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 风云变幻-近现代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演变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1页
专题十二 风云变幻-近现代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演变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2页
专题十二 风云变幻-近现代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演变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3页
专题十二 风云变幻-近现代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演变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4页
专题十二 风云变幻-近现代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演变 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专题复习主题突破通史融会精准备考板块三世界史专题十二风云变幻——近现代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演变专题复习主题突破多维探究引领备考新模式主题一民族国家形成与国际法的发展01主题二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02主题三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趋势03大题增分12高考非选择题——归纳概括在材料问答题中的运用04专题限时集训(十二)

05主题解读: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宗教改革以及民族意识的觉醒,近代欧洲民族国家逐步形成。17—19世纪,近代国际法形成并得到发展,外交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规范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民族国家形成与国际法的发展主题一1.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1)民族语言的形成①早在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律文件必须用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②影响: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2)民族国家的形成①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②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这些民族国家有的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的则是包括了多个民族。2.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1)国际法的形成(2)国际法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1928年,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年,《联合国宪章》签署,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新的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类国际组织数量的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一些大国为了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进行制裁或发动战争,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1.命题点:维也纳会议与国际法(2024·江苏卷)维也纳会议期间,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不惜靡费巨资,让两百多个参会代表终日沉溺于舞会、观剧、狩猎和游览中。时人讽刺“会议不是在进行而是在跳舞”,但少数几个强国的代表却经常缺席这些活动。这可以用来说明(

)A.奥地利尊崇近代外交礼仪B.全体一致的集体安全体制建立C.梅特涅重视西方文化传统D.大国主宰的国际协调机制形成√2413题号56D

[根据材料“但少数几个强国的代表却经常缺席这些活动”可知,在维也纳会议期间,奥地利首相让大部分参会代表沉溺于娱乐,使会议主导权掌握在少数强国手中,这说明大国主宰的国际协调机制形成,D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奥地利尊崇近代外交礼仪,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体一致原则是一战后国联形成决议的原则,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梅特涅重视西方文化传统,排除C项。]2413题号562.命题点:近代国际法的发展(2024·北京卷)《万国公法》译成中文时,某法国外交官说:“那个打算让中国人领悟我们欧洲国际法的人是谁?……他会让我们陷于无尽的麻烦之中。”另有英文报纸评论道:“我们为中国提供的武器在日后到底是会瞄准我们,还是只会转向新的征服者,现在还不好说。”这说明(

)A.引入《万国公法》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B.中国社会对当时世界形势变化浑然不觉C.中国了解国际法将不利于列强对华侵略D.此时国际法的应用范围只限于欧洲国家√2413题号56C

[根据材料“那个打算让中国人领悟我们欧洲国际法的人是谁?……他会让我们陷于无尽的麻烦之中”“为中国提供的武器在日后到底是会瞄准我们,还是只会转向新的征服者”可知,这一言论认为,让中国了解国际法将对列强在中国获取不当利益造成麻烦,不利于列强侵华,C项正确;中国司法主权被破坏的标志是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排除A项;“浑然不觉”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此时国际法的应用范围,排除D项。]2413题号563.命题点:“美洲人”新观念在拉丁美洲的形成(2024·广东卷)1794年《人权宣言》在哥伦比亚首次被翻译和秘密印刷。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大城市,土生白人贵族和知识青年组织了各种秘密结社。“我不是西班牙人,我是美洲人”成为惯常口头语,一种“美洲人”的新观念开始形成。这反映了在拉丁美洲(

)A.国家认同引发社会变革B.思想启蒙激发民族意识C.独立运动摧毁殖民体系D.革命理念得到广泛传播√2413题号56B

[根据材料可知,《人权宣言》在拉美地区印刷出版,拉美的一些大城市中出现秘密结社,出现“我不是西班牙人,我是美洲人”等口头语,“美洲人”新观念开始形成,这些现象都说明拉美地区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民族意识正在觉醒,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变革问题,排除A项;“摧毁殖民体系”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拉美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并未具体提到革命理念的广泛传播,排除D项。]2413题号564.命题点:近代非洲的民族国家与民族意识(2024·江苏卷)近代非洲文学以使用欧洲语言创作为主流。19世纪末,埃塞俄比亚政府鼓励作家使用阿姆哈拉语写作。1908年出版的《心血凝成的历史》成为阿姆哈拉语文学的标志性成果。到20世纪60年代,埃塞俄比亚人以使用阿姆哈拉语为荣。据此可知,阿姆哈拉语的推广(

)A.传承了西非的本土文明B.发挥了反殖民文化的作用C.促进了非洲大陆的统一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2413题号56B

[材料中埃塞俄比亚政府鼓励作家使用阿姆哈拉语写作,这表明民族语言的推广发挥了反殖民文化的作用,B项正确;埃塞俄比亚是东非国家,且材料主旨是反殖民文化,不是文化传承,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埃塞俄比亚本国的反殖民文化斗争,并不能促进整个非洲大陆的统一和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排除C、D两项。]2413题号565.命题点:欧洲国际关系体系的逐渐完善(2023·山东卷)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这反映了欧洲(

)A.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B.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C.各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D.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被打破√2413题号56A

