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7历史学科前沿理论与教学实践历史是主观对客观的一种描述和说明,历史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得到更新,本文是在对山西师范高校历史学院张焕君教授讲座整理而成,对一些史学前沿问题进行了肯定的阐发。关键词:历史前沿问题教学实践后现代理论中国当代史学受年鉴学派和后现代史学的影响很大,其干脆效果就是学者有意识的对以往习以为常的观念、结论提出质疑,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相识。这些新相识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留意细微环节。回来常识。一、历史学前沿理论1、年鉴学派代表性人物有费弗尔、布洛赫、布罗代尔、勒高夫、拉杜里等人;以1945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区分较为明显。他们认为每一个历史事务都必需放在当时的详细条件下加以相识,历史学家不能运用历史进步这一先决条件来衡量和选择历史事实,否则就简洁歪曲事实,削足适履。1922年,费弗尔发表《地理环境和人类进化》,突出地理环境和人类历史的紧密关系,既留意地理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又探讨人类行为如何参加改造环境。历史与地理从而融为一片。描述的是人类的全部行为,既包括物质的文化,又包括思想道德等文化;既有科学、艺术、信仰的发展,又有经济、商业、社会阶层的变更。布洛赫的名著《封建社会》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界定,不再把封建社会视为一种社会生产方式,而是当做“整体的社会环境”,有其特有的社会氛围和思想打算,如统治和依附、富有与贫困,使人耳目一新。这一时期的探讨重点是横向的和结构的探讨,目的是呈现在一段历史时期内一个社会的全貌。其次期则更为留意历史的纵向趋势。布罗代尔在名著《菲利普二世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中为了体现这种趋势,用了三种不同的历史的时间观念:基本恒定的地理时间、社会机构的“长时段”和历史事务的“短时段”。人类的各种活动在不同的时段中产生的结果不同。人类虽然有实力影响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但是社会机构经常抵制人类活动的干预,甚至反过来对人类活动,特殊是对那些在“短时段”中的历史事务产生确定性的影响。总之,人类的政治活动,宏大人物的杰出贡献,只能在“短时段”中发生转瞬即逝的作用,不能影响历史的进程,更不能确定历史的走向。政治人物和政治机构的所作所为与社会结构性变迁没有联系。真正影响历史进程的是那些在长时段中活动的因素,由大众的生活所组成,包括他们的食品结构、身体状况、衣着服饰、品尝爱好、生儿育女和社会地位。因此,年鉴学派着重搜集人口和经济的材料,对它们进行统计分析,以获得对历史进程的长时段相识。对这些材料(主要是数据)的计量分析、计算成为他们探讨的重点。由此,他们成功地把历史学变成为一门社会科学。综上所述,年鉴学派扩大了历史学的视野,他们力求展示“整体的历史”,他历史学家的爱好引向社会的各个方面。历史学不再为几个历史人物所主宰,成为大众生活的舞台,原来不起眼的因素,都能成为历史学家探讨的素材。因此,年鉴学派的兴起代表西方历史学的多样化、多元化倾向。60年头之后,该学派的探讨趋向更加丰富,政治史重新受到关注,只不过方法大为不同,更加突出政治的鲜活性。对大众集合心理的探讨更加深化,手法多样。经济和人口史探讨也是花样繁多。这些都对当代历史学探讨影响深远。2、后现代理论最先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是在建筑及艺术领域,由于对现代的光滑平顺的建筑不满,出现了反对既有形式为主的建筑。从建筑结构走向对西方相识论的质疑,渐渐推及到主客二元对立及对精神物质对立的怀疑,对语言的不确定性及客观存在性的质疑,又走向文学指责,最终由文入史。20世纪70年头,海登·怀特首先发难,他指出:过去不等于历史,历史只是一种叙述,叙述不见得能被完全理解。当人们理解时,可能已经不是真实的历史了。后现代指责经典与真理,认为一切都是建构出来的,无论是西方的《圣经》,穆斯林的《古兰经》,还是中国的四书五经,都并非真实。首先,在历史的分期上,无论分为古代、中古、近代还是原始社会、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对历史因果关系的说明,都是后来的想像与设计。其次,在观念上历史趋同于现代,因为探讨者有了科学观念,所以探讨对象也就必需体现出科学观念;有了市场经济概念,所以古代社会也就要找出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因此,后现代史学认为现代史学就是在这些现代观念下,来清理和书写历史的,这与文学写作并无不同。