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昆明的雨》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会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2.理解文中昆明的雨的特点,品味文章的语言。3.体会作者说的“我想念昆明的雨”的深厚感情,理解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昆明的雨的特点,品味文章的语言。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说的“我想念昆明的雨”的深厚感情,理解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预习任务:通读课文,圈点批注。注意:(1)从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引起自己深刻体会之处勾画内容,并进行批注。(2)着重圈画出文中的中心句和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句。(3)依据所圈画的关键句,找出文中所写的“雨中物”“雨中景”“雨中事”。教学流程:导入:师:与这个单元的其他几篇散文相比,汪曾祺先生的这篇《昆明的雨》表现出更独特的自我性。他把自己在昆明的日常所见之景倾注笔端,文中思绪跳跃,将花鸟虫鱼、人间烟火、旧友师朋连缀成篇。(PPT显示)《昆明的雨》汪曾祺师:文章标题叫作《昆明的雨》,同学们依据预习时所圈画的关键句,能梳理出作者写了哪些有关“雨”的景、事、物吗?生1:作者写了“仙人掌”“缅桂花”“木香”“菌子”“杨梅”。师:这属于有关“雨”的哪方面内容?生1:“雨中景”“雨中物”。师:谁来说说“雨中事”?生2:宁坤要我画画、苗族女孩卖杨梅、房东母女送缅桂花、“我”和德熙在酒馆喝酒,这些都是“雨中事”。师:还有饭馆卖炒牛肝菌。它们都是由“雨”字串联起来的。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句了吗?生3:我想念昆明的雨。师:哪个词直白地体现出作者情感了?生3:想念。师:找到中心句了吗?生3:也是这句。师:文中聚焦哪样事物来写的?生3:昆明的雨。师:我们找到了“雨中物”“雨中景”“雨中事”,可见文章就是围绕昆明的雨展开的。那么文中的中心句应该是概括昆明雨的特点。谁找到了。生4: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师:通过圈画文中关键句和中心句,我们基本可以明确本文使用了什么结构?生齐声:总分式。师:老师依据同学所画的关键句,就梳理出文章的行文框架。(PPT显示)师:仅看这个框架,我们并不能感知到这篇文章的精彩。有人说,在这篇文章中透露着汪曾祺先生历经人生沧桑后的淡然。(PPT显示)“他创作姿态平静缓和,言语透露着历经人生沧桑后的淡然。”师:你们能理解“历经人生沧桑后的淡然”这一评语吗?生齐声:不能。(一)淡之内容——融奇崛于平淡师:是啊,什么是“历经沧桑后的淡然”?我们从文章开篇讲述的这件“事”开始吧。(PPT显示)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汪曾祺《昆明的雨》师:这两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生5:写宁坤要他画有关昆明的画,引出下文的内容,表达我对昆明的雨的思念。师:回答很标准哦,可以应付考试了。但如果只是为了引出下文,这两段话的存在是可有可无的,或者说只是“闲笔”。说到“闲笔”,大家还记得学习《小石潭记》时教的“闲笔不闲”的概念?既然“闲笔不闲”,可见汪曾祺先生肯定在闲散几笔中隐藏深意。我们先明确先生表述这件事时把重点放在哪些信息上?生6:画的内容。师:从中看出这幅画的主要元素是什么?生6:仙人掌。师:这是怎样的仙人掌?生6: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师:从这句表述中,你读到了什么?生6:很顽强的仙人掌,它都被摘下来,还倒挂着,居然还是浓绿的,居然还开花。师:关于仙人掌,汪曾祺曾经在1946年12月27日《文汇报》上发表过《昆明草木》一文,那里面也提到过仙人掌。(PPT显示)“仙人掌这东西真是贱,一点点水汽即可以浓浓地绿下来,且茁出新的一片,即使是穿了洞又倒挂在门上。”“仙人掌有花,花极简单,花片如金箔,如蜡。没有花柄,直接生在掌片上,像是做假安上去的。从来没见过那么蠢那么可笑的花。它似乎一点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子,不怕笑。妖唷,听说还要结果子呢,叫作什么‘仙桃’,能好吃吗?”

