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下学期杭州高一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3_第1页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杭州高一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3_第2页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杭州高一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3_第3页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杭州高一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3_第4页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杭州高一语文期中模拟测试卷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下学期杭州高一语文期中典型卷3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16分)1.(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二是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标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所有这些形式都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由于锺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新。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互相沟通。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独立存在。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非常重要的资源,就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其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日常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因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1)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被群体或团体认同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是被个人认同的文化遗产。B.随着人们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断创新的特点。C.对于世界上那些已经被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个群体和团体都应该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D.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体现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有多少表现形式,都应该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B.古琴艺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的是它所蕴含韵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而非其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C.包含着儒家中正平和旨意和道家清静淡远韵味的古琴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大音希声的境界。D.借助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一个民族及其日常生活。(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雅士阶层之所以能够将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晶与诗品文品沟通,正是由于他们具有欣赏古琴艺术的水平。B.一个实物,如果不与非物质的形式,如表演、表现形式、技能等相联系,就不能独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C.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所以它比其他形式的文化遗产更值得保护。D.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所以每个人身上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张壁,怀想刘武周和介子推林那北那天一到山西张壁,就有一脚踩到世外的感觉,或者是穿越,回到明,回到唐宋,甚至更早,比秦与汉。正下着雨,极其细密绵软的那种,与其说是雨,其实更像是谁处心积虑躲暗处制造出氛围宛若舞台上干冰荡出的弥天雾气。湿起来的路因此泛出一层水汪汪的油亮,亮得干净晶莹。路是色与青色石头铺出的,中间三道竖砌,两旁随意横排,极不规整,已经被无数往来的脚踩得坑坑洼洼恰好就与路边敦实的老屋、屋旁爬满青苔的大树有了呼应,它们一起古色着,陈而不旧。因为有过一段做地方志的经历,我对“历史”二字的敏感,常常超过现实。去过很多自封的古村落,其实都不过是拙劣的仿品,所谓修旧如旧后,假模假式地用以赚取门票的钱。张壁也是吗?起这个警觉在心底确实暗暗浮动过。上过的当,往往自然而然就成为人生经验,让我们的心渐渐坚破漠然。直至见过地道。地道在南堡门的右前方,沿阶而下,就下到一个砖土混杂的宽阔空间,高处两左右,低处也与我个子差不多,接近一米七,微微躬点腰就可通行。行人不多,但洞意外地长,并且渐渐下行,一层走过,又下一层,再下另一层,一共三层。一路上看到挂有“粮仓”“将军洞”“屯兵洞”类的牌子,眼光都一掠而过。接下去突然一震——水井,地道里居然挖了井,竟有六口之多。六口可以供一两万人使用吧?更奇怪的是还有马厩和马槽,如此说来除了藏人,这里还藏得下马匹?想起电影《地道战》,以为不过是同一时期的产物,问了当地人后大吃一惊——它居然建于隋末,是一四百多年前的原物。冷兵器时代,马才能享此殊荣,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啊。隋末,那个烽烟四起的乱世,李世民和尉迟恭都曾在这片土地上马奔箭走,拿性命赴一场场鲜血四溅的纷争。赌赢的李世民坐上龙椅,开创大唐盛世,而骁勇善战的尉迟恭则以门神传世,在百姓中的名气也一点不逊。地道跟他们有关,但与另一个人的关系更直接,那就是刘武周,李世民的对手尉迟恭的上司。几年后尉迟恭才归了李世民,成为其心腹大臣。在清代章回小说《说唐全传》中,刘武周的形象非常彪悍:“头戴双风抢珠的赤金盔,身穿黄金鱼鳞锁子甲,坐下走阵嘶风马,手执九环大砍刀,赤面黄须,一似天神下降;声音洪亮,犹如二月春雷。”但最终他还是败给李世民。未败前,两军对垒,尚气势如虹的刘武周择绵山之北,以黄土夯筑起一道周长一千三百多米、高近十米的堡墙,东西长三百多米、南北宽两百多米,用以屯兵、蓄粮、御敌、休养、生息。地道就是在这个堡内,由刘武周操持建造起来的。当初兴建时,无论地上地下,都没有形成任何文字。然后刘武周败了,北逃,被杀,他精心建起的这座攻防兼备的城堡,最终也没能保住他的性命。没有查到他具体的生卒年,也没有关于他子孙的半点信息。成王败寇,现实永远如此残酷。站在城墙上向下俯视,堡内只有南北两道门,不对称,主干道为防御故意修成S形,两旁鱼骨般岔开的巷子井然有序又玄机重重;堡的左、中、右各有一条深沟延伸着,西面峭壁陡坡,深达数十丈,东面居高临下,阻隔着一条兵马难逾的大沟堑。长吁几口气,不免暗生一丝心疼。有着如此细密心思和卓越才情的刘武周,他的下场不该那么凄凉。当年他可曾在同一个位置站立打量过这座城堡?或者再一抬头,绵山便扑面而来了,此时春秋时期那个名叫介子推的贤士,是否在脑海浮现过?介子推陪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颠沛流离十九年,甚至割股熬汤给重耳喝,重耳重回晋国,坐上王位后,他却坚拒所有功名和赏赐,隐到绵山。