可以说,文学是在创建(Invent)故事,而历史只是在发掘(Find)故事;文学在想像中写,历史则是在资料中编。后现代史学认为,历史只是“文本”对过去的描述。海登·怀特说:“我们所谓的历史,其实是借助一类特殊的、写作出来的话语而达到的与过去的某种关系。”就是说,历史不等于过去,而是写作出来的话语,而且必需先写出来才能被阅读,通过阅读现代人才能与过去发生关系。就此而言,历史与文学一样,并完全可以由文学理论来诠释。文学、历史的界限模糊而不分明。无论古代还是现在,由于意识形态、价值观、感情、思路方法、政治时势等因素,也包括历史资料的欠缺、丢失等,历史真相的叙述总会受到影响。完全讲历史叙述的全面性和真实性是不行能的,可谓“不在场的阴影覆盖着在场的”,“过去”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事实上很大。这是后现代史学重视的文本的重大意义,是他们对历史的“洞见”。文本的突出,揭示了话语的权力,揭露了所谓“真实的历史”背后可能隐藏着不真实的想像和权力。理性是不行靠的,借助理性构建起来的“宏大叙事”也是不值得信任的,它对历史因果关系的说明下面,隐藏了某种政治和理念。如作为概念的“国家”。在后现代史学看来,虽然国家是历史性的政治共同体,但是否就肯定是天经地义的?“中国”是否就肯定能和中华民族、中国文化重叠重合,成为民族、文化的代名词?多民族国家如南斯拉夫、苏联,算是什么国家?国家如此,“爱国”还能天经地义吗?安德森(BenedictAnderson)认为国家只是被语言建构起来的“想像的共同体”,对“祖国”的忠诚和酷爱,不过是被后来的爱国歌曲、政治宣扬、历史传闻等建构起来的,互不相识的人,如何可能相互认同为一个民族国家?同样,“中国”又是一个怎样的历史性概念?由此引申,便是该如何对待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乃至“汉奸”?如岳飞,如施琅?二、从理论到实际:历史学的实践黑格尔在《哲学讲演录》中曾对“健全的常识”下过一个定义:健全的常识是一个时代的思想方式,其中也包含了这个时代的一切偏见。常识总是为它所部不自觉的思想范畴所支配的。例如,假如有人在哥白尼以前说,地球环绕太阳旋转,或者在发觉美洲以前说,那边还有大陆,那就是违反全部健全的常识的。在印度、中国,共和国也是违反全部健全常识的。黑格尔的意思是说,在中国、印度这些习惯专制统治的国家中,人们关于国家统治的思想方式都是与君主、专制、极权相联系的,他们无法理解产生于西方的共和国模式,这超出了他们的常识认知范围,所以会很不适应,甚至反对。但是假如看看中国、印度今日的现状,你会认为常识是可以变更的,或者是可以培育、灌输的,常识是一个逐步健全的过程。历史学是人们业已形成的学问与观念,这些学问与观念会沉淀下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识,成为我们理解世界、与人沟通的基础。比如关于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邓小平推动改革开放之类的学问,已经成为常识。假如有人颠倒这些学问,你会觉得那是违反常识,难以沟通。由此可以看出常识与历史的联系。不仅如此,假如我们进一步考察,还会发觉许多已经成为常识的历史学问、历史观念,犹如黑格尔所说,也是“很不健全的”,须要逐步改善。通过举例,看看我们一般认为的常识中间蕴含了怎样的历史观念,以及这些观念曾经是如何的不真实,现在又是如何渐渐完善、走向真实的。1、关于中国近代史一般认为从1840年鸦片斗争起,由于西方的入侵,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从鸦片斗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甲午斗争、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共合作,都在这一推断基础上叙述,帝国主义的武装入侵、不同等条约是外来刺激,农夫、学问分子、官僚的起义、改良、革命,则是应对,从而使得反帝反封建成为一条主线。但是,历史真的是这样吗?如此的简洁明白,言简意赅?假如稍加考察,可以发觉,这种理论出自毛泽东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而毛泽东的主旨在于通过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的分析,否定资产阶级专政的可能,认为社会主义的共和国才是中国将来发展的方向。在这一逻辑架构中,关于近代史的叙述不过是为了这一政治目的服务。最近三十年来,国内史学界渐渐摆脱政治因素,从历史缘由分析近代史进程,形成新成果,如:借鉴美国学者费正清“挑战与回应”的观点,从国际环境变更对中国社会的挑战来分析;传统——近代化理论:蒋廷黻;中国中心论:柯文认为近代中国自有其发展轨迹,而且除了军事外,经济上并不落后。