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学习重点】①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
②不同时期宰相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历史解释】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历史进步性。【唯物史观】了解不同时期宰相制度的演变,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认识我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变迁的基本规律,即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家国情怀】了解不同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认识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督抚制对中央集权及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感悟家国情怀。【学习目标及学科素养】【课程标准】【学习难点】不同历史时期制度的变化及演变趋势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三、两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目录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史料3: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史料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史料2: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礼记·礼运》
史料4:自武王至幽王,传十二世十三王,基本上行嫡长子世袭制。——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结合所学,说出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个时期的哪一种政治制度?原始社会:禅让制夏朝开始:世袭制周:分封制周:宗法制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开创——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大同”社会指什么时代?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小康”社会始于哪位统治者?开创了什么政治制度?材料反映了社会的哪些变化?“大同”社会是原始社会,政治制度是禅让制“小康”社会指奴隶制社会,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夏朝;启继位,开创了王位世袭制。变化:政权性质:公天下→家天下
权力传承:传贤→传子
禅让制→世袭制
社会性质:原始公有制→奴隶私有制王位世袭制的出现是进步还是退步呢?从原始民主向阶级社会发展,是私有制和阶级分化的进一步发展,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是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发展——商(1)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王畿(ji)四周是外服(间接控制管理的方国和部落)。原因:社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社会组织中的血缘关系尚未完全被打破,商朝没有能力对王畿之外的广大地区实行直接控制。(2)职官制度: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内服外服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材料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
材料二“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征,……尔尚辅余一人,致天之罚。”
——《尚书·盘庚》材料三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
——《史记》
2.发展——商(1)政治制度:内外服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商朝内外服制的影响和特点特点:(1)直接控制与间接统治相结合;(2)神权与王权结合;(3)松散联盟,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积极:商王控制着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有利于加强商朝与周边方国的联系,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为西周的分封制的出现提供契机。
局限: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天下共主的局面还没有形成。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3.发展完善——西周(1)分封制(权利的分配)分封目的分封对象诸侯权利诸侯义务分封等级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维护周朝统治。王族(主体)、功臣、先代贵族封地世袭统治权(设官员;收赋税;建武装;再分封)镇守疆土、随从作战、朝觐述职、缴纳赋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特点:①分封对象多元化,同姓是主体(血缘);②等级森严,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③权利与义务相结合;④诸侯国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⑤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积极:①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②边远地区得到了开发,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巩固了统治;③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3.发展完善——西周(1)分封制(权利的分配)材料1:分封制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在分封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实行文王“德明慎罚”的方针,广求“殷先哲王”的“保民”办法。这起到了“镇抚各族”的作用,使周王室的统治范围扩大。材料2:周人的各封国却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不同族人混居在一起的现象。材料3:分封制体现了以亲制疏的策略,将血缘内聚力转化为政治向心力,已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消极: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生产力发展,易导致分裂割据。名称内外服制度分封制不同结构控制
相同松散的联盟家国共同体中央对地方控制较弱对地方控制加强①都为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更加进步的政治制度,使国家结构由松散趋于严密。【想一想】商朝实行内外服制,西周推行贵族等级分封制,你认为两者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②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治理形式④都没有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③商王与外服之间、周王与诸侯国之间都是间接统治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3.发展完善——西周核心:嫡长子继承制(2)宗法制(权利的继承)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含义: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分封制与宗法制相互配合,政治权利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3.发展完善——西周(3)礼乐制(权利的维护)含义:是统治阶级内部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礼”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乐”是配合“礼”进行维护等级的乐舞。分封制:解决权力分配问题,从此天下归周(姬)【国家从血缘部落到天下共主】宗法制:解决权力继承问题,从此天下归宗(嫡)【王权从多子到一子】礼乐制:解决权力认同问题,从此天下归心(序)【统治秩序制度化、和谐化】目的:明确等级尊卑,维护统治秩序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士三鼎是权力的象征实质是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4)原始民主遗存3.发展完善——西周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材料1:厉王虐,国人谤王。
——《国语·周语》材料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上》材料3: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③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左传·襄公十四年》注释:①牧:治理
②贰:辅佐
