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上海高二语文期中典型卷3一.默写(共2小题,满分8分)1.(5分)(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两句诗,写出了行人过青泥岭时可以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细节。(3)《秋兴八首(其一)》开篇杜甫通过“,”的萧瑟秋景衬托出了其悲伤孤独的情思。(4)《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5)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2.(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众所周知,人生在世,除了工作与物质的享受外,还需要有情趣,有精神上的慰藉与享受,___,___,___,___,___,___。①如王夫之就提倡诗应“亦理亦情亦趣”②并由“趣”生出旨趣、情趣、意趣、风趣、兴趣等一系从属范畴③中国古代审美中“趣”是很重要的一个范畴④中国文人历来就很讲情趣⑤否则,生活就太枯燥、单调、寂寞了⑥无论诗、书、画、乐都讲究趣味A.④①③②⑥⑤ B.④⑤①③⑥② C.⑤③⑥②④① D.⑤④③⑥②①二.选择题(共1小题,满分2分,每小题2分)3.(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题。《尚书•周书》有言:“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功崇惟志”是目标的确定,想要取得崇高功业,就要首先确立高远志向;“业广惟勤”是过程的耕耘,就像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想要完成伟大事业,就必须坚持勤奋付出。高三某班进行写作训练,要求根据上面材料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议论文。下面是部分同学的立意,其中不符合题意的一项是()A.取得事业的成功,靠的是拼搏奋斗。 B.既树立远大的志向,又要辛勤不懈地工作。 C.珍惜青春时光,不负韶华。 D.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三.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16分)4.(16分)阅读下文,完成答题。文学的死亡和蝶化朱大可①关于文学死亡的话题,已成为众人激烈争论的焦点,这映射了文学所面临的生存危机。文学终结并非危言耸听的预言,而是一种严酷的现实。2007年度诺贝尔奖文学奖,颁发给了多丽丝•莱辛,她是一枚被瑞典皇家委员会发现的化石,但她的一些作品,却遭到评论家的激烈抨击,认为它们只具有四流水准。在所有诺贝尔奖项中,只有文学奖面临二流化的指责,造成这种状况的唯一原因,就是文学自身的全球性衰退。②返观中国文学的狼藉现场,我们发现汉语文学的衰退,主要基于三点:第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活跃的前线作家,大多进入了衰退周期,而新生代作家还没有成熟,断裂变得不可避免。第二,重商主义对文学的影响,市场占有率成为衡量作家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这种普遍的金钱焦虑,严重腐蚀了文学的灵魂和原创力,导致整个文坛垃圾丛生。第三,电影、电视、互联网、游戏等媒体的兴起,压缩了传统文学的生长空间,迫使它走向死亡。③然而,文学的衰败真正主因是文学自身的蜕变。建立在平面印刷和二维阅读上的传统文学,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兴盛期之后,注定要走向衰败。它是新媒体时代所要摧毁的主要对象。新媒体首先摧毁了文学的阅读者,把他们从文学那里推开,进而摧毁了作家的信念,把文学变成一堆无人问津的“废物”。④尽管中国文坛充满了垃圾,但文学本身并不是垃圾,恰恰相反,文学是一个伟大的幽灵,飘荡于人类的精神空间,寻找着安身立命的躯壳。在可以追溯的历史里,文学幽灵至少两度选择了人的身体作为自己的寄主。第一次,文学利用了人的舌头及其语音,由此诞生了“口头文学”(听觉的文学);而在第二次,文学握住了人手,由此展开平面书写、印刷及其阅读,并催生了“书面文学”(文字的文学)的问世。这两种文学都向我们提供了大量杰出的文本。在刻写术、纺织术、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的支持下,经历两千年左右的打磨,书面文学早已光华四射,支撑着人类的题写梦想。⑤然而,基于个人作坊式的书面文学,正在迅速老去。文学已经动身离开这种二维书写的寄主,进入全新的多媒体空间。这是文学幽灵的第三次迁居,它要从新寄主那里重获年轻的生命。但我们却对此视而不见,完全沉浸在对书本、文字和个人书写的习惯性迷恋之中。⑥这场寄主的变迁,无非就是文学对媒体的重新选择。它起源于视觉和图象的叙事。爱森斯坦指出电影与文学的本质关联,他的杂耍蒙太奇语法,企图重现自然语法的叙事功能。但很少有人相信他的实验及其信念。但经过一百多年的修炼,在那些包括影视在内的新媒体的躯壳中,新媒体文学已经卓成大树。⑦《魔戒》无疑是新媒体文学的杰作,它超越文学原著的水准,成为惊心动魄的影像史诗,它不仅再现了荷马史诗和圣经时代的集体创作特征,而且在宏大叙事时空里,构筑了复杂的精神符号体系,追问人类的核心价值,不仅如此,它比荷马史诗具有更强烈的体验性力量。越过超宽银幕和多声道音响系统,我们惊讶地看到,濒临死亡的传统文学幽灵,在这种多维媒体的躯壳里获得了重生。⑧进入新媒体寄主的文学,维系着旧文学的灵巧的叙事特征,却拥有更优良的视听品质。它直接触摸身体,以构筑精细的感官王国。还有当下流行的网络游戏,小说在那里演进成一种可以密切互动的数码艺术,结果它成了历史上最具吸引力的符号活动。新媒体文学还化身为手机短信,以简洁幽默的字词,抨击严酷的社会现实,显示了话语反讽的意识形态力量。新媒体文学甚至借用商业资源,把那个最强大的敌人,转变成养育自身的摇篮。文学正在像蝴蝶一样蜕变,丢弃了古老的躯壳,却利用新媒体,以影视、游戏和短信的方式重返文化现场。⑨让我们回过来看诺贝尔文学奖的前景。这类奖项的道路正在越走越窄。20世纪文学老人正在相继谢世,新一代作家软弱无力,根本无法因应新媒体的挑战。文学授奖对象变得日益稀少。这是书面文学的原创性危机,也是各种文学奖的权力危机。需要重新评估文学的自我转型,把那些生气勃勃的新媒体文学,纳入文学奖项的搜索范围,并在保留书面文学“遗产”的前提下,加入文学的新媒体类型,如“影像文学”“游戏文学”和“手机文学”等。文学,应当是上述各种样式的总和。⑩文学已经“蝶化”,进化为更加瑰丽的“物种”,而我们却在继续悲悼它的“旧茧”,为它的“死亡”而感伤地哭泣。文学理论家应当修正所有的美学偏见,为进入新媒体的文学做出全新的定义。(有删改)(1)从全文看,第③段中的“蜕变”在文中具体是指。(2)下列诗句与作者的主要观点最为接近的一项是。A.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B.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C.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D.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3)对“文学寄主”这一概念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文学寄主可以是不同样态的媒体或媒介。B.新的文学寄主呈现为全新的多媒体空间。C.文学寄主的形式是由阅读者自主决定的。D.文学寄主是文学表达自我所借用的媒介。(4)能根据文意作出推断的一项是。A.文学的“衰败”早在前文字时代就已经经历过。B.新媒体可以挽救文学衰败,使之立于不败之地。C.传统文学的诗意会随着书面文学的消亡而消失。D.超越文学原著水准的影像作品将成为新的史诗。(5)“诺贝尔文学奖”的事例在文中重复出现,请对其在论述中的作用加以评析。四.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16分)5.(16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冰场上的歌德①德意志的夏天有多欢愉,冬天就有多乏味!这个地处欧洲中部的国家,冬季漫长寒冷,从11月起,天空总是一副阴惨沉郁的模样,让人情愿蜷缩在室内从事抽象思维活动:十八、十九世纪的冬天催生了多少思想家和哲学家!可就在那个还没有诞生暖气的年代,却有一位诗人,每年都渴盼冬天快快降临:“仁慈的冬天,你何时才来,冻住水面,我们就可以再一次开启冰上的舞蹈!”