[根据材料“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可知,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欧洲在逐渐完善国际关系体系,确立国际法原则,说明欧洲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A项正确。]2413题号566.命题点:近代欧洲国家的主权意识(2023·湖南卷)17世纪后期,欧洲各国纷纷通过谈判解决领土争端,并勘定地界、树立界碑、出版地图,向公众传达有关国土疆域的信息。这一现象反映(

)A.近代地形勘测技术的进步B.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C.谈判是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D.地图是解决争端的主要依据√2413题号56B

[材料中各国勘定地界、树立界碑、出版地图表明17世纪后期的欧洲国家对本国领土主权的重视,体现了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故选B项;地形勘测技术的进步是表象,“反映”问的是本质,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谈判是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中出版地图是争端解决的结果,而不是争端解决的依据,排除D项。]2413题号561.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①从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的关系来看,民族认同感是近代民族国家的特点之一。民族认同感强,则有利于民族国家的稳定;民族认同感弱,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民族国家的整体力量。②民族国家的出现在其发生时段上大多与现代化的过程密切相关。这首先是因为工业化、现代化使得世界民族分布的状况发生了巨大改变,迫使过去处于彼此分离状态的各个民族交往密切;其次是因为现代化催生了英、法、德等资本主义民族国家。③民族国家有统一的国内市场,有明确的国家疆界,有通用的民族语言。(2)影响①冲击了中世纪神权一统的局面,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②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③民族国家成为欧洲政治的基础,推动了现代世界和现代国际关系形成的进程。2.近代国际法的四大渊源和三大基础3.近代以来国际法的发展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1)发展阶段及特点第一阶段(17世纪至一战前)第二阶段(20世纪以来)①确立了国际法原则②国际法领域扩大,系统发展③国际法适用范围扩大①国际法主体大大增加②国际法内容不断充实③国际法形成较完整体系④国际法国家本位观淡化⑤国际法地位不断提高,效力得到强化(2)对世界历史的影响①国际法是国家之间为建立正常的国际秩序而进行自我约束和相互约束的一种法律规范。②国际法是国家之间在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中为自己确立各种具体的国家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依据。③国际法是衡量和裁判国际行为是非对错的法律标准,对一切国家都具有约束力。④国际法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减少战争行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1.(2024·福建泉州模拟)1533年,英王亨利八世颁布《禁止上诉法案》,宣称“英格兰这个国家政治实体由教界和俗界的全体人民组成”“英格兰的权力来自上帝,因此它有绝对的威望、能力来公正处理本国境内所有臣民的事务”。这一内容(

)A.确立了君权神授的思想B.推动了人文主义的普及C.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D.强化了宗教信仰的作用2413题号√2413题号C

[《禁止上诉法案》以法律的形式确保了国王的至上权力,并且还规定了罗马教皇不得插手英国内部事务,这不仅减轻了罗马教廷对英国教会的政治经济钳制,加速了英国教会的独立进程,而且有助于保护英国国家司法的统一,因此有利于促进英国民族意识的觉醒,C项正确。]2.(2024·江西鹰潭二模)1337—1453年英法爆发了持续百余年的战争,最终法兰西取得战争的胜利,夺回被英格兰控制的领地,这场战争使法兰西人民团结起来,民族感情迅速增强,国王也受到了臣民的忠心支持。这场战争(

)A.结束了欧洲中世纪的分裂B.强化了法国国王的神圣权威C.破除了教权对王权的限制D.导致欧洲民族国家普遍形成题号2413√题号2413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年战争促进了法国民族意识的觉醒,15世纪晚期法国基本上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王权得到强化,逐渐演变为专制王权国家,故选B项;百年战争后,民族认同观念得到传播,欧洲逐渐建立了众多民族国家,排除A项;16世纪的宗教改革削弱了教权对王权的限制,排除C项;“普遍形成”不符合史实,英法百年战争仅推动了英、法两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才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排除D项。]3.(2024·河北邯郸一模)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21条明确规定,该协定的任何规定不得被解释为阻止任何缔约国根据《联合国宪章》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而采取的行动。之后,《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明确要求依照《联合国宪章》的相关规定予以登记。这表明《联合国宪章》(

)A.积极参与经济规则制定B.明确了和平解决争端机制C.构筑了国际经贸的基础D.有效预防了经济危机蔓延题号2413√题号2413C

[由于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是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多边协定,它们明确承认《联合国宪章》的优先地位,这意味着在执行这些贸易协定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与《联合国宪章》的条款相冲突的情况,应以《联合国宪章》为准。这表明《联合国宪章》在国际法律体系中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法律效力,它为国际和平与安全提供了法律框架和原则,构筑了国际经贸的基础,故选C项;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只是承认了《联合国宪章》的优先地位,但《联合国宪章》并没有参与经济规则制定,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联合国宪章》明确了和平解决争端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但材料强调的是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对《联合国宪章》的遵守,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联合国宪章》并没能预防经济危机蔓延,“有效预防了”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题号24134.(2024·福建泉州一模)路易十四(1661—1715年执政)在巴黎西郊修建了规模宏大、极尽奢华的凡尔赛宫。其后,他把法国各地的贵族邀来凡尔赛宫居住。这一举措旨在(