即使大火围山逼迫,他也宁死不违己意。如果刘武周肯效仿,退出江湖,安于城堡里的日常,他或许可以开启另一种迥异的人生。这世界纷争一直太多,后退半步,爱惜自己,内心的嘈杂声就会渐渐平息。我相信刘武周也不是没有倦怠沮丧的时候,建起如此精巧的城堡和那么浩大的地道,至少他已经表露出守的心态和姿势了,只是抵不过自己蠢动的野心,惯性把他带向千疮百孔的不归路。风云流散,建堡的人早已被岁月掩埋深处,堡却留在原地,在这个细雨如丝的初秋里,谜一般肃静伫立。而那裸不知是否刘武周亲手种下的老槐树,仍然年年催发新芽,并且用树洞接纳了一株柳树,它们友好搂抱着,一起眷来秋往。在面积上万平方米的张壁城堡内,庙宇竟达二十多座,其中立于最高处的可罕庙,就是纪念曾被封过“可汗”的刘武周。偌大天下,这可能是唯一为他设立的庙宇。张壁还是没有忘记他。如果刘武周的灵魂能够在祠里安歇,日日注视城堡里的一砖一瓦被晨曦拂过、一草一木被晚霞笼罩,他该由衷祈望岁月从此静好,不再烽火吧?云动墙不动,风走山不走。张壁属于介休市,而“介休”正是得名于介子推。山上与山下,两位曾在这块土地上活过的男人,此时各自心怀感慨,欲说还休。(选自《文汇报》,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说张壁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一脚踩到世外、穿越到过去,这样的表述让张壁的历史感扑面而来。B.作者认为历史上没有留下刘武周的相关信息,这或许与其对手李世民有关,也进一步验证了成王败寇的逻辑。C.文章详细描述了从城墙上向下俯视所看到的古堡结构,表现出建造者刘武周细密的心思和卓越的才情。D.作者选取初秋里的“槐抱柳”形象,“催发新芽”“一起春来秋往”蕴含着世事变迁、自然永恒的客观规律。(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对潮湿环境的描写,运用了“细密”“处心积虑”“躲暗处”等问,契合了参观对象张壁古堡的氛围。B.作者特意插入用“拙劣的仿品”赚取门票的段落,并以疑问句勾起读者兴趣,为下文参观张壁古堡张本。C.文章游踪与怀想交织,作者游览张壁地道,古堡时联想起建造者刘武周,游览绵山时联想起介子推。D.文章题目一目了然,既明确地指出了参观的地点,也直接表明作者借“怀想”两位历史人物抒发感慨。(3)跟随作者的文思,刘武周的形象逐渐展现在读者眼前。请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展现这一人物形象的。(4)文章结尾说:“山上与山下,两位曾在这块土地上活过的男人,此时各自心怀感慨,欲说还休。”请结合文本思考,这里的“感慨”包括哪些内容?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①十六年春正月,天子命公世子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太原商曜等以大陵叛,遣夏侯渊、徐晃围破之。张鲁据汉中,三月,遣钟繇讨之。公使渊等出河东与繇会。②是时关中诸将疑繇欲自袭,马超遂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叛。遣曹仁讨之。超等屯潼关,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秋七月,公西征,与超等夹关而军。公急持之,而潜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阪津,据河西为营。公自潼关北渡,未济,超赴船急战。校尉丁斐因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循河为甬道而南。贼退,拒渭口,公乃多设疑兵,潜以舟载兵入渭,为浮桥,夜,分兵结营于渭南。贼夜攻营,伏兵击破之。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公不许。九月,进军渡渭。③超等数挑战,又不许;固请割地,求送任子,公用贾诩计,伪许之。韩遂请与公相见,公与遂父同岁孝廉,又与遂同时侪辈,于是交马语移时,不及军事,但说京都旧故,拊手欢笑。既罢,超等问遂:“公何言?”遂曰:“无所言也。”超等疑之。他日,公又与遂书,多所点窜,如遂改定者;超等愈疑遂。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遂、超等走凉州,杨秋奔安定,关中平。诸将或问公曰:“初,贼守潼关,渭北道缺,不从河东击冯翊而反守潼关,引日而后北渡,何也?”公曰:“贼守潼关,若吾入河东,贼必引守诸津,则西河未可渡,吾故盛兵向潼关。贼悉众南守,西河之备虚,故二将得擅取西河;然后引军北渡,贼不能与吾争西河者,以有二将之军也。连车树栅,为甬道而南,既为不可胜,且以示弱。渡渭为坚垒,虏至不出,所以骄之也;故贼不为营垒而求割地。吾顺言许之,所以从其意,使自安而不为备,因畜士卒之力,一旦击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兵之变化,固非一道也。”始,贼每一部到,公辄有喜色。贼破之后,诸将问其故。公答曰:“关中长远,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来集,其众虽多,莫相归服,军无适主,一举可灭,为功差易,吾是以喜。”④冬十月,军自长安北征杨秋,围安定。秋降,复其爵位,使留抚其民人。十二月,自安定还,留夏侯渊屯长安。(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子”:指帝王、诸侯的嫡长子。“小子何莫学夫诗”中“小子”表现了孔子对百姓的歧视。“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中“二三子”是敬称。B.“甬道”:是在两侧筑起墙垣以防劫夺的通道。“潼关”与“铁马秋风大散关”中“大散关”都是关防要隘,为兵家必争之地。C.“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词语本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后来,孝廉这个名称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D.“点窜”:是涂改的意思。成语“文不加点”就是指文章一气写成,不用涂改,用来形容人文思敏捷,下笔成章。(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征讨马超等将领叛乱时,马超屯守潼关,由于关西兵特别强悍,曹操命令各位将领只需坚守营垒,不要和叛军作战。B.曹操西征,与马超隔关对垒,暗中派遣徐晃、朱灵二将在夜里渡过蒲阪津,据守黄河以西修建营垒,等待时机。C.曹操采用贾诩的计策,假意答应马超割地、送人质的请求,与韩遂相见,主要是因为与韩遂是故交,感情深,马超却对韩遂生疑。D.曹操答应马超割地的请求,是为了让马超放松警惕,趁机积蓄士兵的力量,最后让自己能够抓住机会一击成功。(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校尉丁斐因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②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③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④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四.诗歌阅读(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声声慢•嘲红木犀【1】辛弃疾【2】余儿时尝入京师禁中凝碧池,因书当时所见。开元盛日【3】,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管弦凝碧池上【4】,记当时、风月愁侬。翠华远【5】,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只为天姿冷淡,被西风酝酿,彻骨香浓。枉学丹蕉,叶底偷染妖红。道人取次【6】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注释:【1】木犀:桂花的别称,花有浓香。其红花者称为丹桂。【2】辛弃疾:写作本词时作者被免职,于上饶带湖闲居。【3】开元盛日:杜甫《忆昔二首》中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4】凝碧池上:安史之乱,安禄山掳梨园弟子数百人,会于凝碧池,宴伪官数十人。【5】翠华远:指北宋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幽禁。翠华,皇帝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6】取次:随意。