当家门口的美因河终于被厚厚的冰层覆盖,他就会兴冲冲绑上一双低帮宽面冰鞋,和朋友们在河面上滑一整天的冰,直至冷月升空,寒星点点,仍然意犹未尽。②他就是歌德。世上有不少人知晓这位天才诗人也是狂热的自然科学研究者,但他作为运动健将的一面却少有人知。歌德擅长骑马、击剑和滑冰,特别是滑冰,歌德自称到了“耽好无度”的地步。在自传《诗与真》里,歌德愉快地回忆着:“在冰上度过这样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不够的,我们一直滑冰到深夜……”③冰场上的歌德技艺娴熟,翩若游龙,正如他写诗时能在种种诗体间游刃有余地切换。结冰的美因河像诗人的才情一样绵延无际,成为歌德和他的伙伴们最敞亮、最快乐的冬季社交场。1862年,歌德过世三十年后,画家威廉•冯•考尔巴赫创作了铜版画《冰场上的歌德》。画中的诗人身姿健美,面容俊朗,眼神里有一股独步天下的自信庄严,恰如一位荷马史诗中的神,正踩着有翅膀的金色鞋底,迅捷地穿行人世间。边上,歌德母亲、妹妹,还有封•拉诺赫小姐向他投去或宠溺、或崇拜的眼神。若我们再仔细看上几眼,会发现歌德身上披着一件女式貂皮滚边的披风。冯•考尔巴赫想必仔细读了《诗与真》,才敢这么“装扮”歌德。④原来那天歌德一大早出门滑冰,衣服穿得有些单薄,在冰场上玩了大半天,已经冻得不行,忽而瞧见不远处的马车里坐着来看热闹的母亲大人。歌德想也不想,脱口喊道:“亲爱的妈妈,把你身上的貂皮披风给我呗,我快冻死了!”歌德母亲毫不犹豫地脱下它来递给心爱的儿子。“披上后,我无拘无束地继续滑冰,冰场上到处是人,我这身奇怪的装扮应该不会引起旁人注意。只不过事后还是被人嘲笑,把我穿母亲衣服的事归为我的种种怪异行为之一。”⑤晚年的歌德在一首箴言诗里写下对从前时光的怀念:“没有滑冰鞋和清脆的铃铛,一月就是邪恶的日子。”在歌德眼里,冬天从“仁慈”到“邪恶”,只隔了一个滑冰场的距离……⑥歌德是那个年代的时尚缔造者。曾经,不经意间,他让蓝色燕尾服、黄裤子、翻口皮靴的维特装风靡了整个欧洲。而对于滑冰这件事,歌德每到一处都会热心宣传。1775年11月,歌德赴魏玛任职后不久,就让家里人给他寄来三双滑冰鞋。从那个冬天起,鄙陋保守的魏玛开始流行起冰上运动。年轻的卡尔•奥古斯特大公和新娘路易丝公主带头加入了歌德领衔的滑冰队伍。在伊尔姆河上、在鲍姆加登花园的池塘上、在结冰的大草坪上,歌德向一众友人传授着滑冰技艺,他还发起“冰雪节”,有节日焰火和化妆舞会。当无数火把照亮冰场,与天幕上的星星辉映,寒酸的小公国魏玛摇身一变,变成了德意志的“人间不夜天”。⑦人到中年的歌德为了滑冰,还会敷衍他的密友席勒。席勒比歌德年轻十岁,但他经常熬夜写作挣稿费,把身子熬坏了,故而绝不敢冒着严寒外出运动。而且席勒心里清楚,自己断不是长寿的人,他必须要和时间赛跑,否则壮志难酬。歌德却拥有不慌不忙的生命态度,兴致勃勃地从事着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爱好:植物学、矿物学、天象学、人类骨骼、美食、珠宝、钱币、绘画、运动和社交……一到滑冰季,平常十分顾惜席勒的歌德,写信就不太勤了。在1796年12月5日给席勒的信中,歌德写道:“这些天我没给你写信,因为天气实在太好了,晴空下的滑冰场太棒了。今天晚上我会再给你写上几句话,这一天真快活啊……”⑧在歌德众多的信件、笔记、散文和诗歌里,都可以找到他对这项冰上运动的激情证明和密切洞察。歌德发现,滑冰不像别的运动那样很快使人疲劳,而是越滑越兴奋,越滑越舒展、轻灵。“滑冰使我们与最新鲜的童年接触,它让年轻人充分享受身体的敏捷,能够抵御摇摇欲坠的晚年过早来临”。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冰上,如同水滴汇入海洋,欢声笑语中不分老幼贵贱,更无论新手与大师。同时,这种群体运动又赋予个体自在的空间,人与人刹那间无限接近,又迅速滑离,可以独自在漫漫空间滑转,种种潜伏的内心热望和回忆会被唤醒。⑨滑冰这项爱好,歌德坚持了二十八年之久,难怪今天的德国人举办花样滑冰锦标赛,总喜欢引用歌德的诗语为赛事锦上添彩。滑冰不仅给歌德带来快乐刺激,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创作计划之所以能较迅速地实现,实在是受这种体育运动所赐。”事实上,他所有的活动都在他的文学创作里留下了痕迹。⑩在我看来,歌德留给后人的诸多箴言中,有一句最为恳切,就是“别忘记生活”。冰场上的歌德用双脚恣意书写对生活、对自然的殷切爱意,他似乎也在提醒人们:运动之乐是上苍赋予人类的珍贵礼物,别忘记享受它。(取材于黄雪媛的同名散文)(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以漫长寒冷的冬天让人情愿蜷缩在室内严肃思考,衬托歌德对冬天的渴盼。B.第⑥段讲述歌德热心宣传和推广滑冰运动,进一步体现了歌德对滑冰运动的热爱。C.第⑦段写歌德为了滑冰而敷衍密友席勒,表明歌德并不真正在意他与席勒的友谊。D.第⑨段以德国人在滑冰赛事中引用歌德诗语,来表现歌德对滑冰运动的深远影响。(2)作者在第③段提到铜版画《冰场上的歌德》有哪些用意?请根据相关内容简要分析。(3)歌德热爱滑冰的言行,让作者有哪些收获?请依据相关内容简要说明。五.诗歌阅读(共1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8分)6.(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李商隐①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②香。素娥惟与月,青女③不饶霜。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注】①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很早就以文才著名,受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赏识,成为王茂元幕僚。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②裛裛(yìyì):香气袭人。③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上句写素娥让月亮放出清光,为梅花增添姿色,传达出诗人对素娥的感激之情。B.“不饶霜”写“青女”不会因为梅花开放而少下些霜,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幽怨。C.“赠远虚盈手”一句诗人感叹想折一把梅花来赠给远方的朋友,却无人可赠。D.尾联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为梅花未能等到春的到来而过早开放的痛惜之情。(2)咏物诗的最高境界是“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诗歌首联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六.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18分)7.(18分)淮阴侯列传(节选)[汉]司马迁①(汉二年)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阪,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氙(1)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汉王遣张耳与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后九月,破代兵,禽夏说阏与(2)。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②(汉三年)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阔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3)后爨,师不宿饱(4)。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5),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6)。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③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④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7)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⑤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⑥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⑦诸将效首虏,休,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8)山陵,前左水泽(9)’,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注释](1)木罂氙:木盆、木桶之类。