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南省部分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部分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部分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部分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部分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且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泰山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泰山石是地下深处受高温高压作用而形成的有大量纹理、质地坚硬的岩石。泰山石因抗蚀性强,形成了峰峦高崖,泰山古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誉。泰山的形成经历了古泰山形成、海陆演变、现代泰山形成的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泰山的形成演化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③①④②2.关于泰山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泰山石属于变质岩 B.泰山因海拔高著名C.泰山石主要形成于新生代之前 D.现代泰山主要受流水和风力作用影响【答案】1.C2.B【解析】【1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泰山的形成经历了古泰山形成、海陆演变、现代泰山形成的阶段。所以先有地下深处受高温高压作用而形成的有大量纹理、质地坚硬的岩石,因此最早是岩浆活动,为②,再由于地壳运动,岩层下沉,受海水的不断侵蚀,为①,后经地壳的抬升,露出海平面,为④,最后由于地壳垂直运动,形成现代的断块山,出露形成,为③,综上所述,泰山形成演化顺序为②①④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泰山海拔并不是太高,主要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质特点,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而著名,B不正确,符合题意;由于泰山的形成经过了高温高压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过程属于变质作用,因此泰山石属于变质岩,A正确,不符合题意;泰山的形成在新生代,泰山石的形成于新太古代时期,C正确,不符合题意;现代泰山主要受流水和风力作用影响,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某地理研学小组绘制了淮北市部分地区地质示意图(下图,曲线为地层界线,字母代表不同地质年代)。图示地区在石炭纪和二叠纪煤层广泛发育,后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相山背斜、闸河向斜、龙脊山背斜和若干断层。近十年,该地区煤炭开采进入衰退期,采煤塌陷区广泛分布。完成下面小题。下表地质年代表(部分)地质年代及代号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震旦纪Z寒武纪∈奥陶纪O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二叠纪P注:字母下标1、2、3代表早、中、晚,如早寒武世∈1、中寒武世∈23.地层不连续是判断断层的依据之一,图中有明显断层发育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4.研学小组发现龙脊山附近无采煤区,原因可能是()A.有煤层,埋藏过深不利于开采 B.有煤层,山区交通不便不利于外运C.无煤层,背斜顶部煤层被侵蚀 D.无煤层,地质历史时期无成煤环境5.淮北市修建了城区至龙脊山的公路,遇到的最大问题可能是()A.占用良田 B.不良地质 C.地形崎岖 D.距离较远【答案】3.D4.C5.C【解析】【3题详解】地层不连续是判断断层的依据之一,④处位于Z2附近,两侧分别是∈1和∈3,地层不连续,有断层发育,D正确;①位于P2附近,两侧为P1,地层连续,A错误;②位于O中,地层连续,B错误;③位于∈2,两侧是∈1和∈3地层连续,C错误。故选D。【4题详解】据材料可知地区在石炭纪和二叠纪煤层广泛发育,说明早期该地应该是有煤层的,但是龙脊山发育背斜和若干断层,背斜顶部煤层易被侵蚀,造成无煤层,C正确、D错误;据材料该地区煤炭开采进入衰退期,采煤塌陷区广泛分布。说明该地煤炭开采技术较成熟,基础设施较好,方便煤炭外运,AB错误。故选C。【5题详解】据材料该地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相山背斜、闸河向斜、龙脊山背斜和若干断层。可知该地地形崎岖,C正确;该地区以煤炭开采为主,耕地较少,A错误;无法判断其地质情况,B错误;两地距离相对较近,D错误。故选C。河流阶地是指因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的一种地形。河流阶地序列直接记录了河流下切幅度的变化,阶地的形成是地壳上升和气候变化积极响应的结果。下图是贵州省清水江三个测量点的河流阶地剖面和位置示意图(T1和T2表示阶地级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三个阶地测量点,按照从河流上游到下游位置排序依次是()A.a—b—c B.b—a—c C.c—a—b D.c—b—a7.