汪曾祺《昆明草木》师:这是20世纪40年代汪曾祺笔下的仙人掌形象。你读到作者对仙人掌怎样的态度?生6:不喜欢,甚至是讨厌的。师:你从哪些语言中读到?生6:“真是贱”“像是作假安上去的”“那么蠢那么可笑”。师:作者带着年轻人的傲气俯视仙人掌,觉得这种植物可笑且蠢笨。时隔38年,到了1984年写《昆明的雨》时,作者对仙人掌又是什么态度?生6:他说“仙人掌生命之顽强”,说明作者对仙人掌充满了敬佩之情。师:这其中情感转变的缘由是什么呢?生沉默。师:散文最能表现作家的真实性情。(PPT显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来便把作者的整个的性格纤毫毕现地表现出来。”

——梁实秋师:在这个貌似闲笔的语段中,是可以探察出作者的人格思想的。大家先思考:宁坤请汪曾祺画画,有什么要求?生齐声:要体现昆明的特点。师:汪曾祺先生认为什么可以体现昆明的特点?生齐声:仙人掌。师:依据梁实秋先生的话,我们就能推断出,在对仙人掌的态度变化中,其实隐射出汪曾祺和巫宁坤的人生变故。本文的写作时间是——生齐声:1984年。师:巫宁坤是汪曾祺当时在昆明西南联大的同学。从1937年到1984年之间的四十多年里,他们人生经历了许多变故。(PPT显示)巫宁坤曾在西南联大读书。1943年10月去了美国,在印第安纳州曼彻斯特学院读书。两年后,他进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英文系继续深造。1951年,巫宁坤收到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的急电,邀请他到燕京大学任教。1955年,他遇上了“肃反运动”,被怀疑回国动机。1957年,他被扣上右派帽子,遭受批斗,进了看守所。其间几次面临死亡的威胁,直到1979年才重见天日。巫宁坤曾将自己的坎坷人生归结为:我归来,我受难,我幸存。师:你读到了宁坤怎样的人生?生7:委屈、冤枉、痛苦的人生。生8:跌宕起伏,起起落落的人生。师:在这一时间段里,汪曾祺又遭遇了什么?(PPT显示)汪曾祺:1937年,考入西南联大1958年,被补划为“右派”,下放到张家口劳动1966年,“文革”后被关入牛棚粉碎“四人帮”后不久,又陷入受审的境地。师:你会用巫宁坤说的哪些语言形容汪曾祺的人生?生8:我受难,我幸存。师:那汪曾祺是不是这样看待自己的人生?生8:不知道。师:语言文字能告诉咱们答案。现在,同学们结合两位前辈的经历,和仙人掌的特点,你谈谈汪曾祺在这幅画中画仙人掌的原因。(PPT显示)结合巫宁坤与汪曾祺的经历,说说你对汪曾祺在赠送宁坤画中画上仙人掌用意的理解。生9:仙人掌命贱,但是它坚强。就像巫宁坤和汪曾祺,经历无尽的苦难,依旧挣扎地活着。生10:汪曾祺和巫宁坤都遭受命运的打击,但是他们都像仙人掌那样坚强活下来。而且昆明人家用仙人掌来辟邪,汪曾祺希望他们都能从此以后过上幸福的生活。师:年轻时哪里能读懂仙人掌,将它误认为是命贱辟邪之物,年老后方知这样的顽强正是芸芸众生的生命写照,而辟邪之说更是对老友的深远祝福,寄寓不要再遭遇此等不幸之事。我们一起读文章这两段话。生齐读: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师:看似简单的一幅画、几行字,却是汪曾祺的匠心所在。在此基础上再读文章凝聚作者情感的句子,我们会有更多的感触。(PPT显示)我想念昆明的雨。师生共读:我想念昆明的雨。师:这句的重音放在哪个词上?生齐声:想念。师:来,我们轻轻地读。生轻声朗读:我想念昆明的雨。师:我们将音量放大。生大声朗读:我想念昆明的雨。师:将我们的声调拉长。生拉长声调朗读:我想念昆明的雨。师:我为什么想念昆明的雨?生11:因为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师:我们一起读。生齐声: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师:将语速放慢,语气变得更柔和一些,再来。生齐声: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师:这样的色泽、这样的状态、这样的情怀,是离开昆明后的宁坤和汪曾祺没有再经历过的,所以他——生齐声:想念。师:我想念昆明的雨,其实是想念雨季中的——生齐声: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师:一切。(二)淡之语言——留淡雅于俗白师:我们找找“雨”中景事物,从文字中感受作者对昆明的雨季“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表述,进而感知这种念,这种想。(PPT显示)请你紧扣昆明雨季的特点,从标点、字词、修辞或句式等角度,从文字中感受作者对昆明的情感。生整理预习的内容。