(2)夏说:人名。阏与:地名。(3)樵苏:取薪取草。(4)宿饱:常饱。(5)方轨:两车并行。(6)戏下:同“麾下”。(7)萆:同“蔽”。(8)右倍:右倚背靠。倍,通“背”。(9)前左水泽: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①魏王盛兵蒲阪,塞临晋。②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③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④然竟以胜,此何术也?(2)下列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后九月,破代兵,禽夏说阏与。B.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C.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D.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3)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三处。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5)通观全文,可以看出韩信能够取得井陉大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七.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12分)8.(12分)阅读《项脊轩志》片断,完成试题。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28)为墙,凡再变(29)。家有老妪,尝居(30)此。妪,先大母婢(31),乳二世,先妣抚(32)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1)可填入上面文字空白处括号中的字,正确的一项是A.已矣于也之B.已矣于矣其C.且矣乎也之D.且也于也彼(2)下列句中“西”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西举巴蜀B.东犬西吠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D.北救赵而西却秦(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杂:错杂B.旧时栏楯,亦遂增胜胜:美好的景象C.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每:每次D.吾家读书久不效效:取得成效(4)下列各句译文正确的一项是A.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首先是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东家的狗(因为院子相隔)在西院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C.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D.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我们家读书长久没有取得效果,这孩子在成长,那么(取得成效)就指日可待了!八.作文(共1小题,满分70分,每小题70分)9.(7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材料一:“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材料二: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有人认为人类不能战胜疟疾。屠呦呦带领团队经过长期、反复的实验,终于提炼出青蒿素,甚至还自己充当新药试验者,最终拯救了亿万人的生命。材料三: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以上内容对新时代的青年具有启示意义。围绕“不能”与“不为”这一话题,《时代青年》杂志社举办征文活动,请你给该杂志社投稿,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套作,不得脱离材料含义范围。
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上海高二语文期中典型卷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默写(共2小题,满分8分)1.(5分)(1)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两句诗,写出了行人过青泥岭时可以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细节。(3)《秋兴八首(其一)》开篇杜甫通过“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的萧瑟秋景衬托出了其悲伤孤独的情思。(4)《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5)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考点】名篇名句默写.【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重点字:臾)(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重点字:膺)(3)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重点字:巫)(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重点字:潦)(5)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重点字:施)【点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众所周知,人生在世,除了工作与物质的享受外,还需要有情趣,有精神上的慰藉与享受,___,___,___,___,___,___。①如王夫之就提倡诗应“亦理亦情亦趣”②并由“趣”生出旨趣、情趣、意趣、风趣、兴趣等一系从属范畴③中国古代审美中“趣”是很重要的一个范畴④中国文人历来就很讲情趣⑤否则,生活就太枯燥、单调、寂寞了⑥无论诗、书、画、乐都讲究趣味A.④①③②⑥⑤ B.④⑤①③⑥② C.⑤③⑥②④① D.⑤④③⑥②①【考点】句子排序.【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通读语段,把握语段中心,然后结合上文进行推测。【解答】语段的中心内容是“情趣”。根据文意可知,⑤句承接上文讲人要有情趣否则就会单调的观点。④③⑥②①先讲中国文人讲情趣,然后分析“趣”的具体内涵,并且用王夫之的话加以佐证;故选:D。【点评】做句子衔接题,总体来说要认真阅读所给的语段,把握其内容要点,然后认真分析所给的选项,找出规律,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恰当地做出判断。具体来说,可按下面的方法去做:1.注意话题的统一,陈述对象的一致;2.上下文的文意合理,语句合乎逻辑,尤其是要注意语句间的关系,如,是否有先后顺序,关联词的搭配,看是否有总分、因果、转折、递进等关系;3.如有比喻,要看本体喻体应一致;4.注意前后句式应相同,前后语序要一致;5.注意语句的前后照应,感情色彩要一致;6.注意前后音节和谐,语句结构要完整;7.一般来说音节少的在前,音节多的要在后。二.选择题(共1小题,满分2分,每小题2分)3.(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题。