(1)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三句写唐宫丹桂美景,实际借唐喻宋,侧面反映当时北宋的繁荣昌盛。B.“十里”两句写桂花之多、桂花之香,其花蕊犹如金粟点缀,独具风采。C.“管弦”三句写凝碧池上有管弦之音、清风明月,当时的宾主却满面愁容。D.“翠华远”三句,紧承“风月愁侬”,写了宋旧宫破败,物是人非的愁苦。(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由眼前实景入手,纵横古今,处处写花,处处说人论事,融汇深沉的忧思。B.“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与“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所表达的情感相近。C.词人借木犀外表随意、香气浓郁的特点表达被迫赋闲、不改其志的高尚情操。D.此词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在今昔对照中寄托黍离之悲,词意凄婉,含蓄幽深。(3)有人说结尾三句甚是巧妙,请结合词句,简述其妙处。五.默写(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2)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诗中“,”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的这种心情。(3)《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4)《赤壁赋》中描绘秋风拂来,江水澄净,不起波浪的景色的诗句是:,。六.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14分,每小题14分)6.(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雨后的四姑娘山下,盘山公路有些湿滑。恰逢雨季,因川西特殊的地质原因,不时有翻滚而下的山石挡在路中,不过马上就有清障车与公路维护人员来清理干净。不多时就恢复了通畅。车轮滚滚,奔驰着的大小车辆载着的旅客、各式各样的货物驶向川西大地的深处。公路边是川流不息的岷江,承载着川西的悠久历史_____奔腾而过。两侧的山岭壁立千刃,如劈如削,山上奇峰突起,危岩耸立。岭间很是疏宽,四围合壁,托举起一个平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平原上又扬起一个个山、水、村、田、路的单元组合。眼前是散落在川西高原阿坝州上多如繁星的古老村寨之一,一个曾经交通闭塞、贫穷落后的水磨镇。12年前那场大地震之后,一地有难,八方支援,再建重生的水磨古镇,不仅保留和恢复了她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更被赋予了全新的_____。而今,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水磨古镇更成为川西高原雪山脚下一只重生的金色凤凰。一栋栋新建的四层楼房从车窗外快速闪过。_____间,不时可以看到建筑风格独特的羌家山寨依水而居。那一座座纯泥夺筑的房子,裸露着高原的纯色,展现着凝重而悠远的风景,诉说着水磨镇动人的故事……(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林林总总浩浩荡荡风姿绰约浮光掠影B.林林总总莽莽苍苍风姿绰约蜻蜓点水C.形形色色莽莽苍苍风姿雅韵蜻蜓点水D.形形色色浩浩荡荡风姿雅韵浮光掠影(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第二段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B.“你的这位小姐满肚子以为自己不会好了,她有什么心事吗?她——她希望有一天能画那不勃斯海湾。”苏艾说。C.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总共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卷了。D.我甘心将这些台衔让给别人,在我自己的大名下面,毫不踌躇地写上——说书人,一个世人特准的撒谎家!(3)比喻具有相似性,能使句子更有表现力。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七.选择题(共1小题,满分3分,每小题3分)7.(3分)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赌博俱乐部贸然 B.松弛亲和力技俩 C.滥殇结骨眼胁迫 D.寒暄哈蜜瓜蜚声八.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8.(6分)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各题。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陈王信用之。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高祖时为陈涉置守顺三十家砀,至今血食①。(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注】①血食:祭祀。(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吴广素爱人素湍绿潭B.广故数言欲亡言陈王故情C.功宜为王陈胜王凡六月D.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夺而杀尉系而罪之B.忿恚尉,令辱之之陈C.皆刑其长吏此其所以败也D.杀之以应陈涉诸将以其故不亲附(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A.而且壮士不死就罢了,要死就该成就尊崇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B.况且壮士不死就算了,死就应该举出大的名号啊,王侯将相难道有(他们的)种族吗!C.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尊崇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D.而且壮士不死便算了,死就应该举出大的名号啊,王侯将相难道有(他们的)种族吗!(4)下列语句与之后的观点搭配最为恰当的一项是A.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成死者固十六七——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B.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作文(共1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60分)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赢”由五个汉字组成:亡、口、月、贝、凡,包含着赢家必备的五种意识或能力)请根据图形内容和寓意并结合自身发展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杭州高一语文期中典型卷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16分)1.(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二是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标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所有这些形式都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由于锺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新。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文品都互相沟通。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独立存在。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非常重要的资源,就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其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日常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因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1)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被群体或团体认同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是被个人认同的文化遗产。