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下学期武汉高二语文期中典型卷3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7分,每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写意性”应是中国书法发展演进过程中的基本特征。书法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具有一种“写意”特征。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它所采用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六种造字方法,本身就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写意”性特征,加上书写工具毛笔的笔软特性,使得书法的抒情写意功能得到了很好的结合与发挥。这种抒情写意性为传递书家的心灵图象与主体情怀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书法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具有了很高的艺术起点,具备了抽象表现艺术的各种元素和特质。而随着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的出现和演绎,书法在静态构图、动态构图,以及动静相兼构图三种构图方式上都有了极致的表现,并出现了众多的名家与经典之作。书法所展现的体势之美、力感之美、时空转换之美,以及书法线条笔触中所呈现的诗性之美和人性之美,使得书法在表现“天人合一”的大美境界中,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与扩张,并形成了自己的“传统”。书法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它的写意性,这是从整个书法史的角度去考量作出的结论。实际上古代一些著名的书法家和书论家也都一直在论证这个问题,东汉蔡邕在其《笔论》中就提出“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的观点,唐代孙过庭《书谱》中提出的书法创作要“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观点,唐代另一书论家张怀瓘提出的“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的观点,宋代苏轼提出的书有骨、肉、血、气、神五大要素的观点,以及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提出的“书当造乎自然”的观点,都是在肯定和强调书法的写意性。书法的写意性又与其写意用笔密不可分。书法的写意性用笔,是书法表现书家主体情怀的精义所在,它是不可变易的,是需要代代承传的。对此问题,元代的赵孟頫看的最清楚,谈的最透彻。他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也需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里他所说的“用笔千古不易”,实际上就是指书法的写意性用笔这一根本大法是千古不易的,是不能改变的。需要指出的是,书法的写意性用笔,是和毛笔的笔软特性及书法的“气运用笔”创作方式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在书法创作中,“气运用笔”这一机制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有隐与显、自觉与非自觉的差异。古人在论书时就曾说过:“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又说“笔所未到气已吞,笔所已到气不尽”,这并不是什么虚语玄言,而是创作时的真切体验。书法创作通过气运用笔将创作主体的人文气质,转化为书法作品中的气化线条,这是书法作品能展现书家精神气质,能呈现“书卷气”、“山林气”、“金石气”等不同气韵特征与气息特征的根本性原因所在。书法家通过“养气”和“运气”,在创作中表现深心般若,传递心灵图象,从而达到“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创作目的,这正是书法的精魂所在。(情编自《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书法从诞生时起就形成写意传统,就具备了抽象表现艺术的各种元素和特质,是受造字方法和书写工具等因素影响的。B.书法之所以能在表现“天人合一”的大美境界中,获得充分的自由与扩张,是因为书法能展现多种多样的美。C.古代一些著名的书法家和书论家一直在论证:书法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它的写意性。他们的结论是从整个书法史的角度考量得出的。D.书法的精魂所在,是书法家都能通过自觉的“养气”和“运气”,在创作中达到“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创作目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先交代写意性是中国书法发展的基本特征,接着从书法诞生以及发展两个阶段介绍写意传统的成因。B.第一段列举东汉、唐代、宋代、清代名人著作中关于书法的一些理论,引用丰富,是为了使文章的中心论点更具有权威性。C.第三段论述书法写意性用笔成因时,提到了毛笔的笔软特性及书法的“气运用笔”创作方式,而创作方式是作者论述的重点。D.第三段在论证“气运用笔”这一机制时,通过对比论证,用“笔所来到气已吞,笔所已到气不尽”突出善书者与不善书者的差别。(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各种字体的出现和演绎使得书法的构成方式有了极致的表现,夸奖一个人书法“笔走龙蛇”“行云流水”,应该是夺奖他的书法动态构图很成功。B.虽千古以来书法流派众多,如柳体、颜体、欧体,但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其语应该针对的是用笔的基本共性特征。C.毛笔的笔软特性与书法写意性有重要的关系,可见如果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换成硬笔书写,就失去了书法的写意性。D.既然书法作品能展现书法家精神气质,那么“书卷气”的作品可能出自具有文人气质的人,“山林气”的作品可能出自具有隐士气质的人。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在葛底斯堡的演说林肯①87年以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②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说考验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③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在此集会是为了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的安息之所。④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非常恰当的。⑤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这块土地我们不能够奉献,我们不能够圣化,我们不能够神化。曾在这里战斗过的勇士们,活着的和去世的,已经把这块土地神圣化了,这远不是我们微薄的力量所能增减的。⑥全世界将很少注意到,也不会长期地记起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话,但全世界永远不会忘记勇士们在这里所做过的事。⑦毋宁说,倒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倒是我们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以便使我们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那种他们已经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以便使我们在这里下定更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牺牲;以便使国家在上帝的保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并且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1863年11月19日)(1)作者在第⑥段中说“全世界永远不会忘记勇士们在这里所做过的事”,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意?(2)第⑦段中林肯对“活着的人”发出了号召,试概括“号召”的具体内容。(3)在这篇演讲词中,林肯解释了这场战争所蕴涵的伟大意义,试加以概述。(4)文章最后的排比句主要概括了哪些内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卓茂,字子康,南阳人也。尝出,道中有人认茂马者。茂问失马几日,对曰:“月余矣。”茂曰:“然此马畜已数年。”遂解马与之,曰:“即非所失,幸至丞相府还我。”乃步挽车去。后马主自得马,惭愧诣府,叩头谢归焉。迁密令视民如子口无恶言吏民亲爱而不忍欺之民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问之曰:“亭长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属之而受乎?将平居以恩意遗之乎?”民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耶?”