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淄博市淄博实验中学、淄博齐盛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什么是新乐府?人们通常依据的是郭茂倩《乐府诗集·新乐府序》:“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常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其收录标准说得明白:一是唐世二是新歌曲。但由于郭茂倩依据了丰富的音乐文献,且依据的音乐文献大多失传,其界定的具体依据。今天我们是无从得知的,这就给后人造成了困扰,比如,哪些作品曾经是唐代的新歌曲?《乐府诗集》收录的新乐府并不完整,究竟应该如何界定、补辑,一直处在争论之中。早在1995年葛晓音《新乐府的缘起和界定》一文,对新乐府应该如何界定做出了深入的探讨,她对“唐世之新歌”予以绝对的认可,据此进一步提出新乐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乐府指从旧题乐府中派生的新题,或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取法汉魏古乐府,形成以“行”“怨”“词”“曲”为主的新题歌诗。狭义的新乐府指广义的新乐府中符合“兴谕规刺”内容标准的部分歌诗。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歌辞性标题只能是代表了一部分的乐府,有些乐府并不具有典型的歌辞性标题,如白居易的新乐府中绝大部分就不是这类题目,所以若以此衡量恐怕会遗漏一批新乐府辞:有些诗题虽带有“歌”“行”“曲”等标志,但未必就是乐府诗。如刘禹锡的《城西行》就不在其乐府卷中。因此,此标准仍然有待完善。其后,人们纷纷尝试制订更为具体的判定标准。人们之所以不断探讨新乐府判定标准,就是因为看到了新乐府蕴含的重要价值,尤其是其中反映时事、为民请命、总结一代之兴亡经验教训的乐府作品,体现了新乐府诗人的艺术成就和社会良知,具有珍贵的历史与文学价值。采用新乐府的形式记录历史、反映现实民生、追求理想政治,也是中国古代士人艺术理想与政治理想的完美结合。然而由于人们对《新乐府序》的解读不同,新乐府的界定标准产生了很大的争议,拟定的标准或过于宽泛,或过于狭窄,都不能完美诠释唐代新乐府,这里就给研究者留下进一步开拓的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在唐代还有新题乐府的概念。新题乐府侧重于表达题目的创新,其实和新乐府是一回事。根据实际创作情况来看,唐人所说的新乐府很丰富,既包括如元(稹)白(居易)新乐府那样揭露现实、批评政治的作品,也包括如娱乐场合演唱的作品。至于唐后,历代不乏题为新乐府的作品,都属于诗人的拟作了。(摘编自张煜《新乐府相关问题辨析》)材料二:认为新乐府概念不明而质疑新乐府运动存在的观点,主要源于对郭茂倩《乐府诗集·新乐府序》的误解:“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常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人们在解读时,基本是将“常”通假为“尝”,认为是“未尝被于声”。如2017年版中华书局点校整理本的《乐府诗集》,在其“出版说明”中直说新乐府辞是“辞拟乐府而未配乐”。有的学者在引用该文献时,也是径直改为“未尝被于声”。如黄耀堃《音乐与讽刺——新乐府考》等。据此理解就导致“唐世之新歌”与“未尝被于声”互相矛盾,导致乐府与诗的边界也不清晰,“其未诏伶人者,远之若曹陆依拟古题之乐府,近之若唐人自撰新题之乐府,皆当归之于诗,不宜与乐府清溷也”(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张煜《新乐府辞研究》指出,“声”与“歌”在文献出现的不同场合有不同含义,郭茂倩对新乐府辞的界定是有其标准的,而“新乐府辞是当时已经入乐演唱的或是清唱的乐府歌辞”。2017年,乐府学研究用力最深的吴相洲先生又对这段话重新进行解读,并在《文学遗产》发表《论郭茂倩新乐府舍义、范围及入乐问题》,该文认为“‘唐世之新歌’,意为唐代乐府新歌辞,名称来自《乐府新歌》等歌录;‘辞实乐府’,是说其乐府性质确切无疑;‘未常被于声’,意为不经常表演,而非从不表演”。这就解决了郭茂倩关于新乐府的界定前后“矛盾”的问题。从现存文献来看,《乐府诗集》所录新乐府,部分确有入乐的记载。如李峤《汾阴行》孟棨《本事诗》所载,云:“天宝末,玄宗尝乘月登勤政楼,命梨园弟子歌数阕。有唱李峤诗者云:‘富贵荣华能几时,山川满目泪沾衣。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不终曲而起,曰:‘李峤真才子也。’”其他如刘禹锡的《泰娘歌》《捣衣曲》等。