地壳上升幅度最大的地方是()A.b地 B.c地 C.b和c之间 D.a地8.c地的两级阶地中,T1处建有村庄和道路的有利条件是()①海拔较低,距离水源近 ②沉积物很少,利于修路建房③形成时间早,地面更广阔 ④地形平坦,土壤肥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6.A7.D8.A【解析】【6题详解】读图可知,a测量点的河床海拔在920-925米之间,b测量点的河床海拔在700-715米之间,c测量点河床海拔在635-640米之间,a地海拔最高,b地次之,c海拔最低,故河流上游到下游位置排序依次是a—b—c,A正确,BCD错误。故选A。【7题详解】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a地的T2与T1海拔相差大约30米,上升幅度最大,D正确;b地的T2与T1海拔相差不到10米,B错误;c地的T2与T1海拔相差大约20米,B错误;b和c之间的T2与T1海拔差无法判断,C错误。故选D。【8题详解】据图可知,T1处海拔较低,距离水源近,方便取水,①正确;T1处没有砂层、砾石层等岩层,沉积物很少,利于修路建房,②正确;T1形成时间晚于T2,且T2地面更宽阔,③错误;T1沉积物少,土壤较贫瘠,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长白山天池是由火山口形成的湖泊,受构造结构和岩性的影响,有瀑布外泄和地下渗漏,但湖面水位长期保持稳定。经专家研究设定其水平衡方程为:Q均衡=Q降水+Q凝结水+Q地下水-Q瀑布外泄-E湖面蒸发,在寻找其补给区空间范围时,选定了五个高程测得数据如下表,下图为长白山天池形态结构及高程图。完成下面小题。方案编号高程(m)面积(km²)陆地面积(km²)总补给量(万m³/a)均衡差(万m³/a)1分水岭内21.3711.552505-15352≥250025.1215.302829-12113≥240028.8719.053152-8884≥230041.4131.5942331935≥220053.9444.12531412749.依据表中数据推测天池水量平衡的补给区海拔约为()A.2215米 B.2315米C.2385米 D.2415米10.天池水平衡补给区范围较天池分水岭内范围()A.大 B.小 C.相等 D.无法确定11.长白山天池补给类型()A.主要为地表径流 B.既有地表径流,也有地下径流C.主要为地下径流 D.既无地表径流,也无地下径流【答案】9.B10.A11.B【解析】【9题详解】均衡差为0的区域应为天池水量平衡的补给区,依据表中数据可知,海拔高度应在2300米至2400米之间,再依据均衡差差异大小可推知其较接近2300米。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分水岭内范围为分水岭顶部至靠近天池水面的区域,表中数据表明区域内水平衡均衡差为正值,补给充足,为天池水平衡补给区范围,比较可知天池水平衡补给区空间范围应较分水岭内范围更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依据上题结论,平衡补给区范围大于分水岭内范围,分水岭以内应以地表径流补给为主,分水岭以外应以地下径流补给为主。因此既有地表径流,也有地下径流,B正确,ACD错误,故选B。读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12.海域①至④中,蒸发量最大的是()A.① B.②C.③ D.④13.海域①和④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差别很大,影响两地海—气间热量交换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 D.洋流性质14.海域①至④中获得的净辐射值最低的海域是()A.① B.②C.③ D.④【答案】12.D13.D14.B【解析】【12题详解】海水蒸发量的大小与温度高低呈正相关。四个海域中,①海域为20℃~25℃,②海域为5℃~10℃,③海域为15℃~20℃,④海域为25℃~30℃,海域④水温最高,蒸发量最大,故ABC错误,本题选D。【13题详解】海水温度越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越多。①④两海域纬度位置相当,正午太阳高度相当,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AC错误;但是①海域为20℃~25℃、④海域为25℃~30℃,④海域海水温度更高;①④海域所处纬度位置相当,均受东南信风影响,不会造成海-气间热量交换产生明显差异,B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④海域有巴西暖流流经,①海域有秘鲁寒流流经,海域④受暖流影响,水温比受寒流影响的海域①高,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14题详解】海域②纬度位置最高,热量收入最少,热量盈余量最少,故净辐射值最低,ACD错误,本题选B。挪威南部某高寒地区的植被主要由地衣、小灌木等组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地区灌木向高海拔的地衣群落扩张,植被出现“绿化”现象(下图);夏季地衣下的土壤温度比灌木下的土壤温度高1.4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该地区植被“绿化”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增多 B.气温升高 C.光照增强 D.风力减弱16.随着灌木的扩张,该地区土壤()A.日温差变大 B.厚度增加 C.有机质减少 D.