲线越陡,反映变化速度越快;曲线越缓,反映变化速度越慢。如图中1925年到1950年,出生率曲线最陡,反映人口出生率降速最快;而1875年到1900年,曲线平缓,反映人口出生率变化小看阶段根据转折点,可确定发展阶段。一个转折点,划分为两个阶段。如上图1825年死亡率曲线与出生率曲线相交,则可认为1825年之前是人口增长的第一阶段,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2008年前后,出生率和死亡率接近,在1%附近,可认为人口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阶段2.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1)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如图)。2.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2)析变化特殊变化(特殊金字塔)a.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图A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b.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如图B处)。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c.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图C处)。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的。2.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3)判读人口增长状况

典型金字塔结构图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下降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2.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增长型,扩张型)(静止型,稳定型)(缩减型,收缩型)少年儿童比重大,出生率高,老年人口比重小,平均寿命低,金字塔塔形下宽上尖。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大大超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的趋势是迅速增长,属于传统型。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属于发展中国家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是很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即塔尖)急剧收缩。人口增长速度减缓,总人口继续增长。属于传统型的增长下降阶段,一般属于发展中国家年轻人比重小,国家地区出生率较低,中年以上比重较大,平均寿命较长,塔形上下窄、中间宽。其人口增长的趋势是零增长或负增长,人口规模将缩减,属于现代型。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老龄化,一般属于发达国家山形,上尖下宽钟形,上下同宽坛形,上宽下窄3.平面正三角形的判读三角形统计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在内部作若干条三条边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平面正三角坐标图的特点①三角形统计图表示构成现象,所以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②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一定是100%。③图中构成要素只有三项。④三项要素在数轴上比例由低到高的延伸方向一致,三条数轴上的值全部向右由大到小或全部向左由大到小。3.平面正三角形的判读(1)找点:过要求的某点(图中的“”点),分别沿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图中的A、B、C箭头)作3条线(图中a、b、c三条线);三条线分别与坐标轴线相交,分别有一个交点(图中M、N、P点)。(2)读数:读出三个交点的数值,即为交点所在坐标轴的坐标值(M数值是70,表示该点15~64岁人口占70%;N数值是5,即65岁及以上人口占5%;P数值为25,即0~14岁人口占25%)。(3)验算:最后验算三个坐标值的和是否是100%。(图中M+N+P的数值为70+5+25=100)读取坐标的步骤:4.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判读方法:(1)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的直角坐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沿对角线方向读取即可。如上图中底边横轴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左边纵轴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另外两边表示的是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4.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判读方法:(2)对于图中Ⅰ、Ⅱ、Ⅲ、Ⅳ四点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先作出一条对角线(上图),沿对角线箭头方向读取(箭尾到箭头表示数据越来越大),由此得出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低次是Ⅱ、Ⅰ、Ⅳ、Ⅲ。(3)判断某点具体的数据时,可过此点作对角线的平行线,交于两边即可,如图中Ⅰ处的虚线(图中Ⅱ、Ⅰ、Ⅳ、Ⅲ的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依次大约在0‰、8‰、16‰、29‰)4.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四边形人口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先确定四边的变量信息;画出判断点与方形对角线的平行线;平行线与两边的交点数值为变量的数值;画出判断点与两对边的垂直线,垂直线与交点的数值为变量的数值大小。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Naturalpopulationgrowth陆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年轻化人口老龄化分布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口年龄结构趋势少年儿童人口比重高且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低且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人口问题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等费用的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措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鼓励生育、接纳移民、发展人工智能人口年龄结构指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年龄结构问题——老龄化现象①人口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②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即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当这个比例达到14%,就会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而当这个比例达到20%,就会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结合我国国情,针对人口老龄化可采取的措施:①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实行新型养老;②人口政策调整,适当鼓励生育(全面放开三孩,改善人口结构);③产业结构转化升级,使之符合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不利影响:削弱经济增长动力(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劳动力供给减少,社会生产能力不足,经济增速慢);加大财政压力(养老金支出增加,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增加;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人会相应减少);老年人口占比大会导致兵源受限,响国防建设等。有利影响:新的产业人口老龄化将催生“银发经济”。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应对措施①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积极推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②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③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④发展老龄产业,推动各领域各行业适老化转型升级;⑤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老龄事业,打造财政投入政策和多渠道筹资机制;⑦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一对夫妇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建设养老服务体系举措①加强制度建设,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