因此,新乐府是以歌辞性质被收录于《乐府诗集》的,这些歌辞虽不常配乐演奏,但仍有被采入乐府机构演唱的机会,从而实现乐府诗的相应功能,实现创作者的心理期待。白居易的《新乐府》组诗正反复表达了这种被采诗的愿望。(摘编自万紫燕《论新乐府的歌辞性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天,如果我们依据郭茂倩对新乐府界定的标准,我们会很难确定哪些是唐代的新歌曲,且乐府与诗的边界也不清晰。B.葛晓音提出的新乐府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之分存在问题,如果单从歌辞性标题上看,我们无法区分所有的新乐府诗。C.因为郭茂倩制定的新乐府诗的标准无法实施,后人重新拟定标准,纳入了一些反映时事为民请命,总结兴亡的乐府作品。D.对“未常被于声”中“常”字理解为通假字“尝”,导致了人们对新乐府概念的怀疑,甚至否定新乐府运动存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乐府诗集》收录的乐府诗不完整,且如何界定、补辑处于争论之中,说明了郭茂倩的分类标准在当代还需要不断完善。B.按照葛晓音对新乐府的分类标准,李峤《汾阴行》应该纳入广义的新乐府诗,属于以“行”为主的新题歌诗。C.材料二列举吴相洲对《乐府诗集》内容重新解读的事例,意在说明郭茂倩对乐府诗的界定前后矛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D.材料二认为,新乐府作品有的已入乐,有的未入乐,但创作者们还是有被采诗入乐的心理期待。3.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论证新乐府具有歌辞性质观点的一项是(3分)A.“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忱《吊白居易》)B.“杜拾遗,知不知,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任华《寄杜拾遗》)C.“文人乐府,亦有不谐钟吕,直自为诗者矣。”(冯班《钝吟杂录》)D.“其乐府词数十篇,至于云韶乐工,无不讽诵。”(《旧唐书·李贺传》)4.针对性、典型性是理性分析文本中使用论据的基本要求,请结合材料二划线句子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5.结合材料一的有关内容,简要分析将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归入新乐府的理由。(5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花草之眼聂鑫森秋风送凉,雁字南飞。蓄着短发的杨帆,再次走向这个自行车修理铺,已是十年后。上午十点钟,湖南工业大学的校园里很安静,学生们都上课去了。她推着一辆刚买的“永久牌”自行车,经过校门口的传达室,再折向右边的一溜砖瓦平房,在一个窄小的门脸边支好车。店堂里,放着好几辆待修的自行车,一个头发斑白的汉子,正蹲着修补戳破了的车胎,洗白的蓝工装上油污斑斑。在店堂上端的小桌上,放着一个插了一支洁白芦花的绿瓷小花瓶,一个侧身而坐的女人,面对着芦花,久久静默。杨帆眼里忽地有了盈盈的泪水。车师傅和他妻子还守着这个修车铺。杨帆十年前从黔西一个小县,考上这所大学的包装设计系,师姐们就说起了这个夫妻店,还说他们已经在此修车好几年了。车师傅叫车百里。妻子叫蓝姑,是个盲人。从穷乡僻壤来的杨帆,怎么也没想到大学的校园有这么大,从宿舍区到教学区,要走三十几分钟;到食堂吃个饭,到图书馆去借书,都有不短的距离。自行车成了校园里最受人欢迎的交通工具。“永久”“凤凰”“飞鸽”……什么型号、什么牌子的车都有。杨帆不敢奢望。一个贫困农家的女儿,下面还有两个弟弟,读书钱全靠父母从土里刨出来。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学费和生活费都是由县教育局担保向银行去借贷的。同学问她怎么不去买辆自行车,她说:“在家走路爬山练出了脚力,方便哩。再说车子出毛病了,我不会修。”懂事的同学连忙附和地点点头。杨帆真的需要一辆车,可以节约出许多时间,去读书,听讲座,还能去校外看展览看风景。她决心从牙缝里省出钱来,买一辆只要可以凑合骑就行的二手自行车。她从修理铺前经过时,总会情不自禁地停下来,看码在墙边的自行车零散配件,笼头、车架、钢圈、踏脚,很多都生锈了。一天中饭后,她走进了修车铺。车师傅在校正钢圈,蓝姑在“看”花瓶里的一支野菊花。车师傅问:“小同学,你要修车?”“不……不。是……是那支淡蓝色的野菊花把我引来的,真好看。大嫂看花的样子,也很美。我叫杨帆,刚进校不久的新生。”车师傅笑了,蓝姑也笑了。“我发现你每天都在花瓶里插上花或者草,你对大嫂真好。”“我从乡下来这里打工,带着她,为的是让家里老人减轻负担,也赚些钱寄回家去。这些花草,老家的屋前屋后都有,蓝姑看不见,但闻得出它们的气味,心里就不发愁了。”