《尚书•周书》有言:“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功崇惟志”是目标的确定,想要取得崇高功业,就要首先确立高远志向;“业广惟勤”是过程的耕耘,就像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想要完成伟大事业,就必须坚持勤奋付出。高三某班进行写作训练,要求根据上面材料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议论文。下面是部分同学的立意,其中不符合题意的一项是()A.取得事业的成功,靠的是拼搏奋斗。 B.既树立远大的志向,又要辛勤不懈地工作。 C.珍惜青春时光,不负韶华。 D.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考点】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材料观点,把选项内容与之进行比较。【解答】材料中指出要取的伟大事业,取得成功,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是确立高远志向,二是必须坚持勤奋付出。C.“珍惜青春时光,不负韶华”谈的是珍惜时间。故选:C。【点评】材料作文的立意一般应遵循以下几点:1.立意要小。2.立意要准。3.立意要新颖。三.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16分)4.(16分)阅读下文,完成答题。文学的死亡和蝶化朱大可①关于文学死亡的话题,已成为众人激烈争论的焦点,这映射了文学所面临的生存危机。文学终结并非危言耸听的预言,而是一种严酷的现实。2007年度诺贝尔奖文学奖,颁发给了多丽丝•莱辛,她是一枚被瑞典皇家委员会发现的化石,但她的一些作品,却遭到评论家的激烈抨击,认为它们只具有四流水准。在所有诺贝尔奖项中,只有文学奖面临二流化的指责,造成这种状况的唯一原因,就是文学自身的全球性衰退。②返观中国文学的狼藉现场,我们发现汉语文学的衰退,主要基于三点:第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活跃的前线作家,大多进入了衰退周期,而新生代作家还没有成熟,断裂变得不可避免。第二,重商主义对文学的影响,市场占有率成为衡量作家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这种普遍的金钱焦虑,严重腐蚀了文学的灵魂和原创力,导致整个文坛垃圾丛生。第三,电影、电视、互联网、游戏等媒体的兴起,压缩了传统文学的生长空间,迫使它走向死亡。③然而,文学的衰败真正主因是文学自身的蜕变。建立在平面印刷和二维阅读上的传统文学,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兴盛期之后,注定要走向衰败。它是新媒体时代所要摧毁的主要对象。新媒体首先摧毁了文学的阅读者,把他们从文学那里推开,进而摧毁了作家的信念,把文学变成一堆无人问津的“废物”。④尽管中国文坛充满了垃圾,但文学本身并不是垃圾,恰恰相反,文学是一个伟大的幽灵,飘荡于人类的精神空间,寻找着安身立命的躯壳。在可以追溯的历史里,文学幽灵至少两度选择了人的身体作为自己的寄主。第一次,文学利用了人的舌头及其语音,由此诞生了“口头文学”(听觉的文学);而在第二次,文学握住了人手,由此展开平面书写、印刷及其阅读,并催生了“书面文学”(文字的文学)的问世。这两种文学都向我们提供了大量杰出的文本。在刻写术、纺织术、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的支持下,经历两千年左右的打磨,书面文学早已光华四射,支撑着人类的题写梦想。⑤然而,基于个人作坊式的书面文学,正在迅速老去。文学已经动身离开这种二维书写的寄主,进入全新的多媒体空间。这是文学幽灵的第三次迁居,它要从新寄主那里重获年轻的生命。但我们却对此视而不见,完全沉浸在对书本、文字和个人书写的习惯性迷恋之中。⑥这场寄主的变迁,无非就是文学对媒体的重新选择。它起源于视觉和图象的叙事。爱森斯坦指出电影与文学的本质关联,他的杂耍蒙太奇语法,企图重现自然语法的叙事功能。但很少有人相信他的实验及其信念。但经过一百多年的修炼,在那些包括影视在内的新媒体的躯壳中,新媒体文学已经卓成大树。⑦《魔戒》无疑是新媒体文学的杰作,它超越文学原著的水准,成为惊心动魄的影像史诗,它不仅再现了荷马史诗和圣经时代的集体创作特征,而且在宏大叙事时空里,构筑了复杂的精神符号体系,追问人类的核心价值,不仅如此,它比荷马史诗具有更强烈的体验性力量。越过超宽银幕和多声道音响系统,我们惊讶地看到,濒临死亡的传统文学幽灵,在这种多维媒体的躯壳里获得了重生。⑧进入新媒体寄主的文学,维系着旧文学的灵巧的叙事特征,却拥有更优良的视听品质。它直接触摸身体,以构筑精细的感官王国。还有当下流行的网络游戏,小说在那里演进成一种可以密切互动的数码艺术,结果它成了历史上最具吸引力的符号活动。新媒体文学还化身为手机短信,以简洁幽默的字词,抨击严酷的社会现实,显示了话语反讽的意识形态力量。新媒体文学甚至借用商业资源,把那个最强大的敌人,转变成养育自身的摇篮。文学正在像蝴蝶一样蜕变,丢弃了古老的躯壳,却利用新媒体,以影视、游戏和短信的方式重返文化现场。⑨让我们回过来看诺贝尔文学奖的前景。这类奖项的道路正在越走越窄。20世纪文学老人正在相继谢世,新一代作家软弱无力,根本无法因应新媒体的挑战。文学授奖对象变得日益稀少。这是书面文学的原创性危机,也是各种文学奖的权力危机。需要重新评估文学的自我转型,把那些生气勃勃的新媒体文学,纳入文学奖项的搜索范围,并在保留书面文学“遗产”的前提下,加入文学的新媒体类型,如“影像文学”“游戏文学”和“手机文学”等。文学,应当是上述各种样式的总和。⑩文学已经“蝶化”,进化为更加瑰丽的“物种”,而我们却在继续悲悼它的“旧茧”,为它的“死亡”而感伤地哭泣。文学理论家应当修正所有的美学偏见,为进入新媒体的文学做出全新的定义。(有删改)(1)从全文看,第③段中的“蜕变”在文中具体是指指文学从平面印刷和二维阅读转向全新的多媒体文学(多维空间)。(2)下列诗句与作者的主要观点最为接近的一项是C。A.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B.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C.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D.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3)对“文学寄主”这一概念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C。A.文学寄主可以是不同样态的媒体或媒介。B.新的文学寄主呈现为全新的多媒体空间。C.文学寄主的形式是由阅读者自主决定的。D.文学寄主是文学表达自我所借用的媒介。(4)能根据文意作出推断的一项是A。A.文学的“衰败”早在前文字时代就已经经历过。B.新媒体可以挽救文学衰败,使之立于不败之地。C.传统文学的诗意会随着书面文学的消亡而消失。D.超越文学原著水准的影像作品将成为新的史诗。(5)“诺贝尔文学奖”的事例在文中重复出现,请对其在论述中的作用加以评析。【考点】论文;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进行作答即可。(2)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要把握文章中心,准确理解诗句含义,结合排除法。(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4)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要把握文章中心,准确理解诗句含义,结合排除法。(5)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解答】(1)根据第三段“建立在平面印刷和二维阅读上的传统文学”“是新媒体时代所要摧毁的主要对象”、第五段“文学已经动身离开这种二维书写的寄主,进入全新的多媒体空间”的理解,可以概括为:指文学从平面印刷和二维阅读转向全新的多媒体文学(多维空间)。(2)C.本文分析文学的几次变迁,指出我们在保留书面文学遗产的基础上,也应接纳新媒体文学的中心观点,“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是说请君不要再演奏前朝的歌曲,来听听演唱新创作的《杨柳枝》,即事物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规定看问题,中心观点与之相吻合。(3)根据第四段“在可以追溯的历史里,文学幽灵至少两度选择了人的身体作为自己的寄主。第一次,文学利用了人的舌头及其语音,由此诞生了‘口头文学’(听觉的文学);而在第二次,文学握住了人手,由此展开平面书写、印刷及其阅读,并催生了‘书面文学’(文字的文学)的问世”、第五段“文学已经动身离开这种二维书写的寄主,进入全新的多媒体空间”,这些寄主的形式不能由阅读者自主决定。