民曰:“窃闻贤明之君,使民不畏吏,吏不取民。今我畏吏,是以遗之。”茂曰:“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尚致馈,此乃相亲,况吏民乎?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去,不在人间耶?亭长素为善吏,岁时遗之,礼也。”民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从人情。今我以礼教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时天下大蝗,河南二十余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界。督邮言之,太守不信,自出按行,见乃服焉。守令与茂并居,久之,吏人不归往守令。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上初即位,先访求茂,茂谒见,时年七十余矣。建武元年诏曰:“故密令卓茂,束身自脩,执节淳固,断断无他,其心休休焉。夫士诚能为人所不能为,则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赏。故武王诛纣,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今以茂为太傅,封褒德侯,赐安车一乘,衣一袭,金五百斤。”茂为人恬荡乐道,惟实不为华貌,行己在于清浊之间,自束发至白首,与人未尝有争竞。(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三)材料二:论曰:建武之初,雄豪方扰,虓呼者连响,婴城者相望,斯固倥偬不暇给之日。卓茂断断小宰,无它庸能,时已七十余矣,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何异哉?于是蕴愤归道之宾,越关阻,捐宗族,以排金门者众矣。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节选自《后汉书•卓茂传》)(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在答题纸上写出对应的字母。迁A密B令C视D民E如F子G口H无I恶J言K吏L民M亲N爱O而P不Q忍R欺S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幸至丞相府还我”和《观沧海》“幸甚至哉”中“幸”字的含义是不相同的。B.文中“叩头谢归焉”和《鸿门宴》“哙拜谢,起”中“谢”字的含义是相同的。C.文中“受其米肉遗者”和《师说》“小学而大遗”中的“遗”字的含义是不相同的。D.文中“婴城者相望”和《陈情表》“刘夙婴疾病”中的“婴”字的含义是不相同的。(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卓茂外出时,有人指认他的马是自己丢失的,卓茂不加辩解地把马给了他,体现了卓茂犯而不校的宽广胸襟。B.王莽为勉励督促农桑之事设置了大司农六部丞,调卓茂担任京部丞,密县百姓老老少少都流泪跟随着为他送行。C.光武帝用武王加封比干坟墓、表彰商容乡闾的例子,赞扬卓茂坚守节操敦厚坚毅、严于律己修养自身的高风亮节。D.评论认为卓茂性情忠厚仁爱,懂得以礼教化百姓,有仁有恕,自然而然就不会招致埋怨和悔恨。(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为汝有事属之而受乎?将平居以恩意遗之乎?②今邻里尚致馈,此乃相亲,况吏民乎?(5)卓茂“厚性宽中近于仁”,在处理“受其米肉遗者”一事时也体现了这一点。简要概述卓茂是如何有效处理这件事的。四.诗歌阅读(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②,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属于同时期。②兜鍪:头盔,代指兵士。(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何处望神州?”这突如其来的一问,引出登临地点和远望之景,从而引发了千古兴亡之思。B.“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杜甫《登高》中“不尽长江滚滚来”,形象地表现出词人心中无尽慨叹。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表达了对孙权虽统率千军万马,却难以使东南战争平息的惋惜。D.全词通过三问三答,将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层次分明,意境高远,令人心生悲怆雄壮之感。(2)此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写到孙权,请简要分析作者表达情感的异同。五.默写(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5.(6分)(1)贾谊在《过秦论》中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语句是“,,”。(2)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3)司马迁《屈原列传》中,“,”两句写屈原文章文平意深、言近旨远的特点。(4)我们读屈原的《离骚》时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美人香草作比喻,关于这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六.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0分)6.(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益生菌对维持菌群平衡、防止因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有积极作用,适量补充益生菌,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肠道疾病发生,增强肠道抵抗力。但是,人体如果长期使用益生菌产品,会促使肠道功能逐步丧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久之,①,医学上称之为“益生菌依赖症”。一旦患上“益生菌依赖症”,人就将终生依靠和使用人工合成的口服益生菌产品来维持生命的健康状态。此外,补充益生菌数量要根据不同年龄来设计,因为不同年龄层所需要的益生菌数量是不同的。益生菌只有“活的”才益生,且生存条件要求较高,也并非多多益善,因而无需盲目补充。一般情况下,②,那么人们能从正常饮食中摄取所需营养;如确实需要补充,应该在医师或营养师指导下服用,③,以免后患无穷。(1)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简述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七.作文(共1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60分)7.(60分)材料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余秋雨先生的《文明的碎片》中有一段文字:“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勃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吹过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河。“阅读这段材料之后,请你以“成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700字。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武汉高二语文期中典型卷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7分,每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写意性”应是中国书法发展演进过程中的基本特征。书法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具有一种“写意”特征。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它所采用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六种造字方法,本身就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写意”性特征,加上书写工具毛笔的笔软特性,使得书法的抒情写意功能得到了很好的结合与发挥。这种抒情写意性为传递书家的心灵图象与主体情怀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书法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具有了很高的艺术起点,具备了抽象表现艺术的各种元素和特质。而随着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的出现和演绎,书法在静态构图、动态构图,以及动静相兼构图三种构图方式上都有了极致的表现,并出现了众多的名家与经典之作。书法所展现的体势之美、力感之美、时空转换之美,以及书法线条笔触中所呈现的诗性之美和人性之美,使得书法在表现“天人合一”的大美境界中,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与扩张,并形成了自己的“传统”。书法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它的写意性,这是从整个书法史的角度去考量作出的结论。