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本单元课文都是传统名篇,内涵丰富而深刻:有的论述人生的理性抉择,有的叙述不畏强暴的故事,有的描述少年时求学的艰辛,有的则是不同时代词人们抒发的壮志豪情。阅读这些经典作品,要善于汲取思想精华,获得情感的激励,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学会选择和坚守。本单元课文都是传统名篇,内涵丰富而深刻:有的论述人生的理性抉择,有的叙述不畏强暴的故事,有的描述少年时求学的艰辛,有的则是不同时代词人们抒发的壮志豪情。阅读这些经典作品,要善于汲取思想精华,获得情感的激励,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学会选择和坚守。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把握古诗文的意蕴,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够运用历史眼光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还要注意在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积累常见文言词语。本单元一词多义一、《鱼我所欲也》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吗”。蹴尔而与之:给予。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而蹴尔而与之:表修饰。乡为身死而不受:表顺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接。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在句首,连接句子,那么。入则无法家拂士:如果。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就。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却。为故不为苟得也:wéi,动词,做。为宫室之美:wèi,介词,为了、对,向。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由是由是感激:因此。由是则生:采用这些手段。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苟苟富贵,无相忘:如果。故不为苟得也:苟且。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人皆有之:代词。宫室之美:的。得
二者不可得兼:能够,副词得之则生:得到,获得,动词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个,这样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样看来,由此看来二、《送东阳马生序》至礼愈至周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达足足肤皲裂而不知脚以中有足乐者值得以无从致书以观连词,来计日以还连词,而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以衾拥覆介词,用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把之走送之代词,代书益慕圣贤之道助词,的当余之从师也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三、《唐雎不辱使命》徒免冠徒跣裸露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是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夫此庸夫之怒也成年男子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发语词,无实义主题阅读一、(2023秋·山东德州·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孟子·告子上》)【乙】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责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戚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丙】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战!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选自《孟子·告子上》)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2)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3)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4)人有鸡犬放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3.孟子认为一个人“失其本心”叫“”,把本心找回来就叫“”。怎样就会“失其本心”?何谓“大丈夫”?4.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举一例。二、(2023秋·河南平顶山·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乙】何岳尝夜行,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恶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阿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岳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辅于岳,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杳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节选自《金陵琐事》,有删改)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
七十而从心所欲B.见一人寻至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D.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6.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7.孟子散文读来气势充沛,说理雄辩有力,将“舍生取义”的观点论证得清楚明白,简洁有力。请结合语段【甲】,从句式运用角度分析这一特点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结合语段【乙】,简要说明何岳是怎样体现“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的?8.语段【甲】和下面的链接材料都谈到“见利思义”的观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两个语段中作者提及此观点的目的分别是什么?【链接材料】子路问成人①。子曰:“若臧武仲之知②,公绰之不欲③,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④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⑤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注】①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②知:同“智”,智慧。③欲:贪欲。④文:修饰。⑤久:处于穷困中。三、(2023秋·山东济宁·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①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寝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乙】是日见范雎,秦王跽①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昔者吕尚②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遂收功于吕尚而卒王天下。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者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因以是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注】①跽:长跪。②吕尚,姜姓,字子牙,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周文王),拜为“太师”,辅佐姬昌建立霸业。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跪而谢之曰