排除C。(4)B.“新媒体可以挽救文学衰败,使之立于不败之地”程度加重,第八段是“新媒体文学还化身为手机短信,以简洁幽默的字词,抨击严酷的社会现实,显示了话语反讽的意识形态力量。新媒体文学甚至借用商业资源,把那个最强大的敌人,转变成养育自身的摇篮”。C.“传统文学的诗意会随着书面文学的消亡而消失”无中生有。D.“超越文学原著水准的影像作品将成为新的史诗”偷换概念,第七段是“《魔戒》无疑是新媒体文学的杰作,它超越文学原著的水准,成为惊心动魄的影像史诗”。(5)从内容上看:第一次,根据第一段“关于文学死亡的话题,已成为众人激烈争论的焦点,这映射了文学所面临的生存危机。文学终结并非危言耸听的预言,而是一种严酷的现实。2007年度诺贝尔奖文学奖,颁发给了多丽丝•莱辛,她是一枚被瑞典皇家委员会发现的化石,但她的一些作品,却遭到评论家的激烈抨击,认为它们只具有四流水准”,以诺贝尔文学奖遭质疑开头,引出本文的中心论题,为后文分析文学衰败的原因以及文学的几次蜕变做铺垫;第二次,根据第九段“让我们回过来看诺贝尔文学奖的前景。这类奖项的道路正在越走越窄。20世纪文学老人正在相继谢世,新一代作家软弱无力,根本无法因应新媒体的挑战。文学授奖对象变得日益稀少。这是书面文学的原创性危机,也是各种文学奖的权力危机。需要重新评估文学的自我转型,把那些生气勃勃的新媒体文学,纳入文学奖项的搜索范围,并在保留书面文学‘遗产’的前提下,加入文学的新媒体类型,如‘影像文学’‘游戏文学’和‘手机文学’等”,是以此为例,指出我们在保留书面文学遗产的基础上,也应接纳新媒体文学。诺贝尔奖具有典型性,能增加文章的说服力。从结构上看:两次举例分别在开头和结尾,使全文前呼后应,结构谨严。答案:(1)指文学从平面印刷和二维阅读转向全新的多媒体文学(多维空间)。(2)C(3)C(4)A(5)文章开头以诺贝尔文学奖遭质疑引出本文的论题,为后文揭示文学衰败的原因和文学的蜕变张本;第二次以此为例,指出我们在保留书面文学遗产的基础上,也应接纳新媒体文学。例子具有典型意义,使全文结构前呼后应,结构谨严,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点评】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四.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16分)5.(16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冰场上的歌德①德意志的夏天有多欢愉,冬天就有多乏味!这个地处欧洲中部的国家,冬季漫长寒冷,从11月起,天空总是一副阴惨沉郁的模样,让人情愿蜷缩在室内从事抽象思维活动:十八、十九世纪的冬天催生了多少思想家和哲学家!可就在那个还没有诞生暖气的年代,却有一位诗人,每年都渴盼冬天快快降临:“仁慈的冬天,你何时才来,冻住水面,我们就可以再一次开启冰上的舞蹈!”当家门口的美因河终于被厚厚的冰层覆盖,他就会兴冲冲绑上一双低帮宽面冰鞋,和朋友们在河面上滑一整天的冰,直至冷月升空,寒星点点,仍然意犹未尽。②他就是歌德。世上有不少人知晓这位天才诗人也是狂热的自然科学研究者,但他作为运动健将的一面却少有人知。歌德擅长骑马、击剑和滑冰,特别是滑冰,歌德自称到了“耽好无度”的地步。在自传《诗与真》里,歌德愉快地回忆着:“在冰上度过这样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不够的,我们一直滑冰到深夜……”③冰场上的歌德技艺娴熟,翩若游龙,正如他写诗时能在种种诗体间游刃有余地切换。结冰的美因河像诗人的才情一样绵延无际,成为歌德和他的伙伴们最敞亮、最快乐的冬季社交场。1862年,歌德过世三十年后,画家威廉•冯•考尔巴赫创作了铜版画《冰场上的歌德》。画中的诗人身姿健美,面容俊朗,眼神里有一股独步天下的自信庄严,恰如一位荷马史诗中的神,正踩着有翅膀的金色鞋底,迅捷地穿行人世间。边上,歌德母亲、妹妹,还有封•拉诺赫小姐向他投去或宠溺、或崇拜的眼神。若我们再仔细看上几眼,会发现歌德身上披着一件女式貂皮滚边的披风。冯•考尔巴赫想必仔细读了《诗与真》,才敢这么“装扮”歌德。④原来那天歌德一大早出门滑冰,衣服穿得有些单薄,在冰场上玩了大半天,已经冻得不行,忽而瞧见不远处的马车里坐着来看热闹的母亲大人。歌德想也不想,脱口喊道:“亲爱的妈妈,把你身上的貂皮披风给我呗,我快冻死了!”歌德母亲毫不犹豫地脱下它来递给心爱的儿子。“披上后,我无拘无束地继续滑冰,冰场上到处是人,我这身奇怪的装扮应该不会引起旁人注意。只不过事后还是被人嘲笑,把我穿母亲衣服的事归为我的种种怪异行为之一。”⑤晚年的歌德在一首箴言诗里写下对从前时光的怀念:“没有滑冰鞋和清脆的铃铛,一月就是邪恶的日子。”在歌德眼里,冬天从“仁慈”到“邪恶”,只隔了一个滑冰场的距离……⑥歌德是那个年代的时尚缔造者。曾经,不经意间,他让蓝色燕尾服、黄裤子、翻口皮靴的维特装风靡了整个欧洲。而对于滑冰这件事,歌德每到一处都会热心宣传。1775年11月,歌德赴魏玛任职后不久,就让家里人给他寄来三双滑冰鞋。从那个冬天起,鄙陋保守的魏玛开始流行起冰上运动。年轻的卡尔•奥古斯特大公和新娘路易丝公主带头加入了歌德领衔的滑冰队伍。在伊尔姆河上、在鲍姆加登花园的池塘上、在结冰的大草坪上,歌德向一众友人传授着滑冰技艺,他还发起“冰雪节”,有节日焰火和化妆舞会。当无数火把照亮冰场,与天幕上的星星辉映,寒酸的小公国魏玛摇身一变,变成了德意志的“人间不夜天”。⑦人到中年的歌德为了滑冰,还会敷衍他的密友席勒。席勒比歌德年轻十岁,但他经常熬夜写作挣稿费,把身子熬坏了,故而绝不敢冒着严寒外出运动。而且席勒心里清楚,自己断不是长寿的人,他必须要和时间赛跑,否则壮志难酬。歌德却拥有不慌不忙的生命态度,兴致勃勃地从事着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爱好:植物学、矿物学、天象学、人类骨骼、美食、珠宝、钱币、绘画、运动和社交……一到滑冰季,平常十分顾惜席勒的歌德,写信就不太勤了。在1796年12月5日给席勒的信中,歌德写道:“这些天我没给你写信,因为天气实在太好了,晴空下的滑冰场太棒了。今天晚上我会再给你写上几句话,这一天真快活啊……”⑧在歌德众多的信件、笔记、散文和诗歌里,都可以找到他对这项冰上运动的激情证明和密切洞察。歌德发现,滑冰不像别的运动那样很快使人疲劳,而是越滑越兴奋,越滑越舒展、轻灵。“滑冰使我们与最新鲜的童年接触,它让年轻人充分享受身体的敏捷,能够抵御摇摇欲坠的晚年过早来临”。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冰上,如同水滴汇入海洋,欢声笑语中不分老幼贵贱,更无论新手与大师。同时,这种群体运动又赋予个体自在的空间,人与人刹那间无限接近,又迅速滑离,可以独自在漫漫空间滑转,种种潜伏的内心热望和回忆会被唤醒。⑨滑冰这项爱好,歌德坚持了二十八年之久,难怪今天的德国人举办花样滑冰锦标赛,总喜欢引用歌德的诗语为赛事锦上添彩。滑冰不仅给歌德带来快乐刺激,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创作计划之所以能较迅速地实现,实在是受这种体育运动所赐。”事实上,他所有的活动都在他的文学创作里留下了痕迹。⑩在我看来,歌德留给后人的诸多箴言中,有一句最为恳切,就是“别忘记生活”。冰场上的歌德用双脚恣意书写对生活、对自然的殷切爱意,他似乎也在提醒人们:运动之乐是上苍赋予人类的珍贵礼物,别忘记享受它。(取材于黄雪媛的同名散文)(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第①段以漫长寒冷的冬天让人情愿蜷缩在室内严肃思考,衬托歌德对冬天的渴盼。B.第⑥段讲述歌德热心宣传和推广滑冰运动,进一步体现了歌德对滑冰运动的热爱。C.第⑦段写歌德为了滑冰而敷衍密友席勒,表明歌德并不真正在意他与席勒的友谊。D.第⑨段以德国人在滑冰赛事中引用歌德诗语,来表现歌德对滑冰运动的深远影响。(2)作者在第③段提到铜版画《冰场上的歌德》有哪些用意?请根据相关内容简要分析。(3)歌德热爱滑冰的言行,让作者有哪些收获?请依据相关内容简要说明。【考点】散文;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内容理解与概括;发掘作品主题意蕴.【答案】(1)C(2)①作者借助画面内容,生动描绘歌德滑冰的娴熟技艺及其迷人的气质风度,使歌德在冰场上的形象具体可感。②作者以画中的细节,引出歌德跟母亲借披风的趣事,体现歌德对滑冰运动的痴迷。(或:体现歌德滑冰既不畏严寒,也不怕被人嘲笑,与前文“耽好无度”照应。)③作者以画题作为本文标题,暗示本文主要写歌德与滑冰运动的不解之缘。(3)①作者从歌德一生爱好滑冰,却不仅仅爱好滑冰,体会到一种不慌不忙的生命态度。②滑冰是一种让人身体舒展、轻灵,能抵抗衰老的运动。(或:滑冰运动不易使人疲劳,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刺激。)③滑冰运动既有利于社交,又能赋予个体自在的空间。④滑冰运动能够为艺术创作提供素材和激情。