③匡:纠正表现: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的意见;国人也可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材料体现了商周政体中哪些原始民主遗存?4.转型——春秋战国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材料1: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孔子材料2:周礼规定国家举行祭祀大典或葬礼时,天子享用九鼎,诸侯享用七鼎。而在郑庄公(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公元前743年—前701年在位)的祭祀坑遗址中却出土了“九鼎”。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了什么新问题?有哪些具体表现?原因是什么?战国时期,各国在政治上有什么改革变化?1.问题: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2.表现:春秋诸侯争霸;战国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等,战国兼并战争3.原因:铁犁牛耕推广使用,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4.变化:各国变法,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战国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血缘亲疏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2)等级森严:西周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的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较大的统治权,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神权色彩浓厚: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5)有原始民主传统: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6)稳定延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二、秦朝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专制主义”:是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主要矛盾:皇权vs相权)“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主要矛盾:中央vs地方)概念辨析内容:二、秦朝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1、核心:皇帝制度★材料反映出皇帝制度有什么特点?“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皇权至上——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天子独以印称玺”“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史记》皇帝独尊——皇帝有一系列专用称号“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二、秦朝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2、三公九卿制丞相:百官之长,统领百官;
丞相府是行政中枢所在决策方式:公卿廷议,皇帝裁断特点:①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与牵制②家务和政务不分,充分体现“家天下”的色彩(家国同构)③以皇权为中心,臣议君决,减少了皇帝决策失误二、秦朝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3、地方制度:郡县制郡(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监御史掌监察郡守(最高长官)郡丞(行政、刑狱)郡尉(军事、治安)县县令(最高长官)县丞(行政、刑狱)县尉(军事、治安)乡三老(教化)游缴(贼盗)啬夫/有秩(听讼、赋税)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命特点:①中央垂直管理地方;②主要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命,概不世袭。影响:①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维护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③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划时代的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4、文书制度(1)文书行政: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2)文书传送: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材料一
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
——《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材料二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材料三
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莫(暮),以辄相报殹。也书有亡者,亟告官。隶臣妾老弱及不可诚仁者勿令。
——《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材料四
“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东汉王充书同文字木方(3)影响:①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提高行政效率②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③为汉承秦制提供条件,具有较高史料价值保证公文传达准确性保证公文传达及时性保证公文传达安全性二、秦朝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二、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特点(1)官僚政治: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2)皇权独尊:皇权至高无上;实行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家国同治”;皇帝称号和使用的物品都具有专一性。(3)高度集权: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官员以皇权为中心各司其职、相互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4)两对基本矛盾:一是中央内部矛盾,主要表现为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二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三、秦朝建立前后政治制度的变化(1)君主个人权力由分散到集中。由商周最高统治者权力的尚未高度集中到泰朝专制独裁的“皇帝制度”。二、秦朝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2)地方权力由独立到集权。由独立性较强的分封诸侯国到集权于中央的郡县。(3)政治制度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由商周时期的贵族世袭到泰朝中央任免官员,从而形成官僚政治。
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政务纽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文书制度地方政府郡县制丞相执掌政府相权与皇权形成制约和矛盾皇权深入基层社会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君主专制推行行政管理加强中央集权思考3:秦朝如何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二、秦朝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产生原因:(1)经济根源: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
(2)社会根源: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3)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4)政治基础:新兴的地主阶级巩固统治需要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1.两汉(1)西汉:汉武帝设立中朝,
加强了皇权,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2)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3)东汉:光武帝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中枢权力由外朝丞相转移到内朝(皇帝亲信)手中作用:皇帝借助亲信官员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2、隋唐:三省六部制材料: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
——《资治通鉴》
特点: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影响:①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②三省集思广益,可以减少决策失误,职权分明,分工合作,提高行政效率;
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3、宋朝:二府三司制“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宋史食货志》
(1)二府:
①中书门下:中央最高行政机构,长官为宰相;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②枢密院:专管军政,分割宰相军权;(2)三司:专管财政,分割宰相财权。影响:宰相群体形成事务性分权,相权被削弱,强化了皇权;
但权力分割过细,导致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4、元朝:中书一省制材料1: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统六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缺,则总省事,佐天子,理万机”。
——《元史》材料3:胡元之世,政专中书。其君又多昏蔽,所以于民情不通,以至大乱……
——明太祖
特点:实行一省制,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但造成宰相专权,元中后期内乱频繁。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5、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1380年,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宰相,宰相制度终结。(2)内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材料: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万历内阁首辅叶向高性质: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6、清朝:军机处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材料1: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材料2: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无决策权影响:提高行政效率;皇权空前加强,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两汉:中朝、尚书台隋唐:三省六部制两宋:二府三司制元:中书省(一省制)明:废宰相设内阁