实际上古代一些著名的书法家和书论家也都一直在论证这个问题,东汉蔡邕在其《笔论》中就提出“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的观点,唐代孙过庭《书谱》中提出的书法创作要“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观点,唐代另一书论家张怀瓘提出的“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的观点,宋代苏轼提出的书有骨、肉、血、气、神五大要素的观点,以及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提出的“书当造乎自然”的观点,都是在肯定和强调书法的写意性。书法的写意性又与其写意用笔密不可分。书法的写意性用笔,是书法表现书家主体情怀的精义所在,它是不可变易的,是需要代代承传的。对此问题,元代的赵孟頫看的最清楚,谈的最透彻。他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也需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里他所说的“用笔千古不易”,实际上就是指书法的写意性用笔这一根本大法是千古不易的,是不能改变的。需要指出的是,书法的写意性用笔,是和毛笔的笔软特性及书法的“气运用笔”创作方式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在书法创作中,“气运用笔”这一机制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有隐与显、自觉与非自觉的差异。古人在论书时就曾说过:“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又说“笔所未到气已吞,笔所已到气不尽”,这并不是什么虚语玄言,而是创作时的真切体验。书法创作通过气运用笔将创作主体的人文气质,转化为书法作品中的气化线条,这是书法作品能展现书家精神气质,能呈现“书卷气”、“山林气”、“金石气”等不同气韵特征与气息特征的根本性原因所在。书法家通过“养气”和“运气”,在创作中表现深心般若,传递心灵图象,从而达到“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创作目的,这正是书法的精魂所在。(情编自《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A.书法从诞生时起就形成写意传统,就具备了抽象表现艺术的各种元素和特质,是受造字方法和书写工具等因素影响的。B.书法之所以能在表现“天人合一”的大美境界中,获得充分的自由与扩张,是因为书法能展现多种多样的美。C.古代一些著名的书法家和书论家一直在论证:书法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它的写意性。他们的结论是从整个书法史的角度考量得出的。D.书法的精魂所在,是书法家都能通过自觉的“养气”和“运气”,在创作中达到“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创作目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第一段先交代写意性是中国书法发展的基本特征,接着从书法诞生以及发展两个阶段介绍写意传统的成因。B.第一段列举东汉、唐代、宋代、清代名人著作中关于书法的一些理论,引用丰富,是为了使文章的中心论点更具有权威性。C.第三段论述书法写意性用笔成因时,提到了毛笔的笔软特性及书法的“气运用笔”创作方式,而创作方式是作者论述的重点。D.第三段在论证“气运用笔”这一机制时,通过对比论证,用“笔所来到气已吞,笔所已到气不尽”突出善书者与不善书者的差别。(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各种字体的出现和演绎使得书法的构成方式有了极致的表现,夸奖一个人书法“笔走龙蛇”“行云流水”,应该是夺奖他的书法动态构图很成功。B.虽千古以来书法流派众多,如柳体、颜体、欧体,但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其语应该针对的是用笔的基本共性特征。C.毛笔的笔软特性与书法写意性有重要的关系,可见如果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换成硬笔书写,就失去了书法的写意性。D.既然书法作品能展现书法家精神气质,那么“书卷气”的作品可能出自具有文人气质的人,“山林气”的作品可能出自具有隐士气质的人。【考点】论文;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2)本题考查分析和推理文中重要论据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然后认真推理论据的作用,关注其前后议论性的看法。(3)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解答】(1)A.“书法从诞生时起就形成写意传统”错,原文第一段是“书法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具有一种‘写意’特征”,“形成写意传统”是后来的事。C.“他们的结论是从整个书法史的角度考量得出的”错,此结论应是作者的结论。D.“书法家都能通过自觉的‘养气’和‘运气’”错,原文第二段说“‘气运用笔’…有隐与显、自觉与非自觉的差异”,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书法家都有这种自觉。(2)D.“笔所未到气已吞,笔所已到气不尽”不是对比,这两句讲的都是善书者在进行书法创作时的表现。(3)C.“就失去了书法的写意性”表述绝对,文中没有这个意思。答案:(1)B(2)D(3)C【点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在葛底斯堡的演说林肯①87年以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②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说考验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③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在此集会是为了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的安息之所。④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非常恰当的。⑤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这块土地我们不能够奉献,我们不能够圣化,我们不能够神化。曾在这里战斗过的勇士们,活着的和去世的,已经把这块土地神圣化了,这远不是我们微薄的力量所能增减的。⑥全世界将很少注意到,也不会长期地记起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话,但全世界永远不会忘记勇士们在这里所做过的事。⑦毋宁说,倒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倒是我们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以便使我们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那种他们已经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以便使我们在这里下定更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牺牲;以便使国家在上帝的保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并且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1863年11月19日)(1)作者在第⑥段中说“全世界永远不会忘记勇士们在这里所做过的事”,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意?(2)第⑦段中林肯对“活着的人”发出了号召,试概括“号召”的具体内容。(3)在这篇演讲词中,林肯解释了这场战争所蕴涵的伟大意义,试加以概述。(4)文章最后的排比句主要概括了哪些内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考点】散文;体会文中重要句子含意;内容理解与概括;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答案】(1)将铭记勇士们为国家统一所做的贡献,继承并完成他们未完成的事业。不辜负勇士们的鲜血和牺牲,努力完成他们的宏伟志愿。(2)①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尚未完成的事业。②从勇士们身上汲取献身的精神,下定决心,使国家自由、民主长存。(3)维护国家的统一,遵循先辈们所缔造的自由民主、人人平等的国家原则。(4)主要内容:①把自己奉献给留在面前的伟大任务;②从死者身上汲取献身精神,下定决心为之奋斗,使国家自由、民主。表达效果:这些排比句的使用,充分而鲜明地表达了消除分离主义、种族主义和誓死捍卫国家统一的决心,酣畅淋漓,有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产生了一种强大的震撼力,更容易感染听众并激起他们深深的共鸣。【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语句,品味其丰富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理解句子。(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可结合上下文内容,特别是下文中的“应该……我们应该……”为解答此题的关键信息。(3)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结合全文内容,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然后加以归纳概括。