⑤不管从事什么专业,都不要忘记生活。(或:爱生活、爱自然,享受运动的快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注意紧扣原文进行理解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解答】(1)C.“表明歌德并不真正在意他与席勒的友谊”错误,结合原文“一到滑冰季,平常十分顾惜席勒的歌德,写信就不太勤了。在1796年12月5日给席勒的信中,歌德写道:‘这些天我没给你写信,因为天气实在太好了,晴空下的滑冰场太棒了。今天晚上我会再给你写上几句话,这一天真快活啊……’”可知,歌德并不是不真正在意他与席勒的友谊,他是因为天气好,去滑冰场滑冰,写信就不太勤了,所以第⑦段写这一内容目的是表明歌德对滑冰的热爱。故选:C。(2)结合原文“画中的诗人身姿健美,面容俊朗,眼神里有一股独步天下的自信庄严,恰如一位荷马史诗中的神,正踩着有翅膀的金色鞋底,迅捷地穿行人世间”可知,作者借助画面内容,生动描绘歌德滑冰的娴熟技艺及其迷人的气质风度,使歌德在冰场上的形象具体可感。结合原文“边上,歌德母亲、妹妹,还有封•拉诺赫小姐向他投去或宠溺、或崇拜的眼神。若我们再仔细看上几眼,会发现歌德身上披着一件女式貂皮滚边的披风。冯•考尔巴赫想必仔细读了《诗与真》,才敢这么‘装扮’歌德”可知,作者以画中的细节,引出歌德跟母亲借披风的趣事,体现歌德对滑冰运动的痴迷。(或:体现歌德滑冰既不畏严寒,也不怕被人嘲笑,与前文“耽好无度”照应。)结合标题“冰场上的歌德”,原文“1862年,歌德过世三十年后,画家威廉•冯•考尔巴赫创作了铜版画《冰场上的歌德》”可知,作者以画题作为本文标题,暗示本文主要写歌德与滑冰运动的不解之缘。(3)结合原文“滑冰这项爱好,歌德坚持了二十八年之久”“冰场上的歌德用双脚恣意书写对生活、对自然的殷切爱意,他似乎也在提醒人们:运动之乐是上苍赋予人类的珍贵礼物,别忘记享受它”可知,作者从歌德一生爱好滑冰,却不仅仅爱好滑冰,体会到一种不慌不忙的生命态度。结合原文“这些天我没给你写信,因为天气实在太好了,晴空下的滑冰场太棒了。今天晚上我会再给你写上几句话,这一天真快活啊……”“歌德发现,滑冰不像别的运动那样很快使人疲劳,而是越滑越兴奋,越滑越舒展、轻灵”可知,滑冰是一种让人身体舒展、轻灵,能抵抗衰老的运动。(或:滑冰运动不易使人疲劳,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刺激。)结合原文“‘滑冰使我们与最新鲜的童年接触,它让年轻人充分享受身体的敏捷,能够抵御摇摇欲坠的晚年过早来临’。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冰上,如同水滴汇入海洋,欢声笑语中不分老幼贵贱,更无论新手与大师。同时,这种群体运动又赋予个体自在的空间,人与人刹那间无限接近,又迅速滑离,可以独自在漫漫空间滑转,种种潜伏的内心热望和回忆会被唤醒”可知,滑冰运动既有利于社交,又能赋予个体自在的空间。结合原文“滑冰不仅给歌德带来快乐刺激,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创作计划之所以能较迅速地实现,实在是受这种体育运动所赐’事实上,他所有的活动都在他的文学创作里留下了痕迹”可知,滑冰运动能够为艺术创作提供素材和激情。结合原文“我看来,歌德留给后人的诸多箴言中,有一句最为恳切,就是‘别忘记生活’。冰场上的歌德用双脚恣意书写对生活、对自然的殷切爱意,他似乎也在提醒人们:运动之乐是上苍赋予人类的珍贵礼物,别忘记享受它”可知,不管从事什么专业,都不要忘记生活。(或:爱生活、爱自然,享受运动的快乐。)答案:(1)C(2)①作者借助画面内容,生动描绘歌德滑冰的娴熟技艺及其迷人的气质风度,使歌德在冰场上的形象具体可感。②作者以画中的细节,引出歌德跟母亲借披风的趣事,体现歌德对滑冰运动的痴迷。(或:体现歌德滑冰既不畏严寒,也不怕被人嘲笑,与前文“耽好无度”照应。)③作者以画题作为本文标题,暗示本文主要写歌德与滑冰运动的不解之缘。(3)①作者从歌德一生爱好滑冰,却不仅仅爱好滑冰,体会到一种不慌不忙的生命态度。②滑冰是一种让人身体舒展、轻灵,能抵抗衰老的运动。(或:滑冰运动不易使人疲劳,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刺激。)③滑冰运动既有利于社交,又能赋予个体自在的空间。④滑冰运动能够为艺术创作提供素材和激情。⑤不管从事什么专业,都不要忘记生活。(或:爱生活、爱自然,享受运动的快乐。)【点评】整合文本重要信息l.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2.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3.归纳整合。4.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五.诗歌阅读(共1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8分)6.(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李商隐①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②香。素娥惟与月,青女③不饶霜。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注】①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很早就以文才著名,受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赏识,成为王茂元幕僚。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②裛裛(yìyì):香气袭人。③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颔联上句写素娥让月亮放出清光,为梅花增添姿色,传达出诗人对素娥的感激之情。B.“不饶霜”写“青女”不会因为梅花开放而少下些霜,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幽怨。C.“赠远虚盈手”一句诗人感叹想折一把梅花来赠给远方的朋友,却无人可赠。D.尾联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为梅花未能等到春的到来而过早开放的痛惜之情。(2)咏物诗的最高境界是“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诗歌首联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考点】理解诗词内容.【答案】(1)A(2)①“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首联奇峰突起,异彩光芒。裛裛:香气盛貌。虽然梅树亭亭直立,花容清丽,无奈傍路而开,长得不是地方。②虽然梅花香气沁人,可是过早地在十一月中旬开放,很不适时宜。作者品格才华,正像梅花的亭亭艳、裛裛香。③作者牵涉到牛李的党争中去,从而受到排挤,正是生非其时。长期在过漂泊的游牧生活,正是处境艰难。【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句的能力。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诗歌写作背景与诗人经历赏析诗句。【解答】(1)A.“写素娥让月亮放出清光,为梅花增添姿色,传达出诗人对素娥的感激之情”说法不当。“惟与月”的意思是嫦娥让月亮放出清光,并不是真的要给梅花增添姿色,就是没有梅花,她也会让月色皎洁的,传达出的是对嫦娥的怨恨之情。故选:A。(2)首联意思是:梅花开满了路边,亭亭而立,花容艳丽;未到时节就开放了,散发着浓郁的芳香。一开头就奇峰突起,呈现异彩。裛裛,香气盛貌。亭亭,昂然挺立的样子。梅树亭亭直立,花容清丽,香气沁人,结合注解“晚唐著名诗人,很早就以文才著名”可知诗人通过咏梅展示了自己的品格才华。“匝路”一词指虽然梅树亭亭直立,花容清丽,无奈傍路而开,长得不是地方。虽然梅花囊哀清芬,香气沁人,可是梅花过早地在十一月中旬开放,便显得很不适时宜。这正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作者的感情通过咏梅来表达作者的品格才华,恰好正像梅花的“亭亭艳”、“裛裛香”。由注释可知作者牵涉到牛李党争中去,从而受到排挤,以及长期在过漂泊的游幕生活,也正是处非其地。“非时”对应后面的“早秀”,写梅花在十一月中旬就开放,显得很不合时宜,作者以早秀的梅花自喻,抒发生不逢时、抱负不得施展的身世感伤及怨恨。答案:(1)A(2)①“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首联奇峰突起,异彩光芒。