“你们的爱,就在这个花瓶里,真让人佩服。”车师傅忽然问道:“杨帆,你没有自行车?”“嗯。家里穷,买不起……”“你要是不嫌弃,我用这些旧配件,给你组装一辆车,不好看,但肯定能骑。”“我怎么会嫌弃!我该付多少钱?”“不要钱。”“那怎么行?”“怎么不行!只是一堆不值钱的废铁。没事时,你就来和蓝姑聊聊天。”“好!”几天后,杨帆有了一辆自行车。她高高兴兴骑着它,去教学大楼去食堂图书馆,去校外看美展看博物馆,看湘江风光带。隔三差五,她会在中午时分去修车铺,帮蓝姑洗衣扫地,或者为车师傅递送工具。蓝姑告诉杨帆:“花瓶里的花和草,一天一换,都是老车亲自去采的。老车说,我看多了,心上会长出明亮的眼睛,什么都看得见。我真的什么都看见了!”杨帆也觉得一个个不同的节令,是在花瓶里更替的,她看得很清楚。杨帆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本科,然后回到贵州,供职于贵阳的一家包装制造厂,从事包装设计。一眨眼,她32岁了。这次来株洲参加一个关于包装设计的学术研讨会,她原本是不想来的。谈了三年的男朋友,因开车去一个矿区调查矿源存量,被一辆逆行的大卡车连人带车撞到山崖下,脸部严重受伤,经治疗刚刚出院。按他们的计划,再过两个月,就要结婚了。杨帆的闺蜜劝她要慎重考虑,天天面对这样一张丑脸,哪里还快活得起来。男朋友力劝她去株洲,散散心也是好的。“你常说忘不了当年的车师傅,为你拼装了一辆自行车,有机会要去看看人家,还要买一辆新车送去,或许有买不起车的贫困生入学,车师傅可以免费让他使用。”于是,杨帆就来到了株洲,来到了母校的修车铺。她喊了一声“车师傅”,再喊了一声“蓝姑大嫂”。车师傅转过脸,茫然地望着杨帆,不知道来的是谁。蓝姑转过脸,靠近鼻子的芦花轻轻一抖,飘出丝丝花絮。她说:“这个声音我记得,是杨帆妹子来了!”车师傅一拍脑袋,说:“果然是杨帆!”“车师傅和大嫂,一点儿都没变,还是这么精神。”车师傅笑了,说:“杨帆,你都变得让我认不出了,我们怎会不变,那不成妖怪了?”蓝姑说:“杨帆妹子声音没变,还是又清又亮。”杨帆跑过去,抱住蓝姑的双肩,眼里有盈盈泪珠在闪,说:“你们是老了不少,可还像花瓶里每日一换的花草那样美丽……”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帆从修理铺前经过,“总会情不自禁地停下来”,这表明她内心很希望拥有一辆二手自行车,哪怕是旧配件组装的。B.杨帆说是那支淡蓝色的野菊花把她引进修车铺的,她说的是实话,因为她对盲人“看”花感到很好奇。C.小说不厌其烦地列举自行车的牌子,旨在突出其他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以此委婉批评学校对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关心不够。D.蓝姑闻到花草的气味“就不发愁了”,可见她的“愁”在于担心丈夫因自己眼盲而变心,而花草是丈夫仍然爱自己的证明。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花瓶里每日一换的花草,不仅是小说的线索,是夫妻二人真挚感情的象征,也是小说浪漫、温馨氛围的营造者。B.车师傅不仅善良,而且心细如发;杨帆懂事,知恩图报;杨帆的男友也善良且善解人意:他们的人生都不算完美,但他们都具有可赞美的优美人性。C.关于杨帆男朋友受伤的情节,即使删去,对小说的主题也不会有影响,小说宕开这一笔,无非是为杨帆再次来到修车铺提供动因。D.小说的语言平实有味,比如车百里说“没事时,你就来和蓝姑聊聊天”,既体现了他对囊中羞涩的杨帆的关爱,也体现了他对蓝姑的爱。8.小说在时间和空间处理上颇具匠心,具有突出的艺术效果。请任选一个角度作赏析。(4分)9.“花草之眼”这一标题和小说主题有密切的关联。请结合小说内容,就标题和主题间的联系表达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材料一:夫国有四亡:令求不出谓之灭,出而道留谓之拥,下情求不上通谓之塞,下情上而道止谓之侵。故夫灭、侵、塞、拥之所生,从法之不立也。是故先王之治国也,不淫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也。动无非法者,所以禁过而外私也。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是故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诈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今主释法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矣;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矣。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比周以相为慝,是忘主私佼,以进其誉。