)A.促进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B.摆脱罗马教廷的神权统治C.维护专制王权国家的稳定D.推动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题号2413C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路易十四建立凡尔赛宫后,把各地贵族邀来凡尔赛宫居住,这一措施的目的是维护专制王权国家的稳定,故选C项;“觉醒”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显示王权与贵族的关系,并无罗马教廷的内容,排除B项;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是君主专制政体,并不是民主政治,排除D项。]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主题二主题解读: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各国都在寻求建立一个更和平、更稳定的世界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于世界格局的重新安排。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反法西斯的伟大而正义的战争,确立了在美苏两强之间保持实力均衡的雅尔塔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概况(1)背景: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根源);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形成;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索)(2)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1)背景:法西斯组织,亚欧战争策源地;英法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2)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概况(3)过程:1914年,德国进攻法国,马恩河战役;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退出战争。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3)过程: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战争在亚洲爆发。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战争全面爆发;德国入侵苏联;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战争发展到全球阶段;《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德、日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战争影响(1)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2)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3)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1)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2)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3)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4)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秩序的变化(1)形成帝国主义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建立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3)欧洲依然保持着世界中心的地位(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2)联合国的成立,确立五个常任理事国“大国一致”原则(3)欧洲普遍衰落,美苏力量强大,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命题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2024·湖北卷)1913年,多米尼加对德国进出口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约20%,到1916年这两项数据均清零。1914—1917年,阿根廷三大农产品大麦、小麦和亚麻的出口量价齐跌。尽管战时需求挽救了巴西橡胶业,但其咖啡贸易在1914—1915年间下降了三分之一。1914—1918年,上海、大阪的现代纺织厂产量暴增。这些现象反映(

)2413题号A.世界市场因战争濒临崩溃B.欧美国家侵略重心转移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球性D.单一产业结构弊端显现√2413题号C

[题干中涉及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一战期间的经济数据变化,多米尼加与德国贸易清零,阿根廷农产品出口量价齐跌,巴西部分产业受影响,而上海、大阪的现代纺织厂产量暴增,这些现象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不同地区经济的影响,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球性,C项正确;虽然战争确实扰乱了世界市场,但“濒临崩溃”的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题干信息未直接体现欧美国家侵略重心的变化,排除B项;单一产业结构的问题并非题干现象反映的主旨,排除D项。]2413题号2.命题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2024·山东卷)下图为1918年10月23日英国《笨拙》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大兵与文官》。该漫画揭示出(

)A.英国对德国的强烈担忧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C.战后国际关系体系的脆弱D.英、法、美利益诉求的一致性√2413题号C

[根据漫画中的信息可知,1918年10月,一战接近尾声,英、法、美等国要走一条停战之路,但协约国军队总指挥对英、美、法最高统治者说“如果你们要走这条路,小心踩雷”,表明这条停战之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也预示着一战后国际关系体系的脆弱性,C项正确;A、B、D三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413题号3.命题点:经济大危机的影响(2023·全国乙卷)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他们采用恐怖手段破坏工人集会,杀害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黑人和犹太人。到1938年底,美国类似的组织至少有800多个。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美国(

)A.经济困境冲击社会秩序B.开始推行自由放任主义C.国家干预经济成效甚微D.扩军备战引发统治危机√2413题号A

[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他们采用恐怖手段破坏工人集会,杀害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黑人和犹太人。到1938年底,美国类似的组织至少有800多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至1933年美国爆发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使得社会局势动荡不安,助长了法西斯势力以及各种破坏组织的出现,A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盛行的经济思想为自由主义,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自由发展,且胡佛执政时期一直坚持自由放任主义,“开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措施,排除C项;美国此时并未进行扩军备战,排除D项。]2413题号4.命题点:联合国大会通过的重要决议(2023·北京卷)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522号决议,倡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与投资应达到发达国家国民收入的1%。此举符合联合国(

)A.托管制度B.“大国一致”的原则C.安理会投票程序D.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2413题号D

[根据材料“倡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与投资应达到发达国家国民收入的1%”可知,联合国倡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援助和投资,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符合其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D项正确;托管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大国一致”的原则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表决程序原则,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安理会投票程序体现了“大国一致”的原则,其主要的意义是想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2413题号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特点2.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相同点(1)背景: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的。(2)过程: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基本原则,建立了各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国际体系。(3)实质: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形成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4)结果:都随着主要国家主导力量的消长变化而走向瓦解。(5)内容:都建立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6)作用:都暂时缓和了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局势暂时稳定,但是根本矛盾都没有得到解决。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不同点比较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形成背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主宰国家体现英法等帝国主义大国意志主要体现美苏两国意志调和矛盾主要调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暂时妥协比较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深度广度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持续时间短美苏两极格局,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体系性质本质是调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具有分赃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和大国强权政治等多重性质解体方式随着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彻底瓦解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而瓦解4.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1)欧洲的衰落:战后,德国几乎被摧毁;英国、法国虽然是战胜国,但是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2)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政治、经济和军事强国;苏联虽经济逊于美国,但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有很高的威望。(3)第三世界的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唤醒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意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彻底摧毁了几百年来建立起的世界殖民体系,新兴国家逐渐形成一股新的国际力量——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由此兴起。(4)东亚博弈的变化:战前美、日主导的东亚格局被打破,日本实际成了美国的附庸,美、苏加强了在东亚的博弈。(5)全球机制的逐渐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协调机制逐步建立,经济上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政治上成立了联合国。这些全球机制有利于协调国际纠纷,缓和国际矛盾,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和平。1.(2024·山东聊城一模)1914年时,飞机多用作侦察敌情,时速仅为80—115公里,4年后却升至180—220公里。在此期间,飞行高度也从200多米提升至8000米,飞行距离从几十公里扩大到400多公里;到1918年,机枪已是战斗机标配,机重也大大增加。这主要缘于,当时(