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15.B16.B【解析】【15题详解】海拔越高,热量条件往往越差,高海拔地区因热量条件较差限制了灌木的分布高度。近年来,该地区灌木向高海拔的地衣群落扩张,植被出现“绿化”现象,说明温度升高,热量条件更加充足,更高海拔处也适合灌木丛的生长,B正确;制约高海拔地区植被生长的主导因素是热量,而与降水、光照、风力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16题详解】随着灌木的扩张,该地区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日温差变小,A错误;生物活动加速土壤的形成,厚度增加,B正确;灌木的枯枝落叶多于地衣群落,土壤有机质增多,C错误;灌木扩张,生物多样性增多,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个大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雅丹地貌泛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近年来,由于青海大柴旦地区的河流改道,该地的雅丹地貌被河湖水包围,形成了独特的水上雅丹奇观,水上雅丹土丘一般高10-25米,最高可达50米。(1)分析大柴旦地区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2)有专家预测,大柴旦水上雅丹奇观在未来几十年间很可能会消失,请推测其自然原因。(3)为了防止水上雅丹奇观消失,试说明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答案】(1)由于流水沉积作用,泥沙在河湖处形成堆积物;伴随地壳运动,地势抬升(青藏高原的抬升),沉积物暴露于地表;气候日趋干旱,经过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雅丹地貌;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河流改道使河湖水包围该区域,最终形成独特的水上雅丹奇观。(2)全球变暖,冰川消融,该地失去补给水源;干旱的气候使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该地植被稀少,地表裸露,风力强劲,风力侵蚀作用使水上雅丹土丘坍塌。(3)合理利用冰川融水资源;加强天然植被保护,禁止乱砍滥伐;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防风固沙;控制人口数量;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解析】【小问1详解】水上雅丹地貌是雅丹地貌被河湖水包围所形成的,可以结合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分析。先有流水携带泥沙堆积形成堆积物,后由于地壳运动,地壳抬升,沉积物上升裸露,再由于气候变得干旱,经历风化、侵蚀作用后,形成雅丹地貌。【小问2详解】本题主要从补给水源、气候、风力侵蚀等方面分析。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高山冰川消融殆尽,该地无水补给,同时由于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再加上该区域风力作用明显,在风力侵蚀、搬运作用下,水上雅丹地貌坍塌。【小问3详解】本题主要从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植被、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分析。对于水上雅丹地貌的保护,首先应保护冰川资源,保护植被,减少风沙侵袭,控制人口数量,减少人为破坏,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延缓气温升高。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圣劳伦斯湾面积约23.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7m(如图),洋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从卡伯特海峡流出,中心地区表层海水盐度27‰~32‰,深层海水盐度可达33.5‰,冬季完全冰封。过去在纽芬兰岛附近的海域鳕鱼资源十分丰富,形成世界著名渔场,但目前鳕鱼资源数量极少,渔场已名存实亡。(1)简述圣劳伦斯湾海水盐度的时空分布特征。(2)说明纽芬兰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变化的原因。(3)指出纽芬兰岛附近海域洋流对船舶航行的影响。【答案】(1)时间:海水盐度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海水盐度低,冬季海水盐度高。空间:表层海水盐度由圣劳伦斯河入海口向东增加;由表层海水向深层海水盐度增加。(2)处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带来丰富的饵料,以前鳕鱼大量聚集,渔业资源丰富;现今由于人类长期过度捕捞,渔业资源迅速衰竭。(3)船舶逆着洋流航行,速度慢,顺着洋流航行,速度快;寒暖流交汇,多海雾,不利于船舶航行;洋流从高纬度海域带来冰山,对船舶航行产生威胁。【解析】【小问1详解】结合地图可知圣劳伦斯湾海水盐度受到河流径流影响,在时间上,海水盐度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河流径流汇入量大,海水盐度低,冬季河流汇入量小,海水盐度高。