谢:道歉B.徒以有先生也
徒:只,仅仅C.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
卒:最终,终于D.莫肯乡秦耳
乡:同“向”,先前,从前10.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人物形象对比鲜明,借助对话将秦王与唐雎的较量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来。B.乙文中秦王多次请教范雎,范雎连说“唯唯”,并没有急着陈述自己的主张。C.两文都用列举古代人物证明观点,都是用语言劝谏达到了说服秦王的艺术效果。D.甲文中的秦王长跪,可见他前倨后恭;乙文中的秦王长跪,可见他求贤若渴。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1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13.两文塑造了唐雎和范雎这两个“士”的形象,他们身上拥有的“士之精神”有何异同?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四、(2023秋·山东烟台·九年级统考期末)[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①,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②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节选自《战国策》)【注】①孟尝君:本名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因封袭其父爵于薛,又称薛公,号孟尝君。②效:献出,奉献。1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⑴休祲降于天
祲:_________
⑵秦且攻魏
且:_________
⑶燕王尚未许也
许:________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魏王闻之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B.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C.臣效便计于王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D.以四国攻燕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16.用“/”划分句子的停顿(划两处)。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⑴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⑵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18.对两篇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唐雎与秦王的对话形成了对比,让唐雎和秦王的形象互为映衬,突出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形象。B.乙文中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C.乙文中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D.乙文中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五、(2021秋·辽宁营口·九年级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宣子①忧贫,叔向②贺之。宣子曰:“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③无一卒之田④,宣其德行,顺其宪则,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卻昭子⑤,其富半公室⑥,其家半三军,侍其富宠以泰⑦于国其宗灭于绛⑧,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选自《国语·叔向贺贫》【注】①宣子:即韩宣子,晋国上卿,又名韩起。②叔向:晋国大夫。③栾武子:栾书,晋国上卿。④一卒之田:即百顷土地。上卿享受的待遇应该是五百顷田地。⑤邻xì昭子:卻至,晋国卿。⑥公室:国库。⑦泰:骄横。⑧绛:晋国的国都。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持汤沃灌
汤:(2)腰白玉之环
腰:(3)诸侯亲之
亲:(4)唯无德也
唯: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宣子忧贫,叔向贺之。21.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侍其富宠以泰于国其宗灭于绛22.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中作者与同舍生求学条件相差悬殊,他却能保持内心充实和强大,其中的原因是“①”;乙文将栾、卻两个家族的兴衰作对比,用“②”道出卻昭子家族衰败的原因。(请分别用文中原句回答)23.从甲、乙两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六、(2022秋·河南郑州·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书》)注释:①奉议:官名24.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执经叩问/执迷不悟
无慕艳意/慕名而来B.持汤沃灌/赴汤蹈火
稍降辞色/喜形于色C.圣贤之道/中道崩殂
久而乃和/春和景明D.走送之/走投无路
穷冬烈风/理屈词穷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2)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26.【甲】【乙】两段选文,两位长辈就“怎样才能学有所成”的问题,分别给出了建议。结合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选文关键信息学习建议前提条件【甲】业精德成(1)_____热衷于学习【乙】养心探道第一条建议:(2)____第二条建议:(3)_____全身心投入学习27.针对部分同学在物质生活上攀比这种现象,请你结合甲文观点加以劝说。七、(2023秋·吉林长春·九年级吉林大学附属中学校考期末)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各题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水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为诏救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①,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②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阔,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释】①眉:眉县,今陕西省境内。②旄钺(máoyuè):白旄和黄钺,借指军权。28.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先主于水安病笃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B.故天将降人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尝射于家圃(《卖油翁》)D.休侵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2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3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31.街亭之战,蜀国战败的自身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解析版)本单元课文都是传统名篇,内涵丰富而深刻:有的论述人生的理性抉择,有的叙述不畏强暴的故事,有的描述少年时求学的艰辛,有的则是不同时代词人们抒发的壮志豪情。阅读这些经典作品,要善于汲取思想精华,获得情感的激励,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学会选择和坚守。本单元课文都是传统名篇,内涵丰富而深刻:有的论述人生的理性抉择,有的叙述不畏强暴的故事,有的描述少年时求学的艰辛,有的则是不同时代词人们抒发的壮志豪情。阅读这些经典作品,要善于汲取思想精华,获得情感的激励,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学会选择和坚守。