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
专题11:治国理政的的基本方式课标要求教学提示3.1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2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3.3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
教学提示1:以“公民参与立法有什么意义、有哪些途径”为议题,探究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的意义,理解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可观看有关人大会议的录像,或旁听地方立法听证会,以“我的立法建议”为题组织讨论,解析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方式和途径。可参与社区有关规则的制定,亲身体验基层群众依法表达诉求、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
教学提示2:以“如何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为议题,探究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的意义。可参观行政服务机构,了解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考察政府履行职能的表现。可参加价格听证会等活动,感受政府决策的过程。可识别政府执法标识,模拟政府执法活动,评估严格执法的效果。可以“假如我是执法者”或“我为政府决策提建议”为话题,举行主题活动。课标要求教学提示3.1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2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3.3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
教学提示3:以“为什么说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为议题,探究司法公正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体现公正司法的制度和措施。可组织考察活动,归纳解决社会争议的多种途径。可参观调解中心、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认识其功能和作用。可通过具体案件的审理,感受公平正义。
教学提示4:以“法治如何让生活更美好”为议题,探究法治与生活、法治与道德的关系,认识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可搜集相关资料,归纳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法治保障,展望人们在法治国家享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和优美环境的美好前景。可调研当前人们关注社会问题的实例并发表见解,如环保问题。可开展普法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制作民法总则普法展板,给家人、同学或朋友讲法治课;
或组织以“法治在身边”为主题的演讲会。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法者,治之端也。”治理国家和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无论哪个国家,什么时候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实行法治,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核心考点一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法”字里为什么有水?“法”的造字结构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最原始的立法观念和司法精神,恰当地表达了古人要求伸张正义,铲除人间不平的美好愿望。法鼎礼乐中华乃礼仪之邦,也是法治之邦,法,自古有之。核心考点一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1.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律建设的理论基础(课堂了解)法的起源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法的决定因素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法的特征①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的职能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治和人治法治和法制【知识链接】法治:就是“法的统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人治:个人或者少数人因掌握社会公共权力,以军事、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伦理等物质的与精神的手段,对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的社会体制。法制(名词):
①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主要指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②是静态意义的词,重在制度。③有法可依是法制的基本特征。法治(动词):
①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相对于“人治”而言,除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之外,还包括动态的立法、司法、行政执法以及守法等活动。②是动态意义的词,重在治理。③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法治的基本精神
。联系: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1)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①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②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的作用不断增强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更为坚实,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特别提醒: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宪法居于核心和统帅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2.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相关链接P78:宪法的重要性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宪法居于核心和统帅地位。2、任何行为主体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3、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2)取得成就的原因①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③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核心考点二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依法治国,教培法规说变就变?俞敏洪该哭还是笑?教育部新规:教培又能干了?这是2021年颁布的对教培的规定,俗称“双减”政策!有人可能会问了,中国是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据,教培法规怎么这么随意,说变就变?除夕前一天,教培人迎来了自己的新春大礼包,就是这个我们再来看看教育部就校外培训第一部行政法规答记者问双减”改革实施两年(至2023年)以来,校外培训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个别机构“卷款跑路”问题仍零星发生,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仍不时受到损害,迫切需要健全校外培训法律制度,明确执法责任、执法权限、执法依据等,提升校外培训执法规范化、法治化水平,让违法者付出代价,让合规者受到保护保障“双减”改革不断取得实效。
因此,教培三年法规的变化,是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系统总结现有政策和基层实践并转化为法规制度,着力推进校外培训治理规范化、法治化,依法管理校外培训机构。这无不彰显着国家在进行社会治理时,坚持依法治国,始终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推动全民守法;始终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国一体推进,体现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基本素养。
其实,近年来国家针对教培的相关政策、法规一直在完善····核心考点二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1.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P80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到党执政兴国,关系到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新)②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P80③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P73第三单元导言)④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实行法治,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P74第七课导言)核心考点二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2.准确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归纳提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不同“主体”的要求①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②立法机关: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③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严格执法。④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⑤监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⑥社会和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拓展延伸】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包括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在内的社会规范体系。→有法可依。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是指能有效地确保纸面上的规范成为实践的行为和立法目的如期实现,涉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层面。→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法治监督体系,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坚持依据宪法和法律的法治原则,多种监督方式分工负责,互相协调,在党内监督与国家监督、党的纪律检查与国家监察有机统一下实现。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强政治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牢固制度保障。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组织和人才保障。中国特色法治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丰厚文化保障。