生1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这是景物描写,从“一棵”“爬”“遮得严严”“密匝匝”“数不清”等词语写出木香长得茂盛,生机勃勃,烘托出昆明的雨的丰满,“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体现昆明雨的明亮,有生机,表达作者对眼前景物的喜爱。生13:“菌中之王是鸡枞菌,味道鲜浓,无可方比。”这里用了夸张修辞,用“无可方比”写出鸡枞菌味道及其鲜美,烘托出昆明的雨的丰满,体现作者对它的喜爱。生14:“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用比喻,把杨梅的大小比作乒乓球,写出杨梅的大;从“黑红黑红”写出杨梅的甜。又用“火炭”来形容杨梅的红,不但体现昆明雨的明亮和丰满,而且表现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生15:“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从“时常”“满满的”可以看出房东的慷慨大方,体现昆明雨“令人动情”的特点,也表现作者对房东的怀念。师:明亮、丰满、动情,同学们通过品析字词、修辞,能在每个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情愫。其实,你们没发现的是,文章中连标点符号都融注了作者浓浓的情意。(PPT显示)神奇的标点符号A.“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B.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C.“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请选择其中一句,聚焦标点符号进行批注。学生选择其中一句,进行圈点勾画。生16:我选A句。作者从颜色、形状和味道上将菌子写得那么细腻,可见他在细细回忆当时的情景,而当时他又非常喜爱菌子。尤其是最后的“?”和“!”连用更是体现作者情感的变化。用“?”表达作者心中的疑惑,“有这么好吃吗?”用“!”表达作者的惊喜,“真的有这么好吃”。师:连用两个标点,体现出递进关系,将当时丰富的情感一层一层表达出来,表现了昆明雨下物丰样多的主题。板书:多标点:叠用之处情感浓生17:我选B句。这里的破折号是解释说明,介绍了房东的身份,进一步突显她的慷慨。师:身份和慷慨之间的关联是什么?生17:因为寡妇跟一般人相比,生活会不太容易,但她还时常给房客送花,突显了她的慷慨。师:缅桂花就是我们常说的玉兰花,云南人常用来卖钱。显然这是房东的经济来源之一,但她常常摘花送给房客,这份人情味是那样难能可贵,体现出昆明人的淳朴善良。同学们,文中这样的运用括号的语句还有好几处,课后同学们将它们找出来,细细品读,会发现“括号:注释之处意蕴丰”。板书:括号:注释之处意蕴丰师:谁来分析C句?生18:“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字之间一般都会用顿号,但这里用了四个逗号,让人感觉牛肝菌味道特别好吃。师:还能分析得更细致一点吗?生18:摇头。师:我们可以用朗读的方法来感知标点符号的妙处。生齐读: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师:大家在读的时候,读出的是逗号的停顿时间,还是顿号的?生笑:顿号。师:两者的区别是什么?生18:顿号的时间没有逗号的长。师:我们再来朗读。生齐读: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师:感觉到逗号在这里的作用了吗?生18:感觉作者好像是在回味。师:哎,感觉出来。生18:“滑,嫩,鲜,香”是牛肝菌的味道,作者通过逗号,将自己在品味牛肝菌时候的感受向读者传递出来。师:越说越好,老师来修正一下。这四个简练恰切的形容词,不仅仅是味道,实际上是在调动多种感官体现出来的。闭上眼睛,感受一下:滑。生闭眼感受。师:嫩。师:鲜。师:香。师停顿。师:这四个形容词,你们调动了哪些感官?生19:视觉、味觉,还有嗅觉。师:仅仅改变顿号为逗号,汪曾祺先生就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准确传达出品味美食时细腻而又微妙的感觉。这种感觉跳跃在每一个字词、符号之间,饱含作者喜爱、享受和无尽回味之感,寻常语言却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息。我们再来缓慢地朗读一遍。师生齐读: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师:哎呀,都读出口水了。板书:逗号:反常之处味无穷师:用这个知识点,感受文章的中心句中标点的妙处。生20:汪曾祺先生用“明亮的”“丰满的”和“使人动情的”来形容昆明的雨季。前两个形容词之间用了顿号,在第三个形容词之前用了逗号,表明“令人动情”是源于前面的两个特点,而且是最重要的特点。生21:作者在“明亮的”和“丰满的”之间用顿号,在“丰满的”和“使人动情的”间用了逗号,能让我们感受到“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表达了一种急切的赞美;而“使人动情的”一词用逗号间隔开,节奏放缓,使读者感受到作者饱含深情之感。师:汪曾祺先生语言的高明之处,就是在这样娓娓道来过程中,让我们从文字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之中。(PPT显示)