)A.一战进程的推进 B.技术革命的进行C.军备竞赛的加剧 D.飞机性能的提升2413题号√2413题号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提到的飞行速度、飞行高度、飞行距离、装备等的显著提升,主要是由于一战进程的推进,战争需要更强大、更有效的武器和设备,以适应战场环境和取得战争优势,故选A项;相关历史资料并没有明确指出这一时期技术革命的进行对飞机性能提升有直接影响,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军备竞赛的加剧可能对飞机性能有某种程度的影响,但不是此期间飞机性能显著提升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我们可以看到飞机性能有所提升,但这是“结果”而非“原因”,排除D项。]2.(2024·广东广州一模)《凡尔赛条约》曾被德国人称为一种专制独裁或一项奴隶条约。1924年开始,英国和美国放宽对德国赔款要求。1926年,德国加入国际联盟,并成为国联行政院常任理事国。这反映了(

)A.德国摆脱了凡尔赛体系束缚B.世界大国之间矛盾错综复杂C.德国成为二战爆发的策源地D.国际联盟大力推行绥靖政策题号2413√题号2413B

[根据材料“《凡尔赛条约》……奴隶条约”“英国和美国放宽对德国赔款要求……加入国际联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协约国认定德国应负元凶之责,因而对德和约的条款是苛刻的。但从1924年开始,英国和美国放宽对德国的赔款要求,以及德国加入国际联盟并成为行政院常任理事国,则反映了国际关系中的复杂变化和调整,这是英、法、美等世界大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的结果,故选B项;1933年纳粹党上台后逐渐摆脱凡尔赛体系的束缚,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1933年1月,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纳粹党)掌握国家政权后,在欧洲中部形成了一个战争策源地,排除C项;美国并没有加入国际联盟,美国的放宽政策不能反映国际联盟大力推行绥靖政策,排除D项。]3.(2024·安徽黄山一模)1941年8月,丘吉尔和罗斯福发表共同宣言,宣称“两国尊重各国人民选择他们在其管辖下生活的政府形式的权利,两国主张凡是被强制剥夺主权和自治权的民族恢复这些权利”。他们意在(

)A.力推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B.维护《联合国宪章》精神C.占据反法西斯的舆论优势D.强化美英间战时同盟关系题号2413√题号2413C

[根据题干时间(1941年)可知,其所述史实出现在二战期间,再结合“尊重各国人民选择他们在其管辖下生活的政府形式的权利”“主张凡是被强制剥夺主权和自治权的民族恢复这些权利”可知,在法西斯侵略之下,许多弱小国家被吞并,基于此,美国和英国为占据反法西斯的舆论优势,宣称尊重世界各国自由选择其政权模式、恢复各国民族自治的权利,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是在二战结束之后,排除A项;《联合国宪章》不仅确立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又规定了成员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其主体是世界各国,而不仅仅是美国和英国,排除B项;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之后,美英形成战时同盟关系,排除D项。]4.(2024·河南新乡二模)二战后期,美国政府首先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上谋求建立一系列海外基地,以强化其对欧亚大陆的政策。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对苏联的敌意日渐加深,并将矛头对准苏联。这反映出(

)A.冷战局势急剧恶化 B.美国霸权主义凸显C.苏联实力异常强大 D.美苏关系完全破裂题号2413√题号2413B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期,美国出于自身战略和经济利益的考虑,在太平洋、大西洋建立海外基地,强化对欧亚大陆的政策;与此同时,美国对苏联敌意加深,并将矛头对准苏联,美国霸权主义凸显,埋下了战后美苏关系破裂、两极争霸的祸根,故选B项;二战后期,冷战局面尚未出现,排除A项;美国政府对苏联的敌意日渐加深不能表明当时苏联实力就一定异常强大,美苏关系的变化主要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排除C项;二战结束之前,美苏关系尚未完全破裂,D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趋势主题三主题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不同,由战时的同盟走向了对抗,世界形成了一个崭新的格局,即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立的两极格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加强。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1)原因: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完全不同、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尖锐对立(2)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3)表现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对抗②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对抗③军事上,北约与华约对抗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多极化趋势出现)(1)西方阵营逐渐分化①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②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2)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①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②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多极化趋势出现)(3)中国崛起①标志事件:拥有“两弹一星”、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②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4)第三世界的兴起:1955年万隆会议及1961年兴起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20世纪90年代以后(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1)两极格局瓦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美国希望建立单极世界,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2)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欧洲联盟成立;俄罗斯推行多极化外交;日本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地位;中国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当前国际局势(1)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2)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①发展问题: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②和平与安全问题: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当前国际局势(3)解决对策①国际法的发展:二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其实施仍有很多局限性②建立国际组织: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③建立全球治理机制:组成二十国集团;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命题点:美苏冷战的影响(2024·全国甲卷)20世纪40年代,好莱坞曾经拍摄过一系列正面表现苏联的电影,从苏联的视角对其进行了相对正面的刻画。而20世纪50年代之后,苏联在美国电影里的形象也很快出现了急转弯,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了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美国这一态度转变反映出(