B.随着人们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断创新的特点。C.对于世界上那些已经被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个群体和团体都应该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D.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体现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A.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有多少表现形式,都应该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B.古琴艺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的是它所蕴含韵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而非其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C.包含着儒家中正平和旨意和道家清静淡远韵味的古琴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大音希声的境界。D.借助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一个民族及其日常生活。(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BA.雅士阶层之所以能够将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晶与诗品文品沟通,正是由于他们具有欣赏古琴艺术的水平。B.一个实物,如果不与非物质的形式,如表演、表现形式、技能等相联系,就不能独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C.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所以它比其他形式的文化遗产更值得保护。D.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所以每个人身上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考点】论文;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解答】(1)C、“各个群体和团体都应该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与原文第一段意思不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要求各个团体都应该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2)B、“而非其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错误,原文第三段第一句话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3)A、“正是由于他们具有欣赏古琴艺术的水平”原文没提到这一点;C、“所以它比其他形式的文化遗产更值得保护”错误,原文最后一段只说是更有价值并不代表更值得保护。D、“所以每个人身上都有非物质文化遗”错误,并不是所有社会传统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文最后一段表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因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答案:(1)C(2)B(3)B【点评】一般论述类文本以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的面目出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它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张壁,怀想刘武周和介子推林那北那天一到山西张壁,就有一脚踩到世外的感觉,或者是穿越,回到明,回到唐宋,甚至更早,比秦与汉。正下着雨,极其细密绵软的那种,与其说是雨,其实更像是谁处心积虑躲暗处制造出氛围宛若舞台上干冰荡出的弥天雾气。湿起来的路因此泛出一层水汪汪的油亮,亮得干净晶莹。路是色与青色石头铺出的,中间三道竖砌,两旁随意横排,极不规整,已经被无数往来的脚踩得坑坑洼洼恰好就与路边敦实的老屋、屋旁爬满青苔的大树有了呼应,它们一起古色着,陈而不旧。因为有过一段做地方志的经历,我对“历史”二字的敏感,常常超过现实。去过很多自封的古村落,其实都不过是拙劣的仿品,所谓修旧如旧后,假模假式地用以赚取门票的钱。张壁也是吗?起这个警觉在心底确实暗暗浮动过。上过的当,往往自然而然就成为人生经验,让我们的心渐渐坚破漠然。直至见过地道。地道在南堡门的右前方,沿阶而下,就下到一个砖土混杂的宽阔空间,高处两左右,低处也与我个子差不多,接近一米七,微微躬点腰就可通行。行人不多,但洞意外地长,并且渐渐下行,一层走过,又下一层,再下另一层,一共三层。一路上看到挂有“粮仓”“将军洞”“屯兵洞”类的牌子,眼光都一掠而过。接下去突然一震——水井,地道里居然挖了井,竟有六口之多。六口可以供一两万人使用吧?更奇怪的是还有马厩和马槽,如此说来除了藏人,这里还藏得下马匹?想起电影《地道战》,以为不过是同一时期的产物,问了当地人后大吃一惊——它居然建于隋末,是一四百多年前的原物。冷兵器时代,马才能享此殊荣,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啊。隋末,那个烽烟四起的乱世,李世民和尉迟恭都曾在这片土地上马奔箭走,拿性命赴一场场鲜血四溅的纷争。赌赢的李世民坐上龙椅,开创大唐盛世,而骁勇善战的尉迟恭则以门神传世,在百姓中的名气也一点不逊。地道跟他们有关,但与另一个人的关系更直接,那就是刘武周,李世民的对手尉迟恭的上司。几年后尉迟恭才归了李世民,成为其心腹大臣。在清代章回小说《说唐全传》中,刘武周的形象非常彪悍:“头戴双风抢珠的赤金盔,身穿黄金鱼鳞锁子甲,坐下走阵嘶风马,手执九环大砍刀,赤面黄须,一似天神下降;声音洪亮,犹如二月春雷。”但最终他还是败给李世民。未败前,两军对垒,尚气势如虹的刘武周择绵山之北,以黄土夯筑起一道周长一千三百多米、高近十米的堡墙,东西长三百多米、南北宽两百多米,用以屯兵、蓄粮、御敌、休养、生息。地道就是在这个堡内,由刘武周操持建造起来的。当初兴建时,无论地上地下,都没有形成任何文字。然后刘武周败了,北逃,被杀,他精心建起的这座攻防兼备的城堡,最终也没能保住他的性命。没有查到他具体的生卒年,也没有关于他子孙的半点信息。成王败寇,现实永远如此残酷。站在城墙上向下俯视,堡内只有南北两道门,不对称,主干道为防御故意修成S形,两旁鱼骨般岔开的巷子井然有序又玄机重重;堡的左、中、右各有一条深沟延伸着,西面峭壁陡坡,深达数十丈,东面居高临下,阻隔着一条兵马难逾的大沟堑。长吁几口气,不免暗生一丝心疼。有着如此细密心思和卓越才情的刘武周,他的下场不该那么凄凉。当年他可曾在同一个位置站立打量过这座城堡?或者再一抬头,绵山便扑面而来了,此时春秋时期那个名叫介子推的贤士,是否在脑海浮现过?介子推陪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颠沛流离十九年,甚至割股熬汤给重耳喝,重耳重回晋国,坐上王位后,他却坚拒所有功名和赏赐,隐到绵山。即使大火围山逼迫,他也宁死不违己意。如果刘武周肯效仿,退出江湖,安于城堡里的日常,他或许可以开启另一种迥异的人生。这世界纷争一直太多,后退半步,爱惜自己,内心的嘈杂声就会渐渐平息。我相信刘武周也不是没有倦怠沮丧的时候,建起如此精巧的城堡和那么浩大的地道,至少他已经表露出守的心态和姿势了,只是抵不过自己蠢动的野心,惯性把他带向千疮百孔的不归路。风云流散,建堡的人早已被岁月掩埋深处,堡却留在原地,在这个细雨如丝的初秋里,谜一般肃静伫立。而那裸不知是否刘武周亲手种下的老槐树,仍然年年催发新芽,并且用树洞接纳了一株柳树,它们友好搂抱着,一起眷来秋往。在面积上万平方米的张壁城堡内,庙宇竟达二十多座,其中立于最高处的可罕庙,就是纪念曾被封过“可汗”的刘武周。偌大天下,这可能是唯一为他设立的庙宇。张壁还是没有忘记他。