故交众者誉多外内朋党虽有大奸其蔽主多矣。是以忠臣死于非罪,而邪臣起于非功。所死者非罪,所起者非功也,然则为人臣者重私而轻公矣。是故先王之治国也,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故能匿而不可蔽,败而不可饰也;誉者不能进,而诽者不能退也。然则君臣之间明别,明别则易治也,主虽不身下为,而守法为之可也。(节选自《管子·明法》)材料二:民之生:度而取长,称而取重,权而索利。明君慎观三者,则国治可立,而民能可得。国之所以求民者少,而民之所以避求者多,入使民属于农,出使民壹于战。故圣人之治也,多禁以止能,任力以穷诈。两者偏用,则境内之民壹;民壹,则农;农,则朴;朴,则安居而恶出。故圣人之为国也,民资藏于地,而偏托危于外。资藏于地则朴,托危于外则惑。民入则朴,出则惑,故其农勉而战戢也。民之农勉则资重,战戢则邻危。资重则不可负而逃,邻危则不归。于无资、归危外托,狂夫之所不为也。故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此臣之所谓过也。(节选自《商君书·算地》)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故交众者A誉B多C外D内E朋党F虽有大奸G其蔽主H多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指中道、半路,与《鸿门宴》“道芷阳间行”中的“道”用法相同。B.寻,古代八尺为寻,与《陈情表》“寻蒙国恩”中的“寻”含义不同。C.饰,掩饰、伪装,与成语“文过饰非”中的“饰”含义相同。D.过,过失,与《项脊轩志》“大母过余曰”中的“过”含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法治国,就是一切事情都按法度来处理,法度得以确立,灭、侵、塞、壅这四种现象就可能得以避免。B.君主按照虚名行赏,根据诽谤行罚,官吏就治理不好,那些喜赏恶罚的人们就要背离公法而推行私术。C.英明的君主确立治国的原则,让民众的才能得以利用时,可以参照度而取长、称而取重、权而索利等人之常情。D.民众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资本就会增多,资本多就不容易带着出逃,这样就能万众一心,国家就会得到治理。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是故先王之治国也,使法择人,不自举也。(4分)(2)故圣人之为国也,民资藏于地,而偏托危于外。(4分)14.两则材料均提到依法治国,但论述的角度却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宋]苏轼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其二放生鱼鳖①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注]①放生鱼鳖: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湖为放生地,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诗中,诗人迅速捕捉住湖上云翻、雨泻、风卷、天晴等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B.第一首诗用“白雨”和“黑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用“乱入船”与“未遮山”比较,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C.第一首诗中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动词前移,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表面上却不露痕迹。D.第二首诗写皇帝为了延寿添福,不许人打鱼,鱼鳖反而受到人的施与,前来食用游人投放的食物,隐含对统治者的不满。16.有人说苏轼的诗歌颇具情趣和理趣,请结合第二首的最后两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以梁柱上的钉子数量与粮仓里的米粒作比,突出了秦王的奢侈。(2)《答司马谏议书》中“”既是书信常见的情感用语,也是王安石与司马光私交的真实反映;接着用“”直接点明自己与司马光“议事每不合”是由于政治见解或治国方略不同之故。(3)小明在假期旅游时看到了“江水与天色相连”的月夜美景,他便把“,”两句诗作为朋友圈游记文案的开场白,赢得了大家的点赞。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第二天早晨起床后,同屋的人纷纷跑出窑洞,想看看大牙湾煤矿究竟是个什么模样。