)A.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B.国际形势影响价值观C.雅尔塔体系走向瓦解D.冷战聚焦于文化领域√B

[二战期间,美苏两国互为盟友,美国正面宣传苏联具有政治意义,而二战后,美苏冷战,美国通过各种手段遏制苏联,这一转变体现了国际形势的变化影响美国对苏联的态度,故选B项;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成立,故排除A项;雅尔塔体系走向瓦解的时间为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排除C项;冷战并不只聚焦于文化领域,D项错误。]2.命题点:冷战的影响(2023·湖北卷)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1949年6月底,银行资产约为20.73亿美元,贷款审批情况如下表(单位:亿美元),这反映二战后初期世界银行(

)国别贷款法国荷兰南斯拉夫智利捷克斯洛伐克丹麦伊朗卢森堡墨西哥波兰巴西申请额5.05.355.00.43.50.52.50.22.096.01.0批准额2.51.9500.1600.400.120.34100.75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贷款对象集中于不发达国家C.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D.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C

[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正处于冷战时期。世界银行批准贷款的国家主要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批准,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世界银行的决策行为受到冷战的影响,故选C项;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根据材料可知,世界银行贷款对象中,法国、荷兰的批准金额最大,说明贷款对象并不是集中于不发达国家,排除B项;区域经济集团化不符合材料所处的时代背景,排除D项。]3.命题点:二战后美国“民主种子”项目的实施(2023·全国甲卷)1952年,美国对菲律宾启动了蔬菜种子项目,次年升级为“民主种子”项目,该项目将募集或低价购买的蔬菜种子在菲律宾农村分发并给予种植指导,同时将西方观念传播给受助的菲律宾民众。美国“民主种子”项目的实施(

)A.反映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对抗的升级B.旨在促进菲律宾经济发展与观念变革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与解放D.凸显了对第三世界地区的宣传与争夺√D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美国在分发种子的同时把西方的观念传播给受助的菲律宾民众,反映了美国注重西方观念的宣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双方都注重对第三世界地区的争夺,包括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等,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和宣传,仍然属于冷战,并未反映出美苏对抗的升级,排除A项;美国对菲律宾的援助是为了宣传西方观念,壮大资本主义阵营,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美国对菲律宾的援助是为了宣传西方观念,壮大资本主义阵营,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不利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和解放,排除C项。]1.美苏冷战局面下对抗的特点(1)欧洲是美苏争夺的重点。美苏利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手段在欧洲进行争夺,结果在欧洲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2)争夺新兴独立的民族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了几百年的殖民体系崩溃,美苏两国积极争夺对这些新兴独立国家的控制权。(3)争夺经济主导权。美国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了“排苏”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苏联在这一斗争中明显处于劣势,这也是最终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4)争夺科技领先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在航天、航海、生物、计算机等科技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2.世纪之交世界格局演变的特点长期性这次世界格局的变化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决定了新旧格局的交替必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动态性(1)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尚未形成,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2)多极化与“单极世界”之间存在着斗争,但多极化趋势不可避免多元性(1)日本、俄罗斯、中国、欧盟、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力量,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2)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走向缓和虽然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是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以及两极格局解体致使局部战争、武装冲突、恐怖主义活动增多等,成为影响国际安全的主要因素3.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对大国关系的影响(1)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法、西德、日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则与苏联建立了友好同盟关系。(2)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走向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苏联为在争霸中增强竞争力,企图控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外交,导致了中苏关系的恶化。(3)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国家加强经济联合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迫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缓和了与中国的关系。(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结束,中俄关系有了新发展,中美、中日、美俄关系反复变化。1.(2024·福建宁德三模)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苏联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美国也提出“和平取胜战略”,主张通过“和平演变”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变化。这(

)A.说明了和平成为超级大国的共识B.体现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C.反映了美国国内反战情绪的高涨D.加剧了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的争夺2413题号√2413题号D

[苏联提出的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等原则,旨在减少与西方国家的冲突,尤其是避免直接军事对抗,同时通过和平手段推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增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吸引力。美国提出的“和平取胜战略”则是希望在避免直接军事冲突的前提下,通过经济援助、文化交流、政治影响等手段,促使社会主义国家逐渐向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转变,即所谓的“和平演变”。这些策略和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加剧了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争夺,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美苏主张通过和平手段推广自己的意

2413题号识形态,而非对和平达成共识,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两极格局下美苏各自的主张,并没有美苏政治力量的变化情况,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美国国内反战情绪的高涨主要是在越南战争时期,与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不符,排除C项。]2.(2024·广东汕头二模)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们同欧洲在一起,但不是其组成部分。我们对它感兴趣,同其联系交往,但不能被并入或同化。”这表明,当时(

)A.英国反对欧洲走向统一B.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C.欧洲联合威胁英国安全D.英国极力维持大国地位题号2413√题号2413D

[丘吉尔的话表明英国希望与欧洲国家保持联系和交往,但不希望被欧洲并入或同化。这反映出英国极力维持其独立的大国地位,故选D项;丘吉尔的话并没有表明英国反对欧洲走向统一,而是表达了一种既想保持联系又想保持独立的态度,且欧洲并没有走向统一,排除A项;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排除B项;材料内容只是丘吉尔对英国与欧洲关系的看法,并没有欧洲联合威胁英国安全的描述,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3.(2024·广西南宁一模)1970年12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向跨国石油公司及其母国(主要是美国)展开了提高石油标价和争取石油标价权的斗争。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国际石油市场的控制权开始向产油国转移。这反映了(