清:军机处宰相制度的演变皇帝借助亲信官员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宰相数量增加,决策流程清晰,宰相相互制约宰相群体形成事务性分权,相权被削弱中书省总理政务,相权扩大宰相制度终结,皇权加强皇权空前加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思考3:中国古代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宰相制度)的演变趋势?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总趋势)(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4)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直到废除演变的趋势(3)宰相权力不断被分散或分割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1、汉朝:(1)西汉汉初:郡国并行制材料1:“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汉书·诸侯王表》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分十三州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郡县王国监察州
(2)东汉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州刺史有行政权和领兵权影响: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中央郡县州2、魏晋南北朝州、郡、县三级制3、隋朝州、县二级制4、唐朝中央州县中央县监察道
州战略重地设节度使,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州、县二级制根据山川形势设道,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影响:形成外重内轻局面,危及中央集权(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道成为地方行政实体,形成道、州、县三级制中央州县道藩镇州县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5、宋朝“州(府、军、监)、县”二级制改道为路,主要职责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府,是特殊的州,首都、首府的州称府。军,多设在沿边地区,兼领县政,形同州级。后来军等同下州,并非与军事有何关联,故州可退为军,军也可进而为州。监,为管理国家经营的矿冶、铸钱、牧马、制盐等区而设,兼理民事。州县中央→军队→财赋→邢狱、治安→仓储、赈济四监司路一级事权分散,区划交叉,使得地方没有单一权力中心和割据的地理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6、元朝行中书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制度,形成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地方常设的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元代行省权力较重,军国大事无所不辖。行省职能上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行省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行省区划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行省制下几乎没有大的反叛。
——李治安《元史十八讲》①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②受制于中央,权力大而不专
;③采取
“犬牙交错”划分方式。①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③是我国省制的开端。特点:意义:(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7、明朝(1)废行省,设三司:明初废行中书省,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直接隶属中央(2)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宣德后开始派部(六部)、院(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行政。巡抚、总督等监察官逐渐成为一省长官。中央府/州县(司)省8、清朝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数省军政大权;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体制清代督抚制度总督和巡抚,明清两代最高的地方行政长官。清朝地方巡抚总督多为一品、二品大员二者同为地方重臣,总督偏重军事,巡抚偏于民政,原则上巡抚要受总督节制.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内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中书省废中书省和宰相,设内阁设军机处秦朝西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朝清朝郡县制推广郡国并行制州、郡、县三级制州、县二级制节度使、藩镇路、州(府)、县三级制行省制度废行省,设三司省、府、县三级制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内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中书省废中书省和宰相,设内阁设军机处郡国并行制州、郡、县三级制州、县二级制节度使、藩镇路、州(府)、县三级制行省制度废行省,设三司省、府、县三级制郡县制推广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内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行相权,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权中书省废中书省和宰相,设内阁设军机处郡县制推广郡国并行制州、郡、县三级制州、县二级制节度使、藩镇路、州(府)、县三级制行省制度废行省,设三司省、府、县三级制君主专制的演变——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1.指出下列中央机构示意图各自的朝代,说出你判断的理由。①
②
③
④⑤
⑥
⑦
⑧秦朝西汉东汉隋唐宋朝元朝明朝清朝2.结合教材所学探究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趋势。西汉—中朝。任用亲信—换东汉—尚书台。内朝官逐渐变为外朝官——临时变正式隋唐—三省六部制。分化相权,牵制,配合。宋朝—二府三司制。分化事权元朝—中书省。集中,提高效率,但威胁皇权明朝—废相,设内阁。没有决策权—废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转移或分割)直至取消——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朝代行政区划行政层级制度秦郡、县二级制西汉郡(王国)、县(侯国)二级制(郡国并行)东汉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秦——明清地方制度的演变朝代行政区划行政层级制度秦郡、县二级制西汉郡(王国)、县(侯国)二级制东汉(郡国并存、推恩令)州、郡、县三级制魏晋南北朝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州、县二级制唐朝道(设节度使)、州、县三级制宋朝(收精兵、编禁军,设文官担任通判)路、州(府)、县三级制元朝(行省制度)省、路、府、州、县多级复合制明朝省、府、县三级制清朝省、府、县三级制
秦——明清地方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思考4: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趋势及其规律?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1)由二级区划逐渐演变为三级区划(2)地方行政区数目逐渐增多,权力划分更加细密(3)最高行政区往往由吏治监察区和军务督理区转变而来,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往往由中央派出官员转变而来。(4)地方权力越来越小,中央集权逐渐加强。规律:(1)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2)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3)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特征。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4)财政改革是影响地方行政层级嬗变的重要因素。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思考4: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演变趋势及其规律?演变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加强王位世袭制内外服制宗法制、分封制郡县制、官僚制夏朝商朝西周战国皇权逐步强化,相权削弱直至被废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内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中书省废中书省和宰相,设内阁设军机处秦朝西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朝清朝郡县制推广郡国并行制州、郡、县三级制州、县二级制节度使、藩镇路、州(府)、县三级制行省制度废行省,设三司省、府、县三级制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课堂小结1.(2023·全国甲卷)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通讯器材购销合同3篇
- 2025年度大型活动场地租赁及服务合同4篇
- 2025年PVC管道产品检测与质量保证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消防给水系统设备及工程安全防护合同3篇
- 2025年度餐饮股份合作人力资源合作协议3篇
- 2024版跨国投资风险共保协议版B版
- 二零二五版国有控股企业股权置换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合同3篇
- 2025年度消防安全通道维护外包服务合同3篇
- 2024移动支付技术服务合同
- 2024版暂定协议总价协议样本版B版
- 《消防设备操作使用》培训
- 新交际英语(2024)一年级上册Unit 1~6全册教案
- 2024年度跨境电商平台运营与孵化合同
- 2024年电动汽车充电消费者研究报告-2024-11-新能源
- 湖北省黄冈高级中学2025届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上海市徐汇中学2025届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稻壳供货合同范本
- 《采气树基础知识》课件
- 超龄员工用工免责协议书
- 机械工程师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国企)
- 软件运维考核指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