如果刘武周的灵魂能够在祠里安歇,日日注视城堡里的一砖一瓦被晨曦拂过、一草一木被晚霞笼罩,他该由衷祈望岁月从此静好,不再烽火吧?云动墙不动,风走山不走。张壁属于介休市,而“介休”正是得名于介子推。山上与山下,两位曾在这块土地上活过的男人,此时各自心怀感慨,欲说还休。(选自《文汇报》,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文章开头说张壁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一脚踩到世外、穿越到过去,这样的表述让张壁的历史感扑面而来。B.作者认为历史上没有留下刘武周的相关信息,这或许与其对手李世民有关,也进一步验证了成王败寇的逻辑。C.文章详细描述了从城墙上向下俯视所看到的古堡结构,表现出建造者刘武周细密的心思和卓越的才情。D.作者选取初秋里的“槐抱柳”形象,“催发新芽”“一起春来秋往”蕴含着世事变迁、自然永恒的客观规律。(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开头对潮湿环境的描写,运用了“细密”“处心积虑”“躲暗处”等问,契合了参观对象张壁古堡的氛围。B.作者特意插入用“拙劣的仿品”赚取门票的段落,并以疑问句勾起读者兴趣,为下文参观张壁古堡张本。C.文章游踪与怀想交织,作者游览张壁地道,古堡时联想起建造者刘武周,游览绵山时联想起介子推。D.文章题目一目了然,既明确地指出了参观的地点,也直接表明作者借“怀想”两位历史人物抒发感慨。(3)跟随作者的文思,刘武周的形象逐渐展现在读者眼前。请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展现这一人物形象的。(4)文章结尾说:“山上与山下,两位曾在这块土地上活过的男人,此时各自心怀感慨,欲说还休。”请结合文本思考,这里的“感慨”包括哪些内容?【考点】散文;内容理解与概括;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发掘作品主题意蕴.【答案】(1)B(2)C(3)①通过对张壁古堡的描写,展现出刘武周的细密心思和卓越才情。②通过引用《说唐全传》中对刘武周形象的描写,凸显了他的英勇。③通过怀想介子推,在两者不同人生选择的对比中,凸显人物的悲情色彩。(4)①刘武周应该明白成王败寇的逻辑,如果能够放弃战争和野心,学会坚守,或许能有岁月静好的结局;②介子推拒绝功名,坚守平淡,才能在身后赢得美名;③历史不会变道,但人生可以变通,后人应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文本内容,再判断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时,要明确文本的艺术特色,再判断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展现方法的能力。解答时,要筛选文本相关内容,再分析作答。(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筛选文本相关内容,再分析作答。【解答】(1)B.“这或许与其对手李世民有关”不是作者的观点,选项属于主观臆断。故选B。(2)C.“游览绵山时联想起介子推”错误,由文中“或者再一抬头,绵山便扑面而来了”可知,作者并没有“游览绵山”。故选C。(3)文章既有对张壁古堡的描写,也有对历史人物的怀想,且这些内容都与刘武周密切相关。写张壁古堡的精巧与浩大,展现出建造者刘武周的细密心思和卓越才情;对刘武周生平事迹的怀想,引用了《说唐全传》中的描写,显示出人物的英勇;对介子推的怀想,重在展现其与刘武周人生选择的不同,在对比中显出刘武周身上的悲情色彩。(4)这里的“感慨”实际说的是作者借刘武周和介子推之口表达的思考。该句前面提到,刘武周“该由衷祈望岁月从此静好,不再烽火吧?”“‘介休’正是得名于介子推”,再结合文章后半部分的“怀想”,可知作者推崇介子推的不慕名利,坚持归隐,认为如果刘武周能够效仿介子推,放弃欲望和纷争,“安于城堡里的日常”,也许下场就不会那么凄凉,“可以开启另一种迥异的人生”。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概括出作者的思考,即这两人的经历告诉我们退一步海阔天空。答案:(1)B(2)C(3)①通过对张壁古堡的描写,展现出刘武周的细密心思和卓越才情。②通过引用《说唐全传》中对刘武周形象的描写,凸显了他的英勇。③通过怀想介子推,在两者不同人生选择的对比中,凸显人物的悲情色彩。(4)①刘武周应该明白成王败寇的逻辑,如果能够放弃战争和野心,学会坚守,或许能有岁月静好的结局;②介子推拒绝功名,坚守平淡,才能在身后赢得美名;③历史不会变道,但人生可以变通,后人应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点评】文学类选择题解答步骤:第一步:细读选项,抓关键。此类题4个选项,答题区域涉及文本的各个角落,因此需要仔细阅读选项,把握选项中的部分关键词语,给第二步打好基础。第二步:精准定位,找区间。根据选项中的关键性词语,迅速浏览文本,找与之匹配的关键词,从而确定选项的答题区间。第三步两相比较,问三问。两相比较就是把选项和相关区域的原文进行比较,在具体比较时可以“问三问”:选项有没有篡改内容,有没有混淆逻辑,有没有主观臆想;是否篡改了原文中表范围、程度、时间等的内容;是否混淆了原文中几个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原文中有没有此类信息。选项命制时加入了命题者的臆想,主观臆想的选项内容往往是无中生有的。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①十六年春正月,天子命公世子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太原商曜等以大陵叛,遣夏侯渊、徐晃围破之。张鲁据汉中,三月,遣钟繇讨之。公使渊等出河东与繇会。②是时关中诸将疑繇欲自袭,马超遂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叛。遣曹仁讨之。超等屯潼关,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秋七月,公西征,与超等夹关而军。公急持之,而潜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阪津,据河西为营。公自潼关北渡,未济,超赴船急战。校尉丁斐因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循河为甬道而南。贼退,拒渭口,公乃多设疑兵,潜以舟载兵入渭,为浮桥,夜,分兵结营于渭南。贼夜攻营,伏兵击破之。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公不许。九月,进军渡渭。③超等数挑战,又不许;固请割地,求送任子,公用贾诩计,伪许之。韩遂请与公相见,公与遂父同岁孝廉,又与遂同时侪辈,于是交马语移时,不及军事,但说京都旧故,拊手欢笑。既罢,超等问遂:“公何言?”遂曰:“无所言也。”超等疑之。他日,公又与遂书,多所点窜,如遂改定者;超等愈疑遂。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遂、超等走凉州,杨秋奔安定,关中平。诸将或问公曰:“初,贼守潼关,渭北道缺,不从河东击冯翊而反守潼关,引日而后北渡,何也?”公曰:“贼守潼关,若吾入河东,贼必引守诸津,则西河未可渡,吾故盛兵向潼关。贼悉众南守,西河之备虚,故二将得擅取西河;然后引军北渡,贼不能与吾争西河者,以有二将之军也。连车树栅,为甬道而南,既为不可胜,且以示弱。渡渭为坚垒,虏至不出,所以骄之也;故贼不为营垒而求割地。吾顺言许之,所以从其意,使自安而不为备,因畜士卒之力,一旦击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兵之变化,固非一道也。”始,贼每一部到,公辄有喜色。贼破之后,诸将问其故。公答曰:“关中长远,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来集,其众虽多,莫相归服,军无适主,一举可灭,为功差易,吾是以喜。”④冬十月,军自长安北征杨秋,围安定。秋降,复其爵位,使留抚其民人。十二月,自安定还,留夏侯渊屯长安。(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世子”:指帝王、诸侯的嫡长子。“小子何莫学夫诗”中“小子”表现了孔子对百姓的歧视。“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中“二三子”是敬称。B.“甬道”:是在两侧筑起墙垣以防劫夺的通道。“潼关”与“铁马秋风大散关”中“大散关”都是关防要隘,为兵家必争之地。C.“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词语本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后来,孝廉这个名称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D.