在空间上,由于受到圣劳伦斯河影响,表层海水盐度由圣劳伦斯河入海口向东增加;由表层海水向深层海水盐度增加。【小问2详解】纽芬兰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变化的原因主要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纽芬兰处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营养盐上泛,蜉游生物多,带来丰富的饵料,以前鳕鱼大量聚集,渔业资源丰富,现今由于人类长期过度捕捞,渔业资源无法可持续发展,渔业资源迅速衰竭。【小问3详解】洋流对船舶航行的影响主要为顺着洋流,减少能源消耗,加快航行速度,逆着洋流,增加能源消耗,减缓航行速度,除此之外,洋流的性质对航行也会产生影响,寒暖流交汇,多海雾,航行视野变差,不利于船舶航行;寒流会从高纬度海域带来冰山,浮冰易与船舶发生碰撞,对船舶航行产生威胁。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咸海地处中亚干旱地区,曾为世界第四大湖泊。咸海为封闭湖泊,湖区年降水量约100~140mm,湖泊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补给。近几十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及流域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湖泊面积快速萎缩。1987年咸海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2003年南咸海进一步分裂,使得咸海最终分裂为北、东、西3个水域湖泊。最新科学研究表明。咸海湖底泉涌水量每年约为50-60亿立方米。尽管泉涌水量较之于咸海当初1万亿立方米的水体来说微不足道,但毕竟给治理咸海带来了希望。下图为1960~2003年咸海面积变化示意。(1)指出1985~2003年期间北咸海与南咸海面积变化差异,并分析其自然原因。(2)分析咸海面积的变化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针对咸海面积萎缩,请结合材料提出防治措施。【答案】(1)差异:北咸海面积变化比南咸海要小原因:湖泊南北分离,南北湖泊之间湖水交换减少;南咸海仅有阿姆河补给,且湖盆面积大,水位下降较多,面积缩小较快;北咸海湖盆面积小,受锡尔河补给更充分,湖泊面积较为稳定。(2)湖滨湿地消失,土壤盐碱化加剧,土地荒漠化;气候变干;湖水咸化,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调节功能减弱,生态环境恶化。(3)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资源;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加强国际合作。【解析】【小问1详解】结合图片信息可知,1985年-2003年间北咸海面积变化小于南咸海。从材料可以得知“1987年咸海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2003年南咸海进一步分裂,使得咸海最终分裂为北、东、西3个水域湖泊”,由此得知湖泊南北分离,南北湖泊之间湖水交换减少。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南咸海主要是有阿姆河补给,因其湖盆面积大,且蒸发较多,所以水位下降较多,面积缩小较快。而北咸海湖盆面积小,受锡尔河补给更充分,所以湖泊面积较为稳定。【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咸海面积呈变小的趋势,这一变化对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地貌、气候、水文水系、土壤、生物)产生明显影响。对气候的影响——湖泊具有调节局地气候温差和湿度的作用,因咸海面积减小,因此当地原本干旱的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对水文的影响——湖水量减少,在蒸发作用下湖水咸化严重,水质下降,自净能力下降。对土壤的影响——原来被湖水淹没的部分地区因湖滨湿地消失而裸露,在干旱的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下,蒸发严重,因此当地土壤盐碱化加剧,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对生物的影响——在当地气候、水文和土壤因素影响下,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湖泊的调节功能减弱,生态环境恶化。【小问3详解】材料中提到,由于气候变化及流域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湖泊面积快速萎缩。故针对咸海面积萎缩,应该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资源;湖泊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补给,故应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如滴灌和喷灌,以减少农业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入湖的河水;另外,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湖泊萎缩,促进咸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河南省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且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泰山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泰山石是地下深处受高温高压作用而形成的有大量纹理、质地坚硬的岩石。