(4)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看如何写的,达到什么效果。【解答】(1)“全世界永远不会忘记勇士们在这里所做过的事”,结合“毋宁说,倒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倒是我们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以便使我们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那种他们已经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以便使我们在这里下定更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牺牲;以便使国家在上帝的保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并且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将铭记勇士们为国家统一所做的贡献,继承并完成他们未完成的事业。不辜负勇士们的鲜血和牺牲,努力完成他们的宏伟志愿。(2)①“毋宁说,倒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尚未完成的事业。②“倒是我们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以便使我们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那种他们已经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以便使我们在这里下定更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牺牲;以便使国家在上帝的保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并且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从勇士们身上汲取献身的精神,下定决心,使国家自由、民主长存。(3)“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说考验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维护国家的统一,遵循先辈们所缔造的自由民主、人人平等的国家原则。(4)主要内容:①“毋宁说,倒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把自己奉献给留在面前的伟大任务;②“倒是我们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以便使我们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那种他们已经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以便使我们在这里下定更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牺牲;以便使国家在上帝的保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并且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从死者身上汲取献身精神,下定决心为之奋斗,使国家自由、民主。表达效果:“以便使……以便使……以便使……”,这些排比句的使用,充分而鲜明地表达了消除分离主义、种族主义和誓死捍卫国家统一的决心,酣畅淋漓,有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产生了一种强大的震撼力,更容易感染听众并激起他们深深的共鸣。答案:(1)将铭记勇士们为国家统一所做的贡献,继承并完成他们未完成的事业。不辜负勇士们的鲜血和牺牲,努力完成他们的宏伟志愿。(2)①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尚未完成的事业。②从勇士们身上汲取献身的精神,下定决心,使国家自由、民主长存。(3)维护国家的统一,遵循先辈们所缔造的自由民主、人人平等的国家原则。(4)主要内容:①把自己奉献给留在面前的伟大任务;②从死者身上汲取献身精神,下定决心为之奋斗,使国家自由、民主。表达效果:这些排比句的使用,充分而鲜明地表达了消除分离主义、种族主义和誓死捍卫国家统一的决心,酣畅淋漓,有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产生了一种强大的震撼力,更容易感染听众并激起他们深深的共鸣。【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卓茂,字子康,南阳人也。尝出,道中有人认茂马者。茂问失马几日,对曰:“月余矣。”茂曰:“然此马畜已数年。”遂解马与之,曰:“即非所失,幸至丞相府还我。”乃步挽车去。后马主自得马,惭愧诣府,叩头谢归焉。迁密令视民如子口无恶言吏民亲爱而不忍欺之民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问之曰:“亭长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属之而受乎?将平居以恩意遗之乎?”民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耶?”民曰:“窃闻贤明之君,使民不畏吏,吏不取民。今我畏吏,是以遗之。”茂曰:“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尚致馈,此乃相亲,况吏民乎?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去,不在人间耶?亭长素为善吏,岁时遗之,礼也。”民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从人情。今我以礼教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时天下大蝗,河南二十余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界。督邮言之,太守不信,自出按行,见乃服焉。守令与茂并居,久之,吏人不归往守令。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上初即位,先访求茂,茂谒见,时年七十余矣。建武元年诏曰:“故密令卓茂,束身自脩,执节淳固,断断无他,其心休休焉。夫士诚能为人所不能为,则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赏。故武王诛纣,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今以茂为太傅,封褒德侯,赐安车一乘,衣一袭,金五百斤。”茂为人恬荡乐道,惟实不为华貌,行己在于清浊之间,自束发至白首,与人未尝有争竞。(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三)材料二:论曰:建武之初,雄豪方扰,虓呼者连响,婴城者相望,斯固倥偬不暇给之日。卓茂断断小宰,无它庸能,时已七十余矣,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何异哉?于是蕴愤归道之宾,越关阻,捐宗族,以排金门者众矣。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节选自《后汉书•卓茂传》)(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在答题纸上写出对应的字母。迁A密B令C视D民E如F子G口H无I恶J言K吏L民M亲N爱O而P不Q忍R欺S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文中“幸至丞相府还我”和《观沧海》“幸甚至哉”中“幸”字的含义是不相同的。B.文中“叩头谢归焉”和《鸿门宴》“哙拜谢,起”中“谢”字的含义是相同的。C.文中“受其米肉遗者”和《师说》“小学而大遗”中的“遗”字的含义是不相同的。D.文中“婴城者相望”和《陈情表》“刘夙婴疾病”中的“婴”字的含义是不相同的。(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A.卓茂外出时,有人指认他的马是自己丢失的,卓茂不加辩解地把马给了他,体现了卓茂犯而不校的宽广胸襟。B.王莽为勉励督促农桑之事设置了大司农六部丞,调卓茂担任京部丞,密县百姓老老少少都流泪跟随着为他送行。C.光武帝用武王加封比干坟墓、表彰商容乡闾的例子,赞扬卓茂坚守节操敦厚坚毅、严于律己修养自身的高风亮节。D.评论认为卓茂性情忠厚仁爱,懂得以礼教化百姓,有仁有恕,自然而然就不会招致埋怨和悔恨。(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为汝有事属之而受乎?将平居以恩意遗之乎?②今邻里尚致馈,此乃相亲,况吏民乎?(5)卓茂“厚性宽中近于仁”,在处理“受其米肉遗者”一事时也体现了这一点。简要概述卓茂是如何有效处理这件事的。【考点】人物传记;一词多义;文言断句;文言翻译;内容理解.【答案】(1)CGK(2)B(3)A(4)①还是你有事嘱托他办而送给他的?抑或是平时你认为他对你有恩而送给他的?②现在邻里之间尚且赠送礼物,这是用来使人互相亲近的方式,何况官吏和百姓之间呢?(5)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确定是亭长主动索要的还是百姓自主赠送的;接着从人有仁爱之心,懂得互相尊敬的角度来安抚百姓,告诉百姓不需要害怕官吏,言之有理;最后从礼义和律法两个角度加以分析,让百姓信服。【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个考点。