2、五种社会形态论指人类社会历史相继演进的五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是一种社会发展演化的规律。这种理论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影响巨大,直到今日仍旧余波未息。但它是如何形成的呢?1857-59年,为了批判所谓资本主义永恒论,马克思提出“大体来说,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其适用地区仅限于西欧。1919年列宁在《论国家》中加以扩展,认为“世界各国全部一切人类社会数千年来的发展,是这样向我们表明这种发展的一般规律性、常规和次序的”,依次经验父权制原始社会、奴隶占有制社会、资本家阶级,“在人类历史上有几十个几百个国家经验过和经验着奴隶制、农奴制和资本主义”。在地理范围和理论外延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扩大。20世纪20年头末,苏联史学理论界进一步归纳出“五种社会形态”说,适用的范围是整个人类社会,其理论外延也进一步演化成各种制度。1938年,斯大林在其发表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最终将其定型。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表示接受苏联的理论模式,40年头末,更是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作为干部和学问分子必修的政治及历史读本。当时大部分历史学家,如翦伯赞、范文澜、郭沫若、侯外庐,就是在这种理论框架下进行历史探讨的,并且依据这种理论编写各种教材,教化学生。这一理论也就成为国内历史教化的指导思想,进而作为一种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被国人普遍接受。不仅如此,在这一理论影响下,出现了一系列的名词术语,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历史演进被简洁化、线条化。如“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大多数”、“极少数”、“起义”、“造反”。后一阶段要取代前一阶段时,必定是因为其更先进、进步,而以前则是腐朽落后,人民生活也是“水深火热”、“暗无天日”,“穷人受压迫”,所以必需“造反”,打破旧的生产关系,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这种思维方式,至今屡见不鲜。甚至对所谓“封建礼教”、对儒学的反对,许多也是这种思维的产物。以其中的资本主义为例。史学界一度热情探讨过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要证明中国古代也存在过资本主义,只是因为外来侵略才被打断。否则就会与这一理论完全吻合。但是关于萌芽何时产生,却是众说纷纭,从战国到明清,都有萌芽,从而丢失了学术探讨的严谨性。但是,在资本主义产生的欧洲,20世纪后半期以来,却起先重新思索“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如何”、“工业革命是否必定导致资本主义”,可见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而非政治问题,本身就须要不断地探讨与完善,而不是当做真理,顶礼膜拜。3、炎黄子孙《五帝本纪》评价黄帝:“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汉代到清代,黄帝被作为皇权的象征来祭祀,代表的是皇统。晚清时期,在反满斗争中突然转型,被认作是“国族”或汉“民族”的象征,成为国民认同的形象。后来,为了顾及长江流域,又隆重推出炎帝,都是为了强调国家和民族的认同。1908年,同盟会于东京遥祭黄陵,祭词说:我民族屡蹶屡振,既仆复兴,卒能重整金瓯、重振玉宇者,莫非我皇祖在天之灵,有以默相而佑启之也。1935年,中国国民党推派中心执监委张继、邵元冲,“致祭于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辕轩氏之灵”,祭文中除追怀先祖“创业之耿光大烈”外,反复矢言“力排艰险,以复我疆园,保我族类”。1937年,中共陜西苏维埃政府遣派林祖涵致祭黄陵,并宣读毛泽东、朱德撰写的祭文: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冑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慧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志勿谖。