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把握古诗文的意蕴,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够运用历史眼光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还要注意在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积累常见文言词语。本单元一词多义一、《鱼我所欲也》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吗”。蹴尔而与之:给予。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而蹴尔而与之:表修饰。乡为身死而不受:表顺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接。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在句首,连接句子,那么。入则无法家拂士:如果。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就。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却。为故不为苟得也:wéi,动词,做。为宫室之美:wèi,介词,为了、对,向。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由是由是感激:因此。由是则生:采用这些手段。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苟苟富贵,无相忘:如果。故不为苟得也:苟且。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人皆有之:代词。宫室之美:的。得
二者不可得兼:能够,副词得之则生:得到,获得,动词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个,这样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样看来,由此看来二、《送东阳马生序》至礼愈至周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达足足肤皲裂而不知脚以中有足乐者值得以无从致书以观连词,来计日以还连词,而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以衾拥覆介词,用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把之走送之代词,代书益慕圣贤之道助词,的当余之从师也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三、《唐雎不辱使命》徒免冠徒跣裸露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是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夫此庸夫之怒也成年男子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发语词,无实义主题阅读一、(2023秋·山东德州·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孟子·告子上》)【乙】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责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戚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丙】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战!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选自《孟子·告子上》)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2)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3)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4)人有鸡犬放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3.孟子认为一个人“失其本心”叫“”,把本心找回来就叫“”。怎样就会“失其本心”?何谓“大丈夫”?4.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举一例。【答案】1.踩踏
同“向”,先前、从前
使……惑乱,迷惑
走失
2.(1)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的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2)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3.放心,求放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辨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示例1:南宋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后被杀害,体现了“舍生取义”的高贵品质。示例2: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泰然赴死,体现了“舍生取义”的高贵品质。示例3: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示例4:闻一多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发表最后一次演讲。【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用脚踢给别人吃。蹴:踢,踩踏。(2)句意: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乡:同“向”,先前、从前。(3)句意: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淫:使……惑乱,迷惑。(4)句意:有的人,鸡狗走失了倒晓得赶紧去找回来。放:走失。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重点字词:(1)万钟:优厚的俸禄。则:表转折,却。辩:同“辨”,辨别。而: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受:接受。之:代词,代指优厚的俸禄。于:对。何:什么。加:益处,好处。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2)第一处“居”:居住。之:结构组词,的。广居:最宽广的住宅。立:站立。正位:最正确的位置。行:行走。大道:最宽广的道路。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空:根据【丙】文“放其心而不知求”可知,孟子所说的“失其本心”叫“放心”;二空:根据【丙】文“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可知,孟子认为把本心找回来也即“求放心”;联系【甲】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可知,如果不辨别礼义是否符合道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就会失掉“本心”。联系【乙】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责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戚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可知,孟子认为大丈夫需要做到仁、礼、义,遵守自己的原则,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胸怀,还需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解读。本题是开放型题目,所举事例能突出“舍生取义”即可。例如: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又如: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点睛】参考译文:【甲】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乙】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丙】孟子说:“仁是人的本心;义是人的大道。放弃了大道不走,失去了本心而不知道寻求,真是悲哀啊!有的人,鸡狗丢失了倒晓得赶紧去找回来,本心失去了却不晓得去寻求。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二、(2023秋·河南平顶山·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乙】何岳尝夜行,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恶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阿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岳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辅于岳,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杳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节选自《金陵琐事》,有删改)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