昨晚灯火造成的辉煌景象消失了,太阳照出了一个令人失望的大牙湾。人们脸上那点本来就不多的笑容顿时①。矿区显出了它的粗犷、杂乱和单调的面目。这里没有什么鲜花,没有什么喷泉、林荫道,没有他们所幻想的一切美妙景象。有的只是黑色的煤,灰色的建筑;听到的只是各种机械发出的粗野而嘶哑的声音。房屋染着烟灰,树叶蒙着煤尘,连沟道里的小河水也是黑的……在大部分人都有点②的时候,孙少平心里却高兴起来:好,这地方正和我的情况统一着哩!在孙少平看来,这里的状况比他原来想象得还要好。他没想到矿区会这么有气势。瞧,建筑物密密麻麻挤满了偌大一个山湾,街道、商店、机关、学校应有尽有。雄伟的选煤楼,飞转的天轮,山一样的煤堆,还有火车的喧吼。就连地上到处乱扔的废钢烂铁,也是一种富有的表现啊!是的,在③的人看来,这里又脏又黑,没有什么诗情画意。但在他看来,这却是一个能创造巨大财富的地方,一个令人振奋的生活大舞台!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这里没有美妙的景象。”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3分)20.文中第二段分别用“我”和“他”来代孙少平,这样的人称变换有什么作用?(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吃什么更营养,A?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给出了科学建议。①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②我国国民膳食结构变化显著,③肉蛋奶消费量大增。④但随着国民生活节奏加快,⑤使得点外卖或外食等饮食行为越来越普遍,⑥不合理的膳食习惯“吃出”健康问题,⑦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上升态势明显。⑧在上一版的基础上,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新增了“会看标签,会选会烹”的膳食准则。面对愈加丰富的食物,如何更好地挑选和烹饪显得越发重要。首先,B,一般来说,五颜六色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瘦肉、鸡蛋、全谷物都是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而不选糖果、油炸面筋等“空白能量”的食物。其次,烹饪食物要C,少用煎炸炒等方式,以减少油烟的释放和致癌物的产生。最后,选购商品还要学会看标签,通过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选购食品,还可关注“高钙”“低脂”“增加膳食纤维”等标注。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生活中很多事情,人们总希望“说得清、道得明”,但实际上,“说不清、道不明”也是一种生活中的常态。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三第一次模块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B(A.“且乐府与诗的边界也不清晰”错误,根据“然而由于人们对《新乐府序》的解读不同,新乐府的界定标准产生了很大的争议”可知,是因为人们对《乐府诗集》内容的解读有争议。C.“标准无法实施”错误,根据“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歌辞性标题只能是代表了一部分的乐府……”可知,是标准有待完善。D.“导致了人们对新乐府概念的怀疑,甚至否定新乐府运动存在”错,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可知,不是怀疑新乐府概念,而是说概念不明,后者也不是否定,而是质疑。)2.C(C.“意在说明郭茂倩对乐府诗的界定前后矛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错,根据“然而由于人们对《新乐府序》的解读不同,新乐府的界定标准产生了很大的争议”可知,郭茂倩对乐府新诗的界定标准没有前后矛盾,是人们解读不同。)3.C(C.将新乐府仅仅规于“诗”,认为“不谐钟吕”,否定新乐府的歌辞性质。)4.示例:①中华书局在点校整理本中直接说明辞未配乐;学者引用时直接修改;引用黄侃事例说明这种误解造成郭茂倩定义的前后矛盾,均体现了论据的针对性。②这三个论据分别从结论、事实、影响三个方面证明了这是一种误解,都是名人、名事,具有很强的代表,体现了论据的典型性。5.示例:①作者白居易是唐代诗人。②诗歌形式上取法汉魏古乐府,属于“行”这种新题歌诗。