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当然平时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3)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迁密令”,“密令”作“迁”的宾语,其后断开;“视民如子”,“子”作“如”的宾语,其后断开;“口无恶言”,“恶言”作“无”的宾语,其后断开;“吏民亲爱而不忍欺之”,“吏民”为本句主语,其前断开。综上在CGK三处断开。译文:调任密县县令,对待百姓如同子女,口中从来没有恶言恶语,官吏百姓亲近爱戴他,不忍心欺骗他。(2)B.“含义相同”有误,“谢”字的含义不相同。根据句意“磕头向卓茂道歉后才回去/樊哙拜谢后,起身”,“谢”分别解释为道歉/感谢。故选:B。(3)A.“卓茂不加辩解地把马给了他”有误。原文“然此马畜已数年”就是卓茂在为自己辩解。故选:A。(4)①“为”,是;“属”,嘱托;“平居”,平时;“遗”,送、给。译文:还是你有事嘱托他办而送给他的?抑或是平时你认为他对你有恩而送给他的?②“尚”,尚且;“馈”,赠送礼物;“相亲”,互相亲近。译文:现在邻里之间尚且赠送礼物,这是用来使人互相亲近的方式,何况官吏和百姓之间呢?(5)由“亭长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属之而受乎?将平居以恩意遗之乎”可知,首先确定是亭长主动索要的还是百姓自主赠送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由“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尚致馈,此乃相亲,况吏民乎”可知,接着从人有仁爱之心,懂得互相尊敬的角度来安抚百姓,告诉百姓不需要害怕官吏,言之有理。由“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去,不在人间耶?亭长素为善吏,岁时遗之,礼也”可知,最后从礼义和律法两个角度加以分析,让百姓信服。答案:(1)CGK(2)B(3)A(4)①还是你有事嘱托他办而送给他的?抑或是平时你认为他对你有恩而送给他的?②现在邻里之间尚且赠送礼物,这是用来使人互相亲近的方式,何况官吏和百姓之间呢?(5)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确定是亭长主动索要的还是百姓自主赠送的;接着从人有仁爱之心,懂得互相尊敬的角度来安抚百姓,告诉百姓不需要害怕官吏,言之有理;最后从礼义和律法两个角度加以分析,让百姓信服。参考译文:材料一:卓茂,字子康,是南阳郡人。曾经出行,路上有人指认他的马是自己丢失的。卓茂问他马丢失几天了,那人回答说:“一个多月了。”卓茂说:“然而我这匹马已经蓄养数年了。”但还是解开马给了他,说:“如果不是先生丢失的马,希望您到丞相府还给我。”于是步行拉车走了。后来马的主人自己找到了丢失的马,感到惭愧到丞相府送马,磕头向卓茂道歉后才回去。调任密县县令,对待百姓如同子女,口中从来没有恶言恶语,官吏百姓亲近爱戴他,不忍心欺骗他。曾经有人告发卓茂部下亭长接受了他赠送的米肉,卓茂问那人说:“是亭长跟你索要的?还是你有事嘱托他办而送给他的?抑或是平时你认为他对你有恩而送给他的?”那人说:“是我自己去送给他的。”卓茂说:“你赠送,他接受,为什么要告发呢?”那人说:“我私下听说贤明的君主,让百姓不害怕官吏,官吏不收取百姓财物。现在我害怕官吏,因此送他米肉。”卓茂说:“大凡人类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有仁爱之心,懂得互相尊敬的道理。现在邻里之间尚且赠送礼物,这是用来使人互相亲近的方式,何况官吏和百姓之间呢?大凡人出生以后,就成群聚居,混杂相处,所以有了纲常礼义以便互相交往。唯独你不想学习这些,难道你能高飞远走,不住在人间吗?亭长向来是好官吏,年节时赠送他米肉,是礼节啊。”那人说:“如果像这样,刑律为什么禁止这种事呢?”卓茂笑着说:“刑律规定大法则,礼义顺从人情。现在我用礼义教导你,你一定没有怨恨;用刑律来惩治你,你该怎么办呢?”当时,天下发生大蝗灾,黄河以南二十多县都遭了蝗灾,唯独不进入密县县界。督邮上报说了这个事,太守不信,亲自到县考察,看到真实情况才服气。守令与卓茂并居官舍,时间久了,吏人们都不去守令处了。这时王莽执政,设置了大司农六部丞,勉励督促农桑之事,调卓茂担任京部丞,密县百姓老老少少都流泪跟随着为他送行。光武帝刚即位,先去访求卓茂,卓茂谒见,当时年龄已七十有余。建武元年下诏书说:“前密县县令卓茂,坚守节操敦厚坚毅,严于律己修养自身,诚恳忠心没有其他的想法,心地善良,贤士确实能做别人不能做到的事情,就会名冠天下,理应受到天下重赏,所以武王诛灭商纣,加封比干的坟墓,表彰商容的乡闾。现在任命卓茂为太傅,封褒德侯,赏赐一乘车马,衣一套,金五百斤。”卓茂为人淡泊坦荡、喜好圣贤之道,只追求实际不好虚名,立身行事处于清浊之间,从成童束发到白首老人,从未与人发生过争执。材料二:史官评论道:建武之初,群雄方在扰攘,啸呼者连响,据城自保者相望,这正是日促事多不暇给足之时。卓茂以一名小小的县令,并无其他奇能,而且已经七十多岁,而能首加聘命,接受优词重礼,这与周武王封比干表商容和燕昭王为郭隗筑宫而师事的事有什么区别呢?于是那些蕴藏义愤希望归于正道的宾客们,越关山险阻,捐弃宗族,以排闼金门绣户者就多了。性情厚道心胸宽广近似于仁,受到冒犯而不计较接近于恕,遵循这个道理,埋怨悔恨怎么会来呢!【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四.诗歌阅读(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②,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属于同时期。②兜鍪:头盔,代指兵士。(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开篇“何处望神州?”这突如其来的一问,引出登临地点和远望之景,从而引发了千古兴亡之思。B.“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杜甫《登高》中“不尽长江滚滚来”,形象地表现出词人心中无尽慨叹。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表达了对孙权虽统率千军万马,却难以使东南战争平息的惋惜。D.全词通过三问三答,将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层次分明,意境高远,令人心生悲怆雄壮之感。(2)此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写到孙权,请简要分析作者表达情感的异同。【考点】咏史怀古;理解诗词词句;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作者情感.【答案】(1)C(2)①相同点:都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追慕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②不同点:①《南乡子》通过对孙权不畏强敌、勇敢抗争的歌颂,表达自己渴望奋勇杀敌的壮怀,又蕴含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愤懑;②《永遇乐》借无处寻觅孙权这样的英雄,抒发对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忧思和自身报国无门的感慨。【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比较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两首诗歌,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分析。【解答】(1)C.“表达了对孙权虽统率千军万马,却难以使东南战争平息的惋惜”错,“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表现了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有着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精神。故选:C。(2)《南乡子》中,“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强,战斗不息,具有何等英雄气概。据历史记载:孙权⼗九岁继⽗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二⼗七岁。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追慕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年少”却敢于与雄才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势力不断壮大。词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抗争,战⽽胜之,表达自己渴望奋勇杀敌的壮怀,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能、懦怯苟安,蕴含这词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永遇乐》中,“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用典。孙仲谋,即指三国时代吴国国主孙权,他继承父兄基业,西拒黄祖,北抗曹操,战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后迁都建康,称霸江东,为世人公认的一代英雄豪杰。辛弃疾对孙权很是佩服。此处用孙权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追慕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意为:千古江山依旧,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再也见不到了。“无觅处”三字,表明了诗人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痛苦心情。