以上所引各政治团体的官方宣示,尽管彼此利益相左、意识形态悬殊,企图达成的政治目标也不尽相同,却仍有着基本的雷同之处:在这些文本之中,“黄帝”虽然照旧维持其固有的“先祖”地位,却已不再是一朝一姓专属的祖源,而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换言之,“黄帝”作为一项认同符号,已脱离旧有之帝王世系的“皇统”脉络,转而被纳入新起之民族传承的“国统”脉络。伴随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而复活的历史人物,除了黄帝还有郑成功。1903年,蒋智由就当时出现的“古人复活”现象举上述二人为例,关于郑成功,他说:又若郑成功者,(本)不甚挂于我国人之齿颊,甚者或且置与叛逆同科,近则郑成功之行事,亦渐照射于中国人之眼中,而数为一代之人杰。康熙时郑亦邹所撰《郑成功传》,1903年,匪石与亚庐(柳亚子)又各写一部传记。在郑成功的事迹中,焚服告庙、移檄起兵最具戏剧效果,最能震撼人心。但是在郑亦邹的笔下,却只是轻描淡写:成功既力谏不成,又痛母死非命,乃悲歌慷慨谋起师。携所著儒巾、襕衫,赴文庙焚之,四拜先师,仰天曰:「昔为孺子,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有作用,谨谢儒服,唯先师昭鉴之!」高揖而去,与所善陈辉、张进、施琅、施显、洪旭等愿从者九十余人,乘二巨舰断缆行,收兵南澳,得数千人,文移称「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然而,在匪石对同一史事的叙述中,郑成功的告庙祝文、移檄起兵的文告变成这样的语句:呜呼先师!国家已矣!父谏不听,母死非难,成功之罪,其曷可逭!谨谢儒服,以矢厥志。呜呼先师!昔为孺子,今为孤臣,仗先师灵,宏济大难。其济,国民之福;不济,成功之罪。呜呼先师!实式凭之。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朱成功敢以一掬泪、一滴血,沥诚竭忠以誓于我三军、我普国国民之前:呜呼!尔祖尔父所日日教告于尔等者何言乎?夫国民之所以能受光荣者,徒以有国在耳。呜呼!不有国,毋宁死。余将誓师中原,与决生死。尔等有与吾同志愿者,其投鞭来从!军行矣!」于是一片「从军」!「从军」!「殉国」!「殉国」!之声,直应成功誓言而起。通过比照,可见郑成功的「复活」,其实就是中国国族、汉民族的“新生”4、火葬与土葬,哪个更文明?土葬始终是中原汉族的主流安葬形式,这与儒家理论相关。古代也有火葬,但一般存在于少数民族地区,因此也就被视作野蛮。唐代以后,受佛教影响,火葬起先流行,以致宋初太祖下诏云:“近代以来,遵用夷法,率多火葬”,为了“厚人伦而一风俗”,所以要禁止火葬。但民间百姓“以火化为便,相习成风,势难遽革”,地方官吏也只得“姑从其便”,为此还在城郊建立焚化院、化人亭之类的特地火化场所。清人入关前后,努尔哈赤、皇太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手简明教程》课件2
- 劳动合同续签自我工作评述
- 房地产开发联营合同
- 1月1日一年的劳动合同日期
- 2024年版房产所有权变更协议范例版B版
- 2024年消防排烟项目协议标准文本版
- 2025年滨州货运从业资格模拟考
- 2025年浙江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app
- 2025年海南c1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
- 2025年通辽货车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
- GB/T 26996-2011非正规教育与培训的学习服务学习服务提供者基本要求
- 财会数码字书写规范素材
- 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易读错写错字汇总
- 药剂学 第十三章-皮肤递药制剂
- 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查房教学课件
- DB4403T264-2022消防设施物联网系统技术要求-(高清正版)
- 环境可靠性测试培训课件实用
- 夏季高温施工安全教育交底
- 台儿庄战役解析课件
-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课件(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 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5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