裛裛:香气盛貌。虽然梅树亭亭直立,花容清丽,无奈傍路而开,长得不是地方。②虽然梅花香气沁人,可是过早地在十一月中旬开放,很不适时宜。作者品格才华,正像梅花的亭亭艳、裛裛香。③作者牵涉到牛李的党争中去,从而受到排挤,正是生非其时。长期在过漂泊的游牧生活,正是处境艰难。译文:梅花开满了路边,亭亭而立,花容艳丽;未到时节就开放了,散发着浓郁的芳香。嫦娥与月光相伴,一副清冷的样子;青霄玉女之冷峭胜过了严霜。手中空握满把的梅花,却不知寄往何方;与梅花伤心离别的时候又恰好碰上我悲愤欲绝。梅花为了谁造成了过早开花,而不等到报春才开花,成为旧历新年时的香花呢?赏析:“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一开头就奇峰突起,呈现异彩。裛裛,香气盛貌。虽然梅树亭亭直立,花容清丽,无奈傍路而开,长得不是地方。虽然梅花囊哀清芬,香气沁人,可是梅花过早地在十一月中旬开放,便显得很不适时宜。这正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作者的感情通过咏梅来表达。作者的品格才华,恰好正像梅花的“亭亭艳”“裛裛香”。作者牵涉到牛李党争中去,从而受到排挤,以及长期在过漂泊的游幕生活,也正是处非其地。“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二句清怨凄楚,别开意境。同是月下赏梅,作者没有发出“月明林下美人来”的赞叹,把梅花比作风姿姣好的美人;也没有抒写“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一类的颂词,赞美梅花傲霜的品格;而是手眼独出,先是埋怨“素娥”的“惟与月”,继而又指责“青女”的“不饶霜”。原来在作者眼里,嫦娥让月亮放出清光,并不是真的要给梅花增添姿色,就是没有梅花,她也会让月色皎洁的。嫦娥只是赞助月亮,并不袒佑梅花的。青女不是要使梅花显出傲霜品格才下霜的,而是想用霜冻来摧折梅花,所以她决不会因为梅花开放而宽恕一点,少下些霜。一种难言的怨恨,淡淡吐出,正与作者身世感受相映照。写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已达到饱和。突然笔锋一转,对着梅花,怀念起朋友来了:“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想折一把梅花来赠给远方的朋友,可是仕途坎坷,故友日疏,即使折得满把的梅花也没有什么用。连寄一枝梅花都办不到,更觉得和朋友离别的可悲,所以就哀伤欲绝,愁肠寸断了。“伤离”句一语双关,既含和朋友离别而断肠,又含跟梅花离别而断肠,这就更加蕴蓄隽永。“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在这里表达了他对梅花的悲痛,这种悲痛正是对自身遭遇的悲痛。联系到诗人很早就以文才著名,所以受到王茂元的赏识,请他到幕府里去,把女儿嫁给他。王茂元属于李德裕党,这就触怒了牛僧孺党。在牛党得势时,他就受到排斥,不能够进入朝廷,贡献他的才学,这正像梅花未能等到春的到来而过早开放一样。这一结,就把自伤身世的感情同开头呼应,加强了全篇的感情力量。咏物诗的最高境界是“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意思是依照事物的形貌来描绘,委婉地再现其形象;同时,也曲折地传达出内心的感情。这首诗正是这样。梅花是一定时空中盛开的梅花,移用别处不得。与之同时,又将诗人的身世从侧面描绘出来。两者融合得纹丝合缝,看不出一点拼凑的痕迹,是作者深厚功力的表现。【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义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六.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18分)7.(18分)淮阴侯列传(节选)[汉]司马迁①(汉二年)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阪,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氙(1)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汉王遣张耳与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后九月,破代兵,禽夏说阏与(2)。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②(汉三年)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阔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3)后爨,师不宿饱(4)。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5),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6)。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③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④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7)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⑤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⑥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⑦诸将效首虏,休,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8)山陵,前左水泽(9)’,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注释](1)木罂氙:木盆、木桶之类。(2)夏说:人名。阏与:地名。(3)樵苏:取薪取草。(4)宿饱:常饱。(5)方轨:两车并行。(6)戏下:同“麾下”。(7)萆:同“蔽”。(8)右倍:右倚背靠。倍,通“背”。(9)前左水泽: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①魏王盛兵蒲阪,塞临晋。堵塞②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借③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暗中④然竟以胜,此何术也?竟然(2)下列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CA.后九月,破代兵,禽夏说阏与。B.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C.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D.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3)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三处。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5)通观全文,可以看出韩信能够取得井陉大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考点】人物传记;通假字;一般实词;文言断句;文言翻译;内容理解.【答案】(1)①堵塞②借③暗中④竟然(2)C(3)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歇(4)于是就有人捆着广武君送到军营,韩信亲自给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对坐着,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他。(5)①暗中窥探,知己知彼;②偷梁换柱,虚张声势;③背水一战,鼓舞士气。【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含义的掌握能力。解答时,学生要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也可以借助语境、语法知识来推断。(2)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辨识能力。