七十而从心所欲B.见一人寻至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D.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6.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7.孟子散文读来气势充沛,说理雄辩有力,将“舍生取义”的观点论证得清楚明白,简洁有力。请结合语段【甲】,从句式运用角度分析这一特点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结合语段【乙】,简要说明何岳是怎样体现“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的?8.语段【甲】和下面的链接材料都谈到“见利思义”的观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两个语段中作者提及此观点的目的分别是什么?【链接材料】子路问成人①。子曰:“若臧武仲之知②,公绰之不欲③,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④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⑤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注】①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②知:同“智”,智慧。③欲:贪欲。④文:修饰。⑤久:处于穷困中。【答案】5.B
6.(1)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2)(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体禄却不辨别是否合平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7.以三字短句起始,对乞人宁死不食嗟来之食以保持尊严的行为予以称赞。情绪高昂;用排比句一气贯注,对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进行批判;用反问句发出强烈呼喊:应坚守本心。义正词严,气势充沛,说理有力。(回答两点即可)何岳捡到二百多两银子,在捡拾地点等待失主,对于失主的酬谢,严词拒绝,对于别人放在家里的银子,从没有私心,甚至在他人没有来取的时候,主动送还。体现了孟子“舍身取义”的观点。
8.①甲文中语段通过不辨礼义就接受”万钟”的事例,引发作者对利与义的思考,目的是告诉人们义重于利,在利益面前应坚守本心。②链接材料语段则通过孔子与子路的对话,引出“见利思义”的观点,目的是告诉人们想要成为完人需要具备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坚守诺言这些条件。【解析】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想要/欲望,想法;B.到/到;C.比/在;D.做/作为;故选B。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独,只有、仅仅;是,这;皆,都;耳,罢了。(2)万钟,优厚的俸禄;受,接受;于,对;加,益处。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第一问。要求从句式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结合甲文“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可知,作者用以三字短句起始,对乞人宁死不食嗟来之食以保持尊严的行为予以称赞,情绪高昂;结合“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可知,作者在文中用一连串的排比句,对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进行批判,说理雄辩有理;结合“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可知,作者在结尾用一个反问句发出强烈呼喊:应坚守本心。义正辞严,读来气势充沛。第二问。乙文记叙了何岳拾到银子以后,第二天在拾银子的地方等丢银者并拒绝其给出的酬谢,何岳不私自占有他人的财富,而是想方设法归还。这两件体现了他并不贪求财富,而重视大义。体现了甲文中“舍生取义”的义利观。由他的行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正直诚实,不贪求财富,坚持大义的人。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由甲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可知,甲文写不辨礼义就接受”万钟"的事例,再结合“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可知,在利与义的选择中,作者重在告诉人们义重于利,在利益面前应坚守本心。由链接材料“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可知,作者认为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其目的是告诉人们成为完人,就要具备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坚守诺言。【点睛】参考译文:【甲】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乙】何岳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两百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些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拜谢而走。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金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链接材料】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人格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三、(2023秋·山东济宁·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①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寝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乙】是日见范雎,秦王跽①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昔者吕尚②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遂收功于吕尚而卒王天下。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者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因以是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注】①跽:长跪。②吕尚,姜姓,字子牙,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周文王),拜为“太师”,辅佐姬昌建立霸业。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跪而谢之曰
谢:道歉B.徒以有先生也
徒:只,仅仅C.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
卒:最终,终于D.莫肯乡秦耳
乡:同“向”,先前,从前10.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人物形象对比鲜明,借助对话将秦王与唐雎的较量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来。B.乙文中秦王多次请教范雎,范雎连说“唯唯”,并没有急着陈述自己的主张。C.两文都用列举古代人物证明观点,都是用语言劝谏达到了说服秦王的艺术效果。D.甲文中的秦王长跪,可见他前倨后恭;乙文中的秦王长跪,可见他求贤若渴。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1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13.两文塑造了唐雎和范雎这两个“士”的形象,他们身上拥有的“士之精神”有何异同?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9.D