③诗歌内容上表现了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表达了诗人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符合“兴谕规刺”内容标准。6.A(B.“她说的是实话,因为她对盲人‘看’花感到很好奇”理解错误,根据“她从修理铺前经过时,总会情不自禁地停下来”“不……不。是……是那支淡蓝色的野菊花把我引来的,真好看。大嫂看花的样子,也很美。我叫杨帆,刚进校不久的新生”可知,把她引进修车铺的主要是自行车,还有那淡蓝的野菊花,没有对盲人“看”花感到很好奇。C.“旨在突出其他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以此委婉批评学校对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关心不够”错误,此处是凸显杨帆的贫穷和对自行车的渴望,没有批评之意,选项过度解读。D.“可见她的‘愁’在于担心丈夫因自己眼盲而变心”错误,原文有“这些花草,老家的屋前屋后都有,蓝姑看不见,但闻得出它们的气味,心里就不发愁了”,可见愁更多是乡愁,选项于文无据。)7.C(C.“即使删去,对小说的主题也不会有影响,小说宕开这一笔,无非是为杨帆再次来到修车铺提供动因”错误,根据“杨帆眼里忽地有了盈盈的泪水”“车师傅和他妻子还守着这个修车铺”“杨帆跑过去,抱住蓝姑的双肩,眼里有盈盈泪珠在闪可知,车师傅的故事和杨帆的故事相互映衬,突出主题。)8.示例1:选时间。①在有限的篇幅内,情节的时间跨度达十年,借助插叙,小说将杨帆读大学那段岁月和现实串联起来。②时间的跨度带来过去和现在的对比,改变的是光阴,不变的是修车铺及车师傅对盲妻的真挚感情,有利于小说主题的表达。示例2:选空间。①小说时间跨度虽大,但情节集中于车百里的修车铺。空间集中使小说能在有限的篇幅里自如地展开过去和现在的情节。②同样的空间,展现了车师傅对妻子不变的真情,对杨帆无私的帮助,有利于小说主题的表达。9.示例:①“花草”是美、爱、善的象征,花草之眼是一双看到美、爱、善的眼睛。“花草之眼”关联小说主题——赞美人性的真善美,歌颂美好人性的感召力量。②车师傅对盲妻相濡以沫的爱,使蓝姑心上“长出明亮的眼睛”,感受到丈夫给予的呵护和温暖。③杨帆目睹车师傅对妻子的爱,亲历车师傅对自己的无私帮助,这也必将影响杨帆的选择(使她“长出明亮的眼睛”),使她以爱和善对待自己的男友。10.答案:CFG(句意:所以交人多同党也多,朝廷内外都成朋党,即使有大的奸恶,也是多半能把君主蒙蔽过去的。“交众者誉多”,“交众者”为主语,“誉多”为谓语,主谓结构,句意完整,C处断开;“虽有大奸”,“虽”一般用于句首,此处和前文形成假设关系,前面断开;“大奸”作“有”的宾语,FG处断开。)11.A(A.错误。“道”,名词,指中道、半路。/动词,取道。句意:发出而中道停留,叫做“壅”。/取道芷阳秘密地走。B.正确。古代八尺为寻。/不久。句意:有了寻丈的计算,人们就不能利用长短搞差错。/不久承蒙国家恩典。C.正确。句意:败类也不可能伪装。/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D.正确。过失。/到,引申为看望。句意:这就是我所说的过失啊。/祖母到我这里看望我。)12.D(D.“这样就能万众一心,国家就会得到治理”错误,原文有“民之农勉则资重,战戢则邻危。资重则不可负而逃,邻危则不归”,国家得到治理,还需要民众对外积极作战,选项以偏概全。)13.(1)因此,先王治国,用法度录取人材,自己并不推荐。(“是故”,因此:“择”,录取;“举”,推荐。)(2)所以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让民众将资本寄托到土地里,而很少去托身外国危险之地。(“为”,治理;“藏于地”,寄托到土地里;“偏”,很少。)14.示例:材料一从治理国家的角度,谈要依法治国,赏罚分明。材料二从制定法令的角度,提出要结合国家根本,从实际出发制定能激发百姓能力的法令。参考译文:材料一:国家有四种危亡的表现:法令一开始就发不出去,叫作“灭”;发出而中道停留,叫做“壅”;下情一开始就不能上达,叫作“塞”;上达而中道停止,叫作“侵”。灭、侵、塞、壅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于法度没有确立造成的。所以先王治国。不在法度外浪费心机,也不在法度内私行小惠。所谓任何行动都不离开法度,就正是为了禁止过错而排除行私的。君权不能由两家占有,政令不能由两家制定。以法治国不过是一切都按法度来处理而已。因此,有了法度的裁断,人们就不能通过伪诈来取巧;有了权衡的称量,人们就不能利用轻重搞欺骗;有了寻丈的计算,人们就不能利用长短搞差错。君主若放弃法度,按照虚名用人,群臣就背离君主而在下结党营私;君主若听信朋党任官,人民就专务结交而不求工作实效。因此,官吏的治理不好,正是君主按照虚名行赏,根据诽谤行罚的结果。而这样下去,那些喜赏恶罚的人们就要背离公法而推行私术,也就是朋比为奸共同做伪。