“点窜”:是涂改的意思。成语“文不加点”就是指文章一气写成,不用涂改,用来形容人文思敏捷,下笔成章。(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征讨马超等将领叛乱时,马超屯守潼关,由于关西兵特别强悍,曹操命令各位将领只需坚守营垒,不要和叛军作战。B.曹操西征,与马超隔关对垒,暗中派遣徐晃、朱灵二将在夜里渡过蒲阪津,据守黄河以西修建营垒,等待时机。C.曹操采用贾诩的计策,假意答应马超割地、送人质的请求,与韩遂相见,主要是因为与韩遂是故交,感情深,马超却对韩遂生疑。D.曹操答应马超割地的请求,是为了让马超放松警惕,趁机积蓄士兵的力量,最后让自己能够抓住机会一击成功。(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校尉丁斐因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②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③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④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考点】历史事件;文言翻译;内容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A.“小子”指孔子以长者的口吻来教育年轻人,不是歧视。(2)C.“主要是因为与韩遂感情深”无中生有。(3)①“饵”:名词用作动词,引诱;“乱”:混乱;“乃”:才。译文为:校尉丁斐(见情况紧急)于是放出大批牛马来引诱敌兵,敌兵争抢牛马导致混乱,曹公才得以渡过黄河。②“险阻”:形容词用作名词,指险要的地形;“征”:征讨,讨伐。译文为:假如贼兵各自凭依险要的地形,(我们)要征讨他们,非没有一两年的时间不能平定啊。③“凡”:所有、总共;“是”:这;“山水有异态者”句式;“皆我有也”句式;“未始”:不曾;“之”:取独。译文为:(我)认为所有这个州有奇异形态的山水,都被我所享有了,但从不知道西山怪异独特。④“所以”:表原因;“冀”:希望;“见”:我。译文为:所以现在我详细地说明这样做的理由,是希望君实(您)或许会宽恕我。答案:(1)A(2)C(3)①校尉丁斐(见情况紧急)于是放出大批牛马来引诱敌兵,敌兵争抢牛马导致混乱,曹公才得以渡过黄河。②假如贼兵各自凭依险要的地形,(我们)要征讨他们,非没有一两年的时间不能平定啊。③(我)认为所有这个州有奇异形态的山水,都被我所享有了,但从不知道西山怪异独特。④所以现在我详细地说明这样做的理由,是希望君实(您)或许会宽恕我。【参考译文】建安十六年春天正月,天子汉献帝任命曹公的世子【世子:指帝王、诸侯的嫡长子】曹丕担任五官中郎将,并设置所属官员【以往,不置官属,表明加重荣宠,提高政治地位】,是丞相的副手。太原商曜(yào)等人凭借占据的大陵县反叛,曹公派夏侯渊、徐晃带兵攻破大陵。张鲁占据汉中郡,三月,曹公派钟繇前去讨伐他,又命令夏侯渊等人从河东郡出兵,与钟繇会合。这时,关中的将领们都怀疑钟繇会来袭击自己。马超于是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人起兵叛乱。曹公派曹仁征讨他们。马超等人在潼关屯兵,曹公告诫【敕:告诫】众将说:“关西士兵精勇强悍,(你们一定要)坚守营垒不要与他们交战。”同年秋七月,曹公率兵西征,和马超的军队隔着潼关驻扎下来。曹公用快速运动牵制住马超的部队,却暗中派徐晃、朱灵等将在夜里渡过蒲阪渡口,占领黄河以西的地区作为营地。曹公从潼关北面渡过黄河,还没有渡过,马超赶来,猛攻曹军的渡船。校尉丁斐(看到情况紧急)于是放出大批牛马来引诱敌兵,敌兵争抢牛马导致混乱,曹公才得以渡过黄河,沿着河道修筑通道往南推进【甬道:在两侧筑起墙垣以防劫夺的通道】。贼兵退走,占据渭口抵抗,曹公便多处设置疑兵【疑兵:为了虚张声势、迷惑敌人而布置的军队】,暗中用船运送士兵进入渭水,架设浮桥,当夜,分兵在渭水南岸结成营垒。敌军夜里进攻军营,(被)曹公伏兵击败。马超等人驻扎在渭南,派遣信使【信:信使】,以割让黄河以西为条件求和,曹公不答应。九月,大军渡过渭水,马超等人多次挑战,曹公却不应战,对方再三请求割让土地,要求互派人质求和【任子:人质,指为取信对方而用作抵押的人】,曹公采用贾诩的计谋,假意应允他。韩遂请求与曹公会面,曹公与韩遂的父亲是同年孝廉【孝廉:汉代察举官吏的科目名。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官吏】,又和韩遂是朋辈【侪chái辈:,朋辈、同辈】之人,因此两人并马马在阵前交谈多时,不谈军事情况,只说了些过去在京城里的交往旧事,(说到投机处)二人拍手【拊fǔ手:拍手】大笑。事后马超等人问韩遂:“曹操说了些什么事?”韩遂回答:“没说什么。”于是马超等人对韩遂起了疑心。几天以后,曹公又给韩遂写了封信,上面故意涂抹改动很多地方,好像是韩遂改定的,马超等人见了之后更加怀疑韩遂。曹公于是与他们约定【克:约定】日期会战,先用轻装部队挑逗敌军,打了很长时间后,这才派出精锐勇猛的虎骑夹攻,把他们打得大败,斩了成宜、李堪等。韩遂、马超等人逃往凉州,杨秋逃往安定郡,关中被平定。众将有问曹公说:“开始时,贼兵守卫潼关,渭水以北未曾设防,我们不从河东出击攻打冯翊,反而在潼关与敌兵相持,拖延时日以后才北渡黄河,这是为什么呢?。”曹公回答:“贼兵占据潼关,如果我军进入河东,贼兵必然会守住黄河上的各个渡口,那就不能渡过西河,为此我故意重兵逼近潼关;贼兵全力来守防南边,导致西河防备空虚,因此徐晃、朱灵二将才能轻易占领西河。此后我带大军北渡黄河,贼兵不能与我们争夺西河,是因为有二将的军队在。连结战车、竖起栅栏做通道向南推进,既是创造了敌军不能取胜的条件,同时又表明我军力量薄弱(借此麻痹敌人)。渡过渭水之后筑造深沟固垒,敌军来挑战坚持不出来,也是为了助长敌人骄气,因此贼军不造营垒,只求割地讲和,我便顺着他的意思佯应下来,之所以依着他们的意图,是为了使他们安心放松而不做一点准备,我军则养精蓄锐,一旦出击,就构成了所谓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兵重在随机应变,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开始的时候,贼兵每到一支部队,曹公脸上就增添一分喜色。贼兵被打败以后,众将问他高兴的原因,曹公回答:“关中地域辽阔,假如贼兵各自凭依险要的地形,(我们)要征讨他们,非没有一两年的时间不能平定啊。如今都来此处聚集,尽管人数众多,但彼此互不归服,没有统一的主帅【适:专主、统一】,一战即可消灭,建立战功颇为容易【差:副词,颇】,我因此高兴。”冬季十月,曹军从长安出发,北征杨秋,包围了安定。杨秋投降,又恢复了他的爵位,让他留下安抚当地的百姓。十二月,从安定班师而回朝,留夏侯渊驻守长安。【点评】完成文言文阅读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整体,观照局部。文本中的时、地、人、事、情、理等要弄清,文本的各个局部之间的关系要弄清,各个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要弄清,整体的中心意思要弄清。2.审读题干,明确指向。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不能遗漏。题干常出现的词,“分析”“概括”“理解”及其先后顺序都要认真思考;选“是”还是选“非”要看清楚;是分析原因还是概括品质,切勿马虎。3.重视注释,寻求“外援”。文后注释绝非可有可无,关于人物和事件背景的注释,往往关系到考生对选项正误的判断。四.诗歌阅读(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声声慢•嘲红木犀【1】辛弃疾【2】余儿时尝入京师禁中凝碧池,因书当时所见。开元盛日【3】,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管弦凝碧池上【4】,记当时、风月愁侬。翠华远【5】,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只为天姿冷淡,被西风酝酿,彻骨香浓。枉学丹蕉,叶底偷染妖红。道人取次【6】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注释:【1】木犀:桂花的别称,花有浓香。其红花者称为丹桂。【2】辛弃疾:写作本词时作者被免职,于上饶带湖闲居。【3】开元盛日:杜甫《忆昔二首》中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4】凝碧池上:安史之乱,安禄山掳梨园弟子数百人,会于凝碧池,宴伪官数十人。【5】翠华远:指北宋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幽禁。翠华,皇帝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6】取次:随意。