泰山石因抗蚀性强,形成了峰峦高崖,泰山古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誉。泰山的形成经历了古泰山形成、海陆演变、现代泰山形成的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泰山的形成演化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③①④②2.关于泰山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泰山石属于变质岩 B.泰山因海拔高著名C.泰山石主要形成于新生代之前 D.现代泰山主要受流水和风力作用影响【答案】1.C2.B【解析】【1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泰山的形成经历了古泰山形成、海陆演变、现代泰山形成的阶段。所以先有地下深处受高温高压作用而形成的有大量纹理、质地坚硬的岩石,因此最早是岩浆活动,为②,再由于地壳运动,岩层下沉,受海水的不断侵蚀,为①,后经地壳的抬升,露出海平面,为④,最后由于地壳垂直运动,形成现代的断块山,出露形成,为③,综上所述,泰山形成演化顺序为②①④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泰山海拔并不是太高,主要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质特点,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而著名,B不正确,符合题意;由于泰山的形成经过了高温高压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过程属于变质作用,因此泰山石属于变质岩,A正确,不符合题意;泰山的形成在新生代,泰山石的形成于新太古代时期,C正确,不符合题意;现代泰山主要受流水和风力作用影响,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某地理研学小组绘制了淮北市部分地区地质示意图(下图,曲线为地层界线,字母代表不同地质年代)。图示地区在石炭纪和二叠纪煤层广泛发育,后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相山背斜、闸河向斜、龙脊山背斜和若干断层。近十年,该地区煤炭开采进入衰退期,采煤塌陷区广泛分布。完成下面小题。下表地质年代表(部分)地质年代及代号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震旦纪Z寒武纪∈奥陶纪O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二叠纪P注:字母下标1、2、3代表早、中、晚,如早寒武世∈1、中寒武世∈23.地层不连续是判断断层的依据之一,图中有明显断层发育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4.研学小组发现龙脊山附近无采煤区,原因可能是()A.有煤层,埋藏过深不利于开采 B.有煤层,山区交通不便不利于外运C.无煤层,背斜顶部煤层被侵蚀 D.无煤层,地质历史时期无成煤环境5.淮北市修建了城区至龙脊山的公路,遇到的最大问题可能是()A.占用良田 B.不良地质 C.地形崎岖 D.距离较远【答案】3.D4.C5.C【解析】【3题详解】地层不连续是判断断层的依据之一,④处位于Z2附近,两侧分别是∈1和∈3,地层不连续,有断层发育,D正确;①位于P2附近,两侧为P1,地层连续,A错误;②位于O中,地层连续,B错误;③位于∈2,两侧是∈1和∈3地层连续,C错误。故选D。【4题详解】据材料可知地区在石炭纪和二叠纪煤层广泛发育,说明早期该地应该是有煤层的,但是龙脊山发育背斜和若干断层,背斜顶部煤层易被侵蚀,造成无煤层,C正确、D错误;据材料该地区煤炭开采进入衰退期,采煤塌陷区广泛分布。说明该地煤炭开采技术较成熟,基础设施较好,方便煤炭外运,AB错误。故选C。【5题详解】据材料该地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相山背斜、闸河向斜、龙脊山背斜和若干断层。可知该地地形崎岖,C正确;该地区以煤炭开采为主,耕地较少,A错误;无法判断其地质情况,B错误;两地距离相对较近,D错误。故选C。河流阶地是指因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的一种地形。河流阶地序列直接记录了河流下切幅度的变化,阶地的形成是地壳上升和气候变化积极响应的结果。下图是贵州省清水江三个测量点的河流阶地剖面和位置示意图(T1和T2表示阶地级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三个阶地测量点,按照从河流上游到下游位置排序依次是()A.a—b—c B.b—a—c C.c—a—b D.c—b—a7.地壳上升幅度最大的地方是()A.b地 B.c地 C.b和c之间 D.a地8.c地的两级阶地中,T1处建有村庄和道路的有利条件是()①海拔较低,距离水源近 ②沉积物很少,利于修路建房③形成时间早,地面更广阔 ④地形平坦,土壤肥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6.A7.D8.A【解析】【6题详解】读图可知,a测量点的河床海拔在920-925米之间,b测量点的河床海拔在700-715米之间,c测量点河床海拔在635-640米之间,a地海拔最高,b地次之,c海拔最低,故河流上游到下游位置排序依次是a—b—c,A正确,BCD错误。