于是他们忘记君主,拼命结交,而进用同党;所以交人多同党也多,朝廷内外都成朋党,虽有大的奸恶,也是多半能把君主蒙蔽过去的。因此忠臣往往无罪而遭死,邪臣往往无功而发迹。由于无罪遭死和无功发迹,那么,为人臣的就自然重私轻公了。因此,先王治国,用法度录取人材,自己并不推荐;用法度计量功劳,自己并不裁定。所以贤能不可能被掩蔽,败类也不可能伪装;夸誉者不能进用人,诽谤者也不可能罢免人。这样,君臣的界限就分明了,分明就容易治理,因为君主虽不自身下去办事,依靠法度去办就行了。材料二:人的常情:用尺量东西的时候就会取长弃短,用称来称东西的时候就会取重弃轻,衡量个人得失的时候就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英明的君主认真观察这三种情况,那么治理国家的原则就能确立,而民众的才能就可以得到利用了。国家对民众的要求不多,可民众躲避国君约束的办法很多。对内役使民众归属农业,对外让民众专心于作战,所以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多制定禁令,用来限制民众对农战不利才能的发挥,喜欢利用实力来断决民众的欺诈行为。这两个办法普遍使用,那国内的民众就会一心了,同众一心,就会专心务农;专心务农,那么就会淳朴,民众淳朴,就会安心住在家乡而讨厌外出了。所以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让民众将资本寄托到土地里,而很少去托身外国危险之地。民众将资本寄托到土地里就会淳朴,托身外国危险之地就会迷惑。民众在国内朴实,在外国迷惑,所以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尽力而作战积极。民众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资本就会增多,作战积极邻国就会危险。民众资本多就不容易带着出逃,邻国危险就不会去投靠。没有资本,投身外国危险之地,就是疯子也不会这么做。所以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观察风俗,确立法规,就能把国家治理好。弄清国家的根本在耕战,就能制定适当的国策。不观察当时的风俗,不考察国家的根本,那么国家法令就是制定了民众也会混乱。政务繁忙而功绩少,这就是我所说的过失啊。15.D(D.“皇帝为了延寿添福,不许人打鱼”错误,“隐含对统治者的不满”也错误。“放生鱼鳖”是官吏曾规定西湖为放生地,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并不是皇帝为了延寿添福。苏轼在这首诗中通过描写湖上自然景物的变化和和谐的景象,表达的是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怀,而不是对统治者的批判。)16.示例:①上句写躺在船里的枕席上可以觉得山在一俯一仰地晃动,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表现了他在自然中找到的乐趣与快乐。山是静的,但因水波而动,表现在水中的山影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中隐含着一种宇宙万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道理,体现了自然界的无常和变化,暗示了人应当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②下句写飘荡在风里的船也知道和月亮徘徊留连不已,诗人通过这种闲适的自然景象表达出一种生活的乐趣和对自然的亲近。蕴含着人与自然可以达到和谐,共处,追求一种不与物争、顺应自然的理想境界。17.(1)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2)(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所操之术多异故也(3)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18.示例:①一扫而光(烟消云散)②心灰意冷③娇生惯养19.示例:①原句列举了鲜花、喷泉、林荫道等城市景观的代表事物,给读者的感受更为具体直观,也与后面“黑色的煤”“灰色的建筑”相对应;②原句运用“没有……没有……没有……”的排比句,强调这些美好事物都只是幻想,表达了人们内心强烈的失落感。20.示例:①用“我”代孙少平,能更好地表达人物内心的愉悦,使读者有直观感性的认识;②用“他”代孙少平,更具客观性,能更好地呈现人物的心理过程;③由“我”到“他”,作者的叙述视角变换,能把直觉感受表述得更为理性、更具条理。21.示例:A.怎么吃更健康B.要挑选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C.