(1)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前三句写唐宫丹桂美景,实际借唐喻宋,侧面反映当时北宋的繁荣昌盛。B.“十里”两句写桂花之多、桂花之香,其花蕊犹如金粟点缀,独具风采。C.“管弦”三句写凝碧池上有管弦之音、清风明月,当时的宾主却满面愁容。D.“翠华远”三句,紧承“风月愁侬”,写了宋旧宫破败,物是人非的愁苦。(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词人由眼前实景入手,纵横古今,处处写花,处处说人论事,融汇深沉的忧思。B.“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与“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所表达的情感相近。C.词人借木犀外表随意、香气浓郁的特点表达被迫赋闲、不改其志的高尚情操。D.此词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在今昔对照中寄托黍离之悲,词意凄婉,含蓄幽深。(3)有人说结尾三句甚是巧妙,请结合词句,简述其妙处。【考点】理解诗词词句;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作者情感.【答案】(1)C(2)A(3)结尾三句语意双关,既写出红木犀之凄凉,又写人借酒消愁,其中蕴含着词人深沉的忧患意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时,要理解诗句的含义及手法使用,再结合现行比对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解答】(1)C.“当时的宾主却满面愁容”错误。“侬”,我。“愁侬”,使我悲伤。所以并不是当时的宾主满面愁容。故选C。(2)A.“眼前实景”错误。由“余儿时尝入京师禁中凝碧池,因书当时所见”可知,作者所写的是回忆儿时曾经进入京城皇宫中所见到过的凝碧池的景色,是作者回忆的景色,而不是眼前之景。故选A。(3)结尾三句的意思是只怕是因为处境凄凉,它借酒浇愁使脸色酡红。结尾三句关合人、花,语意双关,既远承“烟锁深宫”,写红木犀之凄凉;又因花及人,写人借酒消愁。“为凄凉、长在醉中”,言外之意是说做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独醒”者更痛苦,正话反说,其中蕴含着词人深沉的忧患意识。答案:(1)C(2)A(3)结尾三句语意双关,既写出红木犀之凄凉,又写人借酒消愁,其中蕴含着词人深沉的忧患意识。译文:我小时候到过京城宫中的凝碧池,于是写下了当时所见。遥想在开元盛世的时候,皇宫里栽满了桂树,月光下树影重重。满城飘散着清香,原来是枝头上玲珑精致的桂花正在绽放,香彻十里。记得当时,在凝碧池边,管弦乐声不断,微风吹拂,月色正浓。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只可惜那如烟环般栽植在宫中的桂树,却永远被锁在了深宫之中。只因为她(桂树)生来就素净淡雅,秋风的吹拂酝染,使它酿就一身浓香彻骨。可惜她却要白白地效仿丹蕉树,偷偷将叶里的花染成鲜艳的红色。桂花好像道人衣着随意,这是它自身香气的本色。只怕是因为处境凄凉,它借酒浇愁使脸色酡红。赏析:这首词虽然是“嘲红木犀”,却寄托着君国之忧和沧桑之感。词的上片追忆儿时所见北宋旧宫中高大的桂树,芬芳香浓。这里曾经歌舞升平,而今徽、钦二帝北入绝域,江南草木锁于深宫。下片写红木犀虽然改变了颜色,却仍然没有脱离木犀的气息,所谓自家“家风”,寄寓了词人深刻的民族观念。结尾两句为木犀解嘲,兼以自嘲。词人将千古兴亡、百年悲欢都在咏红木犀中呈现出来,其中蕴藏的是深沉的家国之痛。全词借花喻人,以小见大,在今昔对照中寄托黍离之悲,词意凄婉,含蓄幽深。上片泛咏旧京故宫草木。开篇化用杜甫诗,借唐喻宋,谓北宋盛时,宫中花木繁盛,桂影重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北宋的繁荣昌盛。这和李清照所说:“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一样,都有以小见大之意。“十里芬芳”二句由大到小,映带出红木犀。木犀、金粟,都是桂花的别名。“十里芬芳”上承“桂影重重”,写桂花之多、桂花之香;“一枝金粟”,写红木犀的耀眼出众。“玲珑”二字则把木犀花蕊似金粟点缀的风采准确地描写出来,但点到为止,为下片正面描写红木犀预留了充分的余地。凝碧池本来是唐代宫廷中的池沼名,天宝末年,安禄山攻陷长安,王维身陷贼手,赋诗云:“秋槐零落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不过,唐宋的凝碧池并非同一处,词人是借用王维诗意,说明当时凝碧池上虽有管弦之音,却不能给人以快慰之感,反倒使人感风吟月,满怀愁云。“翠华远”三句紧承“风月愁侬”写词人发愁的原因:二帝被囚远方,故宫荒芜,昔日的奇花异草难见天日,其“君国之忧”与沧桑之感表露无遗。下片正面赋写红木犀。“只为”两句写红木犀的色与香。“天姿冷澹”,谓其质姿天然而不艳冶;“彻骨香浓”,言其香之经久不息。以“天姿冷澹”和“彻骨香浓”八字赋红木犀,可谓形神兼备。而“被西风酝酿”五字,不仅点出了木犀开花的季节,还暗示出它的孕育过程,运笔细密。“枉学”二句正面点明所赋为红木犀。“叶底偷染妖红”,谓木犀花之红可以和丹蕉相比。而“枉学”是说花虽艳红,却开不逢时,已无人去欣赏它了。“道人”二句用晦堂禅师为黄庭坚说法的典故,谓即使木犀花淡红多叶,只要其香为木犀之香,依然是“道人家风”,风韵不减。“又怕是”二句关合人、花,语意双关,既远承“烟锁深宫”,写红木犀之凄凉;又因花及人,写人借酒消愁。“为凄凉、长在醉中”,言外之意是说做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独醒”者更痛苦,正话反说,其中蕴含着词人深沉的忧患意识。这首词名义上是追忆儿时入禁中凝碧池所见所感,事实上渗透着词人当时的悲苦情绪。全词由回忆入手,纵横古今,虽处处写花,却只出现一次本体“桂”字,表现出词人丰富的学识和表现技巧;又虽处处写花,却处处说人论事,融汇深沉的家国忧思、民族伤感,藏而不露,含蓄幽深。【点评】怎样才算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五.默写(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诗中“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的这种心情。(3)《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4)《赤壁赋》中描绘秋风拂来,江水澄净,不起波浪的景色的诗句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考点】名篇名句默写.【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解答】故答案为:(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重点字:拂)(2)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重点字:默)(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重点字:鄙)(4)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重点字:清)【点评】《赤壁赋》中的名句辑录: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4.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6.融情景理于一炉,生发“理”的诗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7.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六.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14分,每小题14分)6.(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雨后的四姑娘山下,盘山公路有些湿滑。恰逢雨季,因川西特殊的地质原因,不时有翻滚而下的山石挡在路中,不过马上就有清障车与公路维护人员来清理干净。不多时就恢复了通畅。车轮滚滚,奔驰着的大小车辆载着的旅客、各式各样的货物驶向川西大地的深处。公路边是川流不息的岷江,承载着川西的悠久历史_____奔腾而过。两侧的山岭壁立千刃,如劈如削,山上奇峰突起,危岩耸立。岭间很是疏宽,四围合壁,托举起一个平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平原上又扬起一个个山、水、村、田、路的单元组合。眼前是散落在川西高原阿坝州上多如繁星的古老村寨之一,一个曾经交通闭塞、贫穷落后的水磨镇。