10.C
11.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12.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
13.相同点:面对秦王,两人都体现出敏于应对、善于言谈、有勇有谋的“士”之精神。不同点:面对傲慢无礼的秦王,唐雎既有不卑不亢的语言陈述,又有“挺剑而起”的勇猛动作,展现出不畏强暴的“士”的形象。范雎用语言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希望秦王接纳自己为秦王竭忠尽智的愿望,体现了善用智谋的士的形象。【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D.解释不正确。“莫肯乡秦耳”意思是:没有人再愿到秦国来罢了。“乡”同“向”,奔向,趋向之意,而非“先前,从前”。故选D。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概括和分析不正确。根据【乙】“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非敢然也……因以是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可知,本文是范雎陈述不能给秦王出主意的原因,并非劝谏秦王。故选C。1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布衣:平民。徒:光着。跣:赤足。以:用。抢:撞。尔:同“耳”,罢了。1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句意为:大王真能实行臣子的话,死不足成为臣子的祸殃,流亡不足成为臣子的忧虑。“大王信行臣之言”主谓结构,应在“言”后停顿;“死不足以为臣患”主谓结构,应在“患”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1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相同点:根据【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在秦王盛怒的情况下,唐雎仍然从容应对,并且“挺剑而起”,致使“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可知,唐雎敏于应对、善于言谈、有勇有谋;而【乙】“秦王复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范雎谢曰……”。也表现了范雎虚与委蛇,巧妙应对等特点;因此,面对秦王,两人都体现出敏于应对、善于言谈、有勇有谋的“士”之精神。不同点:根据【甲】“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寝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可知,面对傲慢无礼且“怫然怒”的秦王,唐雎语言上不卑不亢,行动上“挺剑而起”动作勇猛,欲同秦王拼命,展现了不畏强暴的士的形象。根据【乙】“非敢然也……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因以是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可知,范雎用周文王和姜尚的具体的例子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希望秦王接纳自己为秦王竭忠尽智的愿望,体现了能言善辩、善用智谋的士的形象。【点睛】参考译文【甲】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挺剑而起(剑未出鞘)。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保全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乙】这一天接见范雎,秦王跪着请求说:“先生拿什么来赐教我?”范雎说:“对,对。”过了一会儿,秦王又请求说:“先生拿什么来赐教我?”范雎说:“对,对。”像这样有三次了。秦王长跪着说:“先生不肯赐教我吗?”范雎表示歉意说:“不是臣子敢这样啊。臣子听说当初吕尚遇到文王的时候,身份只是个渔父,在渭水北岸垂钓罢了。像这种情况,关系可说是生疏的。结果一谈就任他做太师,请他同车一起回去,这是他们交谈得深啊。所以文王果真得到吕尚为他建立的功勋,终于据有天下而自身成了帝王。现在臣子是个客处他乡的人,与大王关系疏远,而所想要面陈的,又都是纠正国君偏差错失的事。臣子愿意献上一片浅陋的忠诚,却不知大王的心意如何,所以大王连问三次而不回答,就是这个原因。大王真能实行臣子的话,死不足成为臣子的祸殃,流亡不足成为臣子的忧虑。臣子所怕的,只怕臣子死了以后,天下人看到臣子尽了忠而身体倒下,从此锁住了嘴,裹住了脚,没有人再愿到秦国来罢了。四、(2023秋·山东烟台·九年级统考期末)[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①,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②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节选自《战国策》)【注】①孟尝君:本名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因封袭其父爵于薛,又称薛公,号孟尝君。②效:献出,奉献。1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⑴休祲降于天
祲:_________
⑵秦且攻魏
且:_________
⑶燕王尚未许也
许:________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魏王闻之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B.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C.臣效便计于王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D.以四国攻燕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16.用“/”划分句子的停顿(划两处)。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⑴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⑵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18.对两篇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唐雎与秦王的对话形成了对比,让唐雎和秦王的形象互为映衬,突出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形象。B.乙文中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C.乙文中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D.乙文中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答案】14.⑴不祥
⑵将要
⑶答应。
15.A
16.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17.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⑵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