言外之意,表达了对屈膝江左的南宋王朝深为愤慨和自身报国无门的感慨。由此可知,这两首词都用了孙权的典故,都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追慕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最后总结出两首词表达情感的不同。答案:(1)C(2)①相同点:都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追慕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②不同点:①《南乡子》通过对孙权不畏强敌、勇敢抗争的歌颂,表达自己渴望奋勇杀敌的壮怀,又蕴含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愤懑;②《永遇乐》借无处寻觅孙权这样的英雄,抒发对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忧思和自身报国无门的感慨。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赏析: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惊天地,泣鬼神。接下来再自问自答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世人们可知道,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这一问一答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不尽长江滚滚流!”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请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作者又自答曰:“曹刘”,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叹雄壮,意境高远。它与作者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点评】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五.默写(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5.(6分)(1)贾谊在《过秦论》中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语句是“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2)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3)司马迁《屈原列传》中,“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两句写屈原文章文平意深、言近旨远的特点。(4)我们读屈原的《离骚》时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美人香草作比喻,关于这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其志洁,故其称物芳。”【考点】名篇名句默写.【答案】(1)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4)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解答】故答案为:(1)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重点字:固)(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重点字:施)(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重点字:迩)(4)其志洁故其称物芳(重点字:洁)【点评】《离骚》理解性默写:1.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文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3.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4.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諑谓余以善淫。5.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的句子: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六.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0分)6.(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益生菌对维持菌群平衡、防止因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有积极作用,适量补充益生菌,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肠道疾病发生,增强肠道抵抗力。但是,人体如果长期使用益生菌产品,会促使肠道功能逐步丧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久之,①肠道便会产生依赖性,医学上称之为“益生菌依赖症”。一旦患上“益生菌依赖症”,人就将终生依靠和使用人工合成的口服益生菌产品来维持生命的健康状态。此外,补充益生菌数量要根据不同年龄来设计,因为不同年龄层所需要的益生菌数量是不同的。益生菌只有“活的”才益生,且生存条件要求较高,也并非多多益善,因而无需盲目补充。一般情况下,②如果饮食结构合理,那么人们能从正常饮食中摄取所需营养;如确实需要补充,应该在医师或营养师指导下服用,③千万不能盲目滥用,以免后患无穷。(1)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简述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考点】情境补写;概括要点.【答案】(1)①肠道便会产生依赖性②如果饮食结构合理③千万不能盲目滥用(2)益生菌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适量补充益生菌有利于增强肠道抵抗力,但是长期使用益生菌产品,会让人患上益生菌依赖症。【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填空,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2)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和选用句式的能力。首先要认真审题,抓住题目要求的重点内容,找到相应的段落,根据要求找到关键句,进行概括分析,最后整理作答。【解答】(1)第一处,本处是说长期使用益生菌产品对肠道的危害,肠道功能会逐步丧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医学上称为“益生菌依赖症”,所以肠道对益生菌产生依赖性,可填“肠道便会产生依赖性”。第二处,本处是说人体所需的益生菌的来源,人们能从正常饮食中摄取所需营养的前提是饮食结构合理,所以可填“如果饮食结构合理”。第三处,本处是说,如果需要补充益生菌,应该在医师或营养师的指导下服用,不能盲目服用,否则后患无穷,所以可填“千万不能盲目滥用”。(2)首先概括第一段的段意。文段中“益生菌对维持菌群平衡、防止因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有积极作用,适量补充益生菌,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肠道疾病发生,增强肠道抵抗力”是在说益生菌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适量补充益生菌有利于增强肠道抵抗力。文段中“人体如果长期使用益生菌产品,会促使肠道功能逐步丧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久之,肠道便会产生依赖性,医学上称之为‘益生菌依赖症’。一旦患上‘益生菌依赖症’,人就将终生依靠和使用人工合成的口服益生菌产品来维持生命的健康状态”是在说长期使用益生菌产品,会让人患上益生菌依赖症。题目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来组织语言,所以将二者用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然而”“但是”“却”“可是”来连接,即“益生菌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适量补充益生菌有利于增强肠道抵抗力,但是长期使用益生菌产品,会让人患上益生菌依赖症”。答案:(1)①肠道便会产生依赖性②如果饮食结构合理③千万不能盲目滥用(2)益生菌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适量补充益生菌有利于增强肠道抵抗力,但是长期使用益生菌产品,会让人患上益生菌依赖症。【点评】语句衔接题”常用的几个解题方法:解答语句衔接题,应按照“瞻前顾后,上联下串”的基本思路,多角度思考分析,使话题一致,事理相通,情景和谐,音韵协调,结构严谨。常用的几个解题方法如下:第一、把握语法结构的一致性(句式的一致性)。一个连贯的长句子,往往由几个分句来组成,在组合过程中,为陈述相关内容,或使语气顺畅、音节和谐,往往运用同一种语法结构的句式。惟其如此,才能保持句子的和谐连贯。第二、把握叙述主体的一致性(主语一致)。在语法中,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是句子的主体。