12年前那场大地震之后,一地有难,八方支援,再建重生的水磨古镇,不仅保留和恢复了她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更被赋予了全新的_____。而今,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水磨古镇更成为川西高原雪山脚下一只重生的金色凤凰。一栋栋新建的四层楼房从车窗外快速闪过。_____间,不时可以看到建筑风格独特的羌家山寨依水而居。那一座座纯泥夺筑的房子,裸露着高原的纯色,展现着凝重而悠远的风景,诉说着水磨镇动人的故事……(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DA.林林总总浩浩荡荡风姿绰约浮光掠影B.林林总总莽莽苍苍风姿绰约蜻蜓点水C.形形色色莽莽苍苍风姿雅韵蜻蜓点水D.形形色色浩浩荡荡风姿雅韵浮光掠影(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第二段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A.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B.“你的这位小姐满肚子以为自己不会好了,她有什么心事吗?她——她希望有一天能画那不勃斯海湾。”苏艾说。C.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总共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卷了。D.我甘心将这些台衔让给别人,在我自己的大名下面,毫不踌躇地写上——说书人,一个世人特准的撒谎家!(3)比喻具有相似性,能使句子更有表现力。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考点】词语辨析;破折号;比喻.【答案】(1)D(2)A(3)①句中把旧貌换新颜的水磨古镇比作重生的金色凤凰,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凤凰变成金色,需要经过重生,水磨古镇面貌的改变,是经过国家扶贫政策的推动,二者都经过质的变化。③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水磨古镇的巨变,富有表现力。【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看是否使用合适。(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平时要注意识记常见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3)本题考查理解运用常见修辞的能力。解答时注意分析比喻修辞的特点和表达效果。【解答】(1)第一组,林林总总:形容杂乱众多。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种类很多。此空陈述对象是“旅客”,指人很多,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所以应选“形形色色”。第二组,浩浩汤汤: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莽莽苍苍:指原野辽阔,无边无际。此空陈述对象是“岷江”,所以应选“浩浩汤汤”。第三组,风姿绰约: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风姿雅韵:形容文雅而有礼貌。此空陈述对象是“再建重生的水磨古镇”,不是女子,所以应选“风姿雅韵”。第四组,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蜻蜓点水:蜻蜓碰一下水面就立刻飞开。比喻做事情不深入实际。此空说“一栋栋新建的四层楼房从车窗外快速闪过”,侧重强调“观察不细致”,所以应选“浮光掠影”。故选D。(2)例句,解释说明,具体解释“这个平原”是一个自治州。A.解释说明,解释了中年人具体是谁;B.声音延长,指说话人的一种迟缓;C.语义转折,委婉的说马克思去世了;D.引出下文,引出书写的内容。故选A。(3)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的水磨古镇”,喻体是“重生的金色凤凰”,二者的相似性都是“都是旧貌换新颜”。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水磨古镇,在国家的精准扶贫下变得一片欣欣向荣,就像凤凰涅槃,获得新生一样,赋予了新的生命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磨古镇发生的巨大变化,给人的风姿雅韵的感觉,歌颂了党的精准扶贫的好政策。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答案:(1)D(2)A(3)①句中把旧貌换新颜的水磨古镇比作重生的金色凤凰,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凤凰变成金色,需要经过重生,水磨古镇面貌的改变,是经过国家扶贫政策的推动,二者都经过质的变化。③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水磨古镇的巨变,富有表现力。【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1.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2.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3.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4.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5.改正语段中的病句;6.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七.选择题(共1小题,满分3分,每小题3分)7.(3分)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赌博俱乐部贸然 B.松弛亲和力技俩 C.滥殇结骨眼胁迫 D.寒暄哈蜜瓜蜚声【考点】字形.【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字形。结合词语的意思分析作答。【解答】A.正确。B.“技俩”的“技”应改为“伎”。C.“结骨眼”的“结”应改为“节”。D.“哈蜜瓜”的“蜜”应改为“密”。故选:A。【点评】字形积累:眼高手低刨根问底诋毁民生凋敝狗尾续貂掉书袋吊胃口掉以轻心尾大不掉提心吊胆沽名钓誉重叠层峦叠嶂层见叠出叠床架屋更迭花样迭出迭挫强敌高潮迭起后悔不迭喋喋不休喋血通牒间谍谍报影碟碟子顶礼膜拜鼎力相助三足鼎立大名鼎鼎革故鼎新纱锭签订合同修订书刊装订订书机碰钉子钉扣子亵渎渎职牛犊买椟还珠穷兵黩武赎罪尺牍连篇累牍渡过难关渡江度假村暗度陈仓端详断章取义兑现堕落腐化坠入深渊点缀缀句成文拾掇辍学咄咄逼人揆情度理安步当车螳臂当/挡车独当一面兵来将挡八.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8.(6分)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各题。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陈王信用之。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高祖时为陈涉置守顺三十家砀,至今血食①。(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注】①血食:祭祀。(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A.吴广素爱人素湍绿潭B.广故数言欲亡言陈王故情C.功宜为王陈胜王凡六月D.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夺而杀尉系而罪之B.忿恚尉,令辱之之陈C.皆刑其长吏此其所以败也D.杀之以应陈涉诸将以其故不亲附(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C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A.而且壮士不死就罢了,要死就该成就尊崇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B.况且壮士不死就算了,死就应该举出大的名号啊,王侯将相难道有(他们的)种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