)A.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B.新兴国家开始登上国际舞台C.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彻底崩溃题号2413√题号2413A

[根据材料“石油输出国组织……斗争……控制权开始向产油国转移”可知,在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斗争下,国际石油市场的控制权由美国向产油国转移,在两极对峙格局下,这有利于冲击美国的霸权,反映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故选A项;从1955年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排除B项;迄今为止,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国际石油市场控制权的转移,反映了美国石油霸权的衰落,并不能得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彻底崩溃”的结论,D项表述错误,排除。]4.(2024·山东济宁三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都先于联合国提出了非殖民化问题。20世纪80年代之前,美国和苏联都不惜成本地支持非殖民地化。其做法旨在(

)A.改变世界格局 B.打击老牌帝国C.稳定全球秩序 D.服务冷战战略题号2413√题号2413D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美国来说,支持非殖民化可以扩大其全球影响力,推广资本主义和民主价值观,同时也可以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寻找盟友,以对抗苏联及其盟国的影响力;苏联则通过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和提供军事援助等方式,来推动非殖民化进程。苏联的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扩大社会主义的影响,增强自己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影响,以此来平衡或抵消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因此,尽管美国和苏联在非殖民化问题上的立场和做法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对殖民地国家独立的支持,但实际上这些行为都是为了在冷战期间争夺全球影响力的战略举措,故选D项。]例

(2024·1月浙江卷)用历史的慧眼,观世界格局之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英国第一帝国开拓了广阔的市场,攫取了大量的财富和利润,但在美国革命中解体了,这是对英国殖民体系的重大打击。恰在此时,工业革命在英国已开始起步。工业革命的几十年间,既是英国确立全球经济霸权的时期,同时也是英国在自由主义指导下重建帝国的时期。这一时期帝国重建的主旨之一,是将自由贸易强加于世界,从而保证英国对世界贸易的控制。为实现这一目标,“炮舰外交”必不可少。高考非选择题——归纳概括在材料问答题中的运用大题增分121815年,英国第二帝国出现了,殖民地数量也随之增加。19世纪中叶前后,英国稳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与此同时,由于“光荣革命”的遗产渐次落伍,英国人以和平、渐进的方式变革了自己的政治制度。但英国在它最强盛的时候就隐藏着严重的问题,1870年后就开始从绝对领先的地位上跌落下来。——摘编自齐世荣等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上卷)》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军事冲突,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1919年1月,一战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建立起世界新秩序——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为了维护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尤其是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法国陆军元帅福煦在听到和约内容后就作出了神奇的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结果不到20年,凡尔赛体系就在大萧条和纳粹党崛起的轮番冲击下摇摇欲坠,最终在德国闪击波兰的战斗中土崩瓦解。——摘编自范主《时间的战争:五百年钟表博弈史》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20世纪后半期的世界大部分时间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度过。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要是在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制度基础上建立的。而后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为继并最终瓦解,但三大制度支柱依旧留存下来,关贸总协定后来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与其他两大国际经济制度一起为当今世界经济正常运行提供基本的制度规范与保障。随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而传统发达国家经济地位相对衰落,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及既有的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安排已难以适应这一结构性转变,改革在所难免。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政府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摘编自左凤荣等《世界百年大变局》(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叶前后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列举19世纪50年代英国维护其“绝对领先的地位”的重要事件。(6分)[点拨]

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开拓了广阔的市场”“工业革命在英国已开始起步”“将自由贸易强加于世界,从而保证英国对世界贸易的控制……‘炮舰外交’必不可少”“殖民地数量也随之增加”“英国人以和平、渐进的方式变革了自己的政治制度”等信息,从拥有广阔市场,率先开始工业革命;自由贸易;炮舰外交;改革政治制度等方面概括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英国维护其“绝对领先的地位”的事件有:发动克里米亚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文官制度改革。[试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格局”划时代的改变,简析导致凡尔赛体系仅20年就“土崩瓦解”的主要因素。(6分)[点拨]

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格局”划时代的改变是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这个体系为了维护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对战败[试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领土及其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尤其是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凡尔赛体系就在大萧条和纳粹党崛起的轮番冲击下摇摇欲坠,最终在德国闪击波兰的战斗中土崩瓦解”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凡尔赛体系的不合理性;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法西斯的扩张;国际联盟的软弱;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德国闪击波兰;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等方面概括回答。(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现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三大制度支柱”。综合材料一、二、三,分析“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合理性。(8分)[点拨]