党内法规体系:党内法规体系是由党章、组织法规、领导法规、自身建设法规、监督保障法规五个方面构成的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现行的党内规则体系。比如有:《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等等。【知识延伸】习近平法治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3.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政治保证力量源泉价值追求精神支撑实践基础核心考点二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2.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①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②要求: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核心考点二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①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②要求: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①原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②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核心考点二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①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②要求: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要求: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核心考点二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记忆技巧:1.党领导+2.人民主体+3.平等+4.法治与德治结合+5.从中国实际出发【对点训练】(2022·湖北卷)半夜楼上的“哐当”声,窗外店铺大喇叭的吆喝声,不远处建筑工地的轰隆声……不论工作学习还是居家生活,很多人都遭受过噪声的侵扰,“想静静”不容易。2022年6月5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对夜间施工噪音等问题作出了相应规定。该法的颁布实施旨在(
)①建立公民道德规范,健全社会法治体系②强化监管主体责任,提高政府服务意识③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保障公民身心健康④提升环境治理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解析】D。首先要注意,设问的关键词,该法的颁布实施旨在→目的类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明确了噪音制造者的责任,有助于提升对噪音污染问题的治理效能→目的是为了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保障公民身心健康,同时可以提升环境治理水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③④符合题意。本题是一个目的类设问,很明显,该法的实施目的不是为了建立公民道德规范→排除①,同理也不能选②(因为该法的实施目的不在于提高政府服务意识)。【对点训练】(2023·湖南卷)某市社区治理中,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打破化解矛盾仅靠干部单向协调的思维惯性,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把群众代表请上“评判席",融入“法理情",共评共商共断群众诉求的是与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这种做法(
)①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②调动了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③是基层政权转变治理方式的生动实践④结合了法律的教化作用和道德的规范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A。此题④选项涉及到法治与德治的相互关系,所以挑选了此题,既要发挥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④的说法是错误的。材料说的是社区治理,并未涉及基层政权,排除③。A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为邦本,法系根基。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篡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基于民法内容体系非常庞大和我国基本国情,全国人大常委会明确了“两步走”的民法典编纂工作计划,对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全国人大常委会10次审议,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多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回应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切,坚持立法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和造福人民。
民法典是权利的宣言书,更是国家治理的基本连循和依靠。民法典的编纂以“保护民事主体权利”为主线,大到规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到规制霸座行为、禁止高利放贷:从民法总则规定民事活动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到具体条文要求赡养父母、抚养未成年于女,民法典用一个个法条映照出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在“民”与“法”之间彰显为民情怀。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民法典的编撰遵循了依法治国的哪些原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为邦本,法系根基。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篡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基于民法内容体系非常庞大和我国基本国情,全国人大常委会明确了“两步走”的民法典编纂工作计划,对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全国人大常委会10次审议,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多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回应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切,坚持立法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和造福人民。
民法典是权利的宣言书,更是国家治理的基本连循和依靠。民法典的编纂以“保护民事主体权利”为主线,大到规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到规制霸座行为、禁止高利放贷:从民法总则规定民事活动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到具体条文要求赡养父母、抚养未成年于女,民法典用一个个法条映照出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在“民”与“法”之间彰显为民情怀。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安财经大学《生物与土壤地理学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度国画艺术产业投资合同3篇
- 2024版简单钢结构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标的和工程量清单2篇
- 2024版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合同
- 2025年度国际环保技术引进与实施合同3篇
- 2024影视制作基地建设与运营合同
- 四川文轩职业学院《大数据处理与Mapeduce编程模型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版工业自动化设备安装施工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个人信用担保车辆购置贷款合同样本3篇
- 2024年广东揭阳市揭西县集中招聘事业单位人员85人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猪肉配送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财务尽职调查资料清单-立信
- 2024至2030年中国柔性电路板(FPC)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IGCSE考试练习册附答案
- 小学三年级下一字多义(答案)
- Unit 6 同步练习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九三学社申请入社人员简历表
- 非诺贝特酸胆碱缓释胶囊-临床用药解读
- 设备管理:设备管理的维护与保养
- 土特产行业现状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