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5课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领域的新成就。【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通过本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认识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和文化繁荣的相关史实,树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思想。时空观念:根据王朝将于变迁、时间跨度和地理区位,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轮替和分裂。史料实证:运用相关史实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更替、制度更新、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历史解释:对民族交融、孝文帝改革等相关内容的概括归纳。家国情怀:通过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意识到人民的重要性,培养人民的家国情怀;和平与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通过民族交融意识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民族融合与分裂割据局面形成的历史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自主学习:
1、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过程?
2、探究江南能够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3、探究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意义?自学:结合教材,完成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示意图,思考这一时期有哪些历史特征?北齐北周宋齐梁陈隋南朝(420-589)隋(581-618)东汉三国(220-280)西晋东晋十六国(304-439)东魏西魏北朝(439-581)北魏魏220-266吴222-280蜀221-263西晋(266-316)东晋(317-420)特征:①南北对峙,政权交替频繁
②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③局部统一,统一趋势明显。一、大一统破坏探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材料一: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晋书·惠帝纪》材料二:(太傅何曾)“日食万钱,犹曰无下箸处”;(其子何劭)“食必尽四方珍异,一日之供,以钱二万”。
——《晋书·何曾传》材料三:相当一部分宗王的权力远不限于其封国境内,而能参政统军。——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因其衰敝,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至于蕃育众盛,则坐生心。
——江统《徙戎论》①统治集团严重奢侈腐化。(九品中正制的异化,奢靡腐化风气盛行)②地方宗王权重。(八王之乱,消耗西晋国力)③民族矛盾激化。(五胡内迁卷入内战之中并逐渐主导了局势)1.西晋一、大一统破坏王与马,共天下。思考:结合教材,指出东晋士族专权形成的原因、影响?概念突破:士族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又可以称为门第、门阀、世家、氏族等。原因: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②政治原因:皇帝依赖士族支持。
③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为士族提供政治保障。
④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庄严经济。影响:①在一定的时期有利于统治的稳定、封建经济的发展、思想和科技文化的发展②腐朽集团,激化矛盾,强化封闭的自然经济;2.东晋: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一、大一统破坏1.江南开发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史记》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材料二: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宋书》材料三: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晋书·食货志》关于东晋后期南方情形的记载探究:阅读上述材料和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想一想江南能够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开发原因:①为躲避战乱,大量北方人口迁至江南,为江南地区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秩序安定。③南方统治者调整政策(招抚流民、兴修水利等),重视农业生产。二、发展与交融2.民族交融自学:根据教材,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概况并分析其发展趋势。时期概况三国时期蜀、吴两国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西晋时期西北少数民族内迁东晋至南朝山区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交融十六国时期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北魏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交融不断加强二、发展与交融内容政治文化经济性质影响迁都洛阳,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政策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定高门,结汉亲均田制、租调制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具有深远影响的封建化改革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②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③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楼楼邱穆陵穆贺兰贺独孤刘探究:结合教材及所学,归纳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意义?2.民族交融二、发展与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进一步交融区域开发(南方开发+边疆开发)南北经济不断发展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不断发展小结:1.“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A.东周平王B.东汉光武帝C.曹魏文帝D.北魏孝文帝D2.三国时期,鱼豢著《魏略》记述“(氐族)衣服尚青绛,俗能织布,善田种,畜养豕牛马驴骡,由与中国错居故也。”这一现象表明,氐人当时A.已经完全以农耕生活为主B.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和文化C.生产以耕织和饲养相结合D.深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C达标练习:3.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B达标练习:4.“毁仅以其中一块残片随葬的习俗。考古发现揭示随着鲜卑南迁,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据镜”是北方草原地区拓跋鲜卑的一种特殊葬俗,即在下葬过程中将随葬铜镜故意打碎、通常此推断,鲜卑毁镜习俗的废弃原因极有可能是A.政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染整行业绿色制造与环保法规执行考核试卷
-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在建筑外墙材料的应用考核试卷
- 人事行政培训人力资源战略考核试卷
- 木质装饰材料选购技巧考核试卷
- 皮革制品保养市场前景分析考核试卷
- 医院建筑安全与设施维护知识考核试卷
- 柑橘种植园生态环境保护考核试卷
- 生态保护与生态智慧城市建设考核试卷
- 财务报销票据粘贴规范
- 《上下前后左右》位置课件
- 学习课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PPT
- 湖南省对口招生考试医卫专业十年真题(2010-2019年)
- 用Excel求解运筹学中最大流问题详细操作示例
- 民航客舱服务艺术案例分析全套PPT完整教学课件
- 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优秀报告一等奖
- CET46大学英语四六级单词EXCEL版
- 2022年南通市特殊教育岗位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GB/T 4857.7-2005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7部分:正弦定频振动试验方法
- GB/T 3051-2000无机化工产品中氯化物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汞量法
- GB/T 13936-1992硫化橡胶与金属粘接拉伸剪切强度测定方法
- GB/T 13888-2009在开磁路中测量磁性材料矫顽力的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