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现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三大制度支柱”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第二小问,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历史教训、现实需要、自身优点等方面进行分析。[试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主要原因:拥有广阔市场;率先开始工业革命;自由贸易;炮舰外交;改革政治制度。重要事件:克里米亚战争;开始文官制度改革;第二次鸦片战争。(6分)(2)改变: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主要因素:凡尔赛体系不合理,对战败国尤其德国惩罚过于严厉;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法西斯的扩军备战;国际联盟的软弱;英法绥靖政策;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6分)(3)三大制度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合理性:历史教训:用不合理的世界秩序、武力(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维护少数国家利益,无法保护世界和平,反而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现实状况:现有全球治理体系需要改革。优点:符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利于世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8分)[题后反思·技法指导]归纳概括在材料问答题中的运用第一步:抓点——分层阅读材料①划分层次。②概括层意。③合并同类项。第二步:角度——从具体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①按时序阶段变化划分角度。②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划分角度。③按历史概念要素划分角度。第三步:表达——言简意赅,有论无史①不要具体描述,要抽象概括。②不要定量表达,要定性表达。③不要用大白话,要用学科语言。④不要长篇长句,要短句词组。(2024·广东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远东格局,美国在亚太地区扩张的头号对手日本已俯首称臣,英、法于战后重建有求于美国,它们在华势力大大削弱;而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战争中空前发展,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与之匹敌,美国追求世界的“领导”地位,它要建立由自己主宰的世界秩序。——摘编自陶文钊《中美关系史》材料二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以持续学习和反思中创新外交思维与外交实践,从周边和国际体系的融入者、参与者,转变为体系中的贡献者、塑造者与引领者。——摘编自魏玲《新中国周边外交70年:继承与创新》(1)根据材料,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远东格局。(4分)(2)就材料二所示的中国某一角色进行论述。(要求:说明所选角色,论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8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美国在亚太地区扩张的头号对手日本已俯首称臣,英、法于战后重建有求于美国,它们在华势力大大削弱……美国追求世界的‘领导’地位”得出美国在远东地区居于主导地位;英、法、日等国在远东地区的势力相对削弱。第(2)问,首先解读材料,根据材料二中“从周边和国际体系的融入者、参与者,转变为体系中的贡献者、塑造者与引领者”可知,这是新中国外交的角色,题目要求就材料二所示的中国某一角色进行论述。可以任意选择一个角色,如选择“引领者”,可拟题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逐渐成为周边和国际体系的引领者。其次根据所选角色,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史实充分论述中国如何引领外交发展的。最后总结即可。[答案]

(1)美国在远东地区居于主导地位;英、法、日等国在远东地区的势力相对削弱。(4分)(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逐渐成为周边和国际体系的引领者。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1955年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推动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掀起了和中国建交的热潮;改革开放后,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新时代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秉持“和而不同”的外交观,在不同时期推动了外交理念和实践的创新,成为周边和国际体系的引领者。(8分)一、选择题1.(2024·海南海口二模)1533年,英国通过《禁止上诉法案》,断绝了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之间的司法联系,并停止了英国对教廷的纳贡。法案宣称:英格兰这个国家政治实体由教界和俗界的全体人民组成,它的权力来自上帝,不受任何外国君主和权势人物的控制。这一法案(

)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专题限时集训(十二)风云变幻——近现代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演变A.推动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B.丰富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C.标志着英国宗教改革的完成D.促进英国资产阶级议会形成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

[根据材料“断绝了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之间的司法联系”“不受任何外国君主和权势人物的控制”可知,英国建立起独立的教会,不再接受罗马教廷的控制,强化了世俗权力,强化了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因此这一举措推动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A项。]√2.(2024·辽宁抚顺一模)在第六次反法联盟交战中,莱茵联邦的萨克森步兵和炮兵阵前倒戈,投向反法联盟。这一战役也被称为“德意志人民第一次共抗外敌”。这场战役(

)A.宣告了拿破仑的彻底失败B.促进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加强C.推动了法国社会全面改造D.传播了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B

[根据材料“莱茵联邦的萨克森步兵和炮兵……投向反法联盟”“德意志人民第一次共抗外敌”可知,在反抗法国入侵的过程中,莱茵联邦一致对外,这说明在这一战争的刺激下,德意志民族意识增强,故选B项。]3.(2024·湖南怀化二模)16、17世纪英国的古物研究运动蓬勃发展,成立了“伊丽莎白古物学会”,并通过交换手稿、文献、通信以及聚会与互访等活动,交流研究心得和写作进展,互通学术信息,对英国的历史、法律、制度、宗教等方面进行相对系统的研究。该运动(

)A.奠定了英国代议制度的基础B.推动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发展C.提升了古物学家的社会地位D.适应了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型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7世纪的英国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民族国家形成等重大历史事件,这是英国从封建领主国家到近代民族国家转型的时代。在这一特殊社会转型时期,英国人需要重新认知与界定自己的族群属性与宗教信仰,英国知识界需要探讨近代早期英国文明的构成因素尤其是核心要素。此时的古物研究运动有利于英国民族认同的构建,因而适应了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型,故选D项;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排除A项;根据材料“对英国的历史、法律、制度、宗教等方面进行相对系统的研究”可知,古物研究主要侧重人文研究,与近代科学革命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古物研究的内容,不能说明古物学家社会地位的变动,排除C项。]4.(2024·海南海口二模)国际联盟建立之时,美国的GDP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一,军费开支也最多。1920年,各大国占据世界财富的相对份额分别为:美国62%,英国16%,德国14%,法国5%,日本2%,苏俄1%,意大利1%。据此推知,国际联盟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英法两国间存在尖锐矛盾B.德意日对外侵略违反盟约C.战胜国对德制裁太过严苛D.多数大国缺少对国联认同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D