同样,一个长句或句群或语段也是围绕一个主体展开的,这就决定了叙述主体前后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句意连贯、集中、明确。第三、注意上下文的照应(前后照应)。为保持文句或文段的一致性、严密性,使语意一脉相承,表意集中凝练,必须注意上下文的照应,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七.作文(共1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60分)7.(60分)材料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余秋雨先生的《文明的碎片》中有一段文字:“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勃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吹过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河。“阅读这段材料之后,请你以“成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700字。【考点】话题作文.【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这是一道话题作文,写作时要准确理解文本的内涵,“成熟”的含义有身体的成熟、思想的成熟、心灵的成熟或者认识的成熟,文章应该紧扣成熟的动态变化发展过程来写,也可以谈一谈对成熟的理解、认识和感受。【解答】沸水后的清茗茶叶暗自枕躺在杯底,一注沸水下去,翻滚辗转,氤氲缭绕,一派波澜激荡,然而终于沉寂,从容淡漠,带了微而不嘻的徐笑颜,这,不是我吗?自小我是不喜言谈的好孩子,又有倔如驴的脾气,正如茶叶,皆知其妙,皆知其涩,无人敢尝。所以我的朋友很少,我只是枕躺在杯底,怀了暗自的偏激。中学时,正值青春期,好似一注沸水倾至,好不激狂。那时我寄住在先生的家里,同舍的是我并不好学的同乡,他常做逃学之类的壮举,我很羡慕,于是我们成了同路,逃学,欺师,一个真正狂妄的年纪。后来母亲大病一场,又有家道之衰微,我每日侍奉汤药,是夕始觉长子自责。再后来,母亲命我到浙江跟随父亲,也许她以为我在故乡已无出路吧,无论如何,我终于发奋读书,直至高中,不敢懈怠。现在,我回顾已逝之十八年华,唏嘘不已,感其中悲喜尤甚。我仿佛茶叶,蜷缩的自哀,沸腾的狂妄,舒展的从容,一一经历,而未来又如何呢?成为冰冷的残茶么?过去、未来、现在,这一切究竟为何物?我以为,人活一世,不过为责任而活。茶有茶则,人有人责,过去,我逆母意,违师意,因不负责任而尝不到一丝人生茶的清香,现在,我惜时顺母,照料弟妹,每恐责任之不尽,虽心力堪,然有大欢喜。自古有家国之责,有正身之责,有扶他之责,总总人责,原来贯穿我五千载中华的不过是一个“责”字,司马子长以经史之责受辱抟万世言,杜子美以家国之责寒身书千古悲怆……大贤哉,以责赋我中华者也。但是,我呢?我该怎么做呢?“我应当尽我生之力尽我生之责,报国,尽孝,自忠”,“感悟人言”,这两句话是我写的日记中的,为激励之用,此时重观又有另一番心情,世间仍有责待我尽,我又有何借口意气消沉?呜呼,吾生有责,何其幸也。茶为清香之成熟,人为尽责之成熟,沸水清茗,亦茶亦人,殊途同归,为一责矣。【点评】用泡茶之过程来比喻人生阶段非常恰切,且尝试用半文言来表达,最后提升到人生之责的高度来诠释成熟,作了认真的思考和构架,如果“成熟”这个关键词在文中更多闪现,则更好,当然,语言风格需进一步统一。
考点卡片1.情境补写【考点讲解】情境补写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情境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复习中,要做好这种题型的训练,既要抓好答题步骤的规范训练,又要重点抓好补写训练。补写的语句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来说,所补写的语句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的语句与上下文的关系为: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重难点】1、总起句语句补写,命题者一般会选择关键部位的语句让考生补写。关键部位的语句首先当属总起句,即能领起或概括整个语段或下文内容的语句。这时的语句补写,实际上就是一个压缩语段题,只要能概括语段或下文内容即可。当然,要考虑到前后句子的衔接连贯问题。2、过渡句处在某个段落的中间,在结构或内容上起到联系上下文进行巧妙过渡的作用。一般承接上文,引起下文,前后兼顾。特别要注意的是上下文的陈述对象以及陈述对象的转变。3、对照句一个句子展开说明或论述,前半句已有,要求接着往下写,要写的句子就是展开句。展开句多出现在同一个句子的上半句或下半句中,通常是并列(或承接)关系复句的另一半,前后对象(或内容)相关或相反,补写时或合理推出语段未有的新对象、新内容。特别注意句中标点符号﹣﹣分号的使用。4、总结句所谓总结句,就是指对整个语段或语段中某一个(两个或多个)层次的内容做出总结的句子。在语句补写题中,这样的句子前面通常有“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提示性语言。总结句的补写,是对前面内容的归纳、总结,有的则是对前面具体内容的概括与升华。总结既要准确,又要全面。有时是对上文二至三个层次的内容总结,补写时不可漏掉要点。五、关联句在语段中,上下句呈现出不同的逻辑关系,而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总是成对出现的,根据语境的逻辑关系推断上下句所存在的逻辑关系,准确找到、写出相对应的关联词语或对象。【答题方法】1、依据文体确定中心。说明性语段:明确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或阐述的事理。记叙性语段:明确记叙的对象和事件。议论性语段:明确议论的话题和观点。2、理清层次确定类型。引领句:即能领起或概括整个语段或下文层次的语句。总结句:就是指对整个语段或语段中某一个(两个)层次内容旗出总结的句子。过渡句:是小结前文,启示下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句子。照应句:是前面提出的内容,后文有照应;后面出现的情节,前文有所交代,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的句子。3、关注空格前后的语境。语境补写题的补写点考题通常是用短横线标识出来的,考生在补写试题所要求的补写点时,必须根据短横线前后的句子或句子中某些词语、某些短语来推断、揣摩短横线上要补写的内容及表达这个内容所需要的句式。因此,作答语境补写题的基本过程实际上就是考生想发设法利用好短横线前后的句子或句子中某些词语、某些短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考生对相关句子或相关句子中的某些词语、某些短语利用得越充分,补写的内容及句子就越准确。4、筛选整合遣词造句。找到呼应词句、关联词、暗示性词句和提示性标点,(尤其是冒号、分号、问号),根据找到的提示信息和句子的类型,按照上下文遣词造句的规律补写出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5、再读文段,查漏补缺。再读文段,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字数是否符合要求等。答案如有问题,需重新拟写。2.概括要点【考点讲解】所谓“要点”,就是语段中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概括要点也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出语段主要的内容。概括要点,一是要注意要点要全,二是注意语言要简明。【答题方法】1、记叙类语段,以叙述方式为主的语段。其概括的主要信息是:(1)叙述的主体(对象)。(2)主体的经历及特征。(3)叙述意义及目的。答题时要抓住概括性的词语、句子,删除描写性、背景意义、补充说明、评价议论等次要信息,用主谓句结构的形式来转换信息,即“信息主体+语段信息”2、说明类语段,以说明方式表达的语段。其概括的主要信息是:(1)被说明的事物。(2)被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3)说明的目的等。3、议论类语段,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语段。其概括的主要信息是(1)把握论点和论据,弄清原文的论证思路。(2)提取中心句。(3)删去论证性、支撑性、解释性的语句。3.名篇名句默写【考点讲解】一、《课标》要求: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二、考查形式常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三、知识讲解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1.突破生僻难写字对于文质兼美的名篇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往往在考试中得不到分,原因就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例如: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屈原《离骚》)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李白《蜀道难》)以上句子中的“偭”“巉”就极易写错。2.注意同音异义词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篇名句中大量存在,这也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热点。复习中应该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词,通过有意识地分析比较,既知其音,更知其义。