故选A。【7题详解】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a地的T2与T1海拔相差大约30米,上升幅度最大,D正确;b地的T2与T1海拔相差不到10米,B错误;c地的T2与T1海拔相差大约20米,B错误;b和c之间的T2与T1海拔差无法判断,C错误。故选D。【8题详解】据图可知,T1处海拔较低,距离水源近,方便取水,①正确;T1处没有砂层、砾石层等岩层,沉积物很少,利于修路建房,②正确;T1形成时间晚于T2,且T2地面更宽阔,③错误;T1沉积物少,土壤较贫瘠,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长白山天池是由火山口形成的湖泊,受构造结构和岩性的影响,有瀑布外泄和地下渗漏,但湖面水位长期保持稳定。经专家研究设定其水平衡方程为:Q均衡=Q降水+Q凝结水+Q地下水-Q瀑布外泄-E湖面蒸发,在寻找其补给区空间范围时,选定了五个高程测得数据如下表,下图为长白山天池形态结构及高程图。完成下面小题。方案编号高程(m)面积(km²)陆地面积(km²)总补给量(万m³/a)均衡差(万m³/a)1分水岭内21.3711.552505-15352≥250025.1215.302829-12113≥240028.8719.053152-8884≥230041.4131.5942331935≥220053.9444.12531412749.依据表中数据推测天池水量平衡的补给区海拔约为()A.2215米 B.2315米C.2385米 D.2415米10.天池水平衡补给区范围较天池分水岭内范围()A.大 B.小 C.相等 D.无法确定11.长白山天池补给类型()A.主要为地表径流 B.既有地表径流,也有地下径流C.主要为地下径流 D.既无地表径流,也无地下径流【答案】9.B10.A11.B【解析】【9题详解】均衡差为0的区域应为天池水量平衡的补给区,依据表中数据可知,海拔高度应在2300米至2400米之间,再依据均衡差差异大小可推知其较接近2300米。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分水岭内范围为分水岭顶部至靠近天池水面的区域,表中数据表明区域内水平衡均衡差为正值,补给充足,为天池水平衡补给区范围,比较可知天池水平衡补给区空间范围应较分水岭内范围更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依据上题结论,平衡补给区范围大于分水岭内范围,分水岭以内应以地表径流补给为主,分水岭以外应以地下径流补给为主。因此既有地表径流,也有地下径流,B正确,ACD错误,故选B。读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12.海域①至④中,蒸发量最大的是()A.① B.②C.③ D.④13.海域①和④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差别很大,影响两地海—气间热量交换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 D.洋流性质14.海域①至④中获得的净辐射值最低的海域是()A.① B.②C.③ D.④【答案】12.D13.D14.B【解析】【12题详解】海水蒸发量的大小与温度高低呈正相关。四个海域中,①海域为20℃~25℃,②海域为5℃~10℃,③海域为15℃~20℃,④海域为25℃~30℃,海域④水温最高,蒸发量最大,故ABC错误,本题选D。【13题详解】海水温度越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越多。①④两海域纬度位置相当,正午太阳高度相当,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AC错误;但是①海域为20℃~25℃、④海域为25℃~30℃,④海域海水温度更高;①④海域所处纬度位置相当,均受东南信风影响,不会造成海-气间热量交换产生明显差异,B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④海域有巴西暖流流经,①海域有秘鲁寒流流经,海域④受暖流影响,水温比受寒流影响的海域①高,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14题详解】海域②纬度位置最高,热量收入最少,热量盈余量最少,故净辐射值最低,ACD错误,本题选B。挪威南部某高寒地区的植被主要由地衣、小灌木等组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地区灌木向高海拔的地衣群落扩张,植被出现“绿化”现象(下图);夏季地衣下的土壤温度比灌木下的土壤温度高1.4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该地区植被“绿化”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增多 B.气温升高 C.光照增强 D.风力减弱16.随着灌木的扩张,该地区土壤()A.日温差变大 B.厚度增加 C.有机质减少 D.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15.B16.B【解析】【15题详解】海拔越高,热量条件往往越差,高海拔地区因热量条件较差限制了灌木的分布高度。