18.B【解析】1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祲,不祥。(2)句意:秦国将要讨伐魏国。且,将要。(3)句意:燕王还是没有答应。许,答应。15.考查一词多义。A.代词,这件事\代词,这件事;B.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C.介词,给\介词,表比较;D.介词,用\介词,因为;故选A。16.考查断句。句意: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前往魏国)。根据句意可断句为: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1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尝,曾经。闻,听说。布衣,指平民。之,主谓之间,不译。(2)岁,收成。而,表顺承,不译。且,将要。奈何,怎么办。18.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根据乙文第一段中的“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可知本项“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有误。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甲)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乙)秦国将要讨伐魏国。魏王听说,夜里去见孟尝君,告诉他说:“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您替寡人谋划一下,怎么办?”孟尝君说:“有诸侯援救,国家就可以保存下来。”魏王说:“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说。”……孟尝君又北上拜见了燕王,说:“现在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希望大王救魏国。”燕王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孟尝君说:“跋涉几千里去拯救别人,这将给国家带来好处。现在魏王出城门盼望燕军,其他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燕王还是没有答应。孟尝君说:“臣下献上好的计策给大王,大王却不采用臣下忠诚的计策,我请求离开了,恐怕天下将有大的变化了。”燕王说:“您说的大的变化,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尝君说:“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国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秦兵撤离魏国后,魏王倾韩国、魏国的全部军队,又西借秦国的军队,再依靠赵国的军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国,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好处会自己跋涉几千里去帮助人吗?好处会出燕国的南门而盼望援军吗?那么对于四国军队来说道路与乡里很近,补给给养又很容易。大王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呢?”燕王说:“您走吧,寡人听您的了。”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前往魏国)。魏王大喜,说:“您借燕国、赵国的军队多而且快。”秦王很害怕,割让土地同魏国讲和。魏国于是归还了燕国、赵国的军队并且封赏了孟尝君。五、(2021秋·辽宁营口·九年级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宣子①忧贫,叔向②贺之。宣子曰:“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③无一卒之田④,宣其德行,顺其宪则,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卻昭子⑤,其富半公室⑥,其家半三军,侍其富宠以泰⑦于国其宗灭于绛⑧,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选自《国语·叔向贺贫》【注】①宣子:即韩宣子,晋国上卿,又名韩起。②叔向:晋国大夫。③栾武子:栾书,晋国上卿。④一卒之田:即百顷土地。上卿享受的待遇应该是五百顷田地。⑤邻xì昭子:卻至,晋国卿。⑥公室:国库。⑦泰:骄横。⑧绛:晋国的国都。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持汤沃灌
汤:(2)腰白玉之环
腰:(3)诸侯亲之
亲:(4)唯无德也
唯: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宣子忧贫,叔向贺之。21.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侍其富宠以泰于国其宗灭于绛22.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中作者与同舍生求学条件相差悬殊,他却能保持内心充实和强大,其中的原因是“①”;乙文将栾、卻两个家族的兴衰作对比,用“②”道出卻昭子家族衰败的原因。(请分别用文中原句回答)23.从甲、乙两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答案】19.(1)热水(2)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3)亲近(4)只
20.(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2)宣子正为贫穷发愁(忧虑),叔向向他道贺。
21.侍其富宠/以泰于国/其宗灭于绛。
22.以中有足乐者(答“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也可)
唯无德也(答“侍其富宠,以泰于国”也可)
23.【甲】应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学习条件,刻苦读书学习。学习必须勤奋刻苦,专心致志,不辞辛劳才能取得好成绩。【乙】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宽以待人。【解析】1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拿着热水为我洗浴。汤:热水。(2)句意:腰间挂着白玉环。腰:名词作动词,在腰间佩戴。(3)句意:各诸侯国都亲近他。亲:亲近。(4)句意:只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唯:只。2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1)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处其间:生活在他们当中;略无:一点儿没有;慕艳:羡慕。(2)忧:忧虑,形容词意动,为……忧虑;忧贫:为贫穷忧虑;贺:祝贺,道贺;之:代词,他,指韩宣子。21.本题考查文言句读。作答此题,先翻译句子,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句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在晋国极其骄横,他的宗族在绛这个地方被灭亡了。故正确的断句为:侍其富宠/以泰于国/其宗灭于绛。22.本题考查内容提炼。题空一:根据“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提炼:以中有足乐者;题空二:根据“侍其富宠,以泰于国,其宗灭于绛,唯无德也”提炼:侍其富宠,以泰于国或唯无德也。23.本题考查感悟启示。由【甲】文“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等内容可知,宋濂求学艰难,生活环境恶劣,但他仍能坚守自己的志向,以读书为乐,这启示我们: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乙】文由“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宣其德行,顺其宪则,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卻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侍其富宠以泰于国其宗灭于绛,唯无德也”可知,叔向采用了正反结合的阐述方法,对“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的行为提出了批评,这启示我们:要注重自己品德的培养,宽厚待人,以诚待人。【点睛】参考译文:【甲】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乙】韩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宣子说:“你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命重于泰山安全生产专题片心得体会【五篇】
- 高二《过秦论》教学设计
- 学年度高中生物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 企业人事专员转正工作总结
- 护士求职信集锦15篇
- 白内障病人的术后护理
- 水务工作年终总结
- 2022教师年度考核总结范文
- 感恩学生演讲稿模板7篇
- 读《神秘岛》有感(15篇)
- 2024年度工矿企业设备维修与保养合同3篇
- 食品生产小作坊培训
- 2024年度电商平台商家入驻协议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含答案)
- 幕墙施工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
- 年度成本管控的实施方案
- 2024年中国板钉式空气预热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 DB1331T 041-2023 雄安新区绿色街区规划设计标准
- 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含答案
- 初中七年级主题班会: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