“他创作姿态平静缓和,言语透露着历经人生沧桑后的淡然。”师:现在同学们能理解这句评语吗?生22:汪曾祺人生经历过许多波折,也和宁坤那样受难,但是他心中却依旧有着明亮的、丰满的,令人动情的昆明的雨,可见,他看淡了人生中的磨难,只记住了生命中最有情的东西,这就是“历经人生沧桑后的淡然”。师:因为历经人生沧桑,所以更加珍惜人生历程中经历过的真实的、美好的东西。听听汪老先生是怎么说的——(PPT显示)“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汪曾祺生齐读。师:课文读到这里,你理解了汪曾祺先生在文章中反复表达“我想念昆明的雨”中的情感了吗?生23:他想念昆明雨的明亮、丰满和令人动情,想念和昆明雨有关的所有人、事、物,还有昆明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生24:他还想念这样的昆明的雨带给人们的信心、信念。师:文章最后作者写到这样的一些文字:(PPT显示)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师:文章特意提出他在四十年后,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你是怎么理解那一天的情味?生25:他在那天感受到了昆明的雨明亮、丰满和令人动情的特点。生26:他感受到了淡淡的乡愁。师:从文字中找到依据。生25:文中描写木香花的语句能体现雨的丰满明亮。生26:在这一段第一句就说:“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所以这一段是讲乡愁的,那天的情味就是乡愁。师:乡愁和前文雨的明亮、丰满,令人动情特征有什么关联呢?我们先看作者在这段文字中写到了哪些内容。生27:有写到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师:还记得诗歌内容吗?生2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师:这首诗是什么主题?生27:思乡之情。师:那天汪曾祺到了哪里?生27:莲花池。师:昆明没有像《夜雨寄北》中的“秋池”,作者便在雨天来到了莲花池。明白这两句之间隐藏的逻辑关系了吗?同学继续往下看。生28:陈圆圆石像。师:注意前面的修饰语。生28:比丘尼装的。师:什么是比丘尼装?注意括号的作用哦。生28:出家人的服装。师:陈圆圆是明末清初江苏常州人,为“秦淮八艳”之一。崇祯末年,陈圆圆被外戚田弘遇劫夺入京,后被转送吴三桂为妾。吴三桂平定云南后,陈圆圆进入吴三桂的平西王府,一度“宠冠后宫”。陈圆圆年老色衰,日渐失宠,遂辞宫入道,投莲花池而死。汪曾祺的遭际和陈圆圆有着几分相似:迫于战事离开江苏而不得返乡。曾经,陈圆圆在莲花池畔思念家乡,现在,汪曾祺看着陈圆圆石像泛起思乡之情。生29:还写到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他们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师:注意括号里的内容吗?生29: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师:从细节描述中,你能发现什么?生29:汪曾祺对那天记忆犹新。师:好一个记忆犹新。还有屋檐下站着几只鸡,院里的大木香花,这一切已经经过四十年了,作者都还——生齐声:记忆犹新。师:雨越下越大了,“我们走不了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他们是走不了了,还是不愿走了?生30:走不了,雨太大了。生31:不愿走了,因为眼前的一切都很美。师:请问这一段文字重点是表述乡愁,还是昆明的雨的明亮、丰满和令人动情?生31:昆明雨的明亮、丰满和令人动情。因为作者说“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但是这种愁被昆明的明亮丰满和令人动情治愈了。师:你的感受真美好。与汪曾祺同游的朱德熙也是江苏人,他与汪曾祺境况相若,又有同乡之谊,关系很近。在这样的雨天,两人对坐闲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