多用蒸煮炖等方式22.示例:第一处:④去掉“随着”或⑤去掉“使得”。第二处:⑦在慢性病后增加“发病率”。23.学生习作:01“说不清”的思考与认识韦若怡当我们在梵高《向日葵》浓郁明艳的色彩中感受他对这个世界的慰藉与寄托,蒙娜丽莎的微笑仿佛给我们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达芬奇究竟想表达什么。其实不光是艺术,生活中存在太多说得清与说不清。说不清的是科学道理,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谜团,我们知道的是沧海一粟,我们未知的却是汪洋大海。而好奇心驱使着人类一次次仰望星空,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对当时主流的创世论发起挑战而引起的巨大轰动,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和牛顿绝对空间概念相持百年的讨论研究,是从中子夸克到如幽灵般神秘的中微子,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正是在这“说不清道不明”中一代代科学家崇尚真知勇于探索,我们才能一步步接近宇宙万物的奥密,思索人类的未来。说不清的是艺术认知,诗无达诂,文无达诠,对艺术的品析与解读本来就是千人千面,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堪怜咏絮才”《红楼梦》曹公安排的给黛玉安排的真正结局,是女神维纳斯雕像中有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但是残缺双臂的背后原因,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优美的琴声下表达是内心的绝望还是浪漫,艺术所表达的往往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美,而正是在这“说不清道不明”中,观赏者通过自己理解感悟出属于自己的部分,作品的内涵才得以拓宽,留下文化的烙印。说不清的是哲学思考,世界并非单一的普遍适用的真理构成,而是不同视角相互交织。在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响彻欧洲大陆同时,万里外的中国正在上演着百家争鸣的宏大场面,各种思想在士大夫的唇枪舌战中交错碰撞,即彼此批评博弈,又相互吸收交融,儒家的仁爱礼治,滋养着社会的每一寸土地;道家的无为而治,流淌着自然与和谐的智慧。墨家的兼爱非攻,照亮着平等与博爱的道路。正是在这些“说不清道不明”辩论中,缔造了中华民族后世思想源头,我们才能在智慧的海洋中遨游“说不清道不明”看似是一种稀里糊涂敷衍了事的处世态度,实则为人生的大智慧。在试图说清的努力中,我们得以发现自然科学中曼妙而精彩的规则与定律,我们得以在探讨哲学的日子中平静思考生命的意义,我们那些动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工厂租赁的协议书
- 2024年度分公司质量保障与售后服务协议3篇
- 2024年度农作物健康保护合作合同版B版
- 2024年专业咨询公司销售服务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度园林绿化工程车辆租赁合同3篇
- 2024年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合同
- 2024年制造业打磨工固定期限协议版B版
- 2024商用浴室改造项目承包协议
- 2024年工程领域劳务分包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度围墙施工及材料供应合同
-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4-4 路基排水设计
- 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
- 烘焙师聘用合同范例
- 萱草花音乐课件
- 住建局条文解读新规JGJT46-202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
- 2024新版行政复议法知识培训课件
- 石家庄市2025届高三教学质量摸底检测英语试题
- 专项15-分式方程的应用-八大题型
- 2024时事政治考试题库(100题)
- (高清版)JTG 3370.1-2018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一册 土建工程
- 《实验室安全教育》课件-事故急救与应急处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