[根据材料“美国的GDP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一”“军费开支也最多”“美国62%”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美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一,在世界财富中占比达到62%,但美国却不是国联成员,苏俄也未加入国联,战败的德国也被排斥在外,国联被英法操纵,多数大国缺少对国联的认同,美苏等大国没有加入导致国联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故选D项;材料并没有体现“英法矛盾”,并且国联是被英法操纵的,说明英法此时在利益上存在一致性,排除A项;“德意日对外侵略违反盟约”是国联失败的表现,而非根本原因,排除B项;《凡尔赛条约》规定了对战后德国的制裁,与国联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5.(2024·湖南长沙一中月考)基于对自身安全性的忧虑,法国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伙同比利时于1923年出兵占领德国鲁尔区,引发国际危机。由于英美支持德国,法国不得已撤军;美国又推出“道威斯计划”,以帮助德国经济复兴为手段,促使德国有能力偿还战争赔款。这反映(

)A.凡尔赛体系欠缺内部协调机制B.美国事实上赢得战后世界霸主地位C.法国与德国的宿怨基本得到了解决D.一战的阴云是二战爆发的主因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

[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插手欧洲事务,同时,法德以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爆发的矛盾,最终需要美国的插手才得到解决,这说明凡尔赛体系的不足,内部协调存在问题,故选A项;美国成为世界霸主是在二战后,排除B项;法德之间的宿怨在一战后并没有得到解决,为二战中法德双方的缠斗埋下了祸根,排除C项;二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D项。]6.(2024·福建福州三模)1681年,法国路易十四颁布《海事条例》,1807年拿破仑把《海事条例》的私法部分纳入《法国商法典》第二编。此后所有有商法典的国家都把海商法作为商法典的主要内容。这反映了(

)A.法国是海洋法的发源地B.海洋法的发展具有传承性C.西方的国际法最终成型D.海洋成为列强间争夺焦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D

[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以来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重视商法典中的海商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来,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先后争夺海上霸权。这反映了近代各国对海洋的争夺,D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到了法国颁布的《海事条例》,不能反映法国是海洋法的发源地,排除A项;B项表述只是对材料的描述,不是材料的本质,排除;材料只涉及海商法,不能反映西方的国际法成型,排除C项。]7.(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模拟)下表所示为1902—1911年欧洲部分国家军费的变化情况(单位:万马克)。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年代英国法国俄国德国190212183082720.295801.587453.61907117830.891012.7106563.1109771.41911145248.3128532.8128532.8125902.9A.老牌帝国主义霸权遭遇挑战B.欧洲大陆均势政策被彻底打破C.大国竞争削弱欧洲整体实力D.集体安全原则遭到了严重破坏A

[根据材料“1902—1911年欧洲部分国家军费的变化情况”可知,一战前欧洲两大军事集团间相互对抗,尤其是英、德两国之间的对立,即以德国为代表的新兴强国对英、法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发起挑战,以争夺世界霸权,故选A项。]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8.(2024·安徽淮北一模)如图所示为一战期间美国海军的征兵海报《哇!我真希望我是一个男人!》,据此可推知(

)A.一战提升了女性社会地位B.世界局势即将发生重大转变C.美国女权运动达到新高潮D.国防动员方式出现根本变化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B

[根据材料“一战期间……《哇!我真希望我是一个男人!》”可知,图中是一战期间的美国海军征兵海报,这与1917年美国参加一战的史实相互印证,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加速了协约国的胜利进程,因此,可以推断这个海报的出现预示着世界局势即将发生重大转变,故选B项;主题中出现了女性,但是其背后的推动力是战争,这并没有直接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排除A项;美国女权运动是女性争取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这与海报宣传的征兵信息不符,排除C项;海报动员是舆论宣传的方式,不能反映国防动员方式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排除D项。]9.(2024·安徽安庆三模)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在欧洲引起了一场民主愿望和期许的狂热……为了模仿布尔什维克,柏林、汉堡都建立了苏维埃,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人们所接受。”这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A.统治秩序受到民众质疑B.是美苏争夺的重点区域C.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D.对战后世界格局的不满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A

[根据材料“美国总统威尔逊……期许的狂热”“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人们所接受”可知,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提出于一战期间,其引起了欧洲人们民主愿望的狂热,布尔什维克也为人们所接受,体现了欧洲经过一战,人们追逐美国和苏俄的体制,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欧洲旧体制有了质疑,故选A项。]10.(2024·山东日照二模)下图所示为新西兰漫画家大卫·洛于1921年12月发表的漫画《华盛顿们(“我们用我们的小斧子砍的”)》。作者意在(

)A.期冀大国真心缓和远东局势B.表达对亚太国际秩序的不满C.揭示新秩序不可能带来和平D.讽喻列强间复杂的利益纷争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题号135246879101112131415161718C

[新西兰漫画家大卫·洛讽刺美、英、日主导的华盛顿会议上,三国只是用小斧子砍伐了一些树木——象征性地限制了军备竞赛,列强只是暂时缓解了激烈的军备竞赛,不可能真正地遏制战争,故选C项;“期冀大国真心缓和远东局势”不符合逻辑,应为“讽刺大国假意缓和军备竞赛”,排除A项;“表达对亚太国际秩序的不满”不符合题意,应为“表达对列强削减军备的讽刺”,排除B项;“列强间复杂的利益纷争”不符合题意,与材料美、英、日削减军备相悖,排除D项。]11.(2024·河北石家庄一模)二战后,永久中立国瑞士加入马歇尔计划,并大大缩减了同苏联的正常贸易额。同时,瑞士积极开展广泛公共外交,努力充当东西方阵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