近年来,该地区灌木向高海拔的地衣群落扩张,植被出现“绿化”现象,说明温度升高,热量条件更加充足,更高海拔处也适合灌木丛的生长,B正确;制约高海拔地区植被生长的主导因素是热量,而与降水、光照、风力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16题详解】随着灌木的扩张,该地区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日温差变小,A错误;生物活动加速土壤的形成,厚度增加,B正确;灌木的枯枝落叶多于地衣群落,土壤有机质增多,C错误;灌木扩张,生物多样性增多,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个大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雅丹地貌泛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近年来,由于青海大柴旦地区的河流改道,该地的雅丹地貌被河湖水包围,形成了独特的水上雅丹奇观,水上雅丹土丘一般高10-25米,最高可达50米。(1)分析大柴旦地区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2)有专家预测,大柴旦水上雅丹奇观在未来几十年间很可能会消失,请推测其自然原因。(3)为了防止水上雅丹奇观消失,试说明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答案】(1)由于流水沉积作用,泥沙在河湖处形成堆积物;伴随地壳运动,地势抬升(青藏高原的抬升),沉积物暴露于地表;气候日趋干旱,经过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雅丹地貌;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河流改道使河湖水包围该区域,最终形成独特的水上雅丹奇观。(2)全球变暖,冰川消融,该地失去补给水源;干旱的气候使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该地植被稀少,地表裸露,风力强劲,风力侵蚀作用使水上雅丹土丘坍塌。(3)合理利用冰川融水资源;加强天然植被保护,禁止乱砍滥伐;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防风固沙;控制人口数量;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解析】【小问1详解】水上雅丹地貌是雅丹地貌被河湖水包围所形成的,可以结合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分析。先有流水携带泥沙堆积形成堆积物,后由于地壳运动,地壳抬升,沉积物上升裸露,再由于气候变得干旱,经历风化、侵蚀作用后,形成雅丹地貌。【小问2详解】本题主要从补给水源、气候、风力侵蚀等方面分析。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高山冰川消融殆尽,该地无水补给,同时由于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再加上该区域风力作用明显,在风力侵蚀、搬运作用下,水上雅丹地貌坍塌。【小问3详解】本题主要从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植被、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分析。对于水上雅丹地貌的保护,首先应保护冰川资源,保护植被,减少风沙侵袭,控制人口数量,减少人为破坏,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延缓气温升高。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圣劳伦斯湾面积约23.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7m(如图),洋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从卡伯特海峡流出,中心地区表层海水盐度27‰~32‰,深层海水盐度可达33.5‰,冬季完全冰封。过去在纽芬兰岛附近的海域鳕鱼资源十分丰富,形成世界著名渔场,但目前鳕鱼资源数量极少,渔场已名存实亡。(1)简述圣劳伦斯湾海水盐度的时空分布特征。(2)说明纽芬兰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变化的原因。(3)指出纽芬兰岛附近海域洋流对船舶航行的影响。【答案】(1)时间:海水盐度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海水盐度低,冬季海水盐度高。空间:表层海水盐度由圣劳伦斯河入海口向东增加;由表层海水向深层海水盐度增加。(2)处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带来丰富的饵料,以前鳕鱼大量聚集,渔业资源丰富;现今由于人类长期过度捕捞,渔业资源迅速衰竭。(3)船舶逆着洋流航行,速度慢,顺着洋流航行,速度快;寒暖流交汇,多海雾,不利于船舶航行;洋流从高纬度海域带来冰山,对船舶航行产生威胁。【解析】【小问1详解】结合地图可知圣劳伦斯湾海水盐度受到河流径流影响,在时间上,海水盐度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河流径流汇入量大,海水盐度低,冬季河流汇入量小,海水盐度高。在空间上,由于受到圣劳伦斯河影响,表层海水盐度由圣劳伦斯河入海口向东增加;由表层海水向深层海水盐度增加。【小问2详解】纽芬兰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变化的原因主要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纽芬兰处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营养盐上泛,蜉游生物多,带来丰富的饵料,以前鳕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