例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以上句子中,“幽”的意思是“隐藏的、隐蔽的”,容易由后面的“愁”想当然地写作“忧”,若联系后面与它对举的“暗恨”,理解了词意,就不会误写了;第二句中“暗”的意思是“绿柳成荫”,易误为“岸”。3.区分同义异形词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在名篇名句中也是屡见不鲜的,这类词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例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在这个例子中,“直”容易误写成“值”。4.要留意具体环境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下面列举了几个省市的默写真题:(北京卷)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①本诗描绘的是巴峡风俗,而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的则是田园风光,其诗云:“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②本诗写到了登高望远,王勃《滕王阁序》中也有登高望远的语句:“披绣闼,俯雕甍,_______,________。”③本诗与辛弃疾《菩萨蛮》同为游记之作,辛词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水。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2)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3)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天津卷)补写下列名句名篇重点空缺部分。(5分)(1)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2)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4)复道行空,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5)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答案:(1)羁鸟恋旧林(2)樯橹灰飞烟灭(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4)不霁何虹(5)申之以孝悌之义(江苏卷)名句名篇默写(8分)(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______.(《诗经•卫风•氓》)(2)小知不及大知,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3)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4)_____________,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5)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仁者不忧,智者不惑,_____.(《论语•宪问》)(8)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白居易《长恨歌》)答案:(1)来即我谋(2)小年不及大年(3)一弦一柱思华年(4)无言独上西楼(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6)古道西风瘦马(7)勇者不惧(8)在地愿为连理枝(浙江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1)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2)且矫诏纷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敢复有株治。(张溥《五人墓碑记》)(3)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三其德。(《诗经•氓》)(4)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5)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鹧鸪天》)答案:(1)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2)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3)士贰其行士也罔极(4)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5)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山东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述而》中将“君子”与“小人”的心态进行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惊涛的壮丽景色。答案:(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辍)(3)惊涛拍(裂)岸卷起千堆雪5.要注意语句出处很多名句经过长期流传,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大众名言”。但是,在演变流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名句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了新的说法。这样答题时,就一定要看清句子后面的出处。如:同样是关于“三人行”后一句的填写,如果后面出处标注是《论语》的话,则填写“必有我师焉”,而若标注是韩愈的《师说》,则需填写“则必有我师”。【规律总结】(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4.散文【考点讲解】1、定义: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2、散文的基本类别:①叙事散文: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②抒情散文: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③哲理散文: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重难点】1、紧扣文眼,寻找行文脉络2、品味语言,升华感情,受到美的感染熏陶。【答题方法】一、整体感知类1.概括全文或某一段的内容、主旨。2.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写了哪些方面或场景。3.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或体会某一段落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技巧:1.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2.进一步分析文章内容(写了哪几件事,表现景物哪些特点等);3.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中心句、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等);4.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观点、态度、感情);5.答题技巧要注意(尽量用原词句,不漏要点)。答题技巧:1.本文通过对……的叙述或描写,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抒发了作者……的情感。2.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的感情。二、理解词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68083号锅炉安装工程专项施工合同版
- 2024年专业消防设施安装工程承包协议版B版
- 2024年幕墙项目劳务分包标准协议样式版B版
- 2024年国际邮政服务协议
- 2024年定制家具购销协议精简版版B版
- 2024年住宅小区绿化带围挡工程承包协议
- 2024年度丙丁双方关于影视作品改编权转让合同3篇
- 2024年工业用水净化设备维修服务协议
- 2024年专业吊车租赁服务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一次性解决离婚纠纷合同样本版
- 大学生信息素养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曲阜师范大学
- 不锈钢板焊接作业指导书
- 人教版选修二 第一节楞次定律
- 采矿08-1设计花园煤矿说明书
- 2022年中方县农业机械系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
- 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台账
- YY 0650-2008妇科射频治疗仪
- GB/T 5287-2002特大垫圈C级
- GB/T 5237.3-2017铝合金建筑型材第3部分:电泳涂漆型材
- 2023年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
- 培智学校启智教育人教版生活数学第四册认识人民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