解答时,要了解“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另外,学习中要多积累。(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知道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先找到文本中对应的信息点,再对其进行准确翻译的基础上概括分析。【解答】(1)①句意:魏王把主力部队驻扎在蒲坂,堵塞了黄河渡口临晋。塞:堵塞②句意:希望您临时拨给我奇兵三万人。假:借。③句意:韩信派人暗中打探。间:暗中。④句意:然而竟真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啊?竟:竟然。(2)A.“禽”通“擒”,捉拿。句意:这年闰九月打垮了代国军队,在阏与生擒了夏说。B.“距”通“拒”,对抗。句意:汉王就立刻派人调走韩信的精锐部队,开往荥阳去抵御楚军。C.无通假字。句意:我听说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带饥色。D.“罢”通“疲”,疲惫。句意:竟然跋涉千里来袭击我们,已经极其疲惫。故选C。(3)句意:于是汉兵前后夹击,彻底摧垮了赵军,俘虏了大批人马,在泜水岸边生擒了赵王歇。“汉兵夹击”为主谓结构,意思相对独立完整,应该在“击”后面断开;“破”为动词,“虏”是对“赵军”的蔑称,这两个名词词语作“破”的宾语,应该在“军”后面断开;“泜水上”为地点状语,“斩成安君泜水上”为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正常语序应该是“斩成安君于泜水上”;“斩成安君”与“禽赵王歇”结构对仗,应该在“上”后面断开。故句子可断为: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4)“缚”,捆绑;“戏下”,军营;“乡”同“向”,“师”,像对待老师那样。译文:于是就有人捆着广武君送到军营,韩信亲自给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对坐着,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他。(5)根据“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以及“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可知,成安君轻敌,没有采纳用广武君的策略,埋下了祸患;根据“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可知,韩信知己知彼,才会百战不殆。根据“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等情节可知,韩信在战术上偷梁换柱,虚张声势,结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败汉军。根据“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可知,韩信意识到这种形势下非要把将士们置之死地,使人人为保全自己而战不可。他鼓舞士气,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答案:(1)①堵塞②借③暗中④竟然(2)C(3)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歇(4)于是就有人捆着广武君送到军营,韩信亲自给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对坐着,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他。(5)①暗中窥探,知己知彼;②偷梁换柱,虚张声势;③背水一战,鼓舞士气。参考译文:这年八月,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魏王把主力部队驻扎在蒲坂,堵塞了黄河渡口临晋。韩信就增设疑兵,故意排列开战船,假装要在临晋渡河,而隐蔽的部队却从夏阳用木制的盆瓮浮水渡河,偷袭安邑,魏王豹惊慌失措,带领军队迎击韩信,韩信就俘虏了魏豹,平定了魏地,设立为河东郡。汉王派张耳和韩信一起,领兵向东进发,向北攻击赵国和代国。这年闰九月打垮了代国军队,在阏与生擒了夏说。韩信攻克魏国,摧毁代国后,汉王就立刻派人调走韩信的精锐部队,开往荥阳去抵御楚军。韩信和张耳率领几十万人马,想要突破井陉口,攻击赵国。赵王、成安君陈余听说汉军将要来袭击赵国,在井陉口聚集兵力,号称二十万大军。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君献计说:“听说汉将韩信渡过西河,俘虏魏豹,生擒夏说,新近血洗阏与,如今又以张耳辅助,计议要夺取赵国。这是乘胜利的锐气离开本国远征,其锋芒不可阻挡。可是,我听说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带饥色,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就不能经常吃饱。眼下井陉这条道路,两辆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行进的军队迤逦数百里,运粮食的队伍势必远远地落到后边,希望您临时拨给我奇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与交战。他们向前不得战斗,向后无法退却,我出奇兵截断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在荒野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用不了十天,两将的人头就可送到将军帐下。希望您仔细考虑我的计策。否则,一定会被他二人俘虏。”成安君,是信奉儒家学说的刻板书生,经常宣称正义的军队不用欺骗诡计,说:“我听说兵书上讲,兵力十倍于敌人,就可以包围它,超过敌人一倍就可以交战。现在韩信的军队号称数万,实际上不过数千。竟然跋涉千里来袭击我们,已经极其疲惫。如今像这样回避不出击,强大的后续部队到来,又怎么对付呢?诸侯们会认为我胆小,就会轻易地来攻打我们。”不采纳广武君的计谋。韩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谋,回来报告,韩信大喜,才敢领兵进入井陉狭道。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停下来宿营。半夜传令出发,挑选了两千名轻装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从隐蔽小道上山,在山上隐蔽着观察赵国的军队。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又让副将传达开饭的命令。说:“今天打垮了赵军正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两人合伙经营协议书范本
- 2024专业汽车租赁服务协议范本版
- 2024年夫妻协商离婚条款详细合同示例版
- 2024年定制化水池设计与承包协议条款版B版
- 2024年城市供水业务合作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化妆品销售合同
- 2024年度医疗器材购销协议标准文本版
- 2024专业协议管理记录模板版B版
- 2024专业拍卖师劳动协议版A版
- 2024年定制型钢结构户外雨棚生产与施工合同一
- 美发劳动合同(2篇)
- 理论联系实际如何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 2024年下半年江苏常州市规划局下属事业单位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地市级)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化妆品ODM合作合同
- 名人-雷锋-人物介绍
- 体育-初中七年级田径大单元教学计划表及立定跳远教学设计、教案
- 医院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年部编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题附答案
- 2024年公司股权转让中介的协议范本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4)单元全套练习题4套(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